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某厂B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doc_第1页
徐州某厂B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doc_第2页
徐州某厂B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doc_第3页
徐州某厂B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doc_第4页
徐州某厂B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绩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徐州某厂B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 环境工程 学号 班级 专业名称 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 年7月日徐州工程学院课程设计目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31.1 设计目的41.2 设计内容及要求61.3 设计的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62 局部排气通风系统的设计62.1 集气罩62.2 风管62.3 除尘设备62.4 排气烟囱72.5 风机72.6 消声器73 集气罩83.1 集气罩的设计原则83.2 设计思路83.3 设计计算84 管网的设计104.1 管网设计原则104.2 管段标号并注上各管段流量和长度114.3 选择流速和管径114.4 压强损失计算114.4.1 以 1 点为压强控制点:124.4.2 以 8 点为压强控制点:134.4.3 以 13 点为压强控制点:154.4.4 总压力损失:165 旋风分离器的选型185.1 选型原则185.2 选型步骤185.3 设计计算196 通风机的选型226.1 风量226.2 全压226.3.通风机的选型原则227 输排灰装置的设计247.1 卸灰阀的选择247.2 螺旋输送机计算248 烟囱设计258.1 烟囱出口尺寸计算258.2 风帽设计259 工程经济概算269.1 工程投资269.2 运行费用26910 致谢2711 参考文献271 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 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对于提 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要求的基本设计方法,掌握大气 污染控制工程理论知识及其相关工程设计要点,使学生对工业通风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并 能够应用,对工程设计有初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通风与除尘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1.2设计内容和要求:一、设计题目:徐州某厂B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设计二、设计原始资料打磨机及车间布置:本打磨车间打磨的是铁件,共有两种型号的打磨机:A型与B型。其中A型打磨机外形尺寸(mm)为600500(长宽);B型打磨机外形尺寸(mm)为700600(长宽)。已知A型打磨机产尘量为8kg/h,B型打磨机产尘量为10kg/h。要求对A型与B型打磨机的粉尘选用合适的集气罩进行收集,打磨机工作台距地面高1.2m。控制点的控制风速直接决定风量与压力损失,是本设计的关键参数,控制风速定为Vx=5.1m/s本打磨车间厂房高度为4.0m。打磨车间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图 1 打磨车间平面布置图本系统产生粉尘的粒径特性: 粉尘分布如表 1 所示。表 1 粉尘粒径分布情况平均粒径d(m)粒级分布f(%)累计粒级分布f(%)1332.5710101323207093506991001100含尘空气密度为 1.204kg/m3,气体温度为常温。三、设计内容(1)集尘罩结构形式的比较与选择;(2)输送管道的布置原则、管道内气体流速的确定、管径选择、压力损失计算;(3)除尘器的计算与选择;(4)通风机的选择;(5)烟囱的结构尺寸设计。1.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并按照统一格式打印装订; 绘制除尘系统平面布置图 2#绘制除尘系统系统图 2#绘制除尘器三视图:主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侧视图)2#2 局部排气通风系统的设计空气污染物在车间的扩散机理是污染物依附于气流运动而扩散。对于生产过程散已经散发 到车间空气中的污染物,只有采取合理的通风方式,来控制室内气流的运动,进而控制污染物 的扩散和飞扬,从而达到改善车间内外空气环境质量的目的。局部排气通风方式就是在局部污 染源设置集气罩,将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气流收集起来,并经过净化装置净化后排至 室外。这是控制车间空气污染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因为一旦污染物进入大气,将很难被收 集和处理。局部排风系统需要的风量少,效果好,因此本设计中采用局部排风来控制工厂内和 桌位区域的空气环境。局部排气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范围内不受有害物的污 染,以保证该范围内的空气环境符合要求。典型的局部排气通风系统如图 2 所示,通常由下述 几个部分组成。图 2 喷漆车间工作台平面布置图2.1 集气罩集气罩是用来补集有害物的装置,可将粉尘及气体污染源导入净化系统,同时防止其向生 产车间及大气扩散,造成污染。它的性能对局部排风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影响。性能良 好的集气罩,如密闭罩,只要较小的风量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工作效果。由于污染源设备和生产 操作工艺的不同,集气罩的形式只多种多样的,选择原则是以能和生产设备及操作条件实现良 好配合为优。2.2 风管通风系统中用来输送和分布气体的管道称为风管,它把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部件连成一个 整体。为了提高通风系统的经济性,应合理选定风管中的气流速度,管路应力求短且直。风管 通常用表面光滑的材料制作,如薄钢板、聚氯乙烯板,有时也用混凝土、砖等材料制作风管。 风管布置设计的好坏关系到管内流体的压力损失大小,进而影响了风机的选择。2.3 除尘设备除尘设备指从气体中去除或捕集固态或液态微粒的设备,根据主要除尘机理,目前常用的 除尘设备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和回收原材料,当排气中的粉尘含量超过排放标准时,必须采用除尘器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后才可以排入空气中。2.4 排气烟囱排气烟囱指将收集到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的设备,避免具有一定浓度的污染气体集聚在地 面附近,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2.5 风机风机指向机械排风系统提供空气流动动力的设备,通过输入机械能以提高气体压力。为了 防止风机的磨损和腐蚀,一般把它装置在除尘设备的后面。2.6 消声器消声器是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一种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的重要措施。 消声器是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如鼓风机、空压机)的气流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的降低噪 声的装置。消声器能够阻挡声波的传播,允许气流通过,是控制噪声的有效工具。3 集气罩3.1 集气罩的设计原则(1)改善排放粉尘有害物的工艺和工作环境,尽量减少粉尘排放及危害。(2)集气罩尽量靠近污染源并将其围罩起来。(3)决定集气罩安装的位置及排气方向,研究粉尘发生机理,考虑飞散方向、速度和临界点, 用集气罩口对准飞散方向。如果采用侧型或上盖型集气罩,要是操作人员无法进入污染源与集 气罩的开口处,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可在下方吸引。(4)决定开口周围的环境条件,一个侧面封闭的集气罩比开口四周全部开放的集气罩效果好。 因此应在 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降四周围起来,尽量少吸入未被污染的气体。(5)防止集气罩的紊流,如果捕集点周围的紊流对控制风速有影响,就不能提供更大的控制 风速,有时这会是集气罩丧失正常的作用。(6)吹吸式利用喷出的力量将污染气体排出。(7)决定控制风速,为使有害物从飞散界限的最远点流进集气罩的开口处,而需要的最小风 速称为控制风速。3.2 设计思路基于设计的实际要求,工作台有工人工作,因此不能选用密闭罩。由于工作台面积较小, 可以考虑外部吸气罩和柜式排风罩。外部吸气罩将排风罩设在有害物源附近,依靠照扣的抽吸 作用,在有害物发散地点造成一定的气流运动,把有害物质吸入罩内。柜式排风罩单纯依靠排 风的作用,在工作孔上造成一定的吸入速度,将粉尘发生源围挡在柜状空间内,防止有害物质 外衣。其中 A 型打磨机使用外部吸气罩,B 型打磨机使用柜式排风罩。介于工作台较小,所以 外部吸气罩和排风罩的安装费用不大。同时外部吸气罩和柜式排风罩的流量较小,后面的管道 直径可以选小,风机也可以选相对较小功率的,整个系统更加经济。由于柜内没有热源,含尘 空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柜式排风罩采用下部排风通风柜。3.3 设计计算计算外部吸气罩的排风量时,首先要确定控制点的控制风速 vx。vx 值与工艺过程和室内气 流运动情况有关,一般通过实测求得。如果缺乏现场实测的数据,设计时可参考表 3-1 确定 表 3-1 控制点的最小控制风速 vx(m/s)污染物放散情况举例vx以很缓慢的速度放散到相当平静的空气中槽内液体的蒸发;气体或烟从敞口容器中外溢0.250.5以较低的速度放散到尚属平静的室内喷漆;断续地倾倒有尘屑的0.51.0空气中干物料到容器中;焊接以相当大的速度放散出来,或是放散到空气运动迅速的区域在小喷漆室用高压喷漆;快速装袋或装桶;以运输器上给料1.02.5以高速散发出来,或是放散到空气运动很迅速的区域磨削;重破碎;滚筒清理2.510A 型打磨机选择侧吸罩,所以实际排风罩的排风量工作台尺寸为 600mm500mm,罩口尺寸为 200mm100mm,所以控制点到罩口的最大距离为 x=0.3m,查表 3-1 得到控制点吸入速度 vx=5.1m/s(磨削工艺吸入速度范围 2.5-10m/s),吸气口 面积 F=0.20.1=0.02m2,得到 符合公式要求。B 型打磨机选择下部排风通风柜,所以通风柜的排风量工作台尺寸为 700mm600mm,罩口尺寸为 600mm600mm(宽度与工作台相同,高度 600mm),含尘气体发生量 通风柜工作空的面积 F=0.60.6=0.36m2,v=1.0m/s,=1.2得到所以 A 型打磨机选择侧吸罩,排风量为 2.397m3/s,B 型打磨机选择下部排风通风柜,排风量 为 0.4343 m3/s。通风柜张角 =120。4 管网的设计4.1 管网设计原则(1)管网布置应避免与工艺管道、溜槽相碰,还要满足通风管道布置的特点(尽量避免水平 铺设,防止管道堵塞)。(2)除尘系统的排风点不宜过多,以利于支管间阻力平衡,如排风点多,可用大断面集合管 链接各支管,集合管内流速不宜超过 3m/s。(3)除尘风管尽可能垂直或倾斜敷设。(4)输送含有整齐、雾滴的气体时,应有不小于 0.005 的坡度,以排出积液,并应在风管的最 低点和风机底部设谁都、封泄液管。(5)在除尘系统中,为防止风管堵塞,风管直径不宜小于下列数值: 排送细小粉尘80mm排送较粗粉尘(如木屑)100mm排送粗粉尘(如小块物体)130mm(6)排送含有剧毒物质的正压风管,不应穿过其他房间。(7)风管上应设置必要的调节和测量装置或预留测量装置的接口,调节和测量装置应设在便 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8)风管的布置应力求顺直,避免复杂的局部管件,弯头、三通等管件要安排得当,与风管 的连接要合理,以减少阻力和噪声。由于打磨车间内有 14 个抽风点,因此宜采用集合管式除尘系统,这种系统综合起来有以 下优点:(1)可以直接关闭任何抽风支管,而这对周围其余的集气罩及整个系统的工作没有重大影响。(2)局部集气罩的抽风量变化范围较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风压和风量的功能,因而可以 改变任何一个局部集气罩的抽风量而对整个系统运行影响不大。(3)因为集合管内气速较低,部分粗颗粒粉尘在此分离出来,这样不仅减小了净化设备的负 荷,而且减轻对总管和主要设备的磨损。因为打磨车间位于同一房间内,即产尘设备配置在同一层,宜采用卧式集合管除尘系统, 不占用工厂中间行走、活动空间,方便了工厂搬运、施工等大型活动,管道设计简单、实用。 系统的所有抽风支管均可以以任何角度在集合管上部或侧部与之相连接。集合管的底部沿全长 设有粉尘输送装置,用来排出沉降在集合管内的粉尘。通常采用螺旋输送机、埋刮板输送机、 链板输送机及水力输送机等粉尘输送装置。带有集合管的集中式除尘系统运行简单可靠,管道和除尘器的磨损较轻,尤其在生产设备 工作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除尘效果。管网布置图如图 3。10图 3 风管平面布置示意图4.2 管段标号并注上各管段流量和长度为简化计算,管长以中心线计算,管道垂直段均设为 1.0m,风管弯头出的曲率半径为接头 处进口管径的 2 倍,各水平管道长度如下表所示。表 4.2各管段长度管段12243446566771289长度/m2.87.20.77.10.710.73.12.2管段9101011111212161314141515161620长度/m6.57.110.74.95.95.910.52.6管段1718181919202021222324252526长度/m5.95.910.52.14.56.9104.3 选择流速和管径根据除尘系统管道内最低风速规定,金属粉尘垂直风管最低风速为 13m/s,水平风管最低 风速为 15m/s。设计过程中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和设计风速,确定个管段的断面尺寸。4.4 压强损失计算 圆形管道沿程压力损失为: 式中:19l 摩擦阻力系数;n 风管内的空气的平均流速,m/s;r 空气的密度,kg/m3;D圆形风管直径,m。由工业通风的附录 6 所示的线解图,已知流量、管径、流速、阻力四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 即可就的其余两个参数。圆形管道局部压力损失为:式中:局部阻力系数;n 风管内的空气的平均流速,m/s;r 空气的密度,kg/m3.各管段的局部损失系数可通过查附录 7 得到。1、8、13 点为控制点,17 点所在干管和 13 点所在干管相同,且在主干管上的压力损失比 13点小,可忽略。4.4.1 以 1 点为压强控制点:(1)集气罩及其上部竖向风管和 90弯头的阻力损失:查除尘工程设计手册表 6-25 得到集气罩局部阻力系数 =1.78,所以集气罩压力损失为垂直管段长 1.0m,空气量 2.397m3/s,选择管径为 3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6m/s, 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10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10Pa。设定弯头的曲率半径为 0.6m, 所以 r/d=2 , 查 附 录 10 得 到 局 部 阻 力 系 数 =0.15 , 所 以 90 弯 头 压 力 损 失 为所以集气罩及其上部竖向风管和 90弯头的总阻力损失为 274.3+10+23.1=307.4Pa。(2)1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90弯头):设定弯头的却率半径为 0.6m,所以 r/d=2,查附录 10 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0.15,所以 90弯头 压力损失为所以 1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23.1Pa。(3)12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2.8m,空气量 2.379m3/s,选择管径为 3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6m/s, 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10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28Pa。(4)2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45合流三通):分流管的管径分别为 300mm 和 300mm,合流管的管径为 400mm,所以 F2/F1=0.6, F3/F1=0.6,L3/L2=1,查附录 10 得到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31=0.26,所以 45合流三通压力损失 为所以 2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40.1Pa。(5)24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7.2m,空气量 4.794m3/s,选择管径为 4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v=20m/s,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9.7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69.84Pa。(6)4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45合流三通):分流管的管径分别为 300mm 和 400mm,合流管的管径为 550mm,所以 F2/F1=0.5,F3/F1=0.3, L3/L2=0.5 ,查附录 10 得到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31=0.72 ,所以 45合流三通压力损失为2RZ = V vr = 0.72 20?1.204 = 173.376222所以 4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173.376Pa。(7)46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7.1m,空气量7.191m3/s,选择管径为 55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7m/s, 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5.3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37.63Pa。(8)6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45合流三通):分流管的管径分别为 300mm 和 550mm,合流管的管径为 600mm,所以 F2/F1=0.8, F3/F1=0.3,L3/L2=0.3,查附录 10 得到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31=0.42,所以 45合流三通压力损2失为 Rz = z vr = 0.42 20?1.204 = 101.1Pa 222所以 6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73.1Pa。(9)67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10.7m,空气量 9.588m3/s,选择管径为 6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v=17.7m/s,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6.4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68.48Pa。(10)7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90弯头):设定弯头的却率半径为 1.2m,所以 r/d=2,查附录 10 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0.15,所以 90弯头压力损失所以 7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28.3Pa。(11)712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3.1m,空气量 11.985m3/s,选择管径为 6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7.7m/s, 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6.4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19.8Pa。所以 112 段总沿程损失为 307.4+23.1+28.0+40.1+69.8+173.4+37.6+73.1+ 68.5+28.3+19.8=869.1Pa。4.4.2 以 8 点为压强控制点:(1)集气罩及其上部竖向风管和 90弯头的阻力损失:查除尘工程设计手册表 6-25 得到集气罩局部阻力系数 =1.78,所以集气罩压力损失为垂直管段长 1.0m,空气量 6.392m3/s,选择管径为 3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6m/s, 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10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10Pa。设定弯头的却率半径为 0.6m, 所以 r/d=2 , 查 附 录 10 得 到 局 部 阻 力 系 数 =0.15 , 所 以 90 弯 头 压 力 损 失 为所以集气罩及其上部竖向风管和 90弯头的总阻力损失为 274.3+10+23.1=307.4Pa。(2)8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90弯头):设定弯头的却率半径为 0.6m,所以 r/d=2,查附录 10 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0.15,所以 90弯头 压力损失为所以 1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23.1Pa。(3)89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2.2m,空气量 2.397m3/s,选择管径为 3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v=16m/s,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10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22Pa。(4)9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45合流三通):分流管的管径分别为 300mm 和 300mm,合流管的管径为 400mm,所以 F2/F1=0.6,F3/F1=0.6, L3/L2=1,查附录 10 得到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31=0.26,所以 45合流三通压力损失为所以 9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40.1Pa。(5)910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6.5m,空气量 4.794m3/s,选择管径为 4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v=20m/s,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9.7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56.6Pa。(6)10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45合流三通):分流管的管径分别为 300mm 和 400mm,合流管的管径为 550mm,所以 F2/F1=0.5, F3/F1=0.3,L3/L2=0.5,查附录 10 得到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31=0.72,所以 45合流三通压力损 失所以 4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173.4Pa。(7)1011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7.1m,空气量 7.191m3/s,选择管径为 55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v=15m/s,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5.3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37.63Pa。(8)11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45合流三通):分流管的管径分别为 300mm 和 550mm,合流管的管径为 600mm,所以 F2/F1=0.8,F3/F1=0.3, L3/L2=0.3,查附录 10 得到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31=0.42,所以 45合流三通压力损失为所以 6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73.1Pa。(9)1112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包括一个 45弯头的损失):水平管段长 10.7m,空气量 9.588m3/s,选择管径为 6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v=17.7m/s,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6.4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68.48Pa。设定 45弯头的却率半径为 1.2m,所以 r/d=2,查附录 10 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0.09,所以 45弯头压力损失所以 1112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为 64.3Pa。所以 812 段总沿程损失为 307.4+23.1+22.0+40.1+56.6+140.4+30.5+56.9+64.3=741.3Pa777.7Pa,所以 1 点和 8 点相比,1 点为控制点。(10)12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45合流三通):分流管的管径分别为 600mm 和 600mm,合流管的管径为 900mm,所以 F2/F1=0.4, F3/F1=0.4,L3/L2=1.0,查附录 10 得到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31=1.10,所以 45合流三通压力损 失为所以 6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184.7Pa。(11)1216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4.9m,空气量 19.176m3/s,选择管径为 9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v=15m/s,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2.3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11.3Pa。 所以 116 段总沿程损失为 307.4+23.1+28.0+40.1+62.6+140.4+30.5+56.9+49.2+25.2+14.3+184.7+11.3=973.7Pa。4.4.3 以 13 点为压强控制点:(1)集气罩及其上部竖向风管和 90弯头的阻力损失:查除尘工程设计手册表 6-25 得到集气罩局部阻力系数 =0.1,所以集气罩压力损失为垂直管段长 1.0m,空气量 0.434m3/s,选择管径为 175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8.2m/s, 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24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24Pa。设定弯头的却率半径为 0.35m,所以 r/d=2,查附录 10 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0.15,所以 90弯头 压力损失为所以集气罩及其上部竖向风管和两个 90弯头的总阻力损失为 19.9+24+29.9=73.8Pa。(2)13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90弯头):设定弯头的却率半径为 0.35m,所以 r/d=2,查附录 10 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0.15,所以 90弯头 压力损失为所以 13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23.1Pa。(3)1314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5.9m,空气量 0.434m3/s,选择管径为 175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8.2m/s, 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24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141.6Pa。(4)14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45合流三通):分流管的管径分别为 175mm 和 175mm,合流管的管径为 250mm,所以 F2/F1=0.5,F3/F1=0.5, L3/L2=1 ,查附录 10 得到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31=0.88 ,所以 45 合流三通压力损失为所以 14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175.5Pa。(5)1415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5.9m,空气量 0.868m3/s,选择管径为 25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v=17.4m/s,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14.5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85.6Pa。(6)15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45合流三通):分流管的管径分别为 175mm 和 250mm,合流管的管径为 300mm,所以 F2/F1=0.7,F3/F1=0.3, L3/L2=0.5 ,查附录 10 得到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31=0.58 ,所以 45合流三通压力损失为所以 15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105.7Pa。(7)1516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包括一个 45弯头的损失):水平管段长 10.5m,空气量 1.302m3/s,选择管径为 3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7.5m/s, 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12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126Pa。设定 45弯头的却率半径 为 0.6m,所以 r/d=2, 查附录 10 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0.09 ,所以 45弯头压力损失为所以 1516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为 142.6Pa。所以 1316 段总沿程损失为 73.8+23.1+141.6+175.5+85.6+105.7+142.6=747.9Pa973.7Pa,所以 1 点和 13 点相比,1 点为控制点,所以 1 点为整个通风管网的控制点。4.4.4 总压力损失:(1)16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45合流三通):分流管的管径分别为 300mm 和 900mm,合流管的管径为 900mm,所以 F2/F1=1.0,F3/F1=0.1, L3/L2=1.0,查附录 10 得到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31=0.15,所以 45合流三通压力损失为所以 16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27.7Pa。(2)1620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2.6m,空气量 10.702m3/s,选择管径为 9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6.4m/s, 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2.8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7.3Pa。1720 支管与 1316 相同,此处不详细计算。(3)20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45合流三通):分流管的管径分别为 300mm 和 900mm,合流管的管径为 900mm,所以 F2/F1=1.0,F3/F1=0.1, L3/L2=1.0,查附录 10 得到得到局部阻力系数 31=0.15,所以 45合流三通压力损失为所以 20 点处的局部压力损失为 24.3Pa。(4)2021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2.1m,空气量 12.004m3/s,选择管径为 9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8.4m/s, 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3.4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7.1Pa。(5)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为 991.6Pa(6)2223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4.5m,空气量 12.004m3/s,选择管径为 9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8.4m/s,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3.4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15.3Pa。(7)2425 管段沿程压力损失:水平管段长 6.9m,空气量 12.004m3/s,选择管径为 900mm,查附录 9 得到空气流速为 v=18.4m/s, 符合要求,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为 3.4Pa/m,总沿程压力损失为 23.5Pa。表 4.4.4 各管段的沿程损失管段长度 L/m流量 Q/(m3/s)管径 D/mm流速 V/(m/s)比摩阻 Rm/(Pa/m)沿程损失 Rml/Pa122.82.397300161028247.24.794400209.769.84340.72.39730016107467.17.191550155.337.63560.72.397300161076710.79.58860017.76.468.487123.19.58860017.76.419.8892.22.3973001610229106.54.794400209.763.110117.17.191550175.337.6111210.79.58860017.76.468.512164.919.176900173.215.6813145.90.43417518.224141.614155.90.86825017.414.585.6151610.51.30230017.51212616202.610.70290016.42.87.317185.90.43417518.224141.618195.90.86825017.414.585.6192010.51.30230017.51212620212.112.00490018.43.47.122234.512.00490018.43.415.324256.912.00490018.43.423.55 旋风分离器的选型5.1 选型原则选型原则有以下几方面。(1)旋风分离器精华气体量应与实际需要处理的含尘气体量一致。选择除尘器直径是应尽量 小些。如果要求通过的风量较大,可采用若干个小直径的旋风除尘器并联为宜;如气量与多管 旋风除尘器相符,以选多管除尘器为宜。(2)旋风除尘器入口风速要保持 18-23m/s,低于 18m/s 时,其除尘效率下降;高于 23m/s 时, 除尘效率提高不明显,但阻力损失增加,耗电量增高很多。(3)选择除尘器时,要根据工况考虑阻力损失及结构形式,尽可能使之动力消耗减少,且便 于制造维护。(4)旋风除尘器能捕集到的最小尘粒应等于或稍小于被处理气体的微尘历度。 (5)当含尘气体温度很高时,要注意保温,避免水分在除尘器内凝结。假如粉尘不吸收水分。露 点为 3050时,除尘器的温度最少应高出 30左右;假如粉尘吸水性较强、露点为 2050 时,除尘器的温度应高出露点温度 4050。 (6)旋风除尘器结构的密闭要好,确保不漏风,尤其是负压操作,更应该注意卸料索风装置的可 靠性。 (7)易燃易爆粉尘(如煤粉)应设有防爆装置。防爆装置的通常做法是在人口官道上加个安全防 爆阀门。 (8)当粉尘粘性较小时,最大允许含尘质量浓度与旋风筒直径有关,即直径越大其允许含尘质量 浓度也越大。5.2 选型步骤A 型打磨机 有 4 台 , 每台产生的 微尘气 流量为 2.397m3/s, 共产生微尘气 流量为 2.3974=9.588m3/s;B 型打磨机有 7 台,每台产生的微尘气流量为 0.434m3/s,共产生微尘气 流量 0.4347=3.038m3/s;所以在操作温度和压力下 A 型打磨机和 B 型打磨机所产生的微尘气 流量之和 Q=12.626m3/s,入口风速 v=18.4m/s,选用 4 个 XLP/A-10.6 型旋风除尘器并联使用进 行除尘,旋风除尘 器的上筒体直径 1=1.06m ,器体全高 H=4.62m , 入 口 管 宽 高 为 0.315m0.630m,入口管法兰中心高为 0.36m0.676m,排出管直径 2=0.63m,排出口法兰中 心距 3=0.676m,排出口直径 4=0.165m,排灰口法兰中心距离 =0.197m,入口管中心至支 架平面距离 C1=0.591m,入口管中心至器体中至支架平面距离 C2=1.185m,入口管中心至排出管上平面距离 C3=0.685m,质量 X 型为 497.97kg,B 型为 393.29kg。5.3 设计计算(1)除尘器阻力的确定 含尘气体经过旋风除尘器时,与经过管道一样,由于阻力的作用而产生压强损失,压强损失等于气体在除尘器入口处与出去处的压强差。除尘器的压强损失一般有几千至几百毫米水 柱,计算公式如下:参考除尘工程设计手册表 4-9 的到局部阻力系数 =5.7,可得所以除尘器局部压强损失为 991.6Pa。(2)除尘效率的确定表5.3 粉尘分布平均粒径d(m)粒级分布f(%)累计粒级分布f(%)1332.5710101323207093506991001100旋风除尘器对 1m 微粒去除效率式中 N 为微粒通过距离为旋风除尘器直径的倍数,取 5;Vc 为进口风速,取 17m/s,D 为微粒 粒径,取1m,part 为微粒的密度,取 2700kg/m3;Wi 为旋风除尘器的入口宽度,取 0.315m;空气的动力粘度 =1.810-5kg/ms,可计算得到达到要求的除尘效率。旋风除尘器对 2.5m 微粒去除效率式中 N 为微粒通过距离为旋风除尘器直径的倍数,取 5;Vc 为进口风速,取 17m/s,D 为微粒 粒径,取 10m,part 为微粒的密度,取 2700kg/m3;Wi 为旋风除尘器的入口宽度,取 0.315m; 空气的动力粘度 =1.810-5kg/ms,可计算得到达到要求的除尘效率。旋风除尘器对10m 微粒去除效率式中 N 为微粒通过距离为旋风除尘器直径的倍数,取 5;Vc 为进口风速,取 17m/s,D 为微粒 粒径,取 10m,part 为微粒的密度,取 2700kg/m3;Wi 为旋风除尘器的入口宽度,取 0.315m; 空气的动力粘度 =1.810-5kg/ms,可计算得到达到要求的除尘效率。旋风除尘器对 20m 微粒去除效率式中 N 为微粒通过距离为旋风除尘器直径的倍数,取 5;Vc 为进口风速,取 17m/s,D 为微粒 粒径,取20m,part 为微粒的密度,取 2700kg/m3;Wi 为旋风除尘器的入口宽度,取 0.315m; 空气的动力粘度 =1.810-5kg/ms,可计算得到达到要求的除尘效率。 旋风除尘器对 50m 微粒去除效率20式中 N 为微粒通过距离为旋风除尘器直径的倍数,取 5;Vc 为进口风速,取 17m/s,D 为微粒 粒径,取 50m,part 为微粒的密度,取 2700kg/m3;Wi 为旋风除尘器的入口宽度,取 0.315m; 空气的动力粘度 =1.810-5kg/ms,可计算得到达到要求的除尘效率。旋风除尘器对 100m 微粒去除效率式中 N 为微粒通过距离为旋风除尘器直径的倍数,取 5;Vc 为进口风速,取 17m/s,D 为微粒 粒径,取 100m,part 为微粒的密度,取 2700kg/m3;Wi 为旋风除尘器的入口宽度,取 0.315m; 空气的动力粘度 =1.810-5kg/ms,可计算得到达到要求的除尘效率。达到要求的除尘效率。216 通风机的选型6.1 风量26通风机风量由下式计算的得到:式中Qr气体总流量,m3/s; kQ1设备漏风附加系数,取 1.2; kQ2管网漏风附加系数,取 1.15。 所以求得风量为:Qr=kQ1kQ2QQr=kQ1kQ2Q=1.21.1512.626m3/s=17.42388m3/s=62726m3/h6.2 全压Pf = (pkp1 + ps )kp2式中所以风管的总沿程损失为 937.7+27.7+7.3+24.3+7.1+991.6+15.3+23.5=2034.5Pa。Pf风机的风压,Pa; p管网总压力损失,Pa; ps设备压力损失,Pa; kp1管网压力损失附加系数,取 1.1; kp2风机全压负差系数,取 1.1;其中取 kp1=1.1 ,kp2=1.1,p=1042.9Pa, ps=991.6Pa。得:Pf =(1.1?1042.9 + 991.6)?1.1 = 2352.7Pa6.3.通风机的选型原则(1)在选择通风机前,应了解国内通风机的生产和产品质量情况,如生产的通风机品种、规 格和各种产品的特殊用途,以及生产厂商产品质量、后续服务等情况综合考察。(2)根据通风机输送气体的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用途的通风机。(3)在通风机选择性能图表查得有两种以上的通风机可供选择时,应优先选择效率较高、机 号较小、调节范围较大的一种。(4)在选择通风机时,应尽量避免采用通风机并联或串联工作。当通风机联合工作时,应尽 可能选择同型号同规格的通风机并联或串联工作;当采用串联时,第一季痛风性到第二级通风机之间应有一定的管路联结。(5)原有除尘系统更换用新风机应考虑充分利用原有设备、适合现场安装及安全运行等问题。 结合上述计算,参考除尘工程设计手册表 8-15,,选择使用 6-30 型普通中压风机,风量为 2210-17300m3/h、全压为 1785-4355Pa,功率为 137KW。7 输排灰装置的设计除尘器收集的粉尘需要从除尘器排出并输送到适当的位置加以储存、回收、利用。因此, 输排灰系统是除尘工程设计中的一个环节,是除尘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输排灰系统包括 排灰装置、输灰装置和储运装置等。7.1 卸灰阀的选择卸尘量为 124kg/h,参考除尘工程设计手册表 5-2 可选用 D70 型圆锥式卸尘阀,D=70mm,H=450mm,F=30mm,M=340mm,P=160mm。7.2 螺旋输送机计算(1)螺旋直径查表得物料填充系数Y = 0.30 ,物料综合特性经验系数 K=0.0565,校正系数 C=1.0。计算得到螺旋运输机的螺旋直径为D=K0.53=0.030m小于规格中的最小直径,所以选用最小直径为 150mm 作为螺旋运输机的直径。(2)螺旋输送机转速n= A =D350.15= 90r/min参 考 除 尘 工 程 设 计 手 册 表 5-8 , 物 料 综 合 特 性 系 数A=35 。 校 核 填 充 系 数Y =Q47D 2 nrCS=0.084, Y 值低于推荐值很多,故降低螺旋轴转速,以提高螺旋机的寿命。.取n=30r/min,则 Y =0.252。正好在推荐范围内,最后确定 D=150mm,n=30r/min。(3)螺旋输送机的功率 螺旋运输机轴功率P 0 = kQ (wL ? H ) =0.003kW3670 始终取 k=1.2, w0 =3.2, 输送机长度取 L=6m。 取驱动装置总效率 =0.94,则额定功率P= P0 =0.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