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隐疹》PPT课件.ppt_第1页
《接触性皮炎隐疹》PPT课件.ppt_第2页
《接触性皮炎隐疹》PPT课件.ppt_第3页
《接触性皮炎隐疹》PPT课件.ppt_第4页
《接触性皮炎隐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外科学 赖梅生 讲师、医学博士 中医药学院中医外科教研室 第9节 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第11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接触性皮炎-大纲要求 v熟悉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的概念和病因,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 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Concept of the Contact dermatitis v概念: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致病物 质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v中医病名:漆疮、马桶癣、膏药风。 v临床表现:接触部位的红斑、肿胀、丘疹 、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Etiopathogenisis and Pathogenesis v病因病机: 禀性不耐,皮肤腠理不密,毒邪蕴于 肌肤而病。 v发病机制: 、原发性剌激:任何人接触都可发生 (硫酸) 、变态反应:多数人接触不发病, 少数发病(金属、膏药)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Diagnosis 接触史:漆、药物、塑料、染料、植物、 酸碱等。 潜伏期:原发性无潜伏期。继发性:潜伏 期45天以上。 皮损与接触部位一致,境界清楚;亦有高 度敏感而泛发全身者。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Diagnosis 皮损基本表现为红斑、充血、肿胀、丘 疹、水疱、大疱、糜烂。慢性者可呈苔藓 样变。 瘙痒、灼热、疼痛,或伴发热、畏寒、 头痛等全身症状。 斑贴实验阳性。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Differential Diagnosis (鉴别诊断) v丹毒 (1)无异物接触史 (2)全身症状重(寒 战、发热等) (3)水肿性红斑 (4)灼热、疼痛而无 瘙痒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Therapy v找出致病原因,去除剌激物,避免再接触 过敏原。 内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上部:消风散加减。 下部:龙胆泻肝汤。 重者:清温败毒饮。 慢性:当归饮子。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Therapy 外治:简单、温和、无剌激性。 潮热、丘疹为主者: 三黄洗剂、青黛散外涂。 肿胀、糜烂、流滋多者: 10%黄柏液湿敷。 慢性皮炎: 黑豆馏油膏、皮质类因醇激素软膏。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precaution and nursing v不宜用热水、肥皂洗涤,不能摩擦,禁用 刺激性强烈的药物。 v多饮开水,忌食辛辣、油腻、鱼腥发物。 v明确病因,避免继续接触过敏物质。 v与职业有关者,应改进工序及操作过程, 加强防护措施。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小结 定义 vContact dermatitis is a term for a skin reaction resulting from exposure to allergens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or irritants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Phototoxic dermatitis occurs when the allergen or irritant is activated by sunlight.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小结 v诊断: 明确的接触过敏史 局部皮肤表现 瘙痒 v辨治:湿热为主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中医外科学 赖梅生 讲师、医学博士 中医药学院中医外科教研室 第12节 瘾疹 Urticaria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概述 v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 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 v中医古代文献又称“风”,西医称为荨麻疹。 v瘾疹的特点是皮肤上出现风团(wheals),瘙痒 (pruritus)剧烈,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不 留痕迹。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病因病机 v禀赋不耐,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侵袭, 客于皮肤腠理,营卫失和而生风团。 v禀赋不耐,食入腥膻发物,肠胃蕴湿,化热动 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拂郁于皮肤腠 理之间而发为风团。 v气血不足,虚风内生,外邪侵入,气血相搏。 v情志内伤、冲任失调、身体有感染病灶、肠道 寄生虫等亦可诱发本病。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诊断 1.急性发病,病期不超过1个月者称急性荨 麻疹,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荨 麻疹。 2.皮疹骤然起退,为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 红色或苍白风团。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风团 皮肤划痕征阳性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诊断 3.部分患者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谓腹型荨麻疹。单纯发生在眼睑、口唇、阴 部等组织疏松处,出现浮肿,边缘不清,而无 其他皮疹者,中医称为游风,西医称血管性水 肿。发生于咽喉者,可引起喉头水肿和呼吸困 难,有明显气闷窒息感,甚至可以发生晕厥。 4瘙痒剧烈,重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鉴别诊断 发热,关节痛 一天以上鲜红色风团,分 布广泛 荨麻疹样 型药疹 腹痛腹泻,憋 气 数小时典型的风团 荨麻疹 无 数日丘疹性风团,顶 端常有小水疱 丘疹性荨 麻疹 全身症状皮损持续时间皮损特点病名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辨证论治内治 v风寒证:皮损特征+全身表现+舌脉 v治 法:疏风散寒 v方 药:麻桂各半汤加减(麻黄、桂枝、 杏仁、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若表 虚不固,去麻黄,加玉屏风散。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辨证论治内治 v风热证:皮损特征+全身表现+舌脉 v治 法:疏风清热 v方 药:消风散加减。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辨证论治内治 v肠胃湿热证:皮损特征+全身表现+舌脉。 v治法:清热疏风,除湿和胃 v方药:消风散合平胃散加减。 v(平胃散和剂局方:苍术、厚朴、陈 皮、甘草)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辨证论治内治 v气血不足证:皮损特征+全身表现+舌脉。 v治法:益气养血熄风 v方药:玉屏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v(当归饮子外科正宗:当归、川芎、 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 乌、黄芪、甘草)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辨证论治外治 v炉甘石洗剂外搽。 v外洗 香樟木、晚蚕砂、紫背浮萍、葎草 、荆芥穗、地肤子、夜交藤、艾叶、苍耳 草,可选23味,适量煎汤外洗。 v自血疗法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西医疗法 v抗组织胺药 v钙剂 v维生素C v重症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1ml,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 松。 v抗感染(血白细胞升高时)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课堂作业:病例分析 v患者,男,38岁,三天来躯干、四肢皮肤 出现风疹块,瘙痒剧烈,此起彼伏,伴腹 痛、恶心,起疹前曾食螃蟹。检查:躯干 、下肢散在大小不等红色风团。舌质红, 苔黄腻,脉滑。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课堂作业:病例分析 v诊断:瘾疹 (胃肠湿热证) v治疗:清热疏风,除湿和胃。 v消风散合平胃散加减内服,外用炉甘石洗 剂。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名家验方 v赵炳南认为,荨麻疹分四证,寒热虚首重邪风 。 一、风热(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荆芥穗6g 防风6g 金银花12g 牛蒡子9g 丹皮6g 浮萍6g 生 地9g 薄荷4.5g 黄芩9g 蝉衣3g 生甘草6g 二、风寒(多见于慢性荨麻疹)麻黄3g 杏 仁4.5g 干姜皮3g 防风6g 浮萍4.5g 白鲜皮15g 荆芥穗6g 蝉衣4.5g 陈皮9g 丹皮9g 生甘草6g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名家验方 三、滞热受风(多见于急性荨麻疹)防风 9g 金银花15g 地肤子18g 荆芥穗9g 大黄4.5g 厚朴9g 云苓9g 赤芍9g 甘草9g 四、血虚受风(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生地 30g 当归15g 赤芍18g 白芍18g 首乌15g 生黄 芪15g 防风9g 芥穗9g 刺蒺藜15g 麻黄9g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皮肤病专辑)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英文学习 vUrticaria (or hives) is a skin condition, commonly caused by an allergic reaction,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raised red skin wheals. Wheals from urticaria can appear anywhere on the body, including the face, lips, tongue, throat, and ears.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英文学习 vThe wheals may vary in size from about 5 mm in diameter to the size of a dinner plate; they typically itch severely, sting, or burn, and often have a pale border.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赖梅生 英文学习 vUrticaria is generally caused by direct contact with an allergenic substance, or an immune response to food or some other allergen, but can also appear for other reasons, notably emotional stress. The rash can be triggered by quite innoc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