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及运用.doc_第1页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及运用.doc_第2页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及运用.doc_第3页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及运用.doc_第4页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及运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以徽州建筑为例摘 要: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是在现实环境和人文精神等各方面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它奠定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最原始的基础。中国建筑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在继承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建筑在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之下,如何保存自己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如何把它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关键词:传统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 徽州建筑 运用一、引言 2006年6月笔者所在的学院组织了一次徒步徽杭古道的活动,车子从临安驶入安徽境内时,我深刻的感受到安徽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特有的地方特色,建筑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从新老建筑的风格以及建筑形式上,我想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问题。徽州建筑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以前一直讨论的所谓的地域文化与地域特色。每个地方的建筑本身都具有其一定的特点,这是和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社会状况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如何在外来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以及在当前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出现的融合状态下,保持自己的几百年来的地方特色,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但是从徽州建筑上,我强烈的感受到了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纯正的传统建筑风格在现时社会状态下良好的发展势头。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概述 中国传统建筑中强调依山傍水、遵循自然的方式,无论是从建筑材料,还是从建筑方式上看,都蕴藏着深刻的建筑理念。基于生活习惯差异产生的传统建筑形式,如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华北四合院等,都是在与周边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并且各自拥有独立的形态样式,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建筑风格。 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显示了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各地建筑明显的差异是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地方材料和传统的构造技术与方法的不同环境的不同防御要求带来的特点经济条件的差别宗教因素对建筑形式的影响等等,此外还表现出各民族的传统风格和风俗习惯。 虽然一些特定的建筑风格起源于某些因素,但只要是物质条件与社会方位改变了,它原有的那些含义就不复存在了,但适合后人生活需要的传统形式却被继承下来。这就形成了中国各地不同的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求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就必须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 1结构上的群体组合 中国传统建筑首先是一种文化的建筑,更是是一门造型艺术,中国传统建筑单体往往并不宏大,但通过一个个单体有机组合,主次分明,互相协调,形成一组完善的建筑群。 2哲学上的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认定人与世界的自然关系和人文关系是无法彼此截然分开的,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主流思想。就建筑而言,它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协调而是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在形态上建筑与自然的交融,更重要的是注重心理与自然的共鸣;在文化上,传统建筑与哲学、艺术、文学等各方面互相影响,共同交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文化网 3理念上的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文化的特点。这里所说的人文性文化是指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人的文化、人的历史、人的存在及其价值,均全面加以尊重和关怀的文化,这也正是现代建筑理论所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4构思上的虚实相生 中国传统建筑把功能的要求和美的韵律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疏密相同、张弛得体,从形式到内容的浑然一体、正是这种构思上的虚实相生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手法的一个主要特点。 5艺术上的情景交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崇尚自然美学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不以追求形式体量美为主,而是以文化的表述为基本结构,崇尚自然美。这种自然美是融合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然美,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三、徽州建筑风格特征 徽州境内的村庄里,几乎每个都有古民居。据专家说,明代民居数以千计,而清代民居则数以万计。徽州古民居的数量之多,建筑风格之美,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相比。它将民居建筑推到了极至,在中国有史以来的民居建筑中,徽州民居是一座高峰。时至今日,徽州新建的民居也传承了这样一种传统的建筑风格: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应该说徽州建筑是以古民居为其代表的。宅第、祠堂、牌坊是“徽州建筑三绝”,在徽州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庭院是徽州古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明显的园林化、生态化特色。一般小庭院,大多仿造园林,在地面铺有青色石板,或用不同颜色的鹅卵石铺成各种精美的图案。面积较大、层次较高的庭院,大多设有假山、鱼池、花台、盆景,并在院墙上造漏窗以通风借景,掘地建池以引水入院。 天井的设置也是徽州建筑的一大特点。徽派古民居绝大多数都设有“天井”。天井的设置,从风水观念的角度讲,可使天降的雨露、财气从四面八方汇聚于自家院内,然后流入屋内下水道,古人叫“四水归堂”,应该是比较符合当地商人文化的一种构造方式,即“肥水不外流”, 天井的构造自身也有放火的功能,天井将房屋的布局分隔开来,即使某一个单元失火,在天井的隔离下不至于殃及全宅。同时天井内的聚水池可以用于观赏。 此外牌坊也是徽州建筑的一种形式。 徽派传统建筑的内外装饰最富有古文化色彩和欣赏价值。在不少民居中,从屋外到屋里,从地面到屋顶,从门窗到拱棚,皆集石雕、砖雕、木雕、彩绘、画轴、楹联于一身,融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在徽派古民居的一系列装饰中,以主要体现于漏窗和门罩上的石雕、砖雕以及厅堂中的诸多木雕为最精湛。 石雕、砖雕、木雕这“三雕”代表了徽州建筑的一大风格。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现状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国内建筑市场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首先传统的中国居住建筑,无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与现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比较大的矛盾。其次,其结构形式又是以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都有先天不足。另外,北方的四合院需要相当的占地面积,南方的天井围合院落在采光、通风等方面也无法满足现代生活要求。因此,对中国传统居住建筑,既不能照搬,也不容易借鉴。这些还只是客观因素。而主观原因则是由于国内的富人们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不自信,没有如对中国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那样强烈的自信心。 从中国各地城市建设情况看:在新建建筑的设计中缺乏考虑民俗和地方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复制品。长期下去,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有丧失的危险。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到旅游景点上去了解中国经典的建筑文化的碎片了。城市建设现在基本上错走了一条全盘西化,千城一面的路子,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沉重打击。 现代建筑除了全盘套用西方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的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刻意的原版抄袭古建筑。特别是在一些景区或者城市的公共地带,我们都可以见到很多仿古的建筑体。这并不是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发扬与运用,而是误解了何为传统建筑风格,何为地方特色。五、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思考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本土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它是和世界其他建筑传统文化优势互补,并张扬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世界价值也正在于此。抛弃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跟在外国人的后面,对西方建筑师那些主义、流派、风格采取不加区分和消化的“拿来主义”态度,或任意对其外在形式进行简单模仿和抄袭,是断然没有出路的。我们要加强我们国家的建筑历史与建筑风格的教育,培养人们那种对传统建筑风格引以为荣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其次,要区分古建筑与传统建筑风格。 我们在建设一些建筑项目的同时,要区分什么是古建筑,什么是传统建筑风格。有写地方只认为建造几个仿古的建筑就能体现出自己的地方文化和地方特色,我想这样是错的。古建筑不能说明这个。只有合理的把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运用到城市现代建筑之中,才能够让人自然的感觉到这个地方的深厚文化和地方特色以及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与热爱。再次,要区分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建筑风格。 社会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建筑这个范畴上也是这样。我们不可能完全屏弃西方的建筑理念与建筑思想。但是我们要分清楚什么是建筑技术什么是建筑风格。我们在新建建筑的时候经常模仿西方建筑,个人认为只是建筑形式与风格的照搬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和建造手法以及一些建筑理念。 最后,还要合理创新并加强保护地方传统建筑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