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益阳城市及核心竞争力.doc_第1页
着力提高益阳城市及核心竞争力.doc_第2页
着力提高益阳城市及核心竞争力.doc_第3页
着力提高益阳城市及核心竞争力.doc_第4页
着力提高益阳城市及核心竞争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着力提高益阳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市委常委、副市长 杨跃涛 世界经济学界的共识:新技术革命、中国城市化,是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两件大事。21世纪被称为“城市世纪”,未来世界被公认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城市作为集约人口、集约经济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区域空间,在经济发展、文明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间、区域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城市间的竞争。益阳落后,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不强,益阳城市的后发赶超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绿色理念:益阳城市的规划定位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沃特恩道:“城市化极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之所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凶兆。所以,未来会怎样就取决于我们当今的所作所为”。 益阳是个古老的城市:据考古发掘,境内多处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说明5000年前就有村落聚集。战国后期,属楚,秦时属长沙郡。西汉初年(一说秦)置县,以县治于益水(资江)之阳得名。 益阳是个年轻的城市: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益阳城市发展的黄金期。古老的益阳跨越漫长的自然发展阶段,逐渐进入规划发展时期。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益阳城市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绚丽的色彩、功能的分区、城市的经营、先进的管理。 益阳是个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城市发展水平。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支撑着益阳城市的发展;每年2%左右的城市化率,推动着城市的快速扩张。1998年,益阳中心城区建城区面积3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2008年,中心城区建城区面积5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万,10年益阳城市得到高速发展。在有限空间区域内高速发展的益阳市,其城市规划的定位,决定着城市的特色、城市的风格、城市的未来。 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居住,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宜居,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优美的宜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更高境界和价值取向,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益阳地处省会长沙中心城市圈,旖旎的山水风光,厚重的湖湘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散发着益阳城市的迷人魅力。益阳无需复制别的城市,而需避免“千城一面”的尴尬。在城市高速发展时期,最紧迫、最重要的是科学定位城市的发展规划。基于此,谋划益阳城市发展的未来,要坚定地突出自己的特色。“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要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始终。绿色理念,应该成为益阳城市规划的“内核”。 绿色环境。现代城市,首先应是一个绿色的城市。绿树成林,绿色满城,绿荫环抱,让人们生活在一个绿色的家园之中。在城市里,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和鸟鸣蝶舞,就会成为干巴巴的钢筋混凝土的堆积地,就会成为一个没有生命活力的空间躯体。人们不能也不愿意禁锢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群里,人们需要公园、绿地、景观、阳光、新鲜的空气、清净的水面和休闲游览的好去处,人们希望城在园林中、房在树丛间、人在绿色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绿色之于城市,就象人类之于大自然,城市的绿色,是生命之色、温馨之色、青春之色、文明之色。 绿色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谢林语),决定着一座城市的面貌、影响着人的心灵感受。城市建筑深深地烙着人类进步的印迹,在风格炯异的城市建筑中,人们感受着古老的文明,品味着古老的文化。现代城市建筑,体量的“高”与“大”成了追求的主要目标,市场经济的物欲横流,信息化时代的快捷变幻,开发商的盈利冲动,标准化的施工工艺,致使建筑风格趋同,建筑文化多样化缺失,千城一面、千楼一面。绿色建筑,注重民族和地方特色,富有浓重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建筑,是个性城市的文化积淀,在建筑的风格上,现代与区域文化特色的融合。绿色建筑,注重建筑与城市、自然的协调,建筑高度、体量、立面、色彩与城市交融,与自然交融,达到建筑与城市、自然赏心悦目的和谐。绿色建筑,注重建筑的环保节能,引入节能和环保设计,使建筑绿色运营,节水、节能、减少排废,同时,建筑材料尽量本地化,以突出本土色彩。 绿色园区。经济是城市的支撑,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工业园区建设是世界各国推进工业化的成功经验。作为城市有机组成部分的工业园区,其发展理念不应游离于城市的发展理念,而应与城市的发展理念相一致,其核心就是要环保立园。入园项目,环保要作为审批的前置条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得园区的一时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它损害的是整个城市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园区的金山银山,但我们更需要城市的绿水青山。 二、绿色城市:益阳城市的竞争名片 城市化浪潮席卷神州,一座座城市星布大地,成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中心,成为历史的记录、时代的标志、进步的象征。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花园城市、全国园林城市,成为不少城市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城市的竞争力与日增强,进而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乐园。益阳要在城市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站在现代城市发展之巅,总结城市演进的沧桑之变,审视未来城市的发展之势,综合区位条件、现有基础、资源禀赋等要素,围绕绿色城市的目标,不断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建设个性鲜明的特色城市为价值取向,把着力点放在城市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潜力上,以城市的竞争力赢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 生态益阳。“天人合一”、阴阳相济、虚实相在,儒家的“天道”“人道”合一,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哲理,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益阳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茂密的树林植被,绵延的山岗体态,丰富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蓝天、青山、碧水;鸟语、树荫、花香,一幅何等恬静而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城在画中,画在城中,应该是益阳城市建设的追求目标,生态宜居应该是益阳城市的金字名片。不出城廊而获自然之怡,身处闹市而尝林泉之致,楼宇之间而享幽香绿荫,驱车之行而映绿染街景,处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生态的环境。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打造这样的名片,首要的是保护,其次是再造。保护水体:资江是益阳的母亲河,穿城婉延使益阳城市而凸显灵气;梓山湖、秀峰湖、鹅羊池是翠绿碧玉,镶嵌于中心城区使益阳城市而钟毓玉秀。保护好水体的水质不受污染,是群众之愿,政府之责,要用过硬措施截断污染之源,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不经处理达标绝不能排入水体。太湖、滇池之痛,应为我们之鉴。保护山体:山体之美,毁则不能再生,益阳独特的丘陵山体之美,是大自然赐予益阳城市的宝贵财富。规划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山体原则上都应该是保护的对象,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项目建设,都不要轻易破坏山体,依山而建,差落有致而浑然一体。特别是要制定中心城区生态红线,设立会龙山生态保护区、寨子仑生态保护区、梓山湖生态保护区,秀峰湖生态保护区,强制保留其原生态的状态。再造生态走廊:建成区的城市框架已经成型,在人口密集区和建筑密集区进行生态建设,重点是再造生态走廊,以植树为主,辅之以草坪花卉灌木,每年10万棵树进城应长期坚持。树种多样性,树木层次化,形成一条走廊一个特色,一条主干道一条生态走廊的生态格局。目前要下大力气建设益阳大道生态走廊、金山路生态走廊、龙洲路生态走廊、迎宾路生态走廊、益宁城际干道生态走廊、资江两岸生态走廊,桃花仑路和五一路是益阳的老街,植树已无太大空间,其生态走廊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以厢式灌木和厢式花卉为主体,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再造城市森林和街头小景:城市的接口和主次干道的交叉点,一般都有较大的空间,要充分利用这些空间,成块状地建设城市森林,使市民在视觉上有生态差异的美感。目前要重点建设龙洲森林广场、茶文化森林公园、银城环岛森林广场,以及高速公路接口、益桃一级公路接口的森林广场。多年来,背街小巷是城市生态建设的盲点,在新一轮背街小巷的改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下水道、路面,保洁和亮化,同时也要关注绿化。受条件的限制,背街小巷的绿化只能是点状的,要尽可能地利用能够绿化的空间,打造街头小景,点缀市民生活。保护与再造,是益阳生态城市建设的两手,长期坚持、必有成效,未来的益阳城区一定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人文益阳。人,永远是城市的主人。人文环境、人文关怀,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内涵,孕育着一个城市的厚重。现代城市,不单纯意味着高楼大厦、完善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生活环境,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教育体系、人本的交通网络,于有形和无形的城市资源中,人们去感受城市的魅力。益阳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既繁衍生息,又创造文明,在城市高速发展时期,传承历史而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神圣的职责。 留住城市记忆。新的建筑容易创造,历史遗产不可再得。益阳城市中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街区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益阳是古老的,但古老的益阳却很难在今天的城市中得到验证。如果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复原古老的益阳城,那将是一座何等富有特色的滨江小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三国古战场、商贾云集人流如织的古道街、学子熙熙书声朗朗的龙洲书院、掩荫于参天古木之中的亭台楼榭历史的积淀,或毁于战火、或毁于文革、或被蚕食于一轮又一轮的城市改造中。如今,益阳的历史遗产所剩不多,与我们这个古老的城市极不匹配。留住我们这个城市的记忆,不仅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使命。目前,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保护已基本定型,重点是历史街区。资阳,是益阳城市之源,虽鲜见现代气息,却有着古老文化的风韵,益阳的历史街区大多集中于此。这些历史街区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不配套而居住条件简陋,街区景观缺失,但益阳历史的文脉却存在于破旧的建筑间,融汇于居民的生活里。因此,资阳区的城市规划要突出一个“保”字,凡有价值的历史街区都要保护下来,特别是大水坪古巷,玉陵坡、灯笼巷、魏公庙,更是难得的独特建筑,青石板、弯弓顶、灰色墙、吊脚楼,身于其中方知益阳古老,流连于此感悟岁月沧桑。这样有极高价值的历史街区,要做专业规划,在完整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通过完整保护历史街区,让我们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打造职教品牌。教育,既是人文环境,也充分地体现着人文关怀。把教育作为城市品牌,我们的优势何在?义务教育,因国家强力推动,各地水平差异不大,就近入学的原则更难使义务教育覆盖更广的区域;高等教育,是每座城市的梦想,名气越大的大学越能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益阳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拥有了一所全日制本科和一所高等专科学校,但高等教育的资源大多集中于大城市,我们无法与省会城市竞争,错位发展方能异军突起,高等职业教育就成了我们的优势。湖南国基职业教育园,是省政府批准的唯一的一个省级职业教育园区,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在全国已有一定影响。但发展艰难,早醒者大有被迟醒者后来赶上之势,其问题的症结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巢”未筑好而“凤”难以引入。因此,要打响益阳职业教育的品牌,必须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将国基教育园纳入新一轮中心城区的规划修编,将其基础设施纳入中心城区重点工程项目,为园区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其成为全省乃至中南地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摇篮。 优先发展公交。现代城市,交通缺乏人文关怀,道路的建设、交通的组织似乎都是为汽车服务的,私家车的快速拥入,使世界许多城市成为汽车轮下的城市,塞车,成了世界性的城市现象。益阳处在发展时期,私家车拥有量小,尚未进入汽车轮下城市的俱乐部,但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的增加,私家车拥有量会剧增。未雨绸缪,优先发展公交,方便市民出行,以体现益阳个性城市的人文关怀。人行道,是市民步行的公共交通通道,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处在最优先的位置,人行道的宽幅,要充分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人行道的景观,要使行人赏心悦目,一个人性化的城市,临街铺面和机动车辆是不能挤占人行空间的。自行车,是最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随着城市塞车现象的日益严重,自行车越来越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城市道路的建设要考虑这一发展趋势,一个人性化的城市,要为非机动车留有一定的空间。公共汽车,是大多数市民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其容量大且费用低,是城市交通优先发展的重点,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在于城市道路空间分配的不合理性,公共交通工具与个体交通工具在同一分配层面上,塞车现象越严重,公共交通的发展空间越萎缩,普通市民出行越不方便,一个人性化的城市,在车流量大的主干道应该设有公共交通专用通道。 三、重于管理:益阳城市的提质动力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已经成为黄金定律。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主要取决于城市管理,一个管理水平低下的城市毫无竞争力。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指出:“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作的大系统中,城市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看一个城市文明不文明、实力强不强,不仅要看综合实力,还要看管理水平。一个脏乱差的城市,以经济眼光来看,就意味着在贬值”。鸟瞰益阳,婀娜多姿、美不胜收;平视益阳,缺乏精细、差强人意,这种明显反差说明城市管理的差距。“精细管理、精品建设”,应当成为益阳城市工作的主旋律。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有序推进城市先导工程、清洁工程、绿化工程、提质工程、亮化工程,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益阳城市的竞争软实力。 (一)建立城市保洁长效机制。小垃圾、大形象。一个城市的卫生状况,直观地反映着城市的管理水平。从政府职能来分析,私人空间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由个人和产权单位自己解决,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管到每个住户室内和小区内部的清洁卫生,但为群众提供洁净的公共空间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1、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城市保洁,环卫设施是基础,公益的特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加大投入,由机械化作业逐步替代目前的人工清扫,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可采取租赁融资的方式解决设备短缺问题。2、推进市场化保洁方式。市场化保洁的核心是经济杠杆,实施主体是专业化保洁公司。把城市主次干道的保洁推向市场,能够引入竞争,加强管理,保证质量。3、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承包。背街小巷的保洁是城市保洁的难点,也是普通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应该改变现有的个人保洁模式,由区级政府环卫部门负责,组建清扫小组,分块承包。区级人民政府制订考核细则,按洁计酬。4、试行卫生监督员制度,卫生监督员既是城市保洁的宣传员,又是城市保洁的管理员,明确其职责,规范其行为,就能有效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 (二)建立城市规划执法机制。城市规划具有科学性、公平性、前瞻性和强制性。制订城市控规、详规或对其进行修改,新颁布的城市规划法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城乡规划委员会成员构成的广泛性,较好地解决了规划审查的公正性,但目前突出的问题是违法建设活动的屡禁不止,中心城区违法建筑的屡屡出现,严重干扰着城市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城市规划的实施,增加了政府在城市建设管理的行政成本,必须用铁的手腕解决这一顽症。其一,制定“千米单元网络城市寻查”办法,把中心城市以千米左右为寻查单元,责任落实到市区两级规划执法人员,及早发现违法建筑,力争将其处理在萌芽中,减少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