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助理示例.doc_第1页
流行病学助理示例.doc_第2页
流行病学助理示例.doc_第3页
流行病学助理示例.doc_第4页
流行病学助理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篇 流 行 病 学48A1型题1.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是A.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B.研究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C.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策略和措施的科学D.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及防制对策的学科E.研究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及防制对策的学科【答案】C【解析】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患病率指标来自A.门诊病人的调查B.住院病人的调查C.门诊和住院病人调查D.专科医院调查E.社区人群的横断面调查【答案】E【解析】基于医院的调查抽样人群的患病情况不能代表全人群的患病率。要想获得患病率,需要对全人群进行抽样调查或普查。3.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这种发病情况称为A.暴发B.季节性升高C.大流行D.周期性流行E.长期变异【答案】C【解析】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当疾病迅速蔓延,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大流行。4.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指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抗体阳转率B.抗体平均滴度C.保护率D.患病率E.效果指数【答案】D【解析】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效果评价指标主要是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疫苗保护率和疫苗效果指数为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 5.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以下哪项不正确A.收集人口学资料、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B.研究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包括人群的免疫水平、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和耐药性等C.监测媒介昆虫的种类、分布及病原携带状况D.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和预测疫情E.早期发现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答案】E【解析】传染病的主要监测内容有:监测人群的基本情况;监测传染病的三间分布,包括做传染病漏报调查和亚临床感染调查;监测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监测传染病、宿主、昆虫媒介及传染来源;监测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及耐药情况;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开展病因学和流行规律的研究;传染病流行预测。传染病监测的内容不包含早期发现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6.水厂对自来水进行的消毒属于A.疫源地消毒B.预防性消毒C.随时消毒D.终末消毒E.生物消毒【答案】B【解析】在没有发现明确传染源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实行的消毒称预防性消毒。7.能够穿透塑料包装物,对其内部物品进行消毒的消毒剂是A.碘伏B.戊二醛C.环氧乙烷D.新洁尔灭E.过氧乙酸【答案】C【解析】环氧乙烷气体具有良好的扩散和穿透能力,可穿透玻璃纸、硬纸板、聚乙烯薄膜等,可对包装物进行消毒。8.病因研究中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以下哪项不正确A.验证法B.求同法C.求异法D.排除法E.共变法【答案】A【解析】在形成病因假设的过程中,常用的逻辑推断法则是Mill准则,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排除法。9.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的A.年龄、性别和种族分布B.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C.国际、国内和城乡分布D.散发、暴发和长期变异E.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答案】B【解析】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在人群、地区、时间上的分布。10.特异危险度AR指A.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B.实验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C.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D.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E.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答案】D【解析】AR是队列研究的效应估计指标,AR=暴露组发病(死亡)率-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11.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实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答案】C【解析】近期发生过该病,人群已获得了对该病的免疫能力,无法判断保护作用是否源于疫苗接种。12.下列各因素中,属于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自然因素是A.人口密度B.气候、地理C.宗教信仰D.经济、文化E.生产及生活条件【答案】B【解析】A、C、D、E选项属于社会因素,只有B项属于自然因素。13.下列各病中,属于我国增加的国境监测传染病是A.疟疾B.登革热C.斑疹伤寒D.流行性感冒E.回归热【答案】B【解析】国际监测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我国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的疾病是登革热。另外,为了防止艾滋病传播和蔓延,我国卫生部已把该病列为国境检疫监测的传染病。14.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周期性主要取决于A.易感者的数量和传播途径的特点B.病人的数量和人群免疫水平的高低C.人群免疫水平的高低和传播途径的特点D.病毒的变异程度和人群免疫水平的高低E.病毒的变异程度和传播途径的特点【答案】D【解析】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周期主要取决于病毒的变异程度和人群免疫水平的高低。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传播途径是A.虫媒传播B.经血传播C.空气飞沫传播D.食物传播E.间接接触传播【答案】C【解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通过空气飞沫传播。16.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A.吸毒、性接触、呼吸道传播B.血液、消化道、间接接触传播C.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D.性接触、血液、虫媒传播E.性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答案】C【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和血液感染、母婴传播三种。17.我国目前HIV感染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A.同性恋性接触B.异性恋性接触C.静脉吸毒D.输血E.母婴传播【答案】C【解析】我国目前尚处于AIDS低流行期,现有HIV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仍以静脉吸毒感染为最多。但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的数据显示,新发HIV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途径的比例已经超过了静脉吸毒的比例。18.关于甲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发病无季节性B.存在慢性病原携带者C.主要经血液传播D.可引起暴发流行E.可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答案】D【解析】甲型肝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温带地区甲肝发病高峰多为秋末冬初,热带地区则在雨季高发。甲型肝炎不转为慢性,没有慢性病原携带者。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甲型肝炎不转为慢性进而发展为原发性肝癌。所以只有D项正确。19.关于乙肝流行特征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全球广泛分布,以散发为主B.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C.具有一定的职业特点D.女性的表面抗原流行率高于男性E.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答案】D【解析】乙型肝炎发病率和HBsAg阳性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20.下列哪一项属于三级预防措施A.遗传咨询B.产前检查C.普查D.筛检E.康复治疗【答案】E【解析】遗传咨询属于一级预防。产前检查属于二级预防。普查和筛检可以具有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的功能。三级预防是指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康复治疗属于三级预防。21.下列哪一项不是肺癌的病因因素A.吸烟B.饮酒C.室外大气污染D.室内空气污染E.职业危险因素【答案】B【解析】吸烟、空气污染、职业危险因素(如职业接触砷、氯甲醚、铬酸盐)是肺癌的危险因素。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饮酒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2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可分为A.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和预防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和临床试验C.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D.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干预实验E.横断面研究、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同时性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答案】C【解析】按研究设计类型划分,流行病学研究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23.发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期间内某暴露人口中某病的A.新发病例数B.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C.已感染者人数D.已患病例人数E.治愈者人数【答案】A【解析】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24.传染性疾病暴发可概括为A.在一个省、市乃至全国某种传染性疾病在该病最短潜伏期内突然发生许多病例B.在一个省、市乃至全国某种传染性疾病在该病最长潜伏期内突然发生许多病例C.在一个省、市乃至全国某种传染性疾病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内突然发生许多病例D.在一个单位或局部地区某种传染性疾病在该病最短潜伏期内突然发生许多病例E.在一个单位或局部地区某种传染性疾病在该病最长潜伏期内突然发生许多病例【答案】E【解析】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传染病暴发式的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25.某因素与疾病的OR值95可信区间包括1,意味着该因素A.是混杂因素B.是间接因素C.与疾病无关联D.是危险因素E.是保护因素【答案】C【解析】当OR值95可信区间包括1时,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联系。26.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的种类有A.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监测B.发病学监测、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干预措施的监测C.呼吸道传染病监测、肠道传染病监测D.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监测E.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答案】E【解析】我国的疾病监测种类包括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及其他监测。B项的内容为传染病监测的监测方式。 27.在孕期或分娩期,病原体从母体传给子代称为A.血缘性传播B.遗传性传播C.垂直传播D.水平传播E.Z型传播【答案】C【解析】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又称母婴传播。28.通过破坏鼠类生存环境而达到灭鼠的方法属于A.生物学灭鼠法B.生态学灭鼠法C.化学灭鼠法D.物理学灭鼠法E.器械灭鼠法【答案】B【解析】生态学灭鼠法是破坏鼠类生存条件,以防鼠为主的间接灭鼠法。29.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采用A.口服法B.皮下注射法C.鼻腔内喷雾法D.气溶胶免疫法E.导入法【答案】A【解析】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口服,类似自然感染,可诱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别是可在肠道黏膜产生SIgA,既能降低感染又能减少麻痹率,免疫力持久,易于实施,费用低廉。30.要了解当地既往乙脑流行情况,可测定该地人群中体内的A.血凝素抗体B.神经氨酸酶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血凝抑制抗体E.中和抗体【答案】E【解析】乙脑的血清中和试验可检测中和抗体,该抗体出现较迟,可持续10余年,仅用于检测人群免疫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31.血液中含有以下哪种类型疟原虫的人能起到传播疟疾的作用A.子胞子B.配子体C.环状体D.裂殖体E.裂殖子【答案】B【解析】当雌性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时,疟原虫各期随血流进入蚊胃,除大、小配子体能继续存活外,红内期各无性发育阶段的疟原虫均被消化。大、小配子体发育形成雌、雄配子,雌、雄配子受精形成合子,很快变为动合子完成配子生殖。32.疾病发生的三个要素是指A.病原、宿主和人群易感性B.致病因子、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C.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D.生物因子、人和动物、环境E.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答案】E【解析】疾病发生的三个要素是指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因素。33.OR值是哪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的指标A.临床试验B.回顾性队列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前瞻性队列研究E.社区试验【答案】C【解析】病例对照研究用OR值作为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的指标。34.发病率通常不用来表示A.病程短的急性病的调查B.各种疾病的暴发调查C.各种疾病流行时的调查D.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调查E.突发卫生事件时的疾病调查【答案】D【解析】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调查一般选用患病率为指标。35.下列哪个疾病是我国计划免疫所要预防的传染病A.结核病B.乙脑C.伤寒D.流脑E.流行性出血热【答案】A【解析】我国现阶段实行的计划免疫工作为“五苗防七病”,包括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型肝炎。36.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策略是A.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B.以灭螨为主的综合性措施C.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D.以个体防护为主的综合性措施E.以监测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答案】A【解析】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策略是以灭鼠为主的综合防制策略。37.下列指标中,属于预防接种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是A.血清抗体阳转率B.抗体平均滴度C.保护率D.相对危险度E.接种后发病率【答案】C【解析】疫苗保护率和疫苗效果指数为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38.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之一是A.可以避免选择偏倚B.适合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C.可以避免回忆偏倚D.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明确E.能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研究结局的发生率【答案】B【解析】病例对照研究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的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此时队列研究常常不太实际。39.不属于弱势(脆弱)人群的是A.老人B.妇女儿童C.职业竞争剧烈的人群D.残疾人E.贫困人群【答案】C【解析】职业竞争剧烈的人群不属于弱势人群。40.下列人群健康状况的常用统计指标中,能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和卫生发展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婴儿死亡率D.标化出生率E.传染病发病率【答案】C【解析】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和卫生发展的综合指标。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B.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D.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E.流行病学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答案】D【解析】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问题的起点,而不仅是考虑个人的患病与治疗问题,更不是考虑它们如何反映在器官和分子水平上。42.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为A.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B.引起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C.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D.必定引起疾病发生的因素E.引起疾病发生的不良生活习惯【答案】A【解析】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43.从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出发,判断研究因素与非传染性疾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必要的条件不包括A.联系的时间顺序B.联系的强度C.联系的特异性D.联系的可重复性E.联系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在流行病学的发展过程中,病因判定的特异性标准是在研究传染性疾病的时期诞生并应用的,在多危险因素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面前,特异性是非必需的条件。44.暴发是指短时期内一个局部地区某病病例突然明显增多的现象。这个短期内是指A.该病最短潜伏期内B.该病最长潜伏期内C.该病的平均潜伏期内D.该病的最短潜伏期和最长潜伏期之间E.第一例病人被确诊期内【答案】B【解析】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传染病暴发式的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45.抽样调查方法中,抽样误差最大的方法是A.单纯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E.多阶段抽样【答案】B【解析】在这些抽样方法中,整群抽样的抽样误差最大,需要在单纯抽样样本量估算的基础上再增加12。46.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A.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B.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差C.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D.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E.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答案】C【解析】OR值是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47.病例对照研究中关于选择病例的方法,正确的是A.应符合统一的明确的诊断标准B.为保证病例诊断一致,应从同一医院选择全部对象C.最好是现患病例D.应尽量选择具有某种可疑危险因素的病例E.最好选择较典型的重病例【答案】A【解析】从同一医院选择所有病例会造成病例组的代表性低下。现患病例易于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奈曼偏倚),提供信息也不如新发病例准确可靠。人为选择具有某种可疑因素的病例或较典型的重病例都会造成严重的选择偏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所以只有A项正确。48.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当是A.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选择未患该种疾病的人B.病例组为确定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该种疾病的人C.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确定患某种疾病D.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是患某种疾病的人E.病例组应是确定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是不患该种疾病的人【答案】E【解析】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49.队列研究的优点之一是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B.发生偏倚的机会少C.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D.容易控制混杂因素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答案】C【解析】长时间随访易造成失访偏倚,这是队列研究的一个局限性。由于随访时间长,易造成失访偏倚。队列研究并不容易控制混杂因素。队列研究的目标人群总体不一定是全人群。只有C项正确。50.一项关于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男性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为48.010万,不吸烟者发病率为25.410万,其相对危险度为A.0.00048B.0.52C.0.89D.1.89E.22.6【答案】D【解析】RR=1.89。51.不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的是A.社区试验B.现场试验C.人群的自然实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答案】C【解析】用来评价预防效果的队列研究又被称为“人群的自然实验”,不属于实验流行病学。而社区试验、现场试验、临床试验和干预试验都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52.实验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是A.目标人群B.入选标准C.观察指标D.干预措施E.随访方式【答案】D【解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目标人群、入选标准、观察指标和随访方式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试验组接受了干预措施。53.描述疾病的群体分布状况和动态应从哪方面入手A.季节性、周期性B.散发、暴发、流行C.时间、空间和人间D.国际、国内、城乡E.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答案】C【解析】描述疾病的分布应从疾病的三间分布入手,指疾病在人群、地区、时间上的分布。人群、地区分布主要用来描述分布情况,时间分布主要用来描述动态变化。54.描述某人群中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某病发生频率的常用指标是A.感染率B.罹患率C.发病率D.二代发病率E.续发率【答案】C【解析】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55.一种新疗法只能延长病人寿命而不能使疾病痊愈,这样会导致该病的A.患病率升高B.患病率降低C.发病率升高D.发病率降低E.死亡率和患病率均升高【答案】A【解析】该疗法可使病程延长,对发病率无影响,患病率=发病率病程,故患病率增加。56.属于针对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措施的是A.健康教育B.中老年人经常测量血压C.降低食盐摄入量D.补充钾、钙E.戒烟、限酒【答案】B【解析】针对高血压的二级预防应是及早发现高血压的方法,如中老年人经常测量血压。A、C、D、E项都是针对危险因素的措施,属于一级预防。57.患何种传染病时,病人需要强制住院隔离治疗A.霍乱B.重症流脑C.狂犬病D.麻风病E.中毒性菌痢【答案】A【解析】霍乱是甲类传染病,霍乱弧菌的传染性极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应对病人予以隔离治疗。58.因在河里游泳而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则河水是A.传染源B.传染媒介C.传播因素D.病原携带者E.病原携带物【答案】B【解析】接触疫水感染钩体病,河水起到了机械性携带病原体的作用,故属于传播媒介。59.确定对某传染病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的主要依据是该传染病的A.传染期B.潜伏期C.临床症状期D.恢复期E.病原携带期【答案】B【解析】一般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作为该病的检疫期。60.国际监测传染病不包括A.斑疹伤寒B.疟疾C.回归热D.病毒性肝炎E.脊髓灰质炎【答案】D【解析】国际监测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61.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霍乱、百日咳、白喉B.猩红热、狂犬病、鼠疫C.肺结核、血吸虫病、流感D.麻风病、丝虫病、布氏菌病E.艾滋病、淋病、乙型脑炎【答案】E【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62.在消毒效果检查中,作为判断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否被杀灭的生物指示剂是A.溶血性链球菌B.流感病毒C.肺炎双球菌D.脑膜炎双球菌E.百日咳杆菌【答案】A【解析】判断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消毒的评价指标是溶血性链球菌。63.适用于居民住宅内灭鼠的药物是A.氯化苦B.硫磺C.磷化铝D.大隆E.环氧乙烷【答案】D【解析】大隆为目前抗凝血杀鼠剂中毒力最强的药物,安全性最高,最适于住宅灭鼠。64.属于气体灭菌剂的是A.次氯酸钠B.环氧乙烷C.过氧乙酸D.戊二醛E.洗必泰【答案】B【解析】环氧乙烷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有效的气体灭菌剂,可杀灭几乎所有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和真菌,广泛应用于医学消毒和工业灭菌等众多领域。65.在使用有机磷杀虫剂进行杀虫时,一旦人畜发生该药的急性中毒时,其解毒可用A.阿托品及糖皮质激素B.阿托品及解磷定C.维生素K及解磷定D.维生素K及糖皮质激素E.抗过敏药及糖皮质激素【答案】B【解析】有机磷杀虫剂可抑制胆碱酯酶,人畜急性中毒时可使用阿托品缓解症状和解磷定复活胆碱酯酶。66.我国计划免疫程序不包括哪种传染病的免疫A.结核病B.破伤风C.乙型肝炎D.乙型脑炎E.百日咳【答案】D【解析】我国现阶段实行的计划免疫工作为“五苗防七病”,包括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型肝炎。67.以下哪组为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A.保护率、效果指数B.抗体平均滴度、血清阳转率C.接种率、四苗覆盖率D.接种率、保护率E.接种率、效果指数【答案】A【解析】疫苗保护率和疫苗效果指数为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68.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正确的是A.仅有皮肤出血点的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B.其流行无周期性特点C.空气飞沫传播不是其唯一的传播途径D.无慢性带菌者E.隐性感染者所获免疫力不巩固【答案】A【解析】流脑在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城市和乡镇,每隔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每隔810年出现一次大流行。空气飞沫传播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唯一传播途径。个别患者可形成慢性带菌,间歇性排菌。隐性感染者免疫力牢固,很少再次患病。因此只有A项正确。69.A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漂移是指下列哪种类型的抗原变异A.神经氨酸酶(N)发生大变异B.血凝素(H)发生大变异C.抗原H大变异,N不变异或仅小变异D.抗原N大变异,H不变异或仅小变异E.抗原H和N均有小变异【答案】E【解析】A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漂移是指亚型内部小幅度的变异,HA和NA的抗原漂移是独立进行的,漂移的结果往往引起流感局部的中、小型流行。若有HA或NA的大幅变异,形成新的亚型即新毒株,则成为抗原转换。70.关于霍乱的流行特征,正确的是A.恒河三角洲是埃尔托型霍乱的地方性流行区B.在地方性流行区,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C.不同职业人群的发病率有一定差异D.男、女发病率有明显差异E.霍乱的扩散方式以近程传播为主【答案】C【解析】印度恒河三角洲是古典型霍乱的地方性流行区。在地方性流行区全年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的季节高峰,但在非地方性流行区有明显的夏秋季节高峰。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霍乱的扩散方式包括近程传播和远程传播两种方式。只有C项正确。不同职业发病存在差异,一般以船民、渔民发病较多。71.能够通过胎盘传播的疾病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B.甲型肝炎C.乙型肝炎D.脊髓灰质炎E.狂犬病【答案】C【解析】乙型肝炎病毒可在孕期经胎盘传播,感染婴儿。72.关于病毒性乙型肝炎,正确的是A.无慢性病原携带者B.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C.发病以儿童为主D.易引起暴发流行E.HBeAg是最先出现的感染标志物【答案】B【解析】患乙肝后或隐性感染后可长期持续携带HBsAg,成为慢性携带者。在乙肝高流行区,病人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3040岁的成人;在低流行区儿童感染较少,多形成2029岁年龄组发病高峰。乙肝以散发为主,很少形成流行。感染HBV后首先出现的是抗-HBc IgM。因此只有B项正确。73.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策略是A.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措施B.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C.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D.以个体防护为主的综合性措施E.以监测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答案】A【解析】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策略是以灭鼠(即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制策略。74.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疾病是A.乙型脑炎B.乙型肝炎C.狂犬病D.流行性出血热E.疟疾【答案】B【解析】乙肝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在高流行区尤为明显。这种聚集性与母婴传播、长期密切接触有关。75.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是A.流行性出血热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甲型肝炎D.霍乱E.细菌性痢疾【答案】A【解析】流行性出血热以小型啮齿动物为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76.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分别是A.猪和羊B.猪和牛C.鼠和猪D.鼠和猫E.猪和鼠【答案】C【解析】鼠是我国南方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是我国北方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77.属于针对非传染病的一级预防措施的是A.定期体检B.对症治疗C.康复治疗D.社区疾病普查E.健康教育【答案】E【解析】A、D项属于二级预防。B、C项属于三级预防。只有E项正确。78.下列疾病中,以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是A.甲型肝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流行性出血热D.流行性乙型脑炎E.疟疾【答案】D 【解析】A项以急性期病人和健康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B项以病人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C项以小型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D项以猪为主要传染源。E项以病人及带虫者为主要传染源。79.疟疾病人作为传染源,其作用大小主要取决于病人血液中的A.子孢子B.配子体C.裂殖体D.裂殖子E.环状体【答案】B【解析】当雌性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时,疟原虫各期随血流进入蚊胃,除大、小配子体能继续存活外,红内期各无性发育阶段的疟原虫均被消化。80.乙脑传染源管理的重点是A.病人的隔离治疗B.病原携带者的管理C.接触者的管理D.家畜的管理E.家禽的管理【答案】D【解析】因人的传染源意义小于动物,故管理病人不作为主要的措施,动物传染源管理的重点是家畜。81.钩端螺旋体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A.经吸血昆虫传播B.直接接触传播C.经食物传播D.经疫水传播E.经饮水传播【答案】D【解析】钩体病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但与被病原体污染的疫水接触经皮肤感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82.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A.性接触传播B.医源性传播C.血液传播D.呼吸道传播E.母婴传播【答案】D【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和血液感染、母婴传播3种。83.血中高、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是A.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都与冠心病呈负的联系B.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都与冠心病呈正的联系C.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都与冠心病无联系D.高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呈正的联系,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呈负的联系E.高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呈负的联系,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呈正的联系【答案】E【解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84.我国规定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时间是出生后A.2个月B.4个月C.6个月D.8个月E.1周岁【答案】D【解析】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中规定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接种时间应为8月龄。85.A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变异主要是哪种抗原发生了大变异A.神经氨酸酶B.血凝素C.核蛋白D.血溶素E.可溶性抗原【答案】B【解析】A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发生大变异,神经氨酸酶不变异或仅小变异,所引起的为亚型变异。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均发生大变异可导致大组变异,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86.流感病人的传染性在下列哪个时期最强A.潜伏期B.潜伏期末C.发病初期D.临床症状期E.恢复期【答案】C【解析】流感病人从潜伏期末就有传染性,一般传染期约57天,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87.筛检的灵敏度是指A.实际无病者中筛检试验确定为阳性的百分比B.实际无病者中筛检试验确定为阴性的百分比C.实际有病者中筛检试验确定为阳性的百分比D.实际有病者中筛检试验确定为阴性的百分比E.筛检试验阳性者患病的可能性【答案】C【解析】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88.能中和HBV,具有预防乙肝感染作用的抗体是A.抗-HBsB.抗-HBcC.抗-HBeD.抗-HBc IgME.抗-HBc IgG【答案】A【解析】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可中和HBV,预防感染。89.痢疾杆菌中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最强的菌群是A.志贺菌B.福氏菌C.鲍氏菌D.奈氏菌E.宋内菌【答案】E【解析】痢疾杆菌的抵抗力以宋内(D群)菌最强,志贺(A群)菌最弱。90.霍乱最主要的传播因素是A.水B.食物C.苍蝇D.手E.餐具【答案】A【解析】经水传播是霍乱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经食物的传播作用仅次于水。91.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在于A.确定消毒时间的长短B.确定病人的隔离期限C.推算受感染的时间D.作为应急预防接种的参考E.推断致病因子【答案】B【解析】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在防疫工作中根据传染期可确定不同传染病的隔离期,一般要求隔离至传染期结束为止。92.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B.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C.易感人口的迁入D.先天免疫的自然消失E.免疫人口的大量死亡【答案】A【解析】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等。传染病的流行可以积累免疫人口,使人群易感性降低。93.下列属于人畜共患病的是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细菌性痢疾D.乙型肝炎E.伤寒【答案】B【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病,多种畜类、禽类和鼠类都可感染。94.混灭威进入昆虫体内后,与何种物质结合导致昆虫死亡A.过氧化物B.过氧化酶C.核糖核酸D.胆碱酯酶E.乙酰胆碱【答案】D【解析】混灭威属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其杀虫机理与有机磷类相似,即药物与昆虫体内的胆碱酯酶反应,发生氨基甲酰化,使胆碱酯酶失活。95.下列消毒剂中对乙型肝炎病毒杀灭作用不大的是A.过氧乙酸B.戊二醛C.洗必泰D.漂粉精E.优氯净【答案】C【解析】过氧乙酸、戊二醛、漂粉精和优氯净都是高效消毒剂,可有效杀灭乙肝病毒;洗必泰是低效消毒剂,对乙肝病毒的消毒效果不确切。96.兼有急性和慢性灭鼠作用的抗凝血类灭鼠剂是A.氯化苦B.杀鼠灵C.大隆D.敌鼠钠盐E.磷化锌【答案】C【解析】A项为急性呼吸毒性灭鼠剂。B项为慢性抗凝血灭鼠剂。C项为兼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毒性作用的抗凝血杀鼠剂。D项为慢性抗凝血灭鼠剂。E项为急性神经毒灭鼠剂。97.下列指标中属于预防接种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是A.抗体平均滴度B.病死率C.死亡率D.保护率E.阳转率【答案】D【解析】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效果评价指标主要是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疫苗保护率和疫苗效果指数为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98.下列哪种制剂属于人工自动免疫制剂A.破伤风类毒素B.狂犬病血清C.丙种球蛋白D.白喉抗毒素E.免疫血清【答案】A【解析】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接种到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人工自动免疫制品主要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DNA疫苗等。99.对孕妇进行访视,询问并记录其孕期吸烟史,分娩后分析吸烟史与婴儿低体重的关系,这种研究类型是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实验研究【答案】C【解析】以孕妇吸烟情况作为暴露因素,随访观察以获得结局(婴儿体重情况),分析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设计属于队列研究。100.收益是评价筛检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以下哪种方法不能改善筛检试验的收益A.采用全人群普查的方法B.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开展筛检试验C.采用联合试验D.选择高危人群开展筛检试验E.选择灵敏度高的筛检试验方法【答案】A【解析】提高筛检试验收益的方法包括: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选用高灵敏度的筛检试验;采用联合试验。全人群普查不会提高筛检试验的收益,而且会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101.假定重度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为14010万,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为1410万,则吸烟引起肺癌的特异危险度是A.15610万B.10C.1010万D. 126E.12610万【答案】E【解析】特异危险度即归因危险度,AR=14010万-1410万=12610万。102.开展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最好采用“双盲法”,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A.选择偏倚B.失访偏倚C.信息偏倚D.混杂偏倚E.回忆偏倚 【答案】C【解析】在流行病学实验中应用盲法是为了避免受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信息偏倚。103.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不包括A.探索疾病的病因或影响因素B.诊断和治疗疾病C.评价防制疾病策略和措施的效果D.用于疾病监测E.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答案】B【解析】流行病学的用途主要包括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的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防制的效果评价5个方面。104.以下哪项属于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自然环境因素A.社会制度B.地貌水文C.经济水平D.文化教育E.卫生服务【答案】B【解析】A、C、D、E项属于社会环境因素。仅B项属于自然环境因素。105.下列各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血吸虫病B.流行性腮腺炎C.流行性感冒D.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麻风病【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A项为乙类传染病,B、C、D、E项均为丙类传染病。106.描述某市某年流感流行严重程度的最佳指标是A.患病率B.罹患率C.死亡率D.发病率E.病死率【答案】D【解析】用发病率来描述流感流行的情况。107.描述冠心病在人群中分布的最佳指标是A.病死率B.死亡率C.罹患率D.发病率E.患病率【答案】E【解析】患病率通常用来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108.某高校在某年秋季发生甲肝流行,描述这次暴发严重性的常用最佳指标是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D.死亡率E.病死率【答案】A【解析】暴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通常用罹患率来表示。109.下列哪项属于一级预防措施A.定期体检B.戒烟C.防止疾病复发D.彻底根治E.定期服药【答案】B【解析】A项属于二级预防。B项属于一级预防。C、D项属于三级预防,若该疾病是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则也有一级预防的作用。E项属于三级预防。110.实验流行病学的特点不包括A.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B.需要随机分组C.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D.必须有干预措施E.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答案】E【解析】实验流行病学的特点包括:属于前瞻性研究;随机分组;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有干预措施。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为研究者所给予,并非自然形成。111.为了摸清某地吸毒人员艾滋病(AIDS)病毒感染情况,1995年确立吸毒者和非吸毒者两个队列,观察起始均未感染AIDS病毒,1997年随访复查,排除队列有变动的人员,检查结果如下:暴露情况检查人数AIDS感染者吸毒50020非吸毒10 0002试问吸毒人员感染AIDS的相对危险度A.10B.20C.50D.100E.200【答案】E【解析】RR=200。A2型题1.以观察期间发生的病例数为分子,观察开始时的人数为分母计算的率为A.发病密度B.累积发病率C.病死率D.患病率E.罹患率【答案】B【解析】如果研究人群的数量较大且比较稳定,则无论其发病强度大小和观察时间长短,均可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人数为分子,计算某病的累积发病率。2.某地甲肝发病率通常在2,为降低该地甲肝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拟普种甲肝疫苗。该疫苗的效果指数为10,则通过疫苗的接种,可望使该地甲肝发病率下降至A.0.2B.1.8C.1.9D.2.0E.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效果指数为10,即接种疫苗人群的发病率为未接种疫苗人群发病率的110,由此可推算出,当普种甲肝疫苗后,则该地发病率为2110=0.2。3.某年A型流感发生了世界性大流行,距上次同类型流行12年,由此可推测A型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A.抗原漂移B.抗原转换C.亚型变异D.大组变异E.S抗原变异【答案】D【解析】一般来讲,A型流感病毒发生大组变异后会引起世界性大流行。4.为了比较不同健康教育手段对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马老师将学生随机分为3组,让一组学生观看肺癌病人的有关录像并组织讨论,另一组学生阅读吸烟有害健康的手册,还有一组不采取任何措施。一段时期后,观察不同组学生有关吸烟的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差异。马老师采用的社会医学研究方法是A.现况调查研究方法B.试验性研究方法C.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D.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E.生命质量评价研究方法【答案】B【解析】随机分组,在不同组给予不同的处理,观察处理后的组间差异。这是一种试验性的研究方法。5.1986年以来,我国已有百余所医院定期上报、反馈医院内感染与病原菌耐药的信息,这属于流行病学研究中的A.生态学研究B.疾病监测C.描述性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E.实验流行病学【答案】B【解析】医院内感染和病原菌耐药的监测隶属于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6.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是A.20B.40C.80D.100E.无法计算【答案】E【解析】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获得暴露者和非暴露者的发病率。7.1951年,为了评估长期吸烟的危害,Doll与Hill选择了符合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