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生物 必修2 7.2.2隔离与物种 的形成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课时 教学目标 v知识与能力 v、隔离等概念 v、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v教学重点 v(1)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v(2)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v教学难点 v(1)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物种的概念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 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 物。 骡是不育的,因此,马和驴 属于两个物种 一、物种的概念 3、地理隔离: 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 同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 象。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相互交配的, 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这 种现象叫生殖隔离。如季节隔离;不亲合性; 杂种不活;杂种不育等。 2、生殖隔离: 虎狮兽是不育的,所以虎和狮是两个物种。 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或其他地理上的 障碍,使不同的种群不能基因交流。 如东北虎(左)和华南虎(右)都是亚洲虎的后代,由于 长期地理隔离而没有相互交配,没有基因交流,形成了地 理隔离,它们形成两个不同的亚种。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 交流 的现象。 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 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 方式。 如达尔文在加拉帕 戈斯群岛发现的地雀 :由于海水的隔离, 这些从南美洲迁来的 不能远飞的地雀 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 物种。 小结:物种形成过程 种 群 地理隔离 小 种 群 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新 物 种 发生改变 基因频率 (由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关键 1.如果有两个小种群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 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 为一个物种:( ) A.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 B.它们的基因一定要相同 C.它们的毛色一定要相同 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 D 2.外表相近但种类不同的鱼在生殖期间将卵 和精子释放在同一水域中,但一种鱼的精子 不能进入另一种鱼的卵,这种现象属于:( ) A.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 C.形态各异 D.不在同一水层 A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使不同种群各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同市人民医院动态脑电图分析考核
- 功能化3D打印聚合物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 忻州市中医院儿童骨折诊疗规范考核
- 大庆市人民医院肾癌介入治疗考核
- 单丛茶制作过程风味动态分析及其深加工的研究
- 基于深度学习的柴油发动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研究
- 2025第三人民医院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讨论考核
-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模糊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优化研究
- 2025年低空经济无人机技术标准与市场潜力研究报告
- 2025年水泥生产质量控制合同协议
- 2025年小学教育专升本真题解析题试卷(含答案)
- 临时展览搭建与施工方案
- 2025年10月自考13886经济学原理(初级)
- 光伏电站安全检查表
-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辅警招聘考试题题库(含参考答案)
- 从国内外角度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探索及影响的研究报告
- 2025通辽科左中旗招聘25名社区工作者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最近时事政治课件
- 2025江苏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选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辽宁鞍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聘国有企业人员(二)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