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喻家山上我所见到的地质地 貌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在喻家山上我所见到的地质地 貌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在喻家山上我所见到的地质地 貌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在喻家山上我所见到的地质地 貌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在喻家山上我所见到的地质地 貌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在喻家山上我所见到的地质地貌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调查地点:武汉洪山区喻家山调查对象:武汉洪山区喻家山调查方法:直接观察调查人:冯海斌、费城、马琛、张高健调查分工:观察、搜索有价值的调查对象,协助取样拍照一、 前言工程地质实习是课堂地质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掌握、巩固、消化所学理论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丰富我们个人实践经验的一个重要过程,使我们懂得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训。2014年9月12日下午七八节课,我们512宿舍全体成员携手机、放大镜、课本等,围绕喻家山山脚、山腰及山顶上裸露出的岩石、地质地貌进行实地调查。二、实习内容1.喻家山位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北部,毗邻东湖,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地理位置为e114.19,n30.33,地貌为低山丘陵区,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山高149.5米,面积1.89平方公里,是武汉是中心城区最高峰,属大别山余脉。(图片来源于baidu搜索)2.仔细观察山坡上的土壤,发现有明显的一层枯枝落叶层,由覆盖于土壤表面的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凋落物组成,厚度不等,薄处仅有一厘米左右,而厚处可达十厘米,为粗有机质层;表面腐殖质明显高于底层:(图片由我组马琛拍摄于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通过对比并搜查资料,我们判断这些土壤主要是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黄棕壤黄棕壤是在北亚 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在温度较高、雨量较多的常绿 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生物循环比较强烈,自然植被下形成的枯枝 落叶,在地面经微生物分解,可积聚成薄而不连续的残落物质,其下即为亮棕色 土层,厚度因植被类型而异,一般针叶林 下土壤的腐殖质层最薄,阔叶林下居中,而灌丛草类下最厚,腐殖质类型以 富里酸为主。红壤的主要特征是缺乏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可统称之为铁铝性土壤。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红壤,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红壤通常具深厚红色土层,网纹层发育明显,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酸性,盐基饱和度低。黄棕壤与红壤的主要区别在于黄棕壤ph为弱酸性而红壤为强酸性。黄棕壤系北亚热带地带性淋溶土,淋溶粘化较红壤明显,但富铝化作用不如红壤强而具弱度富铝化过程。粘土矿物既有高岭石、伊利石,也有少量蒙脱石,ph567。3.在山顶处,我们也发现了大量裸露的岩石,经小组成员共同查阅资料并分析,判断这些大块岩石是基岩:(图片由我组费城拍摄于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有的岩石风化现象明显,碎裂成不规则小块:(岩石由我组马琛拍摄于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基岩(bedrock),风化作用发生以后,原来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矿物被破坏,形成一些在常温常压下较稳定的新矿物,构成陆壳表层风化层,风化层之下的完整的岩石称为基岩,露出地表的基岩称为露头。4.在山顶基岩处,还发现有因生物物理风化作用而开裂的岩石:图片中红圈圈出来的岩石裂缝中有树根通过,经我们小组成员讨论,确定了是这条树根的自然生长破裂了岩石:(岩石由我组费城拍摄于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是生物的活动对岩石产生机械破坏的作用,图示是生长在岩石裂缝中的植物,其根部生长撑裂岩石,不断使岩石裂隙扩大加深,使岩石破裂。 5.在湿度较大,树林茂密的湿润地带,我们发现有岩石表面生长着大量的青苔,并且这些岩石表面略显光滑,孔洞较多,经我们小组共同讨论,认为这是典型的生物化学风化作用,青苔死亡衰败后,其遗体腐烂成为腐殖质,经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有机酸和气体(co2和h2s等)溶于水后可对岩石腐蚀破环:(岩石由我组费城拍摄于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补充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是生物的新陈代谢及死亡后遗体腐烂分解而产生的物质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促使岩石破坏的作用。例如,植物和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通过分泌有机酸、碳酸、硝酸和氢氧化铵等溶液腐蚀岩石;动、植物死后遗体腐烂可分解出有机酸和气体(co2、h2s等),溶于水后可对岩石腐蚀破坏;遗体在还原环境中,可形成含钾盐、磷盐、氮的化合物和各种碳水化合物的腐殖质。腐殖质的存在可促进岩石物质的分解。二、 实习心得:地质实习对我们大土木专业的学生是极其重要和必须的,它使我们在自然实践中了解地质构造、地貌、岩石及其风化现象、土壤组成等工程地质知识与常识,掌握了一些实践经验。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工程地质课程我们才学习了两个周,所获得的知识还很不足,但这次实习也将我们所学的关于第二章矿物与岩石和第三章土的成因类型及特殊土中有关的知识与实践联系了起来,这不仅让我们坚信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