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l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 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常见 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 、急性肠炎、伤寒、甲型肝炎、食物中毒等。 这些疾病尤其对儿童和体弱的人容易感染。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l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大多是病人和病原携带 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 而引起感染。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 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发生 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l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传 播途径而引起感染。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 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还有轻 重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 状。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l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l1、学习、了解卫生防病知识,树立传染病的防病意识。 l 2、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性疫苗是抵抗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 l3、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疾病能力。 l4、开窗通气,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多拥挤的场所。 l5、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 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 l 6、遇到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 l 7、发生病例后,应及时隔离治疗,注意做好消毒工作。 手足口病 l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 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 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空气 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 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 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 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 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 致死亡。 手足口病 l传播途径 l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 足口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 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 水疱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 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 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 l易感人群 l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 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l流行特点 l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此病传 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 ,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四季 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 少见。 手足口病 l临床表现 l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 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 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 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 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 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 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 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虽 在同一患者身上但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 消退。 手足口病 l合并症 l手足口病虽然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 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 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 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 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 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 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 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手足口病 l预防措施 l1.个人预防措施 l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 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l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并妥善处理污物; l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l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l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 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 、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 l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l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l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l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l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l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l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 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l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 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正确的洗手方法 l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 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 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入厕后,带口罩 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 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l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l一、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l 正确的洗手方法 l二、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l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l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l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l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l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l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l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l 四、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l 五、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肠道病毒消毒方法 l环境消毒要点 l (一)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l (二)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 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 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 性消毒。 l(三)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 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风疹 l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 “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 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38度左右,一般发烧1- 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 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 枕后淋巴结肿大特征。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 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风疹 l预防措施 l1.健康教育。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胎儿都 有危害,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内感染。 l2.免疫接种。选用减毒风疹活疫苗,有效免疫持续时 间5-8年,疫苗需冷藏运输和储存,免疫抑制者和孕妇 为疫苗禁忌证。 l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 环节,重点措施是应急接种,重点人群为学龄儿童、 青春前期妇女、医务人员和入伍新兵。针对传播途径 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空气消毒。 麻疹 l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主 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 。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 ,但全年均可发生。 l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 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天后皮肤会出现 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亦可能 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 ,甚至死亡。 麻疹 l预防措施 l麻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者在患者隔离前已受到感染 ,对患者的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点放在提高易感人群的 免疫力。 l免疫接种 (1)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以在短期 内预防麻疹,接触者早期注射可防止发病,稍晚只能减轻发病。 已接触麻疹病毒6天后注射无效。(2)自动免疫:麻疹免疫策略 在我国定为8个月初种,7岁复种。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 证。 l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空 气消毒,重点措施是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易感者的应急接种, 阻断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 l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 l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 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 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 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天,通 常为18天。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 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流行性腮腺炎 l主要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 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 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 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 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 炎等。 流行性腮腺炎 l预防措施 l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在集 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 离。 l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 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 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 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 的个人卫生习惯。 l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 苗。 l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 6天。 水痘 l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 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 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 痂疹为特征。 l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 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 疫。 水痘 l(一)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 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 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l(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 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l(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 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 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l(四)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 ,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 构易引起流行。 水痘 l临床表现 l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 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 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 ,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 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 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 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 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 阴、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 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若患儿抵抗力低 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5年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卷+答案
- 大班绘画活动《美丽的衣服》
-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 因式分解知识点总结模版
- 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 工程造价管理团队年度工作总结
- 食管类癌的临床护理
- 影城消防培训试题及答案
- 银行总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小组面试试题及答案
- 学校生均占地面积
- 《康复医学》第四章 常见疾病的康复 第二节 肿瘤康复课件
- 2016年度高考全国3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 SIPOC培训教材学习教案
- 2019年重庆江津小升初数学真题及答案
-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共3页)
- 配电箱系统图
- 电缆井工程量计算
- 初中音乐--人声的分类--(1)pptppt课件
- 育种学 第6章杂交育种
- 钢芯铝绞线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