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与作品欣赏.ppt_第1页
摄影技术与作品欣赏.ppt_第2页
摄影技术与作品欣赏.ppt_第3页
摄影技术与作品欣赏.ppt_第4页
摄影技术与作品欣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技术与作品欣赏 第一章 概述 n第一节 认识摄影 n第二节 摄影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认识摄影 n摄影的定义 n摄影的特征 n摄影的功能 一、摄影的定义 n摄影是一种造型艺术,是运用光学成 像等科学原理,使瞬间的真实景物在 平面上得到影像记录或反映的过程。 二、摄影的特性 n纪录性 n瞬间性 n纪录性 n纪录性 n纪录性 n纪录性 n瞬间性 n瞬间性 n子弹穿越 子弹穿越 三、摄影的功能 n传播性 n审美性 n娱乐性 n传播功能 n传播功能 n审美功能 n审 美 功 能 n审美功能 n娱乐功能 n娱乐功能 n娱乐功能 n娱乐功能 第二节 摄影的基本要素 n选题与立意 n摄影造型语言 n表现方法 选题与立意 选题与立意 n造型语言 n造型语言 造型语言 n表现方法 第二章 摄影史回顾 n第一节 摄影术的诞生 n第二节 早期的投影方法 n第三节 摄影史上主要流派 第一节 摄影术的诞生 n暗箱成像 n照相术的发明 暗箱成像 n小孔成像原理 暗箱成像 n人们早期的摄影活动是通过暗室来完成 的。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时期,人们就知 道了暗室成像的现象。到了文艺复兴时 期,人们开始用镜头取代针孔,以获得 高质量的影像。 n小孔成像实验 照相术的发明 n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尼斯弗尔尼埃 普斯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能保存影 像的照片 n1839年法国画家曼迪达盖尔完善了一 种有别用尼埃普斯的摄影方法。 n格拉斯窗外的景致 1826年尼埃普斯 画室中的静物1837年盖达尔 第二节 早期的摄影方法 n银版摄影法 n卡罗摄影法 n火棉胶摄影法 n干版摄影法 银版摄影法 n亦称达盖尔摄影法。在铜版表面镀上高 度抛光的银,然后将铜版银面朝下,置 于一个装有碘晶体容器的盒中,碘挥发 形成的蒸汽与银粒子进行反应,形成对 光线敏感的碘化银化合物。 n巴黎圣堂大街1839 达盖尔 卡罗摄影法 n英国人福克斯塔尔波特发明。 n将涂布了氯化银的感光纸放进暗箱内, 让其曝光形成负片,然后再制作正片。 n可复制性 n负片和正片 火棉胶摄影法 n1851年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火棉胶湿版 摄影法。这种方法是将火棉胶(一种用硝 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中的粘性液体)和感 光化学药品的混合液涂于玻璃板上,使 之具有光敏性。 干版摄影法 n1871年英国人马多克斯研制出可以使光 敏银盐附着的新明胶乳剂,用来代替火 棉胶乳剂制成玻璃干版。 第三节 摄影术上的主要流派 n画意摄影 n写实派与自然主义摄影 n纯粹派与新即物主义摄影 n抽象派与主观主义摄影 n画意摄影 自然主义摄影 n生活写实 n纯粹派摄影 n纯粹自然风光 抽象摄影 罗贝尔杜瓦诺 n罗贝尔 . 杜瓦诺 (robert doisneau) 法国 1912-1994 在法国摄影界,罗贝尔 . 杜瓦诺 和亨 利 卡蒂埃布列松堪称一对并驾齐 驱的大师。杜瓦诺是一个平民摄影家, 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 曾于1950年拍摄的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张 接吻照片巴黎市政厅前的吻,在 2005年巴黎达索拍卖行拍出了15.5万欧 元的高价。 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 n 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国 19082004 关于自己的作品,卡蒂埃-布列松曾说 :“首先,我渴望用一幅照片去捕捉正 展现在我眼前的某种局势的全部本质- -拍摄意味着记录同时和在若干分 之一秒内事实本身和视觉看到的形 式的严密组织,而形式将赋予它意义。 这是把人们的头、人们的眼睛和人们的 心置于同一轴线上。”这就是他的摄影 哲学。 n 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的瞬间” 揭示事物本质的一刹那的美学理 论,对摄影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 为摄影家必须同环境融为一体,这样就 不致影响被摄对象的行为,有助于悄悄 地偷拍和不引人注意。长期以来,一直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新闻摄影记者 之一。 米歇尔.加布里埃尔,莫菲塔大街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摄 轧金子(上海,1949) 此照片摄于四十年代的上海。剧照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手 中的纸币几乎成为废纸。为此人们疯狂地挤在 银行门口,企 图兑换一点较可靠的黄金。 1948年冬至1949年 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 中国的北平、南京、上 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 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 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 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 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 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 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 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 席b格林曾说:“看上 去,布列松的摄影好像 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 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 思想的人。” 苦难的眼睛布勒松 摄于1948年南京 门里门外布勒松 摄于北京,1949年 门里坐着富态的老板,门外石阶上坐着辛劳一天的雇 工,在吃着窝头、咸菜、小米粥当时北京劳 动者最普 遍的一日三餐。不同的人物身份和境遇鲜明而突出,足见 布列松的抓拍功力。 布勒松 摄于北京,1958年 1958年,布列松曾再次来华摄影采访。在一个科技展览会里 ,一群观众,好奇而又精神专注地观看着 电视图象,布列松不动 声色地拍下了当时的真情实景。照片中人们的精神状态与前一幅 的愁苦面容截然不 同,有鲜明的反差。他说:“我感到最大的愉 快,就是别人看了我的作品而感到真实。” 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到了这样一个发 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镜头。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者 ,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荷枪的卫兵,又反映 出了持续着的对立。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影调, 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氛。布列松经常强调观察 ,他说:“重要的是观察。摄影,是在很短的时间 里,敏捷的表现出最重要的部分。” 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 。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 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 ,相应成趣。这个拍摄瞬间,也就是布列松心 目中的“决定性的瞬间”。 n警察与儿童 华盛顿唐 人街正在舞龙 放鞭炮,一个 两岁的小男孩 踉踉跄跄凑上 前,却被一个 高大的身影拦 住。警察莫利 斯弯下身子说 :“你不小心的 话,爆竹会伤 着你”。照片中 浓浓的人情味 打动无数读者 。若干年后, 华盛顿每日 新闻还把警 察和长大的孩 子请来,回味 当年温馨。 n特技飞行表演 1949 年10 月2 日 ,美国6 万名观众在奥 克兰机场观看特技飞行 表演。一架双翼飞机向 下俯冲,按计划有三架 轰炸机从它上方穿过, 不料这三架飞机提早起 飞一分钟。最终,两架 飞机以5 英尺的间距擦 肩而过,记者抓拍到这 千钧一发的时刻,强烈 的现场感令人心惊肉跳 。 n英雄归来 着军装的人是一名 美国陆军中尉,刚刚在 二战北非战场负伤并荣 获优秀服役十字勋章, 得以返回故乡。这个只 有1100 人的小镇,全体 出动,在月台迎接英雄 。列车抵达,中尉一下 车就把女儿搂入怀中, 记者定格了家庭团聚的 这一幕。照片最震撼之 处,在于它没有展现任 何一张脸的表情,却将 每一个人的情绪表现得 淋漓尽致:喜极而泣的 妻子、九死一生的丈夫 、终于等到父亲的女孩 ,还有一个发呆的小男 孩,也许在想他自己的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照 片拨动美国千万家庭的 心弦,获奖是众望所归 。 n六十年代的诞生 1961年4月22日,肯 尼迪问计前总统艾森豪威 尔。记者纷纷离去,只有 美联社记者保罗仍注视着 两人背影,拍下名垂青史 的杰作:天空阴霾,树木 凋零,一老一少两任总统 ,宛如背负家庭重担的父 子,心事重重踱步。更令 人叫绝的是照片的名字, 预示了美国萧条时代来临 :经济衰退,肯尼迪遇刺 ,深陷越战泥潭照片 一发表就引发巨大反响, 随着时间推移越发具有“魔 力”,甚至被赋予别名:“ 预言”。 n越野摩 托世界 锦标赛 volk mlle赛 道一名 选手从 摩托车 上跌落 n哈利哈丁高中取消种族隔离制度后,第一批入 学的黑人学生之一的dorothy counts在入学的 第一天受到白人同学的嘲笑。 n日本社会党主席浅沼稻次郎在演讲中被 右翼分子刺杀。 n在委内瑞拉卡贝 略港海军基地爆 发的反对总统 btancourt的军 事叛乱中,牧师 lu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