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第一部分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传染病流行趋势 老传染病卷土重来 结核病 霍乱 疟疾 我国结核病疫情 l感染人数多 l现患病人多 l死亡人数多 l新发患者多 l农村病人多 l耐药患者多 “ “六多六多” ” 2010年: 991350人 2011年9月:106925人 约占约占80%80% 约占约占1/41/4 2010年:3000人 2009年:3783人 结核病死灰复燃的原因 l忽视了防治,以为在抗生素和疫苗广泛应 用的年代,结核病已成为手下败将; l耐药病菌的广泛传播; l全球化以及移民、难民的产生导致结核病 的传播范围扩大。 新传染病不断涌现 埃博拉出血热 艾滋病 SARS 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 艾滋病 l全球(2007年) 7000万AIDS/ HIV 3000万人死亡 全球每天增加感染者 7400多人 HIVHIV SARS l全球 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 统传染病 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 截止2003年8月7日全球共诊断8422 例,死亡919例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染源传染源 病原体病原体 生长繁殖生长繁殖 排出排出 易感者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携带者 患者 获得免疫者 死亡死亡 传染病流行图 病人病人 动物动物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 l定义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 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l分类 病人 霍乱 病原携带者 乙肝 受感染的动物 鼠疫 病 人 l特征 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 临床症状有利于病原体排出。 如咳嗽、腹泻 l分期 潜伏期 临床症状期 恢复期 (1)潜伏期 l定义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 现这一段时间。 l意义 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追踪传染源,查明传 播途径; 确定接触者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 (2)临床症状期 出现疾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 期。此期传染性最强。 (3)恢复期 症状已经消失,机体处于恢复阶段。 l某些传染病传染性消失,病人已不再作为 传染源。如天花、麻疹、水痘 l某些传染病仍能排出病原体,如痢疾、伤 寒 病原携带者 l定义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的人。是危险的传染源。 l分类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健康病原携带者 l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如伤寒、麻疹、霍乱 、痢疾(潜伏期末排出病原体)。 l恢复期病原携带者:临床症状消失后仍排 出病原体者,如痢疾、伤寒、乙肝。 超过3个月者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l健康病原携带者:指整个感染过程均无明 显症状和体征而排出病原体者,如白喉、脊 髓灰质炎、乙脑。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取决于其排出病原体的量、携 带时间的长短、携带者的职业、社 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以及防 疫措施等。 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 l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原体在自然界中的动物间传播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给人所致的疾 病。具有严格的地方性特点。 鹦鹉热、鼠疫、莱姆病、登革热、 流行性出血热、 西尼罗热 l人畜共患疾病 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又 称为动物性传染病。 炭疽病、鼻疽病、猪丹毒、 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口蹄疫 狂犬病、疯牛病 、钩端螺旋体病 2、传播途径 l定义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 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 的全部过程。 经空气传播 飞沫传播: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 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如流感病毒。 飞沫核传播: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由于失去水 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 。 如结核杆菌。 尘埃传播: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 ,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 即可感染。 如结核杆菌、炭疽杆菌芽孢。 l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途径易实现,易爆发流行; 冬春季高发; 儿童多见; 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 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经水传播 饮用水污染 l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l各种特征的人群均可发病; l水源停用或净化后,爆发或流行可平息 l如经常被污染,可表现为慢性流行经过。 疫水接触传播 l均有疫水接触史(游泳、劳动); l多见于与疫水接触的职业人群; l大量易感人群与疫水接触可爆发; l对疫水采取措施可控制发生。 经食物传播 l流行病学特征 吃污染食物者发病,不食者不发病; 一次性大量污染,可形成爆发; 停止供应该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 潜伏期较短。 接触传播 l方式 直接接触 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 感者接触 。如性病、狂犬病。 间接接触(日常生活接触) 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 物污染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如多种肠道传染病 经节肢动物传播 l方式 机械性传播 通过接触、反吐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 污染。 生物性传播(吸血传播) 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在其肠腔或 体腔内经过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 者。 经土壤传播 l土壤污染 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 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 l条件 病原体存活力 炭疽、破伤风杆菌芽孢 土壤污染程度 人的接触机会 医源性传播 l定义 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严格地 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传 播。 l方式 器械、针头 、采血器等 被污染或消 毒不严引起 输血、生物制 品或药物受污 染引起 垂直传播 在围产期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 代,也称母婴传播。 l方式 经胎盘传播 艾滋病、乙肝 上行性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 分娩时传播 淋病 3、人群易感性 l定义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 程度。 l特征 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 个体所占的比例 。 l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新生儿增加; 易感人口迁入; 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死亡; 病原体发生变异。 l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计划免疫; 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人群健康水平提高。 二、疫源地及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疫源地 l疫源地: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 所能波及的范围。 l疫点:范围小的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 的疫源地。 l疫区: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 地连成。 疫源地形成条件 传染源存在; 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 疫源地的消灭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携带状态; 进行了终末消毒; 经过最长潜伏期,易感者中没有新的感染发 生。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如气候因素:气温、湿度、雨量 社会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 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 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传染病的预防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人群免疫 “九苗防十二病” 改善卫生条件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一)传染病监测 l分类:甲、乙、丙三类共39种 l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采 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 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 任疫情报告人。 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 各类传染病的规定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 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 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 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 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 、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 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 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 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 息报告管理办法 卫生部 2006.9.7 1、传染病的报告 (1)报告病种: l法定传染病 l其他传染病 l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 监测疾病 其他传染病 l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 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 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l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 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 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 定执行。 (2)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l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 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l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 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 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 l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 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l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 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l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4)报告程序与方式 l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l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 责填写。 l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 l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 报告卡。 (4)报告程序与方式 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本单位负责网络直报人员本单位负责网络直报人员 在规定时限内在规定时限内 录入网络直报系统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在规定时限内在规定时限内 检查核对报告卡检查核对报告卡 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在规定时限内将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在规定时限内将 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控机构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控机构 (5)订 正 报 告 l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 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 时进行订正报告; l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 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l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6)补 报 l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 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2、传染病的处理 (1)病人处置 l就地隔离治疗 l转移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 l对本单位内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医疗废物 ,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3)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和随访 (4)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患者的管理 (二)发生疫情时的控制措施 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病人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2)病原携带者 措施:登记、管理、随访 期限: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 (3)接触者 检疫对象 与传染源接触并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培训效果跟踪表课件
- IDO1-TDO-IN-9-生命科学试剂-MCE
- Ho-peg2-ch2-6-Cl-2-2-6-Chlorohexyl-oxy-ethoxy-ethan-1-ol-生命科学试剂-MCE
- GW856464-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设备工程师岗(A36)技能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GPR183-inverse-agonist-1-生命科学试剂-MCE
- Glutathione-sulfinate-CoA-Glutathione-sulfinate-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新型船用气象仪器合作协议书
- 创新科技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前景
- 2025广西百色靖西市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企业防台风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理论考试(单选上)
- 产品设计调研课件
- 静脉输液团标课件
- 证券公司合伙协议书
- 2025年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编外人员考试题库答案
- 江苏省城镇供水管道清洗工程估价表及工程量计算标准 2025
- 加气现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前庭大腺脓肿
- 2025年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