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处理PPT课件.ppt_第1页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处理PPT课件.ppt_第2页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处理PPT课件.ppt_第3页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处理PPT课件.ppt_第4页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处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刺激性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血液内科 程龙霞 新生儿 科 常 用 需 防 外 渗 药 物及 预 防 外 渗 和 处 理 方 法 1 静脉炎 渗出 2 定义: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静脉感染,沿静 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 静脉炎评估标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建议使 用以下标准: 0级无临床症状 1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以有可无,皮肤上未 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2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 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3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 红线,皮肤下能触及条索状物。 3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 到皮下组织中导致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 包括一些直接或间接地损伤静脉和周围组 织,导致静脉炎或软组织损伤发生的药物 。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 发生率为0.1%6%。 4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 :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 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 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5 + + 药物外渗分类 血 管 收 缩 药 血管刺激性药物 高 渗 性 药 物 6 常见药物外渗分类 血管刺激 性药物 : 高渗性药物: 缩血管药物: 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氯化钾 、浓氯化钠 20%甘露醇、10%NS、50%葡萄糖、脂肪乳剂、 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营养液 多巴胺、间轻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7 药物因素 自身因素 其他因素 理化因素 8 理化因素 包括输液时环 境的温度,输液 中不溶微粒的危 害,溶液输入量 、压力、针头对 血管的刺激等都 可能导致药物外 渗。 药物因素 由于药物刺激性大,PH值 与血液不符,药物浓度过高, 以至于渗入血管,或是药物输 注速度过快等原因,使得血管 超出其自身承载能力,血管壁 变薄,药物自血管渗出,造成 局部溃烂。 9 由于新生儿无自主意识, 不能按需要制动,且血 管细小,充盈度差、尤 其在疾病状态下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如 新生儿休克、硬水肿时,血管通透性增强。 10 1、静脉穿刺技不熟练 2、血管选择不当。 3、穿刺成功后,针柄固定不牢 4、禁止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11 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期 静脉炎性反应期 期 组织坏死期 局部皮肤 红润 肿胀 发热 刺痛 无水疱和坏死 渗漏后23天 ,沿静脉走向条 索状肿胀、发红,疼 痛,可出现发热。 局部皮肤变性坏 死黑痂或深 部溃疡肌腱 血管 外露或伴感染 12 0度 度 度 度 无任何临 床症状 皮肤苍白, 水肿范围的 最大处直径 小于2.5厘米 ,皮肤发凉 ,伴有或不 伴有疼痛 皮肤苍白, 水肿范围的 最大处直径 在2.5-15厘 米,皮肤发 凉,伴有或 不伴有疼痛 皮肤发白, 半透明状, 水肿范围的 最大处直径 大于15厘米 ,皮肤发凉 ,轻度-中度 疼痛,可能 伴麻木感 度 皮肤发白,半透 明状,皮肤紧绷 ,有渗漏,皮肤 变色,有瘀斑、 肿胀,较深的凹 陷性水肿,水肿 范围最大处直径 大于15厘米,循 环障碍,中度-重 度疼痛 13 14 1 、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 项,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 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 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 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 2 、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 断,曾有报道过因前期未引起重视导致坏死病例 的 。 15 3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 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 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 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挤 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 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但应根 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否则会造成 更大的伤害。 16 药物外渗的组织损伤的发生有时间差异, 与渗漏液的剂量、浓度、部位、个体差异 有关。 外渗损伤性溃疡一般在310天内发生 17 高渗性的药物外渗开 始肿胀、疼痛 、 红润 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 下出血, 2-3天呈暗 紫色 黑色 18 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 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 刺痛 烧 灼痛 约8-10h变性坏死 去甲肾上腺素外渗 19 20 紧急处理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 刺激性药物渗漏到 血管外,须立即停止注射,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 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 用干棉球按压3 min左右。 21 局部封闭方法 用412 512 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 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边推药边退针 进针方法:与皮肤成1520度为宜 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以针尖最 好在红肿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 封闭次数: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 22 一般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进行封闭治疗 利多卡因有扩张血管、麻醉止痛,减少炎症渗出和促进组织修 复的作用;地塞米松有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提 高组织耐受性和特异性抗炎作用。 局部注射解毒剂 多 巴 胺:酚妥拉明5mg+0.9%NS1015ml 碳酸氢钠:利多卡因+VitC 脂肪乳剂:利多卡因+透明质酸 甘 露 醇:利多卡因+地塞米松 化疗药物:不同类型解毒剂 23 热敷: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渗漏液 的吸收,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 应用于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一般普通液体的渗漏。如如抗生素 类、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维生素类等。 常用热水袋和热水毛巾热敷,温度 在50度左右,防烫伤 注意:(拔针4h后可行)渗漏超过24h以后,不可热敷。因此时,局部 皮肤苍白,之后逐渐转暗红色,可产生局部出血,如此时热敷,可造 成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代谢增强、细胞耗氧量增加,可加速组织坏死 24 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 局部水肿和药物的吸收,灭活药物毒性作用, 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 应用于血管刺激性较大的化学药物的渗漏(局 部产生无菌炎性反应)。如柔红霉素、表阿霉 素等。 常用冰袋冷敷,渗漏后应早期用,防冻伤。 25 理疗 微波 15-30分钟/次 , 2次/天 超短波 30 分钟/次 1次/天, 期伤口换药 后进行 26 50%硫酸镁湿敷(阳离子溶液外渗的药物如 10%氯化钾、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 ,) 方法: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 患处,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1次 ,持续湿敷。 27 0.5%的654-2溶液湿敷 如多巴胺的渗出 方法:654-2 10mg+0.9%NS10ml配制成 654-2溶液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 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 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 半小时,每天3-4次敷。 28 马铃薯外敷法适用于各种药液渗出的外敷 将马铃薯洗净,切成透明的薄片,贴于肿 胀处,用胶布固定,每1-2h更换1次。 29 水泡的处理(小水泡) 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 避免摩擦和热敷 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 每天用碘伏消毒,让水泡自然吸收(无条 件者仍局部湿敷) 30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 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 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 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 死及纤维性变等 31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 制血中脂肪栓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可促使 皮下局部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 吸收,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 方法:用NS20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 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cm处进行局 部封闭,1次/天,连续3天。 32 甘露醇在快速滴入时易刺激局部 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炎, 大量渗透至皮下则可引起局部组 织的坏死 。所以在 输入甘露醇时 应先评估血管。尽量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甘露醇 。研究表明,甘露醇在同一部位静脉注射3次后即可引起明 显的静脉损伤,出现血管壁损害、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内瘀 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 33 连续2天使用同一静脉 滴甘露醇其静脉炎发生率 为45.69%,2天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在 使用套管针静滴甘露醇时,应同时用75%的 酒精纱布湿敷上段血管,因酒精具有催眠 和消毒防腐的作用兼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 效,因此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4 一般处理:一旦出现静脉炎或外渗,停止 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外渗时应选 择热湿敷。用50 %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 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2 h 更换1 次。 将洗净的马铃薯切成3 mm5 mm 薄片外 敷于液体外渗处,外敷面积稍大于组织肿胀 面积,6 h 更换1 次。 35 去甲肾上腺 素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 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l方法:取酚妥拉明1ml(10mg)加生理盐水50ml, 取4层纱布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每次局部湿 敷30m in,每天早、中、晚各1次,持续湿敷。 湿敷时间均为37d。(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 36 不能用50%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注意:高渗 液的外敷是不可用硫酸镁和酒精的.因为硫酸镁本身 就是高渗液体,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敷 .对于高渗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对于持续输 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 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 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 37 38 (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2)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 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3)局部湿敷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中医活血化瘀能减轻 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 静、抗炎、抑菌等作用。 (4)用50 %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 织肿胀面积,2 h 更换1 次。 因此这些都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