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特色教学总结.doc_第1页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特色教学总结.doc_第2页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特色教学总结.doc_第3页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特色教学总结.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特色教学总结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则是这个泱泱诗国发展史上两座无与伦比的艺术高峰。唐诗宋词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因此在此专题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引导诗人和学生之间、诗歌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形成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针对这一专题的教学我们17中高二语文集备组主要采取了以下特色教学策略。一、诵读1、 诵读对唐诗宋词学习的重要作用:古人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三分诗七分读”。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学生只有反复的诵读诗歌,才能切身体验到诗中的音韵、节奏之美,意境、情感之美和图画之美,诵读是学生形成积累、感悟和运用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不能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2、 所采用的诵读方法:诗歌的音读:读正字音,读出语气,读准节奏;诗歌的意读:读出层意,读出脉络,读出主旨;诗歌的情读: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真情;诗歌的美读:范读听读,抄读写读,默读背读。二、读写结合1、诗歌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作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偏废。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诵读教学是基础,而在诵读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审美、对诗人的艺术人生的感悟,将是建构学生精神家园过程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学生把这些感悟用文章的形式积累下来,沉淀下来,不仅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感悟,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质,功利一点说也是为写作积累了大量鲜活的素材,可谓一举数得。2、诗歌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形式: 诗歌写意,就是将凝炼的诗歌具体化、散文化,即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描写,对意境加以渲染,让意蕴具体显化。诗歌解说词,就是对诗歌内容、诗歌所蕴含的意境、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等方面用凝练、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的概说。颁奖词,结合“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形式对诗词作家的人生际遇、艺术成就等方面以凝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评述。创作歌词,借助意象和画面,仿照方文山的东风破,或改写古诗词,像一剪梅声声慢,同学们兴趣盎然,佳作纷呈。文化散文,结合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把阑干拍遍等文化散文,以“永远的某某(如杜甫、李煜等)”或“某某我想对你说(如刘禹锡、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等)”的形式让学生和古代诗词作家跨越时空进行灵魂对话。涌现出大量佳作,如花样人生写给李清照水一样的东坡爱君笔下有烟霞致柳永稼轩,好想成为你手中的剑等文学评论:自选角度,写文学小评论。如李白与酒、明月清风自在怀评东坡的写景、放翁的梅花三、研究性学习:1、研究性学习在诗歌教学中的意义:在诵读、读写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将是学生对所学诗词的再次内化,是一种思想的沉淀。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赏析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的诗歌教学,学生要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会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形成知识、观点的碰撞,最后通过“去伪存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研究成果。2、研究性学习在诗歌教学中的实施形式:唐诗宋词的研究性学习主要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在学完唐诗之后,我们为学生设置了“李白研究专题”、“杜甫研究专题”、“白居易研究专题”等。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很高,经过合作、探究,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电子报纸”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老师们看完之后甚感惊喜,学生的研究水平之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意料。在学完宋词以后我们准备为学生设置“苏轼专题研究”、“柳永专题研究”、“李清照专题研究”、“辛弃疾专题研究”等;另外南唐后主李煜被称为“词中之帝”,他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所以我们还准备给学生重点补充学习,之后“李煜专题研究”也将是学生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这一系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