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感染和感染中毒性休克诊断、支持治疗指南解读.ppt_第1页
严重感染和感染中毒性休克诊断、支持治疗指南解读.ppt_第2页
严重感染和感染中毒性休克诊断、支持治疗指南解读.ppt_第3页
严重感染和感染中毒性休克诊断、支持治疗指南解读.ppt_第4页
严重感染和感染中毒性休克诊断、支持治疗指南解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严重感染和感染中毒性休 克诊断、支持治疗指南解 读 邯郸市中心医院ICU 侯丽艳 n 医务人员对指南认知性、可行性和依从性较差,有 的报道病死率甚至超过60%。 n 原因: n 1、医务人员缺乏足够的培训或经验,不能及时对脓毒 症作出诊断和治疗,在患者处于严重脓毒症阶段才将患者 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给予集束化治疗的时间过晚 。 n 2、ICU医师对SSC指南的知晓或依从程度不高;对 实施集束化治疗策略的具体措施有所顾虑。 n 3、医疗条件参差不齐。 主要内容 n1.分类 n2.基本概念、诊断 n3.病理生理 n4.血流动力学特点 n5.指南具体内容 1、分类 年 Meil等根据血流动力学 提出新的分类: 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 、 心力衰竭 梗阻性休克:心包填塞、肺梗塞(巨大 ) 低容量性休克:失液、失血 分布性休克:感染、过敏、中毒 分布性 心源性 心肌损伤 收、舒损伤 舒张充盈 心包,张胸 舒张功能 RV负荷 肺栓塞 收缩损伤 心外阻塞低容量 前负荷 舒张充盈 co(SVR) MAP 休克 MODS 分布性 血流分布异常 心肌抑制,收,舒 SVR(CO) 2、基本概念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 1. 发热(口表体温38)或低体温(36); 2. 呼吸急促(24次/分) 3. 心动过速(心率90次/分) 4. 白细胞增高(12.0109/L),或 白细胞(4.0109/L),干状10%; 符合2条称SIRS 有感染与非感染病因有感染与非感染病因 脓毒症脓毒症(sepsis)(sepsis): 怀疑或证实微生物病因怀疑或证实微生物病因 的的SIRSSIRS 严重脓毒症 1个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的脓毒症例如 n1. 循环血管:动脉血压90mmHg持续1小时 以上或需要升压药物支持 n2. 肾脏:液体足够情况下,肾功能在48小时 内突然减退,血Cr值升高绝对 26.4umol/l 较基础值升高 50%或尿量 0.5ml/kg/h; SatO2中心V(上腔V)或混合V70% 1C级 六小时治疗方案 CVP MAP Hct SatO2 输液 达标 不 升压药 达标 不 RBC 达标 不 多胺 达标;不 镇静 呼吸机 70% 要点 n补液 CVP8-12 ; MAP70; Hct30%; SatO70% n镇静剂、呼吸机 n 2C级 病原学诊断 推荐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病原菌培养,但不 能延迟抗感染治疗(1 C) 血培养至少2次 (血量10ml ) 经皮静脉采血至少1次 经血管内留置管采血至少1次(置管48小时内除外) 其他标本培养:呼吸道分泌物、尿、体液、脑脊液、伤口 分泌物等 抗生素治疗 n1、推荐在确认脓毒性休克(1B)或严重脓 毒症尚未出现脓毒性休克(1D)时,在1小 时内尽早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 n2a、推荐最初的经验性治疗包括对抗所有可 疑病原微生物(细菌和/或真菌)的一种或 多种药物,并且渗透到导致脓毒症的感染 病灶中的药物浓度足够高(1B)。 n2b、推荐每天评价抗生素治疗方案,以达 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防止细菌耐药产 生,减少毒性及降低费用(1C)。 2c、对已知或怀疑为假单胞菌属感染引起的严重 脓毒症患者,建议采取联合治疗(2D)。 2d、建议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经验性的 联合治疗(2D)。 2e、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在应用经验性治疗时, 建议联合治疗不超过3-5天。一旦找到病原,应选 择最恰当的单一治疗(2D) n3、推荐疗程一般为7-10天,但对于临床治 疗反应慢、感染病灶没有完全清除或免疫 缺陷(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应 适当延长疗程(1D)。 n、如果患者现有的临床症状被确定由非 感染因素引起,推荐迅速停止抗生素治疗 ,以降低耐药细菌引起感染和药物相关副 作用的风险(D)。 感染源控制 n1a、对一些需紧急处理的特定感染如坏死性筋 膜炎、弥漫性腹膜炎、胆管炎、肠梗死等要尽 快寻找病因并确定或排除诊断(1C),在症状 出现6小时以内完成(1D)。 n1b、应对所有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评估,确定 是否有可控制的感染源存在。控制手段包括引 流脓肿或局部感染灶、感染后坏死组织清创、 摘除可引起感染的医疗器具、或对仍存在微生 物感染的源头控制(1C)。 n2、建议对确定为胰腺周围坏死并可能成为 潜在感染灶者,最好待明确划分有活力组 织和坏死组织之后,再进行干预(2B)。 n3、在需要进行病原学治疗时,推荐采用对 生理损伤最小的有效干预措施,例如对脓 肿进行经皮引流而不是外科引流(1D)。 n4、在建立其他血管通路后,应立即去除那 些可能成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感染 灶的血管内器具(1C)。 液体疗法 晶体液还是胶体液 n正常:胶渗压潴留血管水分 n 晶体液漏到血管外。 n病理:血管通透性增大, 胶体液亦漏到血管外 白蛋白? 晶体液与胶体液 n两种液体均能复苏成功。(1B) n重要的不是液体种类,而是数量,晶体液 更便宜。 n两种液体的优缺点,长期争论。 液体疗法 n1、液体复苏的初始治疗目标是是CVP至少达到 8mmHg(机械通气患者需达到12mmHg),之后 通常还需要进一步的液体治疗(1C)。 n2a、推荐采用液体冲击疗法,持续补液直到血流 动力学(例如动脉压、心率、尿量)得到改善( 1D)。 n2b、对疑有血容量不足的患者进行液体冲击时, 在开始30分钟内至少要用1000ml晶体液或300- 500ml胶体液。对脓毒症导致器官灌注不足的患者 ,须给与更快速度更大剂量的液体治疗(1D)。 血管加压类药物 容量复苏后给升压药; 适当的液体复是 成功的、正确的使用升压药的先决条件 ; n 最佳时机是血管腔隙“灌满”, n 最差时机是血管腔隙 “空虚” n1、推荐将MAP保持在65mmHg(1C)。 n在低血容量没有得到纠正时,就应使用血管加压类药 物以保证低血压时的血流灌注。 n2、推荐将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作为纠正脓毒性休 克低血压时首选的血管加压药物(在建立中心静脉通 路后应尽快给药)(1C)。 3a、不建议将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或抗利尿激素作为脓毒性休 克的首选血管加压药物(2C)。0.03U/min的抗利尿激素联合去甲 肾上腺素与单独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等同。 3b、如果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效果不明显,建议将肾上腺素作为 首选药物(2B)。 4、推荐不使用低剂量多巴胺作为肾脏保护药物(1A)。 一项大的随即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表明,在比较低剂量多巴胺和安 慰剂的作用时未发现明显差异。因此,目前尚无证据支持低剂量多 巴胺可保护肾功能。 5、推荐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快为需要血管升压药物的患者建立 动脉通路(1D)。 在休克时,动脉导管测血压更准确,数据可重复分析,连续的监测 数据有助于人们根据血压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虽然有一些研究提出多巴胺治疗在休克或脓毒症时对 肾脏并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但仍有很多医师为这一目 的采用多巴胺治疗。仅有很少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种升压药 比另外一种更为优越,但有一些小规模的随机研究提出去 甲肾上腺素比其他升压药能更快地达到所需要的血压水平 ,同时心率过速发生相对较少。“重症患者脓毒症发生情 况”研究结果表明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临床治疗过程中 不加控制地应用多巴胺可增加病死率。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休克的 比较 n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对于现有治疗指南提出挑战 n:指南推荐多巴胺作为感染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的 一线用药 . nSOAP 研究提示,多巴胺治疗是 ICU 死亡的独立 危险因素 心动过速是多巴胺治疗最常见的副作 用 n对于去甲肾上腺素的考虑 作为治疗休克的一线 药物 a 长期用于治疗 ICU 患者或心脏外科患者 的休克和低血压 b血管收缩作用 c感染性休克 患者 MAP 70 mmHg 后,尿量及肌酐清除率显 著增加 nDe Backer D, Biston P, Devriendt J,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9): 779-789 正性肌力药物 n1、在出现心脏充盈压升高、心输出量降低提示心肌功能障 碍时,应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1C)。 n2、反对使用增加心指数达超常水平的疗法。 n当患者左心室充盈压及MAP足够高(或临床评估液体复苏 疗法已充分),而同时测量到或怀疑低心输出量时,多巴 酚丁胺是首选的心肌收缩药物。如果没有监测心输出量, 推荐联合使用一种心肌收缩药物/血管加压药如去甲肾上腺 素或多巴胺。 n在能够监测心输出量及血压时,可单独使用一种血管加压 药如去甲肾上腺素,以达到目标MAP和心输出量。 n两项有关伴脓毒症的ICU重症患者的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未 显示使用多巴酚丁胺将患者氧输送提高到超常水平。 糖皮质激素 1. 指征:氢化考的松只给血压对输液与升 压药反应很差的成人脓毒症休克病人( 2C级)。 2. 不用ATCH激发试验去选择需要使用氢化 考的松的成人病人(2B级) , 3.有氢化考的松,则不选用地塞米松。( 2B) 4. 停用升压药,同时停用氢化考的松(2D) 5. 剂量不大于300mg。(1A) 6. 无休克的脓毒症不给予糖皮质激素。( 1D) 7. 对有内分泌病史或有服用糖皮质激素病 史者,应给予皮质激素维持治疗或使用 应激剂量的皮质激素。(1D) 重组人活化蛋白C n降低死亡率,改善器官功能障碍、 n减少炎症生物标记物,改善凝血机制。 n用法:24g/kg/h,共96小时。 n指征:APACHE25分 n 或有2个或以上器官功能不全。 n(2B)30天内手术患者为(2C)。 n本品可使严重出血增加2倍,约0.5%病人有 颅内出血。 n对严重脓毒症、低死亡危险(大多数 APACHE cmH2O是防止肺泡萎陷的下限。 n、对需使用可能引起肺损伤的高吸气氧 含量(FiO2)和平台压的ARDS患者,如果 改变体位无过高风险,应考虑使其采取俯 卧位(2C)。 n有些试验证明俯卧位可改善患者的血氧交 换,但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并未显示每天 维持俯卧位约7小时可降低ALI/ARDS患者死 亡率。俯卧位通气可能造成一些致死性并 发症如气管插管或中心静脉脱出,但采取 适当措施可预防。 n6A、如无禁忌证,推荐机械通气患者保持半卧位,以防 止误吸和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1B)。 n6B、建议床头抬高30-45度(2C)。 n半卧位可减少VAP发生。研究表明肠内营养增加VAP的 发生,肠内喂饲时不能把床头降为0度。在接受某些治 疗或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存在低血压时,患者可平卧。 n7、对符合下述条件的少数ALI/ARDS患者建议使用NIV :轻度呼吸衰竭(相对较低的压力支持和PEEP有效) 、血流动力学稳定、较舒适且易唤醒、能自主咳痰和保 护气道、主观期望早日康复。建议维持气管插管阈值( 2B)。 n8、推荐制定一套适当的脱机计划,为机械通气患 者施行自主呼吸试验以评估脱离机械通气的能力 ,患者还须满足以下条件:可唤醒,血流动 力学稳定(不用升压药),没有新的潜在严重 疾患,只需低通气量和低PEEP,面罩或鼻导 管给氧可满足吸氧浓度要求。应选择低水平压力 支持、持续气道正压(CPAP,5cmH2O)或T管 进行自主呼吸试验(1A)。 n最近研究表明,针对可能脱机的患者,每日自主 呼吸试验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成功的自主呼吸 试验可提高脱机成功率。 n9、推荐对ALI/ARDS患者,不把肺动脉导管应用作为常规 (1A)。 n肺动脉置管可能提供有用信息如患者的循环容量及心功能 ,但这些信息的益处被下述因素削弱:结果判读的差异、 肺动脉闭塞压与临床反应之间缺乏联系、尚无被证实能用 导管结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策略。但对需肺动脉置管监测数 据来指导治疗的患者,可选择使用。 n10、对已有ALI且无组织低灌注证据的患者,推荐保守补 液策略,以减少机械通气和住ICU天数(1C)。 n在维持循环稳定,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限制性液体管 理策略对ALI/ARDS患者是有利的。保守性补液策略只用 于非休克期。 B 镇静、麻醉、神经肌肉阻断 n1、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需镇静时,应进行麻醉 记录并制定麻醉目标(1B)。越来越多证据表 明这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天数。 n2、如果机械通气患者需麻醉镇静,推荐间歇注 射或连续点滴达到预定镇静终点,且每天中断/ 减少镇静剂,使患者清醒/再点滴药物(1B)。 n虽无专门针对脓毒症患者的试验,但以某个预 定麻醉终点为目标,实施间断麻醉、每日中断 再点滴的策略,可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n研究表明连续性点滴镇静增加患者机械通气和 住ICU的时间。 n3、鉴于停药后神经肌肉阻断持续时间较长,推荐对脓毒 症患者避免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NMBA)。如果必须应 用,应间断推注,或在持续点滴过程中使用4小时序列监 护阻滞深度(1B)。 nICU中使用NBMA的主要指征是辅助机械通气,恰当应用 可改善胸廓顺应性,减小呼吸对抗及气道峰压。肌肉麻痹 也可减少呼吸功和呼吸肌血流量,从而降低氧耗。但一项 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应用NBMA并未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 的氧输送和氧耗。 n一些研究表明使用NBMA与肌病及神经病变相关,联合激 素时更易导致,机制不明。因此,在无明显指征如恰当镇 静和镇痛后仍不能安全插管或通气时,不建议应用NBMA 。 n 4、肌松药有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应避免使用。 C 血糖控制 n1、对进入ICU后已初步稳定的重症脓毒症合并高血糖患者 ,推荐使用静脉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1B)。 n2、建议使用有效方案调整胰岛素剂量,使血糖控制在150 mg/dl以下(2C)。 n3、推荐所有接受静脉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用葡萄糖作为热 量来源,每1-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血糖和胰岛素用量稳定 后,可每4小时监测一次(1C)。 n4、用床旁快速检测法监测末梢血糖水平时,如果血糖值 较低,应谨慎处理,因为动脉血或血浆葡萄糖水平可能比 检测值更低(1B)。 n研究观察了患者平均血糖水平与死亡率、多发性神经病变 、急性肾功能衰竭、院内获得性菌血症及输液量的关系, 提出降低患者死亡率的血糖阈值介于145-180 mg/dl。 拯救全身性感染运动有关严重全身性感 染血糖控制的声明(2009年6月*) n我们推荐对于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不应通过静 脉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80-110 mg/dl)。 n在危重病阶段试图通过静脉胰岛素将血糖水平控 制在正常范围将导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升高。除 非获得新的资料,否则在实施血糖控制时应当在 血糖水平超过180 mg/dL时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 目标血糖接近150 mg/dl n无论如何,强化胰岛素治疗能够显著增加严重低 血糖的发生率 患者病情越重,强化胰岛素治疗 后严重低血糖发生率越高 n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Statement on Glucose Control in Severe Sepsis (June 2009*) D 肾脏替代治疗 n1、对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断血液透析等效 (2B)。 n2、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建议予持续肾 替代治疗辅助维持液体平衡(2D)。 n研究显示持续疗法更有利于实现维持液体 平衡的目标。 E 碳酸氢盐治疗 n对于低灌注致高乳酸血症、pH7.15的患者,不宜使用碳 酸氢钠改善血流动力学或减少升压药使用(1B)。 n没有证据支持使用碳酸氢钠治疗脓毒症低灌注导致的高乳 酸血症。两项随机盲法交叉研究显示,等摩尔生理盐水和 碳酸氢盐对改善高乳酸血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或减少 升压药需求无明显差异。 n碳酸氢盐可能加重水钠负荷、增加血乳酸和PCO2、减少 血清离子钙,但这些参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不确定。碳酸 氢盐对低pH值或任何pH值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或升压药 需求的影响尚不清楚。 F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n1、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推荐用小剂量普通肝素( UFH)每日2-3次或每日低分子量肝素(LMWH)预 防深静脉血栓(DVT),除非有禁忌证如血小板减 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出血、近期脑出血 等(1A)。 n2、对有肝素禁忌证者,推荐使用器械预防措施如逐 渐加压袜(GCS)或间歇压迫器(ICD),除非有禁 忌证(1A)。 n3、对非常高危的患者如严重脓毒症合并DVT史、创 伤或整形外科手术者,建议联合药物和机械预防, 除非有禁忌证或无法实施(2C)。对非常高危的患 者,建议使用LMWH而非UFH(2C)。 n9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急症患者接受预防措施可 显著降低下肢DVT或肺栓塞的发生。DVT预防的益处也获 荟萃分析支持,因此证据级别较高。该措施成本低、风险 相对较小,而不施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推荐级别较 高。 n证据表明在一般患者中使用LMWH与UFH等效。最近一项 荟萃分析显示UFH每日3次疗效更好,每日2次出血较少。 实践中要综合权衡选择。 n对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建议使用UFH而非LMWH。器械 预防措施(ICD和GCS)可用于有抗凝禁忌证的患者,或 作为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的辅助。对高危患者更推荐使用 LMWH。应对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以发现肝素 诱发的血小板减少(HIT)。 G 预防应激性溃疡 n推荐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用H2受体阻滞剂(1A) n或质子泵抑制剂(PPI)(1B) n预防应激性溃疡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但也要考虑胃内pH 值升高可能增加VAP风险。 n针对一般ICU患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