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doc_第1页
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doc_第2页
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doc_第3页
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doc_第4页
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曹刿生,陆红叶(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更加明显,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格外重要。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母语文化输入,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认识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关键词:外语教学;母语文化;博大精深中图分类号:g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4916(2007)02-0140-04dissem ination of native cultur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ao gui-sheng,luhong-ye(foreign studiescollege, hunan normal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abstract:w ith the advent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exchange of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native culture and the embodimentofenglish teaching in high schoolbecomemore andmore important.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native culture inpu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culture contras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hinese nationstraditional culture can be developed.and also 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west, the native culture can be rec-ognized as broad and profound.key words:fl teaching, native culture, broad and profoun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标题下,提出了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然而,文化事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强调目的语文化教学,单向导入目的语文化,而对母语文化却很少顾及,使母语文化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1。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从丛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2。他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的外语教学已经忽视了母语及母语文化教育,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必须予以纠正。1文化的时间与空间维度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多元差异的体系。它包含着哲学、宗教、科学技术、艺术等各种特定的文化形式和以价值理念、信仰、性格特征、文化心理等构成的某种特定共同体或民族的文化模式。首先,在历时的维度上,文化是通过一代又一代文化主体的传递,并在特定的共同体及其个体的生存中保持和发展着自己的生命力的。其中,既包含对某一文化形式和文化模式的基本精神和文化特质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也包含着更新和扬弃;其次,在共时的维度上,特定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模式是通过与其它并存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模式的接触、交流、碰撞中而不断传播着自己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其中,既可能有不同文化价值的相互融合,也可能导致不同文化价值的相互冲突和排斥3。我国英语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学习者必须具备多元文化的视野,在“知己知彼”中学习语言和文化。1. 1母语文化的断层人是文化的人,人们所处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文化的世界,而传统文化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收稿日期:2007-01-20作者简介:曹刿生(1966-),男,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140第17卷第2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17 no. 22007年6月journal ofxinyangagriculturalcollege jun. 2007精神家园。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只有让青少年参与其中,才能避免断层,焕发活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报告中,既主张“了解各种社会,接受多样性”,也倡导“文化的归属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异质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传入我国。异质文化的进入,极大地开阔了国人视野,丰富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在跨文化交际中过分强调对异质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而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维护与传播4。如今许多的中国年轻人只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喜欢“情人节”的浪漫,熟悉“复活节”的典故,知晓莎士比亚的“悲喜剧”,有的甚至还通晓“潘多拉的盒子”,却不知道“清明节”的神圣肃穆,“端午节”的来龙去脉和“七夕节”的爱情故事。对孔子、孟子、唐诗三百首以及古文观止等更是知之甚少。这种轻视母语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思想,在缺乏深厚的母语文化积淀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去突击英语学习,到头来只能是对两种语言都是一知半解,只好跟在他人后面行事5。陆谷孙教授在一次题为英语挤压下的中文危机的演讲中曾经严肃地指出:对于母语要有一种尊重、敬畏、护卫、热爱的态度。现在世界有七千多种语言,平均每年大概湮没了七十种,所以联合国很着急,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母语日”,他希望在我们的世界里,人类的语言应当保持丰富多彩,而不要开口就是英语。有人说中国从近代至今一个多世纪以来没有自己的文化,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对传统的母语文化的传承的确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断层危机。1. 2母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是连接古今中外文化的链条。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是保护和鼓励创造精神。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文化主体都不会简单地重复和接受前一代文化主体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都必然会在文化学习、文化习得和文化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添加属于自己的新鲜的内容,出现具体历史条件下原有文化被改变的现象。显而易见,如果没有文化变异,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甚至连文化的发生都是不可能的3。在现代条件下,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普遍现象。各种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必然会引起本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改变和革新,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很容易在生活方式上接受和认同异质文化,特别是那些流行的时尚的东西。这些因素,必然导致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文化变异、文化创新,也加速了文化的发展3。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文明都会通过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学习、冲突和融合,在保持自身特色和相对独立的同时实现着自身的发展和创新。就像中华文明在唐、宋、明等朝代的几次开放中,都带来了中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发展一样。单一的文明只能使社会失去发展活力。中世纪的欧洲,中国近代、现代的闭关自守,都曾使中华文明的步伐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中国的四大发明,英国的火车,美国的电学,德国的哲学思想,意大利的歌剧,法国巴黎的时装新潮,日本的企业管理等正是因为融入了世界的大文化圈,才得以发扬光大,并为世人所共享。1. 3母语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民族必然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判断、筛选和定向。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靠自身的更新能力,由少及多,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另一方面要靠文化交流,靠外来文化的补充与丰富来增强自身的活力,从而获得新的生机6。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要光大自己的文化传统,而且要吸收世界上其他文明成果。文化大师林语堂说得好:“外国文化也并不是十美十全的,各个文化都有其利弊优劣,外国月亮,也要欣赏,外国臭虫也要防范;对本国、外国文化都要有真切的认识,有批评的眼光,东西的优劣,各以大公无私的学者眼光去见识去批评,这才叫作东西文化沟通,而且才沟通得来7。面对英语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持和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英美文化,而且还要善于用“中国英语”传承“唐诗宋词元曲”、“中华武术”、“传统中药”等华夏文明。“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不是“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前者同其他英语语言一样,属“规范英语”范畴,是世界英语的组成部分,只不过他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罢了;后者属“汉化英语”,也就是“中式英语”或“洋泾浜”,他是一种畸形英语,是在汉语表达习惯影响下而出现的不符合英语语言结构、规范或不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的英语变体,是语言变异的消极体现,它是中国学生初学英语时乱编出来的过渡语。例如,中国学生喜欢把“你吃了吗?”、“上哪儿去?”、“走狗”译为“have you eaten?”、“where are you going?”、“runningdog”。这些话要么会让外国人生气,要么会让人啼笑皆非。前两个属外国人的隐私,我们应避免问及,如果将后一句译为“an evil follower或an ass kisser”,那么我们就应当把它归为“中国英语”。此外,还有“a141曹刿生,等: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land of fish and rice.”(鱼米之乡)“eating from the bigpo.t”(吃大锅饭)、“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一国两制)、“themountains are high and the emperor is faraway.”(山高皇帝远)、“prelude towatermelody.”(水调歌头)等。从总体上讲,“中式英语”是我们应当尽量避免的。我们迫切需要向外国人有效地传播“中国英语”,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母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母语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2. 1在教学安排上强化母语文化教育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从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了,一些大中城市的孩子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了。这既是全球化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又是高考所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但我们决不可因此而放松了对母语文化的学习。据调查,我国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一直到高中毕业,校内外语课时与汉语课时几乎持平4/表1。事实上,学生在校期间对外语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对汉语学习的投入,对此,我们从中考、高考中英语与汉语(语文)所占分值的比例中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少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所有这些,都偏离了外语教学的航向。教学中,我们应重视“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双向文化”选择,让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如果没有母语文化的融入,我们就无法学好英语。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结合起来向学生传授,让学生在掌握母语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和把握目的语文化。表1我国普通中小学英语与汉语周课时统计表学段周课时课程名称小学(3-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1-3年级)英语3 6 6语文6 6 62.2在介绍主体文化差异中强化母语文化的信息输入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除了在讲授英汉语言技巧时强调中西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外,一般很少涉及本土文化。就文化而言,无论是母语文化,还是目的语文化,其内容之广泛,是人所共知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侧重于文化差异的主体介绍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8。例如,在我国称谓系统中,辈分和年龄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待亲属、邻里和师长非常讲究。而在英语称谓系统中,辈分和年龄只是在对亲属关系中年辈高出一代或一代以上的人才起积极作用,而对其他社会关系中如同事或朋友中的年辈高者可以不用尊称,而直呼其名9。关于跨文化教学,胡文仲和高一虹在其合著的外语教学与文化一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八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文化渗透、文化旁白、文学作品分析、文化片段、文化包、文化丛、文化多棱镜10。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习俗,通过演讲、放录像、提供阅读材料、组织讨论等形式向学生进行母语文化的信息输入和中西文化的对比。例如,在西方人们习惯于用蓝色(blue)表示沮丧、消沉或淫猥、下流,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常被用来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的意义常用黄色来表示。“红色”一词在英语国家中表示愤怒、气愤,但在中国文化中却用来表示革命。同样绿色(green)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意义:西方国家绿色常被联想为“缺乏经验”,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却代表着春天、新生和希望。白色在西方文化中是纯洁、天真无邪的象征,所以,女人在结婚时常穿白衣裙,white day寓意吉祥。但在中国白色却象征恐怖,象征死亡11。此外,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还应有意识地渗透已被英语收入的中国词汇,如: kow-tou(磕头), kungu(功夫), tofu(豆腐), litchi(荔枝), chow mein(炒面)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获得语言知识,而且能够从思想上受到启迪,从而加深对中西主体文化差异的认识。2.3鼓励学生多阅读英文报刊学习中国英语的表达法目前,在我国外语学界,有两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是抵制或排斥外文作品;二是全盘“西化”,一些人拼命阅读西方小说、杂志。杜瑞清说:“要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我们就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演变及各种表现形式。语言的习得和掌握绝不是一种孤零零的语言现象,学习文化也是如此。”12熟悉我国文化丰富多彩的方方面面,是进行跨文化交际不可缺少的条件。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阅读china daily, 21stcentury, chinatoday等报刊杂志,并从中了解中国英语的表达方法。例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五讲、四美、三热爱”这句话,有人曾将其译为five stresses, four beauties andthree loves.如此这般,操英语的本族人就会误以为我们提倡“四个美人和三个情人”,与本意大相径庭。正确的译文应当是: five stresses, four points of beauty142第17卷第2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6月and three aspects of love,最好附加注释: stress on de-corum, manners, hygiene, discipline andmorals; beau-ty of the mind, language, behaviour and the environ-men;t love of themotherland, socialism and communistparty.这样的表达尽管有些啰嗦,但不至于引起信息障碍13。因此,对母语文化的了解与掌握是学习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否则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无从谈起。2. 4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积极传播母语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我们的创造性的多样性开宗明义就指出:“脱离人或文化的发展是没有灵魂的发展。”文化是民族个性的根本所在。汉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了外族文化的营养,同时汉文化也曾流传到世界各地,给其他民族的文化带去了新鲜的成分,从而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14。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多年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与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展了合作办学,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注入汉文化内容的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开设中国国情概况或文化课;二是在汉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注入与其密切相关的内容。开设中国国情概况或中国文化课可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例如,中国的“敬老文化”,“老”意味着权威和智慧。“姜是老的辣”,所以“老首长”、“老教授”、“老中医”成了尊称。像“灾星”、“冲喜”、“姻缘”、“红白喜事”等,最好结合中国特有的精神文化传统来加以解释;而“秦时明月汉时关”、“西出阳关无故人”、“吊脚楼”、“四合院”等,可通过放录像的方式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3结语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潮流,我们应顺其自然,努力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征。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主动肩负起在国际交流中传播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交流对象不应局限于把英语作为母语的民族,还应扩展到其他民族或文化的人们。非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在加强母语文化教学,注重学习者母语文化外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同时,通过英汉文化比较,让学生认知、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