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育中的“喜新厌旧”.doc_第1页
警惕教育中的“喜新厌旧”.doc_第2页
警惕教育中的“喜新厌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警惕教育中的“喜新厌旧”肖克文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出现了许多标新立异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教材、新做法、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我们在一味追新的同时,也在不断厌旧、弃旧。似乎传统的就是“应试教育”,新潮的才符合素质教育精神。作为一线教师,我常常思考:课改不应该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一种继承和发扬。 当前,中国的传统教育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我们对待传统教育的态度淡漠,许多蕴藏着智慧的教育典籍被尘封,许多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手段等逐渐被遗忘。教育上盲目学习,盲目追风,“喜新厌旧”的现象屡见不鲜。名校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取经之人络绎不绝;成功的经验被人盲目效仿,“洋思风”刮过,接着全国掀起了“杜郎口热”,却没听说谁取得人家那样的业绩。看看现在的课堂教学:在40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一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否出现了偏差?有的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全盘否定,而对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东西顶礼膜拜,惟恐自己在改革的大潮中落伍,纷纷挖空心思搞出点花样来。一味仿效新的学习方式,谈“讲”色变的有之。目前,教师们有两怕:一怕讲授,二怕练习。似乎那就是“传统”,那就不合乎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于是无论课堂上出现什么东西都要让学生去研究、探索一番。一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中的“帝国主义争夺铁路建筑权”时,让学生去探究。其实,用传统的讲授法,效果反而要好一些。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生活阅历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当时错综复杂的背景需要教师的渊博知识去讲解清楚。盲目地追求课堂的“时髦”,无视学科特点的有之。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古诗赠汪伦时,让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境。喜欢绘画的可以绘制画面,喜欢音乐的到电脑中点击表现送别的乐曲,最后全班合唱朋友啊朋友。这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素养方面的收获甚微。“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课就不能算是好课”左右着部分教师的思想。于是,他们极力推崇软件教学而排斥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遗憾的是,有的设计繁琐,有的画蛇添足,有的哗众取宠,更多的是简单的教学手段的变化,电脑代替了教师板书,动画代替了阅读、思考。这不得不使我们对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一番思考。其实,中国的传统教育闪烁着许多智慧:孔老夫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启发教学”;墨家学派的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庄子提倡适应自然的教育;“六艺”教育,其实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前身;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陈鹤琴的活的教育,等等。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也会在教学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传统的授课方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积累了极丰富的经验,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曾经培育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目标性差,学习受情绪控制。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情感交流,语言互动,以激情来感染学生,令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从而师生产生共鸣。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是多媒体等机器无法代替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火烧圆明园时,就没有用课件,没有用多媒体,只用了一支粉笔、一本书,却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久久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中。这堂课在全国受到推崇。曾几何时,我们沉醉于钱梦龙老师那行云流水的板书、声情并茂的朗读、风趣优雅的谈吐、海阔天空的旁征博引。实施新课程并不是对传统教育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教育中的优秀思想、宝贵经验和先进成分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新课改的新做法、新教法固然要尝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固然要掌握,但它们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老师的真实水平。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新课改并不是推倒重建;新课改需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心胸与气魄,以建成更合理的教育体系;建设新课改不等于推倒传统教育。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喜新厌旧”,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要认真学习各种新理念,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式,但要特别注意对新课程标准的正确理解,看清课改实质,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绝不能因课改而把优秀的传统抛弃。因此,无论是哪种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