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露天锰矿开采安全知识培训提纲目录一、 概论二、 露天矿山开采中主要安全问题和防治措施(一)露天矿山开采的基本概念(二)露天矿山开采安全的基本要求(三)露天开采矿山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四)露天矿山开采安全事故预防的基本措施(五)排土场的安全管理三、 矿山机电安全四、 矿山卫生和劳动保护一、 概论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及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各种制度;要建立和健全各工种的操作规程。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有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也有履行安全生产相关职责的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障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每年不少于20小时,新进露天矿山的每年不少于40小时),未经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调换工种的应进行新岗位安全操作培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使用新设备的要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明令淘汰、禁止使用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从业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则佩戴、 使用劳保用品;从业人员酒后不得进入作业场所进行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并配合监督检查单位依法履行的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否则应指定有应急救援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并立即如实报告安监部门。矿山的排土场应有设计,矿山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程规定排土。矿浆水、冶炼废渣等,应排至尾矿库,尾矿库应有设计,矿山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排放。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生产、经营、作业、否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二、露天矿山开采中主要安全问题和防治措施。(一)露天矿山开采的基本概念1、露天开采是开拓、剥离、采矿作业的总称。2、露天矿分为山坡露天矿(在开采境界封闭圈以上)、山谷(凹陷)露天矿(在开采境界封闭圈以下)。3、露天矿场由采坑(采场)、台阶和沟道构成。4、台阶露天矿的独立作业单元。露天矿开采通常把矿岩分成若干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各分层保持一定的超前关系,在空间上形成阶梯状,每个阶梯称为一个台阶或阶段。台阶的构成要素如下图所示:1435214352图中:1.台阶的上部平盘、2.台阶的下部平盘、3.台阶坡面、4.台阶坡顶线、5.台阶坡底线、6.台阶坡面角、h.台阶高度5、露天矿场的构成要素,如下图:图中AC、BF为非工作帮坡或最终边帮;DE为工作边坡;AG、BH为非工作帮坡面或最终帮坡面;、为最终坡面角;为工作帮坡角;DF为工作帮坡面;1为台阶工作平台;2为安全平台;3为运输平台4为清扫平台。露天矿的边坡(由多个台阶组成的斜坡),在边坡上一般设有安全平台、清扫平台。用这些平台缓冲和阻截滑落的岩石(土)和减缓采场边坡角。6、露天矿的开采原则是剥采并举,剥离先行。7、露天矿的开采工艺,基本开采原则工艺是自上而下分层(台阶)逐层开采,总的原则工艺是凿岩爆破采(剥)装运输。挖沟开拓、剥离、采矿工艺如下:挖沟(开道)是凿爆采装运输剥离工艺是凿爆采装运输排土采矿工程是凿爆采装运输破碎洗选1) 凿岩(钻孔)爆作业 凿岩浅孔凿岩 孔深5m以内,孔径小于50mm,主要用凿岩机、凿岩台车深孔凿岩 孔深5m以上,孔径大于50mm,主要设备是潜孔钻机、牙轮钻机。 爆破 主要方法有浅孔爆破、深孔爆破、袒露爆破、硐室爆破、国内目前在广泛推广应用中深孔凿爆技术。2) 采装作业 是用机械或人工将矿岩(土)直接从地下(采场)或爆下的矿堆挖掘出来装入运输工具运卸到一定地点的作业过程,它是露天开采的中心环节。采装设备 在中小型露天矿山主要用挖推机、装载机等3) 运输作业 其任务是将采出矿石运卸到破碎站、洗选厂的集矿场;废岩(土)运卸到排土场;将人员、材料及设备运送到工作地点。露天矿的运输方法有:道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空中索道运输、斜坡道牵引运输、自流道运输、人力运输等。中小型矿山目前主要是道路运输。(二)露天矿山开采安全的基本要求木圭锰矿区开采过程 爆作业不多,其开采工艺主要是挖掘机或装载机开路挖沟开拓,剥离采矿装矿上运输车辆运卸矿场破碎或洗选间的堆矿场(废岩土卸堆排土场)。开采过程应遵循以下安全要求:1、 采用自上而下逐层分台阶开采,坚持“剥采并举、剥离先行”原则,严禁掏底,反坡、伞形等开采。不能采用台阶式开采的,应采用自上而下分层顺序开采。2、 台阶高度:机械开采不需要凿爆的松软矿岩(土)时的台阶高不应大于机械最大采挖高度,开采坚硬稳固的矿岩时的台阶高度应不大于机械最大挖掘高度的1.21.5倍3、 边坡角:松软矿岩(土)的台阶边坡角度不应大于所采矿岩(土)的自然安全角,较稳固的矿岩不大于50,坚硬稳固的矿岩不大于80。4、 最小运输工作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的机械和矿岩性质通过计算确定。5、 作业前必须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排除不安全因素,确认工作场所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开工作业。6、 在距离地面(基准面)超过2m(含2m)或坡度大于 30(含30)的坡面上作业时应使用安全带。7、 有完善的防排洪设施,有推存废岩(土)库场。8、 矿山运输通道畅通,安全设施完善,标志齐全。9、 矿山边界设置有效的围栏或醒目的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误入。10、 露天开采应采取防尘措施。11、 在遇大雾、炮烟、尘雾和照明不良的环境以及暴风雷雨气候应立即停止生产,威胁人员时,人员需转移安全地点。12、 作业人员不得在同一垂直面上下双层同时作业。13、 生产发承包的矿山(场)和相邻有矿山(场)的要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的责任,并定期开会协商解决开采中的安全问题。(三)露天开采矿山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中小型露天开采矿山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边坡失稳产生崩塌、滑坡、滚石;高出坠落;滚石及物体打击;运输车辆及其他机械伤害;电伤;高温中暑等。其中最易发生和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是边坡(包括采场、矿堆、废石场、道路等场所的边坡)失稳产生崩塌、滑坡、滚石,有统计材料说明,由这引发的安全事故占露天开采的首位,通常约占总事故的4050%。(四)露天矿山开采安全事故防治的基本措施1、做好边坡管理,防止边坡失稳产生崩塌,滑坡、滚石造成事故1)、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地质特征 一般是矿岩越松软、越破碎,就越容易发生边坡破坏事故。矿岩特征 矿岩裂隙、层理、断层越发育、越陡就越容易发生崩塌、滑坡。雨水的影响 雨水的渗透,降低矿(岩)层的抗滑能力,容易诱发滑坡事故。地形地貌和边坡形状 边坡越陡、越高(特别是伞岩、倒坡),稳定性就越差,就极易发生边坡破坏事故。震动(爆破、地震)的影响,也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超挖坡脚 在边坡上堆放重物也会降低边坡的稳定性。2)边坡事故的防治措施技术措施 主要有认真贯彻“剥采并举、剥离先行”的方针,超前剥离表土和风化层。剥离台阶宽度应在剥离层厚度的2倍以上,但最小宽度不应少于2m;实行和坚持自上而下分层分台阶逐层开采,防止边坡过陡,禁止挖底、淘采和伞形开采等破坏边坡稳定的违规做法,靠近采场边坡时应采取控制爆破等减震措施;完善和搞好矿区、采场的防排水设施,严防水害;矿床的地质特征不好的矿山、采场,对失稳边坡要做人工加固。管理措施 主要是作业前先对作业面进行认真检查做好清除危浮石、险物等排险工作,在确认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后才能生产作业;作业过程加强观察边坡,发现有裂隙引发崩塌的可能,或有大块危浮石及伞岩悬在上部时,要及时上报、迅速处理,处理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受其威胁的人员和设备应撤至安全地点,未处理前,要在危险区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现场作业人员发现边帮有滑塌危险征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通知受威胁的人员和将设备立即撤离危险区;选派有经验的专人负责边坡管理工作,做好边坡检查,及时排险,并做好检查记录;对有潜在塌滑的边坡应建立观察预测制度,设置观测点,进行动态的和定期的观测。2、搞好凿岩爆破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凿爆安全事故发生1)凿岩方面 主要的一是作业前要检查清理作业区域的松浮危石,做好防塌滑和滚石伤人事故的发生,二是凿岩机械必须安置在稳固平台上,凿岩工作平台要有足够的良好的安全通道,三是开机前要切实检查机件、管绳的完好并连接稳固,四是要掌握好炮孔角度,孔距和排距,严禁打老(旧)眼,五是工作过程随时注意钻机稳固、润滑、转动和机件管绳等的牢固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六是要随时注意风、水、电、岩浆、粉尘致伤。2)爆破方面 一是从事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取得相关证件,坚持持证上岗,二是严格按操作规程、爆破设计操作,办好爆破器材的领用、退还手续,不使用不合格的爆破材料,认真做好装填和爆破网路连接检查等工作,三是切实做好爆破安全圈的警戒防卫工作,按有关规程规定使用警戒信号,四是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正确处理盲炮、哑炮。3、抓好采、装、运作业的安全管理1)常用的设备 当前木圭锰矿区使用的采、装、运设备也同其他中小型露采矿山一样,多是使用斗容1m以下的单斗挖掘(电动、柴油、液压铲)机、装载机(主要是轮胎前装式)、汽车、拖拉机、农用车等。选洗矿工序常用的有破碎、筛分、传送设备和供电、供水设施。2)常见的事故 矿山内一是台阶、矿堆过高发生塌滑掩埋设备或伤及人员,二是工作平台、道路不好或操作不当造成翻车、撞人、损坏建构筑物,三是人员违章搭坐设备、车辆引发事故。破碎、选洗作业常见事故是矿石物料卡压设备或散落作业区,人员滑跌砸卷伤,机电致伤等。3)主要的预治措施 所有特殊工种的开机(车)操作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合格取得安全操作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作业。修整和维护好设备作业场所(如采矿平台、矿山道路等),采矿台阶(分层)高度、坡面角、平台宽度必须符合经过批准的开采设计和安全规程规定,要自上而下分层(台阶)作业,不得挖底、淘采、垌采,反坡采等。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有关的安全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如两台以上(含两台)挖掘机在同一平台作业,使用汽车运输时,挖掘机的间距不得小于其挖掘半径的3倍,且不小于50m;挖掘机作业时,其悬臂和铲斗下方及工作面附近不应有人停留;运输设备不应装载过满、过重或装载不均,也不应将巨大岩块装放入车的一端等)。检查、维修、保养好设备,防止带病运行作业。严禁人员违规、违章搭坐设备。不作业的设备应清洗并安置于安全地点。碎矿、洗选矿应着重做好作业场地清洁卫生工作和防滑跌措施;开机作业前,要检查设备完好情况并加油润滑,防止带病运行;开机作业做到空载启动和停机,开停机程序按从尾至头启动,从头至尾停机操作;对设备转动外露部分要完善安全防护装置;坚持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有完好可靠的供水供电设施。4、做好高处坠落的防治工作高处坠落是露天矿场常见的事故类型。发生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设施不到位造至作业环境不良或安全防护设施欠缺,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差,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或是身体条件差。防治高处坠落的措施 一是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不安排不适宜高处作业人员从事高处作业,二是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改善高处作业条件和环境,提供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品,例如,离地面(基准面)2m以上(含2m)或大于30以上(含30)边坡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5、完善矿山防(治)排水设施,防止产生水害事故防排水是露天矿山的辅助性工作,但却是确保矿山安全和正常生产的先决条件。木圭锰矿区是一个老矿区,既有山坡露采矿场,又有山谷(凹陷)露采矿场,还有不少的排废场和采空的矿场、矿坑,搞好防治水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是必不可缺的安全工程。1)、水(地面水、采坑渗水)对矿山带来的危害主要有:破坏采场、废石场、矿堆边坡的稳定;降低设备效率和使用寿命;降低凿岩爆破效率,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2) 、防(治)排水措施 概括地说是拦、截、疏、排,即是把矿区外的水体(地面的、地下的)拦截,不给进入矿区,把矿区内的水疏干、堵截或汇集排出矿区。防排水的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 矿山应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处理防排水工作,并明确好责任。2) 完善矿山的防排水系统,矿山(采场)周边设截(拦)水沟,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边均需设置排水沟,防止矿山外围水体、矿山内地表和渗漏水危害矿场。山谷(凹陷)矿场还要设置满足排洪需要的机械抽(排)水系统,主排水泵应有两个回路供电,排水设施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排水设施不经批准不得任意拆除。3) 剥离和排土作业不得给深部开采或邻近矿山、矿场造成水害。4) 排土场应有完善、可靠的截流、防洪和排水设施,防止水体渗透入边坡岩体软化结构,产生塌滑或直接冲刷边坡。(五)排土场的安全管理堆存矿山产出的废岩土场地称排土场或废石场,在排土场按一定方式堆放岩土的作业称为排土工作。排土场不能随意设置,较大的排土场必须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矿山要按经审批同意的设计实施和使用,小型矿山的废岩土多是堆放在矿山附近的山边沟谷或回填在采空区。排土场的安全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1、要采取有效的围圈拦截设施,防止场内堆积物外流散失造成污染环境和发生泥石流等灾害。2、做好防排水工作,严防水体软化、浆化场内废岩土而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场内废岩土药分层堆放存压实、大块和坚硬岩土放于场内底层和坡脚。4、场内道路要平实,严防卸土、推土、平土等机械陷落翻倒。汽车卸物的废石场要经常平整,且有35%的反坡,要在工作平台边缘设留可靠的挡车设施,挡车设施的高度要符合安全规程要求,一般应为车轮直径的1/2,顶、底宽分别不小于车轮直径的1/4和3/4。5、任何人均不应在排土场的危险区、工作区停留、捡石或其他活动。6、设置好场边的安全警戒设施,避免人畜误入场区。三、矿山机电安全第一节电气安全一、电伤害的形式电是矿山生产的主要能源,随着矿山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在矿山应用越来越广。但是,如果用电不当,电又会对人类造成威胁。触电会造成人员伤亡,电气事故可能毁坏机电设备,还会引起电气火灾。电气事故主要包括触电事故、残余电荷电击事故、电磁场伤害事故、感应电压点击事故、静电事故、雷击事故、电路故障引发的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危机人生安全的电气线路等。电流对人体有三种伤害形式:电击、电伤和电磁场生理伤害。1 电击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体血液循环大大减弱,发生抽搐、痉挛、失去知觉、假死,直至死亡。电击是触电伤害的主要形式。当人体触及带点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时,以及由于雷电或电容器放电,都可能导致对人体的电击伤害。2 电伤电伤主要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器官造成的伤害。主要偶电弧灼伤、电弧溶化的金属溅出烫伤等。3 电磁场生理伤害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二、电伤害的途径及危险性电流通过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较大。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占触电事故的一大半。因为沿该条途径有较多的电流通过心脏、肺等重要器官;其次是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的电流途径;从脚到脚对人体的危险性较小。触电还容易因激烈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又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1 低压单相触电。即人体站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接触到一相带电体的触电。大部分触电事故都是单相触电。2 低压两相触电。即人体同时和两根相线接触,承受线电压,触电后果最严重,在电杆上作业时发生的触电往往是两相触电。3 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在接地点周围地面各点会出现电压差,当人进入到上述区域时,其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即称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一般产生于高压线断裂落地处、短路电流或累计电流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发生跨步电压触电时,人会因双脚抽筋而倒地,增加了人体触电的危险性。4 高压电击。对于高于1000 伏以上的高压电气设备,当人体过分接近它时,高压电可将空气电离,然后通过空气进入人体,通常还伴有高电弧,造成烧伤。三、矿山触电事故的原因和特点1、矿山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 )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用电知识,违反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2 )电源电压、电气设备等方面的选用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相符。如一些矿山在工作面没有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巷道中没有使用矿用橡胶套电缆。( 3 )使用了安全性能不合格的设备、器具,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 4 )设备使用不当,超载运行。( 5 )设备和线路的安装不合格,检查、维修不善、带病运行。( 6 )井下作业环境不良。井下作业环境阴暗潮湿,空间狭小、电器线缆悬挂低矮,这是导致井下人员触电伤亡的重要因素。2 矿山触电事故的特点从作业人员的类别来看,非电气操作人员中。低压触电事故较多;电气操作人员中,高压触电事故较多。从作业来看,带电作业死亡人数最多,其次分别是手持长杆接触带电体、误登带电线杆和设各、误入带电隔离、设备漏电及误触电1 电气安全保护措施为了防止电气事故,在矿山生产中必须采用相应的电气安全技术措施,增加电气设备与线路的安全性能,减少人员触电的危险性。( l )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1 )绝缘、屏护和安全距离。这是最常见的安全措施,是防止人体初级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安全的主要安全措施。l )绝缘。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常用的绝缘材料有塑料、橡胶、瓷、玻璃、云母、木材、胶木、布和矿物油等。如矿山井下应使用矿用橡胶套电缆。2 )屏护。就是用遮拦、护罩、护盖以及箱匣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开来。3 )安全距离。就是带电体与设备、设施之间。以及作业时人员与带电体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问距,以防止电器短路和放电伤人。安全距离还可起到防止火灾,防止混线、方便操作的作用。( 2 )工作接地。低压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属工作接地,即将供电系统的中性点与大地相连接。由于矿山井下环境恶劣,对安全用电要求特别高,为此,金属露天矿山采场内以及井卜禁止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地面供电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3 )接地和接零。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可能由于绝缘损坏、线路断线等原因,使其金属外壳以及与电气设备相接触的其他金属物上出现危险的对地电压。人体接触后,就有可能发生触电危险。为了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最常用的保护措施是接地和接零。1)保护接地(见图示-1)。就是把电气设备中正常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带电的金属部分通过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进行接地。保护接地的作用是,当人体接触带电外壳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人体触电伤亡的危险性。图示-12 )保护接零(见图示-2)。是在380 / 22OV的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的供电系统中,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中性点接地的零线连接起来的连接方式。保护接零一般需与短路保护装置同时使用。图示-23)如图示-2所示,当某相带电体与设备的外壳连接时,通过设备外壳的接零导线造成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短路保护装置动作,断开故障部分的电源,从而消除触电危险。( 4 )漏电保护。为了防止电网漏电及由此造成的危害,以及人触及带电体时造成的触电事故,应装设漏电动作保护器。( 5 )过电流保护。过电流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电流超过规定值,一般有短路和过载两种情况。l )短路。就是“电流走了捷径”,是一种故障状态,是在电网或设备中,不同相之间直接短接或通过电弧短接,一般由设备或线路的绝缘损坏或机械损伤而造成。2 )过载。是指用电设备或线路的负荷电流及相应的时间(过载时间)超过允许值。短路和过载都将使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热超过允许限度,从而引起绝缘损坏,设备或线路烧毁,甚至引起火灾事故。为了保障安全可靠供电,电网或用电设备应装设过电流保护装置,当电网发生短路或过载故障时,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迅速可靠的切除故障部分的电源,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常用的过电流保护装置有熔断器、热继电器、电磁式过电流继电器。( 6 )防雷电措施。雷是一种大气中的云层放电现象。这种放电时间很短促,电流极大,高达20 万30 万A ,放电时温度可达20O00O,放电的瞬问出现耀眼的闪光和震耳的轰鸣,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可在瞬间击毙人畜,焚毁房屋和其他建筑物,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而积、长时间的停电事故,甚至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危害十分严重。防雷电包括电力系统的防雷和建筑系统的防雷,主要措施是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器。( 7 )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防止触电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之一。我国将交流50 一60 Hz 、30mA 和直流50mA 的电流确定为人体安全电流值。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接触到带有一定电压的带电体而不会受到任何伤害,该电压称为安全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为42v、36v 、24v 、12v 、6v 五个等级。在矿井采掘工作面和天井照明电压、远距离控制线路的电压、在金属容器和潮湿地点作业电压都必须采用安全电压。( 8 )安全标志。电气安全标志的作用是:警示作用,或者指示作用,一般是通过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的。警示作用的安全标志一般是采用安全色、安全标志、安全告示牌来表示的,如红色或红色的符号表示禁止,黄色或黄色符号表示警告:警告牌或警告提示,如闪电符号,在高压电器上注明“高压危险”的警告语,检修设备的电气开关上挂“有人作业,禁止送电”的警告牌等。指示作用是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性质和用途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如红色按钮表示停机按钮,绿色按钮表示开机按钮等。还有各种用途的电气信号指示灯。2 电气作业安全措施在电气设备及线路维护检修及停送电等作业中,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应采取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还要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l )组织措施。电气作业应加强电气安全组织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和恢复送电制度。l )工作票制度。工作票制度是当需要在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以及进行停电、送电、倒闸操作时,必须按照工作票上面的内容进行操作,主要是为了防止误送电造成人员触电事故。2 )工作监护制度。工作监护制度是当有人带电作业时,派专人对带电作业人员进行监护。3 )恢复送电制度。停电检修等工作完成后,应待现场清理完毕,工作人员撤离,值班人员按到所有工作负责人的完工报告,并确认无误后,方可向设备或线路恢复送电。( 2 )技术措施。在电气设备和线路上工作,尤其是在高压场所工作,必须完成停电、验电、放电、装设临时接地线、悬挂警告牌、装设遮拦等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l )停电。对所有可能来电的线路,要全部切断,且应有明显的断开点。与停电设备有关的变压器与电压互感器,必须从高、低压两侧断开,防止其向被检修设备反送电。为了防止误合闸事故,应断开开头和刀开关的操作电源,并锁住刀开关操作把手。除了检修设备外,所有在检修人员安全工作范围内的其他电气设备都应停电。2 )验电。对己停电的线路要用与电压等级相适应的验电器进行验电。高压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3 )放电。其目的是消除被检修设备上残存的电荷。放电可用绝缘棒或开关来进行操作。要注意线与地之间、线与线之间均应放电。对于残存电荷较多的电容器,应采用专门的放电设备放电。4 )装设临时接地线。为防止作业过程中意外送电和感应电,要在检修的设备和线路上装设临时接地线和短路线。对于停电设备可能接受送电或产生感应电的各个部分,都要装设接地线。在装设接地线时,应先接接地一端,后接设备一端,并将三相短路。拆除时,正好相反。装拆接地线均应采用绝缘棒和戴绝缘手套。接地线必须用专用的线夹固定在设备导体上,严禁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或短路。5 )悬挂警告牌和装设遮拦。在被检修的设备和线路的电源开关上,应加锁并悬挂“有人作业,禁止送电”的警告牌。对于部分停电的作业,安全距离小于0.7m 的未停电设备,应装设临时遮拦、并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等。 ( 3 )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应搞好电气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电气作业是特种作业,电工应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考核,持证上岗。非电气作业人员也要接受电气安全教育。 ( 4 )现场管理与维护。电气设备要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满足电气安全基本要素的要求。根据作业场所的工作条件,采用相应等级的电压和安装适合场所要求的电气设备。采用合适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电气保护形式。采用各种电气保护装置,使用合格的电气安全用具。搞好设备和线路的检测与维修,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3 用电安全要求( 1 ) 电工上岗应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用具进行操作。维修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由电工进行。( 2 )在输电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主管矿长批准。( 3 )电气设备裸露的带电部分,应设保护罩或遮拦及警示标志。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箱、配电板、刀开关、按钮、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应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 4 )供电设备和线路的停电和送电,应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 5 )大型电气设备应设有专用的受电开关,停电或送电应有工作牌。( 6 )矿山电气设备和线路,应设有可靠的防雷、接地装置。( 7 )在电源线路工断电作业时,该线路的电源开关把手,应加锁或设专人看管,并悬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的警示牌。在停电线路上工作时,应先采取验电和挂接地线等安全措施。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地线拆除后再通电。( 8 )在导线、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附近不得有损坏电气绝缘或引起电气火灾的热源及易燃易爆物品。(9 )熔断器、烙断丝、熔片、热继电器等保险装置,使用前必须进行核对,不应任意更换或代用。严禁用铜丝、铁丝代替熔断丝。( 10 )在带电没备周围不得使用钢卷尺和带金属丝的线尺。( ll )在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外壳要进行保护接地,移动工具时要防止导线被拉断。( 12 )在雷雨天不要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m 以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在落点周围10m 以内不许人畜进入;若己进人危险区域且感觉到有跨步电压作用时,应赶快将双脚并在一起或用单腿跳离危险区。4 矿山电气火灾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由于使用、维护不当,矿山电气设备、照明设备、电动工具等会发生火灾事故。其原因通常是设备选用不当;线路年久失修,绝缘老化造成短路:超负荷运行;维修不善导致接头松动;电气设备积尘、受潮,热源接近电器,接近易燃易爆物;通风散热不良;电焊火星引燃易燃物等。矿山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l )应选用合格的矿用不延燃橡胶套电缆,电缆的悬挂应符合矿山安全规程的要求。( 2 )避免外力打击电缆,开关在跳闸后,不查明原因不得反复强行送电。( 3 )电缆不准成堆堆放或压埋,电缆接线盒附近不得存放易燃物。( 4 )要正确掌握电缆的连接方法,不能用捆接法和压接法。( 5 )矿用变压器使用的绝缘油应定期化验,不合格的应及时更换。( 6 )井下不准用灯泡、电炉取暖。( 7 )机电铜室应采用不燃物支护,不准存放易燃物料,要设防火门。( 8 )进行电焊作业应办理动火证,并采取防火措施。第二节 机械安全一、机械伤害的原阶各类机械在运转中,对人体的伤害有:碰伤、压伤、轧伤、挤伤、卷缠伤等。造成伤害的土要原因如下。1 违章操作,如操作旋转机器时,操作者戴手套、穿松散的衣服、女车工长发未盘入工作帽内,操作时不慎被机床卷缠伤。2 操作方法不当,站的位置不合适,人与机体易伤害的部位接触致伤。3 机械运转时进行维修、保养、打扫卫生、误人危险区域等。4 机械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损坏。5 机械设备自身有故障。6 机械的传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损坏、失灵。7 操作手柄及按钮设计不当,使操作者费力,容易疲劳。8 部分机件受损,断裂飞出。9 物体从高处坠落。1 0 机床加工工件时,未将工件固定牢崩出或加工的铁屑飞出致人伤害。11 机械设备安装不当,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12 机械设备安装的地点环境不佳,如照明不良、空间狭窄、噪声大、潮湿、通风不良、材料堆放不合理等,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二、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机械没备种类较多,涉及面广,工艺复杂,技术性强,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应做好以下工作。1 加强管理,制订和完善机械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2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和全面掌握设备的性能及工作原理,并使操作者能及时排除设备的常见故障。3 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必须正确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启动设备后,集中精力、按规程的规定认真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内。4 确保设备的技术性能完好,符合国家标准。5 工人操作的位置应舒适安全可靠。操作手柄及按钮应机动灵活。6 机械的传动带、齿轮及联轴器等旋转部位应装设防护罩。对易于接近的部位要没置栏杆或栅门隔离,并涂上醒目的安全色以警示行人注意安全。7 控制、制动装置、跟位装置、防过载装置、联锁报警装置等,各种安全保护装置与仪表应保持完好、灵敏可靠。防护装置应与设备运转联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启用之前,设备不能运转。各种仪表和提示要醒目、直观,易于辨认。8 安全防护装置稚有锐利的边缘和凸缘。9 车间应有符合规定的安全通道,机械设备之间及与墙壁之间应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通道应畅通,安全距离之内不得堆积其他物件。1 0 作业场所照明良好,材料、工具摆放整齐,噪声不超过90dB ( A ) ,通风良好等。三、设备检修的安全要求机械设备的检修,既牵涉到电工, 又牵涉到钳工,有时还要加上起重工、焊割工等,往往人员复杂,忙中出错,酿成事故。因此在检修时,对危险部位一定要严加注意,谨慎作业,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检修时注意事项如下:l 机械设各进行检查或修理,首先必须停电停机,待机械设备完全停山运转后,方能进行。2 检修连接电源的机械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并在断电处,挂上“有人工作,禁止送电”的警示牌。3 在检修时,需要起重机械起吊,事先应认真检查起重机械的钢绳有无断丝,制动装置是否良好,被吊的机件捆扎是否牢靠,检查完毕符合起吊要求,方可起吊。4 吊物时,必须由有起重资格证书的起重工指挥,严禁非起重工指挥吊车起吊。5 在高处检修机械设备时,必须佩挂安全带,严禁将拆下的零部件、螺钉等往下抛扔。在拆很紧的螺钉、螺母时,要注意周围情况,防止失重、滑跤造成事故。6 抢修完毕,须将所有的安全防护罩及安全附件装上,并调试安全装置,保证灵敏可靠。7 试操作机械设备前,必须做好各方面的联系,协调工作,检查确认不会有任何意外事故发生时,才能按止常步骤进行操作。第三节铲运输机械的使用安全一、铲装作业安全(挖掘机和装载机)( l )挖掘机启迪或警报器应完好,进行各种操作时,均应发出警告信号;夜间作业时,车下及前后的所有信号、照明灯应完好。( 2 )挖掘机作业时,发现悬浮岩块或崩塌征兆、盲炮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设备开到安全地带。( 3 )挖掘机作业时,悬臂和铲斗下面及工作面附近,不应有人停留。( 4 )运输设备不应装载过慢或装载不均,也不应将巨大严岩块入车的一端,以免引起翻车事故。( 5 )装车时不应压碰汽车车帮,铲斗卸矿高度应不超过0.5m,以免震伤司机,砸坏车辆。( 6 )上、下台阶同时作业的挖掘机,应沿台阶走向错开一定的距离(250M)。( 7 )挖掘机、装卸机铲装作业时,铲斗不应从车辆驾驶室上方通过。装车时,汽车司机不应停留在司机室踏板上或有落石危险的地方。( 8 )挖掘机运转时,不应调整悬臂架的位置。二、推土机作业安全( 1 )推土机在倾斜工作面上作业时,允许的最大作业坡度,应小于其技术性能所能达到的坡度,上坡25,下坡30,横移6。( 2 )推土机作业时,刮板不应超出平台边缘,也不应后退开向平台边缘。( 3 )推土机牵引车辆或其他设备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被牵引的车辆或设备有制动系统,并有人操纵: 下坡牵引车辆或设备时,不用缆绳牵引; 有专人指挥。( 4 )推土机发动时,机体下面和近旁不应有人作业或逗留;推土机行走时,人员不应站在推土机上或刮板架上,发动机运转且刮板抬起时,司机不应离开驾驶室。三、运输机械(汽车)作业安全道路运输安全( l )不应用自卸汽车运载易燃、易爆物品:驾驶室外平台、脚踏板及车斗不应载人;不应在运行中升降车斗。( 2 )雾天或烟尘弥漫影响能见度时,应开亮车前黄灯与标识灯,并靠右侧减速行驶,并不应熄灭车前、车后得警示灯。( 3 )冰雪或多雨季节道路较滑时,应有防滑措施并减速行驶;拖挂其他车辆时,应采取有效地安全措施,并有专人指挥。( 4 )生产干线、坡道上不应无故停车。( 5 )卸矿平台(包括溜井口、栈桥卸矿口等处)应有足够的调车宽度。卸矿地点应设置牢固可靠的挡车设施,并设专人指挥。( 6 )自卸汽车进入工作面装车,应停在挖掘机尾部回转范围0 . 5m 以外,防止挖掘机回转撞坏车辆。汽车在靠近边坡或危险路面行驶时,应谨慎通过,防止崩塌事故发生。( 7 )露天矿场汽车加油站,应设置在安全地点。不应在有明火或其他不安全因素的地点加油。四、矿山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第一节 概述一、职业卫生与职业病1 职业卫生指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依法采取的一系列卫生技术和管理措施。2 有害物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3 有毒物质作用于生物体,能对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4 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索。5有害作业。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该物质的最高允许值的作业。6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和公布。二、职业病的范围目前我国规定的职业病有10 大类共计115种,分别为:1尘沛( l )沛尘埃沉着病;( 2 )煤工尘肺:( 3 )石墨尘肺;( 4 )炭黑尘肺;( 5 )石棉肺;( 6 )滑石尘肺;( 7 )水泥尘肺;( 8 )云母尘肺;( 9 )陶工尘肺:( 10 )铝尘肺;( 11 )电焊工尘肺:( 12 )铸工尘肺:( 13 )根据 尘肺病诊断标准 和 尘肺病理诊断标准 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l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 )内照射放射性病;( 5 )放射性皮肤疾病;( 6 )放射性肿瘤;( 7 )放射性骨损伤;( 8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 )放射性性腺疾病;( 10 )放射性复合伤;( 11 )根据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3 职业中毒( l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 2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 )镐及其化合物中毒;( 5 )铍病;( 6 )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 )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 )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 )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 )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 )铀中毒;( 12 )砷化氢中毒;( 13 )氯气中毒;( 14 )二氧化硫中毒;( 15 )光气中毒;( 16 )氨中毒;( 17 )偏二甲基脱中毒;( 18 )氮氧化合物中毒;( 19 )一氧化碳中毒;( 20 )二硫化碳中毒;( 21 )硫化氢中毒;( 22 )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 )工业性氟病;( 24 ) 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 )四乙基铅中毒;( 26 )有机锡中毒;( 27 )碳基镍中毒;( 28 )苯中毒;( 29 )甲苯中毒;( 30 )二甲苯中毒:( 31 )正己烷中毒:( 32 )汽油中毒:( 33 )一甲胺中毒;( 34 )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 )二氯乙烷中毒;( 36 )四氯化碳中毒;( 37 )氯乙烯中毒;( 38 )三氯乙烯中毒;( 39 )氯丙烯中毒;( 40 )氯丁二烯中毒;( 41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 )三硝基甲苯中毒;( 43 )甲醇中毒;( 44 )酚中毒:( 45 五氯酚(钠)中毒;( 46 )甲醛中毒;( 47 )硫酸二甲醋中毒;( 48 )丙烯酞胺中毒;( 49 )二甲基甲酞胺中毒:( 50 )有机磷农药中毒;( 51 )氨基甲酸酷类农药中毒:( 52 )杀虫眯中毒;( 53 )澳甲烷中毒;毛产( 54 ) 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 55 ) 根据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 ) 根据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4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l )中暑;( 2 )减压病;( 3 )高原病;( 4 )航空病;( 5 )手臂振动病。5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l )炭疽;( 2 )森林脑炎;( 3 )布氏杆菌病。6 职业性皮肤病( l )接触性皮炎;( 2 )光敏性皮炎;( 3 )电光性皮炎;( 4 )黑变病;( 5 )痤疮;( 6 )溃疡;( 7 )化学性皮肤灼伤;( 8 )根据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7 职业性眼病( l )化学性眼部灼伤;( 2 )电光性眼炎;( 3 )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8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l )噪声聋;( 2 )铬鼻病;( 3 )牙酸蚀病9 职业性肿瘤 ( l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 )联苯胺所致膀肤癌;( 3 )苯所致白血病;( 4 )氯甲醚所致肺癌;( 5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 )焦炉工人肺癌;( 8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10 其他职业病( l )金属烟热;( 2 )职业性哮喘:( 3 )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 )棉尘病;( 5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三、我国职业病防治方针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就是要在工艺、技术、装备上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放射性物质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造成的健康危害;“防治结合”就是在预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减轻职业病带来的痛苦和损害。我国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分类管理就是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相应职业病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综合治理就是将职业病防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法治的,管理制度的,还有工程技术、检测检验、个体防护、治疗康复等一切综合性有效措施,有效防范职业危害,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四、劳动者职业病预防的权利1 劳动者有了解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设施情况的权利,对健康检查结果知情的权利。2 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的权利。3 未成年人、女工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享有特殊的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4 享有对用人单咋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健康权益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5 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及无卫生防护条件下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权利。6 享有参与用人单位生产中的民主管理的权利。7 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权利。8 患职业病后,享有获得损害赔偿的权利。第二节 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对劳动者健康与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性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一、危害因素的分类1 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如强烈的紫外线、红外线)等。2 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汞、苯、砷、酚、氮化物等);生产性粉尘(如矿尘、煤尘、金属粉尘、有机尘等)。3 ,生物因素生产场所中可致病的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4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指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精神过度紧张、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以及作业场所卫生条件和技术措施不良的有关因素。我国矿山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有矿尘,其次是炮烟及二氧化碳,另外噪声与振动危较严重。随着井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柴油设备大量应用,柴油设备产生的废气对井下污染也十分严重。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一是呼吸道,它是毒物侵人人体的主要途径;二是皮肤;三是消化道。职业中毒的程度人体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按其发病程度可分为:( l )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期的大量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2 ) 漫性中毒。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2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不同系统或部位产生不同的危害,主要有:( l )神经系统。中毒性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炎、脑病变、精神症状等。( 2 )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可以出现红细胞减少,贫血、出血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医疗耗材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工业机器人智能调度服务合同协议
- 2025年工业机器人校准合同协议
- 2025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合同协议
- 2026-2031“十五五”中国环保设备行业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建筑工程招投标流程及合同管理实务
- 二手商铺交易合同样板范文
- 城市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方案
- 供应链物流优化方案
-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案
- GB/T 42044-2022空间站应用有效载荷通用设计要求
- GB/T 36198-2018土壤质量土壤气体采样指南
- GB/T 35230-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蒸发
- GB/T 12970.4-2009电工软铜绞线第4部分:铜电刷线
- GB/T 11361-2008同步带传动梯形齿带轮
- 公益事业捐赠预评估表
- 江苏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题
- 监狱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课件
- 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去极端化学习材料课件
-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