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干病害》PPT课件.ppt_第1页
《枝干病害》PPT课件.ppt_第2页
《枝干病害》PPT课件.ppt_第3页
《枝干病害》PPT课件.ppt_第4页
《枝干病害》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第九章 林木枝干病害林木枝干病害 概 说 一、枝干病害病原及症状特点一、枝干病害病原及症状特点 1 1、症状特点、症状特点: : 肿瘤、枯萎、溃疡和腐烂、枝枯、丛枝等。肿瘤、枯萎、溃疡和腐烂、枝枯、丛枝等。 2 2、病原、病原 非生物性病原非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 :以真菌为主。以真菌为主。 二、侵染循环的特点 3、侵入途径:各种伤口、自然孔口。 2、传播:风雨、气流;昆虫介体;土壤,鸟;带病植株和苗木、种 条等繁殖材料。 4、潜育期: 潜伏侵染:病菌侵入寄主后,因种种原因受抑制而潜伏于树 体内,当因某种原因造成树势衰弱,抗病能力降低时,潜伏 状态的病菌开始活动,出现症状。 1、越冬场所(初侵染源):已感病的活立木 枯死的树木或枝条 转主寄主等。 三、枝干病害的防治 检疫 林业技术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外科手术。 1、分布及危害 红松疱锈病属于五针松疱锈病。国内检疫对象 。主要危害苗木和20年生以内的幼树枝干皮部。 红松疱锈病 转 主 寄 主 东北茶镳子叶背面的 夏孢子堆、冬孢子堆 夏孢子堆放大 冬孢子堆放大 3、病原 担子菌亚门的茶藨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性孢子器:扁平,埋生在皮层中;性孢子无色,梨形。 锈孢子器:橘黄色,锈孢子球形至卵形,表面有疣,鲜黃色。 夏孢子堆:初为带光泽的橘红色疹状,裂后呈橘红色的粉堆; 夏孢子球形至椭圆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 冬孢子堆:柱状、褐色;冬孢子梭形。 担孢子:球形有喙,透明无色,具油球。 冬孢子、担子及担孢子 锈孢子夏孢子 4、发病规律 1)发病过程。 2)刚刚定殖的幼苗和20年生以 内的幼树易感病。 3)在杂草丛生的幼林内、林缘 、荒坡、沟渠旁的松树易感病 4)生长季节(特别是7、8、9月)潮湿而气温不过高的年份和 地区发病最普遍。 (五)防治措施 1、检疫。 2、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铲除杂草和转 主寄主。 3、药物防治 松材线虫枯萎病 1、分布及危害 2、症状 外部症状:针叶失去光泽,逐 渐萎蔫变黄,最后变成红褐色,而 后全株迅速枯萎死亡。树脂分泌减 少或停止。 内部生理病变:形成层活动停 止。 木质部:往往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 呈现蓝灰色。 3、病原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lus (Steiner et Buhrer)Nikle),原虫动物门线虫纲。 卵成 虫 繁殖周期 生长季节 分散周期 聚天牛蛹 室秋冬期 天牛 侵入 传播 松树 4、发生规律 我国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吉林以南各地均有发生。 补充营养 伤口 线虫 繁殖期 (在蛹室周越冬) 成虫 线虫 卵 幼虫蛹 成虫 1、侵染循环: 1)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病树原木及其制品; 2)越冬:在生病植株上,天牛蛹室中越冬; 3)侵染过程:由天牛羽化后在健树新梢上取食造成的伤口侵入,适宜温 度下,4-5天完成一代。2周后可分散到全株,破坏树脂道细胞,使水分疏 导受到阻碍,导致树木死亡。天牛在衰弱或死亡树木上产卵,幼虫孵化后 蛀入木质部,秋冬季线虫聚集在天牛蛹室,天牛化蛹时,越冬4龄幼虫线 虫钻入天牛成虫气管内,由天牛携带传播。 2)高温干旱对病害有利,最适温度是2030,病害 多发生在7-9月。土壤缺水加速病害发展。 3)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我国主要发生在黑松、赤松 和马尾松上。 5、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 2)防治媒介昆虫 化学方法:成虫期,喷洒药剂;幼虫期,药剂熏蒸。 物理方法:彻底清除病死木,主要用于除治幼虫;诱杀除治 ,主要用于除治成虫。 生物防治:管氏肿腿蜂,白僵菌等。 3)树干打孔注射和根部土壤处理除治线虫 4)寄主松树更新换种,减少寄主源。 杨破腹病 英文名 Bark break of Populus 又名冻癌。 症 状 非寄生性,杨树、苹果树等可被害。 主要危害树干,有时危害主枝。常自树干平 滑处及皮孔处开裂,皮层先裂,裂缝可深达木质 部。翌春树萌动后,自伤口流出树液,干后呈锈 色。树势壮被害轻时可自然愈合。一般裂缝逐年 加深加长,有时长达34m。被害状:一为开放 型,冻裂后愈伤组织逐年向外翻裂,不能愈合; 二为开裂型,愈伤组织不向外翻裂,木质部开裂 深而长。被害后影响树木生长,诱发烂皮病、白 腐病、红心病,严重影响木材工艺价值。 病 原 非寄生性,冰点以下的低温。 发病规律 晚秋或早春天气骤然变冷变暖,昼夜温差大时易发病。常 发生在树干西南面、南面。秋季土壤水分过多,树木生长 过快,木质部含水量高时易发生。在同一林分或同一段行 道树,裂缝常发生在同一方位。受害程度还取决于品种的 抗寒性和立地条件,一般乡土树种,生长健康的植株,受 害较轻;新引种的对土壤、气候条件不适应的受害往往较 重。由于南方树种的大量引进,而普遍发生,特别是园林 绿化部门,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防治方法 选栽适于当地生长的抗寒杨树品种。 营造混交林,相互庇护。 冬季到来之前在树干1.52.0m高以下涂白,或用草包裹。 林地排水,防止积水。 品种北移时考虑其适生范围和耐寒性。 杨树腐烂病 1.分布及危害 2.症状 干腐型 枝枯型 水漬状病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酒糟味 失水下陷,龟裂,黑色小突起, 在潮湿或雨后,挤出橘红色胶质丝状物 皮层糟烂,纤维分离如麻状, 易与木质部 剥离 枯死或生愈伤组织 十二、杨树烂皮病 杨树烂皮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杨 属和柳、榆等树种危害极大。该病是潜伏 侵染性病害。当出现干旱、水涝、日灼、 冻害等恶劣条件,以及苗木移植或强度修 剪后不易恢复树木生机时,病害便迅速发 生,轻者影响树木生长,出现放叶晚、叶 片变小、枯枝、枯干等病状,重者造成树 木成片死亡 病害症状病害发生在杨树、柳树等枝干皮部。病初,皮部出现不规 则隆起,触之较软,剥皮则有淡淡酒精味。隆起斑块渐渐失水,随 之干缩下陷,甚至产生龟裂。剥皮观看时,可见皮下形成层腐烂, 木质部表面出现褐色区。病皮不断扩大,以春、秋两季扩大速度最 快,纵向发展较横向快。在下陷的病皮上,出现密集的小黑丘疹状 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座。遇雨或湿度过大时,由黑点顶端挤 出乳白色浆状物,并逐渐变为桔黄色,即病菌的孢子角。孢子角边 挤边干,形成细长的卷须。分生孢子器座有时呈同心环状排列。干 后病皮极易剥离,可见皮层腐烂成乱麻样的纤维丝条。若病皮环干 一周时,自此以上的枝干,便干枯形成枯枝。小枝发病时无明显溃 疡斑,在粗皮部分发病时也无明显的溃疡斑,也无卷须状孢子角, 但有琥珀色的分生孢子块。 . 病原 主要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污黑腐皮壳菌 其无性型为半知菌亚门的金黃壳囊孢菌 子囊壳 分生孢子器 . 发病规律 1)侵染循环: 越冬:以菌丝、分生孢子器、 子囊壳在病组织中越冬; 传播:风、雨、昆虫等; 侵入:伤口或死亡组织; 潜育期:6-10天,有再侵染。 2)各地气温不同,发病迟早和侵染次数不同。 3)弱寄生菌,只能侵害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 4)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发生。 5)病害发生与树种、气候、土壤、造林及管理状况、 树龄、林分结构、方位、密度和病虫危害等密切相关。 .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良种 2) 培育健康壮苗 3) 造林后加强管理 4) 改善林地及周围卫生状况 5) 避免造成伤口,保护伤口 6) 化学防治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00倍液、843康复剂 核桃枝枯病 一、分布及危害 二、症状:主要危害幼嫩枝条。受害枝的叶片变黄脱落。皮 层颜色改变暗灰褐色、浅红褐色、深灰色。死亡的枝条上不 久产生黑色突起。 三、病原: 半知菌亚门的矩圆黑盘孢 (Melanconium Oblongum) 胡桃黑盘孢 (M.juglandinum) 四、发病规律: 1、病菌在病枝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2、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枯枝处侵入。 3、此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因此发病轻重与栽培管理、树 势强弱有密切关系。 4、分生孢子存活时间很长。 五、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对于苗木和幼 树尤其要注意防冻和防春旱的工作; 2、及时剪除病枝并进行适当处理或彻底烧毁,以防蔓 延; 3、化学防治: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90%百 菌清300倍液,25%多菌灵350倍液等。 泡桐丛枝病(凤凰窝) 1. 分布及危害 2.症状 (1) 丛枝型 (2) 花变枝叶型 三、病原 MLO 原核生物界 四、发展规律 1、植原体在病株上大量存在于韧皮部疏导组织的筛管内 ,通过筛板孔移动,侵染到全株。 2、传播:嫁接、病根繁殖、带病的苗木和根的调运,媒 介昆虫(茶翅蝽、烟草盲蝽等)。 3、病害发生与育苗方式、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因素、泡 桐种类等有关。 五、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苗木 2、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防治媒介昆虫 5、对病株进行修除或环剥 6、药物治疗:四环素类药物 枣疯病 1、分布及危害 2、症状 根部:具疯症的根孽 枝叶:小叶型、花叶型 花器:变枝叶 果实:花脸型、组织松散 3、病原 MLO 4、发病规律 1)侵入以后,首先运行至根部,然后遍及全株 2)传播:嫁接、叶蝉 3)潜育期:1个月-1年 5、防治措施 1、培育抗病品种 2、选用健康无毒的繁殖材料 3、加强栽培管理 4、防治媒介昆虫 (喷药、合理规划枣园) 5、手术治疗(主干环剥和祛除疯枝) 6、药物治疗:四环素类药物 板栗疫病 名 称: 板栗疫病(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Murr.) marr.) 异 名: Endothia parasitica (Murr.) P. J. Anderson H. W. Anderson 分类地位: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 Pyrenomycetes,球壳菌目Sphaeriales,间座 壳科Diaporthaceae 寄 主: 欧洲板栗、美洲板栗、板栗、日本板栗、 锥栗、栎树、栓皮栎、夏栎、无梗花栎、漆树、 山核桃、常绿锥栗、欧洲山毛榉等植物 板栗疫病又称干枯病、溃疡病、腐烂病 、洞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苗木和结 果树都可受到侵染。寄主感病后,病斑迅 速包围枝、干,使栗实产量和质量明显下 降,严重时造成整个枝条或全株枯死。 传播途径 病菌的分生孢子借助于任何与之接触的 动物传播;水溅能近距离传播孢子;子囊 孢子从子囊壳中可有力射出,借风力传播 。远距离主要是通过调运带病苗木、接穗 。原木和栗实等途径进行传播。 危害及症状 苗木及大树均可受害,主要危害主干、侧枝、小枝。病 菌自伤口侵入主干或枝条后,初期在光滑的树皮上形成圆 形或不规则的水渍状、边缘略隆起的黄褐色至褐色病斑。 在粗糙的树皮上病斑外观无法辨认,但剥开树皮,受害处 皮层呈深褐色至黑褐色,边缘不明显,韧皮部变色死亡, 形成典型的溃疡和烂皮。随着病斑逐渐扩展,直至包围树 干,并向上、下蔓延,病斑组织初期湿腐,有酒糟味,失 水后,树皮干缩纵裂,剥开枯死树皮,可见有污白色至淡 黄色扇形菌丝体(菌丝扇)。发病枝条上的叶变褐色死亡 ,但长久不落。春季在病斑上产生橘红色疣状子座,5月 以后在子座上溢出一条条淡黄色至橘红色胶质卷须状的分 生孢子角,遇水后即溶化。在气候干燥时,子座色泽变暗 。秋季在子座中出现子囊壳,子座变橘红至酱红色。随着 病斑的扩展,树皮开裂,进而脱落下来,露出木质部,病 斑边缘形成愈合组织,第2年旧病复发,继续扩展,形成 新的愈合圈,这样年复一年形成同心密集的中心低边缘高 的多层愈合圈,为开放或放射型溃疡,当病斑环绕主干时 ,造成整株死亡。 发病规律: 当平均温度超过7时,病斑开始扩大,气温 维持2030时,最适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 殖,病斑发展迅速。一般侵入58d后出现 病斑,1018d产生子座,随后产生分生孢 子器。平均温度下降到10以下时,病斑发 展迟缓。 病原菌为兼性寄生菌,引起潜伏侵染性 病害,病害的发生与立地条件、气候、林分 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一般阴 坡、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 良好、经营管理水平高的林分,栗树生长旺 盛,抗病力强,发病低或不发病;反之,则 发病率高。幼龄林当年发病和枯死率高,老 龄树当年发病和枯死率低。栗树随林龄增高 ,累积发病率也增高。不同栗树品种之间的 抗病力存在差异。 病原菌一年四季均可形成分生孢子器及 分生孢子,但以春、夏季为多,分生孢子在 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3个月,甚至可长达1 年之久;子囊孢子的成熟期以秋季为多,但 子囊孢子的释放是长期的,可达数月,且耐 干旱,经1年(有报道2年半)干燥后遇水仍 可萌发。 榆枯萎病 分布 印度、前苏联、伊朗、土耳其、丹麦、挪威、瑞典、波兰、捷克、斯洛 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西班 牙、葡萄牙、意大利、前南斯拉夫、罗玛利亚、保加利亚、希腊、加拿大 、美国 寄主植物 榆属:美洲榆Ulmusamericana、山榆U.glapa、糙枝榆U.fulva和翼枝 长序榆U.alata 高度感病:荷兰榆U.hollandica中度感病;榔榆U.parvifolia、白榆、光 叶榆、英国榆和帕劳榆较抗病。 危害情况 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两次大规模的流行 20世纪初期:法国中欧南欧英国北美西南亚中亚,后果: 榆树大面积死亡,如美国193035年,250万株死树 70年代:英国北美中西部北美欧洲中亚西南亚,后果:大部 分成年榆树死亡,如英国南部,197078年,230万棵榆树中有75死 亡;葡萄牙,1979年80的榆树死亡。 为害症状 新稍萎嫣叶片变成黄褐色死亡 干枯的叶片往往悬挂在枝条上一段时间不脱落症状从一 个枝条迅速蔓延到另一个枝条,渐向较大枝条扩展,最后 波及全株,导致整株榆树死亡,病枝颜色较深,横切面深 褐色的条纹和斑点,呈褐色环;纵剖面褐色长条纹状。 病原菌: 榆蛇口壳Ophio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