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ppt_第1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ppt_第2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ppt_第3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ppt_第4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rythropoietin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 胡湘明 慢性肾功能不全(CRI)的 合并症与并发症 合并症 n高血压 n糖尿病 n心血管疾病 并发症 n营养不良 n钙磷代谢紊乱 和肾性骨病 n代谢性酸中毒 n血脂异常 n贫血 肾性贫血的认识 n1836年Richart Bright观察到肾 病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 n1922年有人提出肾衰贫血与骨髓 功能减退有关 n1933年Parson 和Ekola- strolberg贫血与Scr与预后有关 CRI与肾性贫血 n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 n红细胞寿命缩短 n铁剂及叶酸等缺乏 n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或破坏 n胃肠道及血透时失血 肾性贫血的指南 n慢性肾衰竭贫血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1997年NKF/DOQI) n慢性肾衰竭病人贫血治疗的欧洲临 床指南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ortation 1999年第14 卷第5期增刊 nK/DOQI:CKD guideline 8 n国内: 肾性贫血治疗的总目标 n尽可能不输血或输注红细胞 n消除贫血引起的症状,改善生活 质量 n减少贫血对病人心血管系统、精 神状态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n尽力减少贫血治疗的副作用 EPO的临床应用 EPO治疗CRI病人贫血益处 已知的益处 n提高生活质量 n提高工作和携氧 能力 n提高认知功能 n提供性功能 n提高免疫功能 n改善尿毒症止血 功能 n减少心血管并发 症 n逆转左室肥厚 假定或有希望得 到的益处 n预防左室肥厚 n减少短期和长期 并发症的发生率 n延缓GRF的下降 n延迟透析时间 n减少ESRD的住 院率和死亡率 EPO的其他作用 nEPO可改善一系列尿毒症的症状及体 征 瘙痒、性功能下降及碳水化合物及激素代 谢的失衡 n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睡眠、降低血胆 固醇及甘油三酯 n减轻糖尿病病人的黄斑区水肿,提高 脑血流量 n它还可减轻心血管及血流动力学障碍 ,降低左室重量指数,改善心肌缺血 贫血的检查 何时开始贫血检查 n绝经前女性和青春期前患者的 Hb94% 的病例牵涉到皮下给药 *Eprex 生产厂家目前推荐尽量静脉给药,如不适 宜静脉给药,则需权衡皮下给药的利弊 *罗可曼 (促红素)既可静脉给药也可皮下给药, 未见纯红细胞再障病例的骤升 Johnson 15 August 2002 配方的重要性 *促红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激素,给药浓度 非常低 *如果没有充分稳定化,可能发生集聚或 变性,使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原性增强 *配方要求便于安全运输和操作,同时没 有发生集聚和变性的危险 配方的重要性 *蛋白质具有三维结构,如果配方不稳定 ,蛋白质在溶液中就不能稳定存在 *蛋白质不稳定导致三维构象的变化,从 而导致蛋白质聚合或分解,可能改变蛋白质 的免疫原性和功效 促红素生产中使用的主要药剂稳定剂 促红素 (Eprex ) 甘氨酸 促红素 (罗可曼) 甘氨酸 其他5种氨基酸的复合物 氯化钙 尿素 促红素 (Epogen) 人血清白蛋白 *Epogen, Procrit, Eprex prior to 1998; *Eprex after 1998 聚氧乙烯山梨醇脂 80 聚氧乙烯山梨醇脂 20 影响PRCA发生的原因 *1998年,Eprex将原配方中稳定剂HSA改成聚 山梨酯80和甘氨酸 *与此同时,开始出现Epo相关性PRCA的病例报 道 *是否因为改变稳定剂导致稳定性下降,从而 增加Eprex的免疫原性? *罗可曼不使用HSA作为稳定剂,近10年来也 从未更改过稳定剂。同时,也从未有相关性PRCA发 病率上升的报道 影响PRCA发生的原因 是否欧洲市场制造工艺的改变 增强了促红素的抗原性? Bunn N Engl J Med 2002; 346: 522 促使Eprex 产生免疫原性的潜在因素 *PRCA 病例与不含人血清白蛋白的预注式 注射器的引入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 *预注式注射器中含有的硅油小滴在一定条 件下可能促进蛋白的集聚,从而诱导抗促红素 抗体的产生 *药品分发环节中操作不当以及缺乏温度控 制 Levin et al. Canadi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letter; 15 August 2002 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 Singapore, Drug Safety Information No. 5; 27 August 2002 决定EPO免疫原性的因素 *新加坡国立卫生院强调PRCA发病率的 上升与Eprex不使用HSA作为稳定剂有关 *使用硅油作为稳定剂可能使促红素在 某种情况下发生聚集,导致免疫原性增强 *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不严以及不合理 流程可能是导致其免疫原性增强的因素 影响EPO免疫原性的因素 皮下给药方式可能加重配方的免疫 原性 *若稳定剂性能不稳定,改用静脉给 药方式仍不能降低使用Eprex后发生 PRCA的风险 *静脉使用Eprex也有PRCA发生率上 升的报道 贮藏和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的不同 *Eprex 28 C条件下贮藏。不能冷冻或震动,避光 保质期:18月(注射剂)或24月(瓶装) *罗可曼 28 C条件下贮藏。 能从冰箱里移出至多3天(注射剂)或5天(瓶 装和筒装) 保质期:24月(注射剂和筒装)或36月(瓶装 ) Eprex and NeoRecormon SmPCs 小 结 *促红素相关性PRCA发病率上升与 Eprex有关 从90年代后期起发病率持续上升 大多与皮下给药途径有关 皮下给药不再是Eprex的推荐途 径 小 结 *免疫原性增强和配方稳定性密切相关 1998年之后,Eprex稳定剂的改变增强了其 免疫原性,导致PRCA的发生率上升 而罗可曼 的稳定剂从未改变,10年中没有 罗可曼相关性PRCA发生率上升的报道 *如果促红素不够稳定,皮下给药会增加产生 抗EPO抗体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 *警惕促红素治疗过程中发生PRCA的可 能性 *对无明显原因的EPO拮抗病人,需及 时进行骨髓和血液学检查以除外PRCA *保留病人血清,争取行抗EPO抗体检 测 *注意EPO运输和储存的注意事项,保 持EPO制剂的稳定性 *EPO制剂和用药途径的选择 活性成分的区别 *结构 促红素和促红素主要是碳水 化合物的结构和异构体构成的差别 促红素有67个异构体,促红 素有5个异构体 促红素碱性异构体的比例比促红 素多 Storring et al Br J Haematol 1998; 100: 7989 活性成分的差别 *皮下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特 性 促红素的半衰期更长 促红素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促红素 促红素的网织红细胞反应明显高于促 红素 *生物学特性 促红素有更高的生物学活性 Storring et al Br J Hae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