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奖学金评定中网络投票方式的合法性.docx_第1页
试析奖学金评定中网络投票方式的合法性.docx_第2页
试析奖学金评定中网络投票方式的合法性.docx_第3页
试析奖学金评定中网络投票方式的合法性.docx_第4页
试析奖学金评定中网络投票方式的合法性.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试析奖学金评定中网络投票方式的合法性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芙蓉学子 榜样力量”活动为例 2011/5/6内容提要为激励高校学生努力学习,奖学金的评定与发放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激励手段。目前,由企业赞助设立的奖学金已成为高校中常见的类型,“芙蓉学子榜样力量”正是其中之一。它和许多企业设立的奖学金一样,评选方式采用了专家评选结合校园内网络投票的形式。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评奖机制产生的结果及其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论文结论认为,校园网络评选正在成为奖学金评定中体现民主和合法性的重要方式,但校园内小范围的网络投票及其拉票行为,对奖学金评定的公正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进一步改良,对奖学金评定机制进行制度创新。关键词:奖学金评定;网络投票;合法性;校园民主abstractin order to encourage college students to study ha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aken scholarship evaluation as their main incentive means. at present, scholarships esta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r approved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that established by the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hibiscusstudents award is one of them. as many other scholarships set up by enterprises, this scholarship selecting students in the form of acombinationof experts groupsand internet vote.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paper will give an insight to the result of its appraisal mechanism and its influences. this paper conclude that internet voting on campus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wayto assess scholarship that represent democracyand legitimacy, but internet voteon small-scale such as university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fairness of thescholarship. the author hoped his analysis would make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scholarship assessment.key words: scholarship assessment, internet vote, legality, democracy on campus目录一、引言1二、文献回顾2三、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3(一)研究方法与调查说明3(二)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及假设4四、奖学金评选中网络投票的合法性要素及其结果9(一)从投票理由看合法性的公众参与因素9(二)从满意度水平看合法性的认同因素10(三)从不同奖项适合度看合法性的差异因素11(四)从奖项争议情况看合法性的实现12(五)评选活动合法性指数的综合评价14五、讨论和小结15参考文献:17附录一:“芙蓉学子”评选活动奖项设置,评选规则及获奖情况18附录二: 关于“芙蓉学子精英计划”影响的问卷调查22一、引言当前我国高校设立的两大类奖学金制度。一类是,本、专科生奖学金,下分为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下分为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和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另一类是,由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和经有关部门批准由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等。“芙蓉学子榜样力量”评选活动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中烟工业公司主办,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芙蓉王广告实业公司、湖南白沙文化传播公司承办的 芙蓉学子大型公益活动之下,专门针对高校的一个奖学金项目,属于第二类奖学金。自2006年起,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十余所高校举办了5届,每年的总奖励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平均分配给全国各地十所不同的高校,每所高校十万元奖金。该评选共设置八个不同的奖项,以2010年的设置为例,分别为“感动某校奖”、“公益爱心奖”、“道德风尚奖”、“自立自强奖”、“经管之星奖”、“团队合作奖”、“学术科研奖”,集体和个人都可以提供申请材料进行申请。具体到每校的评选时,评选方式为随机抽取老师和同学组成评选小组进行第一轮筛选和打分,而后进入全校的网络投票公选,两次评选的比重在不同学校安排各有侧重,但都必须经过“芙蓉学子”活动主办方的审核。因此在这5次评选中,各个学校的评选制度几乎都大同小异,奖项和奖金设置的变动也很少(详情见附录1)。从5次评选活动的过程看来,在小组评选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多,而网络票选往往因为社团和个人的拉票行为成为争议的焦点,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抱怨各个社团和个人宣传方式过于激烈,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参选者抱怨监督机制不健全,有代人投票的事件发生。在2007年的“芙蓉学子”评选之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系报青春报还针对“芙蓉学子”评选活动做了一次专题采访,从多个方面反映评选中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正是由于在第二轮采用了网络投票这种新兴的方式,且奖金的数额较高,所以每一次“芙蓉学子”的评选过程和结果都会成为大学生关于公平、民主等重大问题的争议热点。因此,本文希望以连续举办5届该活动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为例,通过对整个活动的参与者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提炼出评选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公正客观地反映这次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造成的影响。并希望通过对这种影响的分析,研究大学生对奖学金评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的看法,建立起一个评价奖学金设置和评价方式的合法性指标体系。二、文献回顾由于本次研究的题材的特殊性和事件的新颖性,导致在以往的研究中,直接涉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评奖活动的文献几乎没有,直接相关的材料只有在“芙蓉学子”官方网站上的几篇活动总结的新闻稿。因此,笔者在立意上扩大了搜索范围,把此次活动视为企业资助高校的奖学金的一次创新尝试,分别用“社会奖学金”,“奖学金”,“大学生民主”以及“网络投票”这几个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时间跨度从1979年至2011年,一共搜索文献1511篇,其中硕士论文19篇。同时,笔者还翻阅了一些相关的政治学、经济学文献,从更多的角度观察这一活动的实质,并由此思考产生了一些相关的假设和理论框架。在奖学金制度研究中,研究者通常把评选制度的全面性和公正性作为首要研究对象。任敏 任敏.“剪刀差”背景下的高校奖学金评定方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9,5:16-17指出,虽然经过长期的摸索,我国高校的奖学金评选制度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提高,奖励的维度突破了以往的只以学习成绩为主的单一方向,设立了“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奖项和评选制度。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仍然存在奖学金被少数学生“垄断”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剪刀差”,即以学习成绩为主体的奖学金评定制度和干部任免制度的缺陷导致了少数人长期占据着优势地位,因此,任敏建议对每个奖项建立单独的评价体系,设立多个奖项,并改革学生干部竞选机制,打破现有的内部任免的格局,给更广泛的学生带来机会。研究者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则是评选方式的改革问题。包括奖学金评选指标,奖学金激励方式和奖学金的发放形式等。吴文娟、刘洪申 吴文娟,刘洪伸.多层次评价模型在提高奖学金评定公平性、灵活度中的应用j.理论研究,2010,9:145-146认为,高校奖学金体系激励效应弱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单向奖金设置较低;二是综合奖学金评定缺乏客观性,由此导致的大学生对奖学金获奖者信任度不高,激励作用减少。因而他们提出建立量化标准的综合奖学金的评价体系,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杨晓雷杨晓雷.高校奖学金工作“项目化”的设想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20-22综合比较中西方的奖学金设立和评选制度,指出现有奖学金制度在评选内容,评价标准和管理手段上的单一,提出奖学金工作“项目化”的设想。希望奖学金在形式上能够突破简单的资金奖励,建立一套和企业社会相联系的培训,给予交流机会的奖励方法。在评选方式上,希望学校和社会标准互相结合,打破学校制定统一规范的现有形式。李津 李津. 浅谈高校社会奖学金评选制度j. 东方企业文化,2010,2:180-181在自己的研究中指出,高校奖学金的评选要追求企业需求、高校教育目标和学生满意度的三重统一。在奖学金的设置上,他主张可以设立“学习进步”奖,以平衡奖学金资源稀少带来的巨大差距。在实证研究方面,对本文有参考价值的是祝大鹏祝大鹏 . 奖学金评定中的组织公正感和成就动机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2:62-66在一次针对武汉体育学院的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的研究,研究的结果是,奖学金评定中的互动公正、程序公正和分配公正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和对辅导员权威的评价有显著影响。成就动机对奖学金评定中的组织公正感和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相关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综合在奖学金制度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研究者通常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提出自己对奖学金制度的设想和评价,但少有从现实制度出发,对现有的奖学金奖项设置进行系统的理论上的梳理。从研究的内容来看,虽然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企业和学校在评选方式上的合作与创新,但鲜有基于此的实证研究,特别是结合网络投票这种形式。笔者认为,受“感动中国”和“超级女声”等成功模式的影响,“网络投票”这种形式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评选得到认可的必要手段,但是对“网络投票”机制本身的探讨却很少,包括什么样的奖项适合用网络投票,网络投票适合多大的范围等问题都没有一个理论上的分析模型可供参考。因此,本文将从实证角度出发,在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思考的前提下,对提出的一些指标和理论框架进行验证。三、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与调查说明由于要收集整个学校的大学生群体对芙蓉学子评奖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的看法,因此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并辅助选取一个参选者进行深入访谈,以得到评奖活动中比较深入的信息。本次评选活动的投票总体是拥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内网登陆账号的所有人,包括老师、本科生、研究生等。由于在这一总体中,教师和研究生的比例占了不到十分之一,而他们之中参与到投票的人数更少,因此本次调查以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为总体,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年级分层,在大一至大四的群体中每个年级抽取30名同学,由于随机抽样有一定难度,因此笔者委托了熟悉的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考虑到同处一个班级这一因素与问卷中涉及的变量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此种抽样方式虽然不够严谨,但只要避免抽到极端情况(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参加评选),都可以作为有效样本入选。另外,笔者还找到了一位两次参与过评选的同学(包括个人和团体)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访谈,在结果部分会结合访谈的内容进行更加细致和全面的分析。本次问卷调查从2011年4月8号开始,从发放、回收到统计历时一周左右的时间。一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14份。有效回收率为95%,未回收问卷主要在大四年级,由于忙于找工作和实习有些问卷的填答出现比较大的矛盾,而有些问卷则没有回收到。调查总体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在校的全体本科生,根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务处的统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4926人,本次活动投票人数为3407人,投票率为69.16%。而在抽取的样本中,投票率为68.4%,基本上符合总体的投票率,因此这次问卷调查的样本还是具备很强的代表性的。表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投票/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合计百分比投票222222127868.4%未投票777153632.6%合计29292927114100%我们看到样本中,大一到大三的投票率几乎一致,而大四最低,可以看出芙蓉学子评选主要的影响对象是以大一到大三的本科生为主。在样本中,未参选的88人,占样本量的77.2%,以个人身份参选的有5人,占4.4%;个人隶属的团队参选的有20人,占17.5%;个人和隶属的团队都参选的有一人,占0.9%。这些数据表明抽样的群体还是很平均的。(二)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及假设在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对几个基本概念加以辨析,特别是有关“网络投票”与“民主”这对概念。在此我们将引用一些学者对“民主”的定义和研究来辨析“民主”和“网络投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首先,“民主”通常代表的是一种国家制度或国家形式即政体。罗伯特达尔认为“民主”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种现实。他认为民主至少存在五项标准:有效的参与,投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成年人的公民资格。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3可见投票仅仅只是民主机制中的一部分,而“网络投票”实际上只是将“投票”尽可能的简化和平等化的一种手段。其次,评选奖学金中的网络投票和“民主”的投票重要差别还在于,对“民主”而言,投票选举只是决策手段,“民主”的持续还意味着对选举出来的人进行制度化的监督,而奖学金的评定并不对奖学金的使用和获奖人的后续行为做制度上的要求,这使“投票”在奖学金评定的机制下更容易出现投机行为。最后,“民主”投票本身是一场在规则明确的前提下(在国家范畴上一般指宪法),各方利益互相博弈的过程,这其中,候选人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的代言人。而在奖学金评选的投票中,目的是评选优秀,投票人和候选人之间并没有代表和被代表的关系,投票人只有基于事实和客观信息的对比投票才是合法的,基于社会关系或者社会压力做出的选择都有失公正,而没有代表和被代表关系使得这样情况较“民主投票”而言更容易发生。因此,笔者将试图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以本次“芙蓉学子”评选活动为例,提出以下几个研究假设:1、奖学金奖项设置的合理性假设奖学金作为一种奖励机制,和企业、公共管理部门的奖励机制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如何确定奖励指标,取决于组织想要达成的目的,奖项设置除了要考虑主办方想要达到的目的以外,还要考虑到如何评价这一奖项才算公正,在奖学金设置突破以往的纯粹以学习成绩为主的当下,这一问题需要有更加理论化的指导。本文提出了评奖指标的专业性和多元性这两个维度作为评价奖学金奖项设置的基础理论假设,将在实际的调查中予以验证。2、小范围的网络投票这种评选方式会对评奖的公正性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在“民主”和“网络投票”在认知错觉和拉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使主办方和参选者都陷入质疑声中,从而最终影响到学生对整个评奖公正性的认识。 下面,我们引入“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并逐步将变量操作化。我们把“芙蓉学子”评选活动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作为我们的主要考察对象。在这里,“影响”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通过考察评奖制度的“合法性”指数这个中间变量来考察其影响;第二,通过对奖金的客观作用的研究来看评奖活动造成的客观效应。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前者展开。“委托代理”是制度经济学派中的一个经典的理论框架,简单的说,在现代企业中,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重大的公司治理问题。产权所有者委托公司或经理人来照看他们的利益,然而代理人往往又有自己的个人动机,他的个人动机与委托人的利益截然不同。所有形式的科层制组织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而且在各个层级都会同时存在。 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8委托人如何监督代理人的行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制度设计,无论是在企业中,还是在公共服务部门中。本文的分析视角下,将全体学生和评选主办方作为委托人,而把参选的团体和个人作为代理人来看,每一个奖项的评定,都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一种考核。在同一本书中,弗朗西斯福山先生根据原来学者的研究提出了他所认为的评价代理人的两个维度的指标:一是事务量,二是特定性。“事务量指的是代理人需要做出的决定的次数,特定性相当于考察一项服务绩效的能力。最易于监督的活动位于第1象限内,这些活动不仅具有高度的特定性,而且事务量也很小,例如一个将军指挥一场战役。他的指挥工作事务量很小但特定性强,如果他失败了,则会众所周知。最不易监督的工作位于第象限内,其特点为特定性低但事务量大;位于第象限内的工作事务量多,特定性也高,管理国有电信公司便是一例。第象限可能涉及人员最少,很可能只涉及在国际形势相对稳定时期的某国外交部长。外交部长的决策数量不多,而这些决策对一个国家福祉的影响却很难说明。所以,第n象限及第m象限代表了程度中等的不同类型的监督问题。其他公共部门的事务也可以在图11所示的坐标中找到相应的象限” 同上,56页。图1 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笔者在这两个维度的指标上做了名词上的修改,但是其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评价指标的专业性”对应着“特殊性”,“评价指标的多元性”对应着“事务量”,不但意味着评价需要考察代理人的多次行为,还意味着评价有比较大的主观性。问卷设计的问题是基于我对评奖制度的两个合法性指标的假设。我用下面的图来说明我整个问卷设计的出发点和意图。图 2 修改后的理论假设评价指标的专业性指的是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研究才能够使评价具有合法性。这很突出地体现在学术科研这个奖项的设置上,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无论网络票选的合法性如何高,也不可能高到可以对学术科研有合法性。可以说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假设。奖项在纵坐标上的排列顺序是按其评选的专业性程度的假设排列的,是我个人认为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我建立了一个评价者的相关性的综合变量来考察专业性。评价者的相关性有三个维度:1、评价者本人与被评价者的社会关系。关系越远合法性越高,越近合法性越低。2、评价者本人与评价指标专业性的契合度。指评奖人是否具备评奖的专业性资格。3、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了解程度。指评奖人对候选人的了解的时间长短和了解的不同方面的多样性。由于此次评选采用了按奖项分组,每个组由两名相关老师和随机抽取五名同学的组成评审团的方式,我们认为在社会关系、专业性和了解程度上,对于每个候选人而言都是平均的,因此不予以特别计算,而视为一个平均常数,因此,在此次评选中,我们把小组专业性设为一个常数k。对于网络票选而言,大众的专业性实际上很平均,因为都是同一个群体在校本科生,但是在态度上差别显著。在第4题投票原因中,我们按顺序依次给“1、主动想要支持认识的人或团队2、被别人拉票不好意思不投3、单纯凭第一感觉和第一印象4、通过对比宣传资料投票5、通过对比宣传资料和平时观察投票”赋上-1、0.5、0、0.5、1的分数。每个个案先按选项加和计算分数,然后由所有人的得分加总平均得到。大众专业性l=第4题“投票原因”的平均得分评价指标的多元性的假设奖项的评价指标是否多元可依据第6题的排序得出大家的看法,即奖项在横坐标上的顺序。上图只是我的假设。小组规则多元性设为m,小组制定的规则本身有自己的特征,比如这一标准必须可量化,可书面化。因此有一些奖项是永远无法从小组评选这个制度上解决它的合法性问题的,特别是感动某校这类奖项,必须参考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在本次调查中,根据给出的申请要求和评价标准(详情见附录1),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判断,由于奖项众多,涉及的变量也很多,因此我们也把它看成一个常数,只在事后检验中研究个别评价指标的问题。大众规则多元性设为n,它表示群体中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和看法的差异性。在这里表示每个人对每个奖项评判标准的差异性,由于奖项众多,这一差异性不好测量,因此我们只能假设投票率越高则多元性越高,用投票率来计算n。 满意度水平等于第9题对结果的满意度的平均分数(依满意度从高到底赋予4、3、2、1、0的分数)乘以投票人数百分比减去第6题不投票的理由最后三个选项占样本总量的百分比。社会压力总是减弱评奖的合法性,因此整体的合法性也要考虑没有投票者对评奖的态度。综合上面的分析,我用下图来表示合法性指数包含的内容,以及考察的变量。对小组评选的评价和对网络投票的评价对满意度的影响在第10题和第11题的最有争议的选项比例可以得出。图3 变量操作化合法性指数z=k+l+m+n满意度水平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上四条合法性曲线的进退来解释(或验证)。在问卷调查中,主要是通过满意度调查得知一个客观的合法性评价,再通过对网络票选的各个因素进行合法性分析,得出结果。四、奖学金评选中网络投票的合法性要素及其结果(一)从投票理由看合法性的公众参与因素投票理由是网络票选合法性的关键,为什么投票以及为什么不投票,投票的内在倾向和动机,都影响到最终评选结果的合法性,这是相对客观的数据。我们按照从完全主观到完全客观的顺序设计投票理由的选项,按分数由少到多递增计算,依次给“1、主动想要支持认识的人或团队2、被别人拉票不好意思不投3、单纯凭第一感觉和第一印象4、通过对比宣传资料投票5、通过对比宣传资料和平时观察投票”赋上-1、0.5、0、0.5、1的分数。得出下面的结果:表3 投票理由分布选项/值回答个数回答百分比%个案百分比%主动想要支持认识的人或团队4531.555.6被别人拉票不好意思不投3323.140.7单纯凭第一感觉和第一印象2618.232.1通过对比宣传资料投票96.311.1通过对比宣传资料和平时观察投票3021.037合计143100.0%176.5根据假设中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大众专业性l=-0.3293。以0分为基本线看,低于零分则解释为大众评选的专业性不够,并有损评奖的公正性。最多的投票者还是以主动支持为主,当然,也有21%的选票是通过平时观察和了解到的信息独立判断出来的。我们还可以发现如果在投票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偏好,则随机投票的次数会高于仅仅只受宣传资料影响而投票的次数。表4 未投票理由选项/值回答个数回答百分比%个案百分比%没有电脑不方便34.89.1不知道评选时间57.915.2没兴趣1828.654.5难以了解选手真实情况1528.845.5觉得投票没有作用改变不了什么46.312.1不堪宣传打扰812.724.2被多人拉票难以取舍1015.930.3合计143100.0176.5有33人没有投票,占总样本量的28.9%。在未投票的原因中,没兴趣和难以了解选手真实情况分列一、二位,说明在不投票的人中,有超过50%的意见是觉得评奖与自己无关,有34.9%的意见(后三个选项)是对评选产生先期的质疑因而不投票,我们把它称为“未投票质疑度”。我们将在满意度水平中,综合考虑这一情况。(二)从满意度水平看合法性的认同因素满意度水平的衡量有两个因素,当考虑到投票的人对奖项评选过程和奖项评选结果的满意程度时,需要分别评价。在奖项的评选过程中,由于很多同学并不知道有小组评选在前,因此很难对小组评选的过程给予更多评价,笔者在访谈参选者时,发现由于是随机抽取,参选者几乎不认识评选老师和同学,对于小组评选的质疑,体现得更多的是对评选人员的专业性的考虑,比如被访者提出,很多老师并不搞学生社团工作,对社团平时的表现比较陌生,只能从申请材料中获得一些信息。在这方面比不上团委的老师那样熟悉社团的了解,而团委每年都会对社团全年的表现进行评比,和这样常规化制度化的评比制度相比,“芙蓉学子”短短几分钟的展示和几千字的材料就显得有些不足。另一方面,在网络评选中,评选过程和评选结果被多数同学获知,因此,调查整个满意度需要综合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的信息,从过程来看,对整个过程反感而不投票实际上就是对评选过程满意度水平很低的表现,我们称之为“未投票质疑度”,从结果来看,我们可以从问卷的第8题的回答情况看出对结果的满意度水平。表5 评奖结果满意度选项/值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都很满意45.35.3大多数满意,少数不满意2229.334.7有的满意有的不满意3242.777.3少数满意,大多数不满意1216.093.3都很不满意56.7100合计75100%投票并了解获奖情况的有75人,占样本量的65.8%。我们按假设中的计分方式计算:满意度水平=评奖结果满意度平均分*人数百分比-未投票质疑度 *未投票人数百分比=1.84*65.8%-34.9%*28.9%=1.1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分数,说明样本中的大多数还是对评奖结果有一定看法的。(三)从不同奖项适合度看合法性的差异因素奖项和适度实际上代表了在一个群体中,每个人对多样性这一维度的理解,也就是各个奖项在图2中横坐标上的排列。我们让受访者自主给7个奖项按适合网络投票的程度从大到小排序,1分表示最适合,7分表示最不适合。在问卷设计中,笔者未考虑到有同学认为有的奖项在适合程度上存在一致性的情况,因此强制排序反而是不妥当的。所以在实际的回答中,出现有奖项分数相同的情况也记为答案有效。有105位同学的答案有效,计算每个奖项的平均分得出的结果如下:表6 奖项适合度排序 95%的置信区间奖项/值平均分数标准差标准误上限下限经管之星奖4.701.8560.1814.345.05学术科研奖4.532.4460.1764.065.01自立自强奖4.001.7700.1963.664.34团队合作奖3.941.8800.1733.584.31道德风尚奖3.752.0040.1813.364.14感动中青奖3.502.2280.2173.073.94公益爱心奖3.151.8020.2392.803.50我们对每个奖项的平均分数予以从高到底的排序,并对每个奖项的平均分数做了单样本t检验。如果按样本均值来看,表中从上到下依次为同学们认为最不适合到最适合网络票选的奖项。如果采用更为严谨的比较,我们有95%的把握推测同学们认为“经管之星奖”比“自立自强奖”更加不适合采用网络票选这种评奖方式,类似的,我们有95%的把握推测同学们认为“学术科研奖”比“感动中青奖”更不适合使用网络票选。由于各个奖项的均值差异比较明显,我们将在假设验证中使用样本均值作为排列参考。因此,奖项在在横坐标上的排序应该把“经管之星奖”放在最左边,依次排列,一直到公益爱心奖。(四)从奖项争议情况看合法性的实现 由于奖项评选本身需要的专业性程度是固定的,因此在奖项合适度的排序之后,奖项在图2上的分布也就确定了,我们可以从奖项的争议情况看出哪些奖项是最受争议的,而哪些奖项相对不那么受争议。在第9题的多选题中,我们限制了最多选三项,用来说明最具争议的奖项,结果如下面的表格所示: 表7 奖项争议情况奖项/值频数回答百分比%个案百分比%感动中青奖3330.348.5团队合作奖2018.329.4道德风尚奖1917.427.9 公益爱心奖1211.017.6自立自强奖1110.116.2 经管之星奖76.410.3学术科研奖76.410.3合计109100.0160.3 总共有68位同学回答了此问题,奖项结果最具争议的是“感动中青奖”,而最无争议的是“经管之星奖”和“学术科研奖”,对比奖项适合度排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是,基本上争议比较大的奖项都是同学们认为比较适合网络票选的奖项,也就是说,在网络票选这个环节出了比较大的问题。我们会在出现争议的具体原因一起分析。表8 评奖出现争议的原因选项/值回答个数回答百分比%个案百分比%小组公开度不够189.925.0小组专业性不强42.25.6奖金分配集中,不合理84.411.1奖项设置不合理179.323.6每个人对评奖标准理解不同2111.529.2宣传过于激烈引起反感3418.747.2网络投票靠社会关系,难以客观5530.276.4监管不力,有不正当竞争2513.834.7合计182100.0252.8总共有72人填答了此问题。在问卷中争议原因分为两题,一题是给知道小组评选的同学答的,一题是给不知道小组评选的同学答的,这两题的唯一区别是知道小组评选的题目多了两个跟小组有关的选项,并且可以选四项。有31人知道小组评选,41人不知道小组评选,我们从这个人数比例上也可以知道小组评选在先期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人认为整个芙蓉学子评选只有网络票选,而实际上,在此次评选中网络票选只占总体分数的40%的比重。从上表中看到,导致出现争议最大的原因是“网络投票依靠社会关系,难以客观”,占到了30.2%的回答百分比。更是有76.4%的人都选择了此项,其次是“宣传过于激烈,引起反感”,也有18.7%的的回答选择此项,排名第二,我们可以看到,占据首要位置的,仍然是和网络票选和社会关系的问题。而反过来说,宣传过于激烈也是利用社会关系拉票的一种反应。我们将对小组评选的态度占的百分比加总=11.1%,将对网络票选的态度加总=48.9%。有了以上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重新绘制在假设里面提出的合法性指数的理论框架图了。(五)评选活动合法性指数的综合评价我们此次调查侧重于网络投票而不太重视小组评选,首先是因为在此次评选中,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在这之前还有小组评选,样本中,只有24.6%的人听说过小组评选。所以无法从问卷中得到更多的关于小组合法性的信息。其次是在访谈中,被访者对小组评选的过程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只是希望能有更专业的评选人,总体而言并未质疑小组评选的公正性。我们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大多数质疑集中在网络投票环节。因此,我们可以用调查得到的数据重新排布一下图2的奖项排列和合法性曲线。图 4 理论框架在实际检验中的结果我们现在看如何在这个理论框架之下解释满意度水平,首先我们先列出已近知道的数据。1、满意度水平=1.12、对小组评选的负面态度占总体的11.1%,对网络票选的负面态度占总体的48.9%3、大众专业性l=-0.32934、大众规则多元性n=投票率=0.6916。5、奖项争议性的排序:感动中青奖,团队合作奖,道德风尚奖,公益爱心奖,自立自强奖,经管之星奖,学术科研奖。对小组评选的负面态度占总体的比例少,而争议最少的奖项是学术科研奖和经管之星奖,在上图中表示为学术科研奖和经管之星奖落在小组评选的专业性指标和多元性指标之内。对网络票选的负面态度占总体的比例很大,而投票率又很高,说明大众规则的多元性指标问题不大,可以推测是大众专业性指标下降导致的总体满意度下降。而事实上大众专业性指标l=-0.3293,确实不高。在理想的假设中,比较容易出现争议的奖项是“团队合作奖”因为无论从小组评选还是网络票选的角度,从专业性和多元性上,都很难做到切实的监督,所以“团队合作奖”出现争议并不意外,真正打破理想状态的是“感动中青奖”、“道德风尚奖”和“公益爱心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争议情况,这只能解释为大众专业性指标的下降,也就是说,在一个力求公平公正的评选中,社会关系在客观上发挥着主导作用,而这一因素是评奖结果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一理论分析框架的有效性。五、讨论和小结“芙蓉学子”评选属于高校社会奖学金的一种实验形式,考察这一评奖方式是否有效是否优秀,在笔者看来,有三个维度:一是企业的需求,即是否能够在鼓励学习的同时把企业的需求融合在奖励机制里面。二是高校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有修养有基本的人文素养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才是学习成绩,才艺等方面的考量。三是学生的满意度,这直接关系到奖学金最终达到的客观效果,在满意度上出现问题的奖学金会使激励作用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副作用。在问卷中,有题目涉及是否会把评选出来的人或团体当做榜样,40%的同学表示不会,53.3%的同学表示有的会有的不会,肯定会的只有6.7%。“芙蓉学子”评选活动已经持续了6年的时间,在同学已经相对熟悉这一流程,操作也越来越程式化的时候,每年出现的问题不是越来越少,反而越来越多,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是必须考虑的:1、学生和主办方对“民主”这一概念的误解,除了在前文中述及的几个常见误区之外,当问到“芙蓉学子”评选和“民主”的关系时,仍然有30.7%的同学表示它们之间等同或者有密切关系。只有19.3%的同学表示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关系。概念上的混乱带来的是不符合实际的期待,用民主的标准看网络投票及奖学金评选必然不可能有很高的满意度。2、小范围的网络票选不能消除社会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票选在制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创新,它只是一种方便投票的工具,扩大了投票的范围,而在校园里,范围已经是固定的,在5000人左右的小环境内,是否使用网络都对普通人投票的理由没有太大影响。这种投票并不是民主的选票,它不承担太多的权力和义务,因此非常容易受到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压力的影响。3、奖项评选难度太大,从上文建立的理论框架来看,即使在理想条件下,“团队合作奖”也很难给予有效的评定,而“学术科研奖”又非常不适合使用网络票选,诉诸道德一类的奖项又很难由一个纸面上的标准和小组的几个评委就可以决定。把相差如此之大的几个奖项都放到同一种方式下评定对候选人、评选小组和投票人来说都是难度巨大的,非常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对学生个人和团体而言,500010000元的奖励额度还是很大的。在客观上,“芙蓉学子”评选的确给了获奖者很大帮助,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完全放弃这一评选,但即使是获奖者,也对每年的评选过程感到十分尴尬。根据笔者对近两年获奖名单的调查(见附录1)和对社团负责人的访谈来看。对于大型几个社团而言,获奖率非常高,基本已经形成固定格局,只是每年奖项不同,也就是所谓的剪刀差。因此,这些大型社团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一奖金纳入到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没有必要再费时费力进行一次性的评奖,可以和团委的日常考核和评优放在一起。对于中小型社团和个人而言,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基金,用批准项目的形式,鼓励它们的发展,建立起正规的财务审核和效果审核制度,然后每年评选优秀项目,这对于学术科研或者经济方面的活动都是非常有用的。另外,在奖励机制上,也可以有更好的思路,相对于国家奖学金只是从奖金上奖励同学而言,企业社会奖学金有更好的依托,企业本身可以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给优秀的大学生,而不仅仅是在金钱上进行奖励,这也是把奖学金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的一条道路。“芙蓉学子”评选活动是高校社会奖学金制度的一次创新和尝试,它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制度研究的宝贵财富,希望本文能对今后的奖学金评选有所助益。参考文献:1 任敏.“剪刀差”背景下的高校奖学金评定方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9,5:16-172 吴文娟,刘洪伸.多层次评价模型在提高奖学金评定公平性、灵活度中的应用j.理论研究,2010,9:145-1463 杨晓雷.高校奖学金工作“项目化”的设想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20-224 李津. 浅谈高校社会奖学金评选制度j. 东方企业文化,2010,2:180-1815 祝大鹏 . 奖学金评定中的组织公正感和成就动机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2:62-666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 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 王绍光.民主四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附录一:“芙蓉学子”评选活动奖项设置,评选规则及获奖情况表9 各年奖项设置及奖金分配表奖项设置20062007200820092010学术科研奖22222社会实践奖22000道德风尚奖22222公益爱心奖22222团队合作奖22222多才多艺奖22000自立自强奖(自强不息)22222感动某校奖62222突出贡献奖02000自主创新奖02000经济管理之星奖00022奖金额度(元)50005000100001000010000奖金合计100000100000120000140000140000注:2010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个人奖金经协调后改为5000元以下是各奖项具体申报条件:“芙蓉学子学术科研奖”(前四项至少满足其中一项,第五项为必备条件) a曾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至少一篇。要求参选者为第一作者,或者参选者为第二作者且导师为第一作者,参选团队必须以团队名义发表论文。 b曾在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学术著作。 c曾参加校级以上(含校级)举办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优异成绩。 d. 在其他学术科研方面有突出表现。 e. 必须有一名副教授以上职称者推荐。“芙蓉学子道德风尚奖” a. 能够持之以恒地为同学服务。 b. 乐于助人,见义勇为, 积极为学校、社会服务。 c具有其他良好道德风尚,且表现突出。 “芙蓉学子自强不息奖” 自立、自强,坚韧勇敢,在困难中发愤图强,彰显出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取得卓越成绩。 “芙蓉学子公益爱心奖” 思想高尚,热爱生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乐于助人,长期坚持组织或参加公益爱心活动并取得较好的社会影响和声誉,事迹曾多次在校级或校级以上报刊登载。 “芙蓉学子团队合作奖”(至少满足前四项中两项,第五项为必备条件) a团队成员积极进取,团结一心,团队凝聚力强,且团队曾获校级以上荣誉称号或奖励。 b团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成绩突出。 c团队曾参加过校级或者校级以上举办的大型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奖。 d团队曾举办过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并且被校级或校级以上媒体报道。 e团队成立时间一年以上(含一年)。 “芙蓉学子经济管理之星”(至少满足其中一项) a.经济管理类理论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相关素养,在经济管理方面有较高的造诣。 b. 曾在具有影响力的刊物发表经济类学术论文。 c. 参加与经济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良好社会评价。 “芙蓉学子感动中青奖” 通过自身言行、事迹,表现出善良、正义、和谐等优良品质,并且使周围老师、同学受到感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第五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参选规则的相关说明为提升评选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评审答辩环节的公正性、公平性,经组委会研究,特就参选规则进行相关说明。一评审答辩环节1.将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七个不同的奖项组成七个项目评审小组,每个项目评审小组由2名专家评委和5名学生评委组成(其中1名专家为组长,1名学生为副组长),专家评委由各院系相关专业老师或组委会委员组成,如涉及相关项目的指导老师应主动回避。每个项目评审小组的学生评委由各院系本科生或研究生组成,以随机抽取学号的方式产生,以求公正、公平。2.评委填写以下表格,对参选人进行打分,在监审组的工作监督下由会场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计分。计分表格如下:参选人或参选团队名称:得分契合度影响力质量频率其他总得分评委根据参选人的参选材料和现场表述,对参选人活动契合度等五项内容进行打分,在表格得分栏记录参选人所得分数。参选人每项内容最高得分为12分,总得分满分为60分,评委酌情打分。计分方式:将每位专家评委所给出的分值*2与学生评委所给出的平均分值相加,取最后平均分为参选人得分。3.评审委员会将结果上报组委会,组委会审核后确定各参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