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高 三 历 史 第卷 (选择题 共48分)1、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宗法血缘思想强烈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家国一体观念普遍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2.日知录中载:“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 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 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a 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 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 d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3.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 ”,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表明 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 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 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 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弛4.元代郭居敬编录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a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 c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5.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厉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b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c雅典体制优越于斯巴达体制 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6.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a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b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c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7.历史学家哈雷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丰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c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d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8.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9.据外国教育史记载,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材料中“一些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的原因是a受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b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c受宗教改革“因信称义”主张的影响 d受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10.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陈独秀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条件”。胡适语录:“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才能建造起来的。”他们重在强调a国民素质的提高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b个人权利的实现是国家强盛的保障c自由、平等、民主是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d民主政治的实现是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12.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a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c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13.下图为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下面对1940年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及其理由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19401944年频率不高国共对峙,斗争不断b19451946年频率较高抗战期间,重庆谈判c1947 年频率下降内战已经爆发,专制独裁压制d1941年频率较低 国共两党和谈,寻求合作14.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材料表明a洋务思想兴起,对外商战已成趋势b商业风气渐开,从业观念渐变c知识逐步贬值,士人社会地位下降d科举仕途不畅,士人追逐名利15.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a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b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c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16.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以上材料说明了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b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c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17.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最能说明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b晚清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强c洋务运动深入发展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18.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 月4日起,停止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在当时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19.五四运动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等。这表明当时a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b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 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20.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a用两个政权并存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夺取政权d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21.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22.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但到8月,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 变成自己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a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成熟的考虑 b试图削弱其他各党派的影响c直接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 d意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23.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新政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 b c d24.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聚集美国费城召开“世界资本主义大会”, 发表资本家宣言提出:“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经验,实现股份制的人民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经验,实行从生到死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的计划资本主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表明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全面丧失生命力b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权宜之举,带来了七十年代的滞胀c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带来新的发展d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实力,与社会主义对抗,体现了冷战思维第卷 (主观题 共52分)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退休也称“致仕”,即“致其事于君而告老”之意,请主另用他人,并放弃相应的权力,成为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制度之一。自周礼规定“七十致仕”,虽为历代所沿袭,但没有明确的法律限制,并不具有强制性。西汉以前因为官者皆有法定资产,故退休后一般不予俸全。魏晋时期,五品以上者退休可享受半禄,并进秩一等,对功臣重臣可酌情另“加恩赏赐”。自唐宋以降,官员致仕逐渐形成以礼致仕(正常退休)、自请致仕(不限年龄,可复出)、老疾致仕(年迈、伤病,有一定强制性)和勒令致仕(解退回籍,带有惩罚性质)四类形式,分别授受不同待遇。退休制度取消了为官者终身为贵的特权,是古代人事制度的一大进步。但因“圣眷优渥”推迟建仕或“朝霞贪名利,夕阳忧子孙”而不肯退休者也大有人在,阻碍了帝国官僚队伍的更新。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年代英国养老金制度发展的嬗变1857年实行公务员职业免费养老金制度,规定最低退休年龄为60岁,养老金领取标准为在职工资1/60.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政策。此项政策持续至1972年。19世纪中期以后私人职业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主要集中于铁路、煤气、银行保险、制造业等公司企业,所需费用由雇主和职工共同承担,受到广大民众欢迎。1908年颁布国民养老金法,实行国家免费养老金制度,70岁以上且生活较困难的老人可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补贴,费用由政府承担。1918年学校教师职业养老金纳入公务员序列;警察等特殊行业逐步建立特种职业养老金制度。1925年颁布寡妇、孤儿、老年人缴费养老金法,70岁以上老人可以领取不附带任何经济状况调查的免费养老金;65-70岁参加国民健康保险的老人及其妻子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缴费养老金。1946年国民保险法提高养老金领取标准;将国家养老金制度纳入国民保险计划。摘编自丁建定从济贫到社会保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致仕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英国养老金制度的演变趋势,并指出其变化原因。(15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主要进口商品占进口总值(%)鸦片棉布棉纱棉花煤油糖米钢铁机器工具其他18711873年37.730.32.63.90.90.90.922.818811883年37.022.85.82.10.50.31.130.418911893年20.520.514.60.93.72.75.91.80.528.9主要出口商品出口总值(%)茶丝豆棉花其他18711873年52.734.50.10.212.518811883年46.226.20.20.427.018911893年26.924.61.24.842.5 资料来源: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上面的表格能够反映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某些特点,请指出其中一种特点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要求:请同学们在27、28、29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涂满。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欧化主义”意即“全盘西化”,是东方国家学习西方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偏向和弊病。在学习西方的实践中,一部分日本人逐渐意识到,既不能不顾日本国情,生搬硬套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寡藩时代的思想和传统,陷入“国粹主义”泥沼;既要努力实现与国际潮流接轨的现代化,又不能被“欧化主义”所同化。由此可见,如何创造日本的现代工业文明,明治政府面临三种选择“洋魂洋才”、“和魂和才”、“和魂洋才”。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日本面临的三条道路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最终选择的道路及其影响。(9分)2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欣早在1917-1933年就帮助奠定了后来冷战和遏制苏联的政策基础。虽然没有军事对抗、武装对峙和军备竞赛,但一些基本要素已经存在:猜疑、误解、反感、畏惧等。美国政府本来可以通过许诺提供美元和外交承认的计划防止苏维埃政府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和约,从而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但威尔逊和蓝欣却因基本要素的存在对该计划“关上了大门”。据美戴维斯、特兰尼第一次冷战材料二 在苏美建交的问题上,苏联政府的态度始终是积极、明确的,即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迟至1933年,罗斯福建议苏联派代表前往华盛顿就建交问题直接进行谈判。苏美两国主要围绕着两国债务问题展开。经过一番的讨价还价后,苏美两国达成有利于苏联的相关协议,并于1933年11月16日正式建交。 据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美建交的历史影响。(6分)29.(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摘编自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认为: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摘编自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11分)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cbcbadcdbbb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cbcbdccddacc二、主观题25.(25分)26.答案:示例:(12分)答案:可以从整体上来归纳特点,如:示例一:特点:贸易结构的殖民地特征。 原因:西方国家通过侵略战争、商品和资本输出逐步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也可以具体就某个商品回答,:示例二:特点:鸦片进口总值的比值逐渐降低。原因:清廷允许内地种植鸦片,由此减少了对鸦片的进口;国际上鸦片贸易逐渐受到禁止。示例三:近代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原因:实业救国思潮、广大民众爱国救亡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