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 册教案册教案册教案册教案 2 第一节第一节日日本本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 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 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 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密切。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 6 个小标题, 由 “东亚岛国” “多山的地形” 、 “温湿的气候” 、 “东西融合的文化”、 “发达的经济”、 “主要城市”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 与外来文化” 、 “日本的渔业”、 “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 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 文地理特点。 3 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 地形、 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 5 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 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 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 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第 6 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 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 明。 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 四大部分。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 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 日 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 较全面地对日本各 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l 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 积特点;8 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 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 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补充 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 一、东亚岛国 1、位置及领土组成 2、首都、民族、语言、港口 二、多山的地形 4 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 三、温湿的气候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五、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 2进出口贸易 3工业和农业 4渔业和交通运输业 六、主要城市 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 奈良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东亚岛国” 部分可由学生读图引入。 根据教材p 66 活动题, 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 组成,通过比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可由学生用颜色笔在 地图上勾画或让学生上讲台指示挂图找地名,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 媒体点击出要找的地名以加深学生印象。 计算题除按题目要求算出 日本人口密度约为 336 人平方千米、 中国人口密度约为 135 人 5 平方千米外, 还可以请同学迅速计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 密度的25 倍,从而得出思考题“人稠”的答案;至于对“地狭” 的认识,可采取计算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 25 倍多而获 得,也可投影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轮廓及面积数据,让学生在对比 中获得感性的认识。而后稍作小结即可。 我国省级行政区湖南江西甘肃 云南 面积(万平方千米)21216739394 “多山的地形”部分可分下列步骤: 1在七年级上册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 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位置。可采用多媒体动 画形象地描绘出 “板块推移多火山地震山地隆起” 的过程。 阅读资料“富士山” ,加强学生印象,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 “地 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最后在图3l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 原:关东平原。需说明的是: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狭窄的平原为其短 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引导学生由此推断出日本的水能资 源丰富。 “温湿的气候”部分可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 6 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 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 征。在教法上,可向学生出示统计数据并让学生计算气温年较差, 计算两地年降水量差。 或者投影自行设计的东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状 图和气温曲线图并辅之以学生读图计算得出结论。 最后补 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东西融合的文化”部分可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 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也可适当说明日本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意义。或者,找一篇日文文章或日文书籍,让学 生看看日文中的众多汉字。 “发达的经济”部分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可按以下步骤讲述: 1讲述日本经济概况。强调其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和世 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2 位。激发 学生探究热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 恢复,如此发达?附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比例和世界排 名: 2承转:日本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国,更重要的是国 内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非常贫乏,工业原料、燃料非常缺 7 乏,大量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进一步说明日本发展工业和经济 的不利因素,加强学生的疑惑感,激发求知欲。附日本主要工业原 料进口量占原料需求总量的所占百分比: 3由学生探讨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采取小组讨论、综 合得出: 岛国多港湾, 海运便利。 科技发达; 劳动力素质高; 管理效率高。强调自然地理因素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接着指导学 生读图36,点明日本“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类型及贸 易对象。 4讲述日本的工业时可先由学生列举所见到的日本生产的电 子、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或品牌(农村地区可由老师将著名的日 本工业产品直接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讲述日本的农 业时可以联系日本的地形特点进行。 5日本的渔业和交通运输业作为学生一般了解的知识,可通 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补充材料获得。 6本部分内容的编排体例采用“总一分”式,讲解时注意知识 的排列特点和内在逻辑性,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主要城市”部分较详细叙述了日本首都东京的城市职能和规 模。讲述时可结合日本的港口进行介绍。此外,也可由同学们收集 日本城市风光照片举办小型展览。 8 本节重点图表指导: 1图3l: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四大岛组成;日本多山的 地形;日本农业基本情况分析。 2图36:日本进口矿产品的国家和地区;日本矿产品 严重缺乏的国情特点;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征和原因;与图3 7 结合起来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 3 图38 和图39: 由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分析其港口一城市 一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日本天然港湾与其经济发达的关系。 4景观图对课文或补充资料加以说明,让学生对日本自然风 光、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直观的印象。 本节教材组织学生活动,重点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 让 学生在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学会研究日本某一方面的问题。 活动安 排如下: 1课前活动:组织学生在交通流量大的路口或停车场统计 日本产车辆,详细记录车体徽标。 组织学生到商店(电器柜)统计日本生产的家用电器,详细 记录电器徽标或商标品牌。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有抗日战争内容的纪念馆, 讲述抗日英 雄事迹。 9 请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或老同志讲故事。 课前齐唱放牛娃王二小 ,设问:这首歌讲述什么时候的 事?以上方案,让学生体会到日本现在与中国经济、贸易的密切联 系,体会到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填图游戏或比赛,内容主要是四大 岛屿、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其他较大城市、著名港口等。 组织小组讨论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具备条件的老师可穿日本民族服装(和服)来上课。 会日语的老师可用日本语言引人新课。 以上方案可让学生积 极参与,组织得法,可得到较好的课堂效果。通过创设情景引人新 课,有利于调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3课后活动: 收集日本城市风光照片、明信片,举行班级或年级展览。 学 生可从画报、图册、邮票、互联网等多渠道收集,而后整理展出。 观看日本国家地理概况录像。 10 第二节埃及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 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 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 11 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 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 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 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 一、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 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12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 灵 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 存尸体建造陵墓。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 米。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 ,那么, “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 方案:在图314 上找到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 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 由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过渡到其属 国埃及位置的重要性,引出埃及“地跨两洲”的位置特点。 讲述“地跨两洲”部分,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由波斯湾石油用油轮外运至西欧的便捷航道引出苏伊士运 河及运河所属的国家埃及。 2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 奈半岛。 3因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所以埃及“地跨两 洲” 。再讲述埃及位置的重要性。 4然后稍加介绍: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13 和首都开罗。 上述过程若以多媒体动画指示,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则更能 加深学生印象。 讲述“沙漠广布”部分,可按以下方案进行: 方案:让学生看图314,对沙漠广布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再根据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知识,得出埃及为沙漠 之国的结论。 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两幅气候资料图可制作 投影片,也可参考下列数据: 方案: (用多媒体或投影仪演示)第一步:出示图314, 标 出30n 和235n 两条纬线,再叠加埃及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 位置图;第二步:标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区和西风带控制区;第三 步:出示空气由高空向地面下沉的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示意图,并解 释原因:由于空气下沉增温,水汽蒸发,不易成云降雨,因此埃及 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从而成为沙漠之国;第四步: 简 略演示副热带高气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以上两种方案,方案较浅显易懂,先有结论后知原因,对 原因的探讨也仅限于对气候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演绎思维的能 力。方案则由影响气候的两大因素:纬度因素和气压带、风带位 置入 14 新课导人: 朗读“尼罗河”资料,补充其长度为 6670 千米,为世界第一 长河(第二章已讲过) 。强调尼罗河流域集中了埃及96的人口。 或者由古代中国的黄河、古代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古代巴比伦的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材料引出古代埃及的尼罗河。 本小节资 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气候特点,下启文明与经济。在教学 中需要注意这一点。 讲述“文明古国”时,可参考以下步骤: 1回忆四大文明古国名称(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 古 埃及) ,提出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 药) 。设问:中国凭四大发明和悠久的历史成为文明古国,埃及是 凭什么跻身文明古国之列的呢? 2先讲埃及的历史遗迹。读图319 和图320,注意两 幅景观图的引导,强调“最大” 、 “最高”的金字塔, “艺术世界奇 观”及具体数据,给学生巨大、雄伟、壮观、庄严以形象的认识; 过渡:不仅如此,埃及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文物古迹。自然过渡 到对其他历史遗迹的学习;读图318,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文 物古迹沿尼罗河分布的特点;按照文物古迹分布特点,要学生回 答乘什么交通工具最为适宜?为什么?在指导学生时, 一方面可使 15 学生了解埃及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风光,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 使学生懂得应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 发展经济。 3再讲埃及的灿烂文化。补充简单材料:发明和使用象形 文字;制定太阳历,一年定为 365 天;具有高超的防腐技术, “木乃伊”保存至今;创立几何学。 4小结: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 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寻幽访 古的游客。 过渡:埃及古代文明离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 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 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讲述“发展中的工农业”时,注意以下要点: 1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 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因此,在有尼罗 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 分布特点。读图321,加深棉花沿尼罗河分布的印象。最后点明 埃及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两个世界之最。 2读图321, 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 特别是石油资 16 源的分布特点,点明工业逐步成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3 小结: 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 是现代经济的财富之源。 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 走廊。 本节重点图指导: 课后活动 17 第三节俄罗斯 第个教案教学目标: (一)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 部) 、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 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三)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 发西伯利亚的情况。 (四)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 6 个小标题。 “面积最大的国家” 、 “平原广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 “丰富的资源” 、 “改革中的经济” 、 “西伯 利亚的开发” ,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 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本节教材第一个标题为国家概况的介绍;第二、三、四个标题 18 内容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 “平原 广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理解俄罗斯农产品和主要农业 区分布提供了条件, “丰富的资源”为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开 发西伯利亚作了说明;第五、六个标题内容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 征,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及亚洲 西伯利亚的开发情况。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是: 本节教材图表系统提供 3 幅地图:图322,说明俄罗斯周 围海洋,亚洲与欧洲部分比较,地形区分布及特点,河流与城市。 图324,说明俄罗斯地势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东高西低、 平原广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图326,说明俄罗斯主要矿种 及产地,特别是石油、黄金、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图 淡化了矿产地的识记,强调矿产种类及其与工业基地分布的关系。 2 幅景观图:一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为贝加尔 湖及湖畔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2 张统计表: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气候资料分别表明俄罗斯东 部西伯利亚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降水 较少;而西部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凉,降水较均匀, 是温和的大陆性气候。 俄罗斯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差异对比则要 求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其差异性,也暗示了开发西伯利亚的必要性。 补充阅读材料提供了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为学生收集此方面的 19 资料作了示例。 本节教材还说明了俄罗斯几个方面的世界之最: 俄罗斯是世 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贝 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 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教学提纲(板书)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半球,领土 1708 万平方千米 二、平原广大 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占70 三、温凉的气候 大陆性气候明显,东、西部差异大 四、丰富的资源 1淡水资源(贝加尔湖) 2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 3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五、改革中的经济 1工业 工业区:欧洲部分、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地区 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 20 2农业 农业区分布于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3城市和港口 首都莫斯科 港口:圣彼得堡(波罗的海) 、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 、 摩 尔曼斯克(北冰洋) 六、西伯利亚的开发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出示图115“亚洲和欧洲的国家” ,让学生找出地 跨亚、欧两洲的国家,从中引出俄罗斯; 方案:由俄罗斯与我国关系,如漫长国界线、铁路交通、 边 境贸易等引出俄罗斯; 方案:根据近年新闻报道过的俄罗斯重大事件,整理成小故 事,引出俄罗斯。如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及打捞,俄、美有关修 改“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谈判等等。 关于“面积最大的国家”部分,可考虑以下方案和步骤: 方案: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她的面积是中国的18 倍,比 七大洲中的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还大,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面积 21 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并可同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此方案主要是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 的国家。 然后再从亚、 欧洲际分界线和东、 西半球分界线 (160e) 掌握俄罗斯的位置。 方案:1读图322,找出:a俄罗斯濒临的海洋;b 俄罗 斯陆上主要邻国;c、亚、欧两洲分界线中的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d东、西半球分界线中的东经 160 度 2由濒临海洋和陆上邻国大致了解俄罗斯国界线范围内疆域 之辽阔,由两条分界线了解俄罗斯跨两大洲及跨东西半球。 3小结:跨亚、欧两大洲和跨东、西半球的俄罗斯总面积达 1708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此方案主要是从定性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罗斯的面积和位置,其 关键是三条界线,即俄罗斯国界线、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洲际分界 线和160”e 的东西半球分界线。 关于“平原广大”部分,可考虑以下步骤: 1读图322,找出四大地形区的分布位置:东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2找出上述四大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 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22 3叶尼塞河以西均为平原,以东为高原山地,平原面积占俄 罗斯领土的70。归纳得出地形特点:平原广大。 4读图324,对照高程表,很容易看出其地势特点:东高西 低。 建议有条件的教师可将图324,加注经度或标明河流(河谷) 位置,让学生据图分析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西部平原广大, 河 网密布;东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关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部分,可考虑如下方案和步骤: 方案:1分析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大影响气候 的因素可知: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寒冷, 夏 季短促温凉。 2分析俄罗斯东、西距离的长度,了解东部和西部气候存在 的差异。 3分析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资料,验证东部和西部气候 差异的具体特征。 此方案第一步和第二步属于理论分析,可依据俄罗斯地图进 行;第三步为实践证明,这样有理有据,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气候 特点和差异。 方案:采用多媒体或制作投影片教学。1出示俄罗斯地形 23 图,设置经纬网,标明经纬度,让学生计算得出:俄罗斯领土绝大 部分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50n70n) ,跨经度达 170 度(20 e170w) ,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东西 跨经度最大的国家。 2出示七年级上册的“世界气候类型图” ,让学生主要了解: 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的分布。 3出示上扬斯克、莫斯科两地图,出示其气温和降水各月分 配表,让学生分析上述两地的气候特点,进而得出东部和西部气候 的差异。 此方案由面到点的分析, 由面可知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 主,由点可知其东、西部气候存在差异,有利于学生建立明确的空 间概念。 关于“丰富的资源”部分,可参照下列步骤进行教学: 1指明俄罗斯淡水资源丰富,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 2 位, 而后由学生讨论得出淡水资源丰富的原因。教师可从气候特点、 河 流分布等方面加以指导。最后说明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淡水量最 多的湖泊,淡水量可用以下数据说明:最深水深 1620 米,蓄水量 23000 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河湖淡水量的15。 2指明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 叶林带。而后由学生讨论得出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教师可从气候 24 特点、地形分布及历史开发等方面加以指导。最后出示亚寒带针叶 林带分布图。 3出示“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 主要矿种(对矿产地不作要求) ,而后说明俄罗斯石油、黄金产量 的世界排名及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本部分淡水和森林资源采用追因法让学生分析讨论,明白“为 什么” ,矿产资源则由分布入手,让学生明白“怎么样” 。 关于“改革中的经济”部分,可分下列步骤讲述: 工业方面:1通过图326 和各种资源储量、开采量等资料, 学生归纳出俄罗斯的主要工业部门。 2由资源分布人手,介绍其三大主要工业区:欧洲部分的 主体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西伯利亚工业区。 3由三大工业区找出三处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 新西伯利亚。 农业方面:1由俄罗斯气候和纬度位置人手,先讲影响其农 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2主要农业区分布在纬度相对较低、气候较为温和的东欧平 原、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3说明俄罗斯的农产品种类。 25 城市与港口方面;根据地图找出首都莫斯科的位置,由教师小 结其城市职能。根据地图,让学生围绕俄罗斯疆界找出其进出海洋 的港口城市, 再由教师加以具体说明东部、 北部、 西部的主要海港。 关于“西伯利亚的开发”部分,可注意以下要点: 小结已学习俄罗斯的知识,填表对比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 的地区差异。对此表格知识加以对比研究,让学生认识到俄罗斯 经济的地区分布与其自然、 人文因素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人地关系 在空间上存在矛盾。具体指导西伯利亚的开发项目,如:西伯利 亚大铁路,贝阿铁路、 秋明油田、 库兹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亚高 科技园区等。 本节重点图表指导: 图322: 指导学生在图上了解俄罗斯地理位置 (经度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领土组成(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首都莫 斯科;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欧洲部分集中全国四分之三 的人口,历史上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主要工 业和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 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 东西伯利亚山地; 主要河流及分布: 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和顿河、亚洲部分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 26 河;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及分布。 图324:指导学生在剖面图上相应位置标注东欧平原、乌 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 或者由学生依据图322 画出沿60n 线的剖面 图,然后观察、分析其“东高西低、平原广大”的地势地形特点, 再归纳这一特点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图326:先指导学生找图例,了解俄罗斯有哪些矿产;再 根据教材讲述其矿产储量和开采量, 也可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对俄 罗斯矿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铁路线、河流、城市对矿产地进行相 对定位,并为其工业分布作铺垫。 “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地区差异”表:可采取分组讨 论的形式,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并根据所填内容 对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进行评价。下述答案仅供参考: 亚洲部分欧洲部分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主要工业基地 主要港口 27 第四节法国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一)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8 (二)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三)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 件。 (四) 运用地图和资料, 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 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五)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 2 个小标题: “欧洲的经济大国” 和 “文化与旅游”。 分别介绍法国的经济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欧洲的经济大国”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叙述法国的基本概 况、地势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法国农业的基 本情况和葡萄酒的生产,最后介绍其工业特点。 “文化和旅游”部 分既是“经济大国”的补充,同时也是法国的特色,教材用阅读资 料“艺术之都巴黎”来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如 下: 本节教材提供了 1 幅“法国地形”图和 3 张景观图。法国地形 图设计了 6 道活动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轮廓特点) 、定 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 、判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 势特征) 、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三张景观图分 29 别为“葡萄种植园” 、 “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 。法国葡萄酒行 销世界,葡萄种植园风光为其作了注释。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既是 法国首都巴黎的象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这两幅景观 图无疑使我们恍如置身其中,来到艺术之都。 本节的补充资料对法国的文化和旅游作了详细阐述,除上述两 张景观图外, 补充资料还列举了众多的艺术景观名胜和绘画雕刻稀 世珍品以及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而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 游客,文化为旅游奠定了基础,旅游又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 文 化大国和旅游大国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 一、欧洲经济大国 1概况(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 2气候与农业 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葡萄酒畅销世界 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30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设问: “这是哪个国家的著 名建筑?”取一瓶法国造葡萄酒,让学生看法语商标,猜测: “这 瓶葡萄酒是在哪个国家酿造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法国有感性 认识。 方案:逐步提示,设计抢答题,提示信息要注意由抽象逐 渐过渡到具体。如:下列文字描述的是哪一个国家?a它位于欧 洲 b它的轮廓呈六边形。 它三面临海,三面临陆 d它境内某盆 地小麦产量很高,工业也集中发达e它的发电量以核电为主f 它艺术景观众多,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g埃菲尔铁塔是其首都的 象征h它的首都是巴黎 方案:由小故事引人。如拿破仑的故事、横渡英吉利海峡的 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战例敦刻尔克大撤退和诺曼底登陆 等,要求选择与法国有关联的故事。 “欧洲的经济大国”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骤: 法国概况部分: 领土包括欧洲大陆部分和科西嘉岛,面积是欧洲仅次于俄罗 斯、乌克兰的第三大国,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畔。在图3 31 27 上找到法国最高点勃朗峰,观察塞纳河和卢瓦尔河的流向, 引 导学生判断出法国地势地形特点:东南高,西北低,平原丘陵面积 广。 法国农业部分: 方案:1 自行设计 “法国小麦种植区和葡萄种植区分布图”, 引导学生归纳其分布特点: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 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2设问:小麦和葡萄分布在该地区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 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3 教师小结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巴黎盆地是欧洲 重要的小麦产区;法国葡萄酒虽价格昂贵,但畅销世界各地。此方 案较适合一般地方学校选用。 方案:1出示七年级上册的“世界的气候类型图” ,找出温 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 2 依据教材和下表提供的两种气候资料统计数据制成气温曲线 图和降水柱状图,与气候分布区域相对应。 3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 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为温带海洋气候: 冬季温和, 夏季凉爽, 气温年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 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第四步:简单说明小麦和葡萄种植所需 32 要的气候条件:巴黎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冬季气候温和, 适 宜种植小麦;而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在具有温暖、干燥或炎热漫 长的夏季及温凉冬季的地区,最适宜葡萄的种植。将小麦和葡萄与 气候区一对应,归纳它们的分布特点与气候的关系。第五步: 小 结法国小麦和葡萄酒的生产情况。 此方案较适合基础较好或学生素 质较高的学校选用。 法国工业部分: 1介绍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可简单介绍其临海 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 2介绍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 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3介绍法国发电量中核电比重为世界之冠,核电站数量和核 电装机容量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本部分教材可提供给学生的有关数据: 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仅 次于美、日、德,居第四位。法国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美、德、 日,居第四位。法国谷物产量次于中、美、俄、印,居第五位, 农产品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法国 是世界上第四工业大国。法国航空和字航工业、核电设备能力、 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法国是仅次于日本的 第二大煤炭进口国。 法国95的水能资源已充分开发利用。 法 33 国汽车制造仅次于日、美、德,居第四位。法国葡萄产量仅次于 意大利,居第二位。法国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新课导人:承上启下,小结法国农业和工业两方面基本情况, 借以说明法国是欧洲的经济大国。不仅如此,法国经济的强大还体 现在文化和旅游上,它有世界上众多的艺术极品,也是世界上接待 外国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成为法国的经济支柱之一。下面学习作 为文化大国的法国和旅游大国的法国,引人“文化和旅游” 。 “文化和旅游”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骤: 方案:由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a上述资料,从哪些 方面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b作为工业产品的香 水、葡萄酒、时装在法国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为什么也成为吸引 游客的重要内容?教师对讨论结果中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应予以鼓 励和肯定。 方案:1课前让学生分组收集法国的有关资料,可参考以 下分组;a酒文化组。b建筑艺术组. c. 时装与香水组。d艺术 珍藏组。e民风民俗组。f历史人物与事件组。 2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介绍法国的文化与历史。 3引导学生思考法国作为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之间的联系 是什么。 34 4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区“文化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某一 项大型活动或盛会,并要求学生对这项活动或节会进行研究调查, 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节图表指导; 1图327:识图定位:法国的六边形轮廓、临海和邻国; 巴黎盆地、卢瓦尔平原、中央高原、勃朗峰;巴黎、里昂、马赛等 城市。判断:根据勃朗峰、塞纳河、卢瓦尔河等地理因素综合判 断法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归纳综合:地形与气候因素与法国农业 之间的关系。 2景观图可以图旁配备说明性文字,以小型图片展览的形式 介绍给学生,也可补充收集法国的其他艺术景观图片。 课后活动: 让学生分组收集法国有关资料,举办展览或墙报。活动安排 如下: 分组及收集内容:a酒文化组:可收集法国著名葡萄酒品牌 名称,法国葡萄酒、白兰地酒、香摈酒的各式酒瓶等,了解法国葡 萄的种植地域;b建筑艺术组:可收集法国著名建筑的图片、建 筑历史、建筑设计特色及数据等等;c时装与香水组:收集时装 杂志上法国时装的照片,法国著名时装大师的代表作品及设计风 格,法国香水生产历史,各式法国香水及香水瓶等等;d艺术珍 35 藏组:收集法国著名画家作品及珍藏品照片,最好附有画作的创作 背景或欣赏指南。 如蒙娜丽莎 、 马拉之死等; e, 民风民俗组: 收集法国浪漫风情的小故事,民间习俗等;f历史人物与事件组: 收集著名历史人物,如伏尔泰、卢梭、拿破仑、莫里哀、雨果、 巴 尔扎克等人的生平事迹;收集重要历史事件,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斗争史等。将每个小组的成果(资料、照片、实物等)进行整理, 确定主题,进行展览。 上述活动主要培养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和在研究中的协 作精神。 举行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去“世界之窗”或“世界公园” , 参观法国建筑艺术微缩景观。 学习法国利用文化特色发展旅游的成功之处,对你所在地区 的历史文化进行调研, 提出利用本地特色发展旅游或经济的可行性 报告。 36 第五节美国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一)在图336 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 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结合美国国旗图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 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 出自然灾害。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 37 点。 (五) 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 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 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有 3 个小标题: “美国的领土” 、 “高度发达的经济”、 “人口与城市” 。分别介绍美国领上的组成情况及地理位置,美国 工业、农业及经济情况和美国人口概况与城市分布。 “美国的领土” 以图331 介绍美国本土、 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及周边所临海洋 和邻国、主要山脉、河流、湖泊等美国的基本概况。其内容是学习 美国的经济、人口与城市的基础。 “高度发达的经济” 主要从农业和工业两方面介绍美国的经济, 要求学生了解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工农业情况和生态、环保问 题与对策,并引以为戒。 “人口与城市”介绍美国人口与分布、种族问题和各主要工业 城市, 城市的分布、 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职能无疑是本小节的重点。 上述三个标题内容由总论到具体方面, 形成直线串珠式的逻辑 关系,再辅以补充资料,使学生对美国既有整体上的认识,也有具 38 体问题上的了解,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连同补充材料,本节教材提供了 3 幅地图、7 幅景观图。 “美国 地形”图为我们提供了美国所临大洋和邻国及主要地形区的位置; “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反映了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的水平; “美国 政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表述了美国的 50 个州和城市与人口的分 布情况。3 幅地图在各自表述各方面的情况的同时,又综合说明美 “国经济发达方面的原因。景观图则分别介绍农业、工业、城市、 旅游等方面的主题、 。 3 篇阅读材料分别表述:用“国旗”反映美国领土的扩张、 用 “工业分布”资料体现该国的工业发展趋势。通过黄石国家公园、 科罗拉多大峡谷等旅游胜地的情况介绍, 反映美国的环境保护与优 美风景。 本节教材的活动题设计得较为完美, 既有读图思考, 也有建议、 讨论,如美国 nba 篮球球队的地域特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和愿望。 教学提纲(板书) 一、美国的领土 1本土 48 州、哥伦比亚特区 2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39 二、高度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 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对外贸易: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进口小汽 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2农业大国 世界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 3工业大国 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崛起 4环境保护问题 黑色风暴 三、人口与城市 1人口概况与种族问题 2主要城市 华盛顿、纽约、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芝加哥、底特律、 匹 兹堡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出示图131“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 “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 40 上美国范围内。 方案:根据最近新闻报道中有关美国的重大事件,整理成一 个小故事, 引出美国。 如9 11恐怖袭击事件、 导弹防御系统与 反 弹道导弹条约) 、总统大选等。 方案:按历史发展。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607 年英国在 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 100 余年间建立了 13 个殖民地 美国独立战争1776 年 7 月 4 日发表独立宣言 ,美利坚合 众国(美国)诞生。从而引出美国。 “美国的领土”部分,可参考以下方案和步骤: 方案: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331, 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 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 。观 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 “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方案:1 出示美国国旗, 设问:“谁知道美国国旗图案含意?” 2解释美国国旗图案:13 道红白相间条纹代表美国最初独立 时的 13 个州,蓝色星区的 50 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的 50 个州。 3出示图336,说明:除首都华盛顿所在哥伦比亚特区外, 只有 48 个州位于美国本土,还有另外两颗星代表的 2 个州在哪里 41 呢? 4 小结美国领土由本土 48 个州和 1 个特区、 2 个海外州构成。 5设问:美国国旗如何从最初的 13 道条纹变成 50 颗星星, 即 如何由 13 个州扩张成为 50 个州的呢?结合下列资料讲解:a 1783 年,英国将密西西比河以东土地划归美国;b1803 年,从法国购 得路易斯安那;c1810 一 1819 年,从西班牙强占强购佛罗里达; d1818 年,从英国购得俄勒冈地区;e18461848 年,从墨西 哥夺取新墨西哥地区;f18451850 年,从墨西哥吞并得克萨斯 地区;g1867 年,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州;h1898 年,从西班 牙夺取夏威夷州。 “高度发达的经济”部分,可采取以下方案和步骤: 经济概况部分: 可分解为两个层面: 一是国内的工农业总产值, 二是对外贸易。 三个要点:一是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外贸输出工 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三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 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需要说明的是:美国进口工业产品和能 源的原因是消费量极大和浪费严重以及工业生产需要造成的, 而不 是本国工业落后、能源缺乏所导致的。如:美国的燃料动力资源, 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都蕴藏丰富,美国国内年产煤8 42 9 亿吨, 原油 4 亿吨, 天然气56 千亿立方米,还生产近 3 万亿度 电力,能源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但美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工4, 是世界上能耗最多的国家,能源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石油 进口量不断增加。 农业大国部分: 方案: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 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 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 ,有 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 动生产率。 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 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 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 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 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方案:1阅读图331,分析其位置特点(经纬度位置、 海 43 陆位置)和地形特点(配合美国沿纬线剖面图) 。 2引导学生评价美国地理位置和地形,重点关注下列地理事 项:a本上在北温带,阿拉斯加州跨北寒带,夏威夷州跨热带;b 多面临海,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c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 面积广大且水热配合较好;d密西西比河干支流与农业灌溉等。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募股权基金项目尽职调查实务手册
- 如何在产品领域建立个人品牌与影响力
- 公共交通乘务员服务标准
- 能源管理企业节能降耗项目计划与实施安排
- 县市级体育协会对县级体育馆的滑板培训反馈报告
- 川航安全员安全事件处理手册
- 数字殡葬行业趋势预测
- 数字营销师的年度规划与执行
- 机器人工程师的工作规划与执行方案机器人领域
- 幼儿园安装门闸通知书
- 医院医生个人介绍
- 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 安全生产费用策划
- 2025中小学生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搭建钢管架施工方案
- 养老院护工培训课件内容
- 辐射安全与防护考试题及答案
- 高压灭菌锅专项应急预案
- 农药减量增效培训课件
- 2026年中考语文作文押题范文4篇
- 新生儿肠液回输临床实践与护理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