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2012年秋季学期编辑 工作单位:吉林省东丰县三合中学QQ:455133412编辑与整理:吕洪江八年级物理上册学生实验目 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3 三、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4 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5 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6 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7 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8 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九、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10 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12 十一、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量.13十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415十三、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1617一、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 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 ,学习测量特殊长度 实验器材: 刻度尺、三角板、铅笔 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 一观: 二观: 三观: 2、测量时 :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 ;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 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 组成。进行试验: 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测量对象长度cm宽度cm课本作业本 评估交流: 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 的刻度尺(填“大”“小”)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1、观察停表 停表有 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 ,小表盘数字代表 ; 有 根指针,长指针是 ,短指针是 。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 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进行试验: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 次。评估交流: 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三、测量同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 测出奔跑的路程=20米,=30米。 2、用 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跑30 米所用的时间。 3、根据公式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记录数据:路程 (m)运动时间 (s)平均速度( )=20 = =30 = =评估交流: 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1) 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二)测量水的温度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2) 记录数据:冷水温水热水汤水 评估交流: 读数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三、进行实验:(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 温度 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 ,温度计示数逐渐 (2)在一定的 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 热,但温度计示数 ,海波处于 态。(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实验结论: 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在烧杯里放入适量 ,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 插入水里。 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边观察边记录。 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 ,有少量气泡 。 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 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 水 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 不变。 移走酒精灯, 停止。 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值()实验结论: 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 现象。 水在沸腾时,温度 。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4、进行实验: (1)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2)让一束光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NO两侧的角i和角r,填入表中;(5)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记录: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33、实验结论: 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 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 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 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 ,是 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 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 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 的,所得结论也是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 进行,现象更加明显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 九、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激光光源、玻璃砖、直尺、量角器 设计并进行试验: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2、观察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同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法线还是靠近法线;记录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并填入表格3、增大入射角的度数,多次重复步骤2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入表格数据记录:实验结论: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同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靠近法线。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注意事项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 、 、 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 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像的性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应用倒立、缩小的像12倒立、放大的像12倒立、等大的像12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像的性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应用正立、放大的像123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正(倒)放大(缩小)实(虚)u2fu=2ffu2fu=fuf十一、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用天平固体的质量1、 把天平放在 上,观察天平的 以及游码标尺上的 2、把游码放在标尺的 处调节横梁上的 ,使横梁平衡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中4、用 按着由 到 的顺序向天平 盘中加减砝码5、调节游码在 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6将测量数据填到如下表格中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1把游码放在标尺的 处调节横梁上的 ,使横梁平衡2把空烧杯(或小瓶)放到天平的左盘中3调节天平重新平衡,测出空烧杯(或小瓶)的质量m4在烧杯(小瓶)内倒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设它为M5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数据记录 表一 表二铜块铝块空烧杯质量m1 (g)装上液体后的质量m2 (g)液体质量m (g) 交流评估:如何测出一滴水的质量?一枚普通邮票的质量?十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十三、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实验原理: 方法: 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 的总质量m1 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 中一部分,体积为v 用天平侧出 的总质量m2盐水的密度为 测量盐水的密度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倒入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3盐水的密度测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的密度(或用针压法)方法: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 m1 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将塑料块、铁块用细线拴在一起,铁块在下,塑料块在上 将铁块浸没在水中,量筒中液面刻度为v1将塑料块用铁块拽着也浸没在水中,量筒中液面刻度为V2塑料块的密度为: 八年级下册学生实验目 录十四、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1920十五、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21十六、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223十七、测量滑动摩擦力. .24十八、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526十九、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27二十、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832二十一、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334二十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3536二十三、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关 .3738二十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9二十五、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4041二十六、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243十四、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和构造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拉力成 ,弹簧测力计正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弹簧测力计都由 、指针、 、挂钩、吊环和外壳等组成,常见的两种弹簧测力计及其内部构造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使用方法(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 ,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 ,以便测量时读数。(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 ,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 ,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6)要等到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 。三、读数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简单,要先搞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所指的位置(一定要看指针末端所指的位置)读出所测量力的大小。四、使用弹簧测力计容易出现的问题(1)用测力计测量超过量程的力;(2)没有调零就进行测量;(3)使用前没有来回拉动弹簧,用指针被卡的测力计测量;(4)所测拉力与测力计外壳不平行;(5)示数没有稳定就读数;(6)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板表面不垂直;(7)手拿挂钩,把物体 上测量。十五、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 。实验结论:_十六、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 图1 二、猜想或假设: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1、先按图1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2、在细线的两端悬挂相同的钩码,观察纸板是否静止。_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_。方向有什么特点?_3、扭转一下纸板,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纸板是否静止?_ , 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_。4、在细线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纸板是否静止?_。5、在纸板上任选其他两个孔系好线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它们大小_,方向_,且作用线在_上,则物体就平衡。交流与评估你觉得本实验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四、注意事项注意调整轮的高度,使纸板在被拉至悬空时下沿不要碰到桌面。十七、测滑动摩擦力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 的方法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实验过程:用弹簧测力计在 上。 拉动木块,根据 的原理。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就是摩擦力的大小实验结论:摩擦力是通过 拉动木块,根据 的原理求得.十八、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 和阻碍物体运动的 .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 状态,故 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进行实验1.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2.如图14-1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3.如图14-1丙所示,把棉布铺在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3,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实验次数实验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123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_有关,还与_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_ 压力越_,滑动摩擦力越_。 评估 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的作用,为保证拉力水平,拉动木块时手要握住测力计的_ ,拉木块时尽可能_ ,指针不要颤动。交流与合作各小组成员对比实验活动,总结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十九、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试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观察如下实验,把观察现象记录入表。(实验所用的小桌面积为100厘米2,每只桌脚的底面积为1厘米2) 甲 乙 丙实验序号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 (最明显/较明显/不明显)1厘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最大/较大/小)1233交流讨论:上述实验是怎样对条件进行控制的?4交流讨论:分析表格提供的信息,要想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应当拿什么量行比较?二十、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一、吹不翻的扑克牌实验器材:扑克牌2张实验步骤:1把一张扑克牌沿长边对折,使折叠后扑克牌的两部分之间的夹角为90左右。2将折叠后的扑克牌放到桌面上,使凹进去的部分朝向桌面。(如图1所示)3用嘴向扑克牌折角下面的空间里吹气,扑克牌被吹翻了没有?扑克牌没有被吹翻。再用力吹一次,这次扑克牌被吹翻了吗?这次扑克牌仍然没有被吹翻。4把另一张扑克牌沿短边对折再做一次该实验,看看这次扑克牌会不会被吹翻。实验现象:用嘴向扑克牌的下面吹气时,扑克牌不仅不会被吹翻,而且还会更牢固的停在桌面上。现象解释:当吹出的气流流过扑克牌下面时,扑克牌下面气体的流速大于扑克牌上面气体的流速,所以扑克牌下方的气压小于扑克牌上方的气压,于是扑克牌受到空气对它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得扑克牌不会翻转过来。友情提示:当吹气方向不是正好吹在扑克牌下方时,扑克牌会沿桌面滑动。二、吹不散的气球实验器材:细木杆(1米长左右)1根 气球2个 细线2根实验步骤:1把两个气球充满气,用细线把气球口扎紧。2把细杆的两端放在离地面1 米高的支撑物上,使木杆保持水平。3用细线把两气球悬挂在木杆上,使两个气球的高度一致,相距约30厘米。(如图2所示)4两个气球静止时,用嘴向两气球中间吹气,两气球会相互远离吗?实验现象:气流从两气球中间流过时,两气球会相互靠近。现象解释:向两气球中间吹气时,两气球中间的气流速度大于两气球另一侧的气流速度,所以两气球中间的气压就小于两气球另一侧的气压。这样左边的气球会受到空气对它向右的作用力,右边的气球会受到空气对它向左的作用力,因此两气球相互靠近。三、吹不进瓶子里的铅笔实验器材:细口长颈玻璃瓶1个 短铅笔1支。实验步骤:1把瓶子横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短铅笔横放在瓶内的瓶口处。(如图3所示)3用嘴对准瓶口向瓶内吹气,铅笔会被吹进瓶里吗?实验现象:当向瓶内吹气时,铅笔不会被吹进瓶里,而是从瓶口中跑出来,落在瓶外。现象解释:当从瓶口向瓶内吹气时,进入到瓶内的气流遇到瓶底后返回,返回来的气流到达铅笔尖端的速度小于吹铅笔的气流速度,所以铅笔尖端处气体的压强大于铅笔另一端处的气体压强,于是铅笔受到气体对它一个由瓶底指向瓶口的力,这时铅笔就会从瓶口中跑出来。友情提示:1当把铅笔方向反过来时,也可以做该实验,但吹气时不要太用力,以免铅笔跑出瓶外时被铅笔尖扎伤。2换用塑料管做该实验,塑料管也会从瓶中跑出来。四、吹不掉的乒乓球实验器材:乒乓球1个 塑料小球1个 圆珠笔外笔管1根 细塑料管1根。实验步骤:1把圆珠笔外笔管的粗端含在嘴内,并使圆珠笔管在竖直方向。2用手拿着乒乓球放在圆珠笔管细端上方。3先轻轻用力吹气,然后迅速松开拿乒乓球的手,这时乒乓球就会悬浮在圆珠笔管细端的上方。如果乒乓球掉了下来,重新再试一试,直到乒乓球悬浮在圆珠笔管细端的上方为止。这时再用力吹气,乒乓球会在离圆珠笔管细端更远处悬浮着。(如图4 a所示)4换用细塑料管和小塑料球做该实验,也可以使塑料小球悬浮在细塑料管一端的上方。(如图4 b所示)实验现象:吹气时,乒乓球悬浮在圆珠笔管细端上方,一边上下运动,一边旋转,不会从管子上方掉下来。现象解释:乒乓球悬浮在管子上方是因为气流对乒乓球向上的作用力大于乒乓球受到的向下的作用力。因为气流对乒乓球向上的作用力大小不断变化,所以乒乓球会上下运动。由于流过乒乓球周围的气体流速大小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乒乓球周围的空气压强也不完全相同,这样空气对乒乓球会产生一个使乒乓球旋转的力,使乒乓球旋转起来。友情提示:1吹乒乓球时,一开始就用很大的力去吹,乒乓球容易跑掉。2用塑料管吹塑料小球时,用力要轻且均匀,否则小球很容易跑掉。3可以在塑料管竖直部分再套上一段粗一点的塑料管,这样容易控制小塑料球。4用高压锅做饭时,锅盖上的出气口也可以把乒乓球吹起来。五、吸管喷雾器 实验器材:玻璃杯1个 细塑料管2根 水。实验步骤:1把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向玻璃杯中加入一些水。2把一根塑料管(竖管)插入玻璃杯里的水中,使竖管上端管口离水面5厘米左右;把另一根塑料管(水平管)一端含在嘴中,另一端的管口和竖管上端的管口靠在一起。(如图5所示)3用力向水平塑料管中吹气,两塑料管靠在一起管口处有水喷出吗?实验现象:当吹气时,两塑料管靠在一起的管口处有水滴(雾)喷出。现象解释:水平管中的气流从竖管上端管口处流过时,管口处的气压会降低,而玻璃杯中水面处的气压仍是大气压强,这样大气压强会使竖管内的水沿管子上升,当水上升到管子上端管口时,被水平管中的气流吹散,形成了水滴(雾)。友情提示:1水平管用嘴含的一端要比另一端稍低一点,以防止气流进入竖管中使杯子中的水溅出。2把水平管的管口压扁一些,喷水现象会更明显。3竖管用较细的管子喷水现象会更明显。上述实验充分验证了“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这一结论。二十一、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试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三、实验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 .1、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2、如何测量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进行实验5、 照图1那样,先在空气中称出石块重,再把石块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然后称出从溢水杯排到小桶中的水重。空气中石块的重力/N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N石块受到的浮力/N桶和水的总重力/N空桶的重力/N石块从溢水杯排到小桶中的水重/N石块的浮力和从溢水杯排到小桶中的水重的关系分析论证:1、通过比较表T81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和石块从溢水杯排到小桶中的水重可知:两者 (填“相等”、“大致相等”或“完全无关”)2、综合结论,忽略误差可得:浸在 四、注意事项:1、实验选取的石块、木块、弹簧测力计、烧杯的规格一定要恰当,以便测量顺利的进行,比如:石块、木块太大而放不进烧标中;2、测量各种力时,弹簧测力计一定要在装置整体静止时读取结果,并注意量程和分度值;3、操作过程中将石块放入液体中时一定要轻、要小心,以免碰到杯壁将杯打破或将水溢出,造成不应有的失误甚至伤害到人。二十二、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试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1、参照实验一,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G N。2、如图,在溢水杯中盛适量的水,(液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弹簧测力计挂住物体,将物体放入溢水杯中。3、待溢水杯中的液体不在溢出时,在量筒中直接读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L m34、计算物体排开测量桶和液体的重力G排mg液g V排 N。 写出计算过程4、液体受到的重力G液 N。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 ;D将盛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备料订单合同(标准版)
- 劳动风险合同(标准版)
- 历史人物影响解读
- 烟草青海公司真题2025
- 闫力齐监理课件
- 2024年人体解剖学题库含答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章节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章节练习试题(含详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综合测评试题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光的折射同步练习试卷(解析版)
- 六年级古诗词字帖
- 更换板式换热器安全操作规程
- 机械原理 潘存云课件 第8章 其它常用机构
-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 GB/T 17747.2-2011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2部分:用摩尔组成进行计算
- 2023年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 伦理学与生活第二三四五章(规范伦理学)-1P课件
- DB61-T 1061-2017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
- 小学数学 冀教课标版 四年级上册 典型问题 典型问题(例题5)课件
- 桂林市高考调研考试质量分析报
- 中职《机械基础》全套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