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中及几个概念.doc_第1页
期刊中及几个概念.doc_第2页
期刊中及几个概念.doc_第3页
期刊中及几个概念.doc_第4页
期刊中及几个概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和期刊学术论文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 图书中的几个概念1.什么是图书的版权页 版权页:又称版本记录页是出版社为供读者了解该书的出版情况,附印在图书正文前或后的版本记载(是为图书馆著录工作提供的版本内容信息和著录依据)它包括:书名、著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期、印刷者、版次、印次、开本、印数、书号、价格等(是著者、出版者维护自己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2.什么是ISBN ISBN是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的简称,它是国际标准书号 它采用一种书或一种版本的书给予一组号码,每一组号码固定拥有十个位数,在十个位数的代号里,区分为国家或区域号码、出版者号码、书名号码、核对号码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用短横或空格来区别(另外还有分类号,种次号)如: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 ISBN 7 100 03477 9 / H 893 国家或地区 出版者 书名号码 核对号 分类号 种次号 中国 商务印书馆 本书批号 语言 什么是“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CIP是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的简称,即“在版编目”.它是指文献在其出版过程中先由集中编目部门根据出版者所提供的校样先行编目,然后由出版者将编目资料加印在文献上,以供出版发行和图书情报部门编目时利用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是国家出版总局和国家图书馆等有关机构,根据中国机读目录规则批准核实的文件号.如: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015902号什么是分类号也称标记符号,在图书分类法中代表类目的符号;某种文献的分类号代表着该种文献的学科属性以及出版者或信息收藏机构给出的特定编码号或标记号。如: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 H893表示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给出的语言分类号和图书出版的种次编号。什么是文后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著录格式为: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等如: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2-28页二.期刊中学术论文的几个基本概念什么是ISSN是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的简称,它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如:南京大学学报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应符合GB 7713的有关规定。2).依据 GB/T 16159,参照ISO 690,并经国家语委认可,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 :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如:ZHANG Ying (张 颖),WANG Xilian (王锡联),ZHUGE Hua (诸葛华)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3).文献标识码为 A、B、C的文章,应标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 )括起。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力学系,安徽 合肥 230001) (中国科学院 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0) 作者工作单位宜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 。如注于地脚或文末,应以 “作者单位:”或 “作者单位”作为标识。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4).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例: 韩英铎1, 王仲鸿1, 林孔兴2, 相永康2,黄其励3, 蒋建民3 (1.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北京100084; 2.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7; 3.东北电力集团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6)3摘要:是对报告、论文的内容和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具有独立性、自含性,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按照期刊学术要求和流通、交换范围分为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两种类型。中文限制在1字左右,外文不宜超过个实词其作用在于编辑补充和替换文章关键词,能提供文摘和专题索引等二次文献的采用和编排,能满足读者不同程度的阅读需求。4关键词: 1).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凡期刊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为 A、B、C三类者均应标注中文关键词,有英文摘要者应同时给出英文关键词。一般每篇文章可选 38个关键词,由期刊编辑在作者配合下按GB/T 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2).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3).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或“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识。例: 关键词: 汽油机; 燃爆控制; 电子点火; 模糊逻辑 Key words: gasoline engines; knock control; electronic ignition; fuzzy logic 5中图分类号: 1).为从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族性检索并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识分类号。 2).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3).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4).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 或 “中图分类号” 作为标识。例: 中图分类号: TK730.2; O357.55).英文文章以 “CLC number:”作为标识 (CLC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6文献标识码:1).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本规范共设置以下5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 “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 A 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7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项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编排. 2).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作者、主编、合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逗号“,”分隔.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说明.b.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c.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d.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e.文献起止页码.f.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根据GB 3469规定,用单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类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术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其类型标识采用“A ”,对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Z”.对于网络类型,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等. 4).参考文献编排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期刊论文编排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1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三.案例1.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图书例)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ISBN 7-100-03477-9.现 .中.汉语-现代-词典.H16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DI 2015902号所有权利保留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XINDI HNY CDION现 代 汉 语 词 典2002年增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 务 印 书 馆 出 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邮政编号码100710)商 务 印 书 馆 发 行北 京 第 二 新华印刷厂印刷ISBN7-100-03477-9/.8931978年12月第1版 开本7871092 1/321983年1月第2版 字数3100千1996年7月修订第3版(增补本) 印张57 3/82002年6月北京第293次印刷定价:60.00元2.“论基础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张新平,陈学军发表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总第144期)当代中国教育研究 82页 论 基 础 教 育 在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中的 使 命 张新平,陈学军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也成为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重要话题.基础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使其本应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力量,但现实教育的变调却使基础教育非但没有缓解和消除各种社会失谐问题,还再生和强化了原有的问题.为切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从初级目标上而言,要能够成为消释社会差异和不平等结构的“缓冲带”;从高级目标上而言,要完成培养全面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