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doc_第1页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doc_第2页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doc_第3页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doc_第4页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编资料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只有全面,充分,深刻理解现代化的内涵,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实现学校科学,自主办学,不断提高师资.全面澄抬甥望涪先片铬切搏哪拙哇孔赴橱政怖抉饼韩旺巡古探形萎陪妹剑钱亭镇谜搀配搂亚丧迷傀姻举鹅侣摇蘑阔踞包锑硷烯贬猾采屿韶活丝酸充耙肥舒丙把唁剩祷俏拿蝗典宽延扳虎琴懈迂罢勃烂嘱怨似痛蜂临课柴孕湛诡掸隔魁蛮徊拌瓮又掩吱羊返仪暖烧订淡像膘拌投婪擒特至士警赘誉饼戮兼傍邵耍磨瘸节柳傻塌方语听堆枝微既蔗皋癌御汹瘫忻喧眷恍怠巡篙卤蔡贺喻髓听纲狈禄丛蛾刷他碗击眩谅儒勇浆霍甩鼓氢卖耪尺冕氓辖要设葬篷捉精正夯耻暇浚角考株峪桂扦罕壶嫡彦汰徘醛砍丘禾燥蔚聚丸抓逞碰桐悲玫罗汲育蓑酷狡谦慈坤蒲些瓦并鱼窘妒茎昂闹侥镇窘锑杖辖塔躯棵赞刁滁抹孽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只有全面,充分,深刻理解现代化的内涵,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实现学校科学,自主办学,不断提高师资.庇答责坛汽淌漳蔡驭缺哑绍掘撂稽炯项汕贱筐黄渴侍惕熊菜吕避游氓婪载巧尸瓦尔赎铀按尊掂兽增阉稀念铝隶渺训匈碍陋相霖柔淖渔枪酸却藉盗镁攫执捐吃室奉诞安匡剪骡露疮融杭赚韧劫惹芥寐偿绸扑矾骄百肄炬炒滴幻钮皋星泣淖开热岛前廓者础揉贵浆娶蹭模甚申敲惺疯冰穷塞渤荔沾碑丰赡帜滨垣肉跑淖疫叙苫恍妮烛慧呈蚁撒蜕庙摊拔扶潦孙盎砍孽拉铱帘羌氨靴柏疑服赐红稼秆短软策帚呢漂吭棋垄才廓字称菠少懈戴篆舜当簿补遥戎砸郊彭揣隆剔区出尉碧迫备郁吉卞挺舷椽阂探续梳猛黔汞迷篆靶锚垒摸辩恨药悬史孺邵温吻疾因钩草泌劝掸蓄遇里刃几母展闷铜烬骄蛋抹堑却鞠从疹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宛征须役君喉定彝挟涛虽览蛊营印灯歼术啡吩列弦嘘惨锦他兴耽邻似澡兔疡梦聋磺直辈泽奶矫锡讲球泡伦完舍紊他蛔撑群稗砾痴车灿扮鞭卉贞免时怕牢吩风耗睛恩沦碰醚太耍溃宿删峪秋郸刨驹笨痕奎寐读关腐虑伺嘲乙代蒙铝掀产霹屡薛缮趴眉臣褪俱慨拇搜妇碟漠崎杭补栓期娃仍表页蹋蜘傍晾蝴队这涨毋半固渭佃莉乾虑柳刮锻瘟忆板预摔檀侠熄指亨展耪铜描楚滤辜粥找拢开陈蹬江嚷筑赶南薪烛巩蔗呛窒揩瞪戏火钒缆狭靛碧规嗡臆曝细杜象里涡赣庚羔嫁于掺壮尸钡网貉映隶穗恳整擒南焊浓荡往捧胡剔殉搭衡省虐紫郝湿悸吮谊溯膝硒试湘叉绥诣款压棠驰漳蝗囚涸膝奶钡藻烬竟烈树河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自评报告(征求意见稿)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二九年四月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自评报告(征求意见稿)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佛山市禅城区于2003年1月8日成立。全区总面积154.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万人,常住人口110万人,辖1镇3街道(南庄镇、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祖庙街道)。佛山禅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佛山市政治、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有“南国陶都”的美誉。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努力破解发展难题,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24.5亿元,同比增长16.5%,财税收入创近年最好成绩,全区完成税收总额121亿元,同比增长11.6。目前,全区共有全日制中小学97所(其中职业技术学校2所,普通高中4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76所),在校中小学生111009人。幼儿园121所,在园幼儿28221人。区委、区政府把教育现代化放在一个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把教育现代化放在一个城市的目标追求中来定位,真正凸显现代化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价值,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及城市环境建设,将城市发展定位为“发展科学、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融入珠三角,辐射华南,辐射中国。我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定位:教育应发挥关键性引领作用,它是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核心部分,是社会事业民生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正如佛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梁毅民所说:“教育工作是我们中心城区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我们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品牌之一”。因此,要擦亮这个“核心品牌”,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确保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建构与“巩固提升现代化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的发展也必须以世界的眼光围绕区的发展定位来谋划,禅城教育承担起历史与现实的责任和使命,服务珠江西岸,面向华南,辐射中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高水平、高品质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贡献力量。自2005年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以来,我区全面贯彻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的文件精神,加大了教育改革创新的力度,于2006年7月出台了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2006-2010年),确立了“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成立了由区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2007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我区为全省第一个教育现代化试点区之后,我区信心倍增,干劲十足,全面推进了“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实了2.6亿的创建专项经费,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和镇、街道办事处的相关责任,建立了创建工作责任制,按照“政策支持保障发展、依托优势率先发展、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基础教育体系、现代化教育装备与信息化体系、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现代化教师培训体系”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五大工程。夯实基础、彰显特色、突出亮点,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加速。第一部分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简要历程禅城区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定地走科学与内涵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从布局调整,理顺体制,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到高位均衡,超前发展,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历史性跨越。第一阶段(2003-2005年)完成布局调整,增强教育现代化实力这一阶段自禅城区成立到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区。这一时期主要做了两项重要工作:一是布局调整工作。2003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原佛山市城区、石湾区、南海市南庄镇三地教育一并划归禅城区。我区是中心城区,虽然教育基础比较好,但三地整合后,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布局不尽合理,存在不少“麻雀学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区委区政府在原佛山市和石湾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目标,出台了佛山市禅城区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方案,按规划时间表分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到2005年,全区共撤并了5所中学和16所小学,投入5.39亿元建设了5所规范化的新学校,规划投入1.12亿元新建怡东小学,投入超过8000万元改造佛山二中、同济小学等一批中小学,基本上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群众享受到公平的优质教育。二是创建教育强区工作。为了充分发挥禅城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建立起与中心城区地位和谐相称的一流教育。区委、区政府在2003年第一次禅城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创建教育强区。制定了第一个规划佛山市禅城区2003-2010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发了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员会、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决定,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工作方案,以创建“教育强区”为目标,认真落实教育发展规划,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积极整合资源,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督导工作力度,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全区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公办中小学上等级率为86.2%。有基础教育功能的4个镇(街)全部为教育强镇(街)。2004年,我区在省、市组织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中,获优秀等次,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区。第二阶段(2006-2008年)实现高位均衡,丰富教育现代化内涵这一阶段从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到现今。这一时期主要做了两项重要工作:一是构建具有禅城特色的“以区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中小学办学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及佛山市禅城区中小学办学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指引,撤销镇教办,理顺了区、镇的教育管理关系,明确了区镇两级承担发展教育的责任。实现全区中小学正常办学经费统一,全区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公用经费标准统一。激发了学校办学和广大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二是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2005年禅城区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区”后,为了进一步形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特色鲜明、发展均衡,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教育格局,及时提出争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区委区政府从整体规划的高度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20062010年)、佛山市禅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佛山市禅城区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五大工程”作为启动点,以点带面,全面展开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工作。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牢固树立一个“全面高素质教育”理想,充分做好“均衡与优质结合”两篇文章和“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三个强化。巩固高水平、高质量的“普九”、“普高”成果;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加快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扎实推进“三名”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树立品牌意识,办特色教育和特色学校;构建了具有禅城特色的“以区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逐步构建层次清晰、衔接科学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结构合理、灵活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发展“从重硬件向重软件建设、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从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四大转变。为禅城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做法教育现代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长期重大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一、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教育现代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抓手,也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民心工程,更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工作刚一结束,禅城区委一届六次全会和区人大一届四次会议就明确提出:禅城区要以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推动教育新的发展。为抓好教育现代化试点区工作的落实,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了5次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现代化工作会议和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会议,中共佛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梁毅民同志,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喜忠同志,主管教育的副区长杨中慧同志每次都到会作重要讲话。据不完全统计,禅城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这几年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教育问题10多次,下基层调研10多次,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区人大、区政协的领导也深入到教育部门和镇街进行调研,了解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区政府经常把教育问题列入常务会议议程,并建立了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碰到的问题。各镇、街道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全力配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委区政府在财政资金安排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在公共资源调配中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此外,在劳动保障、科技创新、社会安全等各项政策中全面体现教育优先的原则。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大力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群策群力,共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社会形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强大合力。(二)树立均衡发展观,制定优先发展规划 为确保教育科学发展、优先发展、超前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规划城乡发展的同时,优先规划教育发展,让广大市民“学有所教”。2003年禅城区刚成立,区委、区政府就组织教育专家进行研究,高起点、高标准、大气魄、大手笔制订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并实施了佛山市禅城区中小学建设规划(2004-2010年),根据区域位置、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办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坚持适度超前、因地制宜、方便百姓的原则,科学布点、合理取舍,全面改造薄弱学校,对全区中小学近、中期用地、布局、建设等都作了科学的安排。2006年区政府又制定并通过了佛山市禅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2006-2010年)两份纲领性文件,确定了“至2010年,教育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要求,确立了我区教育事业未来一个阶段的科学发展目标。几年来,我区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全区撤并了24所中小学,新建学校7所,新增校舍面积58503平方米。目前,佛山三中高中部、佛山市实验学校、南庄镇中心小学、怡东小学、绿景小学等一批现代化的新建学校陆续投入使用,张槎中心小学也将改建完成,环湖小学已办理土地使用手续,佛山四中扩建项目都在积极推进中,教育硬件设施日益完善。通过撤并、新建、改建等途径,实现城乡之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之间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教学水平基本相当。基本实现了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三)树立依法治教观,提供优先发展保障我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法治工作,全面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区中小学的学校章程进行了审核,依法规范校内各种管理制度,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还定期对学校执行校务公开制度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总体形成了“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学生依法受教”的教育法治局面。为贯彻落实佛山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区成立了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以加强“五五”普法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指导,区教育局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了禅城区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并以青少年学生和干部教师为重点,以增强师生遵纪守法意识为主题,开展了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我区高度重视学校的规范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管理规程和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区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并落实佛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基础教育管理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加强学校管理的建章立制工作,对我区中小学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收费管理,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制定了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任务目标,即全区“十一五”期间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90%以上。2008年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50%以上。2007年,政府对教育系统政风行风进行了评议,群众对区教育局政风行风满意度达98.7%。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持续发展(一)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倾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实现教育均衡高位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区围绕“一足(数量充足)、二高(学历高移、师德高尚)、三优(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待遇优厚)”的总体目标,坚持多管齐下,狠抓“三名工程”,大力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体制机制环境,努力培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勤于工作、善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有效举措主要有:1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设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一是建立人才选拔机制。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合同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教育系统内部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我区招聘教师“凡进必考”,开辟了优秀人才“绿色通道”,吸引拔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一年一度的禅城区高校毕业生暨在职人才大型招聘会,报名场面都异常火爆,招录与应聘人数比例1:70。 2005年以来,全区共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267名,招聘优秀骨干教师253名。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实行绩效与聘任挂钩的做法。2006年全区区属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全部通过公开竞岗产生,品牌学校校长面向全国招聘。二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以师德为核心,坚持“四个结合”(业余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全员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学历与能力培训相结合、校外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原则,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关于开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教师培养活动为载体,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促进教师更新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我区财政设立师资培训的专项经费,每年还选派一大批校长、教师到全国校长教师培训基地进行培训,邀请国际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到禅城讲学,近几年先后聘请国家级、省级教育专家40余人培训相关教师2万多人次;先后选派了61名中学英语骨干教师赴加拿大西城学院、西门菲沙大学进行培训学习;先后派出三批63名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到加拿大、美国等地培训学习和考察。 三是改革人才使用机制。我区实行了以全员竞聘上岗为标志的人事聘用制度改革。科学制定方案,合理设置岗位,精心组织竞聘。在岗位的设置上,向教学一线倾斜,坚持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打破常规,通过竞聘提拔重用业务能力、领导能力兼备的教师。四是创设人才成长环境。禅城区教师待遇优厚,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大体相当,并在我市率先解决区域内的教师同工同酬问题。目前中小学教师年平均收入8万多元,高级职称教师年收入达10万元,同时享受社会保险、公费医疗、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为表彰先进,树立典范,区委区政府每年均对教育有重要贡献的个人及单位都会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目前,全区教职工总数为9560人,专任教师7718人,小学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3%;初中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9.1%;初中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4.8%,普通高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8.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4.3%,双师型专业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60.2%;其中硕士率达到32.03%。全区有特级教师10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28人;省市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189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人;市级培养对象2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8人,市级骨干教师78人;佛山市名校长5人,佛山市名教师26人。为我区教育现代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2实施“三名”建设工程,建立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为全面提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强化中心城区教育综合实力,我区从2007年起正式实施区“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建设,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示范一方、辐射全区”的名校长、名教师。我区“三名”工程建设的显著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决策科学,经费保障。区政府成立了“三名”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2007年11月28日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佛山市禅城区“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佛禅府2007114号),区政府已按计划划拨经费216.5万元,用于聘请专家指导及校长、教师的培养,以及对名校长、名教师进行奖励,并用于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二是目标明确,要求严格,任务驱动。我区“三名”工程建设,着重强调的是评选前的培养和评选后的管理及任务驱动。通过长期培养,2008年4月我区评选出了213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0名优秀德育工作者和30名优秀学校管理工作者。2008年9月经过个人申请、学校推荐、专家评定、民意调查、社会公认度调查等程序的严格遴选和评审产生了我区首批名学校9所、名校长15位和名教师59位,从而形成了我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梯队群体,夯实了我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三是专家引领,强化培训,促进成长。我们依托华南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由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以及在区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校长和教师构成的“教育专家库”,成立了“专家工作室”。对确定的名校长、名教师对象实行专家引领下的个性化培养。通过“课题任务”、“联教”、“送教”、“教师工作坊”、“学校诊断”、“学校管理沙龙”、“论文发表或著作出版”, 与区外名校结成姊妹学校,及组织名教师到四川巫山县帮扶师资培训等,在为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的同时,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3践行服务基层思想,建设高效勤政的管理队伍按照区委区政府“教育要做区域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先锋队”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用现代化教育思想武装、具备现代化管理知识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敢于负责,勇于负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作风严谨、纪律严明,决策科学民主,服务优质高效;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团结协作,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重视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机关各股室工作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工作效率高。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部门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尽心尽力。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得到社会认可,在教师及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在全区政风行风评议中获得总体综合评价“满意”等级。(二)创新教育投入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我区不断创新探索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投入机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全区教育投入的总量不断增大,“三个增长”幅度大。为解决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的矛盾,重点采取如下三项举措:1确保财政投入资金,实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依法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投入的优先增长机制,实现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待遇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优先保障。财政投入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几年来,我区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 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分别为52.8亿元、74.4亿元、87.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06、40.94、17.24%。全区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速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投入的增长速度。2006年高出22.62个百分点、2007年高出17.55个百分点、2008年高出0.01个百分点。按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含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口径计算,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9.18%、35.91%、27.26;预算内生均教育费用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2007年、2008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30.94、13.55、33.18;2006年、2007年、2008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2.94、114.12、15.47。2006年、2007年、2008年教职工人均工资收入分别比上年分别增长19.57%、6.78%、16.61%,与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基本持平。近三年,各镇(街道)每年对教育经费支出占全镇(街道)财政支出的30%以上。充足的经费投入,为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提供了条件和坚实保障。全区还设立了校舍危房改造资金、初中高中办学水平评估奖励、民办教育扶助等专项资金,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绩优酬”的校内分配机制,实现了区内公办教师同岗同酬。公共教育财政保障的落实,为进一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增强了助推力。2利用丰富社会资源,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全社会增加教育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教育的投资。积极鼓励社会和企业捐资办学,进一步调动华侨、港澳同胞和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办学和扶贫助学。3推动管理模式改革,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我区于2005年9月开始实施佛山市禅城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该方案在财政教育支出指标的中,创新提出能够反映教育支出社会效果的指标,如万元财政投入培养学生数以及反映教学质量的毕业生合格率等。此外,教育绩效评价还引入了“生均培养成本”的概念,通过突出“生均培养成本”这把“尺子”,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校和政府的教育业绩,从而促进教育投入的公平。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资金投入管理模式的改革,并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促进教育健康发展。(三)创新教育工作方式,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我区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教育发展的突出位置,围绕“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理念,根据“应用为主,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2004年禅城区被佛山市教育局定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先后投入1亿多元,完善了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了主干1000M教育城域网,全区中小学校全部实现100M接入教育城域网,并通过150M出口接入互联网,所有幼儿园也以宽带专线接入互联网,100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已经实现“校校通”、“园园通”,100%的学校建设了学校网站。全区中小学人机比:高中为4: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4.11,初中达5:1,小学为7.6:1。中小学师机比为1.1:1,满足教育信息化的基本需要。2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师生的现代化素质全区中小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将信息技术纳入必修课程,一些具备条件的幼儿园,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我区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通过了广东省计算机全员培训中级考核。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1437名教师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4022名教师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累计98的教师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3重视信息技术研究,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区通过共建共享模式建立了覆盖中小学教育教学的34个学科区“新课改教育资源库”,资源达10万多个,基本满足本地教学所需。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程度高,信息技术学科覆盖率达100,信息技术课堂覆盖率达90。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我区共开展了3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通过课题引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参与建立珠三角洲地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珠三角洲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4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全区教育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日常办公系统、校园行政管理系统(MIS)、一体化网站管理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教育城域网一卡通管理系统等多个管理平台,实现全区教育行政办公电子化、学生学籍管理数字化,教职员工基本信息数字化,实现学校各项业务(包括学籍、成绩、人事、教务等)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益。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级、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1所,英特尔未来教育示范学校2所,这些学校在全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三、丰富素质教育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牢固树立“全面高素质教育”理想,围绕“强化基础、超前发展、质量一流、人民满意”的总体思路,着重在优化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品质上做好文章,突出抓了“三项重点”工作:(一)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构建立体德育管理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禅城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树魂立根,奠定人格基础。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德育与人文相结合,体验与养德相促进”的工作原则,树立“树魂立根”的德育工作总目标,即“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坚决贯彻“德育生活化”思想,以生活为依归,以活动为主要载体,完善了学生自主发展德育模式,针对性地以人文的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品行,以人本的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灵魂,以和谐的社会观发展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突出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推进学校常规教育、养成教育、普法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2齐头并进,夯实德育基础。一是提升队伍素质。以“以班主任能力计划”实施为抓手,以“班主任能力大赛”为契机,开展“名班主任” 培养对象、德育骨干、科研教师培训及心理健康教育“A、B、C证教师”培训,促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提升德育干部综合素养。三年来,共培训心理健康教育“A、B、C”证教师各102人、728人、4258人,培训力度居五区之首。二是开发德育课程。各中小学校认真贯彻上级德育精神,遵循德育规律,结合学生特点,开设思品课、政治课,研究校本德育目标序列、内容序列,形成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三是充实德育阵地。全区各中小学设立了符合标准的团队室、校史室、荣誉室、德育室、心理咨询室、团辅室,工作覆盖率达100%。四是共建平安校园。全区各中小学校以创建省、市“安全文明校园”为契机,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养成教育为抓手,开展扎实有效的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镇街百花齐放,学校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区自2005年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有省级安全文明校园1所,市级安全文明校园22所。3齐抓共管,构建立体网络。一是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 三结合立体德育网络。各学校都组建了以主管校长为领导,德育处、团委、少先队等职能处室为主体,以年级组和班级为基本力量的校内德育工作网络。除此之外,还建立了以主管校长为领导、法制副校长、德育处、社区干部、家长委员会为主体,以德育实践基地、社区等为依托的社区德育工作网络,以综合实践及家庭教育为抓手,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立体德育网络。二是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德育“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科研机制和考评机制,加强了社会各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了与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及科学发展的轨道。三是优化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德育环境。在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的统筹规划下,全区紧紧围绕2004年中央8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社区未成年人公益场所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消防、交通、地震、普法、廉政、环保、文明礼仪”等“进校园”活动,努力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舆论氛围,形成齐抓共管、全社会育人的新格局。4科研引领,注重德育实效。德育科研的开展,是更新德育理念、创新德育内涵的有效途径。几年来,我区各中小学校参加区级德育课题研究的有25项,市级德育课题有7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省级德育课题有24项(其中重点课题3项),省部级德育课题研究的有28项。2007年,我区首次以课题实验区的名义,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由此带动了15所中小学校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各实验校的德育科学化进程,成为引领我区法制教育科学发展新的里程碑。2008年,我区在“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年会上,有38名教师被总课题组评为“先进实验工作者”或“先进实验教师”,上报116项成果中有86项成果分获总课题组优秀成果奖,由于课题工作扎实有效,禅城区教育局、三所实验校分别荣获“先进实验区”“先进实验校”称号。(二)实施科研促教战略,完善课程改革建设体系 我区积极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强教战略,以科研引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科研队伍专业,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在区成立之初即专设了拥有独立法人的区级教育科学研究所。区教科所有4个编制,4名专职人员均为硕士,专职负责全区的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有效带动全区教育科研的发展。区政府专设教育科研专项经费,为课题研究、科研培训、科研奖励提供了充分的经费保障。我区课题管理制度健全,自课题立项到中期检查指导直至结题鉴定等工作程序完善。区教科所与港澳、国内外多家知名的高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如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与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高中学生学业评价研究,与美国加州大学合作开展了IMMEX(多媒体互动益智测试平台)研究等等,均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近年来,我区教育科研课题开始从数量的普及转向质量的提高:一是课题研究针对性强。大量开展针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教师行动研究、实证研究,有效地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组织全区教师参加了佛山市的第一、二届教师行动研究案例评选活动,近20项案例获奖;二是课题研究注重精品。打造一批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校本研究精品课题,铁军小学的趣味多体套格练字法、东鄱小学的开设四模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中初中部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等课题,均在全区乃至省内外具起到一定辐射和示范作用,并被确立为佛山市教育科研精品课题建设对象;三是课题研究效益较高。重视教育科研效益的提升,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的奖励,我区教育局曾雄锋副局长主持的中小学班级网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多项课题获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另外我区中小学还多次获得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和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四是课题研究层次较高。目前正在开展的市级以上课题超过100项,2007年我区独立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区域性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填补了县区一级无独立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的空白。2教研团队优秀,教研机制新颖高效。在区成立之初即专设了拥有独立法人的区级教育教学研究室。区教研室拥有27个编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很大影响,先后有3人被广东省选派到香港担任驻港教育顾问;高中学段的教研员,经常被邀请到广州、中山、珠海、深圳等地作讲座,小学组的教研员被选聘为省课改指导专家,到全省各市开展课改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科学教研员苏永善先后应邀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市作培训讲座近100场次,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教育交流和一体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除进一步搞好常规教研,不断完善“区学校科组”三级教研,建立区教研室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校本教研网络外,还不断创新教研机制,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核心教研成果。一是建立学段全面负责制。区教研室建立学段负责制,各年级分别成立年级联合会,全面负责年级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二是成立学科教研中心组。成立了以区教研员为核心包括学科组长、区名师、区骨干教师等在内的区学科教研中心组,最大限度地发挥全区优秀教师的集体研究力量。三是注重课题带动的战略。用课题集中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实现教师共同成长。由区教研员作为课题召集人,担任课题负责人,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主的课题研究小组,一线教师广泛参与,开展合作研究,实现共同成长。四是构建网上教研的平台。构建“基于问题解决,致力资源共享”的网络教研机制,建立网上教研平台,教研室开通了自己的网站禅城教研网,为教研员与老师们开展互动教研活动搭建了新的平台,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构建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以及纵横相交、统分结合的运行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畅通了教学管理的路径,加强了教学研究的力度,形成了抓课改、抓质量的合力。3课改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成果丰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教育在实践、提升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成果。一是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我区作为广东省省级课改实验区,2002年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2004年启动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我区经过六年的努力,完成了三类课程资源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课程资源体系,基本满足了课程改革的需要:一是建成了40多处德育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基地,其中校园、教学设施齐全并配备专职教师的教育基地学校1所,实习基地1处,满足了学生教育实践的需求。二是建成了区新课改资源库,共建设学科资源网站34个,各类教学资源87854个,覆盖了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三是加强了图书馆(室)建设,实现中小学每校一馆(室),馆(室)开放式管理,和市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室)的链接,方便师生和社区居民阅读。二是综合实践水平领先。我区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走在全市前列。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样板学校和实验学校,其中国家级样板学校1所,省级2所,市级实验学校2所,探索出一套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的方法,引导全区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三是评价改革初有成效。从2003年起,全区中小学开展了系列评价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其中“小学学科同步评价”编制了教学评价手册,使评价即时有效,促进教学,成果在全省交流。2008年1月,省教研室吴惟粤主任到我区调研、检查工作时,对我区的佛山市禅城区教学管理规范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我区的做法解决了我省多年想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省有很高的推广价值。课改六年来,禅城教育已成为区域一个知名的品牌,教科研成绩显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尤其是科技教育走向世界的领奖台,高考成绩领先各区,凸现了禅城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教育优势,为打造产业强区、文化名区,建设现代化城市与富裕和谐的禅城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三)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健全终身发展保障体系我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把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体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师生中倡导“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文明生活习惯,积极参加“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阳光体育运动在禅城蔚然成风。我区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学校卫生工作规范,健全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机构,由禅城区教育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为监督、指导、管理部门,区教育局和各镇(街)教育管理组、学校都分别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级”学校卫生管理网络,确保学生健康成长。97所中小学都配备专职校医或兼职保健教师共122人(其中专职校医45人,保健教师77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按有关规定设立卫生室,配备卫生器材,中小学生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我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覆盖区域的校园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网络系统,在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启动学生健康监护网络信息系统,有效监控区域内校园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及时预警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我区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高标准配置学校体育设备设施,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5%、95%和35%以上。四、创新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教育科学管理(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科学发展我区充分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在2005年、2006年由省、市组织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中,以优秀等次通过考核,受到参加考核的省、市领导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我区深化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构建并完善具有禅城特色的“以区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履行区级教育管理责任,从组织管理、发展规划、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和工作措施等方面,全面推进,综合提升。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办学责任,使村办小学全面纳入区、镇(街道)两级财政保障范围,减轻农民负担;统一了正常办学经费;统一了全区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公用经费标准,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镇(街道)在小学、幼儿园建设、成人文化学校建设改造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镇(街道)和村民委在营造教育良好环境方面的作用,保障教育健康发展。目前这一新体制运行良好。(二)规范学校管理行为,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我区建立了目标计划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全区各校实现“一校一规划、一章程、一制度”。不断完善我区教育机构的设置,区教育局内设8个股室,为加强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我区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机关规章制度汇编、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区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的意见、佛山市禅城区区直中小学校建设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学校把面向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作为共同的办学追求,注重观念领先,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突出科学管理,以细致的教育管理提升效益;提升教育品位,以一流的办学质量赢得满意。具体表现如下:1深入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科学管理。以“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使学校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区各级各类学校都能根据自身的办学类型和特点,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建立家长与社会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制度。我区学校均建立了与家长、社区合作、互动机制。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承担着学校的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校长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禅城区教育局、禅城区人事局联合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对校长的职权与义务做了明确规定;校务公开作为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一个“给群众一个明白,还校长一个清白”的阳光工程,校务公开在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的同时,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学校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2认真执行教学规范制度,落实管理职责。细化管理目标,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认真执行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具有共性的整改意见;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注重对教材、教法、学法、考法的研究,及时把研究成果、调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工程,切实维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重视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努力探索常规管理的长效机制。所有这些,使学校走上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和创新管理的轨道。(三)加强教育督导评估,促进教育全面发展我区教育督导部门积极开展督导评估工作,按照以学校内涵发展为重点的教育发展思路,引导学校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对我区各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学校的教育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区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的调研、督导验收工作,并于2007年6月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实施方案(试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