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SHT 3075-202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规范_第1页
(正式版)SHT 3075-202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规范_第2页
(正式版)SHT 3075-202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规范_第3页
(正式版)SHT 3075-202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规范_第4页
(正式版)SHT 3075-202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75.180P72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代替SH3075—20092024-03-29发布2024-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SH/T3075—2024 V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4基本规定 35钢材 35.1钢材的选用原则 35.2钢材的使用范围和保证项目 46钢材的技术要求 6.1钢板 116.2钢管 6.3锻件 6.4紧固件 7腐蚀环境下选材要求 7.1高温临氢环境 7.2高温(t≥260℃)含硫油环境 177.3高温(t≥230℃)H2+H2S环境 177.4环烷酸(酸值大于0.5mgKOH/g)腐蚀环境 7.5Ⅰ类湿硫化氢腐蚀环境 177.6Ⅱ类湿硫化氢腐蚀环境 187.7NaOH溶液腐蚀环境 197.8液氨应力腐蚀环境 207.9HF腐蚀环境 2008低温容器用钢材 208.1基本规定 208.2低温用低合金钢的要求 208.3常用低温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材 219焊接材料技术要求 239.1基本要求 239.2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 239.3焊接材料的选用 24 28 29 31 33 33 36 41 42 43 45本标准用词说明 46附:条文说明 47SH/T3075—2024ContentsForeword V1Scope 12Normativereferences 13Termsanddefinitions 34Generalrequirements 35Steel 35.1Selectionprincipleofsteel 35.2Applicationscopeandguaranteeitemsofsteel 46Technicalrequirementsforvarioussteels 116.1Plate 116.2TubeandPipe 126.3Forging 136.4BoltandNut 147Requirementsofmaterialselectionincorrosionenvironment 177.1Hightemperatureandhighpressurehydrogenservice 177.2Hightemperature(t≥260℃)sulfurservice 177.3Hightemperature(t≥230℃)H2+H2Sservice 177.4Naphthenicacid(acidvaluegreaterthan0.5mgKOH/g)corrosionenvironment 177.5CategoryⅠwethydrogensulfidecorrosionservice 177.6CategoryⅡwethydrogensulfidecorrosionservice 187.7NaOHsolutioncorrosionenvironment 197.8Liquidammoniastresscorrosionenvironment 207.9HFcorrosionenvironment 208SteelforLow-temperaturevessels 208.1GeneralRequirements 208.2Requirementsforlowalloysteelsinlowtemperatureservice 218.3CommonLowalloysteelsforlowtemperaturevessels 219Technicalrequirementsforweldingmaterials 239.1GeneralRequirements 239.2Selectionprincipleofweldingmaterials 249.3Selectionofweldingmaterials 24AnnexA(Informative) 28AnnexB(Normativ) 29AnnexC(Normativ) 31AnnexD(Normativ) 33AnnexE(Normativ) 35AnnexF(Normativ) 36SH/T3075—2024AnnexG(Informative) 41AnnexH(Normativ) 42AnnexJ(Normativ) 43AnnexK(Normativ) 45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46Add:Explanationofarticle 47SH/T3075—20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5]11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本标准共分9章和10个附录,其中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H、附录J和附录K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用钢材的选用原则、使用范围和保证项目、钢材的技术要求、腐蚀环境对压力容器用钢的要求、低温容器用钢的要求、焊接材料技术要求等。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修改了基本规定、钢材选用原则、使用范围和保证项目以及钢材的技术要求;──增加了不锈钢钢板和复合钢板的技术要求;──修改了紧固件材料的技术要求;──修改了湿硫化氢腐蚀环境选材要求;──修改了NaOH溶液腐蚀环境选材要求;──修改了低温容器用钢;──修改了焊接材料技术要求;──修改了资料性附录A《不锈钢晶间腐蚀环境》;──修改了规范性附录B《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性试验要求》;──修改了规范性附录C《临氢环境用钢选材图》;──修改了规范性附录D《临氢压力容器用铬钼钢》;──修改了规范性附录E《经修正的McConomy曲线》;──修改了资料性附录G《湿硫化氢腐蚀环境分类》;──增加了规范性附录J《常用的双相不锈钢》;──增加了规范性附录K《镍合金NS1402和NS3306》;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和管理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日常管理单位和主编单位。本标准日常管理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21号邮政编码:100101电话箱:zengxj.sei@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21号邮政编码:100101本标准参编单位: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高晖王金光刘汉宝赵思珍李冰白云李经涛SH/T3075—2024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章小浒张国信葛春玉曾小军张勇张凯杨芳薛玉生杨洁韩玉梅何智灵王翔杨东大陈孙艺郝保良王利畏罗明富吴玉雷孙登峰张伟东王志标华荣本标准1995年首次发布,2009年第1次修订,本次为第2次修订。1SH/T3075—2024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规范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用材的选用原则、使用范围、保证项目、技术要求,以及腐蚀环境对压力容器用钢的要求、低温容器用钢的要求等。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的反应器、塔器、容器、球形储罐、热交换器和空冷器等静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GB/T150.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50.2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3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GB/T150.4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GB/T151热交换器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00碳素结构钢GB/T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GB/T983不锈钢焊条GB/T1220不锈钢棒GB/T1221耐热钢棒GB/T2040铜及铜合金板材GB/T3077合金结构钢GB/T3274—201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3531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GB/T388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GB/T3965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GB/T4157金属在硫化氢环境中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实验室试验方法GB/T4237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4334—202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奥氏体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GB/T5117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5118—1995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热强钢钢焊条GB/T5293埋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5310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T5313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6394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GB/T6479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T8110-2020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650管线钢和压力容器钢抗氢致开裂评定方法2SH/T3075—2024GB/T9948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T9971原料纯铁GB/T10561—2024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12337钢制球形储罐GB/T12470—2018埋弧焊用热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3296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3305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方法GB/T13814镍及镍合金焊条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526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镍合金晶间腐蚀试验方法GB/T15620镍及镍合金焊丝GB/T17854—2018埋弧焊用不锈钢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19189压力容器用调质高强度钢板GB/T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GB/T21833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GB/T24511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板和钢带GB/T24593锅炉和热交换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GB/T29713不锈钢焊丝和焊带GB/T30059热交换器用耐蚀合金无缝管GB/T32533高强钢焊条GB/T35012临氢设备用铬钼合金钢钢板。NB/T47002压力容器用复合板NB/T47007空冷式热交换器NB/T47008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NB/T47009低温承压设备用合金钢锻件NB/T47010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NB/T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NB/T47018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NB/T47019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NB/T47028压力容器用镍及镍合金锻件NB/T47041塔式容器NB/T47042卧式容器NB/T47046承压设备用镍及镍合金板NB/T47047承压设备用镍及镍合金无缝管YB/T5092焊接用不锈钢丝SH/T3096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SH/T3129高酸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SH/T3193—2017石油化工湿硫化氢环境设备设计导则HG/T20660—2017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标准JB/T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年确认)JB/T4756—2006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3SH/T3075—2024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术语和定义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50.1规定的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标准。4基本规定4.1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钢板、钢管、钢锻件等的原材料应是采用氧气转炉或电炉冶炼,加炉外精炼工艺,并根据要求进一步采用真空处理等方法制成的钢,钢材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有关技术条件。4.2受压元件以及直接与受压元件焊接的非受压元件用钢材,应附有质量证明书,至少应包括的内容如下:a)材料牌号和标准号;b)材料生产单位名称(或厂标和代号)及检验印鉴标志;c)供方名称及供方有关部门印章和签字;d)生产日期;e)可追溯的有关钢材冶炼的标识号码,如:炉(批)号、交货状态、重量(净重、毛重)张数和件数;并且应有信息化标识;f)品种名称、规格尺寸和级别;g)钢材标准及合同中规定的各项试验结果(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供货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其他项目),检验单位和检验人员签章:h)相关的认证标记(如有必要)。4.3除钢材牌号和标准号以外,必要时图样或技术文件上还应注明对钢材的下列要求:a)钢材标准中根据需方要求给予保证的项目;b)钢材标准中由供需双方协议商定的项目;c)其他附加要求。4.4压力容器采用境外牌号材料时,应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中2.1.2节的规定。4.5压力容器采用未列入相关标准的新材料时(奥氏体钢除外),应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中2.1.3节的规定通过新材料技术评审后,方可使用。4.6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焊接材料,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压力容器焊接规程》NB/T47015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NB/T47018的要求。焊接材料应有质量证明书和清晰、牢固的标记。4.7压力容器用钢材还应满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中对材料的有关规定,同时根据设备对应的设计标准,相应地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热交换器》GB/T151、《钢制球形储罐》GB/T12337、《空冷式热交换器》NB/T47007、《塔式容器》NB/T47041、《卧式容器》NB/T47042、和《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T4732—1995(2005年确认)的相关材料规定。当对材料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或相应的技术文件中注明。5钢材5.1钢材的选用原则5.1.1压力容器应根据下列因素进行材料选用:a)容器的操作条件、设计条件、介质特性等;4SH/T3075—2024b)钢材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c)钢材的焊接性能;d)容器的制造工艺;e)热处理性能;f)经济合理性;g)容器的预期使用年限。5.1.2选择压力容器材料时,应根据容器的预期使用年限和介质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及磨蚀速率确定钢材的腐蚀裕量。当所确定的最大腐蚀裕量大于6mm时,应选用耐腐蚀性更好的材料。5.1.3以强度设计为主的场合,当根据设计条件和介质特性等情况可选用碳素钢或低合金钢时,受压元件用钢板宜依次选用Q245R、Q345R、Q370R等钢材。以刚度、稳定为主的场合,钢板宜选用Q245R或Q345R;使用条件许可时也可选用Q235B或Q235C。5.1.4壳体厚度小于8mm时,宜采用碳素钢钢板(多层容器用钢除外)。5.1.5壳体用不锈钢板厚度大于16mm时,宜采用碳素钢或低合金钢为基材复合不锈钢、堆焊不锈钢或衬不锈钢衬里等复合材料形式,且其使用温度范围应同时符合基材和覆材使用温度范围的相关规定。5.1.6不锈钢用于介质腐蚀性较强(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或防止铁离子污染等场合,奥氏体不锈钢可用于设计温度高于500℃的高温场合以及低温场合。5.1.7不含稳定化元素(Ti、Nb),且含碳量大于0.03%的奥氏体不锈钢需经焊接或400℃以上热成型时,不宜用于引起不锈钢晶间腐蚀的环境(参见附录A)。5.1.8不锈钢用于可能引起晶间腐蚀的环境(参见附录A)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金属合合金的腐蚀奥氏体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GB/T4334进行晶间腐蚀倾向性试验。具体试验方法的选用及其合格要求可按附录B的规定。此外,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性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GB/T21433的规定。5.1.9碳素钢和碳锰钢长期在高于425℃温度下使用时,应注意钢中碳化物相的石墨化倾向。5.1.10奥氏体不锈钢的使用温度高于525℃时,钢中碳含量应不小于0.04%。5.1.11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高温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应按批进行不低于设计温度下的高温拉伸试验,其高温屈服强度ReL或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不得低于相应标准中的规定:a)设计温度大于400℃;b)钢材厚度大于等于30mm;c)钢材主要截面以承受一次薄膜应力为主,且其厚度取决于强度计算的结果。5.1.12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的选材按现行行业标准《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SH/T3096的规定,高酸原油加工装置设备的选材按现行行业标准《高酸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SH/T3129的规定。5.2钢材的使用范围和保证项目5.2.1非压力容器用碳素钢钢板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见表5.2.1-1。常用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见表5.2.1-2。常用不锈钢钢板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见表5.2.1-3。低温用钢板的要求见本标准第8章。5SH/T3075—2024表5.2.1-1非压力容器用碳素钢钢板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钢板标准使用状态mm压力MPa使用温度和介质毒性危害钢材标准保证项目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其他项目℃冲击吸收能量KV2/J(≥6mm钢板)GB/T700GB/T327420℃~300℃,0℃~300℃,0(纵向)c对Q235C厚度≥6mm,用于使用温度20℃~0℃时,应附加进行横向试样的0℃冲击试验。表5.2.1-2常用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钢板标准使用状态使用温度ta℃钢材标准保证项目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横向取样)其他项目温度℃冲击吸收能量KV2/JQ245RGB/T713控轧、正火3~250-20~475b034c化学成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冷弯试验、超声检测、Z向拉伸试验(协议)、高温拉伸试验(协议)、落锤试验(协抗氢致开裂试验(协议)Q345R控轧、正火3~250-20~475b041cQ370R10~100-20~3504718MnMoNbR30~100-10~475047c13MnNiMoR30~150-20~400047c15CrMoR6~200-10~55047d14Cr1MoR6~200-20~55047d12Cr2Mo1R6~200-20~57547d12Cr2Mo1VR6~200-20~55060d07MnMoVR调质10~60-20~200化学成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冷弯试验、超声检测12MnNiVR调质10~60-20~200b对于不同厚度和不同使用状态的钢板的使用温度下限和对应冲击试验要求,按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6SH/T3075—2024d用于临氢设备的15CrMoR(H)、14Cr1MoR(H)、12Cr2Mo1R(H)和12Cr2Mo1VR(H)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临氢设备用铬钼合金钢钢板》GB/T35012或由合同双方协商要求。e对特殊要求的正火+回火的钢板允许正火加速冷却+回火。表5.2.1-3常用不锈钢钢板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钢板标准使用状态使用温度t℃钢材标准保证项目GB/T24511退火化学成分、抗拉强度、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断后伸长率、硬度、弯曲性能退火退火化学成分、抗拉强度、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1.0(协议)、断后伸长率、硬度、晶间腐蚀试验(协化学成分、抗拉强度、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断后伸长率、硬度a当使用温度高于或等于-196℃时,可免做冲击试验;当在-196℃~-253℃使用时,应由设计规定冲击试验的要求。7SH/T3075—2024试验、无损检测等特殊检验项目,具体合格级别和试验方法应由5.2.2常用无缝钢管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见表5.2.2-1、表5.2.2-2和表5.2.2-3。低温用钢管的要求见本标准第8章。表5.2.2-1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无缝钢管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钢管标准使用状态使用温度t℃钢材标准保证项目冲击试验要求其他项目aGB/T8163材料标准中没有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替代水压试验)、代水压试验)、GB/T8163GB/T8163试验温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值KV2GB/T6479试验温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值KV2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代水压试验)、代水压试验)、GB/T6479GB/T9948试验温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值KV2GB/T9948GB/T9948GB/T9948GB/T9948退火GB/T9948GB/T150.2-2011,a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的10、20钢和Q345D钢管适用设计压力不大于4.标准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值应分别不小于31J和348SH/T3075—2024表5.2.2-2常用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钢管标准使用温度t℃钢材标准保证项目GB/T13296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试验)、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3296GB/T14976bGB/T13296GB/T14976ba当使用温度高于或等于-196℃时,可免做冲击试验;当在-196℃~-253℃使用时,应由设计规定冲击试验的要求。表5.2.2-3常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无缝钢管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9SH/T3075—2024钢管标准使用温度t℃钢材标准保证项目GB/T21833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逐根超声波探伤(可替代水压试验)、逐根涡流探伤(可替代水压试验)、GB/T21833GB/T21833GB/T218335.2.3常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见表5.2.3-1,常用不锈钢锻件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见表5.2.3-2。低温用钢锻件的要求见本标准第8章。表5.2.3-1常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锻件标准使用状态公称厚度使用温度ta℃钢材标准保证项目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其他项目温度℃冲击吸收能量KV2/JNB/T47008正火、正火+回火化学成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硬度(部分材仅对Ⅲ和Ⅳ级锻高温拉伸试验(协议)、模拟焊后力学性能(协议)、夹杂物等协低倍检验(协抗氢致开裂其他无损检测(如磁粉、渗透正火、正火+回火>100~300正火、正火+回火-20~475调质>200~30020MnMo调质-20~50020MnMoNb调质020MnNiMo调质-20~40035CrMo调质-20~525015CrMo调质>300~50014Cr1Mo调质>300~50012Cr2Mo1SH/T3075—2024调质>300~500断裂韧性(协侧向膨胀值(协有害元素(熔炼分析)限制(协12Cr2Mo1V调质>300~50012Cr5Moc正火+回火、调质b根据需方要求,20、16Mn和20MnMo钢锻件可进行-20℃冲击试验,代替0℃冲击试验,其冲击吸收能量值要求表5.2.3-2常用不锈钢锻件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锻件标准使用状态公称厚度使用温度ta℃钢材标准保证项目铁素体型S1130606Cr13NB/T47010退火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双相钢相比例检验(仅对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高温拉伸试验(协低倍检验(协议)、其他无损检测(如渗透检测等协议)退火奥氏体型S3040806Cr19Ni10S3040907Cr19Ni10S3216806Cr18Ni11TiS3160806Cr17Ni12Mo2S3166806Cr18Ni12Mo2TiS30403022Cr19Ni10-253~450aS31603022Cr17Ni12Mo2S31703022Cr19Ni13Mo3S3100806Cr25Ni20S39042015Cr21Ni26Mo5Cu2奥氏体-铁素体型S21953022Cr19Ni5Mo3Si2NS22253022Cr22Ni5Mo3NS22053022Cr23Ni5Mo3Na当使用温度高于或等于-196℃时,可免做冲击试验;当在-196℃~-253℃使用时,应由设计规定冲击试验的要求。6钢材的技术要求SH/T3075—20246.1钢板6.1.1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用碳素钢、低合金钢钢板,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a)用于容器壳体的钢板厚度大于36mm的Q245R和Q345R钢板;b)用于其他受压元件(如法兰、管板、平盖等)时,厚度大于50mm的Q245R和Q345R钢板;c)用于多层容器内筒的Q245R和Q345R钢板;d)在湿硫化氢环境下使用的钢板;e)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且厚度大于或等于12mm的钢板;f)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的钢板。6.1.2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用碳素钢、低合金钢钢板,符合下列条件的,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钢板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等级按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47013.3-2015的规定:a)厚度大于30mm且小于或等于36mm的Q245R和Q345R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b)厚度大于36mm的Q245R和Q345R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c)厚度大于25mm的其他低合金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d)厚度大于20mm的16MnDR以及镍系低温用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e)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厚度大于等于12mm的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f)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容器用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g)在湿硫化氢环境中使用且厚度大于或等于12mm的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h)用于球形容器上下极板和与支柱连接的赤道板的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Ⅰ级;球形容器用调质高强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Ⅰ级;i)厚度大于16mm的调质状态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Ⅰ级;j)厚度大于等于12mm的多层压力容器内筒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Ⅰ级;k)厚度大于150mm的12Cr1Mo1R和12Cr2Mo1VR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Ⅰ级;l)厚度大于等于180mm的Q345R(HIC)钢板,质量等级不低于Ⅰ级。6.1.3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用碳素钢、低合金钢钢板的冲击试验要求应符合如下要求:a)钢板的冲击试验要求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GB/T713,《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GB/T3531和《压力容器用调质高强度钢板》GB/T19189的规定。临氢设备用15CrMoR(H)、14Cr1MoR(H)、12Cr2Mo1R(H)和12Cr2Mo1VR(H)的冲击试验要求按GB/T35012的规定。如需提出要求特定温度的冲击试验或特别要求冲击吸收能量指标时,应在设计文件和钢板订货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b)对于不同厚度和不同使用状态的钢板的使用温度下限和对应冲击试验要求,按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2011表4的规定;c)符合下列条件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应每热处理张钢板(热处理后钢板被切割分张时仍视为1张)进行拉伸和V型缺口冲击试验:1)多层压力容器的内筒钢板;2)用于壳体厚度大于60mm的钢板;3)调质热处理的钢板。d)对于钢材标准强度下限值Rm大于630MPa的钢板,进行冲击试验时,应检测侧向膨胀值LE≥0.53mm;e)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样的取样部位和试样方向应符合相应钢材标准的规定,如需特殊要求,应在设计文件和钢板订货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冲击试验每组取3个标准试样,允许1个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数值低于规定值,但不得低于规定值的70%。当材料无法制备标准试样时,可依次制备7.5mm或5mm的小尺寸冲击试样,其冲击功要求分别为相应标准试样冲击吸收能量指标的75%或50%;f)当压力容器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时,主要受压元件用钢板宜要求钢板模拟焊后热处理状态的力学性能。6.1.4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用不锈钢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板和SH/T3075—2024钢带》GB/T24511的规定,并符合如下要求:a)现行国家标准《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板和钢带》GB/T24511标准中钢板及钢带的厚度允许偏差宜采用标准中规定的普通精度,如需采用较高精度(代号PT.A)时,应在设计文件和和钢板订货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b)对于现行国家标准《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板和钢带》GB/T24511标准中钢板的表面加工类型,应在设计文件和和钢板订货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热轧产品宜采用1D级,冷轧产品宜采用2B级。c)根据特别要求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板和钢带》GB/T24511标准提出对奥氏体不锈钢板附加Rp1.0的检验要求,并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板和钢带》GB/T24511标准中Rp1.0的规定值按照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50.1-2011中4.4.1的规定确定奥氏体不锈钢板的许用应力。6.1.5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用复合钢板,应符合如下要求:a)复合钢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压力容器用复合板》NB/T47002的规定;b)应在设计文件和钢板订货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复合钢板的级别;c)不锈钢-钢复合板和镍-钢复合板的使用温度范围应同时符合对基材和覆材使用温度的规定;基材和不锈钢覆材的使用温度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中的规定,镍基覆材的使用温度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JB/T4756的规定;d)钛-钢复合板使用温度下限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中对基材的规定,使用温度上限为350℃;e)铜-钢复合板使用温度下限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中对基材的规定,使用温度上限为200℃;f)复合钢板应经热处理后交货,对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为基材的复合钢板的热处理状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或现行行业标准《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T4732中对相应基材的规定。g)复合钢板仅对基材进行冲击试验,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基材(包括钢板和钢锻件)的冲击试验按照基材标准规定,试验温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合格指标符合基材材料标准或材料订货技术要求的规定;h)当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压力容器用复合板》NB/T47002之外的复合钢板标准,其技术要求和使用温度范围应符合a)~g)的规定,其中复合钢板复合界面的结合剪切强度,不锈钢-钢复合板和镍-钢复合板应不小于210MPa;钛-钢复合板不小于140MPa,铜-钢复合板不小于100MPa,锆-钢复合板不小于140MPa;i)当选用基材的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540MPa的复合板,还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6.2钢管6.2.1常用于换热管的无缝管标准及精度等级见表6.2.1。钢制换热管的外径、壁厚允许偏差的精度等级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通则》NB/T47019.1的规表6.2.1换热管常用无缝管标准及精度等级要求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冷拔(轧)管冷拔(轧)管冷拔(轧)管冷拔(轧)管6.2.2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中焊接钢管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2011中5.2的有关规定,且不应用作换热管。SH/T3075—20246.2.3现行国家标准《锅炉和热交换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GB/T24593中焊接钢管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2011中5.2.5的有关规定。6.2.4设计压力大于等于10.0MPa的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管,应逐根按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47013.3-2015的要求进行超声检测,I级合格。6.2.5钢制换热管除符合相关管材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NB/T47019.1~47019.6的有关规定。6.2.6对于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和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棒》GB/T1220中的钢棒制造的接管,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2011中5.1.8和5.2.9的有关规定。6.2.7用作压力容器壳体的钢管应符合相应管材标准的要求,宜采用无缝管。此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当采用焊接管时,应选择管材标准中逐根进行100%射线检测或100%涡流检测的焊接管,且不得用于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0MPa,不得用于毒性程度为极度或高度危害的介质、不得用于有晶间腐蚀倾向的场合;b)管子应按表6.2.9的要求复验力学性能,并应符合相应管材标准或设计文件的要求。现行国家标准《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T9948或现行国家标准《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T6479的钢管用作设计压力小于1.6MPa的压力容器壳体时,可不进行力学性能的实验。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等管材标准中未要求冲击试验的,可免做;表6.2.7用作压力容器壳体的管材复验要求---%,-p≥10.0c)用作Ⅱ、Ⅲ类压力容器壳体的钢管,应按照相应的设备设计要求进行力学性能复验,设备制造厂应逐根管子按不低于设备液压试验的压力进行水压试验。Ⅰ类压力容器壳体用钢管,如钢厂已做水压试验者,可不再复验。6.3锻件6.3.1压力容器用钢锻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NB/T47008、《低温承压设备用合金钢锻件》NB/T47009和《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NB/T47010的规定。6.3.2压力容器用钢锻件的级别应根据锻件的使用条件、规格和质量,按至条的规定确定,并在设计文件和钢锻件订货技术要求中注明。下列钢锻件应符合Ⅳ级锻件要求:a)用作圆筒和封头的筒形、环形、碗形锻件;b)设计压力大于等于10.0MPa,或公称厚度大于300mm,且成品质量大于500kg的锻件。下列钢锻件应符合Ⅲ级或Ⅳ级要求:a)设计压力大于等于10.0MPa,或公称厚度大于200mm,且成品质量大于等于500kg的锻件;b)公称厚度大于300mm的锻件;c)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540MPa,且公称厚度大于200mm的低合金锻件;d)盛装介质的毒性程度为极度或高度危害的锻件;e)换热器管板锻件;f)设计压力大于等于1.6MPa,或公称厚度大于200mm的低温容器用低合金钢锻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的其他钢锻件应不低于Ⅱ级的要求。6.3.3当对钢锻件有晶粒度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和和钢锻件订货技术要求中注明,锻件晶粒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GB/T6394的要求进行检验:SH/T3075—2024a)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应有5级或更细的晶粒度;b)不锈钢锻件宜具有3级或更细的晶粒度。6.3.4当对钢锻件有非金属夹杂物的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和钢锻件订货技术要求中注明,非金属夹杂物应按国家标准《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10561—2024进行检验,要求A、B、C、D粗、细类和Ds类夹杂物均不大于1.5级,A、B、C、D粗、细类夹杂物总和分别不得大于4.5级。6.3.5用于设计温度高于300℃的20MnMoNb、20MnNiMo和12Cr2Mo1V的Ⅲ级或Ⅳ级锻件,应在设计文件和和钢锻件订货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按批(Ⅲ级)或逐件(Ⅳ级)进行不低于设计温度的高温拉伸试验。6.4紧固件6.4.1螺柱与螺母的组合使用、使用温度范围及推荐适用范围可按表6.4.1,也可选用有使用经验的其他组合。通常情况下,螺柱材料硬度宜比螺母材料硬度稍高(约30HBW),其差值可通过选用不同钢材或采用不同热处理制度而获得。6.4.2碳素钢螺柱所用的毛坯应进行正火热处理。低合金钢螺柱所用的毛坯应按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2011的表13的规定进行调质热处理。经热处理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螺柱所用的毛坯的力学性能试验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2011的7.1.3的有关规定。6.4.3湿硫化氢环境下的螺栓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湿硫化氢环境设备设计导则》SH/T3193的相关规定。6.4.4用于反应器中大于M36、疲劳容器、设计温度大于300℃的容器的外部承压用低合金钢螺柱应符合下列要求:a)螺柱材料应按批进行-20℃冲击试验,三个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KV2≥54J,允许其中一个试样KV2≥38J;b)螺柱材料应按批检测断后伸长率A≥25%;c)在加工螺纹之前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NB/T47013.4或《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NB/T47013.5进行100%MT或100%PT检测,合格级别为Ⅰ级;对于大于等于M36的螺柱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47013.3进行100%UT检测,合格级别为Ⅰ级。表6.4.1紧固件的使用温度范围及适用范围℃适用于p≤10.0MPa40MnB、适用于p≥2.5MPaSH/T3075—2024适用于p≥2.5MPa适用于p≥2.5MPab30CrMoA和35CrMoA螺柱用钢用于低于-40℃~-70℃时,其化学成分(熔炼分析)中磷、硫含量应为P≤c40CrNiMoA螺柱用钢和使用温度低于-70℃~-100℃的30CrMoA螺柱用钢,其化学成分(熔炼分析)中磷、d固溶处理后经应变强化处理的S3046.4.5石油化工常用的金属材料垫有金属平垫、金属环垫(主要有八角垫和椭圆垫)和透镜垫等。常用金属材料垫的使用温度和适用场合见表6.4.5。表6.4.5常用金属材料垫的使用温度和适用场合水和水溶液、污油、污水、高温蒸汽、SH/T3075—2024a纯铁的化学成分(%)应为:C<0.05;Si<0.40;Mn<0.60;P<0.035;S<0.040。6.4.6石油化工常用的非金属和半金属垫片的适用场合见表6.4.6-1和表6.4.6-2。表6.4.6-1常用非金属垫片的使用和适用场合℃ a增强柔性石墨板是由不锈钢冲齿或冲孔b柔性石墨带用于氧化性介质时,建议最高使用温度为450℃。表6.4.6-2常用半金属垫片的使用和适用场合℃垫片属板a柔性石墨带用于氧化性介质时,建议最高使用温度为457腐蚀环境下选材要求7.1高温临氢环境7.1.1高温(t≥200℃)且大于0.7MPa的氢气会对压力容器钢材造成氢腐蚀,临氢压力容器用钢依据附录C《临氢环境用钢选材图》进行选择。7.1.2临氢压力容器用铬钼钢的要求见附录D。临氢压力容器用铬钼合金钢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临氢设备用铬钼合金钢钢板》GB/T35012。SH/T3075—20247.2高温(t≥260℃)含硫油环境7.2.1处于高温(t≥260℃)含硫油环境的压力容器用钢会产生硫和硫化物引起的腐蚀,根据容器的操作温度和硫含量(质量分数)从附录E《经修正的McConomy曲线》中查取钢材的腐蚀率。7.2.2按照预期的容器设计使用年限确定腐蚀裕量。7.2.3当腐蚀裕量超过6mm时,应选用耐蚀性能更好的材料。7.3高温(t≥230℃)H2+H2S环境7.3.1处于高温(t≥230℃)H2+H2S环境的压力容器用钢会产生硫化氢腐蚀,根据容器的操作温度和硫化氢浓度(摩尔分数)从附录F《高温H2S/H2腐蚀曲线》中查取钢材的腐蚀率。7.3.2按照预期的容器设计使用年限确定腐蚀裕量。7.3.3当腐蚀裕量超过6mm或对腐蚀产物有限制时,应选用耐蚀性能更好的材料。7.3.4炼油厂主要高硫原油加工装置的压力容器选材按现行行业标准《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SH/T3096。7.4环烷酸(酸值大于0.5mgKOH/g)腐蚀环境7.4.1使用温度低于240℃,设备材料以选用碳素钢为主。7.4.2在220℃到240℃之间,当存在流速较高或其它加重腐蚀的影响因素,可以选用较高等级材料。7.4.3使用温度在240℃~288℃之间,可选用S30403(022Cr19Ni10)、S30408(06Cr19Ni10)、S32168(06Cr19Ni11Ti)或其复合材料,若实际生产表明发生了明显的环烷酸腐蚀,或者介质流速大于或等于30m/s,则可选择S31603(022Cr17Ni12Mo2)或其复合材料。S31703(022Cr19Ni13Mo3)或其复合材料。7.4.5炼油厂主要高酸原油加工装置的压力容器选材按现行行业标准《高酸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SH/T3129。7.5Ⅰ类湿硫化氢腐蚀环境7.5.1确定Ⅰ类湿硫化氢腐蚀环境的条件见附录G的G.2.1条。7.5.2在Ⅰ类湿硫化氢腐蚀环境中使用的普通碳素钢及碳锰钢除符合相应材料标准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材料的力学性能(试样须经模拟焊后热处理)和使用状态按下列要求:a)材料标准规定的屈服强度下限值ReL不宜大于355MPa;b)材料实测的最高抗拉强度Rm≤630MPa;c)-20℃冲击吸收能量合格指标为:对于普通碳素钢Q245R钢板、10和20钢管、20锻件:三个试样的平均值KV2≥34J,允许其中一个KV2≥26J;对于碳锰钢Q345R钢板、16Mn钢管、16Mn锻件:三个试样的平均值KV2≥41J,允许其中一个KV2≥31J;d)材料使用状态:正火(允许加速冷却)+回火、正火。普通碳素钢和碳锰钢的钢板中的硫(S)和磷(P)含量应符合表的规定,锻件和钢管中的硫、磷含量也应相应降低。表普通碳素钢和碳锰钢板中硫、磷含量要求SP普通碳素钢和碳锰钢的碳当量CE(%)按厚度要求限制如下:a)当厚度小于等于38mm时,CE(%)≤0.43%;b)当厚度大于38,小于等于64mm时,CE(%)≤0.45%;c)当厚度大于64,小于等于102mm时,CE(%)≤0.46%;d)当厚度大于102mm时,CE(%)≤0.48%。SH/T3075—2024注:CE(%)=C+Mn/6+(Cr+Mo+V)/5+(Ni+Cu)/15。元素钢板和锻件应逐张(件)进行布氏硬度检测,硬度值应不大于200HBW。材料模拟焊后热处理按以下要求:a)焊后热处理温度应尽可能取标准要求的上限,热处理后硬度应不大于200HBW;b)热处理后,不允许在材料接触介质的一侧打钢印标识。钢板厚度大于等于12mm时,应按NB/T47013.3-2015进行100%超声检测,合格级别至少为7.5.3当容器内部采用不锈钢复合材料(或堆焊层)时可不按7.5.2条的规定。7.6Ⅱ类湿硫化氢腐蚀环境7.6.1确定Ⅱ类湿硫化氢腐蚀环境的条件参见附录G的G.2.2条。7.6.2在Ⅱ类湿硫化氢腐蚀环境中工作的压力容器采用抗HIC普通碳素钢和碳锰钢除满足7.5.2条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钢材的冶炼应采用电炉(或转炉)冶炼并加炉外精炼方法(或其他高质量的冶炼方法),钢材应为本质细晶粒钢。钢材化学成分应控制:Ti≤0.01%,B≤0.0005%,Nb+V≤0.030%。钢板中的硫(S)和磷(P)含量应符合表7.6.2的规定,Mn≤1.35%,[O]≤0.0030%。锻件和钢管中的硫、磷含量也应相应降低。表抗HIC普通碳素钢和碳锰钢板中硫、磷含量要求SP普通碳素钢和碳锰钢的碳当量CE(%)要求限制如下:a)对普通碳素钢,CE(%)≤0.40%;b)对碳锰钢,当厚度不大于50mm时,CE(%)≤0.43%;当厚度大于50mm,小于等于100mm时,CE(%)≤0.45%;当厚度大于100mm,CE(%)≤0.48%(目标值CE(%)≤0.45%)。材料供货状态应为正火或正火(允许加速冷却)+回火。钢板和锻件经模拟焊后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除符合相关材料标准中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a)厚度大于50mm的钢板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进行厚度方向的性能试验,其厚度方向(z向)的拉伸断面收缩率Zz≥35%(三个试样平均值),单个试样最低值≥25%;b)抗HIC普通碳素钢钢板和锻件-20℃冲击吸收能量三个试样的平均值KV2≥34J,允许其中一个KV2≥26J;抗HIC碳锰钢钢板和锻件-30℃冲击吸收能量三个试样的平均值KV2≥41J,允许其中一个KV2≥31J。钢板厚度大于12mm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47013.3进行100%超声检测,合格级别为Ⅰ级。同时距焊接坡口100mm范围内附加100%斜探头超声检测,合格级别按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47013.3-2015附录D的规定。钢板和锻件的晶粒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GB/T6394的要求,晶粒度不粗于6级。锻件和厚度大于20mm的钢板应按照国家标准《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10561-2023规定的B法进行细系、粗系非金属夹杂物评定,硫化物类(A类)、氧化铝类(B类)、硅酸盐类(C类)及球状氧化物类(D类)的细系、粗系均不得大于1.5级,单颗粒球类(DS类)不大于1.5级,且应满足A+C≤2.0,B+D≤2.0,A+B+C+D+DS≤4.5级。抗HIC钢板应进行抗HIC试验:a)试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管线钢和压力容器钢抗氢致开裂评定方法》GB/T8650,A溶液;b)同熔炼炉、同热处理制度、同厚度的钢板组成一批,每批进行一次试验;c)试样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管线钢和压力容器钢抗氢致开裂评定方法》GB/T8650中的全厚度阶SH/T3075—2024梯形取样,每个试样的厚度不大于30mm;d)裂纹长度率(CLR)、裂纹厚度率(CTR)个裂纹敏感率(CSR)应满足:CLR<5%;CTR<1.5%;CSR<0.5%。0抗HIC钢板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金属在硫化氢环境中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实验室试验方法》GB/T4157进行抗硫化物应力腐蚀(SSC)试验,其门槛值应大于等于0.8倍的材料标准室温屈服强度ReL。7.6.3当容器内部采用不锈钢复合材料(或堆焊层)时可不按7.6.2条的规定。复合材料的要求应符合SH/T3193的相关规定。7.7NaOH溶液腐蚀环境7.7.1在NaOH溶液环境下工作的压力容器选材可按图7.7.1进行。对于处于C区的工况,可以根据工程经验,采用合适的材料。280260240220200温度,°F温度,°F80604020温度,°C908060504030200温度,°C908060504030200B区DD区A区2-51020304050NaOH溶液浓度(质量分数),%注:碳钢是指普通碳素钢和碳锰钢。图7.7.1钢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使用温度与浓度的关系7.7.2当NaOH溶液浓度大于5%时,在一定的温度下,采用碳钢会引起应力腐蚀开裂。碳钢的使用温度和NaOH溶液浓度(质量分数)位于图7.7.1中A区时可不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但有内伴热的碳钢管线焊接接头以及接触NaOH溶液的伴热弯曲元件和焊接接头应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超过图7.7.1中A区,位于B区时,碳钢焊接接头及弯曲元件应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当位于图7.7.1中的C区时,原则上选用镍合金材料。当位于图7.7.1中的D区时,即NaOH溶液浓度小于5%时,可采用碳钢,且当NaOH溶液浓度小于2%时,碳钢可不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根据工程经验,在D区内的碳钢可不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但应排除死区浓缩情况。在温度低于46℃时,在各种浓度的NaOH溶液环境中可使用碳钢且可不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有伴热情况除外)。7.7.3当碳钢的使用温度—NaOH浓度关系高于表7.7.3中的规定时,碳钢应进行焊后热处理。表7.7.3碳钢的使用温度与NaOH浓度关系NaOH浓度,%57.7.4在一定情况下,300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可用于NaOH溶液,腐蚀情况见图7.7.4。SH/T3075—2024图7.7.4NaOH溶液环境中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7.8液氨应力腐蚀环境7.8.1容器接触的介质为液氨,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即为液氨应力腐蚀环境:a)介质为液态氨,含水量小于或等于0.2%,且有可能受空气(O2或CO2)污染的场合;b)操作温度高于-5℃。7.8.2在液氨应力腐蚀环境中使用的碳素钢和碳锰钢(包括焊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a)材料要求按7.5.2条;b)焊后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7.9HF腐蚀环境HF腐蚀环境下的压力容器用钢的基本要求见附录H。8低温容器用钢材8.1基本规定8.1.1设计温度低于-20℃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和铁素体不锈钢制容器,以及设计温度低于-196℃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属于低温压力容器(简称低温容器)。8.1.2低温容器用钢材除满足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8.2低温用低合金钢的要求8.2.1低温容器非受压元件应是具有足够韧性且焊接性能良好的钢材。8.2.2低温用低合金钢应以正火、正火加回火或调质状态供货。8.2.3低温用低合金钢均应进行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符合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GB/T150.3—2011附录E中E.1.4条“低温低应力工况”下的受压元件用钢除外)。试验温度不得高于容器的设计温度(或最低设计金属温度MDMT)。除钢材标准规定外,低温用低合金钢材(包括钢板、钢管、钢锻件及其焊接接头)的夏比(V型缺口)冲击吸收能量按表8.2.3的规定。SH/T3075—2024表8.2.3低温用低合金钢材低温夏比(V型缺口)冲击吸收能量合格指标钢材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m3个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KV2/J>450~510>510~570>570~630>630~6908.2.4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540MPa的钢材不适用于“低温低应力工况”。8.3常用低温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材8.3.1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T150.2中常用的低温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材的使用和材料要求见表8.3.1-1、8.3.1-2、8.3.1-3和8.3.1-4。表8.3.1-1常用低温容器用低合金钢板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钢板标准使用状态使用温度t℃钢材标准保证项目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横向取样)其他项目温度℃冲击吸收能量KV2/J16MnDRGB/T3531正火或正火+6~60-40~35047c化学成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冲击吸收能量、冷弯试验、超声检测、>60~120-30~35047c15MnNiDR正火或正火+6~60-45~20015MnNiNbDR正火或正火+10~60-50~20009MnNiDR正火或正火加6~120-70~35008Ni3DR正火或正火+回火或调质a6~100-100~100-10006Ni9DR调质b5~50-196~100-19607MnNiVDRGB/T19189调质10~60-40~20080d化学成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冲击吸收能量、冷弯试验、超声检测07MnNiMoDR调质10~50-50~20080da经需方同意,厚度大于60mm的09MnNiDR和08Ni3DR钢SH/T3075—2024d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议,对厚度大于36mm的钢板表8.3.1-2常用低温容器用低合金钢管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钢管标准使用状态使用温度t℃钢材标准保证项目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纵向)其他项目温度℃冲击吸收能量KV2/JGB/T6479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代水压试验)、NB/T47019.4GB/T150.4-2011,NB/T47019.4GB/T150.4-2011,NB/T47019.4NB/T47019.4表8.3.1-3常用低温容器用低合金钢锻件的使用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锻件标准使用状态公称厚度使用温度ta℃钢材标准保证项目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其他项目温度℃冲击吸收能量KV2/JNB/T47009调质-45~35047化学成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冲击吸收能量、超声检测(逐件,仅对Ⅲ和Ⅳ级锻晶粒度(协议)、非金属夹杂物(协模拟焊后热处理(协议)侧向膨胀值(协>100~300-40~3504720MnMoD调质>300~70008MnNiMoVD调质-40~20010Ni3MoVD调质09MnNiD调质-70~35008Ni3D调质-100~100SH/T3075—202406Ni9D调质-196~100磁粉或渗透检验(协议)低倍检验(协议)表8.3.1-4常用低温钢螺柱的使用温度范围和钢材保证项目螺柱标准使用状态螺柱规格使用温度ta℃钢材标准保证项目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其它项目温度℃冲击吸收能量KV2/J30CrMoAa调质-100~500bc-10041化学成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端面收缩率、布氏硬度值、冲击吸收能量、非金属夹杂物、超声检测(协议)35CrMoAa调质-70~500bc4140CrNiMoAa调质M52~M64b30CrMoA、35CrMod40CrNiMoA螺柱用钢和使用温度低于-70℃~100℃的30CrMoA螺柱用钢,其化学成分(熔炼分析)中磷、硫含量8.3.2使用温度为-196℃及以上的奥氏体不锈钢钢材可免除冲击试验,当奥氏体不锈钢在-196℃以下使用时,应进行不低于设计温度下的低温冲击试验。9焊接材料技术要求9.1基本要求9.1.1压力容器用焊接材料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不锈钢焊条》GB/T983、《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5117、《热强钢焊条》GB/T5118、《埋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5293、《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GB/T8110、《埋弧焊用热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12470、《镍及镍合金焊条》GB/T13814、《镍及镍合金焊丝》GB/T15620、《埋弧焊用不锈钢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17854、《不锈钢焊丝和焊带》GB/T29713、《高强钢焊条》GB/T32533、《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NB/T47018及《焊接用不锈钢丝》YB/T5092的规定。9.1.2焊接材料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并结合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使用条件及焊接方法等情况综合选用,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9.1.3焊接材料熔覆金属扩散氢含量的测定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GB/T3965进行,并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NB/T47018的相关规定。9.1.4焊接材料熔敷金属的耐腐蚀性能及铁素体含量等特殊要求根据双方协议内容提供。9.1.5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应注明标准号、焊接材料型号、规格、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以及相关的特种性能测定,并在明显部位作出清晰的标志。9.2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9.2.1碳素钢、低合金钢相同钢号相焊,选用的焊接材料应保证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不低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的限值,或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条件。9.2.2低合金抗氢钢或耐热钢相同钢号相焊,选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SH/T3075—2024选用的焊接材料应保证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不低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的限值,或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条件。Cr-Mo和Cr-Mo-V抗氢钢或耐热钢应选用低氢型焊条;扩散氢测量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GB/T3965执行。Cr-Mo和Cr-Mo-V抗氢钢或耐热钢应保证焊缝金属的合金(Cr、Mo、V)含量不低于母材标准规定的下限值,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母材标准规定的下限值。9.2.3高合金钢相同钢号相焊,选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选用的焊接材料应保证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不低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的限值。当需要时,其耐腐蚀性能不应低于母材相应要求,或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条件。奥氏体不锈钢、超级奥氏体不锈钢、铁镍合金、镍基合金等的焊接材料应选用保证焊缝金属的Cr、Ni、Mo或Cu等主要合金元素的含量不低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的限值。对于有防止晶间腐蚀要求的焊接接头,若选用奥氏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