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本技巧》word版.doc_第1页
《写作基本技巧》word版.doc_第2页
《写作基本技巧》word版.doc_第3页
《写作基本技巧》word版.doc_第4页
《写作基本技巧》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基本技巧写作一篇文章的基本技巧可分四个阶段:一、确立文章的主题,二、安排文意发展层次,三、选择材料,四、修辞造句。在本章中我们将分别作简单的说明,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论架构,提供你做为学习的依据。第一节 确立主题一、定义:所谓主题,是指写作一篇文章时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二、如何掌握主题:其实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文章有文本主题,段落有段落主题,句子有句主题。既然说主题是观点或思想,更进一步来说,主题词在文法上的词性样貌就比较可能是属于形容词,只有少数时候是动词。(一)、形容词当主题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这一句诗句的主题是孤不是照。因为舟没有生命、没有感觉,怎么可能感觉孤独呢?而月光照耀大地是一个自然现象,只是引起诗人心理活动的材料而已。(二)、动词当主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诗的主题是上,诗意着重于向上的情境。三、作文题目与主题的转换:根据我前面的说法,好像掌握主题是很轻松的一件事。但是学生在考场中面对考试情境的压力下,如何根据题目的叙述,迅速正确地确立符合题意要求的主题才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先根据传统文体分类,将各类型中常见的作文题目举出题目与主题转换的基本型态,给你做参考:(一)、记叙文常出现的作文题目:1、描绘景物类【景物】:街景、操场上的声音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街景热闹、冷清、怀念操场上的声音活泼、健康、奇特2、描绘物品类【景物】:餐桌上的鱼、水族箱里的鱼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餐桌上的鱼美味、妈妈的爱、吃的喜悦水族箱里的鱼美丽、失去自由、无忧无虑3、描写事件类【事件】:下课十分钟、一次痛苦的教训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下课十分钟欢乐、期待、解脱一次痛苦的教训痛苦、成长、悔恨4、描写人物类【景物】:我的高中同学、卖菜的阿婆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我的高中同学乐观、美丽、古怪卖菜的小贩乐观、坚毅、爱心(二)、论说文常出现的作文题目:1、学习心得类【价值】:一本书的启示、以拿破仑为师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一本书的启示道德、见解、理想以乙武洋匡为师克服困难、充满希望、乐观进取2、处事态度类【价值】:无畏横逆、容忍、常怀感谢心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容忍容忍、和谐、团结常怀感谢心感恩、成长、回馈3、修身励志类【价值】:我的座右铭、论虚心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我的座右铭道德、缺点、理想论虚心谦虚、学习、受欢迎4、价值判断类【价值】:接受与回馈、还我一个绿色的地球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接受与回馈困难、爱心、理想还我一个绿色的地球环保、发展、责任5、社会责任类【价值】:义工、爱国爱乡爱人爱己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义工责任、爱心、互助爱国爱乡爱人爱己爱、责任、美好的明天(三)、夹叙夹议文常出现的作文题目:1、托物言志类【道理】:梅花、小草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梅花清高、不怕困难、君子小草坚毅、微小、柔弱2、即事生情类【道理】:让我们看云去、拜访春天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让我们看云去轻松、自由、美丽拜访春天美丽、惊喜、舒畅3、以小(故事)见大(道理)类【道理】:小故事大道理、水的启示作文题目待选的主题小故事大道理成长、学习水的启示有恒、匆匆、洁净写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文章题目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在不同题目的文章中会出现的主题词汇却是经常重复的,这是因为会引起别人共鸣的心理情境其实类型有限,如果能记住这个基本观念,掌握主题就会更轻松了。进一步要讨论的问题是:一篇文章中有这么多的主题情境词汇,首先要将这些情境词汇依文意发展的需要分为有效主题与无效主题两类。接着要在有效主题里确立文本主题为何;其余的次主题要如何安排成段落主题、句主题,就属于层次的开展问题了。所以只要多练习,要根据题目的提示来掌握文章主题,安排文意发展层次其实不难。第二节 安排层次的方法一、文意展开的方向:文章主题所要表达的情境虽然很抽象,但是如果将这些情境词汇依据意义范畴理论来加以归类,可以将它们分为事件、景物、道理三大范畴。接下来你就要根据他们的特性,将文章的主题依照文意发展层次的需要,将文章内容作如下的开展。(一)、如果文章的题目与事件有关的话,文意发展的方向与层次要从事件所反映的价值上开展。1、定义:所谓事件指客观上曾经发生得实际事件,而非作者虚构想象的事件。2、举例:例如文章的题目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在这时一件事属于材料,难忘属于主题,文意发展的线索要从事件难忘的价值性这一方向开展。(二)、如果文章的题目与景物有关的话,文意发展的方向与层次要从景物所表现的情意上开展。1、定义: 所谓景物包括自然及人工的风景和天然及人工造成的物质。2、举例:例如文章的题目是街景。其实街景是材料的范围,不是主题,同时题目并没有规定文意发展方向,所以同学们觉得不好发挥。但是,如果我们将街景的主题设定在热闹繁华或令人怀念或非常浪漫等情意上,这么一来文意发展线索就从眼前的街头景物向你所设定的情意方向展开 。(三)、如果文章的题目与道理有关的话,文意发展的方向与层次要从道理所依循的规律上开展。1、定义:所谓道理是指经过客观分析与归纳而且广为众人接受的结论。2、举例:例如文章题目是最近SARS病毒肆虐全球,而台湾民众陷入恐慌,面对此一情形,你有什么看法。题目是SARS事件,文意发展线索是由陷入恐慌开始,主题可以设定为解决危机。如果我们将文意发展方向设定为走出恐慌,度过危机,那么SARS事件所反映的客观规律便是冷静才能解决问题、恐慌只会造成更大伤害。二、安排层次:(一)定义: 传统上所谓层次的安排,是指文章中叙述的次序(分段的问题)。但是根据文本学理论来看,主题层次安排是指文本意识的系统性安排,所以要根据全文的文本主题分化成各段的段落主题,再根据段落主题分化成各句的句主题。这些分化过程中都应以情境表现需求来作安排才有合理性。(二)层次安排法:在散文的写作里次主题彼此间的发展关系,可以用排比、对偶、映衬、层递等各种修辞方法来作安排,从而形成文章意义层次的结构性差异,才能塑造文章层次美感。但千万不可以因此在次主题情境上产生线性的连续发展关系,因为小说才需要故事情节的连续。请注意,这是散文和小说在主题结构上最清楚的不同点。以下是根据传统说法来说明层次安排的基本型态:1、记叙文的层次安排基本型态:(1)、根据事件发展的时间发生先后叙述(顺叙或倒叙可用层递法)。如左忠毅公轶事一文中对左光斗与史可法从相识到相知发展过程用时间的跳跃性叙述。(2)、根据空间景物的位置相对关系位置叙述(景物的安排可用排比或对偶法)。如与元微之书一文中白居易对庐山草堂四周景物的位置相对性描述。(3)、根据事件性质的情意深浅关系叙述(情意的展现用可映衬法)。如晚游六桥待月记一文中袁宏道以杭人游湖与山僧游客对风景欣赏的矛盾相对性叙述。2、论说文的层次安排基本型态:(1)、提出问题所反映出的规律性。例: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方效儒在深虑论一文中将天下治乱根源与防范之道的规律性作为所提出之问题。(2)、分析问题。传统上对论说文里分析问题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A、排比关系。例: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将国君必须深思的十思作清楚的排比,并进而形成文章核心价值。B、先作分析再作综合关系。例:顾炎武在廉耻一文中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分析规律)!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综合规律)。C、层递关系。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以六国灭亡的次序,来分析六国破灭之因。D、对比关系。例:苏轼在教战守策一文中以教民战守的利与害之间的差异做对比说明。E、映衬关系。例:李斯在谏逐客书一文中以秦之先王重用客卿与今日之逐客作第一层映衬;先王重才能,今王重享乐作第二层映衬。F、回文互证关系。例:吕氏春秋贵公昔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3)、解决问题。提出明确合理的解决之道。例:欧阳修在纵囚论一文中提出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作为问题的解决之道,因而归纳出唐太宗纵囚在事理上的荒谬。第三节 选择材料一、材料的定义: 文章中所要描述的对象称之为材料。传统上将文章中出现的材料归纳为人、事、时、地、物五类,而这些材料词汇的文法样貌是属于名词或名词性句子。二、选用材料的重点:作者在写作文章时所要使用的材料词汇,必须选用作者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事物或过去学习的经验,来建立材料词汇矩阵,并且将材料作好合理分类,这样才容易发挥。否则会流于叙述内容空泛或不切实际的毛病。(一)、记叙文常出现的作文题目1、描绘景物类:街景、操场上的声音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街景店员、顾客促销活动、清晨、黄昏百货公司、书局霓虹灯、广告招牌、操场上的声音同学、老师、民众体育课、运动会、清晨、黄昏篮球场、跑道篮球、哨子2、描绘物品类:餐桌上的鱼、水族箱里的鱼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餐桌上的鱼家人、餐厅服务生、老板聚餐、晚餐、旅游中午、晚上、中秋节餐厅、饭店、垦丁虱目鱼、吴郭鱼、鲈鱼水族箱里的鱼顾客、老板逛街、买鱼、买水草星期天中午中正路、中山路金鱼、孔雀鱼3、描写事件类: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下课十分钟同学、老师打球、看漫画、聊天上午、下午教室、走廊球、漫画书、零食一次痛苦的教训老师、父母、车祸、打架、星期天下午、月考中正路、教室脚踏车、机车、考卷4、描写人物类: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我的高中同学同学、老师运动会、上课时、郊游早上、下午校园、教室、垦丁球、漫画书、游戏软件卖菜的小贩菜贩、顾客买菜、路过早上、黄昏菜市场、家门口白菜、高丽菜、笑容(二)、论说文常出现的作文题目1、学习心得类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一本书的启示郑丰喜、林肯学习、挫折图书馆、同学家书、以乙武洋匡为师乙武洋匡、肯尼学习、挫折、残障无日本、美国书、轮椅、滑板2、处世态度类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容忍张良、耶稣、蔺相如老人赠书、劝刘邦忍让汉朝、罗马时代、战国政坛、校园常怀感谢心爱因斯坦、老祖母感谢上天赐与、感谢众人帮助从前、过年妈祖庙、校园钱财、功课3、修身励志类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我的座右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西班牙海、帆船论虚心爱因斯坦皆可皆可竹子、稻子4、价值判断类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接受与回馈富兰克林、结草衔环、随侯珠皆可皆可无还我一个绿色的地球皆可垃圾场大火、环境污染事件皆可皆可宝丽龙、塑料袋、垃圾5、社会责任类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义工孙越、捐发票皆可皆可发票、爱心爱国爱乡爱人爱己证严法师、慈济功德会皆可皆可责任心、爱心(三)、夹叙夹议文常见的作文题目1、托物言志类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梅花林逋郊游春天梅山、风柜斗雪、寒流、梅花小草工人、渔夫郊游、散步皆可皆可草、风、雨2、即事生情类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让我们看云去家人、朋友旅游夏天、假日山上、海边云、风、蓝天拜访春天家人、朋友郊游春天、假日阿里山、阳明山、溪头杜鹃花、樱花3、以小见大类作文题目待 选 的 材 料人 物事 件时 间地 点物 品小故事大道理郊游、散步皆可皆可蜜蜂、蚂蚁水的启示孔子郊游、散步皆可皆可水坝、水圳三、材料的重要性:有关材料的重要性,可以用下列两首诗来作例子。这两首诗都是李白写的赠别诗,它们的主题相当接近,但是因为材料使用差异度很大,所以后人对它们的评价相当不同。藉此例,材料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可以清楚的显现出来。甲、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乙、李白黄鹤楼赠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材料与材料所组合的关系会决定题目的广度。赠汪伦这首诗只用一种材料水深千尺,来表现主题【送我情】的情境。黄鹤楼赠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材料词汇有:地理的黄鹤楼、扬州、长江。季节的烟花三月。物质的帆。三种类型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首诗中,使整首诗的情境画面意象丰富饱满。离别的时间是三月;离别的地点是黄鹤楼;要去的目标是扬州。这些材料的安排,增加文章叙述的广度(朋友送别的情意)。(二)、材料与材料所聚合的内涵会确立叙述的角度。赠汪伦这首诗只用一种材料水深千尺,是静态的叙述,我们只看到静止的画面。黄鹤楼赠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从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可以想象到扬州繁花似烟的美景,想象到孟浩然此行追求理想的浪漫。从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可以看到一只孤舟航向天涯的画面。从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可以看到李白伫立黄鹤楼的画面。从这些材料所聚合而成的景象,可以清楚了解李白写诗的叙述心理角度。(三)、材料与材料所显现的属性会增加文章的深度。赠汪伦这首诗看不出材料的属性,所以离别的心理愁绪表现的很淡。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材料可以分以下几类来讨论:A、故人表现出李白与孟浩然的交情。B、黄鹤楼代表繁华消逝,扬州代表繁华。告诉读者孟浩然去扬州的理由。C、空间意象由黄鹤楼一点放大到孤帆远影碧空尽、长江天际流。这种由空间无限扩大转化到情绪的无限放大,更可以使整首诗的情境清楚表达出来。第二章 词语的运用如果用建筑的过程来比喻作文的过程,我们可以这样说,词汇就是构成作文内容的砖块。如何使用正确的词汇来表达文章的意义,是写作训练最基本的工作。大多数的中文字形是形声字,在造字之初,形声字的一部分是表示这个字的声音;另一部份是表示这个字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演变,大多数人对形声字的声音语意义都不很清楚,所以会发生用错字的情形。第一节就在讨论如何判定字形是否正确。第二节在讨论词汇的意义风格对文章风格的影响,属于比较深入的问题。第二节 词语的意义与色彩的辨析 这个单元主要在讨论写作时,在同义词汇中如何选用不同风格的同义词的基本原则。意义相同但风格不同的词汇,会在句子中造成情境差异的现象。风格塑造是语文表达训练中对于造句能力的最基本训练,所以一定要将各种造成风格差异的条件辨别清楚。一、辨别意义的差异其实就严格的语义学理论来说,同义词只是词与词之间意义接近,而不是完全一致。由于它们之间仍存有细微差异,所以为了清楚表现它们之间的风格差异,仍需作清楚的辨识。1、讲说谈:(请在中填入正确的字)这个无聊的故事他已经了两次。到这个人,这附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件事你一定要找专家一下才好。说的义符是悦,所以如果强调听的人觉得高兴,就用说,如游说。讲的义符是构,所以如果强调内容是长篇大论,就用讲,如著书讲学。谈的义符是炎,如果强调交谈双方互动良好,就用谈。2、想念挂念怀念。他非常住在伊拉克的亲人安危。他非常故乡伊拉克。他最的人,就是初恋的情人。想念着重在思慕某人;惦念着重在挂心某事;怀念着重在过去的经验。3细致仔细详细这尊佛像雕刻得非常。这尊佛像在细微处也雕刻得非常。这尊佛像在经过地观察之后,并未发现瑕疵。4奖励鼓励勉励请大家鼓掌,给参赛者一些。为了大家,晚上我请客。校长亲自来到比赛会场参赛选手。二、衡量语气的轻重一般人平常说话时,为了强调说话内容所强调的重点,会用改变声调或加重声音的方法来表现。而在写作文章时,对于要强调的对象会用语气较重的词汇来表现。所以意义相近的词汇间语气轻重的差异,也需要作清楚的辨析。1爱惜珍惜学生要时间。学生要金钱。因为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时间比金钱更重。2妨碍妨害许多店家将货物堆放在骑楼,行人的方便。飚车族在路上狂飙,交通。3亲近亲密亲热胡瓜最近总找机会班上的女同学。胡瓜和女友的镜头被一周刊登了出来。胡瓜和太太相处的生活照显得两人非常。三、掌握语意范围的大小意义接近的词汇,它们的语意范围有的大有的小,如果我们依照它们意义范围由大而小来排列,可以得到下面的例子。在写作时如果能注意这些不同,意义的表达会更清楚明确。1食物食品食材如果没有他活不过五天。豆腐是一种非常营养的传统。如果够新鲜,做出来的菜就比较好吃。2辽阔广阔宽阔蒙古草原一望无际,非常。站在的草原上,会使人觉得心情舒畅。她的新家占地200坪,相当的。3事物事情东西对于新科技的产品,他都会好奇的问:这是什么?只要没看过,无论什么,他都会好奇的看一看。无论遇到任何,只要小心处理,都能逢凶化吉。四、分清词语所使用的对象有些词语的使用对象有其限制,不可以错用,这一点一定要分辨清楚。1改良改善改进为了稻米品种,大家要认真工作。为了稻米质量,大家要认真工作。为了稻米生产的技术,大家要认真工作。2轻视忽视忽略千万不要对手的能力。千万不要你的对手。这些小细节常被人。3抚养赡养抚恤她要哥哥的遗孤。她要年迈的双亲。政府对于因公受伤的人都会有适当的。4望梅止渴画饼充饥面对公司财务,新的财测评估可说是。面对公司财务,新的增资计划可说是。五、区分词语的情境色彩不同意义的词语通常也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风格不同。它们可以直接造成句子情境的不同,如果运用得当会使文章的情意更为完整。1、感情色彩褒义成果赞成技巧节俭走出去中性结果同意技术贬义后果附和技俩吝啬溜出去能有今天的,都要感谢你的付出。能有今天的,一点都不令人意外。对于今天的,你要负很大的责任。放学后,我们轻松的出校门。午休时,我们悄悄地出校门。2、语体色彩口头语体聊天害怕吓唬生气书面语体谈话畏惧恐吓愤怒你只会小孩子。他因为低年级的同学,被教官带到学务处了。第四节 其它事项一、音韵(一)、声音的响度:词语的读音会因为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如在子音中、就比、要响亮;在元音中就比要响亮。这些平时说话的语感经验,也会再阅读时影响读者的感受。所以在作文之中适当地使用双声词(如:抑郁、欣喜等)、迭韵词(如:叮咛、晶莹等)、迭音词(如:坦坦荡荡、大大方方等)、状声词(如:风飘飘、雨萧萧等)可以使字词的声音响度适当的表现出来。当句子中的声音的响度能够配合情意表现出高低起伏,文章比较能产生动人的效果。如以A、B两句为例: A、为人要坦荡。 B、为人要坦坦荡荡。 两句比较的结果,你会发现:B句的响度较大,也比较容易受到读者的重视。(二)、注意声调:如果我告诉你国语其实原来是没有声调的!声调是在日常交谈时为了强调某些意义时,所作的语音变形状态而逐渐衍生出来的。所以善用词语的声调可以表现文意的重点。这是声调的重要性之一。(请比较:多亏你的帮助,我才有今天。和我能有今天,真是多亏你了。这两句话中的多亏一词,声调和意义有没有不同。)因为声调会造成语音流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这时就会产生一定的音乐效果。如果能够使文章在阅读时使人感觉有音乐的流畅性,就能提升文章的接受度,这是声调的音乐性之二。(如儿歌声调的音乐性就很强)所以常用的一些成语,声调的搭配,往往也会符合以上的规则。如:光明正大、谦虚谨慎(格式为:);异口同声、快马加鞭(格式为:)。如此一来会造成声调上的对仗现象,进而形成句子的节奏感。二、节奏节奏是指一个句子里语音起落停顿的频率。一个句子就是一个连续的语音流,在句子中,任何的词与词之间,都可能出现一个停顿,形成一个节拍。由于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词汇为主,因此在句子中的语音停顿(节奏点),也以落在双音节拍点为主。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句子和句子之间具有均衡一致的停顿,就能产生很强的节奏感。 此外,请比较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和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这两句话。只因为而字的有无,两句话的语感就有前者比较直接、后者比较曲折的明显差异存在。所以,如何利用句子的节奏感适当的表现出文章情意,是作文训练的高级项目,需要多加思考练习才会成功。三、简洁1不要啰唆:昨天我在公园里的时候,看见小王了,正好他在公园里。昨天我在公园里看见小王了。2不要堆砌:三更半夜子时归,关门闭户掩柴扉。3不讲空话: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决不是一般问题,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引起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第三章 句式的选择和句子的衔接作文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将句子一句一句连接起来。但是如果考虑到文章写作要求的文意的完整性、风格的一致性这两点来看,写作文时还是要照顾到句子的意义表达和风格塑造的方式。所以选择适当的句型,并且将句子巧妙地加以串联,是由句子发展到段落的重要能力。本章将分几个简单方向来讨论这些问题,并尽可能地举例说明。第一节 中文单句简介根据结构学里的句型结构观念来看,句型分类的重点会落在谓语(相当于英文文法中所说的述部)的型态上。以下就用简单的说明列举出中文的基本句型及其变化。一、单句的基本句型:根据句义范畴论的观念来看,单句是指结构简单,直接表意的句子。因为它结构简单,所以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句型。将单句的各种基本型态掌握清楚,是从事语文表达最初阶的课题。(一)、叙述句:1、定义:以动词为谓语的句子。2、例句:他住在大连街。(二)、表态句:1、 定义:以形容词为谓语的句子。2、 例句:我喜欢钓鱼。(三)、判断句:1、 定义: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的句子。2、 例句:我是中国人。3、 说明:在现代口语里,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是来联系。二、基本句型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表达意义的需要,利用以下三种作用将基本句型的句子改变成以下句型,其目的在于凸显说话或行文时的语意重点。换句话说,基本句型只有表达意义的功能,而句型变化则具有强调的功能。(一)、有无作用:1、说明:句形与叙述句相似,但谓语一定是有或无。2、例句:(1)高雄市有一百五十万人。 (2)高雄市没有一百五十万人。(二)、疑问作用:1、说明:在句子中出现疑问词就属疑问句。2、例句:(1)高雄市有一百五十万人吗? (2)高雄市没有一百五十万人吗?(三)、否定作用:1、说明:在句子中出现否定词就属否定句。2、例句:高雄市不是台湾最大的都市。第二节 句式的选择在同义句的各种句型之间,虽然基本上它们的意义是相同,但它们之间或者语义有些微差别,或者语气有所不同,或者风格不太一样,所以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境。就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情境,所以适用于不同的目的和场合,我们写作时,必须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而加以选择适当的句型,才能使文章更成功。下面将对各种句子形式所造成的文意差异作用作一简单的说明,并提出选用的基本原则。一、主词句、主题句:(一)、定义:主词句的句型是:主词动词受词。主题句的句型是:主题说明。(又称倒装句)(二)、例句:1、主词句:我不会数学。2、主题句:数学,我不会。(三)、说明:我不会数学只是平常的叙述语气,文意上并没有强调的重点;而数学,我不会强调不会的是数学而不是其它学科。此外,主题句的语气比主词句的语气要重些。如果要形成语气的重点,宜用主题句。二、完整句、简单句:(一)、定义:完整句是指将句子的意义表达清楚完整的句子。而简单句则是指只表达最基本意义的句子。(二)、例句:1完整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喜爱秋天开放的菊花。2简单句:陶渊明爱菊花。(三)、说明:简单句的语气比较急,文意比较简单;而完整句的语气比较的和缓,文义比较完整。在写作时要根据语气的缓急来安排句子的长短。语气急促时,宜连用几个短句,来形成阅读时的急迫感。如: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语气沉重时,宜连用长句来造成迂缓回荡的气份。如:陈情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茍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此外,在一篇文章之中不可能每一句话都占有同样的份量。在文章的主题部分,需要详加发挥时,应用完整句来将文意情境详细的说明描绘。而在陪衬的副主题部分,则可用简单句来勾勒出情境的大致轮廓就够了。这样做,才能够清楚的使读者知道文章的主题和文意发展线索在哪里。三、紧句、松句:(一)、定义:紧句是指结构较简单,文气较急促的句子。松句是指结构较复杂,文气较缓慢的句子。(二)、例句:1雄中是好学校。2雄中是第一志愿的好学校。3雄中是高屏地区第一志愿的好学校。(三)、说明:以上三句例句,语气越来越宽松。由于它们的结构与文气松紧的差异,就会造成句子语义范畴大小的差异。当文意需要讨论到较大较详细的范围时宜用松句;当范围较小时应用紧句。四、整齐句、不整齐句:(一)、定义:整齐句是指一组句子中的所有句子都具有相同的句型。不整齐句是指一组句子中的句型并不一致。(二)、例句:1、 整齐句:(1) 对偶句: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2) 排比句: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方孝孺指喻(3) 互文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2、 不整齐句:(1) 排比句: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一年之间无日休息。晁错论贵粟疏(2)错综句: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不复知所负荷,有扶危持颠之心。虬髯客传(三)、说明:整齐句容易造成文章的韵律感,但是如果在一篇文章里全用整齐句,就会显得形式僵硬。所以分叙时宜用整齐句,作结语时应用不整齐句。五、主动式、被动式:(一)、定义:主动式的的句型是:主词主动式动词受词。而被动式的句型是:主词(原主动句的受词)被动式动词(被、见、为)受词(原主动句的主词)。(二)、例句:1主动:夜里呼啸而过的砂石车声吵醒了熟睡的人们。2被动:熟睡的人们被夜里呼啸而过的砂石车声给吵醒了。(三)、说明: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差异在,主动句和被动句两者的主词和受词互换位置,在无奈的情境下宜用被动句。六、肯定式、否定式:(一)、定义:否定式是将原来的肯定式句型加上双重否定而成新句,或是在否定词不之前加上好而成新句。(二)、例句:A、加双重否定式1肯定:我来帮你。2否定:我不得不来帮你。1肯定:我赞成你的意见。2否定:我不反对你的意见。B、加好式1肯定:经过这些波折,小王好烦恼。2否定:经过这些波折,小王好不烦恼。(三)、说明:1、我不得不帮你有想不帮忙都不可以的意思。2、我赞成你的意见比较积极正面;我不反对你的意见比较消极、无奈。3、小王好不烦恼比小王好烦恼意义比较重一些。4、至于要用肯定式或否定式,要根据写作时的说话者自身立场来决定说话的语气。七、叙述句、激问句(一)、定义:激问句又叫作反诘语气,问话的答案会在问题的反方向。(二)、例句:1叙述:这件事我一定要帮他。2激问:这件事我能不帮他吗?(三)、说明:这件事我一定要帮他是主动要帮忙;这件事我能不帮他吗是迫于无奈,不想帮忙,又不能不帮。第三节 句子的衔接平常我们说话,只需要用到前面所提到的单句各种句型,就可以和旁人清楚完整的进行意义的沟通。但是写作文章时,我们要探讨到比较深刻、抽象的心理情境。这时,上下句之间的意义必须做紧密的连结,才能完整深入的表达出作者的意念。传统上将这种上下句连结而使意义完整表达的句型称之为复合句。以下将针对中文复合句的型态、限制与功能作基本介绍。一、复合句的类型:复句是为了完整表达意义的需要,由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组合而成的句子组织,在复句中的简单句之间要加入适当的连接词。这是设计复合句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关键,请注意!例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没有连接词,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是句子的主语;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只是一个比较长的简单句。可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它是花中的君子。出现了所以当连接词,连接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它是花中的君子这两个单句。所以它是复句。以下将对各种类型的复合句作简单的说明。(一)并列式复合句1、 说明:这种复合句中的各分句所表示的是并列平行的关系。2、 例句:(1)、牵起美眉的手,好像回到十八九;牵起情人的手,欢乐全都有;牵起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握右手。(省略了连接词的排比句)(2)、他多才多艺既是合唱团团长,又是篮球校队队长,还是演辩社的台柱。(排比)(3)、防治SARS已经不只是卫生署的事了,而应是全民共同面对的大事。(映衬)(二)连贯式复合句1、说明:这种复合句中的各分句的前后关系是表示连续动作或事件的发生顺序。2、例句:(1)、他先站起来,看了看众人,然后才开始说话。(三个分句有同一个主词他)(2)、当渔船一停靠好,搬运工便开始忙着把鲔鱼搬运上码头,这时只看见船长笑咪咪的向家人挥手。(三个分句的主词都不一样渔船、搬运工、船长)(三)选择式复合句1、说明:这种复合句中的各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存在,只能选择其中一项。2、例句:(1)、不是你死就是我活。(2)、你是要选第二类组还是第三类组。(四)层递式复合句1、说明:这种复合句的后面一个分句的意思会比前面一个分句的意思要更深入。2、例句:(1)、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对头风。(没有连接词的俗谚)(2)、在塔塔加鞍部行走已经很吃力了,何况他又背了三十多公斤的装备。(五)总分式复合句1、说明:通常这种复合句的第一个分句是总论,以下的分句是分项叙述。但有时总论也会出现在最后一个分句。2、例句:(1)、黑白郎君认为是上只有两个人能打败他,一个已经死了,另一个还没出生。(2)、一是出师表,二是陈情表,三是祭十二郎文,古人称之为三大抒情文。(六)转折式复合句1、说明:这种复合句的前后分句所表达的意义并不一致,或者相反或者相对。2、例句:(1)、虽然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可是还是名落孙山。(相反)(2)、虽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可是看起来才五十几岁的样子。(相对)(七)假设式复合句1、 说明:(1)、一个分句提出假设状况,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中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2)、一个分句先承认某种假设的状况,另一个分句却从不同或相反的方向做出结论。2、例句:(1)、如果你没有听他的劝告,那么今天你就惨了。(2)、就算我们赢得预赛冠军,我们也要继续练习。比较:(1)就算我们赢得预赛冠军,我们也要继续练习。(是假设式复合句,因为是还没得到预赛冠军前的假设状况。)(2)虽然我们赢得预赛冠军,我们也还要继续练习。(是转折式复合句,因为是已经得到预赛冠军之后的状况。)(八)因果式复合句1、 说明:(1)、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表示结果。(2)、推论因果:一个分句说明理由,另一个分句表示推论。2、例句:(1)、因为他每天认真准备功课,所以他老是考第一名。(2)、我们班所以能得到总冠军,是因为全班同学都很团结。(3)、既然有人怀疑你偷东西,你就只有等找到真正小偷的时候才能还你清白了。(九)条件式复合句1、 说明:(1)、有条件句: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2)、无条件句:一个分句先排除一切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2、例句:(1)、一个人只要肯用心,没有学不好的道理。(2)、除非你不用心,才有可能学不好。(3)、他不管认不认识,见了谁都打招呼比较:A、(1)、只要你说一声,我一定帮你。(有条件)(2)、只有你说一声,我才会帮你。(有条件)(3)、不管你说不说,我一定帮你。(没条件)(4)、如果你说一声,我一定帮你。(假设)B、(1)、虽然情况不理想,我们也要坚持理想。(转折式复合词)(2)、不管情况如何险恶,我们也要坚持理想。(没条件式复合词)(3)、就算情况不理想,我们也要坚持理想。(假设式复合词)(十)目的式复合句1、说明:一个分句表示动作,另一个分句表示目的。2、例句:(1)、救难队为了要尽早找到失踪的登山客,立刻派出直升机搜索。(2)、为了避免损失扩大,公司决定退出越南的市场 。比较:(1)、为了追到小慧,他刷爆了三张信用卡。(目的式复合句)(2)、为了小慧,他刷爆了三张信用卡。(倒装式单句)二、连接词在复合句中的功能根据前面的叙述,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要成功地组织适当的复合词最重要的条件,就落在连接词的使用是否正确这一点。所以现在我们针对连接词的用法及其要求作简要的说明。(一)、各种复合句常用连接词一览表复合句类型使 用 的 连 接 词并列式复合句一方面另一方面,一边一边,既也,又又不是而是,是不是也、还、又、同时连贯式复合句首先然后,起先后来然后、就、便、才、接着、于是、后来选择式复合句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或者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层递式复合句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还),别说(不要说)连不但反而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总分式复合句转折式复合句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但是,然而,可是,却,只是,不过假设式复合句如果(要是,倘若)那么(就,便)即使(就算,纵使,哪怕)也(还)因果式复合句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因而既然那么条件式复合句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不管,不论,任凭,任)都(也,总是)目的式复合句以,以便,用以,为了,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二)使用连接词的重点连接词是各种复合句结构的形式标志,所以适当的使用连接词,可以使句子的组织更加严密,从而增强文章的意义逻辑效果。基本上,写作论说文时比较需要连接词来增强文章的说理性。在写作记叙文时,因为无须强调意义逻辑,所以并不强调连接词的功能。以下是使用复合句要注意的原则:1、注意连接词意义的不同:(1)、说明:连接词的意义会直接影响到复合句的意义,绝对不可以使用错误。(2)、举例:A、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件事你一定要完成它。(无条件式复合词)B、就算你不愿意,这件事你一定要完成它。(转折式复合词)这两句话的差别在于:A句是无条件一定要完成;而B句先同意你可以不愿意,但是你还是要完成。这一点意义上的差异,会使文气产生直接明显的差异。2、注意连接词使用的正确性:(1)、说明:连接词的意义如果与上下句的意义有不同的意指,会造成所组成的复合句意义混乱。(2)、举例:A、章小民每天用尽心机,巴结长官,但是同事们都讨厌他。B、章小民每天用尽心机,巴结长官,只是同事们都讨厌他。C、章小民每天用尽心机,巴结长官,可是同事们都讨厌他。这三句中A、C两句都成立,只有B句不成立。如果将只是改成因此就成立了,所以可见连接词一定要正确使用。3、注意连接词的对应性:(1)、说明:有些连接词必须成对使用,这时千万不可以用错。(2)、举例:A、只有事先做好准备,才有成功的机会。(0)B、只要事先做好准备,才有成功的机会。C、只要事先做好准备,就有成功的机会。(0)B句的连接词组使用不正确。A、他不但不感激你的帮助,反而到处说你的坏话。(0)B、他不但不感激你的帮助,而且到处说你的坏话。4、注意连接词的位置:(1)、说明:在复合句中连接词有他位置的限制,如果放错位置,句子的意义会有问题。(2)、举例:A、兄弟队今天表现不错,虽然没有赢球。B、虽然没有赢球,但是兄弟队今天表现不错。A、这个产品的性能不是有问题,而是说明书写得不清楚。B、这个产品的不是性能有问题,而是说明书写得不清楚。以上两例的A句都是因为连接词位置不对,所以不通;而B句的连接词位置就正确了。三、语意段落的重点要求写作的过程是由字词发展到单句,再由单句结合成复合句,接着由复合句连结成语意段落,语意段落经过组织就成文章段落。在复合句连结成语意段落实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语意贯通:作文时将几个句子组合在一起,目的是要更完整地把文章的主题说清楚,因此语义之间没有紧密关系的句子不可以放在一起,否则文章便没有核心意义了。此外,要把核心意义说清楚,还需要顺着文意发展的方向依顺序一句一句地说下去,这样才能做到语意的贯通。(二)、先后有序在表达文意的时候,哪个句子先说,哪个句子后说,需依主题与材料配合下所产生的文意情境来安排表达过程中最适当的逻辑顺序。句子会出现先后无序的现象,主要是作者的思考逻辑出现问题。如果情境明确、顺序安排妥当,自然思路清楚。所以,如果注意句意发展先后的条理性,就可以避免这类问题。(三)、语气顺畅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上下文之间语气应该连贯,相互配合,才能流畅自然。语气不顺畅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句式选择不当造成的,也有是由于连接词使用不当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将各种句式的结构学好,熟悉各种连接词使用的限制,才能达到语气顺畅的要求。(四)、句式协调句式协调,是指每一个句子要与上下句在语意、结构、声音上互相协调。如果上下句的句式不协调,会造成情意无法衔接的割裂感,进而会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文意与情境破碎的感觉。句式产生文意,文意塑造情境,文章成败的关键就在句式的协调。第四章 记叙文第一节 记叙文的基本性质一、记叙文的性质:相信大家都会同意,对文章中需要表达的人、事、时、地、物等基本材料,用适当的文字加以描写,是语文表达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记叙文写作方法是写作其它一切文体的基础。所以我们先对记叙文做一定性描述,绝对有其必要。记叙文的美感表现手法,基本上是利用图像切割的构图堆砌而成。而图像切割的对象就是材料,何谓材料?如何切割材料?是学习记叙文写作的第一个命题。二、材料分类矩阵的建立:文章中所出现的人、事、时、地、物均可称之为材料,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的属性,这种属性会直接影响词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