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试卷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试卷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试卷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试卷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6高考试卷分析 北大附中 刘子午 l一、07考纲的变化: l二、06年全国试卷的变化: l三、06年全国试卷的评价: l四、试卷分析: l五、07年高考建议: l六、指导学生复习: 一、07考纲的变化: (考纲的变化、解读考纲、值得注意的问题、备考建议) l 1考纲的变化: l 与去年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相比,2007年地理考纲在考试能力要 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题型示例等方面没有变化。 这主要 是因为今年内都将要用新课程高考大 纲,今年处在新、旧过渡阶段,没有 必要再做大的调整 l但是也不是一点变化都没有,应该说变化不大 ,只有两个地方有了明显的删除。 l一是“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与05、06年的考纲比较,删除掉了。可能从 主干知识和角度来看,粮食问题可能已经不是 目前最核心的问题了,像有很多问题,能源、 人口等等都是热点问题了,所以把这个点删除 掉了。 l二是我们过去考得很细的,在西南“红水河水能 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个点可能相对比较细,所 以也给删除掉了。 l其他的内容,中国世界区域地理,自 然地理等等内容,应该说保持了原有 基本框架,就是说保持了基础知识。 就是你应知应会的地理常识,这块基 本保留下来了。 l还有一块我们叫做主干知识,也就是 高考复习中最核心的内容。像我们讲 的大气环流知识,洋流知识,围绕工 业、农业、交通区位因素分析这些是 我们主干知识。没有大的变化。 l再有后面有历年高考题型示例。从00年高考文 综出现,今年已经是第八年了,前七年高考的大 纲制定人员,一定要围绕着求变求新,把符合趋 势的试题吸纳进来,编写进去。而前些年,通过 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有些内容自然淘汰掉了。 l在试卷形式、地理分数和题型类型分布上没有什 么变化。文综300分,150分钟,前11题还是地 理的选择题。后面,依据大纲36题36分应该是 地理学科的,后面37历史题,38政治题,39题 60分应该是三个学科综合在一起的,地理在中 间应该占20分。这样地理整体的分数是100分, 整体分数和试题结构都没有变化。总体来看,能 力上,内容调整上,题型示例,试卷结构安排上 ,就是题型示例和内容进行了微调。能力和试卷 的结构,题目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2解读考纲: l地理考试大纲考试范围沿袭传统的四大部分:自 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四大部分考点基本覆盖了初中、高中八本教材 的全部内容。 l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都是以抽样考查知识、 全面考查能力为其特点。因此,考生在后阶段复 习中,应对照考纲,对照教材,重视基础知识( 包括原理、概念)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 、思路),以及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掌握和理解运 用,并在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 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 际的习惯。 地理高考大纲始终坚持文综所要求的 四项基本能力。 l第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地理高考试题中 ,这一点就更突出一些,文字信息、图像信息、 表格数据信息等,且多数高考题目的信息,是考 生平时训练少见和教材以外的信息。 l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对地理试题的不同方式 提供的信息准确提取,如:选择题,一定要有两 次提取信息的过程,即:首先对提供的图文背景 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判断,得出结果;再 针对题干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选择。 l同时还要注意题组中的几道题目间的某些因果联 系和同一信息的反复利用。 例如: 图1为甲(30N)、乙两地 某日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 答13题。 分析图: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一样,都是75,甲 (30N)5点日出,19点日落,正午是12点(北京时间) ,昼长14小时,所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甲为120E; 30N),乙16点日出,28点日落,昼长12小时,应在 赤道上。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一样,则太阳应直射 在甲与乙之间(030)即15。用公式75=90 30+,=15N. 再看题: l1此日乙地的日出时间(地方时)为 (B) lA500 B600 C700 D800 l乙在赤道上永远是6点日出(地方时),为B. l2当乙地日出时,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C) lA120E,30 N B120E, 0 lC60E,15N D60E,15S l乙地日出是16点,太阳直射点即12点的经度,(纬度已求出 15N),1612=4(差4 个时区)东8区(北京时间)4=4(向西)即 东4区,(60E),即C. l3有关甲、乙两地方位的说法正确的是(B) lA甲地在乙地的正东 B乙地在甲地的西南 lC甲地在乙地的西北 D乙地在甲地的西北 l从图中得出甲(120E; 30N),乙在赤道上(0),经度为正午 是北京时间22点12点=10,与北京时间差10小时,即向西10个时 区,即西2区,乙在位置为(30W,0)答案为B. 第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l学生复习到现在,头脑中已经储存了 大量的地理知识,在后阶段的复习中 ,自然地理重在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 运用,人文地理重在原理和观念的运 用和建立,区域地理重在区域空间的 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对某一方面的 问题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答题的基 本“公式”。 例如: 读图3“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变化 示意图”,回答7、8题。 7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 )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B农业引水灌溉 C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D有支流汇入 这里要注意自然原因,B是人为原因,所以答案为A. 8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含沙量沿程变化的折线是( D ) A折线B折线C折线D折线 这就要调动知识储备: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黄河含沙量大是在中游,答案为D 再例如: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水稻种植业 ,按农产品的用途分 类,该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自给 农业。试分析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 产活动的主要影响。(5分) 气候:从类型:气温,降水来分析优劣-分析问题的公式 优势: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足,降水多; 水热条件配合好:高温期多雨期一致 劣势: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l(3)与乙地纬度大致相同、经度为90W 100W的世界某农业区,农业生产水平高, 分析回答其发展农业优越的社会经济区位条 件。 l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工业 ,技术等,这也是定式 l农业区为美国的农业带: l 北部为工业区,市场大 l 水陆发达,交通便利 l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农药 l 技术先进,对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l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求考生正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 述地理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用书 面文字的形式完成各种问题的解答。因此,考生在复习 过程中要经常回归教材,尽量利用教材中的语言组织答 案。因为教材中的叙述和文字描述是相对科学和完整的 ,对某一问题的解答,应语言规范,书写有条理,准确 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样才能得分,否则即使能 够理解题意,利用有效信息,写一些大白话,没有关键 词,也不得分,所以这一点也就是得分点。 l高三没有新教材,完全是复习课,怎样才能提高复习课 的效率,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复习和如何做题,明确一点 就是如何提高分数,提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例如: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云南省地形、地势特点。(2分) 地形: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就五种, 选择其中,其它不得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趋势) (2)腾冲有著名的休眠火山群,地热丰富。 该火山群位于 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 震带内,试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2分)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 (张裂区,挤压区等不是得分点只写出板 块交界不写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也不得 全分) (4)云南省已将旅游产业定为本省重要经济支柱,请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角 度,分析该省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条件。(3分) 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样性、非凡性等特点;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集群分布、地域组合状况好。 (写出风景多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都不得分) l(5)分析说明云南省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时 应防止出现的主要问题。(2分) l 环境污染,(1分) l 生态破坏。(1分) l 许多同学写出如何保护,答了很多 ,就没写出出问题,不得分 31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对比、地理位置的异同点。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相同点:沿海地区(1分) 不同点:北半球大陆东岸 南半球大陆西岸 只写临太平洋印度洋不全 (2)说明、两地的气候特征及其主要成因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湿少雨 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2分) 终年炎热干燥 成因是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沿岸寒流的影响 (综合考虑) 只写气候类型,受季风影响不得分 (3)指出影响地发展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4分) 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写地质灾害不得分 (4)分析地附近沿海城市形成的区位优势。 (三项即可,3分) 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三项即可得分,3分) 这里还有资源、政治军事宗教等。按书上大标题 第四;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l考生在后阶段复习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大量做题 ,要善于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比较、概括, 综合运用。 例如: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圣罗卡出发,踏上了 环球航行的征途。1522年9月6日,麦哲伦船队的“维多利亚”号历经磨 难返抵西班牙,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 行。读图13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2)麦哲伦船队于1520年11月至1521年3月 初,在南太平洋及赤道附近航行3个月,在此段 航行时几乎未遇到巨浪袭击,试分析其原因。 l11月至3月初为南半球夏季,海水温差较小,气 压差小,风力较小,所以风浪较小; l推理:风力 气压梯度力 温差 季节 l大部分航线在赤道附近,位于无风带内,所以 风浪小。 l(3)麦哲伦船队返回西班牙时,海员发现船 队按昼夜交替记录的日期比西班牙当地人 少 (多或少)了一天,请说明造成这种现象 的原因。 l船队向西航行中,每个昼夜交替的时间都要比 在沿途各地生活的人经历的昼夜交替稍长一些 ,环球一周后正好少了一昼夜时间。 l (许多同学写了日界线,当时还没有日 界线,也有写与太阳方向一致所以每天长一些 还算沾边,虽不确切,但推理正确) l(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人口迁移和 新大陆的开发,巴西成为欧洲移民移居的主要 地区。巴西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地区,请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 按书上大标题走 l地形:巴西东南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 l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l历史:开发较早; l交通:临近海洋,海运便捷; l经济:工、农业经济较发达。 3值得注意的问题: l、不能放松基本能力掌握,学生首先要重 l 视基础知识。 l、关心身边随时发生的各种地理事件。学会 l 用地理知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 l 比如:今年的暖冬 l、注意在基础上将整个地理知识融会贯通, l 提高综合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l、要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 l 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l例: l北京大白菜的丰收给菜农带来的是烦恼。由于去年白菜销售行情 较好,今年的白菜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北京周边地区播种面积也 比去年增加了15%到17%,使得大白菜上市量大、质量好,价格 却降到了几年来的最低点。回答1920题。 l19两年间大白菜种植规模和市场销售价格的变化,体现了 lA农业技术的进步 B农业政策的改变 lC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D交通运输的改善 l20为进一步做好北京市蔬菜供应工作,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lA调整蔬菜的种植结构 B大规模削减白菜的种植面积 lC大力发展白菜的深加工 D由政府决定种植面积和品种 l 4备考建议: l.复习课本莫忘细节 l今年高考大纲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复习课本知 识的掌握就要注意一些细节。可能成为今年的考 点,值得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忽略了书上图表下 的小字和图上的图,许多学生复习时不注意,举 例来说,高考中曾经考过许多书上的原图,如: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就在北京考题中出现,还有村 落与地形河流关系示意图,人口再生产的曲线; 海水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曲线图,理想土壤成分 的比例图等。 图1是西经170附近本个观测站水温 随深度变化曲线图。读图1。完成第1 题。 1 三个观测站中 A 位于大西洋 B 的纬度位置最低 C 的海底地形是大陆架 0-1km之间,的水温变化比大 (1)读图13,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 地区分布特点。并简述奥运文化空间扩散的特点及意 义。(10分) (1)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 北美洲)。 奥运文化空间扩散范围扩大,并与其他文化区发生重 叠,促进文化的交流发展与繁荣。 (3)说明图18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5分) (4)简述图18所示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状况。(5分) (3)沿道路呈带状分布。山地村落规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 (4)有荒山、林地、果园(园地)、农田(耕地)、湖泊(鱼塘)等。 .知识要加深和拓展 l复习时仅仅满足于对课本的理解是不够的 ,在落实的基础上更应该对其进行加深和 拓展。所谓加深,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进行深入的学习,适当找些难题来提高解 题能力。所谓拓展,就是要在掌握基础后 对与之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延伸,特别是生 活中一些与地理息息相关的常识。 .主干知识要加强 l第二轮复习时要着重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掌 握。此时已没有太多的时间复习每一个细 节,考生们应该学会系统化地梳理,对整 体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在记背的同时,要 通过经典例题来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知识, 并且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来下手,做到主 次分明。 主干知识有: l自然地理: l(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日照图为主要信息载 l 体,计算时间、判断节气、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 l 太阳高度变化等); l(2)大气运动(等压线图的应用分析); l(3)气候形成因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 l 规律、气象灾害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具体分析; l(4)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l(5)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影响;(6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7) 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 l(8)地域分异规律等。 l人文地理: l(1)人类各种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 l 区位因素分析和评价; l(2)人地关系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影响、 l 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l(3)人口、文化和旅游的有关知识等。 l区域地理: l(1)区域空间定位; l(2)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 l(3)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 l 发展方向; l(4)中国国土整治。 l总之,今年的考纲变化不大, l 要注意细节, l 学会做题, l 提高分数 l 这是我们的宗旨 二、06年全国试卷的变化: 全国 卷 自主命 题题 单单科地 理 大综综 合 总总 计计 04年 42 3211 05年 33 3312 06年 24 3110 三、06年全国试卷的评价: l1试卷的结构: l2题型题量: l3考试内容: l4试题评价: 1试卷的结构: l今年文综全国试卷共计39个考题,总分300分。 其中选择题为35个考题,140分,与去年相同。非 选择题为4个大题,共160分。与去年试卷相比,非 选择题题量继续保持稳定。政治、历史、地理三学 科在试卷的分值均为100分,与去年相同。 l选择题中,政治学科12题,占48分;历史学科12题 ,占48分;地理学科11题,占44分。非选择题中, 政治为52分,历史为52分,地理占56分。其中36 题为地理题(共36分);37题为历史题(共32分) ;38题为政治题(共32分)。 l39题为政、史、地三科综合(共60分)。 l今年文综全国试卷共计40个考题,总 分300分。其中选择题为35个考题, 140分,与全国相同。非选择题为5个 大题,共160分。 l选择题与卷相同。非选择题中,其中 36、37题为地理题(共36分);38题 为历史题(共32分);39题为政治题( 共32分)。40题为政、史、地三科综合 (共60分)。 l 总之,变化不大 2题型题量: 年选择题选择题非选择题选择题 题题型、题题 量 分值值 题题型题题量分值值 04单选单选 1144问问答、填空、选选 择择7 56 05单选单选 1144问问答、填空756 06单选单选 1144问问答、填空856 单选单选 1144 填空、填表、判断7 56 在难易程度上今年的题偏难 易、中、难比例是08812 难易程度题 量 分 值 分值占 总分比例 % 小计考纲 规定 题量 分值 占比例 易 0.7 卷000000中等 难度 题为 主 卷000 中等 0.4 卷83232168888 卷85656 难 0.4 卷3121231212 卷000 全卷合计19 10 0 10019100100 各题得分情况 第卷 第卷 题号 平均分 题号 平均分 11.493621.02 22.4436(1)6.54 32.2236(2) 42.2136(3)7.12 52.0636(5) 62.0136(4)7.35 72.413911.7 81.3339(3)3.7 90.9939(4)4.52 101.7239(5)3.48 111.89 小计20.78 平均分合计 53.50 难度小计0.470.58 全卷难度 0.535 3考试内容: l 地理考试内容是四大部分:地图、自然地理、人 文地理、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l 试卷中自然地理占了,人文地理占了 比往年自然地理部分多了一点。 l 试题中注重考察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地理特征 、地图知识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l 试卷中的知识点覆盖率达53.3%,比去年少了一 点,但也是合适的。 考试试内容04年05年06年 题题量分题题量分题题量分 地图图501429 自然地理宇宙中的地球14312 大气2828 海洋28 陆陆地317221 资资源14312 人文地理人类类生产产活动动和地理环环境502814 人口与环环境 人类类的居住地聚落214 人类类活动动的地域联联系 文化景观观 旅游与环环境 世界政治经济经济 地理格局 环环境问题问题 和可持续发续发 展 区域地理世界1428 中国46440420 合计计1810019100 试题试题 种类类 试题试题 1试题试题 2试题试题 3试题试题 4 单单科 题题 36.华华北 地形和 气候 36.中亚亚 咸海地 区“白风风 暴” 36.西南 地区“三 江并流” 36.美国农业农业 37.西欧气候和南美 秘鲁渔场鲁渔场 跨科 题题 39.我国 耕地和 粮食问问 题题 39.辽辽宁 重工业业 区位及 其变变化 39.我国 能源问问 题题“西电电 东东送” 40.我国土地退化 41.西南攀枝花工业业 、水电电区位分析 04年 05年 试试 题题 种类类 全国卷全国卷全国卷 单单 科 题题 我国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风气候区 一个小区域平面图图及地 形剖面图图(地形特征、 土地利用水能开发发、可 持续发续发 展) 西亚亚及其周边边 地区图图(地中 海气候的特征 及成因、交通 运输输) 我国两湖地区 (天气系统统的变变 化、武汉汉的交通 区位分析、庐庐山 ) 跨 科 题题 东东南亚亚地区火山海啸啸 (等深线线、板块块构造、 火山喷发喷发 的原因) 渭河平原及其 周边边地区(地 形分布、发发展 耕作业业的自然 条件评评价) 河西走廊地区河 西走廊成为绿为绿 色 走廊的主导导自然 条件、环环境问问 题题) 05年地方自主命题试题 试题试题 种类类 北京卷天津卷江苏苏卷 单单科 题题 北海和南海两个区域 对对比(海水性质质、资资 源优势优势 、环环境问题问题 、 地质质灾害、天然橡胶 生产产及运输输、北海沿 岸气候). 亚亚欧大陆东陆东 西 部比较较、澳 大 利亚亚北部植 被 类类型及其变变 化 形成原因。 西南地区 地质质灾害 成因 跨科 题题 井冈冈山地区红红色旅游 (区域自然特征、旅 游活动动三要素、环环境 问题问题 ). 跨国公司经经 济济 全球化 长长江下游 地区工业业 与生态环态环 境 06年: 试题试题 种类类 全国全国 单单科 题题 我国的沙尘尘暴主要 活动动路径 北冰洋海冰融化对对洋 流的影响 缅缅甸的气候、农业农业 及 城市区位 跨科 题题 我国长长江中下游城 市区位特点 青藏铁铁路经过经过 的地形 区与气候区 4试题评价: l总体上试题科学性强,体现了学生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的立意指导思想,基于教材、 高于教材,有创新意识,方式灵活 ,又有一定难度 对培养和选拔学 生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突出热点问题,多以身边最常见的形式 出现,给人以即熟悉又是亮点的感觉。 l 比如:全国: l 12题:农业以柱状图的形式。 l 35题:雪线高度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l 三条曲线基本知识。 l 68题:能源问题不用当前油价,用图表 l 39题:沙尘暴三个图 l 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l全国: 36题:北冰洋的融冰全球变暖问题 l 40题:青藏铁路即将通车 比较05年: 全国:14题:石油、中东 全国:12题:人口; 全国:1题:北极黄河站 北京:12题:沙尘暴, 36题:登珠峰, 40题:红色旅游 有很多共同之处 l所以热点问题不回避雷同,像能 源、环境等都是永恒的点。 l 复习的时候仍要关注。能源安 全,西部、两岸、两极、三农、 矿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 村。冥王星被开除、朝鲜地下核 实验。 全国卷和地方自主命题卷普遍突出了 地理学科特色地理图表的考查。 06年图表 全国71 全国7(8小图)1 北京7 天津9(13小图) l全国卷: l有柱状图、曲线图、阿拉斯加区域 图、我国北部沙尘分布图、我国东 部地区图。 l全国卷: l有曲线图、世界贸易图、等值线图 、世界区域图、缅甸国家图、地形 剖面图、气温、降水柱状图。 l试题充分利用“地图语言信息”, 着重考查考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 信息的能力,根据地图叙述地理 事物和地理现象;利用地图进行 判断的能力,能够根据地图进行 分析,得出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特 点;能够把地图中有联系的事物 ,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得 出正确的结论。 比较 05年: 图表 全国7(8小图) 全国7(8小图) 全国4(7小图)3 北京6(8小图)1 天津9(23小图)1 l 图量基本持平,变化不大。地图是地理学科 的特色特色语言,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功。 l复习时一定要多用图,多做各种图的 题:等值线图、剖面图、曲线图、折 线图、饼图,尤其是经纬网定位图, 只有确定了位置才能做题,不骅确定 位置,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一切都等 于0,题就没法做。要做到:有图看 图,没图自己画辅助图,多在图上下 功夫。 例如:我校月考: 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示 意图,图中经线间隔相 等,外圆为赤道,虚线 为回归线和极圈,EDF 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 黑夜)分析回答: 写出气压中心名称:B 其中M点的风向 ; (需再画一图) B B M 整体上难了点:难度0.53利于选拔 l全国:难了点,没有容易的题,难题多了点。 l1题: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不仅是粮食作物的分布, l 还必须具备自然地理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所 l 跨的省区。东北的玉米多,江西的水稻多,华北 l 小麦为主,玉米也不少,这些都是北方的旱地作 l 物,东北吉林冬季冷,冬小麦很少,江西则北方 l 作物玉米小麦都不多,东北吉林成为玉米大省还是 l 60年代困难时期以后的事。以前就是大豆、高梁, l 8题:综合性强,即要考虑能源消费量,又要结合各国人口数 l 才能正确判断, l 9题:看日食,从题中看似时区计算,和地球运动的题,东早西 l 晚,易忽略10月14日这一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甲不仅由于 l 纬度高,还由于在东部,才日落早,以致于是18点以后是 l 看不见太阳的。 l全国:适中。也有难题: l3题:即要知道摩尔曼斯克在北极圈内,有 极昼极夜,还要了解其大概的纬度位置,因 此不可能在3月,也不可能在5、6月。 l5题:这题很灵活,也很难,可以用9月23日 为6 点日出,距离8月23日过了30天,与3 月21日过30天的日出时间是一样的,即4月 21日,画出纵坐标,可得出, l也可从极昼开始于约5月12日左右,结束8月 2日左右,与8月23日差20天,5月12日前 推20天,也在4月22日前后,结果是一样的 。 l与05年相比:06年算难的,05年还有一些较容易的 题,但去年没有。 l尤其是全国卷:1、3容易,89,1012,36: 都难点, l第36题的切入点并不难,图中的河流直观地表现了一 条从南到北流淌的河流。本题中所用到的基础知识有 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形低山丘陵;气候季 风气候,降水丰富;水文水量水能丰富,农业生 产类型;资源利用土地利用与水能开发等。因题干 中明确说明了图示区域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 初中课本中有对南方地区的讲解,在高中选修课二中 有专门对南方低山丘陵的讲解。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 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正确理解题意,利用题干和地 形图、剖面图给出的信息,归纳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 征;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和开发应注意 的问题;从降水、地势起伏、流域面积形特征;峡谷 地形等多角度分析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l l全国卷:9、10、11难了点, l全国卷:36题难了点。 l单科地理都有一应用题比较难: l 广东:地转偏向力的实验。 l 江苏:用手表确定南方。 l所以在今年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千万 不要因为去年的考题难了,就一味的找难 题做。今年肯定不会太难了。我们一定要 立足基础,落实到图上。去年各地的题都 出现了板块,也是由于印度洋的海啸闹的 。 l我就讲:06年没板块了,板块题都被出到 极致了,没有什么可出的了,去年真没了 。去年题普遍难了,今年年不会太难了。 学生天天做难题,一年下来,思路僵化了 ,反把容易题想难了而丢分,得不偿失。 综合题仍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方式 以填空和问答为主,分值较高。 l全国:36题:我国的沙尘暴活动包括了我国的地 l 形、气候、自然带。 l 小题沙尘分布特点及自然原因, l (春季T高P少)就14分 l 40题:城市的区位因素包括了地形、气候、河流、 l 水源、经济、交通等。 l全国:36题:海水蒸发量增加对沿岸的影响及原因 l (多T多P,西风)12分 l 40题:4个填空:昆仑山、唐古拉山、坡度大, l 落差大,工程量大,造价高。10分 l 2个空:B B:季风影响:P多,纬度低,T差小 l A:非季风区10分 l与05年相比:差不多,今后也就这个趋势了,思路要清楚,答题 要简练。 l05年: l全国卷:第36小题给出我国亚热带地区季风 气候区的小区域平面图和地形剖面图,综合考 查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基础知 识和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能源开 发等人文地理基本知识。只地形特征就16分。 l全国卷:36题:西亚地区气候和交通。气候 类型和分布就14分。 l全国卷:36题:我国长江流域等压线图。天 气变化18分,武汉成为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14 分。 l总之复习中要学会叙述,清 楚简练,不要画蛇添足,拿 不准不答,答错反丢分。关 键词要有,要答全必须想全 。 如:图中A、B两地区同 为 气候类型, 分别叙述其形成的主要 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2分) A:常年受赤道低气压 带的影响;(1分) B:处为东南信风迎风 地带,山地迎风坡 的抬升作用造成降 水多,(1分), 沿岸暖流有增温增湿 作用。(1分) 主干基础知识为主,强调应用。 l全国: l2题:水稻和小麦差不多,也就是地跨南北 l 方,安徽省跨秦岭淮河。 l 强调主干基础知识:农业、气候、能源、 l 地球运动、沙尘暴(生态问题)城市区 l 位等。 l全国: l 时区、地球运动、农业、气候(等值线 l 图)洋流、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地形和 l 气候。 l 与05年相比: l全国试卷中涉及的地理知识主要有石油问题;地 理现象的季节变化;地球经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 意义;地形、气候特征、水文、植被;海水的性质 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板块构 造学说及板块运动的影响;海拔(绝对高度)和相 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陆 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及影响条件;工 业生产及工业区位;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开发 治理(国土整治);人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等,都 体现了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考查考生对地理基础、 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应用水平。 l全国、卷:气候特点分布,板块块学说,农业 生产条件,农业区位,交通、港口、运河、地形, 时区计算,等压线判读等。都体现了基础知识的应 用。 l 在复习中仍然要立足基础、 抓主干知识。任何时候都能 立于不败之地。 总有一些计算题,或难或易。 l 全国:6题:能源消费量和百分比要算 l 一下, l 9题:时差要计算 l 全国:5题:日出时间计算, l 11题:温差的计算。 l05年: l全国卷:8、9题三角形示意图,工厂选址 l全国卷:911题:市场的收益和成本、 l 运费关系 l全国卷;1011题的三角形示意图中日韩 l 市场。 l 文科学生数学相对差些,地理中虽然 计算比较简单,但要求细心,在复习中 不要忽视简单的计算题。时不时不防做 一点这方面的练习。 自然地理为主。分值也高。比05年 少了一点,仍占60% l全国:自然地理60分, l 人文:40分。 l全国:自然地理60分, l 人文:40分 l05年: l自然地理知识分值约为人文地理知识分 值的2倍。达近70%,这种情况是近年来 所没有的,而其中尤其以地形、地质基 础知识考查比重较大,;第39题为海域 等深线图,其中第(1)(2)(3)小题 考查了相对高度、板块构造以及火山形 成等地形地质知识。总分值为40分之多 , l总之自然地理仍是重要性的考 点,而且不可能再少,尤其是 在综合题中的分析其原因,往 往是自然原因为多。这也是复 习中要注意的。 气候仍然是重点考试内容: l全国:24分 l全国:22分 l多年来气候一直是重要性的考点,也是 与实际联系最密切的题目。所以复习中 可将这一单元多下工夫,多用些时间, 多做一些题。或做一些专题。 l如:天气系统,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分布,成因等。各大洲气候特点。主要 国家的气候特点等。 中国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都有, 区域综合加强。 l全国: l中国:24分,涉及中国共68分 l (中国农业、沙尘暴、城市区位) l世界:8分,美国,涉及世界共12分 l全国: l中国:34分, l世界:缅甸、摩尔曼斯克、西欧28分 l中国的比较多,05年 也一样: l中国: l卷36题地形等, l卷39题(地形和农业), l卷36题(武汉) l世界: l卷5题地中海波斯湾,39题印尼。 l卷5题菲律宾,36题西亚 l卷1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l 所以 复习时区域地理一定要加强,尤其 是中国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城市文化等 。 灵活创新: l全国:9题:日食时区计算。 l全国:35题:日出时间与昼夜长短打破了以往 l 的日照图模式。 l这题很灵活,也很难,可以用9月23日为6 点日出,距 离8月23日过了30天,与3月21日过30天的日出时间 是一样的,即4月21日,画出纵坐标,可得出, l也可从极昼开始于约5月12日左右,结束于8月2日左右 ,与8月23日差20天,5月12日前推20天,也在4月 22日前后,结果是一样的。: l 37题:判断题,多年没有了。 l所以要有新思路,不要只做考过的题,多 做一些设问,多变换题型。多思路解题。 也有一些问题 l36(3)题,沙尘暴多发地区的地表环境特 点包括的要素较多,答案只有三个方面, 局限性大,不利于学生发挥。也不利于学 生得分。合理也应该给分。 l参考答案唯一性太大,如:36(2)题,西 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盆地,吐鲁番也是 正确的,答案没有,影响学生得分。 四、试卷分析: l全国卷: l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1 ,回答12题。 l 1 、代表的 l谷物依次是: lA小麦、水稻、玉米 lB玉米、小麦、水稻 lC水稻、小麦、玉米 lD水稻、玉米、小麦 l分析:题干关键词:我国四省、三种谷物、种植 l 面积 l 吉林、江西、河南、M省 l 小麦、水稻、玉米 l评价:难题。难度0。37 l答案:C:水稻 小麦 玉米 l启示:考察了学生读图判断能力。 l 中国的粮食分布和气候关系, l 中国的地理分界线 l 2 M省可能是 lA山西 B安徽 lC广东 D甘肃 l分析:M省小麦和水稻的种植面积相当和少 l 量的玉米。 l答案:B l评价:较难。难度0。61 l启示:秦岭淮河的8个界线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2表示全球 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2,回答35题。 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 B C D l分析:首先是T:低纬高、高纬低 l 其次是P:赤道多、回归线少 l答案:A l评价:较难0。55 l启示:考察了全球的T的分布、P的分布与降水带 l 全球的气候是永远的考点,要细致、系统 l 的复习。天气系统、气候分布成因特点, l 各大洲、主要国家;气候专题等。 l 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像力和世界知识 l 要熟记气温降水分布曲线用规律。 l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l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l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l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l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l分析:看图题。 l答案;B l评价:较难:0。55 l启示:多练习看图、读图,从图上找答案。 l 读图要多联系学过的理论知识。 l 加强综合理解能力。 l5.依图示资料可知 l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l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 致 l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l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l分析:关键词:图示资料 l答案:A l评价:难度中等0。51 l启示:从图中找答案,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 l 就图答题,选择最优。 l 题有点问题,实际上D是对的,但图中S:雪线为0km为水面, l N:雪线为1km为陆面。 l表1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1,回答68 题。 6表1数据表明: A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 C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l分析;1。把表分析透 l 2。关键词:百分比,消费量 l答案:B l评价:难了点0。50 l启示:要分析题材中的有效信息,还要分析题 材中每一个问题的关键词。 l 计算消费量:用总量% l 观注热点问题。 l7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l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l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l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l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l分析:以6题为基础,对则对,错则错 l答案:B l评价:较难0。6 l启示:各大国基本状况要清楚 l8.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为相近的一组是 lA B C D l分析:关键词:人均消费量相近 l 用总量人口 l答案:C l评价:难0。33 l启示:要知道世界上大于1亿人口的国家,大约是多 l 少。世界8国人口大约数字。 据报道,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开始于9时 20分,结束于10时57分。当哈尔滨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 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 日17时55分,结束于13日18时46分。读图3,完成911题。 9图中阿拉斯加州的甲 地和乙地 A能够同时看到这 次日偏食的全过程 B乙地先看到日偏食, 甲地后看到日偏食 C乙地能看到日偏食, 甲地看不到日偏食 D乙地只能看到日偏食 开始,甲地只能看到 日偏食的结束 l分析:找出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在图上标 l 出两天的日期,计算时差和时差。 l 哈尔滨结束时,某地均未开始 l 10月14日已过秋分21天,甲纬度高 l 又在东边已经日落了。乙纬度低, l 又在西边,差2小时,所以能见到。 l答案:C l评价;最难:0。25 l启示:此题新颖,灵活,不俗,在考时区 l 日界线的题里,是个亮点。 l10报道中的阿拉斯加地区使用的时间是 lA地方时 B西10区的区时 lC西9区的区时 D西8区的区时 l分析:前题已算好 l答案:B l评价:难:0。43 l启示:时区计算不佝一格 l11阿拉斯加州能看到这次日偏食结束的地区,其 使用的区时与地方时相差约 lA0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l分析:上题已算好为西10区,则乙在180差2个小 l 时。上题算对了就没问题。 l答案:C l评价:难:0。47 l启示:时区和日界线的题不在多难,在于灵活。 l 要适当做一些题。这是基础知识。不能放 l 松。以前年年有,05年少一些,06年又有 l 了,以后还是会有的。 l36(36分)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 ;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 计次数。 l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下列问题。 l l(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盆地、 盆地。 l(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盆地、河 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 平原。 l(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l(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 因。 l(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 l(1)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l(2)准噶尔盆地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l(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 被稀疏 l(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 (地表)增温快(3分)、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 ,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l(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振荡、波动)的规律 ;12次 l热点问题要关注 l加强读图能力训练 l此题较难0。58 l课本知识一定要记,尤其是基础知识,只有熟练记忆才能灵活 分析 l叙述题要注意:关键词要有, l 要用地理专业术语 l 特点要明确, l 叙述简练、有条理。 l错误:地形区错位,地名错误;(格尔木、青藏高原、辽东平 原、江淮平原)答案不得要领:地表环境主要有地表水分、表 土类型、地表植被,(答成平原、高原、凸凹不平;地表植被 多数没写出),沙尘暴变化规律不能概括(写成减少、增多、 凹凸分布、比较平稳)季节分布写成上半年、1-6月,自然原 因主要是气象因素(T、P、风、辐射)气温是最主要的,大多 学生没写出,表述差(植被不多树木少都不得分) 39.(60分)根据相关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在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出 现之前,河流的交通运输功 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图9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它 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 相关。 (3)比较图9中A、E两城市 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 点。(6分) (4)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 些共同的地理因素。(8分) (5)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交通线路的选择。分别 写出目前经过A、B、C三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 l关键词:河流交通 区位特点 l A、E分别答 l 除交通外 共同的地理因素 l 答全,一个都不能少 l 南北铁路干线 l答案:(3)A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