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1页
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2页
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3页
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4页
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 ( 江苏省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 (2016-2020)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简本) 委托单位:丹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委托单位:丹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编制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一六年十一月二一六年十一月 目目 录录 1.任务由来 4 2.规划概述 5 2.1 规划基本情况 5 2.2 用地规划 6 2.3 市政管线规划 6 2.4 六线规划控制要求 7 2.5 规划在本次环评指导下的调整和完善 8 3.规划分析 9 3.1 与区域发展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9 3.2 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11 3.3 规划协调性分析 12 4.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13 4.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3 4.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3 4.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3 4.4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4 4.5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14 4.6 土壤、底泥累积环境影响分析 14 4.7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15 4.8 社会影响分析 15 4.9 环境风险分析 15 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15 5.1 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15 5.2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16 5.3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16 6.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6 6.1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6 6.2 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7 6.3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7 6.4 固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8 6.5 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8 7.环境监测计划与跟踪评价 19 7.1 环境管理要求 19 7.2 环境监测计划 20 8.公众参与 21 9.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23 1.任务由来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发展、 企业培育、 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平台。 在如今新的区域发展背景条件下, 长三角地区各城镇积极培育自己的战略性新兴 产业园和示范性城市功能区,为其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提供载体。丹阳市 目前产业发展主要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产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无法满足 丹阳未来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的需求。 为培育丹阳市承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平台,打造 丹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2012 年丹阳市委将“规划建设重点 产业园区”放在了全市十项重点工作的首位。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重点园 区建设推进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意见 (丹发【2013】87 号文)中指出:重点园 区是丹阳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坚持规划引领,集中布局;坚持产城融合,集 聚发展;坚持绿色低碳,集约利用;坚持机制创新,共建共享。园区内涵“6+1” 重点产业园区和 3 大重点专业园区。 丹阳市发改经信委根据市领导要求和市委相关会议精神, 根据国家对产业发 展政策导向的要求和丹阳市发展的实际, 提出对丹阳市当前工业集中区的布局进 行有效整合,重点发展七大园区: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 、高新技术产业园、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园(眼镜产业园) 、鹤溪 产业园和萧梁产业园。通过对现有园区内重点产业的扶持,做大做强,拉动园区 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园区的发展层次,打造市域内具有丹阳特色的产 业集群。 2013 年 7 月 15 日镇江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关于筹建江苏丹阳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的请示 (镇府发【2013】52 号) ,恳请省政府同意丹阳高新区(核心 区域规划面积约 4.3 平方公里) 申报筹建 “江苏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16 年 5 月 17 日省政府关于筹建江苏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苏政复 【2016】53 号)同意在丹阳市筹建江苏省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现行 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江苏省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规划面 积 4.33 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丹金路,南至庆丰路,西至 241 省道,北 至 122 省道。江苏省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必须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必须依法供地,以产 业用地为主,严禁房地产开发,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关 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 (环发201114 号)等国家 和江苏省有关规定,园区在新建、升级时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 此, 丹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丹阳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本次评价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用地现 状调查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高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识别 高新区本次规划方案实施的主要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 重点关注区域突出环境问 题,分析、预测和评估本次规划方案实施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全面综合论 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与可持续性。在丹阳市环保局、云阳镇有关部门及领导 的大力协助下,评价单位在充分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环境现状调查、广泛征询 意见等工作的基础上, 编制了 江苏省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 (2014-2020) 环境影响报告书 。 2.规划概述 2.1 规划基本情况规划基本情况 规划名称;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规划; 功能定位:打造为沪宁线上新的产业技术高地;实现从产业园区向产业发展 主导、生活配套完善、公共服务高质的综合型新城转变,实现产城融合;形成具 有一定规模、能够服务于丹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研发中心。 规划范围:北至 122 省道,西至 241 省道,南至庆丰路、产业路,东至丹金 路, 总面积约 433.37 公顷。 规划期限:本规划时限为 2016-2020 年。 空间布局:立足高新区长远发展,综合考虑作为城市板块需求按照功能协调 互动、产业相对聚集、生态低碳的发展布局原则,形成“一核、一区、五园” 。 丰富的功能组团相互衔接、 合理布局, 保证了高新产业园发展成为复合型产业园, 更好地做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 空间整合, “以产促城, 以城兴产, 产城融合” 。 “一核”为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中心; “一区”为生活服务区; “五园”为电子信 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产业配套园。 2.2 用地规划用地规划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为 87.68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20.45%。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约为 33.94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7.91%。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约为 1.51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35%。 (4)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约为 214.48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50.02%。 (5)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约为 1.24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29%。 (6)绿地与广场用地 规划绿地面积约为 27.38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6.38%。 2.3 市政管线规划市政管线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区内给水水源来自丹阳市城区自来水厂,水源取自长江,取 水口位于在丹徒黄岗,规划保留现状供水干管,在次干道、支路敷设支管,保障 规划区供水安全。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 排水工程:规划区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所有污水均由市污水系统统 筹处理,排入市污水管网后进入石城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石城污 水处理厂位于京杭运河下游与丹金溧漕河交汇处西侧。 供电工程:规划电力线路采用架空线形式,架空线走廊沿规划河道或道路在 规划绿化隔离用地内安排,为节约用地,规划架空线应采用占地较少的窄基塔。 规划在道路西(南)侧布置电力管线。 燃气工程:规划区天然气气源为丹阳城区“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天然 气。随着规划区燃气管网建设的逐渐完善,逐步减少灌装液化气使用量,最终取 消液化气石油站。规划区内的燃气管网采用环状网与枝状网相结合进行布置。规 划沿 122 省道、241 省道、振兴路、丹金路等敷设燃气中压管,管径为 dn200-dn300, 低压管根据需要, 从调压柜辐射出去, 沿道路或小区道路敷设, 低压管管径为 dn100-dn200。规划燃气管主要布置在道路北侧和东侧,一般设 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可视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2.4 六线规划控制要求六线规划控制要求 确立“六线规划控制体系” ,便于与上一层相衔接。规划区内六线主要涉及 道路红线、市政黄线、绿化用地绿线、河道蓝线均为强制性内容。 一、城市红线规划控制要求 1、严格控制道路及附属设施用地红线,红线内土地不得进行任何与道路功 能不相符合的使用。 2、新建道路应实行统一的城市道路断面、道路退让距离,保障城市道路建 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特殊道路的断面形式,可按城市规划要求另行确定。 3、道路红线两侧建(构)筑物应根据相应规划管理要求,由规划红线两侧 分别向外退让,退让范围内属道路防护绿地,不得建设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 筑物。 二、城市绿线规划控制要求 1、严格保护现有主要绿地,不得侵占和破坏。 2、在特定情况下绿地可做活动、集散用地。 3、绿线控制还须符合城市绿地保护等有关规范标准要求。 三、城市蓝线黄线规划控制要求 1、蓝线控制:在蓝线控制区内的陆域内,不得建设除防洪排涝必须的设施 以外的任何其他建(构)筑物,本地块需蓝线控制的是规划区内河道水系蓝线。 2、黄线控制 黄线控制: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 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未 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 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在城市黄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 程设施, 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 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迁移、拆除城市黄线内城市基础设施的, 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2.5 规划在本次环评指导下的调整和完善规划在本次环评指导下的调整和完善 在规划环评编制过程中,环评单位与规划编制单位持续保持沟通,并及时将 评价成果反馈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环评指导下,规划方案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1、规划区内目前现状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为主,现状居住用地面积约为 160.05 公顷,占用地的 36.93%,其中二类居住用地面积约为 118.04 公顷,占用 地的 27.24%,三类居住用地面积约为 42.01 公顷,占用地的 9.69%。 根据 2016 年 5 月 17 日省政府 关于筹建江苏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 复 (苏政复【2016】53 号)要求,规划区内必须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 城市总体规划,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必须依法供地,以产业用地 为主,严禁房地产开发严禁房地产开发,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鉴于现状居住用地主要集中于规划区北,122 省道与振兴路之间,多为近些 年新建住宅小区,住宅以高层、小高层为主,建筑质量较好,配套设施齐全。振 兴路以南零星分布着一些村庄用地,住宅以 1-2 层的低层自建房为主,建设质量 一般,建筑风貌较差,周边环境急需整治,基础设施配套未能到位。建议振兴路 北侧近期新建住宅保留,控制规模,不宜扩大;其余散布村庄,视高新区发展情 况,逐步搬迁,集中安置。近期不改造的村庄,严格控制居民自建房;结合集中 居住区配建幼儿园。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为 87.68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20.45%。 2、2014 年 8 月江苏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编制了概念规划,2016 年 8 月又补充编制了控制性详规。对于辖区范围内用地布局、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详细 的规划,确定了各组团重点发展方向以及并立足现状拟订了产业定位,制订了相 应环境保护规划,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指导区域开发建设。 3.规划分析 3.1 与区域发展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分析与区域发展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次规划发展目标为: “功能上全市创新引擎及科技研发中心所在 地;产业上新型制造业与创新产业集聚高地;总量上逐步提高高新区在 全市工业产出中的比重; 质量上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提升用地的产出效率” 。 功能定位:技术高地、产业新城、创新区域,全市创新创业高地与技术、人才培 训中心;以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及新型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汇集区域。空间 布局立足高新区长远发展,综合考虑作为城市板块需求按照功能协调互动、产业 相对聚集、生态低碳的发展布局原则,形成“一核、一区、五园” 。丰富的功能 组团相互衔接、合理布局,保证了高新产业园发展成为复合型产业园,更好地做 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 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 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 面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人民生活水平 和质量普遍提高”一致。 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推进制造业集 聚区改造提升,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中心。 加快推动产业升级, 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相符合。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本次规划立足高新区长远发展,综合考虑作为城市板块需求按照功能协 调互动、产业相对聚集、生态低碳的发展布局原则,形成“一核(科技研发和教 育培训中心) 、一区(生活服务区) 、五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医 疗器械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产业配套园) ” ,保证了高新产业园发展成为复 合型产业园。符合长三角规划对镇江市的城市职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引导要求。 3、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次规划以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起服务于 全市,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孵化、研发中心,带动和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 积极与国际、国内高校、研发机构洽谈,引导教育、研发机构入驻,做大做强教 育培训服务,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能够服务于丹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 研发中心。符合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推进产 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策略,本次规划以科技创业园的建设为契机,重点培育高新 区的技术研发功能,形成研发机构、创意企业、技术服务在空间上的集聚,形成 功能完善、研发成果丰富、区域影响力较高的技术研发中心,引领丹阳全市的技 术创意。 4、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本轮规划所辖范围属于镇江,提出的建设目标为“以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中 心的建设为契机,重点培育高新区的技术研发功能,形成研发机构、创意企业、 技术服务在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功能完善、研发成果丰富、区域影响力较高的技 术研发中心,引领丹阳全市的技术创意”,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提 出“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 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相吻合。本次规划提出依托现有的云阳高新区及 延陵工业园的优势产业基础,整合两大园区的产业优势,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技 术改造及升级,逐步淘汰工艺落后及劣势产业,同时重点引入现代新兴产业,如 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并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丹阳制造的技 术含量,形成特定领域的国际性产业竞争优势,打造为沪宁线上新的产业技术高 地。符合“在镇江重点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 产业”的要求。 5、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规划范围内生活污水已实施全部接管处理,排入丹阳石城污水处理厂。规划 范围内生活垃圾将实施全部收集处置,外运至镇江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理,无二次 污染,避免污染地表水环境。故本规划符合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和 要求。 6、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规划范围内废水全部排入丹阳石城污水处理厂集中接管处理, 生活垃圾由环 卫部门收集后,外运镇江垃圾焚烧厂处置。本规划实施后,通过污水集中处理等 措施,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故本规划符合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2 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1、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苏政发2013113 号)按照“保护优先、 合理布局、控管结合、分级保护、相对稳定”的原则,全省共划定 15 类(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 海洋特别保护区、 洪水调蓄区、 重要水源涵养区、 重要渔业水域、 重要湿地、 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太湖重要保护区、特殊物种保护区)生态红线区 域,总面积 24103.49 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 22839.58 平方 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22.23%;海域生态红线区域面积 1263.91 平方公里。丹 阳市共划定了齐梁文化风景名胜区、季子庙风景名胜区、吴塘水库洪水调蓄区、 练湖水城重要湿地、夹江河流重要湿地、蛟塘洪水调蓄区、九曲河洪水调蓄区、 京杭大运河(丹阳市)洪水调蓄区、丹金溧漕河(丹阳市)洪水调蓄区、香草河 洪水调蓄区等1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 本规划不在上述的1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内。 2、 丹阳市土地利用总规、 丹阳市土地利用总规 本规划属于云阳镇、延陵镇行政辖区,规划面积为 4.33km2,为丹阳市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不在限制建设区和 禁止建设区,符合丹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要求。 3、 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 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4-2030) 提出了“加强市内重点产业园区建设, 实施旧城区工业用地的功能置换,重点建设高新区、生命科学园北部工业集聚区 和经济开发区沪宁高速北侧区域”的要求,充分肯定了高新区为近期建设重点, 因此丹阳高新区的建设符合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 3.3 规划协调性分析规划协调性分析 与丹阳市重点产业园协调性:与丹阳市重点产业园协调性: 结合丹阳市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设想, 针对重点 产业园区,规划形成各自产业的发展定位和规模,为加速提升丹阳市科技创新水 平,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培育优势,填补丹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白,寻 求丹阳市产业新的经济突破,丹阳高新区功能定位为技术高地、产业新城、创新 区域,是全市创新创业高地与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以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及 新型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汇集区域,与其他六个园区相协调,形成集研发与制 造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周边发展协调性:周边发展协调性: 从丹阳的实际情况来看, 沿沪宁线的发展路径与昆山市更 加接近,同时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仍然处在规模扩展的发展阶段,转型提升的条 件还不成熟,因此独立选址新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加适合丹阳的发展实际, 从而构建丹阳开发区、高新区“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 4.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4.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so2、no2、hcl 的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与本底值叠加后均可满足相应环境 质量标准。 pm10的最大日均浓度贡献值与本底值叠加后均可满足相应环境质量标准; 各预测因子的贡献值与本底叠加后, 各敏感点污染物浓度均能满足相应环境 质量标准要求。 4.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石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扩建后,在尾水达标排放情况下,可达到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类标准,满足京杭运河的水环境质量功能 要求。水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4.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现状监测资料显示,规划区域地下水环境良好,各项指标浓度均达到标 准要求。随着规划的发展,规划区内地下水污染影响主要表现在: 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废水下渗和绿化灌溉,污染物不会很快穿过包 气带进入浅层地下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小。 对深层地下水的污染影响: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区内第含水组顶板 为分布比较稳定且厚度较大的粘土隔水层,所以垂直渗入补给条件较差,与浅层 地下水水利联系不密切。 因此, 深层地下水不会受到废水、 废液下渗的污染影响。 在有效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 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 均进行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管理的前提下, 可有效控制废水、废液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结合环境现状监测, 规划形成后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4.4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噪声环境主要受交通影响,随着区域交通运输量的增大,交通噪声影响将进 一步加大,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交通噪声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声环境质量可 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 4.5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区产生固废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固废。 生活垃圾:尽可能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加强环卫力量,及时清运垃圾; 合理布局建设垃圾中转站。 一般工业固废: 无害工业固废主要采用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的方式进行处理 危险废物:应作为固体废物控制中的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申报登记,对 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追踪性的帐目和手续。要根据其毒 性性质分类贮存,对有特殊要求的进行特殊处理,禁止将其与非有害固体废物混 杂堆放,应建立专用贮存槽或仓库,并密封保存,以免外泄造成严重后果。集中 收集处理。将产业园各类危险废物进行预处理后,分类收集,由专用运输工具运 至有资质单位进行安全填埋或焚烧处理。 在各项固废污染防治措施落实的情况下,固废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4.6 土壤、底泥累积环境影响分析土壤、底泥累积环境影响分析 化工、涉重行业是土壤、底泥累积环境影响的重要来源。关于涉重项目的建 设, 江苏省下发的苏环办 2011 177 号文要求,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业、 铅蓄电池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 重有色金属冶炼业中, 涉及铅、 汞、 镉、 铬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应进入专业重金属企业生产片 区。本次规划范围内不含涉重专业片区,因此按照上述文件要求,规划期内规划 区域不会新增上述涉重项目。 关于化工项目的建设,根据全省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 (苏政办发2012121 号) ,新建(含搬迁)化工项目,必须进入化工集中区; 加强化工集中区的布局规划,控制区域风险。本次规划范围内不含化工集中区, 因此按照上述文件要求,规划期内规划区域不会新增化工项目。 规划区开发建设在正常情况下对土壤、底泥环境基本无影响。 4.7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区域开发程度已较高,后续发展过程对陆域生态环境影响均可接受,通过合 理规划与建设同时采取针对性的生态补偿措施, 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生态环境的 不利影响,基本维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4.8 社会影响分析社会影响分析 区域的开发建设可为当地产业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并可为安置居民提供一 定的就业岗位, 这对居民妥善安置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区域规划建设对丹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4.9 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分析 园区现状产业类型主要为二类工业,所涉风险物质种类和用量较少,一般不 构成重大风险源。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合理布局,落实各项风险预防措施以 及各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前提下, 可将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控制在环境可以接受的水平之下。 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5.1 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实施后,cod、氨氮、总磷的排放量均小于 环境容量,对区域水环境不产生明显影响。区域内水环境承载力可满足区域规划 发展需要。 5.2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根据大气环境容量计算, 区域各大气污染物规划排放量在大气环境容量控制 范围内,从保护角度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5.3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从用地面积来看,规划期区内工业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等均有所增加,园区现状土地余量可以得到满足。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借鉴其它园区的发展经验、教训,同时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发展方向,引进的项目类型为轻污染的二类工业,如装备制造、新材料等, 此类企业大多数占地面积小、高单位土地产出。由此可以推测出园区的土地资源 能够承载规划发展规模。 6.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1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要求企业使用燃油和燃料气等清洁能源,禁止使用燃煤;对各企业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工艺尾气,应根据污染物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无组织排放 应采用先收集后集中处理的方法。确保生产工艺尾气、无组织排放废气经过处理 后,达标排放;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分布进行合理的规划;入区企业必须采用 先进的、密封性能好的生产设备、物料存贮容器和输送管道,最大限度减少无组 织废气排放,同时还要采用先进的治理和回收技术,严格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实 现达标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对于产生的机械加工排放的含苯系物及其它有机 废气的工艺尾气,为确保其排放浓度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相 关排放标准的要求,建议采用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应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控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明确污染物种类、产生量和排放总 量,加强工艺与装备先进性评价,优先采用密封性较好的真空设备,报批环境影 响报告书的同时,必须提交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方案。新、改、扩建项目排放挥发 性有机物的车间有机废气的收集率应大于 90%,并安装废气回收/净化装置;按 照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指南 (苏环办2014128 号) ,加强 表面涂装、电子信息行业 vocs 排放的控制;合理建设布局;加强环境管理。 6.2 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源头控制,优先引进废水零排放和排水量少的项目;严 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水污染物处理达到要求,并实行排污 许可制和总量控制;对于排放含重金属废水的企业,首先应改进生产工艺,不用 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属; 其次是在使用重金属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更为有效的工艺 流程和完善的生产设备,实行科学的生产管理和运行操作,减少重金属的耗用量 和随废水的流失量。 各企业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方可接入市政污水管 网;各企业应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各类废水得 到有效收集和处理;各类行业污水可针对自身污水特点,选择切实可行的预处理 方案;对废水可生化性较好(b/c 比大于 0.25)的部分企业废水,经当地环保部 门和污水处理厂论证、同意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污水接管标准,以提高混合污 水的可生化性。对废水可生化性差(b/c 比小于 0.05)的部分企业废水,保持小 流量均匀注入污水厂,确保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严格控制进水的含盐 量,对含盐量高的废水需经充分预处理去除大部分盐分后方可接管;各企业的特 征污染物接管, 除污染物浓度必须达标外还需满足环保部门下达的相应总量控制 指标要求;各企业废水接入口,安装流量计和 cod 在线监测仪,使每一级处理 都安全可靠,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6.3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建筑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要符合国 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凡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机械设备,其排放噪 声可能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的, 应当在工程开工十五日前 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报,并说明采用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夜间施工的要申领 “夜间噪声施工许可证”; 推广使用低噪型施工技术和设备,减轻建筑施工造成 的噪声污染;禁止夜间在居民等敏感区进行建筑施工作业。 入区项目必须确保厂界噪声达标。对各种工业噪声源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和 消声等措施,必要时应设置隔声室、隔声罩等,以降低其源强;各项目的总图布 置上应充分考虑高噪声设备的影响,将其布置在远离厂界处,以保证厂界噪声达 标;加强厂区绿化,特别是在有高噪声设备处和厂界之间应设置绿化带,利用树 木的吸声、消声作用减小对厂界噪声。 加强佳通噪声防治和管理,行驶的机动车辆,应装符合规定的喇叭,整车噪 声不得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拖拉机在区内进行运输作业;消防 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 行非紧急任务时或在禁止车辆使用警报器的地段,不得使用警报器;加快道路建 设,进一步完善区内道路网,形成较为畅通的道路网络,道路建设应超前于开发 建设。 控制社会噪声污染,公共区域,禁止使用大功率的广播喇叭,因需要所使用 的音响系统,应控制音量,减轻或消除其对环境的影响,避免噪声干扰正常工作 环境现象的发生;做好道路两侧的绿化,利用绿化带对噪声的散射和吸收作用, 加大交通噪声的衰减,以达到阻隔削减噪声的目的。 6.4 固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固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特点,本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一 般固废处置应视其性质由业主进行分类收集,以便综合利用;危险固废送有资质 单位集中处置; 6.5 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控制城镇生活污水、污泥对地下水的影响。在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的同时,加强现有合流管网系统改造,减少管网渗漏;规范污泥处置系统建设, 严格按照污泥处理标准及堆存处置要求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 定期开展园 区污水管网渗漏排查工作,建立健全开发区地下水污染监督、检查、管理及修复 机制。 加强重点工业企业地下水环境监管。 定期评估有关工业企业及周边地下水环 境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重点企 业需设置防渗应急池、 比对观测井等防漏和检漏设施。 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 尽量减少建设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加强危 险废物堆放场地治理,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 7.环境监测计划与跟踪评价 7.1 环境管理要求环境管理要求 监理环境管理体系:制定园区环保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度、切 实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健全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环境制 度、建立报告制度、制定环保奖惩制度。 成立专职的环境管理机构: 进区企业在项目施工期间应设一名环保专职或兼 职人员,负责建设期环保工作;项目建成投产后,应设立环保科室,配备专职环 保人员,并在各车间设立环保联络员,负责全厂的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和事故应 急处理职责,并随时同上级环保部门联系,定时汇报情况。 环境信息公开、引导公众参与,加强环境教育:当地环保局定时(如年度) 编制园区的环境状况报告书, 通过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及时将区内环境信息向社 会公布;收集公众对园区环境、企业环境行为等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加强对园区 公众的环境教育,开展专家讲座、环境专题报告和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的环境教 育方式,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园区全体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 iso14000 体系:积极的推动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在区内企业的实 施,促使区内企业形成遵法守法、自觉改善环境行为的自律机制。区内相关部门 应作出规划,使区内所有企业逐步通过 iso14000 体系的认证。 引进清洁生产审计制度:核对有关生产单元操作、原材料、用水、能耗、产 品和废物产生等资料;确定废物的来源、数量及类型,确定废物削减的目标,制 定有效消减废物产生的对策; 促进企业高层领导对由削减污染物获得经济效益的 认识;判定企业生产效率低的瓶颈所在和管理不当之处;园区管理部门对通过清 洁生产审计的企业应授予一定的标志,以资鼓励; 导入生态循环经济理念:企业层面(小循环) ,在园区的企业内部,可按照 3r 原则积极开展清洁生产,积极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废料回收生产技术和推行 污染排放的生产全过程控制,全面建立节能、节水、降耗的现代化新型工艺,以 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层面(中循环) ,按照产业生态学 原理, 通过区域间的物质、 能量和信息集成, 形成区域间的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我们把园区、丹阳市作为一个大产业园区,通过交通网络衔接、环境保护协调、 地区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等,丹阳市内形成产业代谢和能源共生关系,形成共享 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从而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走向良性循环的 轨道;社会层面(大循环) ,大循环有两个方面的交互内容:政府的宏观政策指 引和市民群众的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