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转炉炼钢 第一节 炼钢用原材料 第二节 氧气转炉炼钢 第三节 底吹氧气转炉炼钢法 第四节 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炼钢法 第一节 炼钢用原材料 原材料是炼钢的基础,原材料的质量 和供应条件对炼钢生产的各项技术经济 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对炼钢原料的基本要求:既要保证原料 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相对稳定的成分,又 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原料资源 ,不宜苛求。炼钢原料分为金属料,非 金属料和气体。 金属料:铁水、废钢、合金钢 非金属料:造渣剂(石灰、萤石、铁矿石) 、冷却剂(废钢、铁矿石、氧化铁、烧结矿、 球团矿)、增碳剂和燃料(焦炭、石墨籽、煤 块、重油) 氧化剂:氧气、铁矿石、氧化铁皮 入炉原料结构是炼钢进程及各项指标结构产生重要影 响: 钢铁料结构,即铁水和废钢及废钢种类的合理分配 ; 造渣料结构,即石灰、白云石、萤石、铁矿石等的 配 比制度; 充分发挥各种炼钢原料的功能使用效果,即钢铁料 和 选渣料的合理利用。 一、金属料 1、铁 水 铁水是转炉炼钢的主要 原材料,一般占装入量的70% -100%。是转炉炼钢的主要热 源。 对铁水要求有: (1)成分; (2)带渣量; (3)温度。 1)硅(Si) 是重要的发热元素,铁水中含Si量高,炉内的化 学热增加,铁水中Si量增加0.10%,废钢的加入量可 提高1.3%-1.5%。 铁水含Si量高,渣量增加,有利于脱磷、脱硫 。 硅含量过高会使渣料和消耗增加,易引起喷溅 ,金属收得率降低,同时渣中过量的SiO2,也会加剧 对炉衬的侵蚀,影响石灰渣化速度,延长吹炼时间 。 通常铁水中的硅含量为0.30%-0.60%为宜。 2)锰(Mn) 锰是发热元素,铁水中Mn氧化后形成的MnO能 有效促进石灰溶解,加快成渣,减少助熔剂的用 量和炉衬侵蚀。 同时铁水含Mn高,终点钢中余锰高,从而可 以减少合金化时所需的锰铁合金,有利提高钢水 纯净度。 转炉用铁水对锰与硅比值要求为0.8-1.0,目 前使用较多的为低锰铁水,锰的含量为0.20%- 0.80%。 3)磷(P) 磷是高发热元素,对一般钢种来说是有害元素,因 此要求铁水磷含量越低越好,一般要求铁水P0.20% 。 4)硫(S) 除了含硫易切削以外,绝大多数钢种要求去除硫这 一有害元素。氧气转炉单渣操作的脱硫效率只有30%- 40%。我国炼钢技术规程要求入炉铁水的硫含量不超过 0.05%。 对铁水带渣量的要求: 高炉渣中含硫、SiO2、和Al2O3量较高,过 多的高炉渣进入转炉内会导致转炉钢渣量大, 石灰消耗增加,造成喷溅,降低炉衬寿命,因 此,进入转炉的铁水要求带渣量不得超过0.5% 。 对铁水温度的要求: 铁水温度是铁水含物理量多少的标志 ,铁水物理热得占转炉热收入的50%。应 努力保证入炉铁水的温度,保证炉内热源 充足和成渣迅速。我国炼钢规定入炉铁水 温度应大于1250,并且要相对稳定。 2、废钢 转炉和电炉炼钢 均使用废钢,氧气顶吹 转炉用废钢量一般是总 装入量的10%-30%。废钢 分为一般废钢、轧辊、 次废铁、车等。 转炉炼钢对废钢的要求: 1)废钢的外形尺寸和块度 应保证能从炉口顺利加入转炉。废钢的 长度应小于转炉口直径的1/2,废钢单重一般 不应超过300kg。国标要求废钢的长度不大于 1000mm,最大单件重量不大于800kg。 2)废钢中不得混有铁合金 严禁混入铜、锌、铅、锡等有色金属和 橡胶,不得混有封闭器皿、爆炸物和易燃易爆 品以及有毒物品。废钢的硫、磷含量均不大于 0.050%。 3)废钢应清洁干燥 不得混有泥沙,水泥,耐火材料,油物等 。 4)不同性质的废钢分类存放 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废钢可混放在一起 ,不得混有合金废钢和生铁。合金废钢要单 独存放,以免造成冶炼困难,产生熔炼废品 或造成贵重合金元素的浪费。 3、生铁 主要在电炉炼钢中使用,其主要目的在于 提高炉料或钢中的碳含量,并解决废钢或重 料来源不足的困难。由于生铁中含碳及杂质 较高,因此电炉钢炉料中生铁配比通常为10% -25%,最高不超过30%。 电炉炼钢对生铁的质量要求较高,一般S 、P含量要低,Mn不能高于2.5%,Si不能高于 1.2%。 4、海绵铁 海绵铁是用氢气或其他还原性气体还原 精铁矿而得。 一般是将铁矿石装入反应器中,通入氢 气或CO气体或使用固体还原剂,在低于铁矿 石软化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反应,不生成铁 水,也没有熔渣,仅把氧化铁中的氧脱掉, 从而获得多孔性的金属铁即海绵铁。 海绵铁中金属铁含量较高,S、P含量较 低,杂质较少。 电炉炼钢直接采用海绵铁代替废钢铁料 ,不仅可以解决钢铁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而 且可以大大缩短冶炼时间,提高电炉钢的生 产率。此外,以海绵铁为炉料还可以减少钢 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及氮含量。由于海绵铁具 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因此使用前须保持干燥 或以红热状态入炉。 5、铁合金 常用的铁合金种类: 简单合金:Fe-Mn,Fe-Si,Fe-Cr,Fe-V, Fe-Ti,Fe-Mo,Fe-W等 复合脱氧剂:Ca-Si合金,Al-Mn-Si合金, Mn-Si合金,Cr-Si合金,Ba-Ca-Si合金, Ba-Al-Si合金等 纯金属:Mn、Ti(海绵Ti)、Ni、Al。 1)对块要求 加入钢包中的尺寸为5-50mm,加入炉中 的尺寸为30-200mm。往电炉中加Al时常将其 化成铝饼,用铁杆穿入插入钢液。 2)烘烤温度 锰铁、铬铁、硅铁应800,烘烤时间应 2小时;钛铁、钒铁、钨铁加热近200 , 时间大于1小时。 二、非金属料 1、 造渣剂 (1)石灰 碱性炼钢方法的造渣料,主要成分为CaO,由 石灰石煅烧而成,是脱P、脱S不可缺少的材料,用 量比较大。 其质量好坏对吹炼工艺、产品质量和炉衬寿命 等产生主要影响。因此,石灰CaO含量高,SiO2和S 含量低,生过烧率低,活性高,块度适中,此外, 石灰还应保持清洁、干燥和新鲜。 对石灰的具体要求: 对转炉石灰块度为20-50mm,电炉为20-60mm 。 石灰的活度 也称水活度是石灰反应能力的标志,也是衡量石灰 质量的重要参数。 常用盐酸滴定法来测量水活性,当盐酸消耗大于 300ml时才属优质活性石灰。通常把在1050-1150温度 下焙烧的石灰,具有高反应能力的体积密度小,气孔率 高,比表面积大,晶粒细小的优质石灰叫活性石灰,也 称软性石灰。 活性石灰的水活性度大于310ml,体积密度1.7- 2.0g/3,气孔率高达40%,比表面积为0.5-1.3cm2/g。 活性石灰能减少石灰、萤石消耗量和转炉渣量,有 利于提高脱S,脱P效果,减少转炉热损失和对炉衬的侵 蚀。 (2)萤石 萤石的主要成分是 CaF2,焙烧约930。 萤石能使CaO和阻碍石灰溶解的2CaO.SiO2 外壳的熔点显著降低,生成低熔点 3CaOCaF22SiO2(熔点1362),加速石灰 溶解,迅速改善炉渣动性。 萤石助熔的特点是作用快,时间短。但大 量使用萤石会增加喷溅,加剧炉衬侵蚀,污染 环境。 转炉用萤石要求: 块度在5-50mm,且要干燥,清洁。 近年来,萤石供应不足,各钢厂从环保 角度考虑,使用多种萤石代用品,如铁锰矿 石,氧化铁皮,转炉烟尘,铁矾土等。 (3)白云石 白云石的主要成分CaCO3.MgCO3。经焙烧可成为轻 烧白云石,其主要成分为CaO.MgO。 转炉采用生白云石或轻烧白云石代替部分石灰造 渣。可减轻炉渣对炉衬的侵蚀,提高炉衬寿命具有明 显效果。 溅渣护炉操作时,通过加入适量的生白云石或轻 烧白云石保持渣中的MgO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使 终渣能够做黏,出钢后达到溅渣的要求。 对生白云石的要求: (4)火砖块 火砖块是浇铸系统的废弃品,它的作用是改善 熔渣的流动性,特别是对含MgO高的熔渣,稀释作用 优于萤石。 火砖块中含有约30%的Al2O3,易使熔渣起泡并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但火砖块中还含有55%70%的 SiO2,能大大降低熔渣的碱度及氧化能力,对脱磷、 脱硫极为不利。 因此,在电炉炼钢的氧化期应绝对禁用。在还 原期要适量少用,只用在冶炼不锈钢或高硫钢时才 稍用多一些。 (5)合成造渣剂 合成造渣剂是用石灰加入适量的氧化铁皮 、萤石、氧化锰或其他氧化物等熔剂,在低温 下预制成型。 合成渣剂熔点低、碱度高、成分均匀、粒 度小,且在高温下易碎裂,成渣速度快,因而 改善了冶金效果,减轻了转炉造渣负荷。 高碱度烧结矿或球团矿也可做合成造渣剂 使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稳定,造渣效果 良好。 2、 增碳剂 在冶炼过程中,由于配料或装料不当以及脱碳过 量等原因,有时造成钢中碳含量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 ,这时要向钢液中增碳。常用的增碳剂有增碳生铁、 电极粉、石油焦粉、木炭粉和焦炭粉。 转炉冶炼中,高碳钢种时,使用含杂质很少的石 油焦作为增碳剂。对顶吹转炉炼钢用增碳剂的要求是 固定碳要高,灰分,挥发分和硫,磷,氮等杂质含量 要低,且干燥,干净,粒度适中。其固定碳C96%, 挥发分1.0%,S0.5%,水分0.5%,粒度在1-5mm 。 3 、氧化剂 氧气是转炉炼钢的主要氧化剂,其纯度达到或超过99.5% ,氧气压力要稳定,并脱除水分。 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存在形式是Fe2O3、Fe3O4和FeO其氧含 量分别是30.06%,27.64%和22.28%。在炼钢温度下,Fe2O3 不稳定,在转炉中较少使用。铁矿石作为氧化剂使用要求 高(全铁56%),杂质量少,块度合适。 氧化铁亦称铁磷,是钢坯加热,轧制和连铸过程中产生的 氧化壳层,铁量约占70%-75%。氧化铁皮还有助于化渣和 冷却作用,使用时应加热烘烤,保持干燥。 思 考 题 1、转炉和电炉炼钢用的原材料各有哪些? 2、转炉炼钢对铁水成分和温度有何要求? 3、什么是活性石灰,它有哪些特点? 4、萤石在炼钢中起什么作用? 5、什么是合成造渣剂?它有何作用? 第二节 氧气转炉炼钢 按炉衬耐火材料性质碱性转炉和酸性转 炉; 按供入氧化性气体种类空气和氧气转炉; 按供气部位顶吹、底吹、侧吹及复合吹 转 炉; 按热量来源自供热和外加热燃料转炉。 自贝塞麦发明酸性空气 底吹转炉炼钢法起,开始了 转炉大量生产钢水的历史。 上世纪50年代用氧气代替空 气炼钢是炼钢史上的一次重 大变革,70年代出现的氧气 底吹转炉和顶吹复合转炉, 是氧气转炉在发展和完善通 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贝塞麦转炉 贝塞麦肖像 自供热转炉的发展演变过程 由传统供热向外加燃料联合供热转炉的发展演变 过程 转炉炼钢功能的发展和完善 一、 吹炼过程元素的氧化规律 1、冶炼过程概述 从装料到出钢,倒渣 ,转炉一炉钢的冶炼过程 包括装料、吹炼、脱氧出 钢、溅渣护炉和倒渣几个 阶段。 一炉钢的吹氧时间通 常为12-18min,冶炼周期 为30min左右。 吹炼一炉钢过程中金属、炉渣成分的变化 上炉钢出完钢后,倒净炉渣,堵出钢口 ,兑铁水和加废钢,降枪供氧,开始吹炼。 在送氧开吹的同时,加入第一批渣料, 加入量相当于全炉总渣量的三分之二,开吹 4-6分钟后,第一批渣料化好,再加入第二 批渣料。如果炉内化渣不好,则许加入第三 批萤石渣料。 吹炼过程中的供氧强度: 小型转炉为2.5-4.5m3/(tmin); 120t以上的转炉一般为2.8-3.6m3/(tmin)。 开吹时氧枪枪位采用高枪位,目前是为了早化渣,多 去磷,保护炉衬; 在吹炼过程中适当降低枪位的保证炉渣不“返干”, 不喷溅,快速脱碳与脱硫,熔池均匀升温为原则; 在吹炼末期要降枪,主要目的是熔池钢水成分和温度 均匀,加强熔池搅拌,稳定火焰,便于判断终点,同 时使降低渣中Fe含量,减少铁损,达到溅渣的要求。 当吹炼到所炼钢种要求的终点碳范围时,即 停吹,倒炉取样,测定钢水温度,取样快速 分析C、S、P的含量,当温度和成分符 合要求时,就出钢。 当钢水流出总量的四分之一时,向钢包中的 脱氧合金化剂,进行脱氧,合金化,由此一 炉钢冶炼完毕。 (1)硅的氧化规律 在吹炼初期,铁水中的Si和氧的亲和力大,而 且Si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低温下有利于此反应 的进行,因此,Si在吹炼初期就大量氧化。 Si+O2=(SiO2) (氧气直接氧化) Si+2O= (SiO2) (熔池内反应) Si+(FeO)=(SiO2)+2Fe (界面反应) 2(FeO)+(SiO2)=(2FeO.SiO2) 随着吹炼的进行石灰逐渐溶解,2FeO.SiO2转变 为2CaO.SiO2,即SiO2与CaO牢固的结合为稳定的化合 物,SiO2活度很低,在碱性渣中FeO的活度较高,这 样不仅使Si被氧化到很低程度,而且在碳剧烈氧 化时,也不会被还原,即使温度超过1530,C与 O的亲和力也超过Si与O的亲和力,终因(CaO )与(SiO2)结合为稳定的2CaO.SiO2,C也不能还 原(SiO2)。 硅的氧化对熔池温度,熔渣碱度和其他元素的氧化产 生影响: Si氧化可使熔池温度升高; Si氧化后生成(SiO2),降低熔渣碱度,熔渣 碱 度影响脱磷,脱硫; 熔池中C的氧化反应只有到%Si0.07时,底吹氧气转 炉和顶吹氧气转炉的C-O关系,都比 较接近pCO=1atm,1600时C-O平衡关 系,但当钢水中C0.07时,底吹氧气 转炉内的C-O关系低于pCO=1atm时C- O平衡关系,这说明底吹氧气转炉和顶 吹氧气转炉在相同的钢水含氧量下,与之 相平衡的钢水含碳量,底吹转炉比顶吹转 炉的要低。 吹炼终点C和O的关系图 2 锰的变化规律 底吹氧气转炉熔池中Mn的变化有两个特点:( 1)吹炼终点钢水残Mn比顶吹转炉高; (2)Mn的氧化发应几乎达到平衡。 底吹氧气转炉渣中(FeO)含量低于顶吹; CO分压(约0.4atm)低于顶吹转炉的1atm; 喷咀上部的氧压高,Si气化为SiO并被石灰粉 中CaO所固定,这样MnO的活度增大。 底吹转炉与顶吹转炉吹炼终点钢水残Mn和C 的关系 钢水中Mn的理论值和实际值的 比较 3 铁的氧化和脱磷反应 底吹氧气转炉渣中(FeO)含量低于 顶吹氧气转炉,这样不仅限制了底吹氧 气转炉不得不以吹炼低碳钢为主,而且 也使脱磷反应比顶吹氧气转炉滞后进行 ,但渣中(FeO)含量低,金属的收得率 就高。 Q-BOP和LD炉内渣中(FeO) 在低碳范围内,底吹氧气转炉的脱磷并不逊 色LD炉。其原因可归纳为在底吹喷咀上部气体 中O2分压高,产生强制气化,P生成PO(气), 并被固体石灰粉迅速化合为3CaO.P2O5,具有LD 转炉所没有的比较强的脱磷能力。在LD转炉火 点下生成的Fe2O3.P2O5则比较稳定,再还原速度 缓慢,尤其是在低碳范围时,脱磷明显。 Q-BOP和LD转炉吹炼过程中P的变化 为了提供底吹氧转炉高碳区的脱磷能力,通 过炉底喷入铁矿石粉或返回渣和石灰粉的混合 料,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可采用留渣法吹炼高磷铁水,将前炉炉渣留 在炉内一部分,前期吹入石灰总量的35左右 ,后期吹入65左右造渣,中期不吹石灰粉。 前期可脱去铁水含磷量的50,吹炼末期的炉 渣为CaO所饱和,供下炉吹炼用。 4 脱硫反应 230t底吹转炉吹炼过程中,当熔池中的碳 达到0.8左右时,S达到最低值,说明吹炼 初期固体CaO粉末有一定的直接脱硫能力。但 随着炉渣氧化性的提高,熔池一定回硫,吹炼 后期随着流动性的改善,熔池中S又降低。 与顶吹相比,底吹氧转炉具有较强的脱硫能力 ,特别是炉渣碱度为2.5以上时表现得更明显 。 230t底吹氧转炉内渣钢间硫分配比与炉渣碱度的 关系 5 钢中的H和N 底吹氧转炉钢中H比顶吹转炉的高 ,其原因是底吹转炉用碳氢化合物作为 冷却剂,分解出来的氢被钢水吸收。如 某厂顶吹氧转炉钢水中平均含H量为 2.6ppm,而底吹氧转炉平均为4.5ppm。 吹炼终点C与N的关系 6 底吹转炉与顶吹转炉的 比较 铁收得率高; Fe-Mn、Al等合金消耗降低; 脱氧剂和石灰降低; 氧气耗降低; 烟尘少,是顶吹的1/21/3,喷溅少; 脱碳速度快,冶炼周期短,生产率高; 废钢比增加; 搅拌能力大,氮含量低。 底吹转炉所反映出来的缺点有: 炉龄较低; FeO少,化渣比较困难,脱磷不如 LD; 钢种H含量较高; 氧气消耗增加。 第四节 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炼 钢法 氧气转炉顶底复吹冶炼法可以说是顶吹 转炉和底吹转炉冶炼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 结果。1978年4月法国钢铁研究院(IRSID) 在顶吹转炉上进行了底吹惰性气体搅拌的 实验并获得成功,1979年4月日本住友金属 发表了转炉复合吹炼的报告,从而加速了 各国对LD转炉的改造.到1981年底,全世界 采用复吹的转炉达81座。 我国首钢及鞍钢分别在1980年和1981 年开始进行复吹的实验研究,并于1983 年分别在首钢30吨转炉及鞍钢180吨转炉 上推广使用。 一、复吹转炉炼钢法的类 型 顶吹氧、底吹惰性气体的复吹工艺。其代 表方法有LBE、LD-KG、LD-OTB、NK-CB、LD-AB 等,底部供气强度在0.030.12m3/(tmin ) 。 顶、底复合吹氧工艺。其代表方法有BSC- BAP、LD-OB、LD-HC、STB、STB-P等。顶部供 氧比为6095,底部供氧比为405 ,底部的供氧强度在0.22.5m3/(tmin) 范围,属于强搅拌类型。 底吹氧喷熔剂工艺。其典型代表有K- BOP。从顶吹转炉底部,通过底枪,在吹 氧的同时,还可以喷吹石灰等熔剂,吹氧 强度一般为0.81.3m3/(tmin),熔 剂的喷入量取决于钢水脱磷、脱硫的量。 顶底复吹转炉示意图 二、底部供气元件的类型 底部供气元件是复吹技术的核心,目前有喷咀 型、砖型和细金属管多孔塞型三类。它们都必须 满足分散、细流、均匀、稳定的供气要求。 喷咀供气元件有单管、双层套管、环缝管或双 槽式等。单管式适用于喷吹Ar、N2等气体;双层 套管式中心管通氧气,内外管间环缝通碳氢化合 物保护介质,或者内管和环缝均温Ar、N2,CO2等 相同介质;环缝管是将内管用泥料堵塞,环缝通 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双层套管内外的压差。 由于冷却介质流量不足、冷却过度、喷管 堵塞和气流的“后坐”现象等,喷咀型供气元 件有时存在烧结和结瘤现象,需要以冷却介 质工艺参数方面加以改进。使用碳氢化合物 作喷咀的冷却介质,在喷咀出口周围可以形 成蘑茹头(炉渣与金属的凝结层,其中有放 射气孔带)对喷咀有保护作用。蘑茹头大小 取决于所吹气体的冷却能力及流量。 砖型供气元件弥散型透气砖、砖缝组 合型和直孔型透气砖三类。弥散型透气砖 适于喷吹Ar,N2搅拌气体,气体阻力大, 透气量小,不能喷吹氧化性气体;砖缝组 合型供气阻力小,适用于喷吹惰性气体, 但容易漏气而且各缝气流不均匀;直孔型 透气阻力小而且气流分布较均匀,不容易 漏气。 多微管透气塞供气元件是钢管型与 砖型供气元件两者的结合,微管直径早 期为1.5mm左右,现增大到3-4mm。微管 的合理排布方式是保证管上形成的蘑菇 头连接起来,因此管距应在设定蘑菇头 半径的2倍以内。 三、顶底复吹转炉内的反 应 1、成渣速度 复吹转炉与顶吹、底吹两种转炉相 比,熔池搅拌范围大,而且强烈,从底 部喷入石灰粉造渣,成渣速度快。通过 调节氧枪枪位化渣,加上底部气体的搅 动,形成高碱度、流动性良好和一定氧 化性的炉渣,需要的时间比顶吹转炉或 底吹转炉的都短。 2、渣中(FeO)含量 顶底复吹转炉在吹炼过程中,渣中的(FeO) 的变化规律和(FeO)含量与顶吹转炉、底吹 转炉有所不同,这是它炉内反应的特点之一 。 从吹炼初期开始到中期逐渐降低,中期变化 平稳,后期又稍有升高,其变化的曲线与顶 吹转炉有某些相似之处。 复吹转炉中(FeO)的变化 规律 就渣中(FeO)含量而言,顶吹转炉(LD) 复吹转炉(LD/Q-BOP)底吹转炉(Q-BOP) 。 1)从底部吹入的氧,生成的FeO在熔池的上升 过程中被消耗掉; 2)有底吹气体搅拌,渣中(FeO)低,也能化 渣,在操作中不需要高的(FeO); 3)上部有顶枪吹氧,所以它的(FeO)含量比 底吹氧气的还高。 复吹、顶吹、底吹转炉渣中(FeO)的比 较 3、钢水中的碳 吹炼终点的C-O关系和脱碳反应不引发喷溅也是反 映复吹转炉的冶金特点。 复吹转炉钢水的脱碳速度高而且比较均匀,原因是从顶 部吹入大部分氧,从底部吹入少量的氧,供氧比较均匀 ,脱碳反应也就比较均匀,使渣中(FeO)含量始终不 高。在熔池底部生成的FeO与C有更多的机会反应, FeO不易聚集,从而很少产生喷溅。 复吹转炉的C-O关系线低于顶吹转炉,比较 接近底吹转炉的C-O关系线。在相同含碳量 下,复吹转炉铁合金收得率高于顶吹转炉。 底部吹入惰性气体后,钢水中C-O的关系线 下移,原因是吹入熔池中的N2或Ar小气泡降低 CO的分压,同时还为脱碳反应提供场所。因此 ,在相同含碳量的条件下,复吹转炉钢水中的 含氧量低于顶吹。 复吹与顶吹、底吹转炉终点的C-O关 系 吹惰性气体后对钢水中C和O的 影响 4、钢水中的锰 顶底复吹转炉中(FeO)低,在吹炼初期 ,钢水中的Mn只有30%-40%被氧化,待温度 升高后,在吹炼中期的后段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扬州广旅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日照盐粮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山东临沂市招聘劳务派遣人员到沂水城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工作2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国检测试控股集团雄安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与发展方案
- 无人机模拟飞行设备运维管理方案
- 市政管道施工期间人员伤害应急救援方案
- 农村饮水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 2025年中级审计考试真题及答案
- 绍兴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 湘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学设计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2025年新团员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能力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市场监管协管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4年秋新沪科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教材)
- 干眼科普健康宣教
- 粮库安全生产培训
- 肝脾破裂护理课件
- 口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汽车4s店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