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细菌秋实》PPT课件.ppt_第1页
《植物病原细菌秋实》PPT课件.ppt_第2页
《植物病原细菌秋实》PPT课件.ppt_第3页
《植物病原细菌秋实》PPT课件.ppt_第4页
《植物病原细菌秋实》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第三节植物病原细菌 l一.细菌的一般形态结构 l细菌属原核生物,大小介于真菌与病 毒之间。 l1.细菌的形态 l细菌有球形.杆状.螺旋状三种基本形 状; l植物病原细菌全部是杆状的; l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 l l 2.结构 l(1)细胞壁 维持菌体形态,并保护 l 菌体; l(2)细胞膜 一种半渗透性的生 l 物膜; l(3)细胞质 含有蛋白质,无机盐, 脂类.水等; l (4)核质 相当于真核生物的细胞 l 核.无核膜。 l l(5)粘质层 由细胞分泌的多糖物质 组成; l(6)荚膜 厚而固定的粘质层; l(7)芽孢 在菌体一端或中间产生, l 无色透明,具有抵抗不良环境的 l 作用; l(8)鞭毛 细菌的运动器官,不同的 l细菌鞭毛着生不一样,有极生鞭毛,周 生鞭毛。 l二.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 l(一)侵入途径 l1.自然孔口 自然孔口包括气孔.水孔 . l 孔.密腺。 l 例如柑桔溃疡病菌从皮孔和气孔 l 侵入。 l2.伤口 包括自然因素造成的伤口. l 虫伤 (二)扩展的部位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l1.在薄壁细胞扩展 (1)细菌从气功孔侵入引起叶斑 l细菌在细胞之间蔓延,然后进入细胞 内,引起的症状是斑点。 l例桃细菌性叶斑病。 l(2)细菌从伤口侵入引起腐烂 l 原理: l 细菌在细胞间繁殖,并分泌果胶酶, 分解细胞组织的中胶层和细胞壁的果 胶物质,细胞离析,增加细胞膜的透性, 使细胞内的糖和可溶性物质外渗,给细 菌的进一步繁殖创造成条件,破坏细胞 ,使细胞离解,引起腐烂。 l例如十字花科软腐病。 l(3)细菌从伤口侵入引起肿瘤 l 原理: l 细菌从伤口侵入,进入薄壁细胞,不 大量繁殖,而是产生吲哚乙酸,刺激寄 主组织增生,形式肿瘤。 l例如桃树根癌病。 l 2.在维管束组织内扩展 l 细菌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 束组织,引起莠蔫症状。 l 引起莠蔫的原因: l 细菌产生某种酶,侵袭维管束的果 胶层和维管束物质,释放胶状物,堵塞 导管,从而影响水分的运输。 l 细菌进入维管束以后,有的在木质 部扩展,例如番茄青枯病。 l 有的在韧皮部扩展,如番茄溃疡病 。 l l 三. 侵染来源.传播途径.及防治 l (一)侵染来源 l 1.种苗及无性殖繁材料 如柑桔溃疡病可 在桔苗.桔树上越冬。 l 2.植物的病残体 桃细菌性穿孔病可在桃 残体上过冬。 l 3.多年生寄主和其它寄主。 l 4.土壤 l 5.昆虫 玉米细菌性萎蔫在玉米跳甲虫上 越冬。 l (二)传播途径 l 1.雨水传播 植物表面或菌脓中的细 菌,要经过雨水和水滴的飞溅才能传播 。 l 2.昆虫 细菌可粘附在昆虫体体表, 经昆虫取食活动进行传播,潜叶蝇可传 播柑桔溃疡病。 l 3.人为传播 人为引种.调种可传播; 如马铃茹环腐病由曰本传入中国东北, 再从东北引种而传播到全国各地。 l(三)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l 1.检疫 对国内防止检疫对象扩大 疫区;对外检疫对象暂确定杨树细菌性 溃疡病.油橄榄肿瘤病。 l 2.培养无病种苗 自已建立无病留种 地。 l 3.进行种苗处理 温汤处理,或药剂 处理。 l 4.及时处理病残体。 l 四.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 l 根据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 化性状,血清反应,致病性等,把细菌分 为五个属: l 1.革兰氏染色阳性-棒状杆菌属。 l 2.革兰氏染色阴性,鞭毛极生,数根, 菌落白色-假单孢杆菌属。 l 3.革兰氏染色阴性,鞭毛极生,一根, 菌落黄色-黄单孢杆菌属。 l 4.革兰氏染色阴性,鞭毛周生,1-4根 ,引起肿瘤-野杆菌属。 l 5.革兰氏染色阴性,鞭毛周生,多根, 引起腐烂或莠蔫-欧氏杆菌属。 l 棒状杆菌属引起植物的枯莠病。 l 假单孢杆菌属引起叶斑.叶枯等症, 如香石竹细菌性莠蔫病。 l 黄单孢杆菌属引起叶斑.叶枯病,如 桃细菌性穿孔病。 l 野杆菌属引起组织肿大,形成肿瘤, 如桃树根癌病。 l 欧氏杆菌引起组织腐烂,如引起梨. 李.十字花科叶片.花果等腐烂。 l 五.细菌病害的症状和识别 l (一)症状类型 l 1.斑点病 病斑初期水渍状,对光半透 明。 l 2.腐烂 细菌引起的腐烂粘滑,恶嗅。 l 3.萎蔫 横切幼嫩维管束组织,并用力 挤压,在切口处有污白色的液体流出。 l 4.畸形 细菌引起的畸形是根.根颈. 及茎杆上产生肿瘤,如桃根癌病。 (二)诊断 l 1.症状观察 l 2.保湿培养 l 3.喷菌检查 l 第四节植物类菌质体 l 一.类菌质体(Mycoplasma organisms 简称MLO)的主要特点 l (一)MLO形态.大小.和结构 l 1.形态 有细胞结构,但无细胞壁,形 状多样性,有圆形.椭圆形.螺旋形.链 状等。 l 2.大小 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80 800毫微米,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 l 3.结构 MLO结构复杂,细胞外面有 单位膜,膜有三层,内外两层是蛋白质 膜,中间一层是脂肪膜组成,三层约有 10个毫微米。 l 细胞内有大量的DNA细链(环状).可 溶性蛋白质.可溶性RNA。 l(二)传播 l MLO主要由昆虫传播,其中主要有叶蝉 .其次是木虱; l还通过菟丝子传播.嫁接传播。 l(三)培养与繁殖 l 人工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上形式丝状 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式荷包蛋状的 菌落。它的繁殖方式有多种:二均分 裂,相当于细菌的裂殖,出芽生殖,丝状 体缢缩成念珠状,并断裂为球状。 l(四)对四环素敏感测定 l 用四环素处理可鉴别病毒与MLO,四 环素可使MLO细胞崩溃解体,菌体消失 。 l 根据电镜检查结果,玉米矮化病植物 的叶片用四环素处理小时后,病株叶片 上的MLO开始分解,接着MLO单位膜破裂 ,最后韧皮部细胞中的MLO完全消解。 l二、MLO对植物的侵染 l(一)症状类型 lMLO的侵染是全株性的,症状明显,表现 的症状有: l1.丛枝 如枣丛枝病.苦楝丛枝病; l2.花变 花变成叶片状或绿色,如三叶 草变叶病,花冠变成叶片状; l3.黄化 植株均匀褪绿; l4.茎上产生不定根 如甘蔗感染MLO时 可产生许多的不定根。 l (二)MLO存在的部位 l MLO主要是存在在韧皮部,通过筛管 进行移动,在筛管附近的薄壁细胞中都 可找到MLO,其它还存在细胞质内。 l 三.MLO病害的诊断 l (一)症状观察 l (二)电镜检查 l MLO主要存在在韧皮部,超薄切片可 看到菌体。 l (三)对四环素敏感性测定 l 用四环素浸根,叶面喷雾,树杆注射,症状 减退,停药后症状又恢复,有这类症状是MLO 病害。 l (四)血清反应 l 把含有MLO的抗血清,与病害的病原起反 应,如有沉淀产生则是MLO。 l (五)鉴别寄主 l MLO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