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PPT课件.ppt_第1页
《危险源辨识》PPT课件.ppt_第2页
《危险源辨识》PPT课件.ppt_第3页
《危险源辨识》PPT课件.ppt_第4页
《危险源辨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 第一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物质有害因素辨识 第三节 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第四节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第五节 自然环境危害因素辨识 第六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 第二章 评价单元的划分 1 第一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危险因素 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 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运存险物质,且危险物质 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评价单元 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 ,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 2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原因 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 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内容 危险辨识两个关键任务: u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u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l 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后果)。 l 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设备特征。 第一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p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 )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六大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 噪声危害、振动危害、辐射、运动危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 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 第一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 化学活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 5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负荷超载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识别功能缺陷 其他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 操作错误 监护错误 其他 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搬举重物 作业空间 工具不合理 标识不清 6 p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可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 、淹溺、灼烫、火灾、冒顶和片帮、透水、爆破伤 害、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7 五、常用的危险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法:该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 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 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 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 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该方法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 是受知识、经验、资料限制,易遗漏(如安全检查表)。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可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 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 因素。 8 2.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方法: 用此方法来分析两类物质,生产过程中相互作用 的结果。它适于对小系统的分析辨识。 3.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 行危险、有害辨识系统的安全分析方法,这种 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 系统。如:ETA、FTA等。 9 l 科学性 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遵循事 故发生的客观条件、规律、特点,并以准确的专业的述语进行 定性、定量的清楚的进行表述。 l 系统性 研究系统和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要危险 、有害因素及相关的危险、有害因素。 l 全面性 l 不得发生遗漏,以免留下后患。一般可按厂址、平面布局、 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 程)、作业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识别,列表登记,综合归纳。 l 预测性 六、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 10 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 1992), 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8类: 爆 炸品、压缩空气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 (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 氧化物、毒害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8类。 第二节 物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1 第一类、爆炸品 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 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 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 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 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 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12 爆炸品的危害 危险特性原 因可能事故 敏感易爆性 爆炸后,对外界作用比较敏感,存在火焰、撞击、摩擦、 针刺或电能等较小的简单 的初始冲能,就可能引起爆炸。 爆炸 自燃危险性 部分爆炸品,在一定温度下,可不用火源的作用,即自行爆 炸。 火灾 爆炸 着火危险性 爆炸的都是易燃物质,且可着火,不需外界供氧;同时炸 药爆炸时放出大量热,温度可达数千度。 火灾 毒害性 有些爆炸品,有一定毒害性,且绝大多数爆炸品爆炸时, 会产生CO、NO、HCN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 窒息 中毒 按照GB136901992(危险化学品分类),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共30种。 13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 两种情况之一者: 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 蒸汽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b、温度在21.1,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 275KPa,或在 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 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 蒸汽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 的气体。 第1项 易燃气体,如:CO CH4 H2等。 第2项 不燃气体,如:压缩空气 N2等。 第3项 有毒气体(毒性指数同第六类), 如:CO Cl2 NH3 等。 14 危害 特性 原 因 可能事故 易燃 易爆 处于燃烧浓度范围内的可燃气体,遇火源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火灾、爆炸 毒害有害气体对人、畜有很大的毒害性。中毒 扩散 性 气体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非常容易扩散。增加了发生事 故的可能性 窒息 性 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其他压缩和液化气体都具有窒息性。窒息 氧化 性 压缩和液化气体中,有一部分强氧化剂与可燃物接触,可能发生火灾或 爆炸(或还原性物质)。 火灾、爆炸 腐蚀 性 酸性、碱性气体及一些含氮、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性。人员灼烫及 设备损 坏 高压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大都是经过高压和降温后,压入坚固耐压的容器 (钢瓶)中的。 物理性爆炸 低温液化气体蒸发时,会从环境中吸取大量热量;还有的液化气体,本身就 存在低温。 冻伤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害 GB13690-1992(危险化学品分类)中:易燃气体32种;不燃气体(包括助 燃气体)22种;有毒气体16种。此类总计70种。 15 第三类 、易燃液体 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 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 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其闭环 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根据闪点分类: 第一项:低闪点:18 乙 醚(闪点-45) 乙醛(闪点-38) 第二项:中闪点:18 闪点 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 危险源。 例1:单一品种危险物质最大量的计算 65 某生产经营单位在储罐、容器中存有不同浓度的甲醛溶液,甲醛最大 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生产场所甲醛的最大量是: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9.5吨10%的甲醛溶液, 管道系统存有0.5吨10%的甲醛溶液。那么生产场所存有的10%甲醛溶 液为9.5+0.5=10吨,因此生产场所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10=1吨。 (2)储存区甲醛的最大量是: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存设备存有20吨12%的甲醛溶液,因 此储存区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225=3吨。 (3)甲醛的最大总量: 甲醛的最大总量为1+3=4吨。 (4)结论: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甲醛的临界量是50吨,按照辨识标 准的计算法则AQR=4/50=0.081.0,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 大危险源。 例3:多品种危险物质辨识指标(AQR)的计算 67 第二章 评价单元的划分 l评价单元 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方法和评价方 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 l划分评价单元的目的 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 l划分评价单元的基本原则 将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 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 根据评价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划分为若干个子单元进行评价 。 68 对工艺方案、总体布置以及自然条件、环境对系统影 响等综合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可将整 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分为 一个单元。 l按危险因素类别各划归一个单元,再按工艺、物料、作业特点 划分成子单元进行评价。如炼油厂可将火灾爆炸作为一个评价 单元,再按常减压、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工艺装 置和罐区划分成子评价单元。 l按有害因素类别划分评价单元。如:将噪声、辐射、粉尘、毒 物等场所各化归一个评价单元。 l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69 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 l原料储存区域 l反应区域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