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拱桥算例.doc_第1页
midas拱桥算例.doc_第2页
midas拱桥算例.doc_第3页
midas拱桥算例.doc_第4页
midas拱桥算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题2单跨拱桥midas/civil例题 2. 单跨拱桥概要2分析模型与荷载条件 / 2打开文件与设定基本操作环境2输入构件材料及截面2使用节点和单元进行建模2建立拱肋 / 2建立吊杆 / 2形成拱的主梁并复制构架 / 2建立横系梁 / 2建立支撑 / 2输入结构的边界条件2输入梁单元连接部的边界条件 / 2建立虚设梁 / 2输入车辆移动荷载和静力荷载2设定荷载条件 / 2输入静力荷载 / 2输入车辆移动荷载 / 2进行结构分析2查看分析结果2荷载组合 / 2确认变形 / 2查看影响线结果 / 2剪力图与弯矩图 / 2例题2. 单跨拱桥概要本例题主要介绍如何对有车辆荷载作用的单跨拱桥进行建模、结构分析及结果校核。在这里省略了例题1中所说明了的midas/civil的基本功能,而主要使用图标菜单。对midas/civil的功能或结构分析过程有不解之处请参考在线用户手册。在安装 cd中提供有包含此例题所有建模、分析和结果确认过程的动画及解说。通过动画及解说先对整个分析过程获得一定了解的话,可以进一步提高跟随操作的效果。此例题所介绍的各阶段分析步骤如下。1. 打开文件并设定操作的基本环境2. 输入构件的材料及截面数据3. 使用节点和单元进行建模4. 输入建筑物的边界条件5. 输入车辆移动荷载和静力荷载6. 进行结构分析7. 对结果进行校核和分析61单跨拱桥分析模型与荷载条件拱桥的模型如图1所示,其基本情况如下。 桥梁形式 : 拱桥 桥梁等级 : 1等桥梁 跨 径 : 50m 设计车道数 : 2条车道 桥 宽 : 14m 图1. 拱桥模型 结构的平面如下所示。(参考图2) 横系梁按5m间距排列 按桥轴方向设置纵向支撑 在中心线两端7m的位置设置主梁和拱肋上部下部单位 : m纵梁(stringer)横系梁(cross beam)桥门支撑(strut)对角斜支撑(brace)模型原点边界条件 :b1 约束所有方向的位移b2 - 约束y, z方向的位移b3 约束x, z方向的位移b4 - 约束z方向的位移 (a) 平面图拱肋(arch rib)吊杆(hanger)主梁(main girder) (b) 立面图图2. 拱桥的平面图和立面图对于荷载条件,为了简化问题只考虑以下3种条件。 荷载条件 1 : 固定荷载 90 kn/m (只作用于主梁) 荷载条件 2 : 人行道荷载 6.2 kn/m (只作用于主梁) 荷载条件 3 : 车辆移动荷载 (c-al, c-ad)本例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介绍midas/civil的各项功能,因此有些条件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仅作参考。 打开文件与设定基本操作环境打开新文件( 新项目),以拱为名保存文件(保存)来建立桥梁模型。在画面下端的状态条点击单位选择键()选择kn和mm。该单位系可以根据输入数据的种类按用户方便任意进行变更。 在此例题中为了提高熟练度在建模过程中尽量不去使用树形菜单或主菜单而是以使用图标菜单为主。 以下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图标菜单将操作所需的图标在画面上给予显示的步骤。 1. 在主菜单选择工具用户定制工具条 2. 在工具条选择栏的相应项目之前表示 (参考图3)3. 点击 键 图3. 工具条输入窗口ua) 排列toolbar (a) 排列工具条前的画面 v 所添加的toolbar可通过用鼠标按着toolbar的 title bar(图4 (a)的u)将其拉到所需位置。对于已有的toolbar可点击图4 (a)的v来移动。 ( (b) 将toolbar排列后的画面图4. 工具条的排列 输入构件材料及截面结构构件的材料及截面按以下的数据输入。 材料1 : grade3 横系梁, 斜支撑,主梁, 拱肋, 吊杆2 : dummy 虚设梁 截面 1 : b 210060010/10- 主梁 2 : h 154050014/27- 横系梁3 : b 60060016/14- 拱肋4 : h 60040012/16- 吊杆5 : b 60050010/14- 斜支撑和横向支撑6 : h 40040013/21- 水平斜支撑(包括纵梁)7 : dummy beam- 虚设梁截面15属于焊接制作的截面(built-up section)故可使用user功能,而截面6则可使用程序中内存的gb标准截面db。上面的虚设梁是为了指定车辆移动荷载而设的。其材料和截面可使用以下数据来输入。nametypedata材料dummyuser definede = 1e-10 tonf/mm3截面dummy beamvalueiyy =1 mm4对虚设梁的材料和截面可输入任意的足够小的值以使其不致于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图5. 截面设定对话窗口 图6. 输入材料数据的对话窗口1. 在材料和截面特性点击 材料 (参考图5)2. 点击 键 3. 在一般的材料号输入栏确认1(参考图6)4. 在类型选择栏确认钢材 5. 在钢材的规范选择栏选择gb(s) 6. 在数据库选择栏选择grade3 7. 点击 键8. 用同样的方法参考上表输入虚设梁的材料9. 点击 键 u图7. 截面数据的输入1. 在材料和截面特性对话窗口(图5)选择截面表单(或在特性工具条选择 截面)2. 点击 键 3. 在数据库/用户表单的截面号输入栏确认1 (参考图7)4. 在名称输入栏输入主梁 5. 在截面形状选择栏(图7的u)选择箱型截面 6. 在拥护和数据库中选择用户 7. 在h 输入栏输入2100 8. 在b 输入栏输入600 9. 在tw 输入栏输入10 10. 在tf1 输入栏输入10 11. 点击 键12. 按311的步骤输入截面25 13. 在截面号输入栏确认6 14. 在名称 输入栏输入水平斜支撑(包括纵向梁) 15. 在截面形状选择栏(图7的u)选择h-截面 16. 在用户和数据库中选择数据库,并在右侧的选择栏确认gb 输入截面名称时可以使用两种方法。 第一, 点击输入栏右侧的 键,利用scroll bar选择相应截面名称的方法。第二, 直接输入截面名称的方法。利用第二种方法时须将键盘转换为英文输入状态。 17. 用鼠标点击截面 输入栏,输入h 40040013/21或利用滚动条进行选择18. 对于dummy beam,在数值表单只在iyy输入1 19. 点击 键 20. 点击 键 21. 在状态条点击单位选择键()将mm改为m使用节点和单元进行建模建立拱肋利用建立拱助手功能建立拱肋。(参考图8) 1. 在树菜单的菜单表单选择模型结构建模助手拱 2. 在 在输入&编辑表单的类型选择栏可以对拱的形式(投影等间距抛物线、等间距抛物线、投影等间距椭圆、等间距椭圆)作选择。这里考虑吊杆的等间距排列,选择parabola1 形式以使拱肋上的节点投影到连接两端的直线上时为等间距。(参考图8)插入/编辑表单的类型 选择栏确认抛物线形3. 在分割数量 输入栏确认10 4. 在l 输入栏输入50 5. 在h 输入栏确认10 6. 在边界条件 选择栏选择无 7. 在显示单元号.的左侧表示 8. 在材料 选择栏选择1 : grade39. 在截面 选择栏选择3 : 拱肋 10. 在插入 表单的插入点 输入栏确认0, 0, 0 11. 点击 键 12. 点击 自动调节缩放13. 点击 正面 投影线抛物线形拱x方向上的投影为等间距的抛物线形拱上的节点 图8. 建立拱助手对话窗口及抛物线形1形式的概念建立吊杆利用扩展单元功能将拱肋上生成的节点按竖直下方投影延长以输入吊杆。(参考图9) 扩展单元是将节点或单元向任意位置移动并沿着相应的移动路径建立高维单元的功能。(如:节点线单元, 线单元面单元, 面单元实体单元)1. 在单元工具条点击 扩展单元 (图9的u)2. 点击 节点编号 (toggle on)3. 点击 用窗口选择,选择为建立吊杆要进行投影延长的节点210 4. 在扩展类型 选择栏确认节点线单元 5. 在单元属性选择栏的单元类型确认梁单元 6. 在材料 选择栏选择1 : grade3 7. 在截面 选择栏选择4 : 吊杆 8. 在生成形式 选择栏选择投影 9. 在投影形式 选择栏确认将节点投影在直线上10. 用鼠标点击 定义基准线是定义被投影直线(line)的输入栏,可通过输入该直线上的任意两点来定义。定义基准线的p1 输入栏使其变为草绿色后指定节点1和节点1111. 在方向 选择栏确认法向 12. 点击 键 13. 点击 修改单元的参数(图9的v) 14. 点击 选择最新建立的个体(图9的w) 15. 在 调整吊杆腹板轴的方向使其与桥轴的垂直方向一致。(参考图10, on-line manual的“civil的功能模型修改单元参数” )参数类型 选择栏选择beta角16. 在形式 选择栏确认分配 17. 在beta角 输入栏输入90 18. 点击 键 wvu 图9. 建立吊杆uvxzyxzybeta角 = 0beta角 = 90图10. 调整吊杆的排列角度(beta角) 点击 收缩单元(图10的u)和 隐藏面(图11的v)(toggle on),可确认beta角的输入状况。确认输入状态后,点击 收缩单元和 隐藏面使其回到 toggle off 状态。形成拱的主梁并复制构架连接构架的两端来输入拱的主梁,并将所完成的一侧构架复制到另一侧。 因本例题不使用点格,故为避免使用鼠标指定时出错,将 点格和 捕捉点格功能设置为toggle off状态。 1. 点击 点格、 捕捉点 (toggle off)2. 点击 标准视图 3. 在单元工具条点击 建立单元 4. 在单元类型选择栏确认一般梁/变截面梁 5. 在材料 选择栏选择1 : grade3 6. 在截面 选择栏确认1 : 主梁 7. 在方向的beta角 输入栏确认0 8. 在交叉分割 选择栏确认节点左侧的9. 用鼠标点击节点连接 输入栏使其变为草绿色后指定节点1和节点1110. 点击 全选11. 在单元工具条点击 单元的复制和移动 12. 在形式 选择栏确认复制13. 在移动和复制 选择栏确认等间距14. 在dx, dy, dz 输入栏输入0, 14, 0 15. 在复制次数 输入栏确认116. 点击 键 (参考图11)图11. 主梁和拱的完成建立横系梁利用扩展单元将一侧主梁上的节点扩展到另一侧的主梁来建立横系梁。1. 点击 扩展单元2. 点击 用多边形选择(图12的u)并选择节点1和节点11203. 在扩展类型 选择栏确认节点线单元 4. 在单元类型 选择栏确认梁单元 5. 在材料 选择栏确认1 : grade3 6. 在截面 选择栏选择2 : 横系梁7. 在生成形式 选择栏选择投影8. 在投影形式选择栏确认将节点投影在直线上9. 点击定义基准线的p1输入栏使其变为草绿色后指定节点21和节点3110. 在 投影功能的选择项目中, 方向是指单元投影的方向。方向 选择栏确认法向11. 点击 键 u图12. 建立横系梁 建立支撑对新建立的横系梁激活之后,利用捕捉点功能和建立单元 功能来完成纵向支撑(加强肋,stringer)。 1. 点击 选择最新建立的个体 2. 点击 激活 3. 点击 单元编号 (toggle on)4. 点击 建立单元 5. 在单元类型 选择栏确认一般梁/变截面梁6. 在材料 选择栏选择1 : grade37. 在截面 选择栏选择6 : 水平斜支撑(包括纵向支撑) 8. 在方向的beta角 输入栏确认0 9. 在交叉分割 选择栏确认 节点左侧的10. 在画面下端的状态条,确认捕捉点的位置是否为1/2(参考图13u)11. 用鼠标点击节点连接 输入栏使其变为草绿色之后依次指定单元59和60的中点12. 点击 单元编号 (toggle off) (参考图13)u图13. 完成纵向支撑 现在输入桥面的对角斜支撑。1. 在建立单元 dialog bar的单元类型选择栏确认一般梁/变截面梁2. 在材料 选择栏确认1 : grade33. 在截面 选择栏确认6 : 水平斜支撑(包括纵向支撑) 4. 用鼠标点击节点连接 输入栏使其变为草绿色之后分别连接节点1和43以及节点43和21输入两个单元5. 点击 单元的移动和复制6. 点击 单选并选择上面所生成的两个斜支撑单元7. 在形式 选择栏确认复制 8. 在移动和复制 选择栏确认等间距9. 在dx, dy, dz 输入栏输入5, 0, 0 10. 在复制次数 输入栏输入411. 点击 键 12. 点击 镜像单元 13. 点击 前次的选择、 选择最新建立的个体选择所有对角斜支撑单元14. 在形式 选择栏确认复制 15. 在镜像平面选择y-z平面,点击x输入栏使其变为草绿色之后指定节点16或在x输入栏输入2516. 点击 键 (参考图14)图14. 完成桥面以拱肋的中央为准输入对称排列于两侧的支撑。 逆激活 是将目前处于激活状态的节点和单元转换为钝化状态,而将处于钝化状态的节点和单元转换为激活状态的功能。 1. 点击 逆激活(图15的u) 2. 点击 建立单元 3. 在材料 选择栏确认1 : grade3 4. 在截面 选择栏选择5 : 桥门斜支撑及横向支撑 5. 在beta角 输入栏确认0 6. 用鼠标点击节点连接 输入栏使其变为草绿色之后,分别连接节点4和24、5和25、6和26、7和27、8和28(参考图15)。u图15. 完成桥门斜支撑1. 点击 单选,并选择5个桥门斜支撑单元 2. 点击 为建立拱中央的支撑,只选择与该单元相连的部分并将其激活。 激活3. 点击 单元编号 (toggle on)4. 在建立单元 dialog bar的单元类型 选择栏确认一般梁/ 变截面梁 5. 在材料 选择栏确认1 : grade3 6. 在截面 选择栏选择6 : 水平斜支撑(包括纵向支撑)7. 在方向的beta角 输入栏确认0 8. 在交叉分割 选择栏确认节点左侧的9. 点击 输入单元的过程中未能正确选择所需对象时,可使用键盘上的esc键, 或点击鼠标的右键选择context menu下端的cancel菜单来取消输入内容。 节点连接输入栏使其变为草绿色之后,依次连接单元111115的中央来输入纵方向的斜支撑构件10. 点击 单元编号 (toggle off)11. 点击节点连接输入栏使其变为草绿色之后,依次指定节点4和53、24和53、5和54、25和54、54和7、54和27、55和8、55和28(参考图16) 图16. 完成拱的斜支撑输入结构的边界条件 结构形状的输入工作完了后,即可输入边界条件(参考图2(a)的边界条件)。 1. 点击 全部激活 2. 在model entity 表单选择边界条件确认支撑条件 3. 在选择 选择栏确认添加4. 点击 单选 5. 选择节点1,在d-all的左侧表示 6. 点击 键 7. 选择节点11,只在dy, dz的右侧表示 8. 点击 键 9. 选择节点21,只在dx, dz的右侧表示 10. 点击 键 11. 选择节点31,只在dz的右侧表示 12. 点击 键 图17. 输入结构的边界条件输入梁单元连接部的边界条件 使用释放梁端约束功能按如下步骤输入梁单元两端部的边界条件。(参考图18) 吊杆构件的两端 : 对单元坐标系z轴为铰接条件 支撑构件的两端 : 对单元坐标系y、z轴为铰接条件 与主梁相连接的横系梁两端 : 对单元坐标系y、z轴为铰接条件 1. 在对话框上部的功能目录表选择释放梁端约束2. 在选择 选择栏确认添加/替换 对过滤选择的说明请参考在线帮助手册或getting started & tutorials 3. 点击过滤 选择栏(图18的u)选择z4. 点击 全选 欲确认单元坐标轴时可点击 显示选择 单元表单的局部坐标。 5. 在选择释放和约束比率 选择栏只对i-节点、j-节点的mz表示6. 点击 键 7. 点击过滤 选择栏(图18的u)选择无8. 在 选择属性对话窗口的截面 选择栏选择6 : 水平斜支撑(包括纵向支撑) 9. 点击 键 10. 在选择释放和约束比率 选择栏点击 键 (或在i-形式、j-形式的my、mz选择)11. 点击 键12. 在选择属性 对话窗口的截面 选择栏选择2 : 横系梁 13. 点击 键14. 在选择属性 对话窗口点击选择 键15. 点击 激活 16. 点击 单元编号 (toggle on)17. 点击 交叉线选择是用鼠标任意画一直线来选择与该直线相交的单元的功能。 用交叉线选择选择单元5969 18. 在选择释放和约束比率选择栏点击键 19. 点击 键 20. 在单元选择输入窗口(图18的v)输入80to90并按键盘上的回车键键21. 在选择释放和约束比率选择栏点击 键 22. 点击 键23. 点击 单元编号 (toggle off)24. 点击 逆激活 uv 图18. 输入选择释放和约束比率建立虚设梁为输入车辆移动荷载而建立虚设梁。1. 点击 用平面选择 2. 选择xy平面 3. 用鼠标选择节点1后,点击用平面选择 对话窗口的 键 4. 点击 激活 5. 点击 顶面 6. 选择 单元的复制和移动 7. 点击 单选后,选择处于画面下方的横系梁(参考图19的u)8. 在任意间距的方向选择y,在间距 输入栏输入4.5, 3.6 9. 点击 键 u图19. 建立虚设梁分割与建立的虚设梁相交的y方向水平支撑。1. 点击 节点编号 (toggle off), 点击 单元编号 (toggle on)2. 在属性选择-单元 输入窗口输入59to69后按键盘上的回车键 键3. 选择 分割单元 4. 在单元类型确认线单元 5. 选择任意间距后,在x 输入栏输入4.5 6. 点击 键7. 使用相同的方法在属性选择-单元8. 输入窗口输入80to90后按回车键 键9. 选择任意间距后在x 输入栏输入1.1 10. 点击 键 10. 点击 键 11. 点击 节点编号 (toggle on), 点击 单元编号 (toggle off)12. 选择属性菜单的工作 表单 13. 利用 单选选择虚设梁(参考图20)14. 用鼠标选择材料的2:dummy后,利用拖放功能指定材料15. 点击 前次的选择16. 用鼠标选择截面的7:dummy beam后,利用拖放功能指定截面17. 点击 全部选择 , 标准视图 图20. 分割y方向水平支撑图 21. 指定虚设梁的材料和截面 输入车辆移动荷载和静力荷载设定荷载条件 输入荷载之前先设定荷载条件(load cases)。1. 在荷载菜单选择静力荷载工况2. 如图22,在静力荷载工况 对话窗口的 名称 输入栏输入恒荷载 3. 在类型 选择栏选择dead load 4. 点击 键 5. 在名称 输入栏输入人行道荷载 6. 在类型 选择栏选择dead load 7. 点击 键 8. 点击 键 图22. 荷载条件输入窗口输入静力荷载现在输入静力荷载(荷载条件 1、2)。为了简化问题,假定恒荷载和人行道荷载只作用于主梁之上。(参考图23)1. 点击 选择属性 2. 点击 键左侧的选择截面 3. 在截面 选择栏选择1 : 主梁4. 点击 键 5. 在选择属性 对话窗口点击 键 6. 在荷载菜单选择梁单元荷载 7. 在梁单元荷载 选择栏确认恒荷载 8. 在选择 选择栏确认添加 9. 在荷载类型 选择栏确认均布荷载 10. 在方向 选择栏确认整体坐标系 z 11. 在投影 选择栏确认否 12. 在数值 选择栏确认相对值 14. 在x1 输入栏输入0, x2 输入栏输入1, w 输入栏输入-90 15. 点击 键 16. 点击 前次的选择 17. 在荷载工况名称 输入栏选择人行道荷载 18. 在选择 选择栏确认添加 19. 在荷载类型 选择栏确认均布荷载 20. 在方向 选择栏确认整体坐标系 z21. 在投影 选择栏确认否 22. 在数值 选择栏确认相对值 23. 在x1 输入栏输入0, x2 输入栏输入1, w 输入栏输入-6.2 24. 点击 键 25. 点击 键 图23. 荷载输入状态输入车辆移动荷载 为定义车辆移动荷载,须先了解用户手册第二册“土木结构分析”中关于桥梁移动荷载分析的内容。首先定义车道。(参考图24) 1. 在属性菜单的菜单表单选择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道2. 在车道 对话窗口点击 键 3. 在车道名称 输入栏输入lane 14. 在偏心距离 输入栏确认05. 在桥梁跨度 输入栏输入506. 在 车道为曲线或不连续而不方便以2 points来输入时可选择element number,用键盘直接输入单元编号。 选择确认2点, 用鼠标点击右侧的输入栏使其变为草绿色后,指定节点57、67 7. 点击 键 8. 在车道 对话窗口点击 键 9. 在车道名称 输入栏输入lane 2 10. 在偏心距离 输入栏确认 011. 在桥梁跨度 输入栏输入50 12. 在选择的2点、鼠标点取及单元号中选择2点, 用鼠标点击右侧的输入栏使其变为草绿色后,指定节点68、78 13. 点击 键 14. 点击 键 50图24. 定义车道对话窗口下面来了解一下定义车辆移动荷载c-al和c-ad的方法。 (参考图25) midas/civil内藏有中国公路桥梁荷载、中国城市桥梁荷载、中国铁路桥涵荷载等标准车辆荷载。1. 在属性菜单的菜单 表单选择移动荷载分析数据 车辆 2. 在车辆 对话窗口点击 键 3. 在规范名称 选择栏确认中国城市桥梁荷载(cjj77-98) 4. 在车辆荷载名称 选择栏确认c-al 5. 点击 键 6. 在车辆荷载名称 选择栏选择c-ad(150)7. 点击 键 8. 点击 键 图25. 定义标准车辆荷载定义车辆荷载群。 (参考图26) 利用vehicle classes 功能可定义车辆荷载组。若象本例题一样将c-al和c-ad荷载定义为相同车辆荷载组的话,可在两种车辆荷载的分析结果中算出构件内力、变形、反力等的最大、最小值。1. 在属性菜单的菜单表单选择 移动荷载分析数据 车辆组 2. 在车辆组 对话窗口点击 键 3. 在车辆组数据 对话窗口的车辆组名称 输入栏输入数据4. 选择车辆荷载 项目中的c-al后,点击键将其移动到选择的荷载 项目5. 点击 键 6. 在车辆组名称 输入栏输入dl7. 使用同样的方法在选择的荷载项目中将c-al换成c-ad后,点击 键 8. 点击 键 图26. 定义车辆荷载的分类 利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功能定义车辆荷载施加条件。其中包括在哪条车道施加何种车辆荷载、可同时施加车辆荷载的最大、最小车道数等。 以下定义车辆移动荷载条件。 (参考图27)1. 在属性荷载选择移动荷载分析数据移动荷载工况 2. 在移动荷载工况 对话窗口点击 键 3. 在移动荷载工况 对话窗口的移动荷载工况 输入栏输入mvl-c-al4. 在子荷载工况 选择栏点击 键 5. 在荷载工况数据的车辆组 选择栏确认c-al 6. 在组合系数 输入栏确认1 7. 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 输入栏输入1 8. 在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 输入栏输入 29. 选择设置车道的 车道列表 项目中的lane1, lane2后,点击 键将其移动到 选择的车道列表10. 在子荷载工况 对话窗口点击 键 11. 在移动荷载工况 对话窗口点击 键 12. 参考图27,利用相同的方法建立mvl-c-ad13. 点击 键 图 27. 定义车辆移动荷载下面定义分析车辆移动荷载的方法。(参考图28)1. 在主菜单选择分析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数据 2. 在选择加载位置 选择栏确认最不利点3. 点击 键 4. 点击 节点编号 (toggle off)图28. 移动荷载分析方法对话窗口进行结构分析对输入荷载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建筑物进行结构分析。点击 运行分析 查看分析结果荷载组合 下面了解对结构分析结束的3种荷载条件(恒荷载、人行道荷载、移动荷载)进行线性组合(linear load combination)的方法。在此例题中只输入以下2种荷载组合条件对其结果进行确认。此荷载组合是任意设置的,与进行实际设计时所使用的条件无关。 荷载组合条件 1(lcb1) : 1.0 (恒荷载 + 人行道荷载 + mvl-c-al) 荷载组合条件 2(lcb2) : 1.0 (恒荷载 + 人行道荷载 + mvl-c-ad(150)图29. 荷载组合条件的对话窗口荷载组合条件是在主菜单的结果荷载组合导入荷载组合对话窗口,并按以下步骤来输入的。1. 在主菜单选择结果荷载组合 2. 在荷载组合列表的激活表示 3. 在名称 输入栏输入lcb1 4. 在类型 选择栏确认add 5. 用鼠标点击荷载工况 选择栏后,利用 键在选择栏选择恒荷载(st) 6. 用鼠标点击第二个选择栏后,利用 键在选择栏选择人行道荷载(st) 7. 用鼠标点击第三个选择栏后,利用 键在选择栏选择mvl-c-ad(mv)8. 在系数 输入栏确认1.0 9. 用相同的方法建立第二种荷载组合 lcb2 10. 点击 键 确认变形按以下步骤确认变形。 在后处理阶段为了便于确认各种分析结果,将建模过程中所排列的节点和单元以及属性工具条在画面上消除而以结果和影响线/面工具条来取代。1. 在结果工具条点击 变形形状(图30的u)2. 在荷载工况 / 荷载组合选择栏选择cbmax:lcb13. 在内力组成 选择栏确认dxyz 4. 在显示形式 选择栏对变形前,图例表示标记5. 在显示形式 选择栏点击位于 变形 右侧的 键 6. 在变形的表现方式选择栏选择实际变形 7. 确认适用于选择确认时 的标记8. 点击 键 9. 点击 隐藏面 (toggle on)u图30. 变形(deformed shape)查看影响线结果首先来查看对于支点反力的影响线。下面是对支点b1(节点1)的结果。 1. 点击 隐藏面 (toggle off)2. 在影响线/面 工具条点击 反力 (图31的u) 3. 在车道/车道面选择栏确认lane1 4. 在节点号 输入栏确认1 5. 在放大系数 输入栏确认1.0 6. 在内力组成 选择栏确认fz 7. 在显示形式 选择栏确认图例8. 点击 键 9. 点击 正面 u 图31. 对支点反力的影响线对支点反力的影响线结果通过动画来查看。 1. 点击 标准视图 2. 在显示形式选择栏选择数值, 图例 3. 点击 键 4. 点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