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docx_第1页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docx_第2页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docx_第3页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docx_第4页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iiabstractiii前言iv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现状1第二章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概述22.1中小企业的描述32.2企业信用风险4第三章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53.1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53.2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7第四章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分类84.1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分类84.2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9第五章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预防105.1健全信用法律体系105.2加强客户信用管理115.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12总结13参考文献14致谢15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摘要摘 要: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信用问题已然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信用风险已经成为了制约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发展中小经济成为了推动经济的有效方法。但是信用风险问题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阻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信用风险被中小企业所重视。本文就是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这一社会普遍而重要的问题出发,研究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以及它的分类,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其做出相应的应对决策。关键字: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redit risks analysisabstractabstract:in todays highly developed market economy, the credit problem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problem. credit risk has become a major constraining factor in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conomic reform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smes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ain construction market economy, promote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 small and medium economy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of promoting the economy. but the credit risks become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especially in todays highly developed market economy, credit risk is valued by smes.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credit risk of this common and important social issues, studies the impact of sme credit risk factors and its classific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its decision to respond accordingly.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redit risk ; asymmetric information前言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已成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现代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以“信用”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各种风险,信用风险已经成为了这些风险中的主要风险。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发展中小企业一方面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发展。从美国安达信事件到全球经济危机,信用问题就更加被企业所重视。企业能否快速高效的发展,解决信用问题成了第一要务,特别是对资金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信用问题就更加值得关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不但将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本文先从信用的角度理解企业信用风险,在分析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和类别,再在研究分析的结果上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13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从西周时期开始,我国就有了原始信用交易关系存在。据文献记载,我国周朝即有“赊”和“欠”等与信用有关的字和词的记载。同样在国外,“信用”一词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那时已经出现了一些富有的放贷人,他们往往在热闹的城镇广场中摆放一条长凳,借贷交易就在那里进行。这种借贷交易赖以进行的基础就是双方彼此信任。我国信用起源较早,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低,发展速度快,企业的信用风险还存在着较多问题。相对国际信用业的发展,我国信用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应对信用风险的信用管理机制还不健全,企业对信用风险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信用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问题就更加的普遍,并且更加的不利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整体上看中小企业面临的信用更加广泛,信用缺失相对更加严重,且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都比较缺乏。1.2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对信用问题认识提高,并由此开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企业信用进行深入研究。约翰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赵荣潜、桑炳彦、朱泱和胡企林译)一书中,论及了信用的性质、信用如何促进生产、信用可以节省货币的使用等问题。他认为信用之所以能促进生产,是因为有了信用,企业家能够借助于信用购得货物,信用不增加现存资本,但能增加现用资本。马歇尔提出了信用波动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凯恩斯提出信用扩张理论,主张通过信用扩张解决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的济济危机。1.2.2国内研究现状(1)叶陈毅,叶陈云,郭焕书(2008)从财务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从商业、财务、生产、融资四个方面的信用缺失了解中小企业的现状,并提出加速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重视征信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 叶陈毅,叶陈云,郭焕书.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及其治理途径j.当代经济.2008.(3)(2) 赵小初,雷鸣(2010)分析了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对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的基础上,从中小企业、政府、社会三方面构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措施,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赵小初,雷鸣.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j.新西部.2010.(4)(3)王秀华(2010)提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而中小企业出现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必要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要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在设立独立的信用机构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和完善前期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的债权保障机制和后期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业绩评价机制。 王秀华.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探析j.商业经济.2010.(2)(4) 李月华(2008)提出中小企业出现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没有做好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要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信用水平,我们必须从明确中小企业产权关系、建立专职信用管理机构控制信用风险、加强对客户信息管理、确定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等级管理原则、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和制度、加强对销售合同的严格审核等方面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事前控制。 李月华.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j.企业经济.2008.(2)第二章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信用问题带来的风险也变得日益频繁。从美国安达信事件到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信用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信用问题被每一个企业所重视,特别是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小企业就更加重视信用风险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中小企业信用风险。2.1中小企业的描述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企业。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1中小企业的界定中小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单纯意义上的定义不容易进行将它们区分开来,而且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定义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于2003年2月19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如图:行业职工人数(人)销售额(万元)资产总额(万元)工业2000以下30000以下40000以下建筑业3000以下30000以下40000以下零售业500以下15000以下批发业200以下30000以下交通运输业3000以下30000以下邮政业1000以下30000以下(对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的总结)2.1.2中下企业的发展意义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和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召开,说明了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关注,也说明了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和稳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发展和就业问题,是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发展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会议上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2.2企业信用风险2.2.1信用的含义对信用的理解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信用”,它们分别是道德、经济和法律。(1)从道德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是“诚实守信”的一种道德品质。从道德角度理解的信用是信用的所有不同内涵中最为基础和最根本的一点。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说话算话”、“讲信用”、“一诺千金”等这些都表达着“诚实守信”的意义,所以道德角度的信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2)从经济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是一种“借贷”关系。信用实际上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一笔钱的预期”,通俗的讲就是先获取后付账。由于另一方的信任,你从另一方手中获得一笔钱的使用权或一笔货物,你和另一方就形成了信用关系,这也是经济角度的“信用”;(3)从法律的角度来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契约形成存在时间差,就存在信用。“契约”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同一时间执行的就形成了一种信用关系;二是指契约双方有享受契约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张美灵,欧志伟.信用评估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5.2.2.2企业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受信方(受信方指信用接受方,与受信方相对的是授信方,即信用提供方)拒绝或无力按时、全额支付所欠债务时,给信用提供方所带来的潜在损失。 刘俊剑:信用管理实务教程m.北京:中国经融出版社,2008.190192.信用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风险是指信用关系的一方因为另一方没有履行约定而照成的可能性损失;而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债权人的债权因为债务人的违约而给债权人造成可能损失。不管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信用风险都是信用的一方失信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现代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的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会采取信用销售,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赊销,赊销在不考虑风险的情况下对企业非常有利,企业将商品卖给买家促进了企业的销售,销售增加企业就会扩大再生产,这样不断循环的加快企业的发展。但是当企业对客户进行赊销,客户无法偿还预期的账款时,企业就形成了风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信用风险。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了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中小企业相对那些大型企业和一些知名企业而言本身就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再加上其本身资金问题应对信用风险的能力就更加薄弱,所以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就更加值得关注。第三章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1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3.1.1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企业信用风险的形成必须要有债务人违约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而债务人违约有政策性拖欠(或客观原因的拖欠)、没有偿还能力和不愿意偿还债务这三种。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原因的分析就可以从债务人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得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一、 法律原因中国企业不讲信誉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产权不清楚,没有明确的私人所有者。我国的产权制度或市场主体的财产制度特征是私营企业的财产权还没有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和普遍的社会尊重。信用活动产生的制度前提是交易双方拥有独立的财产,也就是说信用活动发生的主体必须是独立的财产所有者。因此信用问题就是产权问题。产权不清就使人们没有讲信用的动力,人们不能够从遵守信用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人们就没有内在的压力去遵守信用,在短期利益高于守信利益时就会违约。产权不清,人们就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也不可能从企业的信誉中获得利益,自然就没有必要讲信誉。明晰的产权是企业追求长期利益的动力。长期利益的追求就需要遵守信用,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只有产权明晰了,企业才能对自己享有的权利部分实施信用,任何一个事物最终只有一个当事人可以对其行使处置权,这样信用就被量化到每一个事物上,信用就具备了清晰地产权基础。二、 信息原因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掌握相关信息而另一方没有这些信息,或者一方比另一方掌握的相关信息更多,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等。在现代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依赖信息,信息化的发展为经济交易带来了发展,现代市场交易都必须依靠信息资源来进行决策,当信息不对称是,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运用信息优势去欺骗另一方,而导致另一方决策的失误,以损害另一方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交易的一方没有偿还能力,但另一方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而和他进行交易就引发了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还和不确定性是相互关联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就会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就会有风险。信息不对称包括(1)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是指消费者与销售者和制造者对于产品质量所掌握的信息的不完全相同。这就会使企业可能会买到质量有问题的产品,而给企业造成风险;(2)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企业对于客户的会计状况并不能够做到全面的掌控,与实际情况产生差别。当企业与客户进行交易时,对客户会计信息掌控不全,就极有可能发生企业信用风险;(3)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市场的走向和发展具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理解和认识。由于信息的难以完全获取,使企业经常会面临客户的违约而造成的信用风险。三、 收益原因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因素就包括企业期望收益,当期望收益大于所付出的风险是就说明决策可以执行。同样对于客户也是经过相同的考虑。对于交易双方的考虑我们可以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进行讲解。 张所地.管理决策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03-211中小企业客户守信不守信交易(+1,+1)(-1,+2)不交易(+2,-1)(0,0)假设在完全理性和信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当中小企业与客户只进行短期交易即只进行一次博弈时,中小企业在不交易时取得最优,客户在不守信时取得最优,该博弈的结果就是(0,0)即中小企业和客户都无收益。当中小企业准备与客户长期合作是就会出现(+1,+1)的双赢的局面。但是上文中也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所以博弈是不可能完全按照(+1,+1)的结果,企业寻求发展就会选择交易,客户的短期期望收益大于客户长期守信所带来的收益时,客户就会选择不守信来满足短期期望,这样企业又形成了信用风险。3.2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3.2.1内在因素企业信用管理因素是影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内在因素。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是防范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越高,信用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就越小,高水平的企业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防范来自外界的各类信用风险,甚至化解95%以上比例的信用风险。 林钧跃.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63-170.3.2.2外在因素市场环境问题包括经济秩序不良,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成,市场上的失信惩罚机制没有运转,失信成本很低,商业道德水平低。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中国小企业信用风险,所以市场因素是中小企业影响因素的一个外在因素。客户自身因素是指客户由于自身原因延期偿还欠款或违约不偿还欠款的一种行为。客户自身因素在影响因素中属于外因,虽然企业不能代替客户做决定,但是企业可以根据对客户进行评估来减少客户因为自身因素而造成企业的信用风险。第四章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分类4.1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分类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是与中小企业进行交易的另一方违约而造成的风险,而造成另一方违约的原因可以是交易方的问题,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员工所造成的。所以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三类:(1)供应商信用风险;(2)客户信用风险;(3)企业自身信用风险。4.1.1供应商信用风险供应商信用风险是指供应商与中小企业进行交易时发生违约,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风险。在经济和信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上游产品企业付款供应商与企业之间就会签订契约,供应商为企业提供的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一旦供应商违约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4.1.2客户信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对客户赊销时,客户没有按照合约规定的日期偿还贷款,给企业造成风险。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化,企业为了发展,客户可以先提取货物后付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赊销,客户因为自身或不可抗拒的原因而造成欠款推迟偿还或无力偿还形成坏账,企业就形成由客户造成的信用风险。4.1.3企业自身信用风险企业自身信用风险是指在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企业是由许多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员工的信用素质不高时,就会忽略许多的隐藏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正是造成企业信用风险的一些原因。由于员工的个人原因而使企业与自身有问题的企业或客户进行交易,这样企业或客户违约造成企业的风险就是企业内部员工造成的信用风险。4.2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4.2.1信用风险评估的意义信用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防范信用风险。对客户的信用政策,成为企业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这些信用政策都是建立在对客户信用状况的科学评估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既与客户进行交易取得最大收益,且将客户的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良好的信用评估结果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它可以为企业在信用经济中取得更好的利益。信用评估不仅可以对客户进行评估而且可以对企业自身进行信用评估,以改善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4.2.2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方法信用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引起违约风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目的在于说明信用客户违约的可能性。信用评估是一般包括:(1)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法就是评估人员根据自身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在对评价对象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估并得出评价结论;(2)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法也称为评估模型法,即是以反映客户活动的实际数据为分析基础,通过各种数理统计模型来测定客户信用风险。对客户进行定量评估时,需要使用特定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又分为两类:一是预测模型,二是管理模型。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客户风险变化趋势,预测客户技术性破产的可能性。管理模型不直接预测客户的违约率,它偏重于均衡的解释客户信用状况,估计客户的实力。我国征信机构经常使用的四种模型: z评分模型,z评分模型通过关键的财务比率来预测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巴萨利模型,它的最大优点就是易于计算,同时,模型还能度量公司实力大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营运资产分析模型,营运资产分析模型是一种管理模型,通过对一些财务指标的分析,营运资产分析模型可以用于计算对客户的信用额度;特征分析模型,特征分析模型采用特征分析技术,将影响企业信用价值的重要财务和非财务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并进行综合评分;林钧跃.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36-145.(3)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法就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评估对象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第五章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预防防范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应在充分发挥企业信用政策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应收账款的投资成本,避免坏账损失,即要保持中小企业快速高效的发展,又要尽可能的降低由于信用问题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信用风险。对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预防可以从法律体系、客户评级机制和中小企业三方面进行防范。5.1健全信用法律体系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最根本上是产权不明晰决定的。我国关于信用政策法规建设还很不完善,专门针对信用问题的法律不健全,专门针对社会上各种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的法律准则和约束机制薄弱。要对社会主体信用状况的评价与奖惩、信用猜忌与监管等有法可依,为了使人们在守信方面有章可循,制定出明确的信用法规为人们的信用行为提供明确的底线十分必要。5.1.1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法律责任,是中小企业防范风险的根本依据,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信用风险的唯一途径。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够在信用风险发生时,中小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更好的处理信用缺失所带来的信用风险,而且能够依法获取相应的损失。5.1.2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执法效率要加大对失信企业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维护法律权威。失信所支付的成本和失信带来的收益的对比关系,是企业选择失信与履约的经济因素,用博弈理论来控制风险。因此,要使失信者对自己的失信行为支付高昂的成本,加大对失信企业的处罚力度,使之无利可图,就可以很好的防范企业交易违约的信用风险。5.2加强客户信用管理5.2.1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客户即市场,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客户的信用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决策,客户信用的高低将客户分成不同等级的客户,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要考虑到客户等级差额。5.2.2客户信用评价对客户信用进行管理就必须提前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对客户信用的评价经常会用到5c系统来评价客户的信用,5c系统是指对客户的品行、能力、资本、抵押、状况这5个要素的分析来评价客户的信用额度。 张美灵,欧志伟.信用评估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2-74.5.2.3客户信用管理客户信用管理需要建立合理的档案,并实时追踪客户的信用状况变化。加强信用风险分析研究,建立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使客户的信用风险能够被预测、量化和评估,使得企业在进行交易时有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管理客户信用既要做到客户信用的查询又要做到根据追踪信息更新客户信用状况,及时的管理可以试企业更好的预防客户信用风险。5.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控制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控制是系统化的工作,它涉及风险识别、选择风险管理方法、风险评估、评价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修正风险管理。5.3.1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过程分为事前控制、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理三大部分,这就是“全程信用管理”。事前控制指组织在一项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所进行的管理上的努力,在决策前对客户的信用评价。事中控制是指某项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控制,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始终给予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进行。事后控制是指事后的评价。 林钧跃.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11-115.5.3.2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分成两类:一类是改变风险;一类是风险补偿。方法主要有:避免风险、损失管理、非保险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