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肩,肘,腕,髋,膝,踝,足三关节融合.doc_第1页
关于肩,肘,腕,髋,膝,踝,足三关节融合.doc_第2页
关于肩,肘,腕,髋,膝,踝,足三关节融合.doc_第3页
关于肩,肘,腕,髋,膝,踝,足三关节融合.doc_第4页
关于肩,肘,腕,髋,膝,踝,足三关节融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关节融合适应证 1.由于关节外伤、炎症、退行性变等原因发生对应关节面不相称,引起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或顽固的关节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又不适合用其他手术来保留关节动度者,宜施行关节融合术。例如下肢关节内骨折引起的严重损伤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后周围软组织有大量瘢痕,不宜行关节成形术等手术者。2.成人全关节结核,关节面破坏,估计不能保留关节功能,可在病灶清除的同时施行关节融合术;并有畸形者,可同时矫正畸形。3.由于神经病变或损伤而致肌肉瘫痪,引起关节严重不稳,影响整个肢体功能,而单纯肌腱转移又不足以维持关节稳定和恢复足够的有效功能,固定局部关节可以改善肢体功能者,宜施行关节融合术。如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三角肌瘫痪,上肢不能上举,若将肩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可借肩胛胸间的滑动而改善上肢的功能。4.先天或后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脊柱侧凸、腰椎滑脱等),为预防畸形发展,早期可施行椎板融合术,或在畸形矫正后施行。禁忌证除一般择期手术的禁忌症以外,有下列情况者也应禁忌融合:1.邻近关节已有骨性强直者,不宜作关节融合术。如髋关节融合后,其活动可由正常的腰椎及膝关节来代偿,以适应工作与生活活动的需要。若下腰椎或膝关节已经僵硬,髋关节融合将会给病人造成极大困难。2.两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中,一侧已有强直者,对侧不宜施行关节融合术。如髋关节两侧均融合,起、卧、行、坐均会有很大困难。3.儿童关节软骨丰富,关节融合不易发生骨性融合,还容易损伤骨骺,影响生长发育;同时,儿童在肢体发育阶段和肌肉的持续作用下,融合了的关节可以再发生变形。因此,年龄在12岁以下的儿童,不宜施行关节融合术。术前准备1.关节融合术实际上可能包括病灶清除、关节融合、骨移植、矫正畸形等一系列手术,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手术。所以,应根据这些手术要求决定手术方案,全面考虑,尽量争取一次手术、一个切口解决问题,务求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2.关节融合后活动丧失,会引起病人的思想顾虑,术前应予释疑:融合一个影响肢体功能的关节,会改善整个肢体的功能。3.肩、髋等大关节的关节融合术中出血较多,有发生休克的可能,术前应配好一定量的血液备用。肘、膝以下关节施行手术时,应用充气止血带,保持术野清晰,以利手术进行。4.炎性关节病变(如结核性、化脓性)应于术前应用抗生素或抗结核药物,以控制感染或防止业已静止的病灶复发。5.如关节有软组织挛缩,在术中畸形将不易被矫正,关节复位也会有困难,即使勉强复位也难以保持稳定;如术中强力矫正,会引起神经、血管等的损伤,也会引起术后肌肉的痉挛,甚至造成再脱位等并发症。因此,术前应先行牵引,尽量克服挛缩;并设计在术中解除挛缩的步骤。麻醉上肢关节融合术可选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肢的多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脊柱融合术可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麻,需要时选用全麻。肩关节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头转向健侧,病侧肩胛部及躯干下垫以沙袋,使病肩离开手术台图1 。 下载 (7.98 KB)2008-10-4 21:512.切口、显露用肩关节前内侧切口(见肩关节前内侧显露途径)。切口后端沿三角肌后缘适当后延45cm,以扩大显露。沿切口走向将三角肌在起点下0.5cm处从锁骨、肩峰及肩胛冈上切下,连同皮瓣向后下翻转。在分开三角肌后缘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经小圆肌下缘穿出的腋神经和旋后动脉,在前侧应保护在喙突及联合腱内后方下行的腋动、静脉及神经干。而后切开肱横韧带,分离并拉开肱二头肌腱长头图1 ,沿肱骨纵行切断肩胛下肌,再横行切开腱袖及关节囊,充分显露肱骨头与肩胛盂图1 。下载 (20.05 KB)2008-10-4 21:51下载 (18.88 KB)2008-10-4 21:513.切除软骨面、关节内融合如关节有病变,先外旋上臂,将关节脱位,切除有病变的滑膜及关节囊后,凿除肱骨头及肩胛盂的软骨面图1 ;冲洗伤口,清除残留的软骨屑,复位关节。如关节面不对立,则尽量修整骨面,使粗糙的骨面能保持密切接触。如关节面有缺损,或对应面大小很不相称,复位后很不稳定,可用12根克氏针或螺钉,从肱骨大结节穿过肱骨头直达肩胛盂内,内固定关节在功能位。下载 (20.81 KB)2008-10-4 21:514.关节外骨移植加强融合骨膜下剥离肱骨大结节,沿矢状面不全凿开大结节(保持其基底部与肱骨的连续性),以备植骨嵌入用图1 。然后,在骨膜下剥离部分肩峰及肩胛冈后缘。剥离时须注意避免损伤位于肩胛切迹部的肩胛横动脉与肩胛上神经,将肩峰表面凿毛,而后凿下一长、宽度与大结节凿开的裂口相应的骨片,向下滑行嵌进大结节的裂口内,形成肩峰与大结节间的桥状连结图1 。此后,肩关节应由专人保持在功能位,关节间及移植骨片下的空隙用取自肱骨或髂骨的松质骨碎骨填充。检查无明显出血,关节融合位置合适后,即可复位肌肉瓣,钢针内固定的针尾弯屈、切断于骨外,逐层缝合。下载 (21.83 KB)2008-10-4 21:51下载 (23.5 KB)2008-10-4 21:515.外固定术后立即用外展支架或胸肱石膏固定病肢,保持肩关节于功能位(外展4560、前屈1525、外旋25)及肘屈90位。术中注意事项1.切开关节囊前,应仔细辨认喙突及起于其上的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的联合肌腱。在其内下方有血管、神经束通过,应注意避免损伤。清除病灶时更应注意。2.肩关节融合后,上肢活动将依靠肩胛胸壁间的滑动完成,故既要保证上肢有充分的外展、前屈功能,又要使上肢在术后能靠拢胸壁,获得良好休息。如肩关节融合的外展角度过大,上肢不能靠拢胸壁,日久容易引起肩胛后翘及前锯肌劳损。如肩关节融合的前屈、外旋的角度过大,会影响病肢向下和外后方的活动。因此,肩关节融合应置于功能位。3.肩关节盂浅,本来不很稳定,切除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后更不稳定,容易脱位。因此,保持肱骨头与肩胛盂间的密切接触与稳定须予重视。方法有:用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肱骨头在肩胛盂上。应有专人保持关节于功能位置,直至外固定完成。最好术后先用上肢外展架固定,如有位置不妥,尚可及时调整,待拆除缝线后再换胸肱石膏外固定。可在手术前预先制备躯干部位的石膏,分为前后两半,手术结束后,合拢躯干石膏,即时加作上肢石膏,既节省时间,又可减少肩关节活动。4.术中出血较多,保证输液,输血通畅,以防休克。术后处理1.严密观察病肢远段的血运,特别是石膏外固定的病人,可能因切口渗血、肿胀、石膏过紧而压迫血管,如有缺血性疼痛或血运障碍,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2.肩关节脱位仍是术后应注意防治的一个重要问题。用外展支架暂行固定的病人,病肢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好,以防位置变动,并需在石膏固定前摄X线片检查,如有变位,可用手法矫正。3.早期活动未固定的关节,以减少肿胀,防止肌肉萎缩。4.外固定1012周,摄X线片检查证实骨性愈合者,进行理疗及锻炼。肘关节肘关节固定后,对工作与生活的影响较大,只有在关节病变伴周围软组织有过多的瘢痕,不宜用其他方法处理时,才考虑行肘关节融合术。 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病肘置于胸前。如病肘僵硬于伸直位,则将病侧躯干稍垫高。也可采用侧卧位,病侧在上,上肢前伸,置于侧面小手术台上。2.切口、显露上臂置充气止血带。作肘后侧纵切口(见肘关节后侧显露途径)。切开后,首先分离尺神经(如瘢痕粘连较多,应在近端正常组织中找出,然后顺延向下分离),用胶皮条拉开保护。对肱三头肌有挛缩者,应将其腱膜作舌状切开,以便延长。紧贴皮质骨作骨膜下剥离,显露肱骨下端、鹰嘴和桡骨头。在剥离肘关节前侧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前侧血管、神经,并填入纱布隔离保护后才能继续以后的关节内操作。关节内有粘连的,可用骨刀分离。对关节呈骨性强直者,应用骨凿凿开,不要用暴力屈曲,以免骨质折裂,造成手术困难。关节分离后,屈肘即可显露关节组成骨。3.切除软骨面和桡骨头如关节腔有病灶,应先作清除,然后凿除肱骨滑车及鹰嘴的软骨面(图1 。下载 (17.8 KB)2008-10-4 22:03再用线锯(或凿)在桡骨颈部切除桡骨头,锉平其残端,用周围筋膜缝合覆盖图1 ,以保证前臂旋转功能。下载 (14.16 KB)2008-10-4 22:034.关节外融合将肘屈曲于90位,在滑车上部的肱骨下段后面凿一长4cm、宽2cm的纵行浅骨槽,在骨槽延长线上相应的鹰嘴顶部凿一短槽图1 ,取大小合适的植骨片嵌入槽内,两端用螺钉内固定于肱、尺骨上,取松质易碎片填充关节间和植骨片下的空隙图1 。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缝合肱三头肌腱膜;挛缩者给以延长。肘关节位于上肢中点,杠杆作用大,容易造成植骨片骨折或关节变位,操作过程中需有专人保持位置。下载 (15.21 KB)2008-10-4 22:03下载 (14.49 KB)2008-10-4 22:035.前移尺神经将尺神经向上、向下扩大分离,并移至肘关节的内前方皮下,以防止迟延性尺神经麻痹的发生图1 。然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切口。作前、后长臂石膏托外固定肘于功能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下载 (14.42 KB)2008-10-4 22:03基本同肩关节融合术。1014日后折线,改用上肢筒形石膏固定,用三角巾悬于颈部,直至骨性愈合为止。腕关节腕关节包括3排关节,即桡骨与近排腕骨之间、近排与远排腕骨之间、远排腕骨与掌骨基底部之间的关节。临床常见的腕关节结核多累及全部关节,融合时也应包括全部3排关节。但如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舟状骨折引起的损伤性关节炎等,病变仅累及近端12排关节时,只需有限融合该排关节。这样可以保留腕关节的部分活动。术中对不需融合的关节,应注意避免损伤。 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旋前放在手术台旁小桌上。2.切口、显露腕背正中纵切口或S形切口,从桡骨尺缘腕上5cm至第3掌骨基底。切开腕背韧带,将伸拇长肌、伸指总肌腱分向两侧拉开,即可见腕关节囊(见腕关节背侧显露途径)。3.切除软骨面纵行切开桡骨下端的骨膜,并作骨膜下剥离。切除腕关节的关节囊,显露关节组成骨。凿除桡、腕、掌骨的软骨面,彻底清除病灶图1 。腕骨小而多,四周均为关节面,严重结核病人的软骨面掌浮于骨上,比较容易清除。但在损伤性关节炎等疾病,软骨面基本正常,凿除比较费时,可利用相应的圆凿耐心细致地凿尽,以免影响愈合。同时,由于手术野的限制,操作须仔细,防止损伤掌侧的软组织。桡尺下关节应注意保存,如有病变已呈僵硬,应同时做尺骨远端切除术(见尺骨远段切除术),以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下载 (16.59 KB)2008-10-4 22:084.关节外融合将腕置于功能位(背屈2025、第3掌骨与桡骨在同一轴线上),由专人保持位置。在腕骨和第24掌骨基底部的正中线上,用凿凿一宽1.5cm、深0.5cm的骨槽图1 。在桡骨下段取6cm长、与骨槽等宽的骨片,向远端作滑行嵌入移植图1 。关节间隙及承受骨与植骨之间的缝隙,用碎骨片紧密填充。缝合腕背韧带,即可稳定地固定植骨片,最后缝合皮肤。下载 (21 KB)2008-10-4 22:08下载 (18.33 KB)2008-10-4 22:08术后处理术后自肘上至掌骨头部作石膏托外固定于屈肘90、前臂中立位和腕关节背屈2025位。如第1掌骨与腕骨间关节被融合,需将此关节固定在对掌位。2周后拆线,改用前臂筒形石膏固定,直至骨性愈合。髋关节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病侧臀部及躯干用沙袋垫高45。2.切口、显露临床多用髋关节外侧切口,显露广,操作容易。切口从髂嵴前1/3开始,经髂前上棘下延至股骨大转子下,再弯向后侧至股骨后缘图1 附图。切开皮肤、筋膜,分开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间隙,从髂骨翼的外面骨膜下剥离阔筋膜张肌及臀中肌,平切口下缘切断阔筋膜,连同皮瓣向后翻开。然后,从大转子上切断臀中肌的止点并向后拉开,再在髋臼上缘将股直肌反折头贴骨向前剥离,向前拉开股直肌及髂腰肌,即可全部显露髂骨外面的前1/3、髋关节囊及股骨大转子图1 。下载 (18.87 KB)2008-10-4 22:143.脱位和切除软骨面切除关节囊和病灶以后,用盐水充分冲洗,再用髋臼凿分开股骨头及髋臼图1 ,切断圆韧带,同时内收、外旋下肢,使髋关节脱位(脱位时,切忌用暴力,以避免多呈废用脱钙的股骨发生骨折)。用纱布套过股骨颈拉向后外侧,维持在外旋位后,用骨凿凿除股骨头与髋臼相对应的软骨面图1 。再用阴、阳锉修整,使两者能密切相合,以利愈合。用大量盐水冲洗伤口。下载 (23.33 KB)2008-10-4 22:14下载 (17.97 KB)2008-10-4 22:144.关节外融合将软骨面全部切除后,内旋、外展下肢,即可将股骨头复位于髋臼,由专人保持于功能位。将大转子作矢状面劈开,但基底部仍须保持与股骨相连。然后,在髋臼上缘凿一与大转子等宽的浅槽,将股骨颈上面凿成粗糙面。再从髂骨外面取下植骨片,其长度等于髋臼凿槽的顶点至大转子裂口底部的长度,宽度相当于大转子的宽度图1 。植骨时,先稍内收下肢,以增大髋臼、转子间距,将骨嵌入槽内后,外展下肢即可使骨片紧紧嵌入槽内图1 。在关节间隙及植骨缝隙用取自髂骨的小骨片紧密填充,安置负压引流管,然后按层缝合图1 。术后作髋半人字石膏固定。下载 (18.89 KB)2008-10-4 22:14下载 (22.51 KB)2008-10-4 22:14下载 (14.66 KB)2008-10-4 22:14术后处理术后行髋半人字石膏外固定,内固定者可仅施以牵引。一般需34个月,X线片证实骨性愈合后才能拆除外固定、锻炼。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2周后拆线。术中注意事项1.髋部手术出血较多,术中应准备各种止血用品(如电凝、骨蜡、止血粉等),并保证输液、输血通畅,以防休克。医学 全在.线提供2.髋关节的功能位一般是屈曲1015、外展10、中立旋转位,但对不同病情应分别处理。对病肢短的要相应增大外展角度(但不大于20),这样,在行走时骨盆稍向病侧倾斜,可以改善跛行;如对侧髋关节也有脱位或半脱位,则外展角度不宜增大,以保持对侧髋关节的稳定性。再者,由于负重和肌肉的作用,髋关节融合后,多会有部分内收和屈曲增大,因此,固定的外展角度应比预定的要稍大一些,屈曲角度要稍小些。特别是年龄较小的病人,加上肢体发育的因素,术后变位更较明显,宜固定在伸直位和较大外展位。3.为保证固定位置、促进愈合和提前康复治疗,可选用三翼钉或螺纹针内固定;如在融合术中,畸形不能被完全矫正时,可同时施行转子下切骨术补充矫正,用转子钢板或鹅颈三翼钉内固定。4.髋关节融合达到骨性愈合需要较长时间卧床和限制活动或外固定,老年人难以耐受,故应尽量选用能早期离床的如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膝关节膝关节对合面大,故单用关节内融合即可得到坚强的骨性愈合。有时为使外观近乎正常,将髌骨作为关节外融合的植骨。膝关节融合的方法很多,其中以加压融合术的优点为多,操作简单,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为临床广泛采用。需要作膝关节融合的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挛缩畸形,如拟单靠融合时多切除骨质来矫正畸形,必然使原来已经短缩的肢体更短,影响肢体功能与身体平衡。因此,在术前必须尽量矫正挛缩畸形,以保证融合术的良好效果。 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2.切口、显露在充气止血带下进行手术。用膝关正中或前内侧切口,形切开股四头肌腱,沿髌骨两侧切开关节囊,连同髋骨下翻,即可显露膝关节腔前面图1 。也可切断髌韧带,连同髌骨上翻,显露关节腔。下载 (12.28 KB)2008-10-4 22:283.清除病灶先切除前侧有病变的关节囊、滑膜、髌下脂肪垫及髌骨,髌骨健康部分可保留不切,备作植骨用。然后,屈曲膝关节,将两侧皮瓣拉向后侧,紧贴骨外面锐性剥离内、外侧副韧带,再切断前后交叉韧带,切除半月板,即可将关节完全脱位图1 。用纱布绕过股骨下端提起,彻底清除后侧病灶。注意防止损伤后侧的腘窝血管与神经。下载 (15.17 KB)2008-10-4 22:284.切除骨端根据病变的范围及切除平面的设计,将骨端周围的软组织作适当的骨膜下剥离,特别是后侧关节囊附着处要分离好,使股、胫骨的端部至少露出23cm图1 。拉开并妥善保护周围软组织后,用板锯或宽骨刀切除骨端。一般先切除股骨,然后切除胫骨。切除时,可互用对侧骨端来保护,以免损伤软组织及后侧的重要血管、神经图1 。此外,还须注意下列3点:下载 (15.09 KB)2008-10-4 22:28下载 (12.51 KB)2008-10-4 22:28下载 (14.74 KB)2008-10-4 22:28骨端切除范围应尽量缩小,以保存肢体的最大长度,但又要彻底切除病骨。因此,对各种不同的骨破坏,应个别设计。对破坏较小的可以一次平面切除;对两端骨面破坏不匀的,应以余补缺;如有较大腔洞的,可作局部切除,利用髌骨或取髂骨块填充图1 。下载 (9.5 KB)2008-10-4 22:28下载 (8.13 KB)2008-10-4 22:28下载 (9.1 KB)2008-10-4 22:28下载 (8.83 KB)2008-10-4 22:28膝关节融合的功能位以微屈约10为最合适,但不能有侧向成角或扭转。骨端切除应呈水平位,不要倾斜,以免加压后发生移位。因此,为达到这一理想角度,锯骨时,可先将股、胫骨干互放在85屈位,然后将两个关节面互成直角切除,使切断平面与骨干纵轴的角度成为微屈5图1 。下载 (9.37 KB)2008-10-4 22:28切骨面要平整,才能使接触面大,愈合快,愈合牢靠。用锯操作比较简便,也可用宽扁凿凿除。5.穿钉加压固定将股、胫骨断面密切对合,置小腿于无内、外旋转和内收、外展的中立位,由专人保持位置。在距离骨断面35cm处选定股、胫骨穿钉点,上、下穿钉点的连线必须与骨断面垂直。因此,穿钉点不一定一律要在骨前、后径的中心,可以稍行偏前或偏后来适应切断平面图1 附图。穿钉前先将皮肤的切口对合,在相应骨穿钉点的皮肤上用刀尖刺破一小口,将钉刺入皮下各层软组织(股骨穿钉由内向外,胫骨由外向内,以免损伤神经、血管)。将钉尖放在预定的骨穿钉点,用锤轻轻捶入,或用手摇钻慢慢钻入,使之穿出对侧皮肤小切口,并使两边露出钉的长度相等。进钉时应注意钉的方向,两钉必须平行,又垂直于骨干的纵轴线,否则容易发生膝内、外翻或股、胫骨旋转移位。然后,套上膝关节加压融合器,拧紧螺丝,加压固定图1 。一般加压至钢钉稍有弯曲,轻轻抬起小腿时骨断面比较稳定而不移位即可。压缩过度反而会引起骨质吸收。在加压前,应注意在两骨之间勿夹入软组织;加压后,应再检查骨面的对合情况,如有骨突起应加以修整,如有缝隙应加以植骨充填。最后冲洗伤口,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石膏托外固定。下载 (13.43 KB)2008-10-4 22:28术中注意事项1.膝关节融合中引起神经、血管的损伤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一旦损伤,后果严重。腘窝神经、血管有可能在清除关节后方病灶时或在锯骨时损伤;腓总神经则多在切断外侧副韧带时及牵拉切口过猛时损伤,或直接受穿钉的损伤和压迫。另外如果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在术前未作矫正或不能矫正,术中切除骨质又不充分,勉强将膝伸直对位,势必引起腘窝软组织的紧张而损伤血管、神经。以上均应特别注意避免。2.在止血带上手术,仍应尽量结扎或电凝可见止血点,以免松开止血带后同时出现很多出血点而不能迅速止血。再者,止血带应在加压融合后才放松,以防骨面大量渗血。缝合软组织前应彻底止血,软组织渗血可用热盐水纱布压敷,以免术后血肿形成。术后处理1.术后抬高病肢,肢体下要均匀垫好,并注意肢端血运,有障碍时应立即松开石膏。2.术后1014日拆线。术后46周可除去加压器,改用长腿筒形石膏固定4周。固定期间可负重行走。X线片证实骨性愈合后,即可除去外固定。踝关节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1.体位向健侧斜卧位,与手术台成45角,用沙袋垫好2.切口、显露沿腓骨下段后下缘弧形切开,下端自骰骨前缘开始,上端至外踝上8cm处,拉开腓骨肌腱,骨膜下剥离腓骨(其下端的距腓、跟腓韧带须保留),在踝上67cm处切断腓骨下翻,即可显露踝关节见图2。下载 (20.07 KB)2008-10-4 22:39下载 (18.7 KB)2008-10-4 22:39下载 (19.56 KB)2008-10-4 22:393.切除软骨面在骨间膜处纵行切开胫骨骨膜,骨膜下剥离胫骨下端的外侧面,备承受植骨。如有病灶,应作病灶清除,在前方应将伸肌腱、足背动、静脉、神经拉开保护后清除病灶,切除关节囊,然后将足内翻,使踝关节脱位,继续清除关节腔内病灶。伤口内冲洗后,凿除胫距关节的软骨面图3。下载 (10.54 KB)2008-10-4 22:394.腓骨嵌入移植将腓骨的胫侧面凿或粗糙面,切除距、腓骨对应的软骨面,在胫骨的外侧凿一与排骨下段相应的浅骨槽图3 ,并自其下段刮除部分小块松质骨,备作填充融合面的残余间隙。然后,由专人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屈曲90、中立位,注意防止内、外翻或内收、外展)。将腓骨复位,嵌入胫骨骨槽内,在将踝关节上下加压、使胫距关节面紧密接触后,用23枚螺钉内固定腓骨干于胫骨及距骨上图3 。在关节间隙及植骨缝隙中用松质骨填充。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下载 (14.64 KB)2008-10-4 22:39下载 (23.53 KB)2008-10-4 22:39术后处理术后用石膏托将踝关节固定于功能位。注意观察趾端血运。1014日后拆线,改用小腿筒形石膏外固定,直至骨性愈合(一般需3个月)。足三关节融合足三关节融合术是指跟距、跟骰、距舟3个关节的融合手术图1 。术后踝关节仍保持有活动度。手术目的是稳定足部关节,矫正畸形,并恢复其功能。由于这3个关节面位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采用不同的楔形切除,可以矫正足的跖屈、仰趾、内翻、外翻、内收、外展或高弓畸形;两个平面的联合楔形切除,就可以对上述的各种联合畸形作三维矫正。足的畸形种种不同,程度不一,因此,三关节的切骨程度、固定方法也各不有同。术前应充分研究,对不同的畸形作出不同的设计;术中还应根据发现的情况,随时调整,才能收到满意效果。术前准备1.足畸形的发生和发展与肌肉瘫痪、肌力不平衡、软组织挛缩、骨畸形等有密切关系。解除软组织挛缩能减少骨质的切除,有利于畸形的矫正和巩固,故应在术前先松解软组织挛缩畸形(如跟腱、跖筋膜、关节囊等的挛缩),或在术中同时进行(跟腱挛缩手术不宜同时进行,见图55-5)。对肌不平衡者,如果任其存在而不予纠正,虽作三关节融合,畸形仍可再发(如胫前肌瘫痪,术后仍可再发足的跖屈、外翻、外展畸形),也应在术中同时或术后施行辅助性的肌腱转移手术。因此,在术前不但要对骨的畸形,还要对肌力、局部软组织、步态和邻近关节功能等情况详细检查与研究,而后才能订出完善的手术计划。2.长期足的畸形会引起邻近骨与关节的继发性畸形(如膝内、外翻及胫骨旋转性畸形)。这些畸形,最好在术前先予以矫正,才能使足畸形得到正确的矫正;如不能在术前矫正,也应安排在术后短期内进行,不然会影响三关节融合术的效果。3.在踝关节不稳定时不适宜作单纯的三关节融合术,须加行踝关节融合,否则术后会再发畸形。4.术前摄足部正、侧位X线片,描出图纸,根据功能位的要求剪叠,可检验手术设计,也便于正确设计骨的切除范围、切除部位与楔形切骨的角度,以及选择手术的方式。5.术前用温水泡足3日,清洁皮肤,并使皮肤变软,以利手术。手术步骤1.体位侧卧位,健肢在下屈曲,病肢伸直,足下垫沙袋。2.切口、显露全部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用外踝弧形切口,前端起自舟骨前面,后端绕过外踝后缘(见距下关节外侧显露途径)图1 。显露中要注意少作皮下分离,应作同深层组织分离后整层拉开,以保证血运。骨膜下剥离附着在距骨外侧面的伸趾短肌时,应注意保持肌肉的完整,不要损伤来自内侧的神经、血管供应支,以便覆盖骨面与填充死腔。向远端翻过该肌,即可显露三关节图1 。下载 (16.01 KB)2008-10-5 08:143.切除关节面如病足无畸形,只需用骨刀切除3个关节的软骨面,使之密切对合即可。一般先切除跟距关节面,其后部显露比较困难,容易有软骨面的遗漏而影响愈合。为了防止遗漏,宜先切断距跟骨间韧带,再切除跟距后关节的距骨前缘突出部分图1 ,而后将跟骨内翻,即可充分显露后关节。在直视下切除全部跟距关节软骨面图1 。在切除该关节的内侧时,要小心防止骨刀损伤胫后神经血管束、屈趾长肌腱或甚至穿透皮肤。继之切除跟骰关节面和距舟关节面。距舟关节面呈杵臼形,其内侧面弧形转向后方,较难显露;应使前足尽量内收,并使用弯圆凿顺关节面切除。位于此关节前面的伸趾肌腱及足背血管、神经应轻轻拉开,妥善保护。下载 (16.57 KB)2008-10-5 08:14下载 (13.28 KB)2008-10-5 08:144.楔形切骨、矫正畸形如病足已有骨质畸形,应按术前设计作楔形切骨。先将周围软组织分开保护,然后用与骨宽度相称的扁宽骨刀凿除。凿除骨质的多少应依据畸形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原则是畸形突起面多切,楔形的顶角应指向凹面,以能矫正畸形为度。凿下的骨质应保留备作植骨填充用。现将各种足畸形的切骨原则分述如下:足内、外翻畸形:用跟距关节的侧向楔形切骨为主来矫正畸形。内翻足楔形切骨的基底向外侧,外翻时向内侧图1 。下载 (12.78 KB)2008-10-5 08:14前足内收、外展畸形:主要以距舟、跟骰关节的侧向楔形切骨矫正畸形。外展畸形者楔形切骨的基底向内侧,内收时向外侧图1 。下载 (27.45 KB)2008-10-5 08:14跖屈与仰趾高弓畸形:主要用距舟、跟骰关节的背跖向楔形切骨,配以跟距关节的前后向楔形切骨来矫正畸形图1 。严重的跖屈足及瘫痪性跖屈足畸形应采用Lambrinudi手术,也是应用上述方案的原则。即在踝极度跖屈下切除大部分距骨为主的三关节融合,距骨前部嵌入舟骨下部的槽中图1 ,使足再无跖屈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