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及其哲学.ppt_第1页
笛卡尔及其哲学.ppt_第2页
笛卡尔及其哲学.ppt_第3页
笛卡尔及其哲学.ppt_第4页
笛卡尔及其哲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讲 笛卡尔及其哲学 一、生平与著作 二、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1、方法论规则 2、笛卡尔的怀疑论 3、上帝存在的因果论证明 4、物质论 5、二元论 、伦理学 n一、生平与著作 n笛卡尔的一生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座右铭:“ 隐居得越深,生活得越好。”笛卡尔的解释是:“ 为了探听人们正在谈论的话题,我决定过一种隐 居的生活”。应该说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时代的 意识形态氛围与他本有思想的矛盾所致,尤其是 1633年6月伽利略因坚持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而 被判罪,这件事对笛卡尔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几乎使我焚毁所有手稿,或者至少不再向任何人 出示它们”。笛卡尔为了避免与天主教发生冲突 ,决定到北欧这些天主教色彩较淡的国家(荷兰 、瑞典)过着隐居、游历的生活。 n笛卡尔出生于1596年3月31日,出生时差点死去 ,因为染上了母亲的肺结核,咳嗽不止。14个月 后,母亲去世,笛卡尔由外祖母带大,1610年外 祖母去世。之后的笛卡尔除了偶尔与姐姐稍有联 系外,几乎断绝了与其他家人的来往。笛卡尔的 父亲是地区议会的一名顾问,1600年再婚。笛卡 尔在父亲死时继承了一笔相当可观的地产,他将 地产卖掉,拿钱投资,以此收入过活。 n16041612年笛卡尔在一所耶稣会贵族学校( 弗莱什)接受教育,在这所学校里打下了近代数 学的扎实基础。 n1612年笛卡尔来到巴黎,由于深感巴黎社会生活 的纷扰,于是退避到巴黎郊区的圣日耳曼专事几 何学研究; n1615年进入普瓦捷大学学习法律。 n1618年加入荷兰军队成为一名士兵。但由于“处 在骚动不安且没有受过教育的士兵中间”,毫无 幸福可言。 n1619年3月,笛卡尔加入巴伐利亚马克西米连公 爵的军队来到德国。此时他已经开始了方法谈 一书的创作。由于巴伐利亚天气寒冷,他早晨 钻进一个火炉子,整天呆在里面潜思,当他出来 的时候,他的哲学已经半成。“苏格拉底惯常在 雪地里终日沉思,而笛卡尔的头脑只当他身暖时 才起作用”。 n16201629年,笛卡尔在德国、意大利和法国 之间游历,并写作指导心智的规则一书。据 说他是在1619年11月10日晚做了三个梦的启发 之下开始哲学探索的。 n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旋风里蹒跚,而其他人不 受此风影响; n第二个梦是在黑暗中而自己所处的房间则充满了 亮光; n第三个梦是一个陌生人送一首“是与否”的诗给他 ,还有几本书,其中的一本是百科全书。 n16291649年定居荷兰20年,期间也有几次短 时的出国(法、英)办事。 n17世纪的荷兰被公认为唯一有思想自由的国度, 像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等名人的著作只有拿 到荷兰才能出版。笛卡尔选择此地定居也是因此 之故。他害怕纷扰,不希望惹麻烦,更不愿重蹈 伽利略之覆辙。 n期间他写作了论世界(1629年)、方法谈 (16351636年)、第一哲学的沉思( 1638年)、哲学原理(16411645年)、 论情感(1646年)等书。 n1634年10月认识并爱上了法国少女埃莱娜,并 有一私生女弗朗辛。 n1640年9月,女儿病逝,这是笛卡尔一生中经历 的最大不幸,打击巨大。 n1643年笛卡尔又爱上了一位非常崇拜他的从波希 米亚到荷兰的伊丽莎白公主,因此促使笛卡尔有 了论情感的灵感,但公主很快就离开荷兰, 此事使笛卡尔心绪不宁,并留下无限惆怅的思念 。 n1649年10月1日,笛卡尔因为法国驻瑞典大使沙 尼的斡旋来到瑞典,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派一艘 军舰迎接他。 n1650年1月,笛卡尔开始给女王讲授哲学,每周 三次并在早晨5点开始讲授。还因此时沙尼染上 肺炎,笛卡尔帮忙照料。这样,自己多年养成的 床上晨读和写作的习惯彻底被打乱,再加上瑞典 的冬天特别寒冷且笛卡尔又怕冷。 n1650年2月11日,弱不禁风的笛卡尔也因肺炎离 开人世。 n二、笛卡尔哲学思想 n笛卡尔从事科学与哲学研究是受三个梦的启示, 他试图将所有知识建立在少数简单的原理之上。 为此,必须寻求一种方法来证明它,从此开始了 他对知识本质问题的探索。(并一反拉丁文写作 的时尚,用迷人的法语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1、方法论规则 n笛卡尔在方法谈与指导心智的规则二书 中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论规则。 n方法论规则的基础:以直觉和演绎为基础的数学 方法是我们获得知识的方法论基础。直觉保证大 前提的可靠,演绎保证推理的严密。因此作为知 识的结论自然是正确的。 n方法论规则:把复杂命题归结为简单命题,直到 简单的命题为止。如: n问题1:将平行光线集中于同一点的透镜的形状 怎样? n问题2: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是什么? n问题3:折射是如何通过光线从一种介质经过另 一介质而产生的? n问题4:一束光线如何穿过一个透明体? n问题5:什么是光线? n问题6:什么是自然力量? n笛卡尔在数学上的贡献:发明了数学上的符号 体系;解释几何,从而实现几何与代数的统一 ;发明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式。 n2、笛卡尔式怀疑(沉思录) n笛卡尔式怀疑是指不对外部世界任何事物与内心 观念的联系或导致观念的原因进行判断。观念是 认识的直接对象,外部世界要想得到认识必须以 这些观念为中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发现知识的 确定性,找到可以在知识重构中充当可靠基础的 命题。这一“怀疑方法”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比 前一阶段更为根本。它们是: n第一阶段:我们的许多信念来自感性知觉,而感 性知觉往往是骗人,特别是对于微小及远距离的 客体。故我们不能相信那些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 信念。过程如下: n我的大多数信念建立在感觉基础上; n这些感觉过去曾欺骗了我; n对曾经欺骗我的某东西产生怀疑是合理的; n因此,我的大多数信念容易受到理性怀疑。 n此论证的问题在于感觉经常不骗人。 n第二阶段:如何确定他不是在做梦呢?梦与醒之 间区分的标准是什么?是否任何给定的条件、特 殊的经历可能是一场梦?推理如下: n不存在区分梦与醒之间的内在标准; n梦中的经验通常是虚假的; n因此我的任何感觉经验都有可能是虚假的; n我的所有信念都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 n所以,我的所有信念都可能是虚假的。 n第三阶段:可能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全能的 智慧精灵,它竭尽全力在欺骗我,我在思考我的 感觉经验与外部客体的联系或其原因时有可能产 生误解。推理如下: n 可能存在一个欺骗我的全能的邪恶精灵; n 如果存在这样一个恶魔; n那么,我过去的信念都有可能是错误的。 n笛卡尔在提出以上怀疑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一 个重要命题: n我们只能知觉到我们自己的观念,在知识形成的 过程中,可能我们并没有感知到世界上的事物。 为此,笛卡尔提出了两个原则: n原则1:即使外部客体不发生变化,我们所感知 的东西也有可能发生变化(黄疸病人的视差), 推理如下: n 如果客体本身不变,其属性则不变; n 但在此情况下,我所感知的内容可能变; n 故,我所感知的并非外部客体的真实属性。 n n原则2:即使根本没有外部客体,我们也能保持 原有的知觉。 n推理如下: n 即使客体发生变化或消失,我所感知到的内 容仍能保持不变; n 故,我感知到的并不是一个外部客体。即有 可能是自己的观念。 n 笛卡尔如此怀疑,其用意是使我们从感觉的 影响下获得解放,从而摆脱感觉的束缚。形成清 晰而明确的观念。这是揭示自然科学基础的艺术 ,也是必要的哲学工具。 n笛卡尔式怀疑集中体现在其认识论之核心命题“ 我思故我在”上。 n恶魔对我的欺骗能使我怀疑自己的存在吗?不能 ,因为为了欺骗,我也不得不存在。即使欺人恶 魔的存在是可能的,也不能成为致使我怀疑自身 存在的一个原因。我怀疑,因而我是存在的。“ 我思”比“我怀疑”更确实,因为它包括怀疑、意 愿、情感、想象等一切精神活动,故“我思故我 在”。 n“我思故我在”包括的推理如下: n任何思想的事物都是存在的; n我思; n故我在。 n因为离开存在,他是不可能思想的。 n有人认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是上述推理的 结果,而是“我思”直觉的结果。 n罗素对“我思”的批评: n罗素认为在前提“我正在思想”中出现“我”是不合 理的,应改成“有一种思想”。因为笛卡尔没有说 明思维需要有思维者。 n罗素认为尽管如此,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仍有 意义,他开启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的先河。 故“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认识论的核心。 n但有学者认为“我思”不是笛卡尔认识论的中心, 而是笛卡尔哲学的转折点。从此笛卡尔开始研究 两个问题:为了证明外部世界的存在而展示上 帝的存在;揭示心灵与物质的本质,并由此证 明心灵与肉体是分离的。 n3、上帝创造世界沉思录 n在经验与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方法有二: n其一,证明上帝存在; n其二,我们具备卓越的判断力,能够确定清晰而 明确的观念是真实的。 n我们具有关于上帝的观念吗?我们有限的心灵能 具有关于无限事物的观念吗? n上帝存在的因果证明: n任何事物都有其原因,没有无因之果。且在全部 充足的原因中,至少一定拥有与结果中一样多的 实在。如果原因中比结果含有较少的实在,那么 结果中剩余的实在将找不到它存在的原因。而这 将否认任何事物皆有原因的原则。而实在的程度 有属性、有限实体与无限实体三个层面。而人的 观念则相应地分为三个层面即:关于白色等的观 念代表了一种确定的属性;关于马匹的观念代表 了一种有限实体;关于上帝的观念代表了一种无 限实体。所以上帝观念不能由上帝之外的任何事 物造成,因为它们都是有限的,故上帝存在。 n推理过程如下: n我拥有上帝观念; n这一观念一定有其原因; n原因中的实在不能少于结果中的实在; n如果我的上帝观念不是由上帝构成,那么原因中 的实在一定少于结果中的实在。 n因此,上帝是存在的。 n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如果上帝存在,他应具 有所有的完美;存在是一种完美。因此上帝是存 在的。 n于是笛卡尔开始重构知识,他提出的基本原则是 :清晰而明确的观念是真实的。由于上帝是一个 完美的存在,上帝是不可能有错误或缺陷的。因 此它不是一个骗子,且他也不希望将我们带入歧 途。这样,我们就能确定清晰而明确的观念是真 实的。 n然而,我们有一种强烈的自然倾向,相信物质客 体世界的存在,相信我们的观念由它构成,这一 向经得起理性的考验。只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客 体都如同我们感知到的那个样子,因为感觉有许 多模糊的地方。所以理性是知识的首要源泉;我 们只信清晰而明确的观念,拒绝令人困惑、模棱 两可的观念;真正的科学需要上帝存在。 n那么错误怎样产生的呢?笛卡尔认为,那是由于 意志(渴望、恐惧、肯定、否定)是无限的,而 理解有限,当意志对那些没有得到适当理解的观 念持判断态度时,错误就发生了。 n4、关于“物质”的观点 n物质世界由物质及时空属性组成,物质的本质在于其在 空间上的广延,物质可以失去硬度、重量、颜色、温度 等而不影响其存在,但不能失去广延。 n笛卡尔认为,所有的物理变化应根据广延性来解释,不 能像经院哲学家那样用自然的形式来解释。 n笛卡尔还认为:真空是不可能的;没有不可分的物质; 物质的所有属性一定可以根据物质的运动得到解释。 n笛卡尔在物质观上较洛克更早地区分了物质的第一属性 和第二属性即形状、运动、大小与声、色、香、味、暖 。前者是清晰明确的观念,而后者只是由于身心之间相 互作用而存在心灵中的令人迷惑的观念。严格说来,物 质根本没有颜色等属性。 n5、二元论 n笛卡尔认为,人的心灵是有意识的、理性的、自 由的;物质是无生命的、呆滞的,且由因果定律 所决定。这两种实体之间具有密切的因果联系。 这一二元论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论证: nA、根据清晰而明确的观念进行论证: n我拥有一种清晰的观念; n这种观念不同于他的肉体,它离开肉体时仍能存 在; n故,心灵与肉体有别。 nB、根据怀疑方法进行论证: n我不能怀疑心灵是存在的; n我可以怀疑肉体的存在; n故,心灵不同于我的肉体。 nC、根据可分性进行论证: n心灵是一个不可分的实在; n所有物质在空间上是广延的; n空间上广延的事物都是可分的; n因此,心灵不是一个物质客体。 n、伦理学思想 n笛卡尔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由于受伊丽莎白 公主的影响,开始对激情、伦理、美德进行深入 的思考,从而形成了灵魂的激情。 n实体的统一:灵魂、肉体及其统一 n人作为灵魂与肉体的统一,它可以影响自然界的 变化;自然界的物质可以影响肉体;人是一种思 维着的实体或有一种非物质的、不占空间的灵魂 。 n激情:伦理学的基础 n激情与意志相对,意志是我们要积极地去做什么 ,而激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