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让成功成为学生的习惯——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doc_第1页
[初一语文]让成功成为学生的习惯——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doc_第2页
[初一语文]让成功成为学生的习惯——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成功成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成功学讲师陈安之先生,把成功定义为:每天进步一点点。意思是只要每天有一点点的进步与突破,每天都是成功的人。多学了一个字是一种进步,多懂了一个道理也是一种进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要比失败来得容易。从教至今,每逢新接班级我都很喜欢在开学伊始给我的新生们讲讲如何做一个成功的自己,当了班主任以后更是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学生灌输成功的思想。这个寒假认真研读了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让我对如何开展“成功”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书中列举的很多个案与事例也完全可以为我所用,成为我教育学生的典型素材。尤其对第1章“成功做最好的自己”和第15章“完整与均衡用智慧选择成功”感受颇深。一、让成功成为学生的习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李开复在书中提到成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学校应该营造宽松的氛围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质,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成功的支点。”其实从内心来说,我们很希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很希望多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很希望多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很希望自己的课堂摆脱教材的束缚呈现真正的活力,因为只有在这样“营养均衡的土壤”里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个性的成功者。但是,做老师的常常也很无奈,无奈于课时的有限,无奈于无形的考试指挥棒,无奈于太多量化的考核。然而纵使有再多的理由、再多的无奈也不应该忘却我们为师者的使命,那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发挥潜能、健康成长,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而不是忽视个性的差异、磨灭人的天性,甚至埋没人才。以下是几年前我援引杂志上的文章稍加修改,给我的新生们讲的一段话:“同学们,很高兴能认识你们,我要说明一点,过去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虽然有些学生底子不是很好,但是现在大家都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一切从零开始,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潜力可以挖掘。在我的要领里,没有差生与优生的区别,只有先进生与后进生之分。所谓先进不过是先进了一步,先学了点儿或多学了点而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先进生。所以你不能轻言放弃,关键在于你是否每天都在成长与进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成功者。很多同学把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归咎于父母亲把自己生得太笨了,自己的智商不够高。其实,专家很早就指出智商高低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例如:有专家曾对清华、北大的学子进行过智商测定,发现他们在同龄人当中智商并不是最高的。关键是勤奋,良好的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成就了他们优秀的学业。又如:很多同学谈到学英语就很苦恼,觉得自己已经很认真了,可还是前记后忘。于是就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记忆力有问题。其实英语只不过是一门语言,中国人讲中国话,外国人讲外国话,英语其实根本没想象得那么难。英国的傻子,讲的不也是英文吗?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学习的难度主动夸大化,这样很容易造成畏难情绪与学习压力。再举个例子:曾经有一批心理学专家到一所中学进行所谓的调研,教导处的老师给了他们几个班学生的名单,这批专家拿了这些名单,在校内溜达了一圈又回到教导处,然后又随意在名单上圈划了一些姓名,告诉学校老师,这些学生智力超常,以后是要成就大事业的。结果一学期后,这批学生的成绩果真有了突飞猛进。学校老师对专家的火眼金睛佩服得五体投地。可当专家再次光临学校时,他们的一番话却令老师吃惊不已。专家说:“其实我们根本不了解你们的学生,也未做过任何测评,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我们只是想验证一下我们的观点,一个人的心态与自我暗示及外在专注对学业的影响。”原来,在这一学期中,被圈划到的学生知道自己非同一般时便加倍努力,反之没被圈划到的同学就变得自卑、消极、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信心,甚至有些原先的优等生也一落千丈。当然老师的区别对待,小到一个眼神,一句话也都对学生产生了影响。这充分说明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学业、一个人的成功影响之大。作为一个学生、一个人,常常应该告诉自己,我行,我可以。”我想通过这段话告诉大家即使我们不能让学生真正达到李开复先生所说的多元化的成功,至少也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也就是陈安之先生所说的“成功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是人的一种思考模式,是人生活的一种方式。”二、让成功成为学生的能力“选择成功”的七种智慧李开复先生在书中不仅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而且传授给我们“选择成功”的七种智慧,那就是: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反对片面;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学习积累经验;用自觉端正态度;用真心追随智慧。这七种智慧不仅让我们自己醍醐灌顶、受用终生,也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来启迪我们学生的心智。以下是我援引杂志上的文章稍加修改,准备给我现在的学生们讲的一段话: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因为重复为学习之母。“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业精于勤、荒于嬉”,“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做起来真的很难。一名世界第一的保险推销员,在他的退休大会上吸引了保险界的精英参加,当别人询问其秘诀时,他笑而不答。这时全场灯光暗了下来接着从会场四周出现了四名彪形大汉,合力扛着一座铁马,铁马下垂着一只大铁球。当现场人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铁马被台到讲台上了。那名保险推销大师走上台,朝铁球敲了一下,铁球纹丝不动;隔了5秒,他又敲了一下,还是没动;于是他每隔5秒就敲一下,持续不动。渐渐地台下的人士开始骚动了,陆续有人离场而去,但大师还在自顾自地敲铁球。人愈走愈多,留下来的只剩零星几个,终于大球开始慢慢晃动了,经过40分钟,大幅度摇晃的铁球,就算任何人的努力也无法使它停下来。小小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颇深。学习有时很枯燥,关键看谁能忍受这份枯燥,谁能静下心来专注于学业,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也许无数次的重复只能带来一点点的进步,但正是这种持续的毅力所带来的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以学习离不开勤奋,离不开重复与积累,只有勤奋的人才能领略到学习的美,享受到学习的甜,才能成为成功的人。只要你有目标,知道你所想要的,采取行动,告诉自己绝不放弃,成功与否只是时间的问题。人人都想成为成功者,人人都有梦想,但光有目标没有行动,理想只是空想。胡适曾在毕业典礼上对他的学生说过:“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1个小时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小时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那么我们呢?我们花了1小时闲聊,花了1小时玩电子游戏,花了1小时与同学攀比着装打扮,花了1小时读明星小报。生活需要娱乐,需要休息,需要劳逸结合,可是我们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还没让自己娱乐好,休息好。我们每天想着要成功,可是每天都亲自使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所以要让自己活跃起来,行动起来。告诉自己:我今天又进了一步。无论你以前如何,只要行动起来,一切都不会太晚。有一点我有些自豪和庆幸,那就是我上学期酝酿很久,想在新接的班级中营造的“赢”的文化与李开复的“选择成功”的七大智慧竟然有些不谋而合。这“赢”的文化可做如下解读:“亡”为个人理想废寝忘食,为集体利益无私忘我。“口”善于表达自我主张,为人理智通达,在人际交往中拥有良好的口碑。“月”坚持理想,具有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韧性,不半途而废,不轻言放弃。“贝”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合作交流的每一天视为积累人生宝贵财富的过程。“凡”具有凡人心态,凡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