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教学课件PPT.ppt_第1页
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教学课件PPT.ppt_第2页
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教学课件PPT.ppt_第3页
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教学课件PPT.ppt_第4页
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教学课件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 国际要素流动与经济一体化 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现象: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与经济一体化。 生产要素: 国际流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 1 p 概况 又称为: 地区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等 p 关税同盟理论 资本 劳动力 技术等 直接 间接 本章主要内容 9.1 资本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9.2 区域经济一体化: 2 世界经济的重要现象。 资本要素的跨国移动:动因和效应?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因; 在全球经济的重要影响 世界经济的重要现象。 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政治有重要的影响。 9.1 资本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资本国际流动的根本动因: 资本收益率的国际差异 资本一般从收益率低的国家/地区向收益率高的国家/地 区流动 具体的动因: 国际生产成本差异; 利率差异; 汇率变动; 规避风险; 规避贸易保护等 3 1)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 角度类别含义 按投资的期限长期资本流动 long-term investment 期限在一年以上 短期资本流动 short-term investment 期限在一年以内 按投资的来源和用途 国际资本输出 官方和半官方机构等。 私人资本输出 主要是跨国公司。当前国际投资 的主体 按是否拥有国外企业的经 营管理权 直接投资 拥有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间接投资 无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4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di) 输出资本到另一个国家的 厂矿企业,并由投资者直 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 间接投资 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债 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 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 利息及资本利得实现资本 增值。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借贷资本输出 5 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获得企业的生产经营 控制权。但二者之间并无公认的清晰界限。 狭义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 。 2)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 麦肯图式 麦克杜格尔(g.d.a. mac-dougall)和肯普 (m.c.kemp) 的 分析。 基本假定: 两个国家: 一国资本丰富而另一国资本短缺; 世界资本总量不变。 资本可以无障碍地在两国间自由流动; 由国际投资产生的收益能两国间得到公平分配; 资本的边际产值呈递减状态。 6 麦克杜格尔模型: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效果 总收益的增加并不是因为资本总量的增加,而是因为资本在世界范围内 得到了合理的流动。 7 跨国公司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简称mncs )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里 全球gdp增长了0.4倍, 进口贸易额增长了0.9倍, 而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则增长了5.3倍。 就经济规模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而论,许多大型的跨国公 司的年销售额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50%的国际贸易,90%以上的海外投 资,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以及70%的国际技 术转让。 fdi增长率已经超过了 其它任何主要的综合经济指数。 8 目前全球前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 组成企业的实体 必须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国家从 事经营。 不论实体的法律 形式和领域。 企业须有一个中央决策 体系/多个决策中心。 有共同的政策。其政策 应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 目标和战略部署。 各个实体分享资 源、信息,同时 分担责任。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9 1)跨国公司的起源和先驱 跨国公司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 德国弗里德里克 拜耳化学公司 美国 胜家缝纫机公司 瑞典阿佛列 诺贝尔公司 1865年,购买 了美国纽约州奥 尔班尼的苯胺工 厂的股份,后来 将其吞并为分厂 ,成为第一家现 代意义上的跨国 公司。 1866年,在汉 堡开办炸药厂。 1867年,在格拉 斯哥建立缝纫机装 配厂。开始它以格 拉斯哥的产品供应 欧洲和其他地区的 市场。 1880年,又在伦 敦和汉堡等地设立 销售机构,负责世 界各地的销售业务 。 10 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 规模庞大,实力雄厚 实行全球战略 将其全球范围的经营活动视为整体,追 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局部的利 益得失 要素转让内部化 经营多样化 11 2)跨国公司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monopolistically competitive theory 最早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海默 (s. hymer)之前的国际投资理论都是间接投资理 论,主要研究证券投资,但二战后的国际投资主要是国际 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关注核心:二战以后/利润 国际间接投资关注核心:二战以前/利率 12 海默1960年在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跨国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中提出垄断优势理论。 跨国公司之 所以存在, 是因为他们 拥有某些垄 断优势。 海默:市场不完全、垄断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 海默实证研究了美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部门构成,发现直接 投资与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 两个基本观点: 市场不完全是垄断优势产生的根源; 垄断优势根源于市场不完全性,并借助不完全的市场 结构得以维持 垄断优势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 愿意并且能够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必须具有一 种或若干种东道国当地企业所缺乏的独占优势。 13 市场不完全的四种原因 市场表现 商品市场 商品有商标、牌号等的差异性 要素市场 专利、技术诀窍、资本获得能力的差异; 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一些企业比另一些企业的成本更低 政府行为 如关税 14 市场不完全是垄断优势产生的根源 有关垄断优势的进一步研究 人物观点 金德尔伯格 ( charles p. kindleberger ) 跨国公司处于不太熟悉,不太和谐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 环境中,因此,跨国公司只有凭借胜过当地企业的强有力的优 势,才能成功地进行国际经营活动。 约翰逊 (h.g. johnson )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是对知识资本的占有和使用 。知识 资本的生产过程也就是研究与开发过程,其成本是相当高的。 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使用这些知识资本的成本却很低,有时接 近于零。而这种优势是别的企业所没有的。 凯夫斯 (r.e. caves) 跨国公司使产品异质化的能力很高,如使用不同包装,商标等 。 15 跨国公司的 垄断优势 内部化理论 由巴克利(p. buckey)和卡森(m. casson)提出。 理论渊源: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ronald .h. coase(1910-2013):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 transaction cost 科斯的代表作: 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 ,1937年 社会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1960 年。 科斯用交易费用解释企业的起源和产权和效率的关系。 16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91 ronald .h. coase(1910.12.29-2013.9.2) “for his discovery and clarific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action costs and property rights for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the economy“ 来源:/nobel_prizes/economics/laureates/1991/index.html united kingdom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 usa 科斯的疑问 市场与管理的关系? “普兰特(arnold plant)在课堂 上谈到经济体系是靠价格体系 来协调运作.然而,普兰特 在企业管理的课程上又提到, 管理是在协调厂商内部生产要 素。 ” “这两种歧异的观点该如何调和 ?假如所有必要的协调都已由 市场提供,为何还需要管理呢 ?” 自由价格机制与厂商的关系 ? 既然自由价格机制已经被公认 为是最最有效的协调和指导资 源配置的工具,为什么还有企 业或厂商的存在?或者说,为 什么建立企业是有利的呢? “在实行自由企业制度的国家里 ,为什么人们会自愿服从企业 主和代理人的指令,而不到市 场上去亲自向顾客出售他自己 的产品或劳务?” 18 来源:诺贝尔之路:科斯, 新帕尔格拉夫经济学大词典词条:科 斯(张五常撰写)等 科斯的发现:交易费用及其含义 被忽略的交易费用 “经济学家谈到经济体系的运作 时,总认为是透过价格机制( 或市场)来协调,但是却忽略 了使用市场仍有其成本的事实” 。 交易费用的含义 “为了进行市场交易, 有必要发 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 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 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监 督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 些工作常常是成本很高的”。 19 来源:科斯:社会成本问题 “in order to carry out a market transa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iscover who it is that one wishes to deal with, to inform people that one wishes to deal with and to what terms, to conduct negotiations leading up to a bargain, to draw up the contract, to undertake the inspection needed to make sure that the termsof the contract are being observed, and so on”. (coase, 1960) 与1937年论文的主旨一脉相传:“there is a cost of using the price mechanism” 企业的本质:对价格机制的取代 企业的本质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可以把若 干生产要素所有者组织成一个单位参加交换,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企业是通过管理协调来代替市场协调的必然结果。当组织生产交易费 用低于市场组织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会出现。 20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irm was due primarily to the existence of marketing costs. 来源:科斯:the nature of the firm,社会成本问题 “显而易见,采用一种替代性的经济组织形式能以低于利用市场内的 成本而达到同样的结果。正如我多年前所指出的,企业就是作为通 过市场交易来组织生产的替代物而出现的。在企业内部, 生产要素不同 组合中的讨价还价格取消了,行政指令替代了市场交易。那时,毋需 通过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讨价还价,就可以对生产进行重新安排。” 跨国公司:交易费用的节约 英国里丁大学教授巴克利(p.buckey)和卡森 (m. casson)将交易成本理论用于跨国公司。 认为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是为了克服市场失效。 虽然跨国公司经营范围远大于一般公司,但本质上二 者并没有区别,科斯的理论既然适用于一般企业,也适 用于跨国公司。 21 www.reading.ac.uk 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与对外投资 市场失效:由于市场不完全,所以企业在 让渡其中间产品时难以保障其权益,不能 通过市场来配置其资源。 这样,企业为克服外部市场的交易障碍就必须采 取对外投资的形式。 中间产品不仅包括半加工的原料,零部件,更重要的是 指知识产品,即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市场信息等。 例如信息在外部市场让渡时非常容易扩散,使其所有者 失去优势。 22 知识产品、交易费用、转移价格、内部化 知识产品的交易费用高 为降低交易费用 转移价格 transfer price 手段和途径 将生产建立在公司内部。 以公司内部市场取代 外部市场。 内部化 -为什么? -知识产品的形成耗时长 ,费用大;在市场上转 让相当于扶持了竞争对 手,削弱了自身竞争力 ; -价格不易确定(保密需 要,收益只有在投入生 产过程后才能确定)。 23 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与外部市场价格不同。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内部贸易的利益: 降低外部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降低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 实现全球利益最大化(例如全球综合税负最小化 等)。 24 内部化理论对fdi动因的解释。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产品 、原料、零部件、技术、服务等的交换活动。 转移价格:内部贸易的重要手段 实施“转移价格”的目的: 减轻税收总负担; 增强某些子公司在当地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减少或避免风险(政策风险、外汇管制、汇率风 险等); 避免某些东道国工人过高的福利要求; 其他:分摊研发费用等。 25 转移价格的制定依据: 全球战略目标 转移价格(transfer price):跨国公司内部商品和 劳务交换活动中实行的价格,不同于外部市场价格 。 国际避税地: 常见的避税(tax avoidance)实施渠道(三类 ) 类型国家/地区 不开征所得税和财产税“纯国际避税地”: 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瑙鲁 等 征收较低的所得税、财产税瑞士、列支敦士登、新加坡等 瑞士是欧洲最早建立的重要国际避税地 仅实行收入来源管辖权,对外 国来源所得免税香港、巴拿马、利比里亚、哥斯达尼加 26 对人们获得的国际财产提供免税或低税待遇 著名的国际避税地 tax heaven 转移价格的实施 高税国子公司 避税地公司 支付专利、无形资产转让费、 管理费,服务费等 高税国子公司 避税地公司 等料材原出卖价高 低价卖出成品 27 款贷息高提供 转移价格被广泛用于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资本等要素转让 和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内部贸易。 paper corporation,纸上公司 案例:2008年中国吸收fdi前十名来源地 28 数据来源:中华华人民共和国商务务部网站利用外资统计资统计 /aarticle/tongjiziliao/v/200902/20090206021530.html 原题为:2008年1-12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其他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或者oil理论。 1977年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提出。 john dunning,1942-2009 综合了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的基本 思想。 所有权(ownership)优势 内部化(internalization )优势 区位(location )优势 29 英国里丁(reading)大学管理学院 http:/www.henley.reading.ac.uk/management/research/centres/mgmt-cibs.aspx 指企业拥有的 、比其它外国 企业更明显的 资本、规模、 市场、技术等 方面的优势。 指企业将生产安排 在内部进行的优势 。 指某些东道国 拥有而另一些 国家没有在资 源,市场,税 收等方面的优 势。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选择 31 对外 直接投资 非股权 技术转让 出口 + 所有权优势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 (国外) 区位优势 + +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 最早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问题的是刘易斯威尔 斯(louis t.wells,1977,1983)。 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表现为 小规模制造(小规模市场、小规模技术、低廉的企业管理 费用) 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使用当地资源、种族产品、其它革 新) 接近市场(商标优势、追随顾客), 对外投资的动因: 保护出口市场、配额和外向型经销商, 谋求低成本,利用种族纽带、分散资产等。 从本质上来看,刘易斯的理论仍然遵循着垄断优势的原则 ,解释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更不发达的国家的投资现 象。 32 美刘易斯威尔斯,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技术地方化理论 拉奥(sanjaya lall,1983)深入研究了印度跨 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提出了技术地方 化理论。 他认为,虽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表现为小规模、 标准化和劳动密集的性质,但技术变动本身能够 使其同样拥有竞争优势,如 更适合发展中国家市场需要 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效益等等。 33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坎特韦尔和托兰惕诺 提出。 john a.cantwell paz estrella tolentino 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在不断积累、稳定提高和扩 大,这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 发展中跨国公司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 3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5 四项基本假设两个缺陷 消费者偏好由于收入的不同而不 同; 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 沟通或协调成本随着空间距离的增 加而增加; 产品生产技术和营销方法会随产 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发生可预料 的变化; 国际技术转让市场存在不完全性 。 虽然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可以预测 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但不能量化 地描述事件以及各事件相隔的时间 差; 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企业一 般分别地考虑以下三种决策: 一是产品开发过程的投资决策, 二是怎样有效地服务于国外市场, 三是如何与国外企业竞争。 而事实上,跨国公司往往同时整体 地考虑上述三项决策。 弗农 寡头垄断行为学说 36 跟随战略交换威胁动态竞争 如某一竞争者率先 投资进入某一区域 ,其余竞争者都会 跟随而进 各竞争者相互侵入 对方市场或威胁对 方的市场地位,因 此而导致投资互动 现象 一旦市场均衡被打 破,一系列连锁反 应会诱发一个动态 竞争过程,只有在 新的市场均衡实现 以后,这个动态过 程才会暂停 战略性竞争反应的分类 9.2 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经济一体化: economic integration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消除国别间贸易发展的障 碍,以实现区内互利互惠,资源优化配置的状态 或过程。 或:成员国间消除各种歧视, 将各自分散的国民 经济纳入较大的经济组织中的状态或过程。 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关税、货币发行等),由一体化组 织共同行使这部分主权,实现经济的国际干预和调节。 37 2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按贸易壁垒拆除的程度 特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一体化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 低级,松散。成员国享受比 非成员国进行贸易时较低的 贸易壁垒。 1932年英联邦优惠计划(英国,加 拿大,澳大利亚等国)。 free trade area 成员国之间解除所有的 贸易壁垒(废除关税与数 量限制),但每个成员国 对非成员国仍保留贸易壁 垒。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customs union 各成员国间完全取消关税 和其他壁垒,并对非同盟国 家实行统一关税税率。开 始有超国家性质。 1920年比荷卢关税同盟。 20世纪70年代后的欧洲联盟。 common market 成员国间资本和劳动力 自由移动。 1993年以后的欧盟。 economic union 成员国间制定和执行一 些统一对外的共同的经 济和社会政策。 欧洲联盟(eu, european union)。 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成员 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方 面均完全统一,成员国之间取消 商品,资本,劳动力,服务等自 由流动的人为障碍。38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其他划分 划分角度主要类别涵义例子 按一体化所 涉及的 部门范围 部门一体化单个部门的一体化 欧洲煤钢共同体(20世纪50 年代,欧盟发展的早期) 完全一体化多部门的一体化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按参与国家 经济发展水 平的差异性 水平一体化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欧盟 垂直一体化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 差异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墨间) 按是否有实 力雄厚、有 世界影响力 的大国作为 核心成员参 加 大国模式有实力雄厚、有世界性 影响的大国参与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小国模式由多个小国参与,仅有 地区性影响 东南亚国家联盟 39 3 )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各大洲都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层次各异。 最有影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东南亚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40 eu, european union nafta,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cafta,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4)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的经济影响,通常被分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方面 41 静态效应(static effects) 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贸易转向(trade diversion) 关税同盟成立之后,由于同盟 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其 他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 而产生的一个同盟成员国低效 率(高成本)的国内生产,被 另一个(一些)同盟成员国的 高效率(低成本)生产所取代 ,从而产生的同盟成员国之间 贸易扩大,及由此而引起的福 利增加。 形成关税同盟之后,由于取消 了同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但保 留了对非同盟成员的关税,从 而发生了同盟成员的低效率( 高成本)生产取代非同盟成员 的高效率(低成本)生产,以 及由此引而产生的进口成本增 加的损失。 在差别待遇的影响下,某一同盟成 员把原来向非成员国的低成本进口 转向向同盟成员国的高成本进口。 42 贸易创造 43 贸易转向 44 贸易转向的关税同盟( trade diverting customs union ) 贸易创造的关税同盟( trade creating customs union) 效应 既产生贸易转向效应,又 产生贸易创造效应 只导致贸易创造 福利变化 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既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各成 员国的福利,而非成员国 的福利肯定是被减少了 肯定地会增加各成员国的福 利,同时通过其外溢影响, 也会使非成员国的福利增加 。 关税同盟导致福利增加的条件 导致福利增加的关税同盟是那些更有可能产生贸易创造的关税 同盟。根据不完全的研究,在下述情况下,关税同盟更可能产 生贸易创造,因而更有可能增加福利。 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同盟之前的贸易壁垒越高,形成关 税同盟之后越有可能产生贸易创造效应。 关税同盟成员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贸易壁垒越低,形成关税 同盟之后,越不容易产生代价高昂的贸易转向效应。 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数越多,高效率的生产落在同盟内的概率 就越大,从而越不容易产生贸易转向的效应。 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经济的竞争性越大,互补性越小,越容易 产生贸易创造,越不容易发生贸易转向。 关税同盟成员之间地理位置越接近,运输成本就越低,越有利 于同盟成员之间的贸易创造(因为此时运输成本不会成为限制 贸易的自然障碍)。 形成关税同盟之前,潜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交往越密切 ,形成关税同盟之后,就越有利于产生贸易创造,越不容易发 生贸易转向。 45 关税同盟的其它静态效应 第一,行政管理费用的节约。形成关税同盟之后,各成员 国的海关人员、边境巡逻人员将减少,从而节约成员国的 行政管理费用开支。 第二,贸易转移的关税同盟倾向于减少对同盟外的商品进 口需求和出口供给,从而有利于改善同盟整体的贸易条件 ;而对于贸易创造的关税同盟,由于可能存在外溢效应, 因而很难判断其对同盟外的商品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的变 动趋势。 第三,任何一个关税同盟,都是以整体参与国际贸易谈判 的,因而较之各个成员国独立行动而言,无疑具有更大的 讨价还从能力。 46 一般而言,由于同盟的建立会导致同盟整体的实际收入增加, 从而可能会增加从同盟外的进口需求,导致同盟整体贸易条件 的下降。但就某个同盟成员国而言,贸易条件在形成关税同盟 之后会如何变化,则取决于各成员国的具体情况。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除了上面所讨论的静态效应以外,关税同盟还会 产生一些重要的动态效应(dynamic effects) 。 研究表明,关税同盟的动态利益大约是其静态利益的 56倍。因此,获得关税同盟的动态利益,是成立关税 同盟的重要原因。 来源 竞争的加强 规模经济 刺激投资 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47 分析示例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签订后,美国的资本 大量投资到墨西哥。假设墨西哥是劳动力充裕的 国家,美国是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