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doc_第1页
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doc_第2页
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doc_第3页
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doc_第4页
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项目设计号:131072 委托方(甲方):神木县人民政府 承担方(乙方):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35202189 城乡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城乡规划设计证书号码:081133 院 长: 史怀昱 总工程师: 赵海春 院规划成果专用章: 设计编制完成时间:二一四年五月 参加编制人员名单:参加编制人员名单: 审 定 人:史怀昱(院长 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闫文静(规划师) 经 济: 闫文静(规划师) 张海丹(规划师) 规划布局: 李佳奇(规划师) 生态绿化: 姚 卓(高级工程师) 道路交通: 翟 栋(工程师) 宋子璇(工程师) 给水排水: 李梦阳(工程师) 电力电信: 王承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供热燃气: 林 颖(工程师) 环保环卫: 柳学伟(高级工程师) 综合防灾: 李梦阳(工程师)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2 第一部分 文 本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1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1 第二章 战略与目标2 第三章 城乡体系梳理重构3 第四章 城乡产业协调布局10 第五章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12 第六章 城乡生态保护与建设14 第七章 城乡公共设施共享规划16 第八章 城乡基础设施统筹规划17 第九章 城乡综合防灾规划23 第十章 城乡空间管制规划25 第十一章 近期建设规划27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28 第十三章 附 则28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 1 条 规划背景 1、科学发展观赋予新内涵,勾画新目标 2、城镇化进入新阶段,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 3、建设“美丽乡村” ,探索农村地区发展之路 4、发展方式问题凸显,寻找转型发展之路 5、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谋划和谐发展之路 第 2 条 规划原则 1、统一规划,循序渐进 2、市场运作、体制创新 3、城乡联动、双向推进 4、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第 3 条 规划依据 (一)政策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7 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 7、 陕西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2009 年) 8、 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2009 年) 9、 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2006 年) 10、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二)相关规划 1、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2012 年) 2、 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3、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4、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5、 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 (评审稿) 6、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7、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0-2030) 8、 神木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评审稿) 9、 神木县村庄布点规划(2007-2020) 10、 神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三)地方文件、资料 1、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 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3、 神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4、神木县志 5、2000-2013 年神木县统计年鉴 6、其它有关的基础资料 第 4 条 规划重点 1、构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优化整合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 3、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第 5 条规划范围 神木县行政区划范围,具体包括 15 个建制镇,分别为神木镇、高家堡镇、店塔镇、孙家 岔镇、大柳塔镇、花石崖镇、中鸡镇、锦界镇、贺家川镇、尔林兔镇、万镇、大保当镇、马镇、 栏杆堡镇、沙峁镇,总面积 7635 平方公里。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第 6 条 规划期限 期限:2014-2030 年 近期:2014-2020 年 远期:2021-2030 年 第二章 战略与目标 第 7 条 总体定位 本次规划将神木县域和县城的的总体定位确定为: 县域 国家级能化基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西部县域经济领头羊和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区 县城 榆林市域次中心城市 历史文化特色名城 第 8 条 发展战略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协调持续 发展为主线,以“四化同步”为根本路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镇与乡村统筹发展,北 部矿区与南部山区兼顾发展,中省市企业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经济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努力建成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的新神木。 第 9 条 分项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稳定快速增长,城乡互利共赢 表表 2-12-1 经济成果共享目标经济成果共享目标 主要指标主要指标现状(现状(20132013 年)年)近期(近期(20202020 年)年)远期(远期(20302030 年)年) gdp(亿元) 925.515803100 gdp 年均增长率(%) /8.07.0 产业结构 1.3:72.5:26.2 2:66:323:55:42 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亿元/平方公里) /3340 人均生产总值(万元) 20.230.45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3.05.813.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 /10.09.0 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 1.32.97.5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 /12.010.0 城乡居民收入之比2.28:12:11.8:1 恩格尔系数(%) / 28%以下20 以下 基尼系数 / 0.35 以下0.3 以下 说明:1、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县域常住人口近期按 52 万 人计算,远期按 60 万人计算。 2、空间发展目标土地高效利用,城乡空间融合 表表 2-22-2 土地集约利用目标土地集约利用目标 主要指标主要指标近期(近期(20202020 年)年)远期(远期(20302030 年)年) 城镇化率(%) 80.085.0 城镇人口数(万人) 41.651.0 农村人口数(万人) 10.49.0 县城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 105.0108.8 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 /117 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 /80 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62 农村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9.4 工业集中度(%)70 以上85 以上 农业规模化生产集中率(%)40 以上60 以上 3、设施建设目标设施统筹对接,服务均等同享 表表 2-32-3 公共服务均等目标公共服务均等目标 主要指标主要指标 近期(近期(20202020 年)年) 远期(远期(20302030 年)年)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 以上 100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95 以上 100 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个) 67 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张) 4.65 农村各项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教育、 2.2、1.3、0.42.5、1.5、0.5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主要指标主要指标 近期(近期(20202020 年)年) 远期(远期(20302030 年)年) 文体、医疗、养老) (平方米/人)、0.3、0.3 六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52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 以上99 以上 中小学生城镇集中就读率(%)95 以上98 以上 学前教育入园率(%) 100100 城乡公交覆盖率(%) 80100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8100 4、环境建设目标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宜人 表表 2-42-4 生态环境共建目标生态环境共建目标 主要指标主要指标近期(近期(20202020 年)年)远期(远期(20302030 年)年) 森林覆盖率(%) 4450 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1520 耕地资源保有量(万亩) 156 140 万亩以上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859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100100 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11.513 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6.58 农村社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7.59 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100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98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595 县城污水处理率(%) 8090 城镇污水处理率(%) 7580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6070 农村地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90 5、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充满活力,人民生活幸福 第第 10 条条阶段目标阶段目标 1、近期 城乡一体化进程得到全面推进,力争 2020 年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在全省率先实 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突破性发展,以“人的城镇化” 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突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以及以土地合理集约 经营为主要标志的农业产业化逐步展开,三产协调、城乡互动机制初步形成。 2、远期 进一步优化产业和人口的空间布局,形成城市反哺农村、农村助推城市新格局,生产要素 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非煤产业不断壮大,县域转型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果,创新成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建立起配置合理、高效统一的城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 和社会管理体系,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一体化。 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优势互补、互助共荣 的城乡空间系统,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显著缩小。 第 11 条战略措施 1、通过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稳定持续 加快神木由单一资源型产业主导转为多元产业推动,由工业主导转向工业、服务业、农业 综合协调发展,促进由量的快速扩张转向质的全面提升,为转型发展、协调可持续提供支撑。 2、通过城乡生态共同营造,实现环境绿色宜居 加强城乡生态保护与建设,建设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快恢复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妥善解决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3、通过城乡体系梳理整合,实现空间集约优化 重构城乡居民点空间格局,促进城乡空间集约化,重点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和发展条件较 好、公共服务水平较高的农村社区集聚,形成与产业布局相符合的城乡居民点体系结构。 4、通过城乡设施统筹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优化道路交通体系,其次是重点改善农村环卫设施,第三是加快 小城镇给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践行新型城镇化。 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应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县城、重点镇、一般镇、新型农村 社区四级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广泛、稳定的劳动就业转移渠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第三章 城乡体系梳理重构 第 12 条县域人口和城镇化率预测 近期(2020 年) ,全县户籍人口将达到 46.0 万人,常住人口将达到 52.0 万人;城镇化率将 达到 80.0%,城镇人口达到 41.6 万人。 远期(2030 年) ,全县户籍人口将达到 51.0 万人,常住人口将达到 60.0 万人;城镇化率达 到 85.0%,城镇人口达到 51.0 万人。 第 13 条城乡居民点等级规模规划 按照“依托基础,衔接职能;重点突出,合理有序”的思路,规划形成“县城重点镇 一般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乡等级,形成县域完整居民点体系。 表表 3-13-1 城乡居民点等级规模规划一览表城乡居民点等级规模规划一览表 等级数量名称规模(万人) 一级县城 1 县城(神木、店塔) 34 二级重点镇 2 大柳塔、锦界 4-6 4 大保当、尔林兔、高家堡、孙家岔 0.5-2 三级一般镇 7 中鸡、贺家川、万镇、马镇、栏杆堡、沙峁、花石 崖 0.2-0.5 四级新型农村社区 51/0.1 第 14 条城乡居民点职能规划 按照“依托产业,培育功能;多元发展,全面协调”的思路,规划神木县城乡职能如下表 所示。 表表 3-23-2 城乡居民点职能规划城乡居民点职能规划 名称类型发展方向 县城(神木、 店塔) 综合型 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重要城市,榆林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行政、经济、 文化中心,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为主,周边能源开发区的生活 生产服务基地 大柳塔工矿型以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及相关配套加工业为主 锦界工矿型以煤电一体化、煤化工、载能工业等为主 名称类型发展方向 大保当工矿型以煤炭、煤化工、载能工业为主 孙家岔工矿型以煤炭、煤化工为主 高家堡商贸旅游型以发展旅游服务和商贸流通业为主 中鸡工贸旅游型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为主 尔林兔工贸旅游型以旅游服务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沙峁商贸型以发展红枣加工、商贸物流为主 贺家川农贸旅游型以红枣种植贸易和旅游服务为主 万镇工贸旅游型以发展农副产品(红枣、油料)加工和旅游服务为主 马镇工贸旅游型以红枣种植贸易、油料加工和旅游服务为主 栏杆堡农贸型以发展特色小杂粮种植贸易为主 花石崖农贸型以发展特色小杂粮种植贸易为主 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型农村地区某一片区的经济和服务中心 第 15 条城乡空间结构规划 (一)空间结构 按照“核心引领,两副支撑,三区统筹,网络贯通”的思路,规划形成“一主、两副、三 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主:即神木中心城区,是引领县域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核心区。 两副:即大柳塔、锦界两个重点镇,是县域人口和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三区:形成北部城乡发展区、中部城乡发展区、南部城乡发展区。 网络贯通:依托县域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城乡之间的便捷联通。 (二)城乡分区引导 1、北部城乡发展区 范围:主要包括尔林兔、中鸡西部和大保当北部、锦界北部。 发展重点:以尔林兔为片区发展极核,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结合农业规模化 基地和文化旅游开发,安排农村社区布点。 农村地区整合措施:采取“小集中、大分散”的思路,依托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大 型居民点;其余可相对分散集中,以方便村民进行农业生产;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特 色居民点。 2、中部城乡发展区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范围:主要包括大柳塔、孙家岔、店塔、神木北部、锦界大部分、大保当大部分、高家堡 北部。 发展重点:以大柳塔-县城-大保当为片区发展极核,重点发展新型能化、现代服务及相关 的配套产业,成为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集中引领地区。结合产业园区发展、生态治理和城镇布局, 安排农村社区布点。 农村地区整合措施:采取“借势集中”的思路,依托产业园区建设,集合周边居民点;借 助生态修复和治理,搬迁集中居民点,并尽量安排至园区附近或镇区;结合镇区规模拓展,吸 纳周边居民点。 3、南部城乡发展区 范围:县域其余地区。 发展重点:以高家堡为片区发展极核,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结合农业规模化 基地、文化旅游开发和扶贫移民搬迁,安排农村社区布点。 农村地区整合措施: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的思路,重点结合扶贫移民搬迁和生态林建 设工程,对交通不便等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居民点进行搬迁和集中居住。重点引导分散人口向镇 区周边集中,形成大型居民点;其他距离镇区较远的片区,可选择重要道路或河流两侧交通便 利、用地较好的地点,形成小型居民点;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特色居民点。 第 16 条城乡用地适用性评价 1、适宜建设用地:主要是县域西部,包括高家堡、大保当、锦界、尔林兔、中鸡等乡镇, 大柳塔镇中北部等的部分区域及县域河流沿线的周边地带,总面积约为 4549 平方公里,占全 县总面积的 60%。 2、改善后可建设用地:主要是县域东北部、中部、南部的区域,总面积约为 1770 平方公 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23%。 3、不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县域中南部区域,总面积约为 1316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 面积的 17%。 第 17 条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 到 2030 年,县域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 66.82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乡建设用地控 制在 112 平方米以内。 表表 3-33-3 城乡建设用地控制一览表城乡建设用地控制一览表 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用地 名称 规划城镇人口 (2030 年) (万人) 面积(ha)人均(/人) 规划农村人口 (2030 年) (万人) 面积 (ha) 人均(/ 人) 神木镇(包 括店塔) 3440801202.016080 大柳塔 67201200.21680 锦界 55501100.64880 大保当 22201100.54080 孙家岔 11001000.43280 高家堡 0.540801.18880 中鸡 0.3361200.54080 尔林兔 11201200.43280 沙峁 0.216800.54080 贺家川 0.216800.86480 万镇 0.216800.54080 马镇 0.216800.54080 栏杆堡 0.216800.54080 花石崖 0.216800.54080 第 18 条城乡用地协调 1、城镇建设区 指各城镇未来发展控制区内由规划用地界限划定的地域,以二、三产业发展为主,体现高 密度集聚的城镇景观。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 62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用地控制在 117 平方米以 内。 2、乡村建设区 指农村居民点体系规划中确定的村庄建设规划用地范围,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合理布局市 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分散居民点逐步向城镇居住区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村 庄建设用地控制在 9.4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用地控制在 80 平方米以内。 3、工业园区 合理引导集中后的四大工业园区的发展规模,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严格要求生态环境指 标,注意和周边城镇的交通联系以及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4、农业生产区 包括县域范围内的耕地、林地、园地、水域等,以农业生产为主导,呈现低密度开发的自 然生态景观。严格控制在本区域内、尤其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进行各项非农建设,禁止一切 可能导致农业污染、破坏土地及环境的经营活动;鼓励发展水产养殖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并 酌情进行相应旅游度假配套设施建设。 5、生态控制区 指对县域自然、社会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需重点控制保护的大型生态实体和区域, 禁止具有城镇功能的用地开发,只允许少量必要设施或相关设施的建设。 第 19 条重点地区协调建设 (一)重点城镇发展区的统筹建设 重点城镇发展区主要包括神木中心城区和大柳塔李家畔地区,通过打破行政界线,实现 统筹解决用地布局、功能划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等建设问题。 1、中心城区 规划范围:南至王家畔村,北至店塔大桥,东至东山,西至规划西过境公路沿线,总面积 约 160.9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协调发展:优化现状城区,统筹锦界工业区,对接店塔,开发神木二村,营造城 市生态环境,构建区域快速交通。 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中心城区主要向北跨过窟野河向北拓展,发展多功能综合新区;向 西通过铧山片区和西沙片区的发展建设窟野河西岸,且考虑远期与神木二村的衔接。规划人口 在 2030 年达到 34 万人,建设用地规模约为 37 平方公里。 2、大柳塔李家畔地区 范围划定:北至乌兰木伦河三号桥,南至敏盖兔村以南、中鸡镇南边界,东西包含两侧部 分山体,主要包括大柳塔镇区及中鸡镇李家畔、訾家河等片区,总面积约 24 平方公里。 协调发展策略:统筹布局、加强联系,梳理优化、功能升级,环境提升、统一形象。 (二)产城一体发展的规划协调 以县域重点产业园区为重点,突出协调园区和城镇的用地布局、交通联系、设施建设、生 态建设等。 1、大柳塔镇及工业园区 规划建设范围:北至神东公司居住区以北约 1 公里,南至垃圾处理厂,西至乌兰木伦河, 东至东侧山脚沿线。 空间结构:“一个中心,五大片区,廊道贯穿,生态拱围” 。一个中心系指一马路一带商 业繁华区;五大片区系指主镇区、神东工业区、神东居住区、南部新区、北部新区;廊道贯穿 系指乌兰木伦河滨水景观带及镇区内沿河、沿路所布设的绿化带;生态拱围系指东山生态绿地。 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在老镇区完善改造的基础上,向北和向南发展,并适当向河西侧发 展。规划用地 4 平方公里。 2、孙家岔镇及工业园区 规划建设范围:北至现状镇区北侧河流,南至燕家塔工业集中区,西至西侧山脚沿线,东 至 204 省道。 空间结构:“一镇三区,一条主发展轴,一条滨河景观廊道” 。一镇三区系指旧镇区、新 区和电厂工业园区,三者之间以高架桥(或地下通道)形式进行连接;一条主发展轴系指新区 南北向主干道;一条滨河景观廊道沿乌兰木伦河建一条绿化带。 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在老镇区完善改造的基础上,向北和向南发展,但应注意与南部燕 家塔工业集中区的协调发展,在镇区南部预留部分生态建设用地。规划镇区建设用地约 1 平方 公里。 3、店塔镇区及工业园区 规划建设范围:北至上石拉沟村,南至店塔工业区南端,西至碾房湾村,东至大路峁村, 面积约 8 平方公里。 空间结构:“一个中心,六大组团,绿化拱围,廊道贯穿” 。一个中心指在南部新区设立 一个以广场为核心的镇中心区;六大组团系镇北组团、老镇区组团、新区组团、工业组团、物 流组团、文化休闲娱乐区组团;绿化拱围指对东西山进行绿化;廊道贯穿系指窟野河景观廊道, 以及滨河绿化带、沿路防护绿带。 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近期加强与神木县城的交通联系,远期考虑向北、向南适度拓展, 在其发展与神木北站发展接壤后,可选择跨河向镇西侧的用地上发展。城镇建设注意与工业园 区相协调,避免重复建设。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约 5 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约 2 平方公里。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4、锦界镇区及工业园区 规划建设范围:东以马场梁村为界,西以秃尾河东岸为界,北距榆神公路 1.5-2.0 公里, 南距榆神公路 2.0-9.0 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 42 平方公里。 空间结构:“一心、三轴、五组团” 。一心是在锦绣街与锦苑路交汇处形成县城综合服务 中心;三轴是锦绣街轴线、锦苑路轴线、香林街轴线;五组团是西北组团、西南组团、东南组 团、东北组团、东部组团。 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近期形成“井”字型道路骨架,规划远期考虑跨过马场梁向东组团 式发展和向南北两个方向片区式推进。规划镇区及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约 22 平方公里。 5、大保当镇及工业园区 规划建设范围:镇区位于榆神公路的西侧,东至榆神公路,西至榆神公路以西约 1 公里, 北距镇区中心街道约 500 米,南距镇区中心街道约 1500 米。 空间结构:“三区游聚,绿脉网织,十字定局,三环相合,一芯四核,六点飞炫” 。三区 游聚指城北新城综合服务区、城东新镇综合住区、城西及城南商贸、仓储、保税及加工区;绿 脉网织指网络化绿化体系;十字定局指榆神高速及 204 省道与规划区中轴道路构成核心骨架; 三环相合指规划区外、中、内三条贯通的联系环线;一芯四核指围绕都市生态核心的水景核, 分布有生活、管理、服务及文博等四个职能服务中心;六点飞炫指在新城南北主轴上设置的以 绿化景观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手段、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六场炫街”景观。 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近期以镇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主,远期向南侧发展,避免跨过榆神 公路向路东建设。规划用地约 2 平方公里。 第 20 条农村居民点整合规划 1、撤村建居型居民点 指规划期内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范围的农村居民点,共设置 45 个撤村建居型居民点。 (1)原则上该类村庄将撤村建居,一律纳入城镇统一管理,有序推动村庄整体迁并、改 造。 (2)根据城镇建设推进要求,实行统一的公寓化改造,规划期内不得新建、扩建、改建 独立式或联立式的个人住房。 (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纳入城镇建设区统一考虑。 表表 3-43-4 撤村建居型居民点撤村建居型居民点 镇名称镇名称数量(个)数量(个)村庄名称村庄名称 神木镇 29 大兴庄村、阳崖村、沙渠村、王渠村、孟家沟村、水轮村、黄庄村、北 关村、单家滩、河畔村、李家阴湾、呼台、南关一村、南关二村、前坡、 后坡、王庄村、张庄村、瓦场村、石堡墕村、旧城村、二堂、沙界、水 磨河、骆驼场、硬地场、红柳林、滴水崖、铧山 店塔镇 2 店塔、下石拉沟 大柳塔镇 2 前柳塔、后柳塔 孙家岔 1 孙家岔、燕家塔 锦界镇 1 瑶渠 大保当镇 1 打坝梁、营家海子 尔林兔 1 前尔林兔 中鸡 1 中鸡 贺家川 1 贺家川 栏杆堡 1 栏杆堡 万镇 1 万镇 马镇 1 马镇 沙峁 1 沙峁 高家堡 1 高家堡 花石崖 1 花石崖 小计 45 2、集聚发展型居民点 该类居民点主要是集聚周边的农村人口,未来将逐步完善各种生产生活功能,成长为规划 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共设置 51 个集聚发展型居民点,也即将建设 51 个新型农村社区。 (1)按照村庄建设规划要求,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对现有村庄用地进行改造、 整理。 (2)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标准建设。 (3)适当安排村庄建设发展用地,促进分散村庄向该类村庄集中。 表表 3-53-5 集聚发展型居民点集聚发展型居民点 镇名称镇名称数量(个)数量(个)名称名称 神木镇 8 前王家畔、前店、曹庄、灰昌沟、三道河、解家堡、后麻家塔、黑圪垯 店塔镇 2 石瑶店、杨家伙盘 孙家岔镇 2 朱盖塔、柠条塔 大柳塔镇 2 乌兰色太、石圪台 锦界镇 2 渡口、瑶镇 大保当镇 3 小啊包、高家海畔、摆言采当 尔林兔镇 2 贾家梁、石板太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镇名称镇名称数量(个)数量(个)名称名称 中鸡镇 3 前鸡、李家畔、呼家塔 高家堡 6 古今滩、李家洞、瑶湾、高仁里峁、乔岔滩、徐家塔 花石崖镇 3 高兴庄、后何、大坪 万镇镇 3 武家湾、兰家会、云家畔 贺家川镇 6 温家川、刘家湾、张家塔、陈家坪、太和寨、杨家沟 沙峁镇 3 孟家墕、菜园沟、杨家坪 栏杆堡镇 3 武园则、西赵庄、大路湾 马镇镇 3 合河、盘塘、葛富 小计 51 3、保留控制型居民点 规划予以保留并引导其自然消亡的农村居民点,规划共设置 152 个保留控制型居民点。 该类居民点未来将采用引导为主,渐进式的整理模式,主要是控制其人口数量以及大规模 新建;如果未来该类村庄遇到重大发展机遇,采取相对灵活的应对措施,可支持其成长为新型 农村社区。 表表 3-63-6 保留控制型居民点保留控制型居民点 镇名称镇名称 数量(个)数量(个) 名称名称 神木镇 25 高家塔村、曹庄、小寨、雨则古梁、灰昌沟、沙石岭、沙沟峁、三道河、沙哈 拉、四卜树、解家堡、万家沟、麻堰渠、关家崖、新寨则、石窑坪、黄草墕、 石窑、后麻家塔、肯铁令沟、海子沟、芦草沟、赵仓峁、前店、黑圪垯 店塔镇 9 碾房湾、板定梁、梁家塔、倪家沟、杨家伙盘、红旗、水头、辛伙盘、石瑶店 孙家岔镇 4 朱盖塔、刘家沟、水井湾、柠条塔 大柳塔镇 5 贾家畔、布袋壕、石圪台、三不拉、乌兰色太 锦界镇 10 河湾、渡口、窝兔、起鸡、活力、长胜、枣稍沟、青草界、刘家沟、瑶镇 大保当镇 13 新华、大啊包、小啊包、清水沟、永安、任家伙场、野鸡河、补拉湾、红泥壕、 高家圪堵、高家海畔、东北湾、摆言采当 尔林兔镇 9 贾家梁、庙壕、东葫芦素、西葫芦素、啊包兔、依肯特拉、袁家圪堵、石板太、 吧下采当 中鸡镇 10 前鸡、纳林采当、折家海则、壕赖、秦家圪垯、李家畔、高家畔、呼家塔、纳 林沟、栅子沟 高家堡 17 古今滩、李家洞、桑树渠、雷家墕、木瓜山、喇嘛沟、瑶湾、高仁里峁、贺杏 峁、贺东沟、刘家畔、乔岔滩、柳巷、凉水井、龙尾峁、马家滩、徐家塔 花石崖镇 8 任念功、高念文、郄家坬、汉则沟、前谢、大坪、高兴庄、后何 万镇镇 5 兰家会、新才湾、马步墕、武家湾、云家畔 贺家川镇 7 王家坬、前杨家沟、张家川、斜塔、研合峁、崔家沟、刘家坡 沙峁镇 7 孟家墕、闫家堡、菜园沟、刘家坡、仓上、石角塔、杨家坪 栏杆堡镇 18 西寨、马岔、苏川、武园则、兴寨、折家寨、西赵庄、武寨、訾大庄、庙梁、 镇名称镇名称 数量(个)数量(个) 名称名称 巴门沟、瑶合峁、李大庄、窑坬、大路湾、瓦罗、兴窑、张家坬 马镇镇 5 世纪兴、合河、中梁、盘塘、葛富 小计 152 4、归并型居民点 指由于地理条件差、人口规模小、交通不便、受自然灾害影响、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或与其 他村庄有连片发展态势等原因,在规划期内引导其就近向城镇和农村社区归并的农村居民点, 规划共设置 381 个归并型居民点。 (1)未来该类村庄将保留原有的村落布局形式,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确需新增的建 设用地应就近安排至临近的镇区、社区或县城。 (2)对于有迁徙意愿的农户,政府应按照村民意愿稳妥推进村庄迁移,重点向邻近的城 镇、社区迁并。 (3)与农村新社区已具有连片发展态势的村庄,将逐步融入到新社区建设中。 (4)位于扶贫移民区的村庄,可依托相关政策支持实施搬迁。 (5)该类村庄消亡后,相关部门应做好建设用地的复垦工作。 表表 3-73-7 归并型居民点归并型居民点 镇名称镇名称数量(个)数量(个)镇名称镇名称数量(个)数量(个) 神木镇 105 高家堡 47 店塔镇 6 花石崖镇 16 孙家岔镇 18 万镇镇 34 大柳塔镇 5 贺家川镇 60 锦界镇 14 沙峁镇 33 大保当镇 5 栏杆堡镇 2 尔林兔镇 2 马镇镇 26 中鸡镇 8 小计 381 第 21 条农村地区空间发展模式 近期,将规划的集聚发展型居民点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所在地,逐步开展撤村建居型居民 点和归并型居民点的迁建合并,县域农村地区将逐步形成“新型农村社区+保留控制型居民点” 的主体空间形态。 在远期,随着农村人口向县外、神木县城和大柳塔、锦界等小城镇的“疏空” ,大多数农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村居民点将出现萎缩甚至消亡,规划期末乃至更远时期,新型农村社区将成为农村居民点的主 要形式。 第 22 条新型农村社区等级、规模和职能规划 1、农村社区等级 在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县城重点镇一般镇新型农村社区”的结构中,新型 农村社区处于第四级。 2、农村社区规模 规划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应不低于 1000 人。 3、农村社区职能 是镇域内除乡镇驻地以外某一片区的经济和服务中心,具备相对丰富的公共服务功能,其 配套设施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的生活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带动乡镇地域经济 的作用。 第 23 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 “一优两美” ,即设施完善服务优、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 2、实施措施 (1)实施“服务提升工程” ,开展新型农村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社会保障的无缝化整合, 实现处处和谐。 (2)实施“产业提升工程” ,坚持农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和农民就业的多元化拓展,实现 家家富裕。 (3)实施“环境提升工程” ,开展自然环境的生态化保护和人居环境的功能化改造,实现 村村优美。 3、设施配套 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单元,提出农村地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类型和建设标准。 表表 3-83-8 农村社区基础设施配置一览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配置一览表 农村社区人口规模 类别项目 1000 人社区2000 人社区 主干路(12-18 米) 次干路(8-10 米) 宅前路(3-5 米) 道路交通 休闲广场(0.2 平方米/人) 供水站 污水处理站 邮政服务点 给水排水 电话、有线电视、广播、宽带 环保环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注:表中为应配置的项目,为可配置的项目。 表表 3-93-9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农村社区人口规模 1000 人社区2000 人社区 类别项目 应/可配置规模 应/可配 置 规模 幼儿园、幼儿班 18 平方米/人 18 平方米/人 青少年健康教育室 成人教育室 教育服务 老年活动中心 合并设置 50 平方米 合并设置 50 平方米 医疗卫生卫生(计生)服务室 80 平方米 120 平方米 文化活动室 60 平方米 100 平方米 文化体育 健身广场 300 平方米 500 平方米 生活超市 60 平方米 120 平方米 农资超市 40 平方米 80 平方米 综合服务(理发、药店、 食堂等) 80 平方米 120 平方米 商业服务 银行、邮政服务点 50 平方米 100 平方米 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站 80 平方米 120 平方米 基层组织办公室 40 平方米 80 平方米 综合服务大厅 60 平方米 100 平方米 党员活动室 60 平方米 100 平方米 公益服务 警务室 50 平方米 80 平方米 注:表中为应配置的项目,为可配置的项目。 4、环境优化 (1)加强村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重点整治生活垃圾、渠道垃圾、乱搭乱建。 (2)强化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整治农业废弃物、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水。 (3)加强绿化建设,美化人居环境,重点营造社区公共场所、道路和河渠两旁的绿化环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境,外侧宜设置以乡土常绿树种为主的生态防护林带。 (4)延伸乡土情节,体现地方特色,重点优化社区空间布局,协调统一建筑风格,保护 具有乡土特色的建(构)筑物风貌、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及与当地风俗、节庆、纪念等活动密 切关联的特定建筑、场所和地点等,并保持与乡土特色风貌的和谐。 5、产业发展 以新型农村社区为主要载体,将农村地区分为四大类,因地制宜提出产业发展重点。 表表 3-103-10 农村社区产业职能引导农村社区产业职能引导 社区分社区分 类类 特征特征发展引导发展引导 工业带 动型 位于矿区、 工业园区、 大型企业 周边 发展商贸、餐饮、住宿、娱乐等三产服务业及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业; 通过技能培训,进入矿区、园区、企业实现就业; 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规模化种养加工。 农业带 动型 主要侧重 于农业生 产专业化 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以红枣种植加工为主,辅以家禽、羊子等养殖; 黄土丘陵沟壑区以马铃薯、小杂粮种植为主,辅以家禽、羊子、牛等养殖; 风沙草滩区主要发展牧业和饲草业; 难以规模化种养的地区,宜采用“企业+社区”的“订单式”农业生产方式。 文化旅 游型 拥有文化 旅游资源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硬环境; 开发观赏类、体验类等多种旅游产品形式; 结合农业开发“农家乐” 、生态农业观光等农业农村游。 城市 (城镇) 依托型 位于城市 (城镇) 周边 围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及名优农产品,发展第三产业; 分片区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成为城市(城镇)配套的农副产品基地; 依托城市(城镇)产业发展,进行非农就业。 第四章 城乡产业协调布局 第 24 条产业发展理念 1、生态化(循环经济) 2、链群化 3、多元化 第 25 条产业体系构建 分阶段构建神木县产业体系,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并适时调整发展重点。 表表 4-14-1 不同阶段神木产业体系构建不同阶段神木产业体系构建 2014-20152014-2015 年:转型准备期年:转型准备期 2016-20202016-2020 年:加快转型年:加快转型 期期 2021-20302021-2030 年:全面发展期年:全面发展期 主导 产业 煤炭、采掘业、电力、煤化工 煤炭、采掘业、电力、煤 化工、精细化工、先进装 备制造业 电力、煤化工、精细化工、先进装 备制造业、现代特色农业、文化旅 游、农副产品加工 接续 产业 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业、新 能源、现代特色农业、文化旅游、 农副产品加工 新能源、现代特色农业、 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加工 新能源、其他新型产业 支撑 产业 现代物流、金融、生活服务业、 信息产业 现代物流、金融、高端生 活服务业、教育产业、信 息产业 现代物流、金融业、科技服务业、 信息产业、现代生活服务业 第 26 条近期发展重点 “提升煤炭,鼓励非煤,协调三产” ,构建“1232”的现代产业体系。即提升煤炭 1 个优 势产业,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 2 大特色产业,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农副产品 加工业 3 大接续产业,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2 大支撑产业。 (一)提升优势产业 提升煤炭产业品质,严格准入,鼓励企业研发并采取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技术。拓展煤炭 产业链,坚持“三个转化”的开发建设思路,即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向化 工产品转化,形成煤炭采掘、电力、煤化工、建材新材料等产业一体化发展态势。 近期,重点发展煤炭、兰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等产业,重点打造新型煤化工循环 产业链、煤电循环产业链、高载能循环产业链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以规划的四大能化工业 园区为重点,进行以产业循环为目标的生态化改造和建设。同时,围绕县域天然气资源的勘探 开发,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并适时开展煤气综合利用项目。 (二)壮大特色产业 1、现代农业 (1)总体思路 稳定粮食生产,继续扶持“畜牧、红枣、小杂粮”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及玉米等优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势粮食作物扩大种植规模,加快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 示范园区的建设。 (2)发展策略 以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发展“绿色、有机”等高品质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文化旅游产业 (1)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品位。 在县域形成“一城一镇两带三区”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历史遗迹观光、自然山 水观光、煤都风采观光、生态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度假、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旅游等, 完善县域旅游产品体系,将神木打造成为区域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近期,重点加快建设红碱淖自然生态景区和杨家城人文旅游景区 5a 级景区,二郎山宗教 文化景区和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 4a 级景区,九龙山宗教景区和天台山红色景区 3a 级景区,西 津寺及黄河山水景区和河津寺景区 2a 级景区,同时逐步开展石峁遗址公园的前期论证和规划 建设。 此外,加强旅游产业同第一、第二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协调,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适时开 展旅游产品加工业。 (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促进与其它产业融合。 树立文化经济观念,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品优势转化。在全面推进各种文化产业发 展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业、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等行 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培育接续产业 以产业转移和煤炭产业发展为契机,发展矿山专用设备、工程机械、节能环保等先进装备 制造业。 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为 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四)发展支撑产业 传统服务业以建设新设施,改造提升为主。 新兴服务业以引入新业态,引进培育为主。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立足县域、辐 射陕北、沟通全国,构建分布合理、结构优化、高效低耗的现代物流体系。 第 27 条空间布局策略 规划县域形成“一核四区多点”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一)一核 即神木中心城区,为区域发展核心,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非煤产业为主。 (二)四区 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包括北部风沙草滩区的中鸡、尔林兔、锦界、大保当的全部或部分, 主要发展畜牧养殖(羊子为主)和蔬菜种植业,提高蔬菜、蛋奶、鲜肉等农副产品供应能力。 中部工业发展区:包括中部的大柳塔、孙家岔、店塔、神木、锦界和大保当的全部或部分, 引导工业向四大工业园集聚,以能化为主导,拓展工业类型,延伸产业链条。 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包括中南部丘陵沟壑区的栏杆堡、高家堡、神木南部、贺家川北部 等,以旱作农业优质小杂粮为主,也可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和饲草产业,以及畜牧养殖。 黄河沿岸红枣产业区:包括黄河沿岸的马镇、沙峁、贺家川、万镇,实现“产销加”一体 化,提升红枣产业附加值。 (三)多点 即分布在县域的多个产业园区。 1、1 个高新产业园开发区 即神木西高新产业开发区,以科教、金融、文化产业为支撑,打造高新技术研发基地。 2、4 个工业园 (1)锦界工业园区 包括锦界工业区、枣稍沟工业小区、黄土庙工业小区、汇森凉水井煤业小区、上榆树峁工 业小区等,以煤电、氯碱、煤焦、化工、载能、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主。 (2)柠条塔工业园区 包括柠条塔工业区、张家峁工业小区、红柳林工业小区、候母河工业小区、海湾工业小区 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 等,以煤炭、兰炭、金属镁、煤气发电、洗煤、电石、镁合金、硅胶等产业为主。 (3)燕家塔工业园区 包括燕家塔工业区、陈家湾工业小区、板定梁工业小区、赵家梁工业小区、石窑店工业小 区、店塔工业小区、永兴工业小区等,以陕煤龙华煤矿为龙头,带动兰炭、发电、金属镁、洗 煤、电石、硅钙、硅铁、白灰等相关循环产业配套发展。 (4)大柳塔工业园区 包括郝家壕工业小区、贾家畔工业小区、石圪台工业小区、乌兰色太工业小区、何家塔工 业小区、双庙梁工业小区、李家畔工业小区以及待开发的中鸡木独石犁工业小区等,以原煤、 兰炭、电石、铁合金、机械制造、电力、建材等产业为主。 3、3 个农业示范园 以尔林兔万亩现代特色农业园、丰禾生态农业园、神木禾泰现代农业园 3 个省级农业示范 园为引领,带动整个县域乃至区域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品质的提升。 4、3 个文化产业园 即杨家将文化产业园和石峁遗址公园、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三个文化产业园,集展示、体 验于一体,保护、传承、弘扬宝贵的多元文化资源,加强文化要素向其集聚,并形成产业链条, 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 5、1 个现代综合物流园 即神木西站综合物流园区,以物流服务业为主,适时开展加工制造、空港产业等。 第五章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 28 条发展定位 1、世界级:重要的史前文明探索地 2、中国:塞上文化旅游目的地、工业旅游示范区 3、陕西省:陕西省重要的旅游窗口城市现代特色名城 4、陕晋蒙结合区:陕晋蒙“金三角”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5、榆林市:榆林旅游的龙头和门户陕北风情旅游目的地城市 第 29 条形象定位 古文明重地,今塞上名城古文明重地,今塞上名城 第 30 条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形成“一城一镇两带三区”的总体空间布局。 1、一城一镇 将神木县城打造成为现代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