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咨询师考试第四章变态心理学.doc_第1页
[医学]心理咨询师考试第四章变态心理学.doc_第2页
[医学]心理咨询师考试第四章变态心理学.doc_第3页
[医学]心理咨询师考试第四章变态心理学.doc_第4页
[医学]心理咨询师考试第四章变态心理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关于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即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形.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体液性质相关.*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心理结构理论)2.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人格结构理论).力比多-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肛门欲,生殖器欲.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命题出发的(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仅仅是心灵的剥离和动作(2)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说明1.合理地度过每一个心理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2.正确地处理好:”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3.为了防止、抵制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弗洛伊德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从上帝手中夺来,还给人类自己.其女儿与艾里克森一起建立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通过”实验性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是兴奋和抑制过程冲突造成的.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是在神经活动的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上的不同.认为定向反射(探究反射)或称之为认知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神经衰弱: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意志过程的薄弱,癔病与之正相反.*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来自400多年前的怀疑论.首先提出”潜能”概念,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也叫”基本焦虑”.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常识性区分: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2.过度的情结体验和表现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非标准化区分(李心天1991)1.统计学角度:偏离了统计常模2.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3.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4.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5.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李心天1991)1.医学标准:心理或行为表现2.统计学标准:偏离平均值的程度3.内省经验标准:病人与观察者的内省经验4.社会适应标准: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郭念锋)心理学的区分原则(即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客观世界相统一性原则,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即”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丧失.如精分的幻觉、妄想等2.心理活动的内在(知情意)协调性原则,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异常状态).如典型的强迫性神经症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精神活动偏离正常轨道.*感知障碍: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2.感觉减退3.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幻听: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幻听.临床上常见言语性幻听,其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感知综合障碍是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思维内容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2.思维内容障碍包括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特点是: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2.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1.注意障碍: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2.记忆障碍:记忆包括识记、保存、认知(再认)和回忆(再现)四个过程.逆行性遗忘: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对脑外伤性精神障碍诊断有参考价值. 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当患者同时出现记忆减退,特别是近记忆力减退、错构、虚构以及定向力发生障碍时3.智能障碍:临床上将其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两大部分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严重程度、疗效的重要指征.*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A.情感高涨B.情感低落C.焦虑D.恐怖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A.情感迟钝B.情感淡漠C.情感倒错*精神分裂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可分为: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1.躁狂症: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2.抑郁症三大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迟钝(活动减少)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自我评价过低等.而昼重夜轻(早醒)、悲观绝望,有自杀倾向.属心境障碍.*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神经症包括有恐怖症: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注:恐惧的对象是真实的,不论其现实或想象.焦虑症:两种类型: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强迫性障碍:又称强迫症,临床上可分为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和强迫行为(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和强迫性计数等)两类.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神经衰弱: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精神障碍.包括:1.急性应急障碍: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定向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3.适应障碍: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性心理障碍: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性指向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行为模式异常,可分为:偏执行,分裂样,反社会性,冲动性,表演性,强迫性,焦虑性,依赖性人格障碍.*癔症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1.运动障碍:较常见为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阵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2.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癔症性失明与管视、癔症性失聪等.*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心理健康的标志: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中能 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三标准或三维度(许又新1988):1.体检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理和恰当的自我评价2.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3.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考察分析.*(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1.心理活动强度2.心理活动耐受力3.周期节律性4.意识水平5.暗示性6.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正常: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即不含食有精神病症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心理不正常即异常心理,指有典型精神障碍的心理活动.包括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心理冲突:常形的两个特点:1.与现实处境有关2.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变形的两个特点:1.与现实处境无关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许又新)神经症的评分: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3-12个月为中程评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可摆脱评1分;中度摆脱不了,须靠别人或处境改变评2分;重度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社会功能:轻度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效率下降,评2分;重度完全不能工作学习,评3分.总分不小于6诊断神经症*健康心理学在美国诞生至今已有28年历史,它是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产物,借助”现代医学模式”理念.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侧重于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患者的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3.情绪低落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神经症不包括易性癖.神经症患者有60%的人有人格障碍.*预测效度: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结构效度:1.人口学因素2.个性心理特征3.躯体健康水平4.社会变迁*心理不健康:1.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2.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最长不超过一年).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3.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三到六个月以上的表现.*区分和鉴别”心理问题”: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出发.*焦虑症: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2.精神运动性不安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躯体化: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心理的东西本身变成身体症状的过程.*烦恼主要是对过去的事后悔和对现状不满,焦虑几乎完全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恐惧.诊断焦虑必须排除抑郁;而诊断抑郁无须排除焦虑. *压力是客观事件对个体的刺激;是压力源及环境条件变化对主体提出的要求和个体对它的反应.其性质可分为三大类1.生物性压力源2.精神性压力源3.社会环境性:纯社会性;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霍尔姆斯社会再适应量表:测量重大生活事件.分较高的人,较容易罹患心脏病、骨折、糖尿病、白血病以及小感冒.分数与精神障碍、抑郁、精神分裂症以及严重的心理疾病有关.*坎纳的两个量表,一是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量表,另一个是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戴隆基斯使用这两个量表,提出一种见解,即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知觉压力量表(PSS):优点是预测早期健康问题更为有效;另外实施PSS测量,还可以评估个人不良习惯造成的慢性压力. *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乃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勒温和米勒按冲突的形式,将内心冲突分为四种形式: 1.双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式冲突: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3.趋避式冲突:既有利又有弊,想吃糖又怕胖4.双重趋避式冲突: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压力的种类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2.叠加性压力:同时性叠加压力,俗称”四面楚歌”;继时性叠加压力,俗称”祸不单行”;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创伤后压力失调(简称PISD,创伤后压力障碍):患有战场疲劳症的人,出现”心理麻痹”,对外界反应减少,情绪沮丧或过度敏感,失眠、焦虑等.*灾难症候群1976三阶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对破坏性压力造成的后果,心理学干预是必须的.*坎农用人体生理变化为指标,对适应压力付出的生理学代价进行过详细描述.当个体面对外界压力时,自主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增高,瞳孔放大,汗液迅速分泌等,这些变化是为应对压力所作的准备.*塞利的1956适应压力的三阶段: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一般适应症候群(G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