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专 业: 环境工程 班 级: 环境工程13-1 姓 名: 郑林 学 号: 130300125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二零一六年三月第一章 设计任务1、设计题目:长春市净水厂设计2、设计时间:第六学期前两周3、设计任务:水厂平面布置及高程布置4、书写说明书一份1) 设计任务2) 工艺流程设计及论证3) 各构筑物、凝聚剂、消毒剂选择的依据4) 各参数选择的原则5) 各构筑物的计算过程6) 必要的草图5、 绘制图纸3张1) 水厂平面布置图要求:绘制出工艺管道、排水管线、超越管线、标注消毒剂投加点,要有厂区分区及生活区包括综合楼、辅助楼,要求预留地、堆场、围墙、大门,要考虑厂区绿化和道路。2) 高程图一张3) 某一构筑物的平、立、剖面图6、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一览表第二章 原始资料1、 设计供水量:50000+1000*25=75000m/d 2、 水厂所在地:长春地区3、 风向:西南风4、 水源:河水5、 水质分析报告:水源受污染序号指标单位数量1浊度NTU最大800平均702色度度133水温最高20最低14PH值7.08.55总硬度mg/L CaCo33806总大肠菌群Mpn/100ml6507耗氧量mg/L78BOD5mg/L29氨氮mg/L0.910CODmg/L1011氯仿mg/L0.09第三章 工艺流程设计1、工艺流程:PACKMnO4V型滤池斜管沉淀池折板絮凝池 管式静态混和原水粉炭 出水清水池2、工艺流程的论证:本工艺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常规处理去除水中浊度,预处理去除水中有机物,两者结合保证出水合格。用高锰酸钾与粉炭联用进行预处理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混凝剂采用PAC。第四章 选择依据1.混合设备 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混合设备的基本要求是药剂与水的混合快速均匀。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 混合的方式主要有管式混合、水力混合、水泵混合以及机械混合等。由于水力混合难以适应水量和水温等条件变化,且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混合耗能大,维护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2、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的优点是:水流在同波折板之间曲折流动或在异波折板之间缩放、水流流动且连续不断,以至形成众多的小涡旋,提高了颗粒碰撞絮凝效果。与隔板絮凝池相比,水流条件大大改善,即在总的水流能量消耗中,有效能量消耗比例提高,故所需絮凝时间可以缩短,池子面积减小。折板絮凝池因板距小,安装维修较困难,折板费用较高。3、沉淀池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要好。斜管式沉淀池有上向流斜板和下向流斜板。因为原水浊度比较大,且不稳定,所以采用上向流斜板,它可以处理浊度很大的水,甚至于高浊度水。根据原始资料,本厂位于长春地区,低温时间长,需保温。原水浊度较高,要求沉淀效率高。因此通过比较选用斜管沉淀池。4、滤池V型滤池的反冲洗、气冲洗和表面扫洗相结合的方式,冲洗水仅为常规冲洗水量的1/4,大大节约了清洁水的使用量,表面冲洗所需要的水为未经处理过滤的滤前水,所以扫洗是不加重吕倩负担,是一种滤速较高、生产能力强、节水经济的滤池。V型滤池可以设置液位变速器、出水自动控制阀等先进设备,过滤和反冲洗运行的全过程均为计算机控制,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5、消毒剂本水厂采用氯消毒。因为氯成本低,效果好,出水消毒采用氯消毒经济有效,且余氯具有持续消毒作用。第五章 各构筑物的计算过程1、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使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干投法指混凝剂为粉末固体直接投加,湿投法是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溶液投加。我国多采用后者,采用湿投法时,投加方式为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混凝处理工艺流程. (1)混凝剂的投量式中 T-日混凝剂投量(kg/d) a-单位混凝剂最大投量(mg/L) Q-日处理水量设计中取Q=75000,采用精致硫酸铝,根据原水水质,参考某地水厂,最大投取量a=61.3mg/L,平均取a=38.0当a=61.3mg/L时 当a=38mg/L时 (2)溶液池: W=式中 W溶液池容积(m) Q处理水量(m/h) a碱式氯化铝最大投加量(mg/l) b溶液浓度(%),本设计采用10% n每日调制次数,本设计采用2次W=23.00m 溶液池采用钢混结构,尺寸:LBH=5.53.02.0(m),高度中包括超高0.3m,沉渣高.0.3m.有效容积=5.53.01.4=23.1m(3)溶解池容积:W =(0.20.3) W式中W溶液池容积W溶解池容积,一般采用(0.20.3)W1设计中取W=0.28 W1W =0.2823=6.44m 溶解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池底设0.02坡度,设DN100mm排渣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给水管管径DN80mm,按10min放慢考虑,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溶解池的尺寸:LBH=2.02.02.0(m)高度中含超高0.3m。底部沉渣高0.2m。溶解池的实际尺寸:LBH=2.02.01.5=6 (m)。2、混合设备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静态混合器的水头损失一般小于0.5m,根据水头损失计算公式h=0.1184式中 h水头损失(m) Q处理水量(m/s) d管道直径(m) n混合单元(个)设计中d=1.0m,Q=1.19 m/s,n=3时,h=0.5,符合要求。因此选用DN1000内装3个混合单元的静态混合器。加药点设于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3、折板絮凝池(1) 设计水量本厂供水量为75000m/d,水厂自用水量为5%,折板絮凝池分为2个系列,每个系列分成4组,每个系列设计水量为Q=1640.63m3/h= =0.456m3/s(2)絮凝池有效容积式中Q单组设计处理水量(m/h)V单组絮凝池有效容积(m)T絮凝时间(min),一般采用1015min设计中T=12min(3)絮凝池长度式中絮凝池长度(m) B单组池宽(m) H有效水深(m)设计中=3.04m.B=6.0m=4.5m絮凝池长度方向用隔墙分为三段,则絮凝池长度为L=4.5+50.15=5.25m(4)单各段分格数与斜管沉淀池组合的絮凝池池宽为24m,用三道墙分成四组,每组池宽为:B=(24-(30.15)4=5.8875m首段分成10格,则每格长度L1=2(5.8875-(40.15)10=1.06首段每格面积f1=11.06=1.06m2通过首段单格的平均流速U1:v1=0.41341.06=0.10m/s中段分为8格,末段分为7格,则中段、末段的各格格长、面积、平均流速分别为:l2=1.36m f2=1.36m2 v2=0.076m/sl3=0.71m f3=1.42m2 v3=0.073m/s(5)停留时间计算首段停留时间:T1=10*3.04/0.10/60=5.07min中段停留时间:T2=8*3.04/0.076/60=5.33min末段停留时间:T3=7*3.04/0.073/60=4.86min总停留时间: T=15.26min(6)隔墙孔洞面积和布置水流通过折板上、下转弯和隔墙上过水孔洞流速,首、中、末段分别为0.3m/s、0.2m/s、0.1m/s,则水流通过各段每格隔墙上孔洞面积为:f1k=0.103/0.3=0.34m2 ,取0.35m2,孔宽为1.0m,则孔高为0.35m,实际通过首段每格隔墙上孔洞流速为 f2k=0.103/0.2=0.51m2 ,取0.5m2,孔宽为1.0m,则孔高为0.5m,实际通过中段每格隔墙上孔洞流速为 f3k=0.103/0.1=1.03m2 ,取1.0m2,孔宽为1.0m,则孔高为1.0m,实际通过末段每格隔墙上孔洞流速为 (7)折板布置首段采用峰对峰,中段采用俩峰相齐,末段采用平行直板。折板间距采用0.4m。折板长度和宽度各段分别采用2.0m*0.6m、1.50m*0.6m和1.50m*0.6m(8)水头损失计算1、相对折板 式中h1折板渐放段水头损失(m)v1峰处流速(m/s)v2谷处流速(m/s)式中h2渐缩段的水头损失(m)F1相对峰的断面积(m2)F2相对谷的断面积(m2)设计中取F1=0.56m2,F2=1.06m2式中hi转弯或孔洞的水头损失(m)3阻力系数v0转弯或孔洞流速,为0.294m/s设计中取上转弯3=1.8,下转弯或孔洞3=3.0,v0=0.294m/s(上转弯时)(下转弯或过孔洞时)式中首段相对折板总水头损失(m)n折板水流收缩和放大次数,共40次。2、平行折板式中h折板水头损失(m)v板件流速(m/s)一般采用0.150.25m/s设计中取v=0.16m/s式中hi上下转弯或孔洞时水头损失(m)Vi转弯或穿过孔洞时流速(m/s)设计中取vi=0.206m/s,m(上转弯时)m(下转弯时)式中平行折板总水头损失(m)n90转弯次数,共24次hi上下转弯或孔洞时水头损失3、平行直板式中,h转弯水头损失(m)V平均流速(ms)设计中取v=0.103 ms4、总水头损失为(9)GT值校核G1=式中G1首段速度梯度(s-1)水的密度(1000kg/m3)h1首段水头损失水的动力黏度T反应时间(min)设计中取h1=0.298m,=60*1.005*10-3Pas,T=5.07minG1T1=31.2*5.07*60=9500.6中段和末段G值和GT值分别为G2=17.9s-1 G2T2=5711.1G3=6.12s-1 G3T3=1786.5总G值和GT值为G=GT=21.2*60*15.26=19373.964、斜管沉淀池(1)设计流量式中 Q单池设计水量 设计日产量(m/d)k水厂用水量占日用水量的百分比,一般采用5%10% n沉淀池个数,一般采用不少于2个本设计中取=75000m/d,k=5%,n=2m/h=0.46m/s(2)沉淀池清水区面积式中 A斜管沉淀池的表面积() q表面负荷m/(h),一般采用9.0 11.0 m/(h)。设计中q=10 m/(h)(3)沉淀池长度及宽度因为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所以沉淀池的长度取24m,则沉淀池的宽度式中 B沉淀池的宽度(m)。,设计中取为8m为了配水均匀,进水区布置在24m长度方向一侧。在8m的宽度中扣除无效的长度约0.5m,则净出水口面积式中净出口面积()斜管结构系数。设计中取=1.03=175(4)沉淀池总高度式中 H沉淀池总高度(m)保护高度(m),一般采用0.30.5m清水区高度(m)一般采用1.01.5m斜管去高度(m),斜管长度为1.0m,安装倾角为60,则=sin60=0.87m配水区高度(m),一般不小于1.01.5m排泥槽高度(m)。 设计中取=0.3m,=1.2m,=1.5m,=0.83mH=0.3+1.2+1.5+0.83+0.87=4.7m(5)沉淀池进水设计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式中 孔口总面积()v孔口流速(m/s),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设计中v=0.2m/s2.3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位15cm8cm,则孔口数为173个。进水口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6)沉淀池出水设计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为=0.6m/s,则穿孔总面积式中出水孔口总面积()=0.77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4cm,则孔口的个数式中 N孔口个数 F每个孔口的面积(),0.001256=613个设每条集水槽的宽度为0.4m,间距1.5m,共设7条集水槽,每条集水槽一侧开孔数为40个,孔间距为20cm。5条集水槽汇水至出水总渠,出水总渠宽度为0.8m,深度1.0m。出水的水头损失包括孔口损失和集水槽内损失。孔口损失式中 孔口水头损失(m)进口阻力系数设计中=2=0.037m集水槽内深度取为0.4m,槽内水流速为0.38m/s,槽内水力坡度按0.01计,槽内水头损失式中 集水槽内水头损失(m)i水力坡度l集水槽长度(m)设计中i=0.01,l=10m总水头损失=0.037+0.1=0.137m,设计中取为0.15m(7)沉淀池斜管选择斜管长度一般为0.81.0m,设计用取1.0m,斜管管径一般为2535mm,设计中取为30mm,斜管为聚丙烯材料厚度为0.40.5mm。(8)沉淀池排泥系统设计采用穿孔管进行重力排泥,每天排泥一次。穿孔管管径为200mm,管上开孔孔径为5mm,孔间距为15mm。沉淀池底部为排泥槽,共5条。排泥槽顶宽2.1m,底宽0.5m,斜面与水平夹角约为45,排泥槽斗高为0.83m。(9) 斜管沉淀池计算草图(10)核算1)雷诺数Re斜管内的水流速度为:式中 斜管内的水流速度(m/s) 斜管安装倾角,一般采用6075设计中=60=0.0031m/s=0.31cm/s雷诺数式中 R水力半径(cm), mm=0.75cm v水的运动黏度(c/s)。设计中当水温t=20时,水的运动黏度v=0.01 c/s=23.25500,满足设计要求。2)弗劳德数介于0.0010.0001之间,满足设计要求。3)斜管中的沉淀时间式中斜管长度设计中取=1.0m322.6s=5.4min满足要求(一般在48min)5、V型滤池平面尺寸计算(1) 每组滤池所需面积式中F每组滤池所需面积(m2)Q滤池设计流量(m3/h)n滤池分组数v设计滤速(m/h),一般采用815m/h设计中取v=10 m/h,n=2(2) 单格滤池面积式中f单格滤池面积N每组滤池分格数,设计中取4格(3) 一般规定V型滤池的长宽比为2:14:1,滤池长度一般不宜小于11m;滤池中央气、水分配槽将滤池宽度分成两半,每一半的宽度不宜超过4m。单格滤池实际面积式中f单格滤池实际面积B单格池宽L单格池长,一般采用11m设计中取其长宽比为2.75:1,即取L=11.0m,B=4.0m(4) 正常过滤时实际流速(5) 一格冲洗时其他滤格的流速式中vn一格冲洗时其他滤格的流速(m/h),一般采用1014m/h2、进水系统(1) 进水总渠式中H1进水总渠内水深(m)B1进水总渠净宽v1进水总渠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设计中取H1=1.0m,v1=0.8m/s(2) 气动隔膜阀的阀口面积式中A气动隔膜阀口面积Q2每格滤池的进水量(m3/s),Q2=Q1/Nv2通过阀门的流速(m/s);一般采用0.61.0m/s,设计中取0.8m/s气动隔膜阀阀口处的水头损失式中气动隔膜阀阀口处局部阻力系数。设计中取=1.0(3) 进水堰堰上水头(4) V型进水槽(设计中每格滤池设2个V型进水槽)式中h3V型进水槽内水深Q3进入V型进水槽的流量v3V型进水槽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设计取0.8m/sV型槽夹角,=5055,设计取50 (5) V型槽扫洗小孔m2式中q2表面扫洗水强度,一般采用1.42.3L/(sm2)A1小孔总面积孔口流量系数d小孔直径(mm)n2小孔数目设计中取q2=1.8 L/(sm2),=0.62,取每个V型槽上扫洗小孔数目28个,则n2=56个验算小孔流速3、 反冲洗系统(1) 气水分配渠(按反冲洗水流量计算)式中Q5反冲洗水量q1反冲洗强度L/(sm2),一般采用46L/(sm2),设计中取5 L/(sm2);v5气水分配渠中水的流速,一般采用1.01.5 m/s, 1.0 m/s;H2气水分配渠内水深(m)B2气水分配渠宽度(m), 设计中取0.4m(2) 配水方孔面积和间距式中F1配水方孔总面积v6配水方孔流速,一般采用v6=0.5m/sf1单个方孔的面积(m2),为0.10*0.10m2n3方孔个数在气水分配渠两侧分别布置22个配水方孔,孔口间距0.4m。(3)布气圆孔的间距和面积布气圆孔的数目及间距和配水方孔相同,采用直径为60mm的圆孔,其单孔面积为所有圆孔的面积之和为440.0028=0.1232m2(4)空气反冲洗时所需空气流量式中Q气空气反冲洗时所需空气流量(m3/s)q气空气冲洗强度,一般采用1317 L/(sm2),设计中取15 L/(sm2)空气通过圆孔的流速为0.66/0.1232=5.36m/s。(5) 底部配水系统底部配水系统采用QS型长柄滤池,材质为ABS为工程塑料,数量为40只/m2,滤池安装在混凝土滤板上,滤板搁置在梁上。一般来讲,滤板下面清水区的高度为0.850.95m,设计中取高度为H5=0.85m4、过滤系统滤料采用石英砂,粒径0.95-1.35mm,不均匀系数K80=1.0-1.3。滤层厚度采用H6为1.2m。滤层上水深H7采用1.3m。5、排水系统(1)排水渠终点水深式中H排水渠终点水深(m)v7排水渠流速(m/s),一般采用v71.5m/s设计中取排水渠和气水分配渠等宽,即B2=0.4,取v7=1.5m/s(2)排水渠起端水深式中H4排水渠起端水深hk排水渠临界水深i排水渠底坡l排水渠长度设计中取排水渠长度等于滤池长度,即l=11m。排水渠底坡i=8.2%按照要求,排水槽堰顶应高出石英砂滤料0.5m,则中间渠总高为滤板下清水区高度+滤板厚+滤料层厚+0.5,即0.85+0.1+1.2+0.5=2.65m。(3) 滤池总高度H=H5+H6+H7+H8+H9式中H滤池总高度H5滤板下清水区高度H6滤层高度H7滤层上水深H8滤板厚度H9超高设计中取h8=0.1m,H9=0.3mH=0.85+1.2+1.2+0.1+0.3=3.65m6、氯消毒及其投加设备(1)加氯量计算式中 q每天的投氯量(g/d) Q设计水量(m/d) b加氯量(g/m),一般采用0.51.0 g/m 本设计的工艺流程中的预处理也采用氯消毒因此Q=750001.05=78750m/d,b=1.0 g/mq=1.078750=78750 g/d=78.75kg/d(2)加氯设备的选择加氯设备包括自动加氯机、氯瓶和自动检测与控制装置等。1) 自动加氯机选择选用ZJ-型转子真空加氯机2台,一用一备,每台加氯机加氯量为0.59 kg/h。加氯机的外形尺寸为:宽高=330mm370mm。加氯机安装在墙上,安装高度在地面以上1.5m,两台加氯机之间的净距为0.8m。2) 氯瓶采用容量为500kg的氯瓶,氯瓶外形尺寸为:外径600mm,瓶高1800mm。氯瓶自重146kg,公称压力2Mpa。氯瓶采用2组,每组10个,一组使用,一组备用,每组使用周期约24d。3) 加氯控制根据余氯值,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投氯量。(3)加氯间和氯库加氯间是安置加氯设备的操作件,氯库是贮备氯瓶的仓库。采用加氯见与氯库合建的方式,中间用墙隔开,但应留有供人通行的小门。平面布置如图所示7、清水池(1)平面尺寸计算1)清水池的有效容积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包括调节容积、消防贮水量和水厂自用水的调节量。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式中 V清水池的总有效容积(m) k经验系数,一般采用10%20% Q设计供水量(m/d) 设计用取k=10%,Q=75000 m/dV=0.175000=7500m清水池共设4座,则每座清水池的有效容积为=1875m2)清水池的平面尺寸每座清水池的面积式中 A每座清水池的面积() h清水池的有效水深(m)设计中取h=4m=469 取清水池的宽度B=15m,则清水池的长度L为:=31.2m,设计中取32m则清水池实际有效容积为15324=1920m。清水池超高取为0.5m,清水池总高H:H=+h=4.0+0.5=4.5m(2)管道系统1)清水池的进水管式中 清水池进水管管径 v进水管管内流速(m/s),一般采用0.71.0m/s设计中取v=0.7m/s=0.63m设计中取管径为DN700mm,进水管内实际流速为0.537m/s2)清水池的出水管由于用户的用水量时时变化,清水池的出水管应按出水量最大流量计:式中 最大流量(m/h) K时变化系数,一般采用1.32.5 Q设计水量(m/d)设计中取K=1.5=4687.5 m/h=1.30m/s出水管管径式中 出水管管径(m) 出水管管内流速(m/s),一般采用0.71.0m/s设计中取=0.7m/s=0.77m设计中取出水管管径为DN800mm,则流量最大时出水管内的流速为0.62m/s1) 清水池的溢流管溢流管的直径与进水管管径相同,取为DN700mm。在溢流管管端设喇叭口,管上不设阀门。出口设置网罩,防止虫类进入池内。4)清水池的排水管 清水池内的水在检修时需要放空,因此应设排水管。排水管的管径按2h内将池水放空计算。排水管内流速按1.2m/s估计,则排水管的管径式中 排水管的管径(m) t放空时间(h) 排水管内水流速度(m/s)设计中t=2h=0.51m设计中取排水管管径为DN500mm。(3)清水池布置1)导流墙在清水池内设置导流墙,以防止池内出现死角,保证氯与水的接触时间按不小于30min。每座清水池内导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