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医脉诊.doc_第1页
正确认识中医脉诊.doc_第2页
正确认识中医脉诊.doc_第3页
正确认识中医脉诊.doc_第4页
正确认识中医脉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认识中医脉诊一、脉诊是超越人类智慧的伟大发明脉诊是中医药独有的诊断手段。依据一定的诊脉方法区分平脉与病脉,能诊断有病没病,能测知症状。扁鹊诊脉能为昏迷病人简子作出“血脉治也,不出三日必间”的预测;华佗诊脉,能对李将军妻作出“案脉胎未去”的诊断。记述扁鹊医术的是司马迁著的史记,记述华佗医术的是三国志华佗传。方药中著的“医学三字经浅学”认为内经只谈脉谈针,很少用汤药。中国历代名医传一书认为:“扁鹊临床论病,发明腠理、血脉、肠胃、骨髓浅深层次,在诊断上于望、闻、问之外,首重切脉知病之法”。我的论文指出,没有诊断的发明就没有药物的发明,因此,我认为中医药是从脉诊和针石技术开始的,是脉诊和针石技术缔造了中医药,这是脉诊发明的作用和意义。据中国历代名医传记述的出生年,扁鹊与华佗相距547年,说明切脉知病的脉诊在张仲景之前存在了数百年。脉诊不仅司马迁记述,三国志华佗传记述,现代医学著作也记述,我认为切脉知病的脉诊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扁鹊约生于公元前406年,以40岁立说计算,脉诊约发明于公元前366年,脉诊发明至今己2376年。其间教脉诊用脉诊的己愈千万人,千万人天天诊脉,无人窥破脉诊秘密,也无人重复扁鹊的发明;脉诊还流传国外,外国人也无人窥破脉诊秘密,外国人也无人重复扁鹊的发明,证明切脉知病的脉诊是超越人类智慧的伟大发明。现代中医是以脉测证的,什么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数脉主热证、迟脉主寒证、虚脉主虚证、实脉主实证便是,可惜以脉测证的始作俑者和“发明家”不敢以此“火一把”,因此我认为以脉测证是胆怯的“无名氏”塞进中医药的伪科学。以脉测证没有“发明家”,发生医疗事故怎么追究责任,以脉测证不成了医生和患者的共同的陷阱了吗?现代中医用伪科学去教学生,学生又用伪科学去治病科研,我认为“无名氏”的祸闯大了,“无名氏”不仅不敢仰仗以脉测证“火一把”,还将遗臭万年!遗臭万年的前辈是“发明”获得性遗传把细胞遗传学打成反动学术的李森科院士,看来想出名的“高招”套路都相同。二、脉诊己在典籍失传寸、关、尺三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诊法单诊时,能感到指下脉搏动的是平脉,不能感到指下脉搏动的是沉脉。沉脉是脉的搏动沉潜不见之意,单诊是测定沉脉用的。三部九候是单诊时沉脉出现的位置,三部九候只用于沉脉主症,这是脉诊的第一个秘密。寸、关、尺三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诊法总按时出现在食指和中指,中指和无名指指缝间的脉的搏动是浮脉,总按时食指和中指、中指和无名指指缝间不出现脉的搏动的是平脉,总按是测定浮脉用的,这是脉诊的第二个秘密。书传中医诊脉法根本不知道这二个秘密,所以我认为脉诊己在典籍失传。濒湖脉学主病诗为“寸数咽喉口生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索丸”。以上主病诗是主症的,这是以脉测症的第一个证据;迟数是心跳的频率决定的,要迟寸关尺皆迟,要数寸关尺皆数,证明三部九候不能用于迟脉数脉的主症,这是脉诊在典籍失传的第二个证据。医亲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认为:“三部有力,其名曰实;三部无力,其名曰虚;三部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微脉可考;三部无力,按之且大,涣散不收,散脉可察”。濒湖脉学微脉、散脉主病诗为:“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尺部见之精血弱”;“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左关软散行付肿(说明:行付二字原文有月旁,因电脑无此二字代用),散居两尺魂应断。”依据主病诗,三部无力,按之且小的微脉;三部无力,按之且大的散脉,公然会在寸关尺分别出现:不足二寸的脉管,寸、关、尺三部分,三分之一按之且小,三分之一按之且大,这可能吗?以上主病诗是主症的,这是以脉测症 的第一个证据:三部九候也不能套用在以脉管粗细为标准区分的脉象上,这是脉诊在典籍失传的第二个证据。28种脉象的诊家正眼的主病歌为:浮脉:“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沉脉:“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1以上主病歌证明脉象是主症的,这是以脉测症的第一个证据。书传中医诊脉法认为浮取即应的是浮脉,沉取始得的是沉脉,伏脉则要推筋着骨寻。病脉与平脉必然是要能区分的,这是脉诊科学性的首要条件。浮取即应的是浮脉,平脉必然浮取不应;沉取始得的是沉脉,平脉必然沉取不得,推筋着骨寻的是伏脉,平脉必然推筋着骨寻不到,这样平脉成了浮取不应,重按不得,推筋着骨寻不到的脉象,没有平脉怎么依据脉象区分病与非病呢?为了掩饰,于是称平脉有神、有根、有胃气!“四至五至平和之则,六至数脉,七至疾脉,三至迟脉”,依据脉数区分的病脉与平脉是能区分的,这里的平脉根本不用在脉数的标准外另立平脉有神、有根、有胃气!这证明不能与平脉区分的浮、沉、伏是错误脉象。我认为脉诊己在典籍失传,这是第二个证据。我认为:不知道三部九候的使用范围,不知道沉脉、浮脉的诊脉方法,是书传中医脉诊失传的根本原因。从脉象看,现代中医明显抄袭书传中医脉诊,也照抄了书传中医脉诊的错误,照抄之后还骂江湖医生的骗术!书传中医诊脉法都是主症的,请问照抄书传中医脉诊的现代中医以脉测证从何而来,以脉测证明显是为了编造“基本特点”凭空捏造的,我认为这是从学术上谋杀扁鹊!脉诊的发明使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伟大,相形之下,无名氏是那么渺小和卑劣,呸!补记:(一)“病家不用开口,诊脉便知病情”是京剧沙家滨的一句台词,可见切脉知病是中医的特点,是中国人普遍的常识。电视剧大宅门是因为医生告诉喜脉,无意中暴露未婚先孕的丑闻才遭陷害、被处秋斩的。这才有白家的救人,查封百草厅,重振百草厅等系列冲突和故事。大宅门也证明中医是以脉测症的。现代中医脉诊是测证的。请问喜脉是什么证,为什么要把喜脉诊断为证?如果喜脉也辨证论治,人类还能繁衍吗?此例可见以脉测证之荒谬。我在前文说过,以脉测证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陷阱,你把喜脉当证治了,不是这样的后果吗?(二)据我记忆,我上高中时(1957-1960年)在贴报上看到朝鲜一教授发现了经络的证据,以后又看到该教授自杀身亡的报道。以后我的阅读才知道更多真象,现摘录吴清忠著的人体使用手册一书有关原文如下:“20世纪60年代,朝鲜有一个名为金凤汉的科学家宣称找到了经络,并将之命名为“凤汉管”,这个发现轰动了全球医学界接下来几年,全球科学家不断要求朝鲜公布研究成果最终金凤汉由于拿不出具体的证据而跳楼自杀。”我认为这就是以脉测证的始作俑者和发明家不敢暑名,不敢以其“发明”火一把的原因,据此我们能推测“以脉测证”出台的大约时间。现代中医靠以脉测证,靠把辨证施治改为辨证论治,于是称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是否认民族民间医药用的!是违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这一政策的。报纸报道一中医学院毕业生工作多年后调回中医学院当领导,发现仍用20多年前他读过的教材在教学生,这就是基本特点!找到经络的证据能引起轰动,我得到脉诊真传,经三十多年验证总结我在“论以脉测症”一文公开了脉诊秘密,虽能发表,能得奖,还有杂志聘我为“常务编委”,却不能取代以脉测证,不能动伪科学一根毫毛,可见中医药受害之深! 金逸藩注1:刘冠军著,刘芳、刘虹重订,中华脉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1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