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高校与地方健康教育联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doc_第1页
建构高校与地方健康教育联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doc_第2页
建构高校与地方健康教育联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doc_第3页
建构高校与地方健康教育联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doc_第4页
建构高校与地方健康教育联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构高校与地方健康教育联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刘存根,彭再如,王天明(湖南农业大学医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关键词:高校,农村,健康教育模式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10C0823)作者简介:刘存根(1972- ),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医院管理、医疗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联系电话民的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必要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由于我国健康教育体系和制度不完善,教育资源有限,导致发展不平衡,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几乎为空白。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开展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刻不容缓,这也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才能在内涵上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建设文明的新农村。因此我们探索高校与地方建立健康教育联动机制来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1高校与地方健康教育联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可行性1.1高校具有服务社会职能 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之一。高校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解决,积极面向周边社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区域活动和任务,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职能,坚持高校与社会共生,把高校的资源和能力直接用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把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融入到社会的改革与进步之中。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条列明确指出: 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课。学校健康教育也要同社区结合,把健康教育扩展到家庭、社区在内的各方面。目前农村健康教育面临困难,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智慧、思想和人力资源为农村健康教育提供社会服务。1.2高校学生健康素水平的现况 调查显示1,2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也偏低,分别为15.8%和24.75%,尤其是具备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和掌握慢性病知识则更少,大学生健康知识来源多为自学,而不是来源于学校或家庭,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大学生间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干预。1.3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况 2009年底公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示3,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仅为3.43%;农村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分别为:科学健康观24.40%、安全与急救12.41%、传染病预防10.61%、基本医疗4.40%、慢性病预防2.60%,说明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当低。另据多项调查4,5显示:农村居民前五位死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这些疾病死因中主要危险因素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联,若能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就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延长农民的寿命。1.4农村健康教育体系不健全20年前我国已开展“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利用广播、电视、杂志等大众传播方式为主向农民普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卫生知识,然而效果不尽人意。分析其原因:一是缺乏足够重视,其中既有广大农民缺乏对自身健康教育的重视,也有乡镇等基层领导缺乏对农村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和支持。二是农村健康教育网络不健全、健康教育人员少且素质不高。部分地区健康教育机构存在多头管,又都不管,给健康教育留下空白6。大部分健康教育机构多设在县城,各种卫生宣传也只是造造声势,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并且很少延伸到乡镇或村,更不说到户,所以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三是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2高校与地方健康教育联动机制构建高校和地方健康教育联动机制, 主要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及地方疾病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一个对辖区内农村居民进行联合教育体系, 使各部门之间形成合作。联动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内容:2.1组织和人员保障机制 采取主体多元,政府主导形式。首先是成立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分别由高校和当地负责健康教育领导牵头,由高校医院和当地健康教育所有关专家具体负责,高校的学工、团委等部门和当地卫生、防疫和计生等部门参与组成,该中心可设置在高校医院或当地健康教育所。2.2经费、制度保障机制 2009年我国政府启动免费提供健康教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以联动机制经费我们主张政府投入为主(纳入政府预算内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各类人员业务培训、办公设备的添置、宣传教育材料、健康素养水平的监测、相关课题研究及劳务等项的开支。高校要将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相关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地方政府和高校领导制定高校与地方农村健康教育联动机制构建及实施的有关政策,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组织对各种计划、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中心负责制订业务工作计划,包括经费预算、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实施制度、业务培训工作、农村居民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及健康素养水平的监测等。2.3监督、激励机制 监督激励机制是联动的机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引导政府积极参与和保证高校高质高效完成服务的最有效的保障方式。政府应承担主要的监督责任,成员可为雇佣农村居民和其他社会力量等担当。监督内容主要包括经费的使用、健康教育场地建设、相关人员的培训、具体健康教育项目进展、及居民参与情况等。政府可制定相关激励机制保证健康教育的持续进行,如与官员政绩考核挂钩、对民众反映较好的个人予以一定的奖励和荣誉证书、对考评优秀的村颁发健康教育示范村等。3高校与地方健康教育联动机制的实施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应将农村健康教育应纳入当地卫生发展规划,协调好各级卫生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使健康教育落实到农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要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鼓励师生开展志愿者服务。3.2制订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农村居民健康教育的内容首先,高校要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长期列入高校公共课教学计划内,且将大学生健康教育列为必选课或必修课,来保证有稳定的健康教育队伍。其次,以健康素养66条为主线,分别制订健康教育内容。大学生注重健康素养与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卫生、心身疾病防治、常见疾病防治、传染病防控、环境与健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急病自救与互救等内容。农村居民要注重常见疾病防治(传染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等)、农业劳动相关的疾病防治知识(急性农药中毒自救互救知识、中暑、稻田性皮炎、农民肺等)、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健康观念、健康生活方式与卫生法制教育等内容。3.3组建农村健康教育队伍 首先是组建一支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以高校医院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当地健康教育所专家组成,负责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志愿者骨干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第二,在高校建立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站,通过学校的大学生健康教育培训,挑选健康教育志愿者骨干,志愿者利用寒暑假三下乡或休息日以志愿者进农村的模式,以健康素养66条为主线,将健康知识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具体根据各地的情况,充分动员社会和群众参与,运用农村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大众传播、示范情境传播、人际传播和农村健康学校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还可以通过培训学生对父母及朋友等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3.4定期监测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宜每12年对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进行监测,全面系统地掌握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影响因素,为制定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努力使农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监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参考文献1郭玲,刘素珍.某高校在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8):996-9972郭静,杜正芳.马莎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6): 442-4443 卫生部举行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发布会EB/OL./xwfb/2009-12/18/content_1490659.htm4王铮,黄春红,侯斌.西安市城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20072008年居民死因及减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10,37(24):4619-46205郭秀芳,任坤岭,王明儒,等.19932007年寿光市农村居民死因资料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1):1139-11426 黄长胜.2004年全国健康教育机构业务工作调查初步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