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及思考.doc_第1页
锦州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及思考.doc_第2页
锦州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及思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锦州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的思考任福祥收稿日期:2009-05-12作者简介:任福祥(1978),男,辽宁凌源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管理研究。(渤海大学 文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3)摘 要: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利用港口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锦州市自2003年提出“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因此研究锦州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对于科学认识城市发展战略,发展锦州区域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以港兴市;城市经济;港口经济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0-0000-02港口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特别是近百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海运货物运输方式以其低廉的成本优势,正在改变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格局,道格拉斯诺斯认为,需求是区域经济的外生变量,总产出的增长率依赖于对外贸易的需求及其增长,对于内地来说,它们的对外物资交流量不大,因而只能获得经济的自然增长率,而那些航运交通繁忙、港口吞吐能力大的港口所在区域经济增长则要快得多,而且由于乘数效应的影响;随着外部对港口地区的输出需求的增加,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将更快。这也称为港口生长点效应,沿海地区之所以能获得比其它地区更快的经济发展,就是由于港口生长点效应所起的作用。1而当今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利用港口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在国内。上海、天津、青岛等老工业基地经济的成功转型与港口发展密切相关。在国外,战后日本和亚洲“ 四小龙” 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与神户、大阪、釜山、香港、新加坡和高雄等港口的繁荣兴旺息息相关。2依托港口促进城市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沿海沿江城市的主要发展战略。锦州市在2003年9月召开的市委九届六次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开放牵动”三大战略,建设“港口锦州、工业锦州、开放锦州和文明锦州”战略目标明确提上了政府日程,研究锦州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对于提高锦州海洋意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锦州市“以港兴市”战略的外部机会分析1.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格局已经形成。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格局,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衔接愈加紧密,锦州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海运成本的低廉性使得锦州可以有所作为。2.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地区将掀起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波浪潮3,正在成为中国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第三增长极,锦州处于环渤海经济区内。3.辽宁省“五点一线”发展规划的政策支持。2005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在认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果断决策,以省内沿黄海、渤海的5个重点发展区域和一条贯通全省海岸线的滨海公路建设为核心,实施“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 原来的6个沿海城市,除大连外,布局都朝向内陆。转身向海天地阔,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5个城市吹响了产业和城市发展布局向大海靠拢的“集结号”4。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辽宁沿海经济带正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5。二、锦州市“以港兴市”战略的外部威胁分析1.临近港口的竞争压力巨大。“以港兴市”就是要依托锦州港的优势,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在锦州周边地区,有丹东的大东港、大连的大连大窑湾和大连港、营口港、盘锦港、葫芦岛港和秦皇岛港,竞争压力十分巨大。2.世界港口发展趋势的挑战。世界港口的发展趋势是港口建设大型化和深水化、港口功能多样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市场化,而锦州港由于起步比较晚,而且长期以来受到的重视不够,因此锦州港与世界一流港口的差距明显,即使和大连港、秦皇岛港相比,在竞争中也处于一定的劣势地位。三、锦州市“以港兴市”战略的内部优势分析1.锦州市政府的发展战略。锦州市在2003年9月召开的市委九届六次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开放牵动”三大战略,“以港兴市”不仅成为政府发展锦州区域经济的重要战略,而且成为锦州社会各界的共识。要把锦州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开放型港口城市和辽西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300万锦州人民心中的期盼和愿望。2.锦州港具有强大的经济能量。港口作为生产要素的集聚点,具有强大的经济能量。这种经济能量以两种方式向外释放:一是地理扩展形式的能量辐射。体现在港口对邻近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能量向外释放所引起的港口自身结构的调整升级。表现在港口功能的扩展、港口相关产业的延伸等。锦州作为东北的咽喉之地,区位优势十分突出,锦州港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能够带动锦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整个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化。3.锦州港的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增强。锦州港1986年10月开工建设,1990年10月正式通航,同年12月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开放商港。1993年1月,锦州港进行股份制改造,成为中国第一家政企分开实行股份制经营的港口。1998年5月和1999年6月,锦州港B、A两只股票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12月,锦州港在同行业中率先整体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实现吞吐量4723万吨,同比增长34.5%,增长率在东北各港中排在首位。其中,集装箱完成65万TEU,同比增长44.4%6。4.“以港兴市”的基础设施完备。5条高速公路和2条国家级公路通过锦州港呈放射型伸向中国东北、华北和内蒙古地区广大地区;港区铁路与京哈铁路主干线和锦承、锦赤、大郑、沟海、高新、魏塔等12条干线铁路以及秦沈高速电气化铁路等相连;港区拥有长达350公里的26条原油、成品油、化工品等各类管道;在航空方面,锦州机场已达到国际4C级标准,目前已开通至国内主要城市多条航线。四、锦州市“以港兴市”内部劣势分析1.锦州港与笔架山的矛盾比较突出。 锦州笔架山风景区属于国家AAAA级风景区,以连接笔架山岛和西海公园的笔架天桥闻名于世。笔架天桥位于锦州湾东部,属于一条海底潜堤,是有潮汐冲击而成的天然通道,随着潮汐的涨落,“笔架天桥”时隐时现,堪称天下一绝。而锦州港位于锦州湾北部,东引堤位于天桥西侧,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与天桥几乎平行,最近点相距约470米。由于锦州港建设后,天桥两侧海域波浪、流场发生了变化,天桥原有的动力平衡条件也有所改变,势必会给笔架山风景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自然景观的矛盾,促进锦州港和笔架山的协调发展,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2.锦州市软环境建设水平滞后。锦州市在2003年9月召开的市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了“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开放牵动”三大战略,但是与三大战略相配套的软环境建设水平与锦州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不相匹配。开放型经济需要人才、金融、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配套设施作为基础,但是因为长期以来锦州市进出口额比较低,因此在配套设施方面亟待改进。比如外汇业务,长期以来,中国银行是办理外汇业务的主要商业银行,但是在锦州市的中国银行营业机构中,只有解放路支行等少数几个营业机构办理外汇业务,这对于发展锦州外向型经济十分不利。港口,作为陆域、海域两个扇面的枢纽,具有极强的经济启动和辐射功能。世界银行的专家作过测算:修建一个集装箱码头,92的利益获得者是地区经济,剩下的8 才属于码头和轮船公司本身。拥有强大的港口,对于一座城市发展区域经济、提升竞争力,将起到“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 7。因此,锦州市确立“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不仅符合城市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且比将带动辽西腹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只要认清锦州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存在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将锦州港作为锦州市的战略资源,将临港产业作为带动锦州经济发展的龙头,锦州经济的再次腾飞指日可待。参考文献:1 姜东明,朱娟.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4):90.2 田敏,杜丽娟,裴利云.港口经济对河北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及模式析J.江苏商论,2008,(8):148-150.3 景体华:2005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103-105。4 郑少忠,原国锋,刘文波.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成振兴重要“引擎”N.人民日报,2008-11-03.5 高慧斌.辽宁沿海经济带升格为国家战略 2020年辽宁人充满期待N.辽宁日报,2009-07-06.6 刘京.锦州港吞吐量增长率居东北之首N.锦州日报,2009-01-14.7 鲁慧军.港口经济:宁波发展的重中之重J.浙江经济,2005,(20):33.The consideration of “port to development city” in JinzhouRenfuxiang(Wenli college of Bohai universtiy,Liaoning province, Jinzhou city 121003)Abstract:Now days, the practice of many countri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roved that the use of the port economy to re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which is a successfully important mod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Jinzhou government bring forward “port to development city” in 2003, study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weakness and advantage of Jinzhou government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