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我国商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学 院 金融学院 学生姓名 某某某 学 号 00919xx 专 业 金融学 届 别 2013届 指导教师 某某某 职 称 教授 二oo 年 月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毕业论文题 目我国商业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学生姓名卢晓锋专业金融学学 号0091958指导老师方立新职 称所在学院金融学院诚信承诺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我承诺在毕业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的毕业论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学生(签名):年 月 日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与效益约束机制,以及以利润为最佳实现目标的综合经营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巨大的存贷利差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基础。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金融机构陆续进驻中国,鉴于外资银行的成熟市场经验,对中国银行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另外,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更加剧了银行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且传统项目的利差逐渐缩小,商业银行仅靠获得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很难保持长期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中间业务具有风险小,利润高等优点,因此各家银行都将盈利的重点移到中间业务上。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及发展状况的分析则显得很有必要。【关键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策略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and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economic capital as the core of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restraint mechanism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ake the profit as the best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 is gradually formed. huge deposit-loan margin has been the basis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profit. however,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entered china, in view of the foreign banks experience of mature market, the banking industry of china is a very big impact. in addition, the domestic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intensified the competition among the banks. spread and traditional project gradually narrowed, commercial banks only have traditional deposit and loan interest income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long-term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commercial banks have to look for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the intermediate business has low risk, high profit, so banks will profit focus moved to the middle business. under this backgrou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very necessary.【key words】commercial bank; intermediary business; strategy目录1 引言11.1研究背景11.2文献综述11.3研究思路与结构52中间业务的理论知识52.1中间业务的定义52.2中间业务的分类52.3发展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意义6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73.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73.2经营管理者观念滞后,市场营销手段缺乏93.3中间业务发展较慢,品种单一,规模小103.4硬件设施有待提高,技术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103.5缺乏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人员素质普遍偏低114 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的优劣式分析114.1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劣势114.2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优势125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135.1转换经营观念,提高理论认识135.2提高中间业务的品种,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新145.3加快电子化建设。建立金融网络信息系统145.4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吸收和培养145.5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和业务监管155.6 以客户为导向,创立品牌,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战略。156 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19浅析我国商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1 引言1.1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际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非银行金融机构介入银行业务,使得传统的银行业务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为此,西方国家的银行业通过金融创新引入电子技术等手段,开拓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使得中间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兴力量。中间业务以其对资本无要求、服务性强、赢利相对高、风险相对低、客源稳定等特点,开拓了银行业务的新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银行的面貌,为传统的银行业务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目前,从整个世界来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已超过传统的存贷业务而成为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拥有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商业银行仍以从事传统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和自身的盈利渠道相对狭窄。中间业务发展不够完善,竞争力也比较薄弱。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必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也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拥有的巨大优势,会对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起步发展的中间业务带来猛烈冲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迫在眉睫。中问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对实现国家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宏观有效调控,对提高我国银行的整体综合竞争力,对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形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本文则试图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1.2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动态(1)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发展说汪漪2010(1)xx银行对公中间业务经营现状和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本文通过实际举例的方式阐述了中间业务对银行发展和盈利的意义,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对整体金融市场冲击下,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才能更好地应对危机的冲击;本文通过数据对比法,直接对比了xx银行2008年与2007年同期的业务状况表,发现了xx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传统的承兑、保函和国际业务下滑,二是新兴业务营销力度欠缺,对中间业务贡献小,三是各分支机构对中间业务不够重视。这些问题中有其中间业务策略方面的不足,也有许多是因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陈莉銮,2012:商业银行改革道路上的探索-中间业务,科技与企业第1期,p12。曹冰昌、沈海娟2008(5)基层如何提升中间业务竞争力曹冰昌与沈海娟强调中间业务在基层的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议在次贷危机下同样应增加在基层中间业务的竞争力。其认为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中间业务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家商业银行经营理念、风险管理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等经营稳健程度和经营效率的重要标准。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如何提升基层行中间业务竞争能力高盈利水平,是需要高度重视和及时探寻高解决之道的重要问题。 戴国强,2008: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p208244。(2)竞争转型发展说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银行业竞争越来越大,促使银行从传统业务的发展路子上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转变自身的经营结构,使业务多元化,增强竞争力和生存基础,中间业务也应运而生,发展中间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薛平2010年现代商业第五期关于提高中间业务竞争发展能力的几点思考;单冰2009年科技创业月刊09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问题与对策在当今金融业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银行实现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在新的盈利模式下,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提升成为各家银行利润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来源。针对如何提高中间业务的竞争发展能力,文章提出了五个观点:1、加快中间业务创新;2、完善中间业务考核激励机制;3、进一步优化渠道建设;4、打造中间业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5、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2010:公共基础,中国金融出版社,p78-101。 (3)对于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尹懿2007(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研究着重突出了监管制度和法律环境对中间业务的重要作用,要发展中间业务,就必须推广监管制度发展和市场发展,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监管机构要充分把握国际上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适时适当推进金融制度的创新,并为此建立健全各项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原有金融市场和建立新的金融市场。而银行个体需要充分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好充分准备,充分把握制度变革带来的新的机遇,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成长;改变原有发展模式,进行多渠道金融创新,提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力。 许凤梅,2010:我国商业银行小额帐户管理费的探索,江西金融职业大学学报,p23。 李炳和2007(1)招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特点和现状等,并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招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和弱势,分析查找招商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确定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业务发展战略;二是提出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的经营策略;三是建立统一、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刘蓉,2010: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探析,武汉金融,p1。(二)国外研究动态(1)资源基础理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就是对金融领域类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之间实行重新组合,也就是出于对微观和宏观利益的考虑而对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金融服务以及客户资源等方面进行的开发活动和创造性变革,使之达到最优配置,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国内外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动因的所在,国外理论界有位学者提出了一个“trick“模型,较好的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动因进行了概括。“trick”模型揭示了推动中间业务发展的五大动因,分别是:技术(technology)、管制(regulation)、利率风险(interest rate risk)、竞争(competition)和资本充足率(c即 italadequaey)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简称rbv) 开展中间业务是银行各种资源的重新整合和有效利用,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和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其结果直接决定着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 barbar casu.,claudia giradone.,2005,“an analysis of the relevance of off banlance sheet items in explaining productivity change in european banking”applied financial ecomnomics, october 85.沃纳菲尔特(werner felt) “企业的资源基础论”资源论的假设是: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这些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daniel k. tarullo, 2008, “banking on basel: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peterson ins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ay 69.资源论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成是资源的集合体,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优势和相互间的差异。资源基础理论认为:(1)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各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2)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对各种资源的特定用途的配置;(3)企业热衷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因为资源有可能提高产出效率及资源的价值;(4)企业持续发展的长远方向,就是培育、获取、配置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特殊资源;(5)企业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的异质资源,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2)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规模经济理论说明了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成本并非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而很快提高。因此,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是非常经济实惠的。julapa jagtiani、alli nathan和gordon sick(1995) 他们研究发现,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最优规模几乎没有影响或只有很小的影响,总体上说,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不存在经济规模约束。这可能是由于固定比例的资本充足率标准限制了商业银行表内业务的发展,但是却鼓励了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使用中间业务代替受到限制的表内业务项目,而不至于使其规模超出效率最优的规模水平。另外,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带来明显的范围经济和互补的效应。 das,t.,bing-sheng teng.,2000,“a rerourse-based the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journal of management, february pp251259. 综合国内外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都领先与国内总体水平,国外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剖析直指经济本质问题,他们提到发展中间业务一是要重视基础资源在发展中的合理利用,二是要将中间业务的规模做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形势和经济效益。而国内研究虽然没国外透彻和先进,但是重在贴近我国实际,便于理解,提出的方法对策比较符合我国国情。1.3研究思路与结构文章详细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意义、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指出了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有利于银行进行业务创新,有利于增加银行收入;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观念落后、品种单一、规模较少、硬件设施有待提高、人才缺乏、人员素质低等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要转换经营观念,提高理论认识,提高品种多样性,加强业务创新,建立金融网络信息系统,重视吸收和培养业务人才,加强业务风险防范和业务监管,以客户为导向,创立品牌,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战略的对策建议。2中间业务的理论知识2.1中间业务的定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2001年7月4日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它包括两大类: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2.2中间业务的分类金融服务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的各种业务,目的是为了获取手续费收入。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类业务和咨询顾问类业务。支付结算类:主要结算工具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其他支付结算业务,包括利用现代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划拨、清算,利用银行内外部网络实现的转账等业务。银行卡业务: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代理类: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理行政事业性收费、代发工资、代扣水电费)基金托管类: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和其他基金的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企业信息咨询、资产管理顾问、财务顾问、现金管理业务。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担保或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三大类。担保类: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承诺类:包括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交易类:远期合约、金融期货、互换、期权等金融衍生业务其他类:包括保管箱业务2.3发展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意义(一)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规范化经营的前提下,现代银行业通过多样化和高质量的中间业务,可以获取高额利润。商业银行经营的赢利点在不断的变化,银行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进行中间业务的历史,是从一种传统业务向另一种新兴业务发展的历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银行向现代银行的逐步过渡,各银行之间原有的专业分工越来越模糊,业务交叉越来越深入,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存贷利差进一步缩小,传统业务的风险在增大而收益在减少。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强大的竞争压力。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力求在金融创新中求得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就是银行新兴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谁占领了中间业务的市场,谁就抢占了制高点,就拥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我国商业银行与世界接轨的客观需要 巴赛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所制约,它要求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即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而我国的银行长期以来一直追求资金规模的最大化,这就忽视了资产运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受资本充足率的限制,银行扩大资产和负债,必须增加自有资本,这样就提高了银行资金的使用成本。而银行的中间业务并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可以在不改变资产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发展中间业务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激烈竞争,直向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措施。我国已经加入了wto,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必将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冲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金融业在开放中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它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面临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开展中间业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尽快与国际接轨。(三)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银行进行业务创新 中间业务服务面广、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反应敏感,对客户多方面的信用要求能够不拘泥于固有形式。商业银行应积极地进行拓展、创新、开办新业务,以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各类经济实体的要求,从而使商业银行有可能根据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及时地发展和创造能够满足各种需要的新的信用形式,以及不同于传统信用形式的其他权利义务关系。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对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加强了。中间业务不但把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内业务扩展到了表外业务,更进一步把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从信用业务扩展到了各类非信用业务,并利用自身在信用业务中形成的良好的信誉、雄厚的实力、丰富的经验等优势,在新的业务经营领域中开辟并巩固了自己的阵地。在传统的经营领域已经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间业务为我国商业银行开辟了新的竞争空间。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3.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中上市银行最近年报的分析总结,得到结果如下图表:表3.1 11家上市银行2007-2012年非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占比状况 单位:人民币亿元;%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工行13.43%14.21%17.82%19.13%21.37%19.75%农行15.88%18.20%18.98%中行15.21%17.50%19.78%19.70%19.70%21.37%建行14.20%14.30%17.80%20.30%21.80%23.64%交行11.53%11.53%14.08%13.89%15.40%18.47%招行15.72%14.00%15.54%15.87%16.25%22.05%民生9.50%13.60%11.10%15.10%18.30%25.17%兴业6.90%10.00%10.11%11.00%14.80%17.61%浦发4.40%5.19%5.99%8.12%9.89%11.56%平安4.80%5.90%7.80%8.80%12.40%16.89%华夏3.16%4.67%6.00%5.90%8.90%11.17%资料来源:根据各行年报计算所得。注:1.农行上市较晚,故2007-2009年无年报数据。 2.深圳发展银行2012年更名为平安银行。图3-1 2011、2012年中国11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资料来源:根据各行年报计算所得。(1)中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值市场份额分布情况。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据着大壁江山,绝对优势地位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同时,从其他方面的数据也显示非国有上市银行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上升。随着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银行渠道建设与拓展的加快,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今后将会有较大的变化。(2)中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率。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为民生银行23.64%,华夏银行最低只有11.17%,其余分布在19%左右。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就为20.4%,到90年代初上升到35.9%;同期美国由30%提高到38.4%;一些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更是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如美国花旗银行和摩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达到79.83%和83.16%。可见中国银行业在发展中间业务的道路上还有一段距离要走。(3)中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增长情况。根据有关会计资料显示2007至2009年中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的火爆,使得代理业务,如代理证券、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买卖等中间业务强劲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了翻番,特别是依托快速发达的网上银行销售渠道、广泛的代销产品、灵活的销售政策等,非国有上市银行凭借其灵活性,中间业务增长速度更是遥遥领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发展较晚,面临的经济环境不同,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经营管理观念、人才技术、业务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还是在中间业务的规模、质量上都还存在着差距。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而言,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经营管理者观念滞后,市场营销手段缺乏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由于经营体制的原因,银行经营管理者,一直把存贷款业务作为银行的主营业务,而对中间业务重视不够,只是把它作为商业银行的附属业务来发展。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来看待,因此,中间业务无论是在业务品种的开发还是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都缺乏总体的经营发展目标和规划。同时商业银行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对中间业务缺少关注,在具体业务的开展中紧迫感不强,积极性不高,缺少必要的投入和政策倾斜。特别是商业银行经营者对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迫切感认识不到位,对外资银行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估计不足。在市场营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宣传和营销管理都缺乏积极性和有效的手段措施,使得银行推出的部分中间业务,由于客户的缺乏了解而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或者因为商业银行经营上和技术的限制,客户的一些需求银行又不能有效提供。这样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中商业银行未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正是这种观念上的滞后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缺乏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 3.3中间业务发展较慢,品种单一,规模小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有发展,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仍主要体现在传统的中间业务方面,经营品种单一。许多商业银行仅局限于结算、汇兑、代理收付等传统中间业务。近年来开办的信托、信用卡、证券代理和信息咨询、房地产、租赁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品种,在业务发展上不规范,手段落后,经营的规模小,质量不高;有的银行因体制多变,归属不定,使得中间业务基本上呈半停滞状态;国外商业银行普遍开展的如贷款抵押、金融期权期货交易、投资顾问等金融衍生类中间业务,在我国基本上是空白或刚刚起步。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经营上,注重社会效益过多,忽视了银行自身的效益。未能充分发挥中间业务的作用。如代理收付款项业务就强调了其服务性而忽视了其赢利性,收费便宜、效益不佳。虽然近几年这种倾向虽有所扭转,但由于中间业务难以形成规模,其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极低。 3.4硬件设施有待提高,技术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新型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都拥有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但它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同时从金融产品的设计、评估、定价到市场营销的运行和管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必不可分的。长期以来,我国各商业银行对电子设备的投入不多,我国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网络化程度和效率比较低。虽然商业银行的某些中间业务(如信用卡、电话银行、通存通兑、信用咨询、网上银行、银联卡等)也推选了功能齐全、覆盖面较广的计算机网络体系,但与迅猛发展的中间业务的需求还相差甚远。这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设备配套不充分,商业银行绝大多数分支机构配置的pos机和atm机等数量少而且管理不规范;二是通讯设备的故障率较高,许多业务机构网点无法进行正常营业,给客户造成极大的不便;三是相关的软件程序开发不足,设备利用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又会制约着中间业务的拓展。 3.5缺乏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中间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需要更多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需要掌握先进科技手段的高层次、综合性的人才,需要较全面地掌握有关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现阶段各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因而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银行界非常欠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从事中间业务的人员,或者是来自储蓄岗位、或者是来自信贷岗位、或者是来自行政管理岗位,其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比较单一,对中间业务缺乏全面的了解,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处于边学习边了解的状态,更谈不上对业务的指导和开拓了。这种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能否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业务品种的重要因素,制约中间业务产品的设计和有效服务。4 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的优劣式分析4.1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劣势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及管理方面的劣势 1.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灵活性较差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未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虽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有三家进行了改革,变成股份制商业银行,但仍然是由国有公司控股,所以,在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干扰,还必须兼顾银行的商业利益和国家的政策,在业务上常常被要求更多的为国家政策服务其灵活程度与外资银行相比有很大差距外资银行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运作基本上不受政府的干预,完全以利润为中心,十分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经济在我国注册的外资银行大都是一些国际性的大型跨国银行,管理相当规范,完全按照国际商业惯例运作,非常有效率 2.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及经营方式存在局限性国有商业银行采取分业经营方式,一直局限在存贷汇传统业务上在全球银行业已形成统一的综合化全能化趋势的背景下,面临国际全能银行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条件下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种类水平与外资银行相距太远,根本无法与外资银行竞争外资银行的管理模式通常采用金融集团的形式,经营方式则多数采取混业之中的分业经营,经营范围不仅涵盖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而且还从事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和资本市场业务经营业务非常广泛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员工数庞大(每家银行最少15万人,最多60万人)成本支出庞大,效率低,人均创造价值少,常常人浮于事外资银行有很完善的激励措施及管理措施所以,相比而言外资银行人均贡献值很高与中国银行资产规模相当的汇丰银行只有3万多人,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均创造利润为5万多美元 4.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较低,各种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够,自动化水平较低,柜面压力依然较大,银行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功能比较单一,创收能力不足,深层次的服务项目远远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外资银行的服务手段电子化水平较高,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网络技术在金融系统得到广泛运用,大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 4.2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优势 虽然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及管理经营能力和投资收益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劣势,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比率市场占有率及客户群等方面却具备外资银行所没有的良好基础 1.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具有相当优势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星罗棋布覆盖全国的机构网点,有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有了自己的品牌在内地的各级银行,共有77 500家分支机构,是外资银行网点的152倍仅中国工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分支机构就超过了18 000家,从数字显示,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市场领导者入世以来,外资银行只在我国开设了511家分支机构,摩根大通的报告列出外资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7%,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为53.5%两者相距甚远 2.国有商业银行有庞大稳定的客户群从客户基础来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根植国内,经过长期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已基本上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客户,特别是一些大型特大型的客户,在长期合作中,已形成了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密切联系的关系,这种长期共存的关系,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外资银行割断再加上国家在信誉资金上的支持,使得国有商行在人们心中拥有很高的信用度而且国有商行的网点普及率非常高,分布非常广泛,在全国各地拥有77 500家分支机构如此众多的网点使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异地通汇能力,吸引了众多的客户,仅中国工商银行就拥有1.5亿的个人客户外资银行进入我国时间较短,人们对外资银行的了解较少外资银行在信誉度上就远比不上有国家支持的国有商业银行而且由于资金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外资银行短期内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铺设经营网点,只会更多地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这就大大限制了客户范围5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在我国进行银行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在外资银行即将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在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同时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成熟理论与实践经验,根据我国具体的国情,设计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发展对策,以使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能够得到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5.1转换经营观念,提高理论认识 首先,各级商业银行领导带头转变观念,调整经营战略和工作思路,采取有利于推进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开展中间业务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其次,要大力宣传,使银行和企业都能认识到中间业务是一种经济行为,既不能用行政命令强制服务,也不能“理所当然”地视为义务服务,必须是一种双方自愿互利的有偿服务。同时,要强化银行全体职工对开办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中间业务当作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增加银行效益的重要措施,号召全行职工要向像大抓存款一样抓好中间业务,为开展中间业务创造环境。第三,要加强考核,奖惩挂钩,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尤其是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人考核指标,以提高各基层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银行管理层彻底认识和理解银行业务经营的历史过程和目前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改变“重表内、轻中间”的传统观念,抛弃狭隘的存贷意识,由以前的争存款、增贷款、求资产负债规模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表内、表外共同发展的业务模式,由传统的仅依赖存贷利差转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歉收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5.2提高中间业务的品种,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新 积极引进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以快速拓展的必要选择,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完善,技术先进,种类齐全,因而,充分借鉴国外中间业务品种发展的经验,可以尽快发展我国新的中间业务产品。这种引进应当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创新。首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所凭借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公众的消费偏好等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引进国外中间业务品种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不断推陈出新;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发展有优势的中间业务,才能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新产品的创新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原则,建立科学的金融产品开发体系。同时金融监管当局应加强监管,尤其是高风险的中间业务的创新,例如担保、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等。这样能够使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不断增加,既能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又能提高银行的经营利润和效益。 5.3加快电子化建设。建立金融网络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络信息系统,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竞争的核心。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要加大硬件、软件的投资力度,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完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争取一步到位,形成多功能、多元化、完全可靠,高效快捷综合网络服务系统,同时配置最好的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人才,提高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加快资金转移和资料储备的速度,提高支票清算的效率,切实提高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竞争实力,为发展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5.4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吸收和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是中间业务的竞争,而其实质上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竞争。中间业务不同于传统业务,它具有技术含量高、分析难度大、专业范围广、信息变化快等特点,对专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下决心花力气引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高中级经营管理人才,这样可以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管理水平;第二,需要有一批熟悉国外中间业务发展理论和现状的专门人才,通过派出人员出国考察或培训以及在国内外引进相关的专门人才,建立我国商业银行自己的经济金融高级科研专家、咨询专家、调研评估专家,精通各种信托、担保、外汇买卖等专家队伍;第三,我国商业银行要吸收和培养一批熟悉金融、法律、财会、税收、管理、技术和计算机等众多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有了这些人才,发展中间业务才有基础条件?5.5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和业务监管 中间业务风险低,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中间业务同样存在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风险控制不好,就有可能转化为不良资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抓业务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对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首先,在衡量风险业务的效益时,应考虑业务的风险程度,并在成本计算中包括风险资本占用的成本,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其次,制定中间业务规范的会计处理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定期报告各类中间业务的风险情况;第三,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狠抓规章制度的建设,规范各项中间业务的操作程序,使经营者受理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四,要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分析和预测。根据业务风险的大小采取相应措施,分散、转移和化解风险。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加强对中间业务风险的防范和业务监管,以保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应对激烈的银行业竞争和适应我国人世后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动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利润,它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领域,又是一个孕育着丰富利润的巨大市场。因此,大力规范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可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要认清形势、直面挑战,找出自身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经验、技术和理论,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系统规划、循序渐进、规范发展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5.6 以客户为导向,创立品牌,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产品是用于消费的,客户的需求便构成市场。因此,银行在开发金融产品时必须以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标。光大银行总行营业部就结合首都居民的多种金融需求,曾推出过一系列的中间业务。例如阳光卡电话订购火车票业务,光大银行与中国航空信息网络公司共同推出的“航旅通”业务,以及光大银行和中国人寿合作开发的“储寿保”业务都为客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个人需求的千差万别是引发产品差异化的前提,产品的差异化增加了中间业务的难度。但也是这种着眼于有难度的产品的差异化,才能使银行在竞争中突出形象,赢得优势。汇丰银行的“汇竣个人理财中心”和万通宝国银行的“万通贵宾银行服务中心”能在诸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中独树一帜,便是新产品差异化策略的成功运用典范。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采购人员廉洁自律与廉洁行为规范协议
- 2025版涉密信息处理保密合同范本
- 2025第狞部分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合作协议
- 施工材料选择指南
- 深度剖析2025年康复医疗器械市场发展与产品创新策略报告
- 数控机床智能化升级技术路径与产业政策环境优化策略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风力塔架质量认证技术创新分析
- 智能养老社区建设2025年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路径报告
- 农村土地流转2025年发展现状与规范化管理体系构建报告
- 文化外交中的身份认同研究-洞察及研究
- DBJ41T 137-2014 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 百岁居区域+乐活内外勤宣导材料
- 内蒙古职工考勤管理制度
- GB/T 21220-2024软磁金属材料
-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吉林大学介绍
- 卫浴设备安装技能的培训与认证
- NB-T+10488-2021水电工程砂石加工系统设计规范
- 废气处理工程协议
- 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正式版)
- QCSG1204009-2015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