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技术教学课件PPT.ppt_第1页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课件PPT.ppt_第2页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课件PPT.ppt_第3页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课件PPT.ppt_第4页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课件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检测技术 一、汽车制动系统检测与调整 n汽车制动系应满足的技术标准 n汽车制动系检测方法 n汽车制动系统的调试 1、汽车制动系应满足的技术标准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 件是我国的第一部汽车法规,已经过2次修 订。该标准对汽车制动系提出了如下要求: 1)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 2)制动减速度和制动稳定性 3)应急制动性能 4)台试检验制动性能 5)驻车制动性能 1)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 车辆类车辆类 型 制动动初速度 (km/h) 满载满载 制动动距 离(m) 空载载制动动距 离(m) 任何部位不超 出车车道宽宽度 (m) 乘用车50 20.0 19.02.5 总质 量 3500kg的低速 货车 30 9.0 8.02.5 总质 量 3500kg的汽车 50 22.0 21.02.5 其他汽车、汽 车列车 30 10.0 9.03.0 2)制动减速度和制动稳定性 车辆类车辆类 型 制动动初速度 (km/h) 满载满载 制动动平 均 减 速 度( ) 空载载制动动平 均 减 速 度( ) 任何部位不超 出 车车 道 宽宽度 (m) 乘用车50 5.9 6.22.5 总质 量 3500kg的低速 货车 305.25.62.5 总质 量 3500kg的汽车 50 5.45.82.5 其他汽车、汽 车列车 30 5.0 5.43.0 3)应急性能 车辆类车辆类 型 制动动初速度 (km/h) 满载满载 制动动 距离(m) 平均减速度 ( ) 允许许操纵纵力不大于(n) 手操纵纵 脚操纵纵 乘用车5038.0 2.9400 600 总质 量 3500kg的 低速货车 3018.02.5600 700 其他汽车 、汽车列 车 30 20.0 2.2600 700 4)台试检验制动性能 车辆类车辆类 型 制动动力总总和与整车车重量的百分比 轴轴制动动力与轴轴荷的百分比 空载满载前轴后轴 乘用车、总质 量 3500kg的 货车 60 50 6020 其他汽车、汽 车列车 60 50 60- 5)驻车制动性能 车辆类车辆类 型 路试检验试检验 能有效 停驻驻的坡度(%) 台试检验试检验 制动动力与 整车车重量的比(%) 整备质 量1.2倍总质 量的车 辆 1515 其他车辆2020 6)其他要求 n制动力平衡要求:在制动力上升全过程中,左、右 轮制动力差与该轴制动力大者之比,前轴20%; 后轴:当轴制动力该轴负荷的60%时,其值应 24%;当轴制动力该轴负荷的60%时,其值应 8%。 n车轮阻滞力:各车轮阻滞力与该车轮所在轴轴荷之 比5%。 n制动协调时间:液压制动系的汽车0.35s; 气压制动系的汽车0.60s; 汽车列车及铰接车辆0.80s。 7)检测条件 制动动器类类型空载载满载满载 气压制动系统压 力表指示压力( kpa) 600额定工作气压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 (n) 座位数9的客车400500 其他汽车450700 驻车 制动 汽车类车类 型手操纵纵力(n)脚操纵纵力(n) 座位数9的客车 400500 其他汽车600700 8)名词解释 n阻滞力:汽车解除制动后,转鼓带动车轮转 动所需的力。阻滞力包括汽车传动系的摩擦 阻力和制动器因调整不当存在的残余制动力 。 n制动协调时间:制动踏板开始动作到制动器 产生制动力所经历的时间。即消除制动踏板 自由行程、制动传动机构间隙及制动器间隙 所需要的时间。 2、汽车制动检测方法 n路试检测 n台试检测:反力式制动试验台 跑(平)板式制动试验台 1)路试检测 n接触式五轮仪 n非接触式五轮仪 ngps测速仪 非接触式五轮仪 测量内容 n法规中规定的检测项目 制动距离 制动减速度 制动稳定性 应急制动 驻车制动 n汽车制动标准中规定的其他项目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制动效能的涉水恢复性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2)台试检测 n检测设备 n检测内容 n检测方法 检测设备 检测内容 n制动力 n制动力平衡 n车轮阻滞力 n驻车制动力 n制动解除时间 制动系统的调试 n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 n排除制动管路中的空气 n检查并调整制动器间隙 二、汽车车速检测 n车速表指示误差的产生原因 n国标对车速表误差的要求 n车速表检测设备与检测方法 n使用车速表检测试验台应注意的事项 1、车速表指示误差的产生原因 汽车的行驶速度由下式确定。 由此可见,车速表是否准确与车轮滚动半径( r)和发动机转速(n)测试系统的准确性等因素 有关。 n车轮滚动半径:制造精度、气压、磨损量; n发动机转速测量:测量方式、仪表质量。 2、国标对车速表误差的要求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 件4.12条规定,车速表指示误差应满足下式 的要求。 式中: 车速表指示速度; 实际车速。 3、汽车车速检测设备 4、车速表试验台使用注意事项 n核实被测车辆的轴重是否在车速表试验台的测试范 围内。 n严禁车辆在车速表试验台上紧急制动。 n测试过程中严禁升起举升装置。 n汽车上台测试之前应将车辆摆正,对于前轮驱动的 汽车,在测试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汽车的方向,以避 免车辆甩出测试台的危险事故。 n禁止在车速表试验在上停放车辆。 三、前照灯的检测与调试 n前照灯的作用 n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n检测内容和技术要求 n检测设备 n前照灯的检测与调整 1、前照灯的作用 保证汽车在夜间及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 的行车安全。为此,要求汽车前照灯不仅具 有足够的亮度和照亮的范围,而且还不能给 其他车辆构成不利影响。 2、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n保证装车件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n指导前照灯的安装调试 n及时发现和了解汽车前照灯在使用过程中 的性能变化(灯泡会逐渐老化、反光镜面 的反光特性会变差、光束照射位置会改变 ) 3、检测内容和技术要求 n远光光束发光强度 n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 远光光束发光强度 机动车动车 类类 型 新注册车车载载用车车 一灯制二灯制四灯制一灯制二灯制四灯制 三轮汽 车 80006000-60005000- vamax 70km/h 的汽车 -100008000-80006000 其它汽 车 -1800015000-1500012000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前照灯光束明暗截止线 转角或中心在受光屏幕上的位置。 h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 汽车类车类 型垂直方向水平方向 左偏右偏 乘用车近光光束 0.70.9h170mm350mm 远光光束 0.91.0h 左灯:170mm 右灯: 350mm 左灯:350mm 右灯:350mm 其它汽车 近光光束 0.60.8h170mm350mm 远光光束0.80.95h 左灯:170mm 右灯: 350mm 左灯:350mm 右灯:350mm 4、前照灯检测设备 5、前照灯的检测与调整 汽车大灯检测仪所用的原理是光生伏特效应, 其核心部件是四块性能完全相同的光电池,如下图 所示。 汽车大灯检测仪 1左、右偏指示计;2光电池;3上、下偏斜指示计 5、前照灯的检测与调整 关于前照灯的调整,通常十分简单,所 有的汽车都专门设置了上下和左右调解机构 ,拧动上下和左右调节的旋钮,便可实现对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的调整。 四、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 n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定义 n与汽车操纵稳定性相关的检测标准 n车轮定位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n车轮定位参数的测量 1、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定义 汽车操纵稳定性差的具体表现 1)“飘”感觉汽车好像是在冰面上行驶。转向系、车 轮定位参数、悬架、轮胎等有问题。 2)“反应迟钝”转向反映慢。转向传动机构。 3)“晃”左右摇摆,行驶方向难于稳定。 4)“丧失路感”车轮在道路上的运行状态驾驶员无从 知晓,导致驾驶员对汽车的行驶状况缺少一个准确 的判断。 5)“失控”方向控制比较困难,跑偏严重,且丧失了 转向回正能力,感觉汽车不易驾驶。 2、与汽车操纵稳定性相关的检测内容 n侧倾稳定角 n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 n转向盘操纵力 n对车轮定位参数的要求 侧倾稳定角 车辆在空载、静止状态下,向左和向右侧 倾斜的最大侧倾稳定角: 双层客车 卧铺客车、 的专用车 的汽车 其他车辆 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 n最高设计车速不小于100km/h车辆 n三轮车 n其它机动车辆 转向盘操纵力 汽车在平坦、硬实、干燥、清洁的混 凝土或沥青路面上,以10km/h的速度在 5s内沿螺旋线过渡到直径为24m的圆周行 驶,施加在转向盘外缘上的最大操纵力应 不大于245n。 对车轮定位参数的要求 n任何车辆,车轮定位参数均应符合该车 技术标准的要求; n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架的汽车,用侧滑试 验台测得的转向轮横向侧滑量应不超出 5m/km的范围。 3、车轮定位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n影响汽车维持直线行驶的能力 n影响汽车的转向轻便性 n影响汽车的回正能力 n影响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n影响汽车的转向特性 4、汽车车轮定位参数 n车轮前束角 n车轮外倾角 n主销内倾角 n主销后倾角 n转向轮最大偏转角 n汽车狗式偏角 车轮前束角 车轮外倾角 主销内倾角 主销后倾角 转向轮最大偏转角 汽车狗式偏角 5、车轮定位参数的测量(四轮定位仪) 5、车轮定位参数的测量(试验台架) 若设车轮的前束角为,外倾角为,被测参数和即为: 式中的 、 、 分别由三个ccd器件测得。 五、汽车排放 目前,几乎所有国家对汽车排放均作出了严格的 规定,这种规定以汽车排放标准或法规的形式颁布 并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讲,汽车排放控制技术产生 和应用的动力就在于这些具有法律效应的汽车排放 法规。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及技术水平等诸 多因素都不一样,所以制定的汽车排放标准也有所 不同。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情况来看,汽车排放标 准已经形成三大体系。汽车排放实验则是围绕着汽 车排放标准进行,它包括研究和评价两个方面。 汽车排放标准 n美国汽车排放标准 n欧洲汽车排放标准 n日本汽车排放标准 n我国汽车排放标准 1、美国汽车排放标准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汽车排放制定标准的国家,其发展历 程如下: 1957年,美国加州在世界上颁布了第一部汽车排放标淮; 1960年,美国联邦政府起草了“汽车内燃机排放控制”; 1963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令”; 1964年1月1日起,禁止汽车发动机曲轴箱气体直通大气; 1965年起,颁布了汽车内燃机空气污染控制法规; 19661967年,颁布了限制汽车废气中co、hc的具体值 及试验工况设置,根据特定的运行工况将co和hc的最高含量确 定为151和275ppm; 1968-1969年,根据内燃机排量对排放中的co、hc的限 值进行修改,修改值见表6-1。 1、美国汽车排放标准 1969年美国排放限值 1970年起,汽车排放单位定为g/mile(1mile=1.6093km); 197l年,加州把汽车排放中的n0x量作为限值量引入汽 车排放标准中; 从1973年开始,美国的排放标准开始日益严格; 发动发动 机排量(ml ) co(%) hc(ppm) 830-16392.3410 1640-22902.0350 22901.5275 1、美国汽车排放标准 1998年以后,美国联邦排放标淮和加州排放标准相差 不大,意味着美国关于汽车排放的限值已经极为严格,下表 为近年美国联邦关于汽车的排放限值。 美国联邦轻型汽车排放限值,g/mile 车车 型行驶驶里程(万mile)thc nmh c conoxpm 乘 用 车50.410.253.40.40.08 10-0.314.20.60.10 轻 型 货 车 gvw3 750ibs 50.800.253.40.40.08 10-0.314.20.60.10 gvw3 750ibs 50.800.324.40.70.08 10-0.405.50.790.10 2、欧洲汽车排放标准 欧洲排放标准是指欧共体(eg)和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的 排放标准。欧共体首次颁布汽车排放标准是1970年,控制的污 染物是co和hc;1977年开始将n0x列为控制指标;1984年以 后,欧洲标准开始将hc和nox之和作为限值要求。 从1996年开始, 欧洲实施统一汽车排放法规,采用新的试验 程序91441egw和新的限值,所有的限值单位采用g/km。 欧洲ece轻型汽车的排放限值 标标准类别类别生效日期cohc+noxhcnox 欧洲1号1992年2.720.79- 欧洲2号 1995年10 月 2.30.5- 欧洲3号2000年2.0-0.20.15 欧洲4号2005年1.0-0.10.08 3、日本汽车排放标准 日本汽车排放标准中的试验工况不同于美国和ece,它 是由两个不同的试验程序组成,即11工况的冷起动循环和 10、15工况的热循环,前者以g/km计,后者的单位为 g/test,两者可以换算。日本目前正在实施的轻型汽油车排 放限值。 日本轻型汽油车排放限值 车车 型实验实验 工况 排放限值值 hcconox单位 乘用车、轻 型载货 汽车 10、150.25(0.39)2.1(2.7) 0.25(0.48 ) g/km 117.0(9.5)60(85)4.4(6.0)g/test 中型载货车 1.7tgvw2.5t 10、152.1(2.7)2.1(2.7)0.7(0.98)g/km 1113(17)100(130)6.5(8.5)g/test 4、我国汽车排放标准 我国制定汽车排放标准时间较晚,因为我国汽车保有量在过 去较少,人们没有意识到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的必要性。但从90 年代开始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排气污染日趋严重。 于是80年代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