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教案.doc_第1页
二下教案.doc_第2页
二下教案.doc_第3页
二下教案.doc_第4页
二下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一)课题解决问题(一)加减两步应用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加减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掌握加减两步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页的例1(看图,读文字),重点看图下面的算式。思考:1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2看图下面的算式,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4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二)自学检测: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课本第6页练习一的第1、4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练习一的第1、4题),同桌互改。3小结:解决问题应先看清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想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列式解答。六、当堂训练(课件中的当堂训练题)七、课堂总结。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二)课题解决问题(二)连减应用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2.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1.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5页的例2,重点看第2种分步算式。思考:1.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2.比较两种分步算式,它们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4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自学检测: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课件中自学检测的1、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检测题的1、2题),同桌互改。3、小结:解决问题应先看清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想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列式解答。六、当堂训练: 完成课本第6页的2题,第7页的3、5题。七、课堂总结。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三)课题解决问题(三)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掌握乘加、乘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初步掌握乘加、乘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8页的例3,思考:1.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2.你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4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自学检测: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第9页的“做一做”,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第9页的“做一做”),同桌互改。3、小结:解决问题应先看清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想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列式解答。六、当堂训练: 完成书上第10页的第1、2题,第11页的第3、4、5题。七、课堂总结。八、拓展训练:(课件中的4道拓展训练题)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四)课题解决问题(四)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难点: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三、检测题:1、原来车上有乘客34人,下去了15人,又上来了1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多少把?3、游乐场有7辆小赛车,每车能坐4人,还有21人在排队等候,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三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检测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四、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检测题),同桌互改。3、小结:解决问题应先看清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想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列式解答。五、当堂训练: 完成课件上当堂训练的9道题。七、课堂总结。八、拓展训练:(课件中的5道拓展训练题)第一单元测试课题第一单元测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第一单元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第一单元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检测题:(一)填一填。1、201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有( )人。2、张华有邮票25张,比李明少5张,李明有邮票( )张。3、在括号内填上最大的数。9( )28 ( )650 8( )45( )330 4( )23 ( )( )424、我今年( )岁,爸爸的岁数是我的4倍,爸爸今年( )岁。5、完成新城区少年足球赛得分统计表。(10分)球队名称主场得分客场得分总分东区城5比主场少2分南区城比客场少1分7西区城与东区队客场得分相同6北区城4是东区队客场得分的2倍从统计表可知 6、汽车原来有乘客20人,到第一个站时下车5人,又上来6人,这时车内有乘客( )人。(二)画一画。、 第二行画,比第一行的多个。第一行:第二行:、 在下面的横线上画和,使它们同样多。、 在下面的横线上画两种喜欢的图形,使其中一种图形是另一种图形的倍。()是()的倍。(三)用一用。白皮球10个千百十个千百十个白皮球10个花皮球32个借给我们班个,还剩几个?、2、有块积木,小明用了块积木,小红用了块积木,还剩多少块积木?方法(一):方法(二):3、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方法(一):方法(二):、 看图,提一个问题,再把它解决。问题:?(四)生活中的数学。、成人票每张比儿童票贵多少钱?、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用元钱买票够吗?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 平均分课题平均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三、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第13页的例1,思考:什么是平均分?图上哪种物品是平均分的?(2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2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自学检测: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课件中的填空、判断题和13页“做一做”,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课件中的判断题和13页“做一做”),同桌互改。3、小结: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六、自学指导(二):认真看课本第14页的例2,思考: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3分钟后比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七、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3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自学检测: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课本第14页“做一做”,其余同学做在书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八、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2、讨论(课本第14页“做一做”), 同桌互改。3、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平均分,请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怎样分?最简便的分法是什么?九、当堂训练:完成课件中的当堂训练(一)和课本第16页的1、2、3题。十、课堂总结。十一、拓展训练:把12个苹果平均分,有几种分法?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课题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准备 学具、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会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15页的例3(看图,读文字)思考:每条船限乘几人?24人要租几条船?(3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3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自学检测: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第15页的“做一做”,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第15页的“做一做”),同桌互改。3、小结: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六、当堂训练:课件中的当堂训练第1题和课本第17页的4、5、6题。七、课堂总结。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除法的含义。2、认识除号,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1、知道除法的含义。2、认识除号,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8页的例4(看图,读文字),思考:1、用什么方法计算“每盘放几个”?为什么?2、除法算式怎样写?怎么读?除号怎样写?(4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自学检测: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第18页的“做一做”,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第18页的“做一做”),同桌互改。3、小结: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又学了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六、当堂训练:课本第20页的1、2、3题和课件中的当堂训练4-9题。七、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会列式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会列式计算。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9页的例5(看图,读文字)思考:1、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是什么?(3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3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自学检测: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第19页的“做一做”,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第19页的“做一做”),同桌互改。3、小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六、当堂训练:课件中的当堂训练一、二题和课本练习四的4-8题七、课堂总结。第五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三)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三)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检测题:(一)判断题。1、有24块糖果,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4袋。 ( )2、“82=4” 读作:8除2等于4。 ( )3、 ,列式:63=2。 ( )4、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 )5、一份盒饭要5元,10元可以买2份。 ( )6、把18个 苹果,分成9份,每份有2个苹果。 ( )7、姐姐有16本作业本,妹妹有8本作业本,姐姐给妹妹4本后,两人的作业本同样多。 ( ) (二)看图写算式。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三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检测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四、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检测题),同桌互改。3、小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五、当堂训练: 完成课本第22页的9、10题及课堂达标上的习题。七、课堂总结。“周清”检测题(除法的初步认识)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周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检测题:(一)判断题。 图中哪些是平均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二)填空题。1、每份分得( ),叫平均分。2、算式105=2读作( ),除数是( ),被除数是( ),商是( )。3、有12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4、把18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 。5、一本 要4元,16元钱可以买( )本。6、186=3中,18是( ),6是( ),3是( )。7、205=4,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20里面有( )个( )。(三)圈一圈、填一填。(四)请写出除法算式。1、8 除以 2 等于4 。2、被除数是 18,除数是 3,商是 6。3、把 16平均分成 8 份,每份是2。4、10个苹果,每 2 个一份,分成了5 份。第六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复习旧知,出示目标: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课件中) 2、谁能点亮这颗星(课件中)3、出示目标: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3页的例1(看图,读文字),思考:1、图的下面有几种方法计算“可以分给几只小猴?”?你喜欢哪种方法? 2、123=? 用的是哪句口诀计算 ? 124=? 用的是哪句口诀计算 ?(4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同桌互改。3、小结:除法的计算方法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六、当堂训练:课本第25页的1、2、3题和课件中的当堂训练的4题七、课堂总结。第七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 能力目标: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复习旧知,出示目标: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2、说一说用哪句口诀。 3、出示目标: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24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对话框里的内容。思考:1、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2、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3、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4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改。3、小结:除法的计算方法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六、当堂训练:课件中的当堂训练的1-4题七、课堂总结。第八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查漏补缺,捕捉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 题卡、图片、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三、检测题:完成课本第26页的第5、6题。四、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检测题),同桌互改。3、小结:除法的计算方法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五、当堂训练: 完成课本第27-28页的7-12题及课堂达标上的习题。七、课堂总结。“周清”检测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周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情感目标:通过练习课的训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三、检测题:(一)先补全口诀,再根据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三六( ) ( )五得五 四( )二十四 五六( ) (二)口算:42 43 52 82 123 105 84 124 102 33 42 84 126 122 12499 63 102 123 93 66246 305 164 3455 66124 255 36632 25 3462 102 123 63 105 124 5356 64 153 306 244155305 246 (三)填写下列表格。被除数30182025101615除数5345243商因数652626因数324664积(四)列式计算。(1)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多少? (2)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20里面有几个5? (4)除数是2,被除数是10,商是几?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能力目标: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9页的例3(看图,读文字)思考:1、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2、想: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怎样列式?(3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3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第29页的“做一做”,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第29页的“做一做”),同桌互改。3、小结: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应先看清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想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列式解答。六、当堂训练:课完成课本第30页的1、2、3题。七、课堂总结。八、拓展训练:先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1)第一小队有9人,每人捐献 2 本书。_?(2)老师拿来 10 枝铅笔,_。 平均每人得到几枝?(3)_,每只猴子分到3个 桃子。有几只猴子? 第十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题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1页的例4(看图,读文字),思考: 要想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4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1、明确要求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第31页的“做一做”,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第31页的“做一做”),同桌互改。3、小结: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先看清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想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列式解答。 六、当堂训练:课完成课本第32页的1、2、3题及课堂达标上的有关习题。七、课堂总结。 第十一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一)课题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题卡、图片、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检测题:完成课本第32-33页的第4-7题。四、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检测题),同桌互改。3、小结: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先看清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想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列式解答。五、当堂训练: 课件上的习题及课堂达标上的习题。七、课堂总结。第十二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二)课题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题卡、图片、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检测题:完成课本第34页的第8-10题。四、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检测题),同桌互改。3、小结: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先看清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想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列式解答。五、当堂训练:课堂达标上的习题。七、课堂总结。“周清”检测题(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题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周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检测题:(用数学:)1、有30个笔记本,每6个笔记本放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多少个盒子?2、四个小组的同学去栽树,每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3、有20个皮球。(1)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分几个?(2)每个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4、3张纸可以做15朵花,6张纸可以做多少朵花?5、学校买来4包书,每包6本,把这些书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几本?6、超市饮料降价,买3瓶鲜橙汁6元钱,买6瓶多少钱?7、一本书有36页,小明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8、小红4天做了16道口算题,照这样计算,剩下的20题需要几天可以做完?9、张玲得了16朵红花,李芳得了8朵红花,张玲的红花数是李芳的多少倍?10、一辆小汽车可以坐4人,一辆面包车上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3倍,一辆小汽车和一辆面包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11、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18个,还剩多少个?12、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解答。 15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个班。 一共分了几个小皮球? 18个乒乓球,每班分3个。 每个班分得几个? 每班分6个小皮球,分给5个班。 能分给几个班? 解答: 第十三课时 整理与复习课题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2、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进一步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 题卡、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2、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进一步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检测题:完成课本第35页的第1-3题。四、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检测题),同桌互改。3、小结: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先看清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想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列式解答。五、当堂训练:课本第35页的第1-5题及课堂达标上的习题。七、课堂总结。第二单元测试课题第二单元测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第二单元的知识,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及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 题卡、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第二单元的知识,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及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检测题:(一)算一算。49 4+23 52 82 123 105 84 12+9 102 21-8 54-30 84126 122 12449-963 57 31 93 66 246 305 16434 38-9 66 78-825+5366 37 87 (二)填 空。 130 5 6 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2、计算20 5 4时,想口诀:( ),商是( )。3、在分物体时,每份分得( ),叫平均分。4、根据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分别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三)判断题。1、计算205和204时,所用的口诀不同。( )2、有24个糖果,每6个装一袋,可以装4袋。( )3、“82=4” 读作:8除2等于4。( )4、把12块 分成6份,每份有2块。( )(四)列式计算。1、除数是6,被除数是18,商是多少? 2、24里面有几个4? 3、6的5倍是多少?4、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五)用数学。1、圈一圈,填一填。( )( )=( ) ( )( )=( ) 2、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30个萝卜平均分给5只小兔3、每只小兔分几个? 4、有24只兔子,装在2个笼里,一个装6只,另一个装几只?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3倍。有8个男生,5、 每4个女生一组,可以分成几组?把这4束花平均分给6个同学。 每束花有3朵。 6、每个同学分几朵? 6元3元8元 8元9元?元7、(1)小明用18元可以买几本笔记本?(2)4个8元,买一个应付多少钱? (3)请你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课题锐角和钝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2、能够正确地画出锐角和钝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难点: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教学准备 三角尺、纸张、多媒体教 师 导 学 过 程补充及反思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2、能够正确地画出锐角和钝角。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8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看图,读文字),思考:1、第一个圆中,两条红线组成的角叫什么?2、第二个圆中,两条红线组成的角叫什么?它比直角怎样?3、第三个椭圆中,两条红线组成的角叫什么?它比直角怎样?(2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2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