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光与照明 【本章节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照明意义、任务和特点 第二节 光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光源的分类及造型 第四节 外景自然光线照明 第五节 调整白平衡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达到: 1、懂得电视照明的意义。 2、掌握电视照明特点有,电视照明主要任务。 3、理解色温的概念及色温平衡,在实践中学会调整白平衡 4、理解电视用光的动态性 5、掌握光源的分类及造型 6、掌握自然光的三种具体形态, 7、掌握三点布光法 电视照明是用光绘画、用光造型、用光表达空 间和时间的艺术。照明技术是影响电视图像质 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照明不好,不仅影响 节目的艺术效果,还会严重地影响电视画面的 色调、层次、清晰度等。因此,研究照明的方 法、照明的技艺是制作高质量电视节目的一个 重要环节 。 第一节 电视照明意义、任务和特点 一、电视照明意义 意义:是电视摄像创作灵魂;也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 关键 二、电视照明的任务 电视照明的任务就是利用光线的艺术造型手段,使画面的平面 结构变为视觉上的立体结构,在电视荧屏上展现出物体的表面 结构、质感、立体形状,展现出场景和环境的层次与气氛效果 。 电视照明的任务: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照明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种,尤其在 画面艺术造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满足摄录技术的照度要求 2、完成画面形象的艺术造型 3、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4、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5、表现戏剧张力 6、是画面构图的需要。 7、提供统一的色温平衡,以保证画面色彩还原正确 8、确定影片的视觉基调 满足摄录技术的照度要求 在前期拍摄的技术处理上,不但要求满足其曝光,画面具 有层次与密度,还要求不同镜头间亮度、影调和色彩要保 持一致,密度要接近,亮度要统一,镜头间要连贯。 完成画面形象的艺术造型 画面艺术造型,主要是把画面的平面结构变为视觉上的立 体结构,表达深远的空间感、纵深感,描绘物体的立体形 状,表达物体的表面结构和质感。 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电视照明的主要对象是场景与人物。场景与 人物也有过渡场景、重点场景和陪衬人物、 主体人物。照明就是要“倚重就轻”,光线着 重刻画、描绘主要的景和人,避免非主要的 对象和杂乱线条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在暗的环境与背影中,光线着力刻划、描绘 明亮部分(主体本身及所在位置),在亮的 环境与背影中,着力刻划、描绘暗的部分。 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环境气氛的表现和特定光线照明效果的运用,可给观 众强烈的时间概念。 根据剧情发展,可利用人工照明模拟,再现特定时间 (早晨、中午、傍晚或月夜等)的光线,使画面视觉 语言更有说服力。 表现戏剧张力 主要指剧本要求的、拍摄现场内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 的渲染、刻划、表现。不同剧情、不同场景、不同人 物、不同情绪特征,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与方法。力 求用光线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塑造人物形象并揭示 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帮助人物(演员)进行表述( 表演),达到光线与演出相辅相成,使完美的照明形 式与剧情(内容)趋于和谐统一 画面构图的需要 电视画面构图讲究有章法、有秩序,重点突出主要的 场景和主要对象。照明能够发挥其优势,利用光影、 明暗和色调的配置,以及照明范围的大与小、入射角 度的高与低、照度的强与弱等,来增加画面的形式表 现力,并在造型上起着揭示、隐弊、突出、夸张、修 饰和弥补的作用。有时还可以达到画面的平衡或破坏 这种平衡,展示画面的内象空间(封闭式构图形式) 或造成外象空间(开放式构图形式)。 二、电视用光的特点 我们从摄影用光的对比来看看电视用光的特点 1、时间上:电视画面记录的是一段时间的光色变换。 2、空间上 :电视摄像随着被摄主体的移动和摄像机的 运动,画面表现的空间 是多样化的。 3、造型上:电视画面对光线的要求则要复杂而多样, 光线随着环境、被摄主体、机位甚至光位的变化直接影 响着画面的造型效果,并使之发生变化。 1、光源: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 人造光源。 常见的天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斧 头鱼,灯笼鱼; 常见的人造光源:篝火,火把,点燃的油灯和蜡烛 ,发光的电灯等。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 第二节光的基本概念 2、光通量 光通量是光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可见光的总量,单位是 流明(lm) 3、光线的照度: 1)照度:被照物体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物 体表面被照亮程度。单位:勒克斯(lx)。 2)照度强弱关系: 强度大小与光源发光强度成正比,距离不变,光源强 度越强照度越大。如:100w比40w白炽灯照度强。 物体表面大小与光线投射方向有关,越垂直强光越大 。如:中午直射光比傍晚斜射光强。 3)常见光源照度值: 名 称照度值值名 称 照度值值 夏天直射阳光100000lx40w白炽灯30lx 40w荧光灯300lx白天室内500 1000lx 白天室外 1000lx夜晚满月地面0.2lx 4、光线的亮度: 亮度:物体表面发光强度值。单位:尼特(nt)。 单位面积上发光强度称物体表面亮度。 2)光的明暗关系(即照度与亮度关系) 通过人物在环境中运动带来明暗变化。 通过摄影机运动带来明暗变化。 通过光源运动带来明暗变化。 5、光的反射与透射 1)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到物体后,被吸收和透射形 成透射光,另一部分反射形成反射光 名 称反光率名 称 反光率 白雪96%白布 30%60% 石膏、白墙92%人皮肤20%30% 铝箔85%水泥20%30% 白纸60%80%黑板、黑丝绒10%1% 1、色温的定义 色温:表示光源光谱的成份,是光线颜色的一种 标志。单位用凯尔文(0k)表示。 光与色温 光,是摄像艺术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它给摄像艺术带 来 绚丽多彩的画面。学习摄像艺术技术技巧,就要研 究光。研究摄像艺术,就要研究生活中光的千变万化现 象。 人眼可看到的光,不是单色光,而是一个混合光。其波 长约为380760纳米。 在物理学中,如果对铁、钨等标准黑体从绝对零度(一 273 )起开始加温,随着温度增高,黑体会发出有颜色 的可见光,光的颜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发生变化。 当对其加热至800k (800一273 = 527)时,黑体出现暗红 色的光;再加温,由暗红色变为黄色;当加温至5600k时 ,颜色由黄色变为日光即白色的光,近似太阳光;继续 加温至25000k时,颜色逐渐由白色变为蓝色。黑体随 着温度增高而发出的色光,就叫作光源色温度,通常简 称为色温。 色温 光源总总的描述 1800k 火焰光暖(明显显的 红红色) 2000k 昏暗的家用灯 2800k 明亮的乳白家用灯 3200k电视电视 演播室标标准(卤钨卤钨 灯)灯 具 3500k 家用型摄摄影散光灯 4800k 荧荧光灯 5600k 中午直射日光 6500k 多云天气的日光 8000k 蓝蓝色天空光冷(明显显的 蓝蓝色) 不同光源的色温 2、 电视照明的光源种类 电视照明的光源有两大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 源。 (1) 自然光源 自然光源即指太阳光源。由于地球表面地域广 阔,作为自然光的日光颜色受地域、季节、天气和 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使在同一地点,天气晴 朗,在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里,日光的色温变化都 很大。电视采光必须掌握有关规律。 (2) 人造光源 一般地,电视照明离不开人工照明。常用的来自照明灯 具的人造光源有卤钨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三基色荧 光灯等。 卤钨灯、三基色荧光灯的光源色温在3100k3200k,这 种色温的光源常用于演播室或室内的拍摄。前者是热光源 ,后者是冷光源。 金属卤化物灯(镝灯)和氙灯的光源色温分别为5600k 和6000k,这些灯具适用于外景拍摄或演播室内特殊效果 的使用,它们都属于冷光源。 在电视拍摄现场,往往会出现光源的色温与摄像机的色 温平衡性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候可以在拍摄光源的环境下 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 石英卤钨灯管 石英卤钨灯泡 金属卤化物灯(镝灯) 管形镝灯 双端 单端 三基色荧光灯管 影响色温的因素 大自然天体运动规律影响自然光的色温。 日出时色温早晨中午; 中午时色温傍晚日落时分。 大自然的气候变化。 在人工光的照明情况下,电压变化使光源色温发生变化 。 透明的色纸后使光源原有的光谱成分改变了。 二、光源的色温平衡 1、色温平衡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指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要求的色温相一致; 二是在同一场景中,要保证所有光源色温一致性。 一、按造型作用分: 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 效果光和场景光。 二、按投射方向分: 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脚光。 三、按性质分: 直射光、散射光、高色温光、低色温光。 第三节光源的分类及造型 一、布光的光型 灯光按照光线的造型效果可分为主光、辅光,轮廓光,背 景光,装饰光、效果光和场景光等。布光往往不只是运用 一种光型的灯光,而是对各种光型的灯光进行综合运用。 1、主光:用来描绘被摄体外貌和形态的主要光线 。主光是主体上照度较强、照射面积最大的光线, 主体上由主光照亮的部分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此是画面造型、结构的重要因素。主光必须有依 据,必须符合所处环境的生活逻辑。 主光是表现主体造型的主要光线,用来照亮被摄物 最富有表现力的部位。它在画面上形成明显的光源 方向、亮部、阴影和投影, 主光的方位在被摄物的前面,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 15至45水平角。主光可以位于摄像机的左侧或右 侧,这取决于人、物外貌特征所具有的匀称度和比 例等等。主光的高度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5至45垂 直角。主光的水平角与垂直角的角度愈大,被摄物 的立体感愈强;反之,造型平淡。 主光的布光要注意 1)光线的投射方向要有依据; 2)有利于渲染和塑造气氛,形象; 3)行为和目的要明确; 4)组成画面中影调、色调的合理配置; 5)同镜头构成一定角度; 6)突出重点场景和重点人物; 主光照明是唯一允许留有阴影的照明形式 主光一般采用菲涅尔聚光灯 菲涅尔聚光灯 聚光型灯具的投射光斑集中、亮度高、边缘轮廓清晰 、大小可以调节:光线的方向性强,易于控制,能使 被摄物产生明显的阴影。 主光的作用 (1)主光射向被摄体无论是环境主 光还是人物主光,它是画面中被摄体 造型的主要光线。 (2)主光照明决定了画面主要影调 趋向。例如顺光作为主光,往往在画 面中形成明亮影调,而以侧逆光为主 光画面影调结构往往偏暗、凝重。 主光可以是硬光,也可以是柔光。 2、辅助光(也称副光):副光用来帮助主光造型,弥补 主光在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的光线。辅光的强弱变化 可以改变影调的反差 , 形成不同的气氛。主光和辅光的光 比约为2比1。若光比大,影调硬;光比小,则影调软。 辅光位于主光和摄像机的另一侧, 辅光的亮度和角度以冲 淡主光的影子和避免产生第二个影子为宜。 辅助光的作用 1)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反差; 2)帮助主光造型,塑造和描绘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表达其全部特征; 3)帮助揭示和表现被摄对象的质感。 辅助光的运用原则是: 1)光亮度绝对不能强于主光 2)不能产生光线投影 3)不能干扰主光正常的光线效果 4)在保持主光投射阴影特征前提下,尽量再现阴影部 位的层次和质感 主光和辅助光的合理配置,构成了画面上表现被摄体的 基本形式,构成了画面光线结构的基础。但是,要想获 得较完美的用光效果,还必须有其它光线的配合。 辅光一般采用散光灯。辅光的方位在主光 和摄像机的另一侧,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 5至30水平角。辅光的高度与摄像机镜头 轴线成0至20垂直角。总之,辅光的亮度 和角度,以冲淡主光的影子和避免产生第 二个影子为宜。 散光型灯具 散光型灯具是一种漫反射式灯具,其投射光斑发散,亮度低、边缘成 像模糊、散射面积大,光线没有特定方向,且柔和、均匀,被照物不 产生明显的阴影。有新闻灯,四联散光灯,天幕散光灯,顶光散光灯 、外景散光灯,三基色荧光灯等。 新闻灯常用于现场采访与外景摄像,以弥补光线的不足。它最大的特 点是重量轻,体积小。另外,因其反射面有许多均匀分布的凹凸坑, 使光线均匀散射。灯具接线采用接插式,使用方便。xsj1300w单联 新闻灯如图所示, 单联新闻灯 双联新闻灯 外景散光灯 外景散光灯常用来作外景辅光照明。灯体采用防锈合金铝板强度高, 重量轻。反射面采用高纯铝板,经喷砂和电化处理,以增散射效果。 配用管形镝灯,电源触发部分安置在灯体后盖部位开启方便,利于检 修。dsg系列外景散光灯配用管理镝灯,外型如图所示 外景散光灯 辅助光的方位:辅助光的方位以在摄像机正后方 并略高于摄像机或紧挨摄像机的两侧 辅助光 主光 这个方位使辅助 光的照明尽量使 影子被摄体挡住 摄像机 辅助光 主光 第二辅助光 摄像机 但有时 根据造 型的需 要两个 或两个 以上辅 助光 第二辅助光也称过度性辅 助光。它的目的更加完善 主光和辅助光照明的造型 效果 3、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 其主要任务是沟画和突出被摄对象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 。由于轮廓光是从被摄对象背后或侧后方向照射过来的, 因此具有逆光的光线效果。轮廓光是对着摄像机方向照射 的光线,是逆光效果。轮廓光起勾画被摄对象轮廓的作用 。当主体和背景影调重叠的情况下,(比如主体暗,背景 亦暗),轮廓光起分离主体和背景的作用。在用人工光照 明中轮廓光经常和主光副光配合使用,使画面影调层次富 于变化,增加画面形式美感。 其中、轮廓光又称“隔离光”、“逆光”和“勾边光”。从摄像方 向看,照亮了主体轮廓上很窄范围的一圈的光线,它是从主 体后侧照亮主体的背部而形成的。如同自然光照明中的逆光 照明一样 主光与轮廓光的光比约为1比1至1比2之间。但轮廓光不宜过 强,否则会使轮廓“发毛反白”。 轮廓光一般采用回光灯和聚光灯。轮廓光的方位在被摄物 的后面,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30水平角。轮廓光的高度与 摄像机镜头轴线成30至60垂直角。水平角太小,落地灯架 会被摄入画面;垂直角太小,光线会射入摄像机镜头,使画 面产生光晕现象。 聚光灯 回光灯 回光灯是一种反射式灯具,它是由灯泡、球面反射镜和圆锥形遮 光环组成 反射镜表面有真空镀铝膜,以增强反射率。这种灯的光质硬, 射程远,可以造成亮暗分明的界限,常用来作轮廓光,以显示物 体的形状,结构与质感。 在拍摄以人物为主的轮廓光用光中,要注意 第一,确定主光与轮廓光的主次,在一组成功的光 线照明组合中,轮廓光的运用不能太亮,太亮或光 线亮度跳跃幅度过大,会破坏整体用光和谐; 第二,轮廓光的入射角不能太大,致使许多人物 用的轮廓光用光偏高,轮廓轮廓光条过宽,超过人 物的肩和头,如果再高一点,就容易变成顶光; 第三,轮廓光角度位置应准确,主要置于被摄体的 后方或侧后方; 4、 背景光 背景光是照亮被摄物背景、布景,天幕的光。它的作用是 消除被摄物在背景上的投影,使物体与背景分开,衬托背 景的深度。教育电视节目的背景一般是平面,所以,背景 光的照度要求均匀分布。 然而,背景光的亮度决定了画面的基调:高调画面,背景 光亮度可与主光亮度相同或略高于主光,形成洁白明净的 背景;低调画面,背景光的亮度要低于辅光,形成深沉的 背景;中调画面,背景光亮度在主光和辅光之间,约为主 光的23。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下,主体亮部的背景会显得 暗些,主体暗部的背景会显得亮些。画面的基调要根据实 际情况来决定。 背景光一般采用天幕灯和散光灯。天幕灯的 位置是沿着演播室悬挂式灯架的边缘一字排 列,水平放置;角度以均匀照亮天幕为宜。 如果用落地式散光灯照亮背景,散光灯的位 置在被摄物后面,以不被摄入画面为宜。 天幕散光灯与顶光散光灯 天幕散光灯在演播室常用来作天幕照明。这种灯具的光学系统采用双曲面铝反 射器,并经喷砂电化处理,使照明范围宽阔均匀。因其角度达120能将天幕上下 都照亮。灯具前面的插片架用来固定色纸插片夹,用不同的色纸来调整天幕的 颜色。wsg1250w天幕散光灯配用卤钨灯管,如图所示。 顶光灯除光学系统采用抛物面 反射器外,其外型和结构与天 幕散光灯相似,常用来作演播 室的顶光与场景光 天幕散光灯 5、 修饰光 主要是对被摄对象某些局部细节进行光的加工和润色, 是造型、影调层次、色彩更加完美。 修饰光种类很多:如轮廓光、眼神光、服装光以及局部 道具光效等。 当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依次布局完善以后,分 析被摄物局部的亮度是否合适,层次表现是否完美,如 不够理想,就用修饰光修饰这些局部和细节部位。所以 ,修饰光的角度要准确无误才能起装饰作用。 6、 效果光 泛指特殊的光线效果,在影视艺术中有两大类 :光源效果光、情绪效果光 光源效果光:环境中往往同时存在几种光源,除做主光使 用的主要光源外,其他光源光的再现都属于效果光范畴。 如烛光、台灯、行驶的车灯光,霓虹灯、水面反射光 等;效果光也指自然界特定时空中的光线效果。如特殊的 时间光效:夜景、日出、日落、黄昏等效果光线。 情绪效果光:为了获得戏剧效果使用的各种特殊光线处理 都是情绪效果光,如:文艺晚会,用彩色电脑灯光造成各 种运动,制造的各种节奏。 7、 场景光 场景光是拍摄大场面才用的。场景光要均匀照亮整个场景 ,光照度至少要达到15002000勒克斯,使彩色摄像机无 论拍摄哪个角度都能符合色彩还原的基本要求,所以场景 光又称为基础光。此时,主光为基础光的1.21.5倍;辅 光为基础光的0.81倍;轮廓光为基础光的1.52倍;背 景光为基础光的0.81倍,其它灯光可按实际而定。 场景光一般采用散光灯。场景光的位置在被摄物的上方, 还要大面积均匀分布,使整个场景的照度一样。例如,可 将顶光散光灯均匀地、水平地悬挂在演播室的灯架顶上, 使整个演播区的照度相同。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运用不同 造型效果的灯光。 如:讲授型电视教材的布光 背景 背景光 轮廓光 主光 辅光 图表字卡 二、按投射方向分类 1、正面光 正面光又叫平光、顺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像机 光轴方向一致的光线称为顺光 光轴 摄像机 光线方向 光源 1)顺光的造型效果 (1)由于被摄体的正 面都受到均匀的照明, 被摄体的阴影被投在他的背后而被遮挡起来,所以画面很少或 几乎没有阴影,画面比较明亮画面层次主要依靠被摄景物自身 的明度差异或色调关系来传达 (2)顺光照明是被摄体表面没有明显的反差变化,所以,被 摄体外形会显的平,缺乏起伏的变化。顺光对物体表面凸凹不 平结构表现较弱,缺乏立体感 (3)顺光照明由于没有强烈的明暗反差,所以形成画面中影 调较平及柔和的造型效果 (4)由于顺光照明是均匀的,所以能较好地传达物体色彩的 属性:色别、饱和度和明度。 顺光照明能使物体正面明亮、色彩鲜艳,善于拍摄文件 ,资料、字幕、碑文、图案等。顺光能表现近景的质感 ,全景和远景主要靠景物本身特有的形状、线条、色彩 提高顺光的表现能力。例如,利用色彩鲜艳的花草树木 作前景,蓝天白云作背景,之间是山、水、桥、路等线 条变化,画面的层次感与纵深感就曾加了。 2、前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像机光轴方向成45 左右的光线称为前侧光 光轴 摄像机 光线方向 光源 45 1)前侧光的造型效果 (1)受到前侧光照明的被摄体,形成较好的明暗 关系,因为它构成了受光面和背光面,受光面的面积 大于背光面的面积,这样使画面整体造型效果趋向明亮。另 外,前侧光照明产生的影子也小于侧光造成的影子。而且一 部分影子被摄体挡住,这也对表现画面的明亮度有密切关系 。 (2)能比较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轮廓形态感和景物表 面质感 (3)前侧光可以创造比较丰富的影调层次。 90 光源 光线方向 光轴 1)侧光的造型效果: (1)受到侧光照明的景物有明显的明暗亮度对比 。 摄像机 3、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像机光轴方向成水平90左右的光线 称为侧光 这是因为侧光照明在被摄体上有受光面、背光面、影 子的光影结构,而且十分强烈,是很生动的造型光 (2)侧光照明形成的光影(影子),是很重要的造型 元素,它不仅显示了立体空间的意义;在阳光下还有 时间意义,这是通过光影的长短来显示。 (3)侧光能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立体感、质感 。 4、侧逆光 又叫后侧光,光线来自对象后侧方向。光线投射方 向与摄像机光轴方向成水平135左右时的光线称 侧逆光。 光轴 光线方向 光源 摄像机 135 1)侧逆光的造型效果: (1)在侧逆光照明下的景物,在景物的四周的大部 分范围形成轮廓光, (2)侧逆光下的景物会形成影子,影子是侧逆光造 型重要特征 (3)在侧逆光照明下的景物受光面小于背光面,所 以画面中阴影的面积较大,所以往往可以形成暗调效 果。也是拍摄剪影、半剪影作品理想的光线。也是白 天拍夜景造型的理想光线。 (4)侧逆光作为造型光主光,是刻画人物外部轮 廓特征的理想光线 5、逆光 光线的投射方向与摄像机光轴方向相对并来自 被摄体后方的光线称逆光 光线方向 光源 光轴 摄像机 1)逆光造型的效果 (1)逆光照明下的景物边缘部分都被照明,由于受 光面积较小,所以只形成轮廓光的效果。 (2)逆光照明下的景物,由于大部分是背光面,只 有极少部分是受光面,所以阴影比较多,逆光照明 往往使画面造型偏暗的影调结构,表现低调、白天 拍夜景以及剪影、半剪影常用的光线。 (3)逆光照明对表现物的立体感也较好。逆光能表 现较强的透视效果,而空气透视会丰富画面的影调 和层次。 (4)逆光照明是画面中被摄体受光面和被光面之间 的关系亮度关系比例。有时往往被光面占画面 大部分面积,由于明暗对比的因素,尽管受光面 积较少,但在暗背景中受光的明亮部分会非常突 出、醒目。 6、顶光: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摄像机光轴方向大致构 成垂直关系的光线称为顶光。 1)顶光照明的艺术效果 (1)在顶光照明下,景物水平面的亮度高于垂直面 的亮度,景物的亮度间距比较大,反差大,影调结构 “硬” (2)在顶光照明下的人物头部前额发亮,眼窝有影 阴,鼻影下垂,颧骨突出。这是一种特殊的造型效果 , 但不美。 (3)顶光照明对被摄体的立体形态、轮廓形态、 质感表现不如其它光线的效果明显。 7、脚光 来自被摄体下方的光线,光源低于视线。光影结 构与顶光相反,同样是反常光线,在自然光效中 ,用来表现特定光源光线特征,如夜晚在地面上 的灯光、篝火光效等 顶光是一种反常光。900至1200角的逆顶光, 使头发、两肩和两耳被照亮,胸前产生深暗 的阴影,形成发白的鼻尖,脸部却是暗的。 脚光是来自被摄体下部的光线,光源低于 视线600角以下时,产生脚光效果。光影结 构与顶光相反,人物下颌、鼻尖、颧骨下方 较亮,灯光投影在人物脸部高出部位的上方 ,同样是丑化人物的反常光线。 侧光 侧 逆 光 顶光 逆光 顺 侧 光 45 度 顺光 三、按性质分类 1、硬光(也称直射光):光束的光线辐射方向较为一致,通 常是由光源直接辐射出来的。 其造型特点是照射到主体表面的受光面上的照度较强、阴影边 界清晰,能较好地表现被摄物表面的质地、外观结构、轮廓等 造型信息,以及画面的光影结构、影调模式和时间概念(直射 光能很好地表现“中午”的概念等。在摄像中多作主光使用。 2、软光(也称柔光或散射光):光束的光线辐射方向的一致性 较差,通常是经过慢反射或慢投射而形成。其造型特点是照射 到主体的受光面上照度较弱,阴影边界较模糊,因此,亮度层 次丰富细腻柔和 3、高色温光:高色温光是指色温为5500k的光线,如午间时 分的太阳光等光源 4、低色温光:低色温光是指色温为3200的光线 ,如碘钨灯、三基色荧光灯、烛光,日出日落十 分的太阳光等 电视画面中被摄物的光影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 模式。 (1)光源在物体侧方,与观者成90通常称侧光照 明。此时画面中的被摄物表面从受光侧的亮部到背 光侧的暗部形成逐渐过度的亮度层次,立体感强; 被摄物在其背光侧环境中投下影子。这种造型通常 称为全调子或灰调子 (2)投射到被摄物上的光线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 此时画面中的被摄物表面大部分面积被照亮,阴影 面积为零,只在被摄物周围形成一个较暗的轮廓。 这种造型能将被摄物正面表现出来,但缺乏立体感 。这种造型通称为亮调子。 3、光源在物体背后,与观者成180角,通常称逆光 照明,此时画面中的被摄物没有受光面,只能看到其 背光面(暗部)和在其周围形成一个轮廓,因此,这 种造型缺乏层次和立体感,通常称为暗调子。 四、布光的基本程序 布光要有一定程序,先布什么光,后布什么光,心中要有数 ;还要避免光线的相互干扰。布光程序按拍摄场面的大小而 定 。 (一) 大场面布光程序 大场面一般先布场景光,后布背景光,再布主体光。此时, 要求背景光能反映出布景的三维空间。主体光首先布置主光 ,确立主体的初步造型;然后配以辅光弥补主光不足之处, 改进未被主光照亮部分的造型。为了区分主体与背景,增强 画面的空间感,可用轮廓光照明。如果主体的局部细节造型 不理想或与整体不协调,使用装饰光加强整体造型与美感。 各种光线应与主光和谐致。如果主体活动范围大,可以用 两盏以上的灯做主光、辅光或轮廓光,但要注意光线衔接, 避免互相影响。 (二) 小场面布光程序 小场面一般先布主体光,后布背景光。因为小场面的主体与背景距 离比较近,如果先布背景光,在布主体光时,主光和辅光会投射在 背景上,影响原来布好的背景光。所以小场面要先布主体光,然后 根据主体光投射在背景上的范围大小,光亮程度,再布背景光。 布光还要根据主体是人还是物,个体还是群体,静态还是动态等具 体情况,考虑最佳的布光方案。只要光效理想,灯光用得愈少愈好 五、静态布光 电视画面的静态是相对的,如教师坐在演播室讲课,也有少许的头 部运动。静态布光以三维物体布光为最基本的布光方法。 三维物体布光 辅助光 轮廓光 主光 三维物体布光 如上图运用主光、辅光、轮廓光三种基本光进行照明布置 ,能将三维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 在二维电视屏幕上,这种基本布光方法又叫三点布光。 这三种光线的造型效果如前所述,但它们是相互制约的。如主 光强,辅光就要弱,否则会喧宾夺主。主光高,辅光就要低, 才能有效地消除主光在垂直方向的阴影。主光侧,辅光就要正 ,才能有效地消除主光在水平方向的阴影。轮廓光可由主光和 辅光的位置决定其高低、正侧。当轮廓光作为隔离光和美化光 时,也可以不考虑主光和辅光的位置关系。这三种光线处理得 当,可以互相补充。例如,按照人物的运动路线,利用三点布 光进行连续布光,使人物运动方向变化时,仍能正确表现其形 象;如果处理不当,则会相互干扰,例如,对群体中每一个物 体都进行三点布光,光线容易干扰,会产生多余的影子。 六、动态布光 动态布光是指对运动的被摄物布光和摄像机运动时的布光。 区别于静态人物的静态布光,动态布光的特点是: 1灯光由封闭式的某个区域性照明,转变为某个较大范围 内的照明。 2每组或每个灯光成分组合要具有可塑性,布光不仅要考 虑点,还要考虑面。布光要考虑到灯光与灯光、区域与区域的衔 接。 3由于被摄体或摄像机的运动,原为主光的光源可能变为 逆光光源,逆光光源可能变为主光。 4比较注重运动之前和运动结束之后处于基本静止状态下 的人物布光,即运动画面中的起幅和落幅是整个运动镜头中布光 的重点。 常用的动态布光主要有两类,即固定场景的布光与动态人物 的布光。 (一)固定场景的布光 所谓固定场景(表演区)主要指舞台、演播室内的 某一表演区域,这些区域限定了人物的活动范围。在这样 的场景中,无论一台节目人物多或少,人物活动频繁还是 简单,节奏快还是慢,照明所考虑的区域是限定的,虽然 根据剧情和主题要及时地改变照明效果,但始终要有一种 最基本的照明设计。 固定布光方式主要是从基本造型光“三点式”布光而来。 (二)动态人物布光 固定场景布光不能具体照顾到每个人和每一个 镜头。要想取得最佳效果,需要给每个镜头、 每个人物单独或专门照明。动态人物的布光首 先要求照明人员了解: 1人物活动的路线和范围; 2摄像机使用的镜头与景别; 3摄像机本身运动的方向和目的; 4所表现的内容和人物的情感; 动态人物布光的基本方式有: 1大面积布光 大面积布光,是将物体活动的整个区域进行 大面积布光,这和整体布光相似。例如,一堂优 秀教学示范课,老师一会儿站在讲台旁边讲课, 一会儿走到学生当中辅导,可将整个课堂进行大 面积布光;又如,舞蹈教师的示范表演,可将整 个舞台进行大面积布光,如图所示。 2分区布光 分区布光,是将物体活动划分为一系 列的重点区和瞬时区,物体在重点区的时 间比较长,需要有较好的布光效果;物体 在瞬时区很快就通过了,只需适当的照明 ,其影调反差与重点区相吻合就可以了。 如图所示,教师从实验室门口走向实验台 旁做实验的过程,可用分区布光:教师在 实验台做实验是重点区,用三点布光;教 师从门口走到台前是瞬间区,可用一盏散 光灯作主光,亮度稍暗些,门后用逆光勾 亮教师轮廓并与背景分离,同时也可以再 现从门口射进实验室的阳光效果。 3连续布光 连续布光,是按照物体活动的路线、环境以及 在每一相对位置的活动范围利用三点布光法进 行连续布光,使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时, 主光、辅光和逆光的方向不变,保持同一光线 造型效果,如图所示。 七、光与立体感 用光再现立体感 线条透视规律是再现线的空间结构的规律。在摄像中 拍摄点的选择,距离、高度、方向的确定,镜头焦距 的使用,都直接影响着物体内部线条透视效果。加强 立体感的有效方法就是赋予各个面不同的影调和色调 。 光线是决定物体各个面的明暗调子的重要手段 明调:是指画面各个形象实体中趋向于较高亮度等级 的部分占较大面积的光影结构模式 暗调:是指画面各个形象实体中趋向于较低亮度等级 的部分占较大面积的光影结构模式除了明暗调之外, 色调也是塑造立体感的手段 八光与空间感 电视屏幕只有长、宽二维空间,在二维空间里,真实的再现出 三维空间感觉,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造型技巧才能完成再现任务 。即利用线条透视与调子透视的规律,塑造画面空间感。 线条透视、调子透视 所谓线条透视就是利用被摄景物的形状、线条等所形成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 。(线条透视是塑造画面空间感的基础。摄像是利用拍摄角度、距离、高度 和光学镜头焦距的选择,处理画面线条透视,从而塑造画面空间感. 空间里的线条只要有距离的差别就存在透视现象。 在透视学中,线的透视有自己的规律:平行线向纵深处汇聚一点,并消失在 地平线上;同样大小物体,近大远小。 所谓大气透视(调子透视)是指弥漫在现实世界中的空 气虽然是无色透明的气体,但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尘埃对 透过其中的光线进行吸收、散射、反射等所形成的近浓 远淡、近实远虚、近强远弱、近暖远冷的视觉效果 大气透视主要依靠拍摄场景大气的浑浊度和光线方向形 成的,空气的尘埃、水汽含量越高,越显出近浓远淡的 大气透视感;光线越逆,大气透视感越强。 增强大气透视的具体做法如下: 利用人工光加大前景光比、减弱背景光比,形成近强远弱 的光效。增加画面空间感(近强远弱指反差) 利用色彩的安排、色光(色温)的变化,形成近暖远冷、 近处色彩饱和度高而远处饱和度低的色调效果,增加了画 面空间深度感。(近暖远寒指色彩) 利用光圈和焦点的位置,控制画面的景深范围,从而达到 近实远虚的视觉效果,增加空间感。(近实远虚指影像) 在外景中选择较暗的前景,在摄影棚里把前景光线处理得 暗些,造成近暗远亮的大气透视现象,增加空间感。(近 浓远淡指影调) 外景摄像是利用自然光造型。自然光主要是指直 射的日光和散射的天空光。大自然的景物的亮部 是受日光和天空光的双重照射,而暗部只受天空 光照射。外景拍摄时,被摄物一般是以日光为主 光、天空光和周围景物的反射光为辅光。 自然光随着时间、季节、地理条件和天气变化而 变化,因此,外景拍摄必须按阳光变化的规律,选 择所需要的拍摄时间、地点和方向,必要时还要利 用人工光对自然光进行局部的加工和修饰。 第四节 外景自然光线照明 一、自然光 (一)自然光的三种形态 1直射的阳光 所谓直射的阳光是指太阳没有被云雾遮挡,直 接射到地面上的光。直射的阳光是自然界最强的光 线。从宏观上看,太阳是宇宙中的点状光源,从一 点向四面八方辐射光线,由于太阳离地球遥远,所 以照射到地表面的阳光呈平行光束。平行光使景物 各部分普遍的均匀的被照亮,不受光源距离影响。 直射阳光如果没有大气层变化的影响,光照度 和色温是很稳定的。直射阳光照度很强,在夏日中 午照度大约为180000勒克司(lx),色温5600k。 2散射的天空光 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一部分形成景物的 直射状态的阳光,一部分被大气层扩散,形 成景物的散射状态的天空光。 大气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由于大气中充 满了尘埃和水蒸气,使部分阳光发生反射、 折射现象,形成了散射状态的天空光,均匀 地普遍地从天空方向垂直照射地面景物。由 于散射的天空光强度比直射光弱,所以只能 在景物的背光面中见到它。 由于大气中的尘埃和水蒸气水珠非常细小, 并对光谱中的短波部分影响较大,所以天空 光具有蓝色的色度。天空呈现蓝色的,而地 面景物中阴影部分也具有蓝色特征。 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增多时,形成了较厚的云 层,遮挡了太阳的直射光,这时照亮景物的 是被云层扩散的天空光,阴天的光线特点是 散射的天空光的一种形态。 3环境反射光 阳光直射在景物上,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射回空间 ,又照亮了其它景物,形成了环境反射状态的光线 ,叫环境反射光。 环境反射光的强度是由物体表面反光率决定的。反 光率较大的浅色表面反射光较强,如沙滩、黄土地 、雪地等环境里的反射光。 环境反射光具有色彩特征,其色度随反射面的色彩 而变化。在沙漠、黄土地等环境里,环境反射光呈 黄色,而在绿草地上则呈绿色,在红墙前环境反射 光呈红色。 环境光的方向是由反射光表面位置决定的, 可以是地面的脚光,也可以是墙面的侧光或者 来自天空方向的垂直光线。 总之,环境的反射光与直射的太阳光相比 是较弱的,所以只能在景物的背光面和阴影中 见到。 外景中,阳光下所有景物都是由这三种形态的 光线所构成的。真实的再现自然光的三种形态 ,能增加光效的自然真实性。 (二)自然光的变化规律 自然光受地理位置、季节、时间和天气 条件的影响,光线条件也不一样。例如 海拔高的地区,直射阳光较强,散射的 天空光较弱,景物反差较大,天空呈暗 蓝色;海拔较低的地区,天空散射光较 强,景物反差较柔和。不同季节,光线 也不同,春夏秋冬阳光的高度、强度都 有明显的差别。 一天中,太阳光与地平面所成的角度不断变化,给拍摄角 度、方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影视画面造型及气氛 、效果也带来很大影响。一天中阳光的变化大致可以划分 为以下几个阶段,如图所示。 太阳出升和欲落时,与地面成00 至150角之间的光线为 日出光与日落光。 1日出日落 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到离开地面15o角之内的时间 属于日出时刻;当太阳西落,从地平线15o角降到地平线以 下称为日落时刻。日出日落两个时段阳光效果基本上相似 ,拍摄技术手段也基本相似。 这段时间阳光位置较低,景物面向阳光的垂直面被阳光直 接照射,亮度较高;水平面受光较少,因此较暗;背阴面 得不到充足的辅助光照明,所以垂直受光面与阴暗面反差 较大。由于太阳与地面入射角小,照射角度低,地面上物 体的投影比较长。这个时段阳光穿透大气层行程较长,被 扩散的光线较多,造成光线较弱而柔和。直射的阳光色温 较低,而天空散射光色温较高,形成日出日落时刻光线的 特点:光线较弱,受光面较暖,背光面较寒,画面色彩多 变化,寒暖对比鲜明、景物色彩丰富。 这段时间是早晨八点之前和五点之后的傍晚(具体时间因季节、纬度不 同而有所差异)。这时,日光的照射角小,物体垂直面受光多,阴影少 ;水平面受光少,投影长。 因为日光斜穿过较厚的大气层而被散射,蓝紫光被吸收,所以光线显得 柔和且偏橙红色。由于地面水蒸气不能上升,常有雾气和霞光,使地面 反射光少,受光部位很高、背部部位很暗,两者的光比大,特别是逆光 时更为明显。 此时,选择典型物体作前景,对着太阳拍摄,物体的剪影与太阳、霞光 的背景相映衬,产生富有诗意的效果。 顺光拍摄人像近景,可以获得柔和和细腻的质感。这段时间日光光位移 动快,亮度变化大,特别是日出最为明显,太阳一下子从海面升起,接 着是金光万道,使大地物体骤然变亮。如果事前准备不充足,容易失去 日出与日落的拍摄时机 日出日落时,地面温度变化较大,空气中潮 湿的水蒸气较多,加上早、晚的炊烟,景物中 往往形成晨雾和暮霭,覆盖在地面上,远远望 去犹如披上一层浮动的白纱,加强了景物大气 透视现象,这在逆光中尤为显著。 日出和日落时刻的差异在于色彩感受的不同。 日落时刻,大气层充满了更多的尘埃和水蒸气, 空气密度加大了,对太阳光的折射更加强烈,所 以日落时刻直射阳光色温较低,景物色彩偏暖。 特别是大地被阳光照射了一整天,地面温度较高 ,这种暖的感觉更加强烈。 日出时刻则相反,经过夜的安静,大气中的尘埃 多半降落到地面上,空气比较清新,所以日出时 刻直射阳光的色温比日落时刻高,景物的色彩也 没有日落时刻那么暖。特别是日出时刻温度较低 ,空气清新。日落时刻画面较暖,日出时刻画面 较寒,这是二者处理上的唯一差别。 目前在电视剧、电视纪录片及一些 新闻片和照片中,凡是有抒情、写 意、表现气氛、说明特定时间含义 的地方,都是在早晚拍摄的。一部 片子如果忽略了,或舍弃了这段时 间,作品的光线往往就格式化了, 不能在光线上有所突破。 在这段时间怎样表达气氛呢? (1)选择摄像机的色温片。光线中多橙红色的长 波光,一般色温在2800k至3400k左右,摄像机如 按照日光色温5400k调整白平衡,画面稍偏橙红色 ,就有明显的早晚效果;如按灯光色温3200k调整 白平衡,画面除太阳外,偏冷色调。 (2)选择拍摄方向。可采用逆光或侧逆光拍摄。 有时可利用仰角度,表现彩霞满天,使画面大面积 呈现明快、活泼色调,给观众以抒情的色彩和诗一 般的意境;有时可以直接以太阳为拍摄对象,加以 地面景物的陪衬,展现大自然壮观景象。 (3)注意选择前景。这时景物透视感比较强,远淡 近浓,远浅近深,选择深色调的前景,有助于加强 空气透视效果,表达浓郁的气氛。 (4)注意画面中影调的对比。选择地面上有特点的 物体或景物的轮廓线条,衬托在亮的天空中,形成 剪影、半剪影效果,主体比较突出,影调对比强烈 ,容易造成气氛。 (5)注意画面中影子的处理。在早晚的光线照明下 ,地面上物体的投影较长,可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 让影子参加构图,造成时间的概念,增加浓郁的时 间气氛。 2上午和下午(斜射日光) 当太阳继续上升或下降,它对地面照射角度为15o 60o之间,分别为上午或下午时刻,通常称之为正常 照明时刻。一般上午八点半至十一点,下午二点至 四点半。 这段时间光线入射角比较正常,阳光照明亮度适 中,地面上的反射光和天空中散射的阳光交织在一 起,构成了明亮而柔和的补助光,给景物的阴影部 分给予了辅助照明,使景物明暗反差鲜明而正常, 影调丰富而柔和,立体感、质感都能正确再现。这 段时间较长,光线稳定,色温在5000k至5400k左右 。 这时,日光的照射角适中,亮度较强;地面的反射光和天 空的散射光较多,照亮了物体的阴影部分,使物体垂直面 和水平面都有足够的亮度,明暗反差正常,影调层次丰富 ,色彩鲜艳,质感好。 由于日光斜射,使物体产生富于变化的斜影,增强了画面 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这段时间是正常的摄像时间:日光的光位移动慢,亮度变 化不大,摄像人员有足够的时间等待时机,选择角度、思 考构图,无论拍摄人像或景物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3中午(午间顶光) 太阳对地面照射角度由上午的60o延续到 下午60o角之间的时刻,为中午时间,大 体上指上午十一点半至下午二点半左右 。这时太阳近似垂直照射地面景物,地 平面的照度很高,景物的水平面较亮, 而垂直面较暗,物体的投影短,使被摄 体垂直面与天空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段时刻属于顶光照明,常常造成亮的 过亮,暗的过暗,往往会造成失真和变 形。在这种光照条件下,人物的眼窝、 鼻下阴影较大,颧骨较高,歪曲形象。 一般情况下,这时不宜拍摄人物近景镜 头。 这时日光的照射角度高,亮度最强。当光线近于900角照射 时,物体垂直面受光少,阴影多,水平面受光多、投影短 ,顶部亮、下部暗,亮部与暗部反差强烈,质感不能准确 表现。当太阳升至900角时,物体的对面没有投影,难于表 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由于光线过于强烈、角度太高,使物 体失真、变形,一般不选这段时间摄像。 然而,拍摄人像时,可以让人物有仰俯变化,使人物明亮 的水平面与阴暗的垂直面重迭,形成清晰的轮廓,或运用 反光板照亮人物的阴影部分,才能取得较好的造型效果。 拍摄景物时,与顶光效果一致的内容可以拍摄,例如,大 地干旱龟裂,人物疲乏辛劳等景象。 顶光效果,显得苍老 人工光处理 三个时期光线特征 造 型 关 系 投射角度 平射 时时期 斜射 时时期 顶顶射 时时期 效果 天空与地面的亮 度间间距 大接近,天空亮度 稍高于地面亮度 地面亮度提高 景物水平面亮度 和垂直面亮度间间 距 景物垂直面的亮度 高于水平面亮度 比较较接近景物垂直面的亮 度低于水平面的 亮度 景物明暗反差反差弱,调调子柔和反差适中反差强烈 景物的色调调和影 调调 色调调偏暖,影调调柔 和 色调调、影调调正常反差强,调调子硬 4黎明与黄昏 由东方天空发白到日出之前这段时间称为黎明 ;太阳落山,地面景物依稀可见到看不见景物 时,称为黄昏。 黎明和黄昏时太阳在地平面以下,阳光把上 部的大气层照亮,地面景物被来自天空的散射 光照明,景物处于深暗之中,并失去细部层次 ,景物只能看到概貌。此时水平面较亮,垂直 面较暗,一切处于朦胧状态。这时影视多用来 拍摄夜景气氛镜头。 利用日出前或日落后的一段时间拍摄夜景,其效 果最佳。 (1)注意选择拍摄地点和拍摄方向 拍摄地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环境特点,选择周 围环境亮度较高的景物或物体,或反光有水的地 点,这样可以避免地平线下一片漆黑,单调死板 。 注意拍摄方向的选择,目的在于让天空与地面尽 量有区别,使两者不混为一体。 在日出前拍摄,镜头应尽量向着日出方向;在 日落后拍摄,镜头也应尽量向着日落方向。 拍摄电视剧的夜景时,拍摄方向的总体设 计(以远景、全景为主的镜头)要尽量考 虑到这一特点。 多影片和电视片里,常常选择雨天拍摄夜 景,这时路灯、树木、人物在路面上的倒 影参加了画面构图,丰富了画面暗部层次 ,避免了地平线以下漆黑一片而没有层次 的情况。除此之外,行使的汽车、居民住 宅区星点似的灯光等也能增加画面暗部的 层次。 (2)注意画面局部亮度点的配置与处理 夜景画面一般要注意有较大面积的暗部(当然不是漆黑 一片,要有部分层次),但更要注意画面局部高亮度点 的配置与处理。高亮度点的形成主要依据是生活中可以 模拟、再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荆门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4年城口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a卷)
- 2024年哈密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3年绵阳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a卷)
- 2023年邯郸辅警招聘考试题库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4年娄底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3年舟山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b卷)
- 2024年安顺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
- 2024年九江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四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GB/T 40403-202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用四点弯曲法测定金属抗应力腐蚀开裂的方法
- GB/T 1835-2006系列1集装箱角件
- 低压配电要求
- 计量经济学(庞浩)第五章练习题参考解答
- 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
- 《生物力学》配套教学课件
- 异辛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解读
- 新苏教版2022-202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课件
- HAF003-1991及HAD003汇编(核电厂质量保证法规和导则)
- 抗滑桩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