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讲华锐学院.ppt_第1页
[所有分类]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讲华锐学院.ppt_第2页
[所有分类]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讲华锐学院.ppt_第3页
[所有分类]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讲华锐学院.ppt_第4页
[所有分类]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讲华锐学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Date1 本章内容结构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气候的时空变化 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 海陆系统的影响 火山喷发与地震带的活动 风灾与水旱灾害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沙漠化 全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大陆和洋底地形 地表形态的演化 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 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Date2 u 本章教学重点 分析全球海陆分布大势,概括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 征,运用新的全球构造理论(大陆漂移、洋底扩张、板块 构造等学说),揭示全球海陆演化的机理。 阐述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及其特征,掌握世界气 候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的时空变化对全球地表的作用。 了解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揭示其成因,分析其危害, 探讨防治对策,为防灾减灾服务。 Date3世界地理 u 本章关键词 地表形态 (landform of the earth surface) 气候带 (climatic zone) 气候型 (climatic type) 时空变化 (change of time and spatial) 自然灾害问题 (natural hazard question) Date4世界地理 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习惯上把澳大利亚大陆(面积 763104km)作为最小的大陆, 格陵兰岛(面积217.5104km) 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一)七大洋和四大洲 地球表面陆地按照 面积大小的不同,分为 大陆和岛屿。面积广大 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 小且散布在海洋、河流 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称 为岛屿。 全球有六块大陆,按面积大小 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 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 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Date5世界地理 Date6世界地理 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 p 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 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洲 亚洲与欧洲地体相连,习惯上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 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作 为二者的分界线。亚洲西南隔苏伊士地峡(后开凿了运河 )、红海与非洲相望。 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马地峡(运河)为界。目前经常 使用的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包括 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Date7世界地理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 全被大洋所围。 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广大海域中 。其狭义范围是指东部的波利尼西亚、中部的密克罗尼西 亚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三大岛屿;广义范围则指除上述三 大岛群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伊里 安岛)等。 Date8世界地理 Date9世界地理 Date10世界地理 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水域,它包括洋、海和海峡. p 根据其地理位置及被大陆分开的情况,全球大洋分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洋 太平洋和大西洋通常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所处的 67W线为界; 太平洋和印度洋通常以通过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东 南角至南极大陆的147E线为界; 大西洋和印度洋则通常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 20E线为界;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 抱,是一个寒冷的海洋。 Date11世界地理 Date12世界地理 北半球陆地面积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且在中、高纬度,分布几乎连 绵不断;南半球陆地只占其总面积的1/5,且在中、高纬度陆地显著收缩, 特别是在5665S之间,除仅有少数岛屿外,几乎全部为海洋。这种现象 表明地球陆地系统的形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除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 陆以外,亚欧、非洲、北美和南美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 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二)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 Date13 除南极大陆以外,所有大陆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和澳大利亚、欧洲 和非洲、北美和南美,而且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形成规模较 大的陆间海,即亚澳之间的亚澳陆间海、欧非之间的地中海、南北美之间 的加勒比海。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Date14 除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以外,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 河)断续相连,即亚非之间的苏伊士地峡(运河)、欧非之间的直布罗陀海 峡、亚洲与北美之间的白令海峡、南北美之间的巴拿马地峡(运河)。 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 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 直布罗陀海峡 伊比利亚半岛 非 洲 欧 洲 大 西 洋 地 中 海 Date15 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拼合示意图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的 走向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两岸 大陆能够拼合起来;亚洲大陆 东缘弧沟系发育,即岛弧和海 沟伴生;南北半球极地的海陆 分布正好相反,北为北冰洋, 南为南极大陆。 Date16 二、大陆和洋底地形 Date17世界地理 (一)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m。陆地上 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最 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m,陆地的高差约为 9240m。 Date18世界地理 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常态地形: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 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 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海 岸地貌等; 两条高山带:一条是环太平洋褶皱带,它沿太平洋周边 大体呈弧形延伸;另一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它 沿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西北缘大致呈东西向展布。 Date19世界地理 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亚洲大陆地形中高周低,高大的山脉和较高的高原位于 中南部,较低的高原和平原镶嵌在四周; 欧洲大陆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广大连绵的平原 ; 非洲是个古老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 地区; 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则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 元,即大陆中部是平原,其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 Date20世界地理 Date21世界地理 (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1.深度大、高差大 以海平面为基准,世界大 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m。洋底 地势起伏的高差要远远超过陆 地,如洋底最深处的马里亚纳 海沟,深11034m,而由洋底火 山喷发形成的夏威夷群岛上的 冒纳罗亚山,海拔4170m,所 以海洋的最大高差为15204m。 Date22世界地理 2.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 大陆架大陆周围的浅水地带,从低潮线开始以极缓 的倾斜延伸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p 世界上的大陆架占海洋总面积的7.6%,大陆架水深 0200m, 宽度101000km以上。大陆架上生物资源 非常丰富,海底还蕴藏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 产资源。 Date23世界地理 2.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向洋底过渡的斜坡。其下限不等 ,一般为20003000m。 p 世界上的大陆坡占海洋总面积的8.5%。 大洋底大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2.7%。大 部分深度为 25006000m。 p 洋底地形与陆地一样类型众多,包括洋脊、海岭、 海台、洋盆,海沟等。 Date24世界地理 海底地形示意图 Date25世界地理 四大洋中都有高峻的洋脊 ,且彼此相接贯通,全长约 80000km。其中以大西洋洋脊 最为典型、壮观,它宽约1500 2000km,相对高度约1000 3000m,约占大西洋面积的1/3, 它的位置居中,与东西两岸的 距离几乎相等,“中脊”之名即 由此而来。 3.洋脊贯通四大洋 Date26世界地理 三、地表形态的演化 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震活动等地球内营力的作用是 造山造海,使地表崎岖不平; 而风化、流水、冰川、海浪等地球外营力的作用则是削 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夷平。 地表形态的演化是短促而强烈的内力作用和长期缓慢的 外力作用不断更替的周期性过程。 Date27世界地理 1.板块的划分 p 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 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一)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 Date28世界地理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 在固体地球的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的 较塑性的软流圈; 地表附近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 ,它们可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的运移; 海洋板块不断新生,不断俯冲、消亡到大陆板块之下;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 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 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 格局。 Date29世界地理 岩石圈板块的划分是以构造活动强烈的板块边界为界 线的。按照板块之间相对运动方式的不同,板块边界可分 为以下三种类型: 离散型板块边界大洋脊的轴部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 受到拉张而分离,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 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因此这里是板块的增生边界。 汇聚型板块边界海沟附近的板块俯冲带或大陆板块之间 的碰撞带,两侧板块相向而行,又可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 平错型板块边界即转换断层,其两侧板块发生水平剪切 滑移,转换断层一般分布在大洋脊附近,有时可延伸到大陆边缘, 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断层。 Date30世界地理 Date31世界地理 据勒皮雄等人的观点,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非洲、美洲、南极洲、印度洋和太平洋板块。 Date32世界地理 目前,一般认为全球共有十二个板块。 其中以大陆为主、涉及少量海洋的板块有欧亚、阿拉伯 、非洲、北美、南美和南极洲等板块; 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有太平洋、菲律宾海、纳兹卡、科科 斯、印度-澳大利亚和加勒比等板块。(见世界构造图) Date33世界地理 欧 亚 板 块 阿拉伯 板块 非 洲 板 块 北 美 板 块 南 美 板 块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菲律宾海 板块 加勒比 板块 科科斯 板块 纳兹卡 板块 Date34世界地理 2.板块的运动 岩石圈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早期主张的地幔对流的“传送带模式”。 (2)近20年来,有些学者认为板块的扩张作用不是主要的 ,而“冷”板块俯冲时下沉拖拉力才是板块运移的主要驱动 。 (3)由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而促使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4)也有的学者想用地球周期性的膨胀、收缩或有限膨胀 来解释板块运动。 (一)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 Date35世界地理 (5)近年来,根据大洋钻探的成果,发现大洋中有两次巨 大的陨石撞击事件,有的学者推测,巨大的陨击作用使岩 石圈表层物质发生显著的亏损,在岩石圈均衡补偿作用的 影响下,诱发深部地幔物质上涌,造成海洋板块的张裂、 扩张,从而使周边板块沿着不同的方向运移。 (一)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 Date36世界地理 1.大洋的发展 p 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 、终了期、遗痕(地缝合线)等阶段。 (二)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 岩石圈表面是由若干变动着的洋盆和漂移着的大陆组成的。 2.大陆的分合(见下图:世界海陆演化模式图) p 大陆自距今7亿年的前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合、分、 再合、再分的过程,大陆相继发展演变,同时产生各地 质时期的褶皱带。 Date37世界地理 世界海陆演化模式 图中的字母分别标识:a.前寒武纪;b.寒武纪;c.泥盆纪;d.上石炭纪; e.上二叠纪;f.中生代早期;g.上白垩纪;h.新生代。所绘缝合线表示陆 地板块的合成 Date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