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专项限时练五古代诗歌五种角度针对练201703261136_第1页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专项限时练五古代诗歌五种角度针对练201703261136_第2页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专项限时练五古代诗歌五种角度针对练201703261136_第3页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专项限时练五古代诗歌五种角度针对练201703261136_第4页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专项限时练五古代诗歌五种角度针对练20170326113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专项限时练 (五 ) 古代诗歌五种角度针对练 (建议用时:每题组 30 分钟 , 每小题 6 分 ) 题组一 “ 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 专项练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 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 76082064】 水调歌头 定王台 南宋 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 , 楚望 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 , 依约入云歌吹 , 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 , 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 , 乔木 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 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 , 相 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 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 , 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 _ _ 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首词的下阕作者先借景抒情 , 再直抒胸臆 , 最后以景结情 , 逐层分析 , 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 表达了岁月如流、生命短暂的感慨之意。 “ 登临处 ” 三句 , 写眼前看到的万古不变的乔木落叶和大江奔流 , 在哀叹历史的情绪上生发出岁月易逝之叹。 抒发了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之情。 “ 书生报国无地 , 空白九分头 ” 直抒胸臆 , 写出报国无门之恨。 写出了满目疮痍、山河破碎、国势日颓的忧国之思。作者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 , 从侧 面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 , 暗引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江山残破。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上片以 “ 雄跨 ” 两字领起 , 展示了定王台所处的位置和广阔的背景。 “登临处”三句 , 写登临之意。“书生报国无地”五句 , 抒写自己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作者将登临凭吊而激起的忧国之思、怀古之意升华为强烈的民族感情。结构严密 , 寄慨深沉 , 苍凉雄阔 , 慷慨悲壮 , 有辛派词人之风。 2 阅读下面这首词 , 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 梅雪 周邦彦 银河 宛转三千曲 , 浴凫飞鹭 澄波绿。何处是归舟 , 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 ,故下封枝 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 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江河。 浴凫飞鹭:凫 , 野鸭;鹭 , 白鹭。 浪发: 2 滥开。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 _ _ 【解析】 这首词上阕引发归思 , 下阕由雪下梅引出闺思 , 作者非常巧妙地从相思双方着笔 , 借梅雪表达了愁思之苦。 【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自己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漂泊孤寂思念 )初春时节作者思家无奈路途遥远 , 天降大雪更惹家人牵挂。 【赏析】 此 词咏梅雪 , 而实为抒羁旅别情 , 并暗含飘零不偶之慨。首句大笔渲染 , 雪岸苍茫 , 随江蜿蜒 , 状如银河 , “三千曲”极言其逶迤不绝。第二句呈现一幅腊去春尽的景色 , 晴光淑气 , 凛冽中透露出生机。下阕由雪下梅引出闺思 , 表达了相思之苦。全词八句 ,可谓句句 景 , 亦句句情 , 景中寓情 , 情以景见。 3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 , 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 76082065】 鹧鸪天 重阳晚眺遇雨 清 李昌垣 十里平芜带晚霞 , 萧萧归雁宿汀沙。雨迷村外行人渡 , 花满溪南处士家。 思往事 , 负年华 , 梦魂飘泊任天涯。西风吹换江州鬓 , 独醉东篱数暮鸦。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_ _ _ 【解析】 抓住 “ 鬓 ”“ 独醉 ”“ 暮鸦 ” 这几个词去理解这两句诗 , 结合手法 , 体会情感。 【答案】 (情感 )表达了词人孤身漂泊在外、西风染白双鬓的伤感 , 孤独、无聊的情感。 (表现 )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情感 ,“ 换 ” 字 , 说明头发不是逐渐变白的 , 而是 “ 换 ”一下就白了 , 用夸张手 法写头发变白之快,写出年华易逝的伤感;用借景抒情 的手法表现情感,用“东篱”“暮鸦”写出了醉酒遣愁、百无聊赖地去数乌鸦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聊。 4 阅读下面这首诗 , 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 明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 , 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 , 栖鸟山空时一鸣。 3 草露不辞芒屦湿 , 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 意 , 江北 江南无限情。 【注】 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猗兰:即猗兰操 , 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 , 说孔子自卫返鲁 , 见到隐谷之中 , 香兰独茂 ,与众草为伍 , 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这首诗前三联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 _ 【解析】 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答此题的时候先答出写景手法即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再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即通过描写花香、溪水、鸟鸣、草露、松风 , 渲染出静谧凄清的氛围 , 烘托了作者月下独行的落寞孤寂。 【答案】 表达了作者月下独行的落寞孤寂。用了借景抒情 (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的写作手法 , 通过描写花香、溪水、鸟鸣、草露、松风 ,渲染出静谧凄清的氛围,烘托了作者月下独行的落寞孤寂。 5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题目。 栀子花诗 明 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 , 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 , 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 沈周 , 明朝 “ 吴门画派 ” 的领袖。 栀子花为常绿灌木 , 夏季开花 , 起首句为什么会有 “ 冰雪 ” 之喻?全 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 _ _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修饰使用之妙以及情感的表达 , 可以结合栀子花的颜色思考这一比喻;诗人的情致可从 “ 艳精神 ”“ 暗送娇香 ” 等词句中体会得出。 【答案】 栀子花呈白色 , 又因其在夏季开花 , 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 , 喻其花为冰质 ,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 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 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 , 沉醉。 6 阅读下面这首词 , 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 76082066】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 , 边草 , 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 , 明月 , 胡笳一声愁绝。 4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 _ _ 【答案】 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 , 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 , 初晴的夜空 , 普照大地的明月 , 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 , 孤独苦守的羸弱老兵 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 , 对家乡的极度思念以及词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北写望 林 逋 晚来山北景 , 图画亦应非。 村路飘黄叶 , 人家湿翠微 【注】 。 樵当云外见 , 僧向水边归。 一曲谁横 笛 , 蒹葭白鸟飞。 【注】 翠微:青绿色的山气。 “ 图画亦应非 ” 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观点和情感?请简要概括。 _ _ _ 【解析】 本题要求概括 “ 观点和情感 ” , 其中 “ 观点 ” 指的是对 “ 山北 ” 之景的评价 ,即如 “ 图画 ” 那么美。而 “ 情感 ” 则应当是由观点而引发的个人心理反应 , 即喜爱之情。 【 答案】 观点:写北山 , 绘声绘色;色彩鲜明 , 宛若水彩画 , 但是在这里诗人说图画也难以描绘出它的美丽。情感:作者极力渲染北山的美景 , 表现了诗人对北山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题组二 “ 形象题 ” 专项练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 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 , 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 当庭际 ,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 绿蚁 , 莫辞醉 , 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 沈:同 “ 沉 ” 。 绿蚁:一种美酒。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_ 5 _ _ 【解析】 本词在写梅花时 , 采用 正面与侧面结合的手法 , 上阕正面描绘 , 下阕侧面烘托。上阕中 “ 香脸半开娇旖旎 , 当庭际 , 玉人浴出新妆洗 ” 写出梅花半开的娇媚姿态 , 像新出浴的美人一样 , 展示梅花的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下阕写梅花偏宜月下观赏 , 造物有意 , 故教月色玲珑剔透 , 使暗香浮动 , 疏影横斜。值此良宵 , 且备金樽、绿蚁 , 花前共一醉。并且 直接点明“此花不与群花比” , 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答案】 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上阕写寒梅雪中绽放 , 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 , 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 , 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2 阅 读下面的古诗 , 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 元 周权 寒翠飞崖壁 , 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 , 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风,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 “ 山翁 ”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 _ _ 【解析】 解答时要对所描写的 “ 山翁 ” 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 概括其形象特点 , 理解其形象意义;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 , 关注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 , 揭示作者感情。 【答案】 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 , 山翁邀客饮酒 , 闲话成文 ,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同时 , 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 (闲逸 )、返璞归真的情怀。 3 阅读下面这首词 , 然后回答问题。 河传 秋雨 阎 选 秋 雨 , 秋雨 , 无昼无夜 , 滴滴霏霏。暗灯凉簟怨分离 , 妖姬 , 不胜悲。 西风稍急喧窗竹 , 停又续 , 腻脸悬双玉。几回邀约雁来时 , 违期 , 雁归 , 人不归。 词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 6 _ _ 【解析】 这首词写女子的秋雨闺怨。上阕描绘秋雨连绵不断的典型环境 , 下阕用西风渐急 , 摇窗喧竹 , 断断续续的凄厉声 , 加强了悲凉的音调。 “ 腻脸悬双玉 ” 直写粉脸垂泪的形象。最后 , 以随雁回来的旧约为念 , 写出怨由。结合这些内容不难概括出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词人描绘了一个满身哀怨、粉脸垂泪的空闺女子形象。与丈夫的分离使得美丽的女子在秋雨的触动下 , 满生悲凉;西风吹打窗前竹枝 , 女子思念的泪水在粉嫩的脸上悬挂;以 “ 雁归 ” 为约的期限又过 , 丈夫违期 , 女子无止境地独守空闺。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燕诗 张九龄 注 海燕虽微眇 , 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 , 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 , 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 , 鹰隼莫相猜。 【注】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 , 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 , 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公元 736 年 (开元二十四年 ), 张被罢相 , 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并赠予李林甫。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海燕的哪些行为?表现了燕子的什么神态?请简要概括。 _ _ _ 【解析】 首先要抓住题干中提示的 “ 前两联 ”“ 行为 ”“ 神态 ” , 然后筛选诗句中的描写点 , “ 乘春 ”“ 暂 来” , 不知“泥滓贱 , 只见玉堂开” , 写出了归燕的辛劳和专注。 【答案】 燕子在春天到来之际 , 款款飞回;它们衔着泥滓穿梭玉堂门户之间 , 为筑新巢而勤劳不息 。 表现燕子悠闲自得 , 一心筑巢 , 心无旁骛。 (意思对即可 ) 5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 , 回答问题。 山丹 题壁 明 杨一清 关山逼仄 人踪少 , 风雨苍茫野色昏 。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 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 , 明代设山丹卫 ,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 , 自古为东西交 7 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 杨一清:明朝人 , 官至内阁首辅 , 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 逼仄:狭窄。 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_ _ 【解析】 回答此题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 , 用自己的话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再现画面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开头的景色描写往往要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 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答案】 描绘了一幅关山狭窄险峻、人烟稀少、黄昏日落、风雨苍茫的边关苍凉景象。写出了边塞整体景色 , 为全诗浓郁顿挫 、雄浑恢宏的总体 特色定下了基调。 6 阅读下面这首诗 , 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 , 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 , 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 , 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 , 处处采菱归。 结合全诗 , 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_ _ _ 【解析】 人物形象鉴赏思维的切入点有以下几种: 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 , 包括时间、地点 、周围景物等。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 , 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要知人论世 , 了解相关背景资料。诗中的环境描写安静 , 烘托诗人的孤独落寞;“嫩竹”“红莲”这些意象 , 象征诗人的高洁;尾联的景物描写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 , 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 答 案】 首联 隐 居环 境 的静 寂 , 写 出 了诗 人 内 心 的 落寞 ; 颔联 颈 联的“ 鹤 ”“ 松 ”“ 竹 ”“ 莲 ” 等意象写出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尾联炊烟升起 , 人们采菱而归表现了诗人的悠然闲适。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士形 象。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驿二首 (其一 )注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 , 孤云飘泊复何依? 8 山河风景元无异 ,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 , 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 本诗写于 1278 年 , 诗人战败被俘 , 押往元都 , 途经金陵。此时南宋已亡 , 金陵被攻破四年了。 诗人看到了什么 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_ _ 【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 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 , 描述时要抓住诗文的主要的 景物 , 既要忠于原诗 , 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 , 再现画面 , 力求语言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的词即可 ,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 , 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看到了战乱后金陵城破败荒凉的景象。行宫破败 , 荒草四合;城池尚在 ,百姓离散;沿路荒凉 , 归雁失巢。 题组三 “ 语言题 ” 专项练 1 阅读下面这首词 , 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 76082067】 蝶恋花 春景 注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 情却被无情恼。 【注】 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途中。 本词首句的 “ 褪 ” 字流露出浓郁的情感 , 请赏 析其妙处。 _ _ _ 【解析】 这首词的首句既 点明春夏之 交的时令 , 也揭示出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要抓住“ 褪”字一语双关的特点 , 找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 褪 ” 既写花的掉落 , 也写花的颜色的消退 , 写出了花儿凋零的情景 , 点明时在暮春。曾经的灿烂炫目已逝去 , 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 , 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 , 以及自己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 , 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入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写得遇佳人却 无缘一晤 , 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全词词意婉转 ,词情动人 , 于清新中蕴 含哀怨 , 于婉丽中透出伤情 , 意境朦胧 , 韵味无穷。 9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惜 花 韩 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 , 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 , 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 , 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 , 明日池塘是绿阴。 颔联中 “随”“满”两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_ _ _ 【答案】 “ 随 ” 即追踪、追随。生动传神地描绘了诗人目光追随着片片落花随流水飘零的情景 , 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惜花心意表现出来了。 “ 满 ” 写出诗人惆怅满怀 , 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伤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湿的花枝上 , 抒发了诗人看到落花飘零残败的怅恨之情。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 , 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 , 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 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 , 简要分析 “ 映地为天色 , 飞空作雨声 ” 的妙处。 _ _ _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要 抓住诗句中直接写到的 “ 色 ” 和 “ 声 ” , 再结合前面的 “ 不知名 ” 分析 , 可知手法上绘声绘色 , 欲扬先抑。 【答案】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 , 清澈见底 , 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 , 水石相激 , 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 , 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先抑后扬 (欲扬先抑 )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 , 为抑;这两句凸 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赏析】 此诗首联叙事点题 , 紧扣 “ 泉 ” 字;颔联承接上文 , 从正面立意 , 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 , 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尾联关合全诗 , 由叙而议 ,点明诗旨。全诗形象生动 , 画面清新鲜丽。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10 闲 行 邵 雍 园圃正萧然 , 行吟绕泽边。 风惊初社后 , 叶坠未霜前。 衰草衬斜日 , 暮云扶远天。 何当见真象 , 止可入无言。 请赏析诗歌颈联的精妙之处。 _ _ _ 【答案】 “ 衰草 ” 与 “ 斜日 ” 、 “ 暮云 ” 与 “ 远天 ” 对照明显 , 斜阳西下 , 衰草于风中颤抖不已 , 而远方的暮云就像扶起了天空一般。极远与极近的景致 , 融为一体 , 使得诗句意境丰满 , 富有立体感。而一个 “ 衬 ” 字和一个 “ 扶 ” 字的运用 , 则化静景为动景 , 动静结合 , 使整幅画面中的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其他角度回答 , 言之有理亦可 ) 5 阅读下面的唐诗 , 然 后回答问题。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中 , 诗人要表达的真意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_ _ _ 【解析】 此诗又题 “ 近试上张水部 ” , 说明是在应试不久前献给张籍的。唐代应进士科举的人有向名人行卷之风 , 朱庆馀平时向张籍行卷 , 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不好意思明说担心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考官的要求 , 于是写了这首诗 , 征求张籍的意见。 【答案】 真意是询问张水部自己这样的水平、风格在科举考试中能否符合考官口味。诗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将自己比作新娘 , 将已为知音的张籍比作夫婿 , 将知贡举的官员比作舅姑 , 又将自己的文章比作所画之眉。所咏在此 , 寄意在彼 , 旨在言外 , 确实 巧妙 , 很能引人玩味 , 体现了含蓄委婉的特点。 6 阅读下面的宋诗 , 然后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其三 ) 杨万里 11 细草摇头忽报侬 ,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 低面深藏碧伞中。 请简析这首诗 “ 清新明快 ” 的语言风格。 _ _ _ 【解析】 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诗的前两句是说在一个酷暑的傍晚 , 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轻风 , 用 “ 细草摇头 ” 来衬托自己的心情 , 在移情于景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鲜活生动 , 富有情趣。后两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满怀 , 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 , 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 , 用 “ 荷花 ” 的 “ 深藏 ” 来写出天气的炎热 ,化静为动。 【答案】 本诗写了在一个酷暑的傍晚 , 诗人来到荷池上 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摇头”,运用拟人手法,富 有情趣。后两句写炎热得连荷花也躲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透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 7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笼莺 注 清 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 , 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 , 无计啭春风。 漫逐 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 莺:黄莺 , 别名金衣公子。 本诗最后一联的 “ 空 ” 字历来为人们称道 ,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_ _ _ 【解析】 先根据诗句解释 “ 空 ” 字的含义 “ 白白地 ” ;再谈 “ 空 ” 字的表达效果 , 黄莺长翅膀却不能展翅高飞;最后表达诗人的情感 , 结合对诗人的了解不难得出 “ 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 ” 。 【答案】 “ 空 ” 字意为 “ 白白地 ” , 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 , 却被囚禁笼中 , 不能展翅高飞 , 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 痛苦。 题组四 “ 表达技巧题 ” 专项练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 76082068】 12 杂诗六首 (其一 ) 宋 刘挚 注 四序若转毂 , 万物变秋风。 萧骚檐边月 , 赫赤江上枫。 寒鸱坐晴屋 , 阴虫凄暮丛。 灵凤杳何许 , 寂寂朝阳桐。 【 注】 刘挚 ,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 多次被贬谪 , 后流放新洲 , 含冤而死。 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 “ 萧骚檐边月 , 赫赤江上枫 ” 。 _ _ _ 【解析】 作者写 “ 檐边月 ” 用 “ 萧骚 ” 二字 , 写 “ 江上枫 ” 用 “ 赫赤 ” 二字 , 前者以哀景衬哀情 , 后者以乐景衬哀情。要注意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 运用衬托手法。通过描 写萧条凄凉的月亮挂在房屋的檐角 , 以哀景衬哀情 ,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氛围。通过描写江上的枫叶已一片火红 , 以乐景衬哀情 , 反衬作者的悲凉之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怀古 司空曙 辇路 江枫暗 , 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 , 老作北朝臣。 【注】 司空曙:唐代诗人。经历安史之乱 , 其身世与庾信相似。 辇路: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 庾开府:庾信 , 南朝梁著名诗人 , 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 , 故称。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 , 梁为西魏所亡 , 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 , 他又被迫仕于周 , 一直留在 北朝 ,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 。 诗歌前两句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两组对比 , 请简要分析。 _ _ _ 【解析】 先指出前两句诗中运用了哪两组对比 , 再放在诗句中进行简要分析 , 最后指出对 比的实质是要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答案】 “ 辇路 ” 与 “ 江枫 ” 、 “ 宫廷 ” 与 “ 野草 ” 形成强烈对比。 想当年 , 辇路之上皇帝出游是何等威风!如今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 , 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 昔日的宫廷 , 一派显赫繁华。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 , 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 13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 , 前两句描写南朝古都 金陵的荒凉颓败 , 已透出伤心之意。后两句用典 , 借庾信的遭遇抒发兴亡盛衰之感 , 妥帖自然。“伤心”二字是诗眼 , 既是庾信的写照 , 也反映了作者面对安史之乱的大破坏而引发的兴亡之恨。全诗精练含蓄 , 寄寓遥深。 3 阅读下面这首词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 , 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 , 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 注 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注】 临歧 , 本为 “ 面临歧路 ” , 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 缱绻临歧嘱咐 , 来年早到梅梢 ” 两句。 _ 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如果能够懂得 “ 临歧 ” 的意思 , 能看出末句是嘱咐之语 , 就能确定修辞手法为 “ 拟人 ” 。具体作答时 , 应先指出修辞手法 , 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 最后点出表达效果。 “ 缱绻临歧嘱咐 ” 的主语是春 ,所以 , 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春天要走了 , 和春抓紧告别 , 表达了对春的留恋。来年你要早点儿让梅花开放啊!把春回的概念 , 具象化为早梅之开放 , 又创出极美的诗歌意象 , 使全词意境大大生色。 【答案】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前一句中 “ 缱绻 ”“ 临歧 ”“ 嘱咐 ” 三个词 ,是把 春当作了别离之人,鼓声软语和春告别并“嘱咐”:来年你要早点儿让梅花开放啊!此拟人手法的运用,将对春的留恋具化为对春的叮嘱,可见盼春归之急切,更突出了惜春感情的强烈。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 完成后面的题目。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宋 韩元吉 倚天绝壁 , 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 , 愁与恨 , 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 , 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 , 远烟碧。 【注】 宋史 孝宗本纪载 , 隆兴二年十月 , 金人分道渡淮 , 十一月 , 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 , 酝酿向金求和。这就是作此词的政治背景。 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 辞手法 , 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 _ 【答案】 夸张 ,“ 倚天绝壁 , 直下江千尺 ” 句运用夸张的手法 , 表现了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壮美之景; 拟人 ,“ 天际两蛾凝黛 , 愁与恨 , 几时极 ” 句运用 14 拟人的手法 , 写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 , 凝愁带恨 , 寄寓了词人内心的 愁苦; 比喻 ,“ 天际两蛾凝黛 ” 句将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比作女子的蛾眉 , 突出了远山的秀美。 5 阅读下面的古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 夭 (诗经 ) 桃 之 夭夭 ,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 有 其实。之子于归 ,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 宜其家人。 【注】 归:出嫁。 (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 (: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_ _ _ 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通过注释可知这是一首祝贺姑娘出嫁的诗。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 比喻新娘的年轻姣美 , 并祝福她建立一个和美的家庭。第二章以桃花开后 , 自然结果 , 比喻新娘早生贵子。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比喻新娘的家族兴旺。全诗三章 , 每章都以桃起兴 , 继以花、果、叶作比喻 , 极有层次。 【答案】 以 “ 桃之夭夭 ” 起兴 , 通过铺垫和渲染 , 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 , 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 , 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 , 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 , 形象鲜明 , 意趣盎然。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 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 , 曲阑幽槛小红 英。酴醿 架上蜂儿闹 , 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 ,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酴 醿 (t 一种观赏植物 , 古有 “ 酴 醿 花开春事了 ” 的说法。 婉娩:天气温和。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_ _ 【 解析】 这首词的前两句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写绿渐成阴 , 数朵小花吐蕾绽放;红绿相间 , 显出春天气氛的浓郁。后两句由前两句的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 , 酴 醿 花开 , 蜜蜂采蜜; 15 杨柳成行 , 燕子轻捷飞舞。 【答案】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前两句写静景 , 后两句 “ 蜂儿闹 ”“ 燕子轻 ” 则写动景。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 , 勾勒出庭院中醉人的春景。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 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 , 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 , 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 , 思入水云寒。 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_ _ 【解析】 理解词的情感 , 一定要抓关键词和意象 , 如 “ 笛声 ”“ 芦花 ”“ 白鸟 ” 描绘出环境的清幽、空旷、辽远 , 表达了词人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 闲整 ”“ 思入 ” 表现出词人亟想归隐湖上的心情。 【答案】 “ 笛声依约芦花 里 , 白鸟成行忽惊起 ” 借景抒情 , 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约约传送出来的渺远的笛声 ,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从而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空旷、辽远,表达了词人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闲整”“思入”两个动词把词人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动作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衬托了词人忆西湖忆得不能再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词借回忆写西湖美景 , 用水上渔舟、小岛秋光、笛声芦花、白鸟惊飞有机地组合构图。此词用笛音贯穿下阕 , 声色 倶 韵 , 内涵隽永。全词画面恬淡 , 意蕴流转 , 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神往和爱恋以及作者出尘的思想 。 题组 五 “比较鉴赏题”专项练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 回答后面的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 , 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 , 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其二 )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 , 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 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结合诗文 ,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_ 16 _ 【解析】 可从两个方面来赏析 , 一方面是这两句所写的内容 , 这要具体答出 , 也就是写出了什么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围 绕诗歌的主旨或情感来赏析。第一首诗的结句 , 与诗的第三句是因果关系 , 是写友人住处的环境 , 是“诗思清人骨”的原因 , 也就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品性的赞叹之情。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