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公开课—晚清时期.ppt_第1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公开课—晚清时期.ppt_第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公开课—晚清时期.ppt_第3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公开课—晚清时期.ppt_第4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公开课—晚清时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之 【考试说明】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1900年间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 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 (2)新文 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情分析】 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 一、以革命性质划分: 1、_革命(_年至_年) 2、_革命(_年至_年) 二、以执政政府划分: 1、_政府(_年至_年) 2、_政府(_年至_年) 3、_政府(_年至_年) 【快速回顾】 旧民主主义18401919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 晚清 北洋军阀 南京国民 1840 1912 19121927 1927 1949 第1讲 晚清时期 (18401912年) 晚清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和探索的历 史,中华农耕文明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向 近代文明转变的历史。 【阶段特征】 【学法指导】 1、学习该阶段的历史时应用不同史观看待历史 史实,注意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相结合。 2、应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启蒙运动、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等世界历史事件,注意知识的横向迁 移。 (一)政治:1、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中 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史实: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我检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指一个国家 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 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 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历史的沉沦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 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 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 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 资本主义。 历史的进步 2、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 民不断抗争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爱国官兵、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史实: 3、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在近代西方政治文明 的冲击下,开始向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靠 拢,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史实: (1)维新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制,开启中国政治民 主化进程。 (2)清王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3)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 (二)经济:列强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工业化的进 程。 近 代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历 程 甲午战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战期间(19121919)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 抗战时期(19371945) 抗战胜利后(19461949) 夹缝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较快发展 陷入绝境 日益萎缩 (三)思想: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推 动中国思想的近代化进程 史实: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师 夷长技以制夷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潮指 导了洋务运动的进行; (3)维新思潮广泛传播,形成近代中国第一 次思想解放潮流 (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 产阶级革命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 (四)社会生活:西方文明的潜移默化,维 新思潮、辛亥革命思潮的推动,中国的社会 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史实: 衣:西装、旗袍、中山装等 食:西餐、面包、糕点、咖啡 住:中西合璧的建筑、西式建筑 习俗: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交通、通讯:近代铁路,汽车、轮船、航空业 大众传媒:报刊、电影 。 1.(2013北京文综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 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 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 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2(2008全国文综13)太平天国运动对 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 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 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据研 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 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 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4(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 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 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 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课堂小结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 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以自 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 西方工业文明 列强发动历次侵华战争 政治体制动摇 经济结构变动 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转型 思想观念转变 【中西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期前后中西对比 西方(18世纪纪的后半期 至19世纪纪中期) 中国(19世纪纪中后期) 特征 政治 经济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对外 【中西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前后中西 对比 西方(18世纪纪的后半期至 19世纪纪中期) 中国(19世纪纪中后期) 特征 政治 经经 济济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 确立(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主 导),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 步加深和近代化的起步 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 高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 范围内确立 面临内忧外患,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逐步加深,人民掀 起太平天国运动等斗争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 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 形成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经 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继 产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 化 【中西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前后中西 对比 西方(18世纪纪的后半期至 19世纪纪中期) 中国(19世纪纪中后期) 思想 文化 对对外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自由 主义兴起,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产生 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 新思潮萌发,中体西用和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 思潮,浪漫主义音乐,印 象绘画产生和发展 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 被迫开放 出现全球范围的殖民扩张, 英国海外殖民霸权和世界霸 主地位的确立 【中西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 次工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 西方 中国 特征 政治 经济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对外 【中西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 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 西方 中国 特征 政治 经经 济济 大企业时代到来,资本 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 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 资本主义代议制广泛确 立与发展;社会主义运 动的发展 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和预备立 宪;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和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推动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 主义的飞速发展,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并出现短 暂的春天 【中西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 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 西方 中国 思想 文化 对对外 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广 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封建传 统的儒家思想受冲击:资产阶级维 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实业 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 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 突破(电力、相对论、 量子论)印象画派发展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电影、电视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 系最终形成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的组成部分 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 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 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 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 ,在新加坡 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 、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 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